大学语文选修结课论文 - 美的历程读后感

更新时间:2024-03-31 19:3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大学语文实践论文 第 1 页 共 2 页

《美的历程》总篇幅不过十几万字,它却考察了从远古图腾到明清绘画工艺达数千年华夏民族地艺术发展。读之使人神驰千年,邀游于历史的长河中,不断领略一个又一个时代的艺术精神,把捉到华夏民族美的足迹。本书夹叙夹议,见解精到,文字简洁,明白晓畅。不仅专业研究者把它作为必不可少的参考书,而且一般的读者读来也会饶有兴味。本书自8O年代初出版以来,风行一时,数次再版,并曾被列为青少年必读书目,引导了一批又一批的读者步入美的殿堂。总之,若想在短时间内大致全面了解中国古代艺术,《美的历程》是一部适合的读物;若想得到美的熏陶,《美的历程》更是一部很好的读物。

这部书的作者是李泽厚。李泽厚(1930~),湖南长沙人,195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此后长期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1988年当选为巴黎国际哲学院院士,1998年获美国科罗拉多学院人文学荣誉博士学位。著有《批判哲学的批判——康德述评》、《我的哲学提纲》、《中国〈古代、近代、现代〉思想史论》、《美学论集》、《美的历程》、《华夏美学》、《美学四讲》、《走我自己的路》、《世纪新梦》、《论与今读》、《已卯五说》等书。

《美的历程》全书共分十章,每章评述一个重要时期的艺术风神或某一艺术门类的发展。它并不是一部一般意义上的艺术史著作,以人类学本体论的美学观把审美、艺术与整个历史进程有机地联系起来,点面结合,揭示出各种社会因素对于审美和艺术的作用和影响,对中国古典文艺的发展作出了概括的分析与说明。

作者从\自然的人化\的观念出发,提倡\人类学历史本体论\之说,不单回应了现时流行的中外各美学流派,而且从哲学高度统一了社会与自然,探讨了美与人的本体存在、美感与心理情感的\数学方程式\等问题,并提出美学与人类命运关连的前景。

作者认为,艺术趣味和审美理想的转变;并非艺术本身所能决定,决定它们的归根到底仍然是现实生活,故而考察一个时代的文艺,必先考察那个时代的社会经济、政治情况。

远古图腾、青铜纹饰刻画出对自然与鬼神的敬畏,汉代文艺反映了事功、行动,魏晋风度、北朝雕塑表现了精神、思辨,唐诗宋词、宋元山水展示了襟怀、意绪,以小说戏曲为代表的明清文艺所描绘的则是世俗人情。

这里我主要介绍图腾纹饰、佛陀世容、明清小说这三部分。

图腾纹饰:

将近八千年前,中国文明已初露曙光。山顶洞人已对形体的光滑规整、色彩的鲜明突出等有了最早的朦胧理解、爱好和运用,这种原始的物态化的活动便正是人类社会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的开始。他的成熟形态便是原始社会的巫术礼仪,亦即远古图腾活动。这种巫术礼仪的延续、发展和进一步符号图像化就是——龙飞凤舞。中国远古传说中的“神”、“神人”或英雄大抵都是“人首蛇身”。女娲伏羲是这样,《山海经》和其他典籍中的好些神人也这样。这其实就是最原始的龙图腾。而最原始的凤图腾又在哪里呢?与龙蛇同时或稍后,凤鸟则成为中国东方集团的另一图腾符号,与“蛇身人面”一样,“人面鸟身”、“五彩之鸟”在《山海经》中亦多见。龙凤图腾的出现都体现了部族间的战争与融合。而到了新石器时代的前期的母系氏族社会大概相对来说比较和平安定,所以彩陶纹样中的鱼、狗、蜥蜴、鸟和蛙以及人面含鱼的形象,虽明显具有巫术礼仪的图腾性质,却可使世人清晰地感到:这里还没有沉重、恐怖、神秘和紧张,而是生动、活泼、纯朴和天真,是一派生气勃勃、健康成长的童年气派。进入黄帝、尧舜时代社会的基本特征变作了残酷的大规模的战争、掠夺和杀戮。剥削、压迫、社会斗争在激剧增长,在陶器纹饰中,前期那种种生态盎然、稚气可掬、婉转曲折、流畅自如的写实的几何的纹饰逐渐消失,而权威统治力量则分外加重。

佛陀世容:

从东汉灭亡到唐帝国建立,这中间的四百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大动乱的时期。现实世界毫无公平和合理可言,于是佛教走进了人们的心灵,人们在宗教中得到安慰,得以逃避现实世界。于是,相应的体现在石窟艺术上,如舍身饲虎等悲惨的佛经故事成为壁画的主要题材,这是悲

大学语文实践论文 第 2 页 共 2 页

惨现实的艺术写照;另外石窟佛身雕塑的造型特征却是宁静、高超、飘逸的,正是这与人世间的强烈反差,使得人们把绝望中的希望、美好的理想都寄托在它身上。此时的北魏雕塑,形成了中国雕塑艺术的理想美的高峰。这是第一时期。第二时期是唐前期,此时社会和平稳定,于是对佛国的想望和宗教的要求便有变化,在石窟中,则佛像有了更多人情味和亲切感,而壁画中先前那些残酷悲惨的场景图画也消失了,代之以各种幻想出来的“极乐世界!’的佛国景象。这一时期的石窟艺术,被作者称为“幸福存梦想,以引人入胜的虚幻颂歌”。第三时期起于中唐,当时经济上较为发达,政治上科举制度确立,世俗地主势力大增,而中上层广泛追求奢侈享受。中国封建社会开始走向它的后期。这一历史变化到北宋完成。而这一切在敦煌壁画中体现出来:现实生活的写真逐渐在壁画中占据重要位置,人世的生活战胜了天国的信仰,艺术的形象超过了宗教的教义。而到了宋代,雕塑同样迅异于魏、唐。它不是思辨的神(魏)或主宰的神(唐),而完全是世俗的神,即人的形象。这时的石窟艺术,其宗教意义已微乎其微了。石窟艺术这三个时期的演变,正昭示着艺术的发展与变更正与社会的发展与变更息息相关。

明清小说:

自明代中叶以来,在传统文艺上主要表现为反抗伪古典主义的浪漫主义,这一主要代表包括吴承恩的《西游记》、汤显祖的《牡丹亭》等这样一些经典名作。吴承恩笔下机灵善战,能翻江倒海的孙悟空以成为充满民族特性的独创形象,而愚笨却善良,自私却可爱的猪八戒也始终是人们所嘲笑又喜欢的浪漫主义的艺术形象。《牡丹亭》与《西游记》截然不同,但反映的精神相当一致,《牡丹亭》的主题并不单纯是爱情,而是以爱情故事为内容,深刻折射出当时整个社会在要求变易的时代心声。随着全的复古主义的盛行,这种浪漫主义逐渐变为伤感文学——这正是由于那个时代的人们开始不满现实,从而在作品中对当时社会进行揭露和讽刺。这正是它们在走向下一阶段批判现实主义的内在倾向。到了第三阶段,批判现实主义成熟了,随之就出现了一本中国文学史上的珍宝——《红楼梦》。虽然这本书中充满着大观园内人们饱经沧桑的痛苦、悲伤,但是它的美学价值却已不再伤感,而在于对社会生活具体地描述、揭发和批判。《红楼梦》的另一个伟大之处就是在于曹雪芹唱响了一支空前的对女性的赞歌。从而达到了文学史上的最高度。

评价:

李泽厚的《美的历程》,从历史的宏观角度理出了中国美学思想独立发展的来龙去脉。美学讨论促进了文学理论批评美学水平的提高。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

李泽厚流传甚广的《美的历程》一书所要揭示的,正是可以使人们直接感触到中华民族的心灵的历史。因此,一部艺术史并不单纯是一部形象化的社会生活的历史,而首先是一部打开了的心灵史,是人类曾经精神地生活过的确证。而艺术的永恒性的魅力,也不单在它的认识价值,而主要在于它能把时间凝冻起来,成为一个永久的现在:过去的成了现在的体验,异域的成了家园的感触。李泽厚的这些美学观点,极大地影响了今日人们的文学史和艺术史研究。作者以简洁有力、极为浓缩的文笔,旁征博引,娓娓而谈,引领读者通过仔细阅读和深入思考而走入金碧辉煌的美学宫殿。

--著名学者 于传勤

《美的历程》是中国美学的经典之作,凝聚了作者李泽厚先生多年的研究成果。他把中国人古往今来对美的感觉玲珑剔透地展现在大家眼前,如斯感情,如斯亲切,更具体地显现出中国这段波澜壮阔的美的历程。

--江奇勇

美与人性一样,是人类历史的伟大成果,历史还在继续,那么,美的历程也是指向未来的。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icm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