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网络时代下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危机

更新时间:2023-12-27 18:49: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浅析网络时代下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危机

论文关键词: 大学生 网络道德危机 主要 原因

论文摘要: 21世纪是网络化、信息化的时代,网络对人们的,已渗入到生活习惯、思维、价值观念和道德问题等各个领域。网络的普及,网络的负面也凸显,如诚信缺失、价值观错位等。的学者初高中群体较多于大学生群体。本文在分析大学生网络道德危机的和原因的基础上,应对危机的干预对策,为网络道德教育理论和实践。

据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第22次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网民人数已2.53亿人,比例最高的是高中群体39%,是18—24岁者占到36.8%,而这正是大学生所年龄阶段[1]。我国大学生大是18—24岁年龄段的青年人,正值世界观、人生观的最后关键时期。一阶段,大学生对待世界、人生能够的价值判断,而善与恶等道德问题的判断和抉择并不稳定,会因外力或某些内部因素的干扰而。种情况下,互联汹涌而来的西方多元价值观、道德观,内容庞杂、良莠不齐的信息,对大学生地道德选择、判断就有的干扰作用。多元的价值观、道德观带来严重的后果道德的个性化,使个体误以为道德选择可以,从而其本身所的道德信念,使之陷入持久的迷惘、失落之中。

网民主体的大学生的上网健康,直接关系着网络文明乃至整个未来社会文明的进程。大学生上网的情况,对高网络阵地建设和培养高素质的大学生网民都意义。

1.大学生网络道德危机的主要 1.1诚信危机

发达的网络技术为起虚拟社会,个体们以符号生存于网络空间,以“隐形人”的身份在肆无忌惮地操作,欺骗、谎言等变得平常。虚拟性催生的不诚信逐渐向现实中蔓延,使得大学生网络考试作弊、QQ诈骗等涌现。

1.2道德价值取向错位

网络起源于美国,兴起于西方。互联网一整套的技术标准、规范由西方制定,英语顺势互联网的通用语言。,西方在互联拥有的话语权。正是的话语权,为某些西方网络倾销其价值观、生活了便利条件。[2]西方网络文化的强势渗透会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负面,使对民族优秀伦理价值产生迷惑,迟疑与困惑,使得道德观和价值取向错位[3]。

1.3网络犯罪滋生并发展

来自于媒体、杂志等的案例表明大学生了网络犯罪。犯罪小到侵入他人电脑偷窥文件,大到破译银行密码侵占他人财产,更有甚者散布谣言社会恐慌,充当黑客攻击网站。有些调查在问及大学生如何看待“黑客”问题时,学生竟选择“崇拜”、“羡慕”[3]。而种的动机各有不同,是受利益驱使,企图非法占有他人财物;则出于炫耀技术、哗众取宠的心理,大学生群体上网心理不成熟和网络道德的典型反映。

1.4自我中心和人格的冲突

人机交互的为大学生排遣孤独、忘却现实、发泄心中郁闷了隐蔽的环境,这在程度上有助于消除不良心理情绪,但长期的“人机对话”

也会使大学生脱离现实群体,迷失自我,变得冷漠和自私。有些大学生因现实角色与虚拟角色转换的调节能力,变得网下自我封闭、少言寡语,则激情勃发、任意妄为,“网下”判若两人,双重人格的冲突和人的异化。

2.大学生网络道德危机的原因 2.1道德规范的的不

互联网本身边际,不属于任何组织的,迄今为止,互联通行的国际法规,犯罪的依据,违反网络道德的屡见不鲜。内部的法律法规是不的,投机分子便种虚拟空间中危害社会和的利益。网络道德规范的制定也陷于困境,网络的“虚拟性”,主体的往往是在“虚拟实在”的情形下的,分布式网络结构很难对个体的信息详细的审查。

2.2网络文化的特殊性

网络文化隐匿性和不性、不安全与不可控性、开放性与多元性、自主性与平等性、虚拟性与无约束性等五大特点[4]。大学生隐去了相貌、年龄身份等一系列特征,可以滥施、言语随意放纵、背离网络道德要求的倾向。网络的开放和多元所带来的有害信息的泛滥,地对自我监控能力不强、极富好奇心的大学生产生的诱惑力,对大学生的道德成长环境构成严峻的挑战,严重地着大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和发展[5]。

2.3大学生自身不成熟的身心特点

大学阶段是学生逐渐转向成人的特殊时期,其生理、心理需求与现实条件、生理心理发展与社会环境教育往往会产生矛盾。在网络社

会中,大学生网络道德意识中的网络道德认识与模糊的价值观念并存、的道德情感与放纵的网络道德情感并存、较高的网络道德意志期望与较差的自制力并存的现状,使大学生难以的自我意识,产生种种心理障碍。,网络的弱规范性又放纵了大学生人性系统中那些劣性因素的萌生和泛滥。网络强大的诱惑力远远超过了大学生自身的自制力[6]。

2.4学校、家庭、管理机构的

大学生正由道德他律向道德自律的发展阶段,他律的道德规范与自律的道德原则,需要方

式是学校德育灌输给大学生的。但面对网络文化的冲击,家庭、学校与社会教育却显得过于无力。

3.评价

高知识、高技能的大学生群体的网络道德素质直接着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准,也直接着我国未来网络社会化建设的道德基础,而从分析不难看出,当前大学生的网络道德素质状况并不。,大学生的网络道德素质已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起的的网络道德教育体系将是的挑战。

参考文献:

[1]第22次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网民个人信息,2008,(7)。

[2]孙秀娟。试论大学生网络道德危机与网络道德教育。江苏社会科学,2006,(5):70-71.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ick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