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改革对欧洲文明的影响

更新时间:2023-11-02 12:0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课程论文课程名称: 人类进化与文明 授课老师: 姓 名: 学 号: 班 号: 论题:论宗教改革对欧洲文明发展的影响

摘要:宗教改革的原因是复杂的,文艺复兴的影响、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世俗政治格局的影响,除了这些世俗的原因之外,宗教改革运动必然有其深层次的思想渊源,这种内在的动力促使改革随后朝着它不可预知的方向前进,对西方的发展造成了全面而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引入并探讨此次宗教改革对于西方近代文明在各方面的影响。

关键词:宗教改革 原因 思想渊源 影响

中世纪的西欧,各国在政治上处于分散状态,基督教以罗马教皇为中心结成国际性组织。教会不仅控制了人们的思想,实行愚民政策,而且利用它在社会上至高无上的地位,使哲学、科学、文学都成为神学的附庸,为神学服务。教会认为凡与信仰无关的知识都是无用的,它让人民“只知道一种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另外,天主教会还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势力集团。政治上,教皇不仅掌握着教会最高的行政权和司法权,还可以裁决俗界各国的纠纷,任意废止各国的世俗法律,甚至决定各国皇帝和国王的废立;经济上,天主教会拥有天主教世界地产的三分之一,还向全体居民征收什一税,利用各种手段搜刮钱财,如教皇从德意志搜刮的财富比德意志皇室的年收入还多;精神上,教会还占据着意识形态的统治地位,用神学理论为封建统治辩护,使封建制度神圣化,成为封建统治和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因此,教会不仅成为了统治者的政治工具,垄断了人们的精神,享有尊荣和特权,垄断了圣经的解释权,甚至,宗教的政治化程度,导致了教庭与皇权的紧张。

针对罗马教会体制和教皇的专制统治,改革的呼声首先来自宗教体制内部。在14 世纪开始,教会内部通过召开宗教大会,试图用大会讨论形式来纠正和防止因教皇滥用权力而造成的祸害。之后以爱拉斯谟和蒙田为代表的天主教改革派,受文艺复兴以来的人文主义影响,主张用温和的、开明的、更符合人性的思想和教会统治形式来代替罗马宗教的教条主义和专制主义。虽然他们的自上而下的改革主张并没有得到罗马教廷的采纳,但爱拉斯谟等人主张的宗教个人化和平民化,以

及通过教育而非强制手段的宗教信仰思想,对宗教改革后期的宗教宽容观和信仰自由形成起过很大影响。

宗教改革的直接原因是教皇企图通过“赎罪券”这种文艺复兴鼎盛时期用来增添建筑和艺术的辉煌的手段来满足教皇个人无度的花费。1517年,通过行贿当上大主教的亚尔伯特为了偿还行贿签下的巨款,自愿从当教皇的代理人,在德意志推行“赎罪券”, 德国神学家马丁?路德在他的“九十五条论纲”中批判了教会的这种做法并阐述自己的改革思想。这篇矛头直指罗马教皇的基督教论文被公认为宗教改革的开端。《九十五条论纲》主要是针对教会提出的通过购买赎罪券来进行赎罪的理论而进行辩驳的。路德针对性的提出了人对于本身的救赎应该通过对基督的信仰就能得到,而不必通过罗马教廷这个中介,将信仰从教廷剥离而归于信徒本身,这是路德宗教改革的主要思想。他的真正目的在于否定教会在宗教信仰中的绝对权威。随后在数次与罗马教廷的斗争中,路德表示拒绝放弃自己的理论。在德国诸侯的帮助下,路德的新教印象深远。

另一方面,宗教改革的另一个先驱,加尔文最终完成了自己的宗教理论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在加尔文领导下,日内瓦建立了政教合一的资本主义共和国。加尔文改革的影响之巨更是举世罕见。作为宗教改革时期最完备的神学体系,加尔文教的影响辐射整个欧洲大陆,甚至后来有一批加尔文教徒乘坐五月花号来到美洲,有的历史学家称加尔文为“美国之父”。而对于解放思想而言,加尔文教更是大大鼓励了人们的积极进取精神。加尔文改革的理论来源十分广泛,有中世

纪奥古斯丁的宗教思想,还有马丁·路德宗教思想。但是就结果而言,加尔文教对于整个欧洲的意义远大于奥古斯丁和路德教。其次,加尔文不断对外发展归正宗的影响。使之在欧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最后,最最重要的是,加尔文的预定论,他关于天职、善功等的论述成为了后来资本主义精神的标杆。

宗教改革打破了天主教会的垄断地位,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在极大的程度上的影响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我们都知道,西方文化以宗教为主,人们的生活都离不开宗教,一旦宗教进行改革,意味着整个民族的人民的生活和宗教信仰要发生一定的改变。这属于一项全民运动,它不仅清洗了中世纪污浊的教会制度,更给广大教徒的生活带来新的希望。这就是宗教改革最重大的意义和影响。

在我看来,宗教改革对欧洲文明主要有以下几个影响。 一、宗教改革对民族国家意识的促进作用

在宗教改革之前,欧洲人对于自己的国家并没有十分明确的概念。传统的依附于封建领主让他们无法形成民族国家这个意识。路德的宗教改革让老百姓开始意思到自己不单单属于封建领主,而是属于一个民族国家,同时罗马神圣教廷开始被地区性的小教会组织所代替,这一变化的直接后果是带来了让君权摆脱了神权的束缚,否定了教皇的绝对统治地位,强化了君主与封臣之间的联系,加强了封建君主的统治权力。进行宗教改革的国家的君主逐渐将教会掌控与自己手上,王朝国家让位于民族国家。在宗教战争期间,荷兰人凭借新教信仰抵御了西班牙人的入侵;瑞士经过宗教改革,分散的各洲组成了统—的联

邦,在教皇权力和哈布斯堡王朝衰落的有利国际环境下,完全摆脱了神圣罗马帝国的统治,成了—个主权 国家,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尼德兰的宗教改革与反西班牙封建统治的民族民主革命相伴而行,最后建立了独立的荷兰共和国。经过宗教改革风暴的洗礼,除德国和意大利仍处于离破碎状态外,西欧—批统一的民族国家走上了发展壮大的道路。

当然新教并未造就近代世俗国家,宗教改革的最根本原因在于新兴民族意识的觉醒,然而它却帮助近代国家从宗教权威的藩篱里解放了出来,使政教合一变为政教分离,这样的国家自治是近代资本主义政治生活中的—个基本特征。

二、促进了西欧各民族思想的解放和科学的繁荣

信仰自由是宗教改革的后果之一,而宗教信仰自由观的形成加强了自文艺复兴以来的“个人意识”和“自我中心”观。这种宗教个人主义式的自由观可以表述为“个人信仰不需要中介,他对自己的精神命运负主要责任,他有权利和义务以他自己的方式并通过他自己的努力,直接建立与上帝之间的联系。”这种自由观指出上帝直接与个人有契约关系,而不是天主教宣称的教会代表人类集体与上帝发生协议关系。宗教个人主义在宗教信仰领域里反对经院似的权威主义、教条主义的宗教观,反对以教皇为代表的至尊权威。人们倾向于独立思考,在不同意见和认识中通过论辩来认识真理,新教的宗教观在某种意义上就是鼓励个人独立思考,独立探索的决心和勇气。“统一教义这个中世纪的愿望必须放弃,这于是扩大了甚至在种种根本问题上人的独立思

考的自由。”

崇尚独立思考的思想自由也给宗教改革之后的17 世纪带来了科学的繁荣。17 世纪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都产生了重大成果。伽利略、牛顿、莱布尼兹、笛卡尔、洛克差不多都是这一世纪的人。可以肯定地说,17 世纪这幅壮丽科学奇观直接得益于宗教改革所形成的思想与信仰的自由,而且也为随后的工业革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所以,房龙感慨地说“自由思考的障碍一旦扫除,被阻塞了近千年的科学探索潮流便沿着自然形成的渠道奔腾而去,一度中断的古希腊和古罗马哲学家的成果又从以前丢下的地方重新捡起来。” 三、推进了欧洲乃至世界文明的进程

宗教改革运动不仅对宗教神学作了深入的批判,而且提出了符合资产阶级需要的神学体系,即新教教义。其核心内容是“信仰得救”和“预定论”。这种新型的宗教观认为,《圣经》是教徒信仰的唯一依据和权威,人的灵魂得救依靠对基督的信仰,从而推翻教会长期鼓吹的善功救赎论和教皇最高权威论。这一带有颠覆性的改革运动,虽然,树立了新的权威,但也搅动和活跃了欧洲文明进程。

宗教改革,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传播了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各国摆脱了教廷的政治干涉和经济剥削,国家机构走向世俗化。一种新的世俗制度在西欧兴起。与此相继发生的文艺复兴运动,与之相辅相成,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动力与空间。促进了西欧各国的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由于新教强调教育的普及,强调个人理性对《圣经》的理解,使教育的普及成为理性的启策,一反中

世纪蒙昧主义的教育和对任死教条的服从,使欧洲出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理性主义的氛围,这必然在欧洲厉史上产生深远的影响。德国随后出现了资产阶级文化启蒙袋将莱辛、席勒、歌德等。此外,莱布尼兹、康德、费希特、黑格尔也直接继承了新教的批判精神,在近代西方的哲学领域中作出了白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龙文武 ,周蓉:《从文化角度看宗教改革在欧洲历史上的作用和意义》,《大众文艺》杂志 2) 金相文:《学海》,2002.04

3) 张若愚:《英国宗教改革及影响》,2009.02

4) 张仁颖:《论马丁·路德对德国文化的影响》,《德国研究》2002年第2期

5) 洛克:《论宗教宽容》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ibt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