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等级评审院感知识问答题

更新时间:2023-11-04 21:0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医院等级评审院感知识问答120题

-、医院感染管理知识问答题

1、“全球病人安全联盟”确定2005-2006年全球病人安全策略主题是“清洁的医护才是更安全的”。

2、“清洁的医护才是更安全的”其具体内容:清洁的手、清洁的设备、清洁的操作、清洁的环境、和清洁的产品。

3、医院感染管理的目的是:通过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达到预防和控制病人以及医院工作人员的医院感染,使医院感染的发生率降低到最低水平。

4、医院感染管理措施有哪些:(1)消毒、无菌原则。(2)合理使用抗生素。(3)重点部门感染管理。(4)一次性使用医疗器具的管理。(5)消毒药械的管理。( 6 )污水、污物的处理。(7)医务人员防护工作的管理。

5、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监控护士职责?

答:(1)协助护士长做好本科各项消毒隔离工作,传染病人的管理工作。

(2) 指导本科正确、合理使用消毒剂,掌握抗生素的配制方法、药物配伍禁忌。

(3)定期督查各种无菌物品的储存、使用,过期物品及时更换消毒。 (4)督促做好医疗废物的分类工作。

(5)指导科内医务人员做好手卫生及各项防护工作。

(6)及时了解本科医院感染发生情。出现流行或爆发时,在医院感

1

染管理科的指导下做好各项控制工作。

(7)负责本科护理人员的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工作。 12、医务人员在医院感染预防控制中应掌握哪些基本知识? 答: 医务人员应掌握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抗感染药物合理应用、指征、消毒药械正确使用、手卫生、标准预防和医疗废物管理等相关知识。

13、在职医务人员每年的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新职工岗前培训时间各为多少?

答: 在职医务人员每年培训应达4学时,新职工岗前培训时间为3学时。

14、综合医院分级管理有关三级医院的医院感染标准是什么? 答: (1)无菌手术切口甲级愈合率≧97%。 (2)常规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100%。

(3)医院感染率﹤10%(二级医院的医院感染率﹤8%)。 (4)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1.5%。 16、灭菌后物品在何种情况下视为已被污染?

答: (1)手感潮湿;(2) 落地后;(3)与潮湿物接触;(4)存放的灭菌物品包装松散或筛孔未闭;(5)超过有效期。

17、开包后的无菌物品、已启封的溶媒应在24小时内使用。 18、医院高压灭菌后的物品有效期是多少?

答:冬季(25℃,湿度﹤60﹪)棉质包装或硬质容器包装有效期为10-14天;其他环境存放有效期为7天;医用无纺布包装有效期1个月;

2

医用皱纸包装有效期3个月;医用纸塑包装有效期6个月。 19、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超过2h不得使用。 20、配制抗菌药物应遵循:现配现用的原则,配置后的抗菌药物应在1小时内输入使用。

21、碘酒、酒精及其容器瓶:每周更换1-2次,其容器每周灭菌1-2次。

23、开包的灭菌棉签应24小时内使用。 25、为什么临床使用后的器械须立即冲洗?

答:因为使用后的器械上黏附的有机物85%是水溶性蛋白,如直接与消毒液或热水接触,可使水溶性蛋白聚合在器械表面,妨碍消毒液与微生物接触而影响消毒效果。另外,黏附在器械表面的聚合物若不及时冲洗,以后也不易消除。所以,使用后的器械应先用冷水充分冲洗,然后消毒或用热水清洗。

36、密闭式保留导尿所致感染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答: (1)长时间留置导尿。(2)集尿袋在膀胱水平以上。 (3)集尿管的扭结。(4)抗生素冲洗膀胱。 (5)密闭系统接头的反复打开。

其中以密闭系统接头的反复打开所致感染的机会最多。 37、如何预防泌尿道感染?

答: (1)严格掌握导尿指征,减少不必要的导尿。 (2)导尿时无菌操作,留置尿管采用封闭式无菌引流袋。 (3)保持尿液引流通畅,尽量缩短尿管留置的时间。

3

(4)对长期卧床、慢性疾病、脊髓疾患及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要提高机体抵抗力,以减少泌尿道感染。 (5)做好会阴部护理。

38、为什么留置导尿在病情允许情况下应尽早拔除尿管?

答:因插管时间的长短是导尿相关菌尿症发生的最重要危险因素,菌尿症的发生与尿管留置时间成正比,病人一旦留置了尿管,则其每日菌尿症发生率为3%-10%。 39、如何预防下呼吸道感染?

答:加强病房管理,保持病室空气新鲜,在重症监护病房争取安装空气净化装置。对卧床、昏迷病人要加强护理,定时翻身、拍背,促进排痰,避免坠积性肺炎的发生。对于呼吸机、超声雾化器,以及氧气装置等与呼吸系统吸入性治疗有关的一切器具都要采取严格消毒措施。医护人员给病人检查、治疗、操作前应认真洗手,避免交叉感染。接触有传染性疾病的病人时,采取隔离措施。 40、医疗废物的分为哪几类?

答: 医疗废物的分为感染性废物、损伤性废物、病理性废物、化学性废物和药物性废物等四种。(1)感染性废物:携带病原微生物具有引发感染性疾病传播危险的医疗废物。 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及一次性医疗器械,不管是否接触血液体液组织,均为感染性医疗废物。(2)损伤性废物:能够刺伤或者割伤人体的废弃的医用锐器。(3)病理性废物:诊疗过程中产生的人体废弃物和医学实验动物尸体等。

4

(4)药物性废物:过期、淘汰、变质或者被污染的废弃的药品。(5)化学性废物:具有毒性、腐蚀性、易燃易爆性的废弃的化学物品。 二、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 41何谓职业暴露?

答: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断、治疗、护理、预防、检验等工作中,意外被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黏膜,或被用于病人的锐器如针头、刀片及其他利器刺伤皮肤,有可能被病原体感染的情况。 42、职业暴露的途径有哪些?

答:经皮损伤(针刺、利器损伤)、经黏膜(眼、口、鼻)、经不完整皮肤(裂开、溃疡、擦伤)、长时间接触(完整的皮肤与血液、体液接触≧5分钟)。其中针刺是职业暴露的最主要方式。 43、常见经血传播性疾病有哪些?

答:常见经血传播性疾病有HIV、HBV、HCV、HDV、梅毒等。 44、医务人员接触病原体时,其防护措施有哪些?

答:(1)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2)在诊疗和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面部时,医务人员应戴手套、防渗漏的口罩和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污染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3)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5

45、经血传播性肝炎(HBV、HCV、HDV)的隔离预防措施有哪些? 答: (1)普通病房的住院病人中若有乙肝、丙肝、丁肝病人,应实施床边隔离,床头设有隔离标志,护理、检查、治疗病人后,用皂液流水洗手或手消毒。病人用过的物品(如病床、床上用品、床头柜、餐具、便器)均应彻底消毒。

(2)手术室应设隔离手术间或手术台,产房应设隔离产房和待产室。 (3)操作前后均应用皂液流动水充分清洗双手,操作时戴口罩、手套、护目镜。

(4)各项医疗操作时实行一人一针一管,各种医疗器械及用具尽量采用一次性。可重复使用的要严格消毒灭菌。 (5)对血液污染物按感染性废物处理。 (6)医护人员严防利器损伤。 46、艾滋病职业暴露处理措施如何?

答:(1)用肥皂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黏膜。 (2)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和流动进行冲洗,然后用0.5%的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禁止伤口的局部挤压。

(3)发生职业暴露后应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由医院感染管理科协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调查登记。

(4)根据暴露级别(共分三级)决定是否进行预防用药。 47、医务人员被乙肝病人血液污染的利器刺伤后应采取何种预防措施?

6

答:应立即局部流水清洗后用0.5%碘伏消毒伤口,并检测HBSAg、抗-HBS,若均为阴性,应立即注射乙肝高价免疫球蛋白200-400IU,并同时于不同部位接种一针乙肝疫苗20ug,于1月和6月后分别接种第2第3针各20ug,第3针疫苗接种后1个月复查。 48、职业暴露后如何报告处理?

答:(1)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应及时报告感染管理科,由感染管理科进行登记。登记内容包括暴露时间、科室、姓名暴露方式及部位、暴露源类型、处理方法等。

(2)根据暴露情况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定期追踪观察并记录。 49、何谓标准预防?

答:标准预防即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接触这些物质时都需要进行隔离,采取有效防护措施。其基本特点为:

(1)既要防止血液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液性疾病的传播。 (2)强调双向防护:既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要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

(3)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微粒隔离。

50、为什么要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

答:通过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可直接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30%-40%。特别是耐药菌株的医院感染,绝大部分是通过医务人员手进行传播的。

7

51、何谓手卫生?

答:手卫生为洗手、卫生手消毒、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52、在临床工作中哪些情况下应洗手? 答:(1)直接接触病人前后。 (2)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前后。 (3)穿脱隔离衣前后。 (4)接触清洁或无菌物品前。 (5)接触病人粘膜、破损皮肤后。 (6)接触污物后。

(7)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后。 (8)脱手套后。 (9)进食或下班前。

53、在临床工作中哪些情况下应进行手消毒? 答:(1)诊治、护理免疫功能低下病人前。

(2)接触具有传染性血液、体液、分泌物及其污染物品后。 (3)接触传染病人、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后。 (4)双手需要保持较长时间抗菌活性时。 54、洗手六步法具体内容是什么?

答:(1)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搓擦; (2)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搓擦,交替进行; (3)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搓擦; (4) 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搓擦,交替进行;

8

(5)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6)将5个手指尖并拢在另一手掌心搓揉,交替进行。 55、临床工作中什么情况下应戴清洁手套? 答:(1)接触传染病人或感染性疾病病人时。 (2)接触病人的黏膜、血液、体液时。 (3)接触病人手有可能被污染时。 56、临床工作中什么情况下应戴无菌手套? 答:(1)进行手术操作时。

(2)进行各种穿刺、介入性操作时。 (3)护理免疫低下病人时。 57、临床工作中什么情况下应戴护目镜?

答: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有可能发生喷溅而污染医务人员头面部皮肤粘膜时应戴护目镜。 三、医院感染诊断

58、医院感染的定义是什么?

答:医院感染亦称医院获得性感染,是指病人在住院期间所获得的一切感染,包括在医院内感染出院后发病的病人。 59、医院感染分几类?

答:可分两类,即外源性感染和内源性感染。 60、何谓外源性感染?

答:外源性感染也称交叉感染,是指引起感染的病原体来自病人体外,如病人与病人,病人与医务人员、病人与环境。

9

61、何谓内源性感染?

答:内源性感染也称自身感染,是指引起感染的病原体来自病人体内或体表的正常菌群或条件致病菌,如肠道、口腔、呼吸道、阴道及皮肤等部位的微生物。

62、医院外源性感染一般由哪些因素所致?

答:医院外源性感染一般由手、空气、器械、口鼻分泌物、伤口细菌、污染伤口敷料以及换药的污染所致。 63、病人在何种情况下易发生自身感染?

答:当病人抵抗力下降或免疫功能受损时,原有生态平衡失调,宿主即会因自身正常菌群的感受性增加而发生感染。 64、何谓医院源性感染?

答:指治疗、手术、护理等操作过程中消毒不严或无菌技术操作不当引起的感染。

65、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答:(1)滥用抗生素破坏正常菌群的生态平衡。 (2)多次使用侵袭性操作。

(3)环境污染严重,包括医院中一切医疗用具、空气、医务人员的手和一切医疗器械的表面。

(4)易感人群:婴儿、老人、大手术后病人、危重病人、慢性基础性病病人、原发性病严重者、应用免疫抑制剂患者、放射或化疗者。 66、哪些情况属于医院感染?

答:(1)对于有明确潜伏的病人,自入院第一天起,超过平均潜伏

10

期后所发生的感染,即为医院感染。

(2)对于无明确潜伏期的疾病,发生在入院48小时后的感染即为医院感染。

(3)病人入院时已发生的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亦称医院感染。 (4)在原有医院感染的基础上,出现新的不同部位的感染(败血症除外)或在原有感染部位已知病原体的基础上,又培养出新的病原体均属医院感染。

(5)新生儿经过肠道时发生的感染亦称医院感染。 67、哪些情况不属于医院感染?

答: (1)在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或分泌物中只有细菌的定植,而没有临床症状和体征。

(2)由损伤产生的炎症或由非生物因子如化学性或物理性刺激而产生的炎症性反应等。

(3)婴儿经胎盘而导致的感染如单纯疱疹病毒、弓形体、水痘病毒或巨细胞病毒等的感染,在出生后48小时内出现感染指征。 (4)患者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 68、医院内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诊断标准是什么?

答:发热(≧38.0°C超过2天),有鼻咽、鼻旁窦和扁桃腺等上呼吸道急性炎症表现,但必须除外普通感冒和非感染性病因(如过敏等)所致的上呼吸道感染。

69、医院内下呼吸道感染临床诊断标准是什么?

答:(1)患者出现咳嗽、痰粘稠肺部出现湿罗音,并有下列情况之一:

11

① 发热;②白细胞总数和(或)嗜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③X线胸片显示与肺部有炎症侵润性病变。

(2)慢性气道疾病患者稳定期(慢性支气管炎伴或不伴阻塞性肺气 肿、哮喘、支气管扩张症)继发急性感染,并有病原学改变或X线胸片显示与入院时比较有明显改变或新病变。 70、医院内胸膜腔感染的临床诊断标准是什么?

答:发热、胸痛、胸水外观呈脓性或带臭味,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1000×106/L 。

71、医院内血管相关性感染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答:临床诊断,符合下述三条之一即可诊断:

(1) 静脉穿刺部位有脓液排出,或有弥散性红斑(蜂窝组织炎的表现)。

(2) 沿导管的皮下走行部位出现疼痛性弥散性红斑并除外理化因素所致。

(3) 经血管介入性操作,发热﹥38°C,局部有压痛,无其他原因所解释。

病原学诊断:导管尖端培养和/或血液培养分离有意义的病原微生物。 说明:(1)导管管尖培养其接种方法应取导管尖端5㎝,在皿平板表面往返滚动一次,细菌菌数≧15cfu/平板即为阳性。(2)从穿刺部位抽血定量培养,细菌菌数≧100cfu/ml, 或细菌菌数相当于对侧同时取血培养的4-10倍,或对侧同时取血培养出同种细菌。 72、医院内败血症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12

答:临床诊断:发热﹥38°C或低体温﹤36°C可伴有寒战,并合并下列情况之一:

(1)有入侵门户或迁徒病灶。 (2)有全身中毒症状而无明显感染灶。

(3 有皮疹或出血点、肝脾肿大、血液中性粒细胞增多伴核左移,且无其他原因可以解释。

(4) 收缩压低于12kPa(90㎜Hg),或较原收缩压下降超过5.3 kPa(40㎜Hg)。

病原学诊断: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述两条之一即可诊断。 (1) 血液培养分离出病原微生物。 (2) 血液中检测到病原体的抗原物质。

说明:①入院时有经血液培养证实的败血症,在入院后血液培养又出现新的非污染菌,或医院败血症过程中又出现新的非污染菌,均属另一次医院感染败血症。

② 血液培养分离出常见皮肤菌,如类白喉杆菌、肠杆菌、凝固性阴性葡萄球菌、丙酸杆菌等,需不同时间采血,有两次或多次培养阳性。 ③ 血液中发现有病原体抗原物质,如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乙种溶血性链球菌,必须与症状、体征相符,且与其他感染部位无关。 ④ 血管相关败(菌)血症属于此条,导管相关动静脉炎计入心血管感染。

⑤ 血培养有多种菌生长,在排除污染后可考虑复数菌败血症。 73、医院内感染性腹泻临床诊断标准是什么?

13

答:合符下述三条之一即可诊断:

(1)急性腹泻次数≧3次/24小时,粪便常规镜检白细胞≧10个/高倍视野。

(2)急性腹泻次数≧3次/24小时,或伴有发热、恶心、呕吐、腹痛等。

(3)急性腹泻每天3次以上,连续2天;或1天水泻5次以上。但应排除慢性腹泻的急性发作及非感染性因素如诊断治疗原因、基础疾病、心理紧张等所致的腹泻。

74、医院内胃肠道感染的临床诊断标准是什么? 答:合符下述三条之一即可诊断:

(1) 急性腹泻,粪便常规镜检白细胞≧10个/高倍视野。 (2)急性腹泻,或或伴有发热、恶心、呕吐、腹痛等。 (3)急性腹泻每天3次以上,连续2天;或1天水泻5次以上。 75、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的临床诊断标准是什么?

答:近期曾应用或正在应用抗生素,出现腹泻,可伴有大便性状改变如水样便、血便、黏液脓血便或见斑块条索状伪膜,可合并下列情况之一:

(1) 发热≧38°C。

(2) 腹痛或腹部压痛、反跳痛。 (3) 周围血白细胞升高。

76、医院内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诊断是什么?

答:有输血或应用血制品史、不洁食物史、肝炎接触史,出现下述或

14

体征中的任何两项并有肝功能异常,无其他原因可解释。 (1) 发热。 (2) 厌食。 (3) 恶心、呕吐。 (4) 肝区疼痛。 (5) 黄疸。

77、医院内泌尿系感染临床诊断是什么?

答:患者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并具有下列情况之一:(1)尿检白细胞男性≧5个/高倍视野,女性≧10个/高倍视野,插导尿管患者应结合尿培养。 (2)临床已诊断为泌尿道感染。

(3)无症状性菌尿症:患者虽然无症状,但在近期(通常为一周)有内镜检查或留置导尿史,尿液培养革兰阳性球菌浓度≧104cfu/㏕,应视为泌尿系感染。 。

79、医院内皮肤和软组织感染临床诊断标准是什么?

答:皮肤有脓性分泌物、脓疱、疖肿等;患者有局部疼痛或压痛,局部红肿或发热,无其他原因解释者。 80、医院内褥疮感染的临床诊断标准是什么?

答:褥疮局部红、压痛或褥疮边缘肿胀,并有脓性分泌物。 82、何谓全面综合性监测?

答:是对全院所有病人和工作人员的医院感染及相关因素进行的综合

15

性监测,这种方法常在监测工作的开始阶段所采用。 83、何谓目标性监测?

答:目标性监测是指根据院内感染管理的重点,对选定目标开展的院内感染监测。 84、何谓前瞻性调查?

答:是流行病学调查的一种方法,是指对住院病人进行追踪观察,直到病人出院,也包括出院病人的随访。 85、医院感染监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主要内容是有发病情况的监测,流行病学的监测,环境卫生学的监测,抗生素使用情况的监测,消毒、灭菌、隔离、无菌技术质量的监测和病原微生物等方面的监测。 86、抗生素使用情况主要监测哪些内容?

答:主要监测抗生素使用率、使用种类、预防用药、联合用药、不合理用药及药物敏感试验等。

87、医院感染发病情况主要监测哪些内容?

答:主要监测医院感染发病强度(感染率、现患率、罹患率、例次感染率等)、感染部位、危险因素、漏报情况等。 89、医院感染的报告时限和方式如何?

答:确诊后24小时内填报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并投入报告箱内或直接交医院感染管理科。 90、何谓医院感染流行?

16

答:是指一个医院在一段时间内某种医院感染病例不断发生,其发生率显著超过历年散发发病率水平或为前一年同期的2-3倍。 91、何谓医院感染暴发?

答:是指在医疗机构或某病区的患者中,短时间内突然发生数例(3例)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92、何谓突发医院感染事件?

答:(1)本省或本地区出现医院突发同样性质“院感”事件。 (2)本单位某一病房短期内出现同类感染疾病3例或3例以上的院内感染病人,或出现特殊病原菌(如MRSA-耐甲氧西林金葡菌、VRSA-耐万古霉素金葡菌、VRE-耐万古霉素肠球菌)1例,并有流行或暴发趋势。

(3)本单位某病区同样性质“院感”病例高于前一年同期水平2—3倍;在短时间内对波及整个病区及多个病区或多个病区突发同样性质院感;特殊病原体(如MRSA等)出现2—3例。 93、突发医院感染事件控制措施有哪些?

答:(1)医院感染管理科接到报告后立即对怀疑患有同类感染的病例进行确认,计算罹患率。若罹患率显著高于该科室或病房历年医院感染一般发病率水平,则证实有流行或暴发。

(2)临床科必须协助医院感染管理科查找感染源,协助调查,并积极救治病人,实行正确的消毒隔离措施。

(3)查找引起感染的因素,对感染病人及周围人群进行详细流行病学调查。

17

(4)隔离感染病人或保护易感病人。当感染的病原体毒力大、传染性强时,应将病人隔离,避免病原体扩散。如病原为条件致病菌时,首选保护性隔离措施。

(5)分组护理:将护理感染病人与护理非感染病人的工作人员分开,病人安置在相对集中的病室。 (6)加强洗手和无菌操作技术。

(7)搞好环境卫生及消毒:做好空气、物表、地面的消毒,可用含有效氯500㎎/L消毒剂擦拭物表和湿式拖扫地面。

(8)控制某些特殊抗生素的应用:当医院感染为质粒暴发时,应根据细菌耐药性严格

(8)控制某些特殊抗生素的应用:当医院感染为质粒暴发时,应根据细菌耐药性严格控制某些抗生素的应用。

(9)制定和组织落实有效控制措施:包括对病人作适当的治疗,进行正确的消毒处理,必要时隔离病人,甚至暂停接收新病人。 (10)分析调查资料,对病例的科室分布、人群分布和时间分布进行描述;分析暴发的原因,推测可能的感染源、感染途径、感染因素,结合试验室检查结果和采取控制措施的效果综合做出判断。 (11)写出调查报告,总结经验,制定防范措施。

(12)继续监测是否有续发病例出现,通过监测结果来评价控制措施的效果。

94、医院环境是如何划分的? 答:医院环境共分为四类:

18

Ⅰ类环境:层流洁净手术室、层流洁净病房。

Ⅱ类环境:普通手术室、供应室无菌区、产房、婴儿室、早产儿室、保护性隔离病室、烧伤病室、ICU室等。

Ⅲ类环境:儿科病房、妇产科检查室、注射室、换药室、治疗室、供应室清洁区、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房和房间。 Ⅳ类环境:感染性疾病科。

95、Ⅰ类、Ⅱ类、Ⅲ类环境卫生学标准各如何?

答:Ⅰ类环境卫生学标准:空气≦10cfu/m3,物体表面≦5cfu/m2,医护人员手≦5cfu/m2,不得检出致病菌。外科手消毒不得检出任何细菌。

Ⅱ类环境卫生学标准: 空气≦200cfu/m3,物体表面≦5cfu/m2,医护人员手≦5cfu/m2,不得检出致病菌,新生儿室、早产儿室医护人员手和物表不能检出沙门氏菌。外科手消毒不得检出任何细菌。

Ⅲ类环境卫生学标准:空气≦500cfu/m3,物体表面≦10cfu/m2,医护人员手≦10cfu/m2,不得检出致病菌,儿科病房医护人员手和物表不能检出沙门氏菌。

96、使用中消毒剂卫生学标准任何?

答:使用中消毒剂卫生学标准细菌含量必须﹤100 cfu/㏕,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97、使用中灭菌剂卫生学标准任何?

答: 使用中灭菌剂卫生学标准是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19

98、使用中消毒剂其浓度多长时间监测一次?

答: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每日监测;戊二醛每周监测一次;浸泡胃镜、膀胱镜的戊二醛应每天监测,其浓度若低于标准时随时更换。 99、医院消毒灭菌标准中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主要指什么病原菌? 答:主要指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沙门菌。

104、紫外线消毒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答:(1)紫外线消毒前,首先做好清洁卫生工作,室内保持清洁干燥,减少尘埃和水雾,温度低于20°C或高于40°C,相对湿度﹥60%时应适当延长照射时间。

(2)在使用过程中,应保持紫外线灯管表面清洁,每周用95%酒精擦拭一次,发现灯管表面有灰尘、油污时,应随时擦拭。 (3)室内紫外线消毒时间为1小时,定期测试紫外线灯管照射强度,当强度﹤70uw/㎝2时应更换灯管。使用时间超过1000小时也应更换灯管。更换紫外线灯管应有记录。 五、医院消毒与隔离 105、何谓消毒?何谓灭菌?

答:消毒是指用化学或物理方法杀灭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但不能杀死细菌芽孢。

灭菌是指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的方法。 106、消毒灭菌的原则是什么?

答:(1)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

20

粘膜的器械和用品必须消毒。

(2)根据物品性能可使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消毒灭菌,首选物理方法。灭菌可采用压力蒸汽、干热、环氧乙烷气体。浸泡灭菌,应选择对金属基本无腐蚀性的灭菌剂。消毒可用煮沸、流通蒸汽。化学消毒根据不同情况可选高效、中效、低效消毒剂。

(3)使用后的医疗器械应先冲洗,然后消毒或灭菌。

(4)使用中的消毒剂必须保持其有效浓度,并定期检测消毒效果。 (5)医务人员要了解消毒剂的性能、作用时间以及使用方法。配制时应注意有效浓度、作用时间及影响因素。

(6)对已消毒灭菌的医疗器具应妥善包装保存,防止再污染。 112、一般诊疗物品包括哪些?

答:包括体温表、听诊器、血压计袖带、压舌板、开口器、舌钳子、吸引器、引流瓶、胃肠减压器、氧气湿化瓶、呼吸机麻醉机及雾化器的螺纹管道、氧气面罩、麻醉口罩、扩阴器等。 113、接触未破损皮肤的器具如何清洁与消毒?

答:接触皮肤的一般诊疗用品如血压计袖带和听诊器应保持清洁,如有污染应随时用清洁剂和水清洁。血压计袖带若被血液、体液污染,应在清洁的基础上使用含有效氯250-500㎎/L的消毒剂浸泡30分钟后再清洗干净,晾干备用。听诊器可在清洁的基础上用乙醇擦拭消毒。

114、接触黏膜的医疗器具如何清洁与消毒?

答:接触未破损粘膜的器具如扩阴器、开口器、舌钳子、压舌板、体

21

温表等器具,用后应先清洗去污、擦干。耐高温的器具如扩阴器、开口器、舌钳、压舌板可选择压力蒸汽灭菌;不耐高温的体温表可在清洁的基础上采用75%乙醇或含氯消毒剂500㎎/L浸泡30分钟后,清水冲净擦干保存备用。

115、通过管道间接与浅表体腔黏膜接触的器具如何清洁与消毒? 答:通过管道间接与浅表体腔黏膜接触的器具如氧气湿化瓶、呼吸机麻醉机及雾化器的螺纹管道、氧气面罩、麻醉口罩、胃肠减压器、吸引器、引流瓶等可在清洁的基础上采用压力蒸汽灭菌,不耐高温的部分可清洁后用500㎎/L含氯消毒剂中浸泡30分钟后清水冲净、晾干封闭保存备用。有条件的医院可采用洗净消毒装置进行清洗,80°C-90°消毒、烘干自动完成,清洁干燥封闭保存备用。 116、氧气湿化瓶、呼吸机管道多长时间消毒一次?

答:连续使用的氧气湿化瓶、呼吸机管道,每周更换消毒1-2次,每天更换湿化瓶内无菌蒸馏水一次。

22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ica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