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燃气安全隐患

更新时间:2024-06-25 07:3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国城市燃气安全隐患

造成燃气爆炸的主要原因是一些城市的燃气管道老化,造成燃气泄露,遇到明火后发生爆炸事故。

3月12日3时17分,位于长春市迎宾路与西三环交会处4间平房发生燃气爆炸,共造成8人死亡,9间房屋不同程度损毁。

4月11日8时27分许,朝阳区和平街12区3号楼发生燃气爆燃事故,导致该楼东侧5单元整体坍塌,6单元大部分坍塌,造成6死1伤。

4月12日晚上7点多,朝阳区八里庄东里31号楼3单元一住户家中发现燃气泄漏,有爆炸危险,消防队员赶到现场紧急疏散全楼60余户。随后燃气集团抢修人员赶到现场,关闭阀门,待燃气散尽,现场恢复正常。

这一连串的数字暴露出我国燃气所存在的安全隐患。“中国已经进入城市燃气安全事故高发期。” 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刘毅军说,我国多个城市都发生了燃气安全事故,这些并不是个案,而是具有普遍性,值得我们警示。 4月11日,北京市召开安全生产紧急电视电话会议,宣布将在全市范围内进行燃气安全大检查,并拟于今年在居民

楼推广燃气泄漏报警装置。据北京市消防部门统计,本市前3个月共发生由燃气泄漏引发的火灾达37起。 钱新明是北京理工大学爆炸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爆炸安全理论与评估技术部主任教授,并参加了全国多起燃气爆炸事故的现场处理。他认为,造成燃气爆炸的主要原因是一些城市的燃气管道老化,造成燃气泄露,遇到明火后发生爆炸事故。

天然气蕴藏在地下多孔隙岩层中,主要成分为甲烷,若天然气在空气中浓度为5%~15%的范围内,遇明火即可发生爆炸,这个浓度范围即为天然气的爆炸极限。爆炸在瞬间会产生高压、高温,其破坏力和危险性非常大。

而据了解,北京市燃气管道达到4万公里,可以绕地球一周。其中老旧小区的燃气管道已经使用多年,面临老化问题,经常发生燃气泄露,这也成为威胁北京燃气安全的主要问题。在钱新明教授接触的案例中就有二层的住户发生燃气泄露,造成四层用户爆炸的情况。

之所以会出现管道老化的问题,这有历史方面的原因。刘毅军说,从表面上看,发生问题的很多都是首批使用煤气的老旧小区,这些小区从上世纪80年代建设燃气管道以来,许多管道至今已经使用了近30年,年久失修,老化现象严重。

“其实,燃气管道都是有使用寿命的,这些管道本来是

需要更换的,但是由于燃气集团缺乏资金,没有能力全部实行更换,造成老旧小区的管道超期服役,‘带病’使用,经常发生燃气泄漏事故。”刘毅军说。

记者了解到,和平里和八里庄都属于上个世纪80年代建成的老小区。后来,随着天然气进京,这些老小区的煤气管道改为天然气管道,继续使用。

“此外,由于最初的管道手绘图纸资料保管不全,即使是北京燃气集团对于一些老小区地下的燃气管线的分布图也不是非常了解,这种情况同样发生在自来水和污水管道上。”钱新明说。

一位燃气安全专家告诉记者,城市燃气管网多为低压管网,管网上有混凝土等覆盖物,如果天然气泄漏,将会横向溢出,往往存在于地下室、下水道等密闭空间,达到一定浓度遇到明火就会爆炸。

钱新明说,发生天然气爆炸还有一个主要原因是地面的野蛮施工,经常发生挖断、挖穿燃气管道的事故,一些燃气管道上面原来是空地,但后来被野蛮压占,盖楼。造成燃气管线断裂,泄漏出来的天然气遇到明火后发生爆炸事故。 刘毅军对此也有相同的看法,他认为,随着城市扩张过程,原有管道定位的坐标可能已经改变,如果管道正好压线,这也将极大地增加维护和管理成本,加之各种施工过程中的破坏因素,也导致近年来城市用气安全事故不断。

除了管道自身的问题以外,作为燃气的管理方――城市燃气公司对此也有一定的责任。

刘毅军认为,我国城市燃气的管理体制,特别是价格管理体制,使得城市燃气企业忽视安全投入。

据悉,燃气公司的主要利润来自新用户的接驳费,造成企业对于发展新用户的意愿比较强,而对于一些老小区的管道不愿意投入过多。另外,燃气的价格传导也不顺畅,造成大部分城市的燃气企业经营艰难。

“体制原因和老小区的历史问题重叠在一起,使得我国的燃气安全事故频发。”刘毅军强调。

另外,燃气公司的人员素质已经远远跟不上天然气用户的迅猛增长。

记者了解到,随着天然气的大量开采,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越来越受到欢迎。中国天然气正处在快速发展期,很多城市已经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2010年中国天然气需求量已达1100亿立方米,但是,国内只能提供900亿立方米,缺口达200亿立方米。

“在这种巨大需求的背景下,燃气行业往往过于看重业务扩张,满足更多用户需求,而燃气的使用安全往往被很多人忽视。”刘毅军说,城市天然气发展速度过快,造成有些设备、人员素质、检修水平赶不上发展。

刘毅军说,在燃气管道的管理方式上,燃气公司同样存

在问题,由于管道的使用寿命到了一定的期限,对管道的管理和维护就应该和新的管道不一样。但是,因为缺乏这方面的经验,对于使用时间较长的管道还是采取普通的管理方式,这方面目前我们做得还不是很完善。

“就像我们的身体一样,在年轻的时候可以连续熬夜,很短时间就可以恢复体力,但是上了年纪后,身体状况就会发生变化,我们就应该经常进行体检。”刘毅军指出。 一位燃气专家说,目前很多天然气管道是由原来的煤气管道改造而来。与湿性的煤气相比,干性的天然气更容易泄漏,如果施工经验不足,改造过程中考虑不到这些问题,很容易带来泄漏的隐患。

“很多天然气事故的发生都是由于抢修人员的经验不足,处理不当,造成泄漏后的天然气遇到明火发生爆炸。”钱新明说。

记者了解到,和平里小区的居民在4月9日就曾闻到有燃气泄漏的气味,燃气抢修人员一直在小区进行抢修,施工持续到发生爆炸的当天清晨5点左右。

我们要如何防止燃气事故呢?据了解,《城镇燃气管理条例》于2011年3月1日起施行。条例中规定燃气管理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燃气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建立燃气事故统计分析制度,定期通报事故处理结果。

“相比原来,燃气安全管理要求比以前有所提高,但是,

管理方式的转变需要下很大力气,对于民用燃气的安全投入,目前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条例中也没有涉及到这方面的内容。所以这一问题还有待于解决。”刘毅军强调。 刘毅军说,与煤矿事故不同,天然气用户普及,人口比较密集,范围也较广泛,一旦发生事故,影响的范围很大、人数众多,所以城市管理者应制定整体应急预案,发生泄漏后如何撤离、如何检测泄漏点等,都是迫在眉睫的问题。 另外,钱新明认为,我们在监控燃气安全的一些高科技手段的使用上还比较欠缺,他建议将互联网、管道机器人等技术运用到对燃气安全的日常监控上。

但对于燃气的监管也并不能仅仅依靠燃气公司,“政府相关部门也应该加强这方面监管。可安监部门的主要责任在安全生产监管方面,而在涉及居民安全方面的监管力度有限,他们把主要精力放在了事故发生后的抢险救灾上。”钱新明说。

刘毅军认为,从政府角度来讲,发生事故后,拉网检查等临时性措施只能暂时发现一些问题,不会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不是治本的方式。

“因此,最为重要的是,对于燃气安全的投入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刘毅军强调。由于燃气安全方面的投入非常大,燃气公司、政府、居民三方由谁来为此买单,现在是一个非常头痛的问题。显然,光靠燃气企业来承担是不现实的,

这需要政府从整体上考虑,想出一个解决城市燃气安全投入问题的好办法。

刘毅军认为,对于相关安全用气标准方面,我国还比较薄弱,比如企业的风险管理体系中,就应该明确哪些地方的管线的使用寿命是多长时间,采用什么方式管理,多长时间、多大范围内巡查一次,天然气浓度达到多少就需要疏散附近居民,疏散多大范围,在什么情况下居民才能回来,才能使用??但是,这些标准还都没有建立起来。

“燃气安全问题不仅仅是居民安全用气的问题,作为燃气企业和政府监管部门来说,燃气安全问题被真正重视才是解决燃气安全事故频发的关键。”刘毅军最后说。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ibx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