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校联考gao
更新时间:2024-05-10 10:0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第一章 单元质量评估(1)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2010·广州模拟)下图是奥地利1951~2000年人口增长状况示意图,期间人口死亡率保持稳定,读图判断1、2题。
1.奥地利人口自然增长的低谷期发生在( )
A.1961~1970年 B.1971~1980年 C.1981~1990年 D.1991~2000年 2.近三十年来,奥地利人口增长的最主要特征是( )
A.负增长显著 B.机械增长显著 C.自然增长显著 D.过度增长显著 【解析】1选B,2选B。第1题,根据题意可知,死亡率保持稳定,因此出生率的高低,即图中出生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决定了奥地利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图中,出生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最小的时段为1971~1980年。第2题,奥地利的人口增长,包括人口的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口的机械增长明显。由于不知道奥地利具体的死亡率数据大小,因此不能判断奥地利人口是否出现过度增长或是否出现负增长。 读我国珠江三角洲某城市人口增长示意图,回答3、4题。
3.有关该城市人口数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从总体上看,该城市人口数量的变化以机械增长为主 B.该城市人口数量呈下降趋势
C.影响该城市人口迁移的主导因素是政治因素 D.该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呈上升趋势
4.近年来该城市人口机械增长呈下降趋势其原因正确的是( ) ①该城市因经济发展速度减缓而出现“民工荒” ②该城市生态环境恶化,人口迁入量减少 ③是由于京津唐、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发展 ④珠三角地区民工待遇相对较差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3选A,4选C。由图分析可知,近年来该市的人口数量一直呈上升趋势,但自然增长率基本呈下降趋势,其人口数量的增长以机械增长为主,导致人口大量迁入的因素是以经济因素为主。自2006年后,该市的人口机械增长率有所下降,和京津唐、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以及珠江三角洲地区民工待遇相对较差,农民工对物质文化要求提高有关。
读A国人口年龄结构图(下图),完成5、6题。 5.图中A国所反映出的突出的人口问题是( ) A.人口增长过快问题 B.人口性别比例严重失调问题 C.劳动力过剩问题 D.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
6.引起A国人口问题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
①该国鼓励晚婚晚育 ②相对和平时间的延续 ③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该国人口平均寿命延长 ④该国采取了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 ⑤它属于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国家
A.①②④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①③⑤
【解析】5选D,6选C。A国老年人口比例大,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这与国家安定、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有关,处于人口低速增长阶段,欧洲发达国家目前已进入这个阶段。 7.(2009·广东地理)人口抚养比是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的比值。读图,关于
我国五省市人口抚养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贵州的少儿人口抚养比最大 B.上海的老年人口抚养比最小 C.北京的少儿人口抚养比大于广东 D.江苏的少儿人口抚养比小于北京
【解析】选A。读图可知,贵州的少儿人口抚养比最大,接近50%。
读表,完成8~10题。
8.该年四城市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按由低到高排列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④②③① C.①③②④ D.④③②① 9.关于城市④人口迁移对其产生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必然导致该城市人口老龄化 B.有利于该城市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 C.必然加剧该城市的环境污染 D.可以缓解该城市用地紧张的状况
10.表中某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下列原因分析最不可能的是 ( )
A.地区政策 B.晚婚习俗 C.优美的环境 D.文化观念 【解析】8选A,9选D,10选C。本题组主要考查读表分析和知识运用能力。第8题,由自然增长率
第9题,④城市年净迁入人口为负值,表明人口以迁出为主,这种迁出减轻了迁出地的人地矛盾,但不一定会带来老龄化。第10题,本题考查影响人口增长率高低的因素,环境因素能影响人口增长率,但优美的环境不一定使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 下表为我国某城市人口资料。读表完成11、12题。
即可求得。
11.该城市自1982年至2000年( ) A.人口自然增长率很高,人口增长迅速 B.人口出生率增高,人口老龄化问题得到缓解 C.人口出生率大幅度降低,人口死亡率大幅度增高 D.人口增长率很高,有大量青壮年人口迁入 12.该城市最有可能是( )
A.南京 B.深圳 C.西安 D.沈阳
【解析】11选D,12选B。第11题,一个地区人口增长是由自然增长和人口迁移(机械增长)决定的。从图中数据可以看出,该城市人口增长速度很快,但0~14岁青少年人口和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却不断下降,说明该地区人口自然增长较慢,城市人口的增加主要是人口大量迁入造成的。第12题,题目中所列的四个城市中,深圳是改革开放后由一个小渔村发展起来的特大城市,属于典型的移民城市,符合题目的人口资料特征。 读反映人口数量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回答13~15题。
13.下列对“环境容量”的理解错误的是( ) A.环境容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 B.消费水平的高低,对环境人口容量有较大的影响
C.人类可以局部地改造环境,从而可使人口数量超越环境容量 D.生态环境的平衡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
14.按照人口数量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由好到差地排列,三种模式的顺序依次为( ) A.Ⅰ、Ⅱ、Ⅲ B.Ⅱ、Ⅰ、Ⅲ C.Ⅲ、Ⅱ、Ⅰ D.Ⅰ、Ⅲ、Ⅱ
15.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很大的制约作用,保护环境十分重要。下面解决环境问题的四种思路中你最赞成的是( )
A.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二者并不矛盾,应该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的道路 B.发展中国家经济相对落后,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路子势在必行
C.环境效益比经济效益更为重要,必须把保护环境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上 D.地球自身有充分自我调节的能力,任其发展,顺乎自然
【解析】13选C,14选A,15选A。第13题,环境人口容量是用来估算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整个地球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的概念。它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具有不确定性。第14题,人地关系最理想的情况,莫过于人口数量永不超过环境容量,使人与环境永远和谐发展下去。最不理想的是人类破坏了环境,使环境人口容量变小。第15题,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出路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6.读俄罗斯两大经济地带的划分示意图、俄罗斯两大经济地带的基本经济指标(下表),完成下列要求。(22分)
(1)说出俄罗斯东部经济地带与西部经济地带的资源状况的差异。(6分)
(2)根据材料分析俄罗斯西部经济地带较东部经济地带人口稠密的原因。并预测今后人口迁移的趋势。(10分)
(3)结合影响一个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简要分析俄罗斯这种西多东少的人口分布是否合理。(6分)
【解析】第(1)题,由表中两大经济地带的基本经济指标看出东部经济地带能源、矿产、森林、淡水、水力等资源均大于西部经济地带,农业用地西部地带大于东部地带。第(2)题,由表中工业、农业产值、科技力量及农业用地分析西部地区人口稠密的原因,结合第(1)题分析可知今后人口将由西部向东部迁移。第(3)题,联系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及表中内容分析这种人口分布是合理的。
答案:(1)东部经济地带能源、矿产、森林、淡水、水力等资源均远大于西部经济地带,农业用地西部地带大于东部地带。
(2)俄罗斯西部经济地带的工农业生产能力和科技水平、农业用地等都远远超过东部地区,这些因素都和环境人口容量成正比,且自然条件西部优于东部,故人口较东部经济地带稠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资源的开发利用的广度和深度越来越大,势必要大力开发东部经济地带的资源。随着资源的开发,人口也将由西部向东部迁移。 (3)合理。因为西部地区工农业发达,科技水平和耕地面积都优于东部。 17.分析表格中的有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
(1)计算巴基斯坦的人口密度(四舍五入取整数),填入表中空格。(4分) (2)根据各国数据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4分)( ) A.人口数量越少,经济越发达 B.人口密度越大,经济越落后 C.人口密度越大,经济越发达
D.人口数量和密度不能决定经济发展水平高低
(3)衡量一个国家人口密度是否适当,应该看________两种资源是否得到最佳结合。所谓最佳,一是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10分)
【解析】第(1)题,人口密度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民的数目。第(2)题,人口密度不能直接反映当地生产力水平的高低。必须把人口的数量、密度和经济条件结合起来,才能说明问题。第(3)题,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分布是否合理、人口密度是否适当,应看在一定社会历史时期内、一定的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和人口资源结合和利用的程度。 答案:(1)179 (2)D(3)人口和自然 两种资源都得到合理开发利用并产生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生态系统保持良性循环
第一章 单元质量评估(2)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2009·江苏地理)运用数据图表可以分析社会人口变化现象。据图甲、图乙回答1、2题。
1.图甲是某地区育龄妇女平均生育子女数变化曲线图。若图中所示变化趋势持续下去,最可能出现的是( )
A.人口素质下降 B.人口老龄化 C.就业压力加大 D.劳动力成本下降
2.图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四个不同时期的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①②④③ D.①③②④
【解析】1选B,2选D。本题组主要考查学生对人口的变化、人口增长模式及人口统计图等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第1题,图甲反映该地区育龄妇女平均生育子女数不断减少,可能是实施计划生育,提高人口素质的结果。所带来的可能影响是青壮年劳动力不足、劳动力成本提高,老龄人口比例提升,人口出现老龄化。第2题,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增长模式逐渐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过渡,出生率逐步下降,青少年人口比重逐步下降,故顺序为①③②④。 新华网2009年8月13日电美国人口资料局11日发表报告说,2011年,世界人口总数将由目前的67亿上升到70亿。结合下图分析回答3、4题。
3.全球人口在未来2年间增加了3亿人,这些增加的人口主要分布在( ) A.东半球各国 B.西半球各国 C.欠发达地区 D.发达地区
4.下列国家中,人口机械增长率较大的国家是( ) A.中国、日本 B.科威特、德国 C.尼日利亚、墨西哥 D.埃及、印度尼西亚
【解析】3选C,4选B。第3题,从统计图表中可知,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高,特别是非洲、拉丁美洲、亚洲。第4题,科威特是石油输出国,输入劳务工人多;德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增长,故政府采取一些措施,鼓励吸引高素质人才移民德国。
(2010·南京模拟)人口年龄结构是反映一个地区人口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一般把65岁及以上人口达到7%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下图为1964~2000年中国人口年龄构成变化图,据图回答5、6题。
5.关于我国人口年龄构成变化的正确叙述是( ) A.大于等于65岁年龄段人口增长速度最快 B.0~14岁年龄段人口比重持续增加 C.15~64岁年龄段人口增长速度最快 D.1990年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6.进入2000年,我国面对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 A.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劳动力严重短缺 B.人口自然增长率偏高,每年新增人口多 C.青壮年人口数量庞大,就业压力大 D.人口出现负增长,人口数量日趋减少
【解析】5选A,6选C。第5题,图示显示1964~2000年,大于等于65岁年龄段人口增长速度最快,而0~14岁年龄段人口比重持续减少;当65岁以上的人口比重大于等于7%时即进入老龄化社会,图中显示我国达到此比例的年份为2000年。第6题,进入2000年后,我国面临着人口的双重压力,一方面人口总数多,就业压力大,另一方面在经济尚欠发达的情况下已步入了老龄化社会。但我国总人口多,15~64岁年龄段人口比重大,尚不存在劳动力严重短缺状况。
(2010·禺山模拟)读山东省淄博市迁入人口统计图,回答7、8题。
7.迁入淄博人口最多的省区位于我国的( ) A.西北地区 B.东部沿海地区 C.中部地区 D.东北地区 8.据图所示信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黑龙江是我国人口迁出最多的省区 B.四川是迁入淄博人口数量最多的省区
C.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是吸引甘肃人口迁入淄博的主要原因 D.江苏省人口迁入淄博的主要目的是务工
【解析】7选D,8选C。本题组考查学生人口迁移知识和读图析图能力。图中纵坐标表示迁入淄博市的各省人数,可看出,东北三省迁入淄博市的人口数居前三位。横坐标表示各省迁出人口总量,可看出,四川省人口迁出最多。受经济因素影响,经济落后地区的人口迁入经济发达地区。
图5为某地人口迁移与年龄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
9.从图中判断,影响该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最可能是( )
A.人口的老龄化 B.婚姻家庭 C.政治因素 D.经济因素 10.图中甲~丁不同年龄段的人口迁移,存在明显关联性的是( )
A.甲、乙 B.甲、丙 C.乙、丙 D.乙、丁 【解析】9选D,10选A。第9题,图中迁移人口主要集中在20~29岁年龄段,这部分人口属于劳动力人口,人口迁移最可能受经济因素影响。第10题,图中甲为0~4岁的儿童,儿童的迁移主要与父母的迁移有关,图中乙为25~29岁的成年人口,与甲的关联性最强;丙、丁均为老年人口,其迁移主要受气候、环境等因素影响,与儿童和成年人口的迁移关系不太密切。
11.下列因素对人口迁移有促进作用的是( ) ①航班增加、电话费降低、高速公路发达 ②迁入异地区,造成夫妻两地分居,子女入学不便 ③迁移者受教育年限长,对环境适应性强 ④迁出地气候宜人,风景优美,环境质量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解析】选D。本题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选项②、④均不利于人口迁移。 结合下图,回答12~15题。
12.在世界各大洲中,人口增长率最高的大洲已经出现了众多的环境问题,其中最主要的环境问题是( )
A.环境污染 B.水土流失 C.荒漠化 D.土壤盐碱化 13.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最适宜的人口数被称为( )
A.环境承载力 B.环境人口容量 C.人口合理容量 D.地球环境容量 14.地球环境人口容量一直是学者讨论的话题,下列关于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总人口数量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B.世界人口总量已超过环境人口容量 C.我国的人口合理容量应控制在16亿左右 D.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
15.下列各国中,环境人口容量最小的国家是( )
A.日本 B.加拿大 C.德国 D.科威特
【解析】12选C,13选C,14选D,15选D。第12题,目前,世界上人口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是非洲,非洲最显著的环境问题是荒漠化。第13、14题,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叫人口合理容量;环境人口容量受科技发展水平、人均消费水平、对外开放程度等因素制约,具有不确定性。第15题,科威特虽然石油资源丰富,但国土面积狭小,科技水平较低,国内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自然条件恶劣,故环境人口容量较小。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6.(2010·北京模拟)分析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 目前世界人口在不断增加,如果计划生育措施实施有效,到2050年世界人口有望控制在89亿以内。
材料二 世界人口数量变化(见图7)
材料三 对世界人口年增长“贡献”最大的7国(见图8)
(1)目前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趋势如何?这种变化会带来哪些问题?如何解决?(12分) (2)对世界人口年增长“贡献”最大的国家是哪一个?该国应采取什么样的人口政策?(2分)
(3)从材料三分析,世界上人口数量大、人口增长快的国家主要是哪种类型的国家?目前世界人口第一大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有哪些启示?(6分) 【解析】本题考查世界人口增长状况、人口增长模式、人口问题及人口政策等知识。第(1)题,由材料二图可知世界人口数量不断增长,会带来粮食安全、环境污染、教育等问题。解决的措施是人口增长过快的国家应当实行计划生育。第(2)题,读材料三图可得出答案。第(3)题,由材料三所列国家可知发展中国家人口数量大,人口增长快。
答案:(1)人口数量不断增长。这种变化会带来粮食安全问题、环境污染问题、教育问题、就业问题等。对人口增长过快的国家来说,要实施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2)印度。计划生育。
(3)发展中国家。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重视发展教育,实行改革开放等。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下图是我国部分省区老年人口比重(%)图和人口分布密度统计图。
材料二 利用区位联系,建立有内在联系的经济体,借整体的力量来获得发展,越来越成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泛珠三角(9+2)”区域合作体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成立的。
(1)习惯上,当一个地区老年人口比例达到7%以上时,说明该地区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的哪几个省区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试分析这些地区老龄化产生的原因。(4分)
(2)以我国人口分布密度统计图为依据,分析我国人口分布具有什么特点?十年间其发展的趋向是什么?并分析原因。(8分)
(3)材料二中省区间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是_____ ________________。(4分)
(4)材料二中,区域内人口承载状况大于2的省区通过区域合作,其人口承载状况将______(变大或变小),试分析其原因。(4分)
【解析】第(1)题,由人口老龄化的概念及图中所列省区比重即可得出答案。这些省区经济发展水平高,人的平均寿命延长,且由于实行计划生育,人口的自然增长缓慢,年轻人口所占比重下降。第(2)题,从统计图可看出我国人口分布不均,且东西部人口分布不均在
不断加剧,这主要是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的。第(3)题,联系我国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状况及政府政策分析。第(4)题,通过区域间合作,环境条件得以改善,环境人口容量变大;通过人口迁移和流动,降低了这些省区的实际人口密度。
答案:(1)沪、苏、津、粤。①实行计划生育,人口的自然增长缓慢,年轻人口所占比重下降;②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医疗卫生条件好,生活质量改善,人的平均寿命延长。 (2)分布不均,东部地区人口密集,西部地区人口稀少。趋向:东西部人口分布不均不断加剧。原因:东部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并不高,但由于社会经济发展较快,经济活力较强,吸引了大量外来流动人口来此地务工和经商,造成人口密度增加。
(3)①地区间收入差距(或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②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出现;③户籍制度的改革
(4)变小 ①通过区域间合作,环境条件得以改善,环境人口容量变大(或理论承载密度变大);②通过人口迁移或流动,降低了这些省区的实际人口密度。
1.1 人口的数量变化
【巩固教材-稳扎稳打】
1.关于人口的自然增长说法正确的是 ( )
A.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只与出生率有关 B.一个地区人中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C.一个地区的自然增长率等于该地区的出生率 D.自然增长率等于人口的出生率除以人口的死亡率
2.10万年以来世界人口数量不断增长,但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口数量增长的特点是不相同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农业革命之前,人口数量增长较快
B.农业革命之后,人口数量高速增长,一直到工业革命前
C.农业革命到工业革命前,人口数量总体来说在增加,但后期速度减慢甚至停止增长 D.工业革命后,人口数量减少
3.亚洲人口数量在1950年和2000年在全球的地位是 ( )
A.1950年居第二位,2000年最多 B.1950年最多,2000年居第二位
C.1950年和2000年都最少 D.1950年和2000年都最多
4.“世界60亿人口日”的时间是 ( )
A.2000年1月3日 B.1999年10月12日 C.1999年12月10日 D.2000年12月25日
5.世界人口最多的10个国家中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 ( ) A.中国 B.尼日利亚 C.美国 D.印度
6.世界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顺序是 ? ?
A.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 B.传统型-现代型-原始型 C.原始型-现代型-传统型 D.传统型-原始型-现代型
【重难突破—重拳出击】
1.人口再生产类型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开始的标志是 ( )
A.死亡率快速下降,出生率基本不变 B.死亡率和出生率进一步下降 C.死亡率上升,出生率不变 D.出生率、死亡率同时上升
2.目前,世界人口再生产类型主要处于 ( )
A.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过程 B.由“原始型”向“现代型”转变过程 C.由“传统型”向“原始型”转变过程 D.由“现代型”向“传统型”转变过程 3.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生产力大发展后,人口再生产的类型是 ( )
A.原始型 B.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过程 C.传统型 D.现代型 当前,世界上人口与环境的主要矛盾是人口增长过快,环境承裁量受到的压力过大,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有失去平衡,导致恶性循环的危险。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第十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积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按照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回答4~6题: 4.目前,多数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状况是 ( )
A.快速增长 B.负增长 C.接近零增长 D.零增长
5.21世纪下半叶,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面临的人口问题主要是 ( )
A.人口数量过多
B.人口数量过少
C.人口年轻化
D.人口老龄化
6.一个地区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主要受到下列哪个因素的影响 ( )
A.生产力水平 B.社会福利 C.文化观念 D.自然环境 表1-1是1953-2000年江苏人口变化情况。据此回答7~8题
表1-1
年份 总人口(万人) 每百万人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家庭户规模(人)
1953 3767.29 1964 4452.21 1982 6052.11 1990 6705.61 2000 7438.01 4.49 3.71 5.55 6.79 8.76 14.78 14.83 15.82 21.24 41.49 4.19 4.09 3.91 3.66 3.23 7.从表格中可以看出 ( )
A.最近十年江苏人口的增幅达历史最大值 B.最近十年江苏城镇人口数量明显加快 C.江苏距离老龄化社会尚有较大距离 D.最近十年江苏的家庭户数呈现减少势头
8.对上题得出的结论,您认为产生的原因是 ( )
A.江苏经济发展较快,可供人口增长需要的消费资料增多
B.江苏人均GDP增长较快,乡镇企业比较发达,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 C.江苏的医疗卫生事业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D.家庭观念发生变化,离婚率呈现上升趋势
【巩固提高—登峰揽月】
1.图1-1表示两类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的人口年龄构成,读图回答有关问题: (1)A表示__________国家,B表示__________国家。(发达或发展中)
(2)A类国家的人口再生产类型是__________,B类国家人口再生产类型是__________。
0-14岁 15-64岁 65岁以上
A B
图1-1
(3)从平均年龄来看,A类国家平均年龄较 ,B国较 。 (4)上述两种人口年龄构成哪种好,为什么?
答: ,理由是 。 (5)针对不同的人口问题,两国应采取的人口政策分别是:
A国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B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B
Ⅰ Ⅱ
图1-2 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图
Ⅲ
2.读“图1-2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曲线A、B表示人口出生率的是 ,
(2)图中Ⅱ段人口的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处于人口再生产类型的 阶段。
(3)我国由于大力开展 工作,人口转变速度较 ,因此,人口再生产已经基本实现由图中 段向 段转变。
(4)分析上表得出人口再生产类型及其转变是由 、 和 决定的。
【课外拓展—超越自我】
1.读“中国、美国、印度人均耕地图”(图1—3),分析回答:
图1—3
(1)指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国家,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A是_______,B是_______,C是_______。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不到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___________,反映了我国人口与一些___________的矛盾已经十分突出。
(3)据科学家估计,2001年全国人口已达___________多。
1. 1 人口的数量变化
【巩固教材-稳扎稳打】
1.B 点拨:本题是考查自然增长的概念
2.C 点拨:根据图1.2可知农业革命之前,人口数量较少;农业农业革命到工业革命前,人口数量总体来说在增加,但后期速度减慢甚至停止增长;工业革命后,人口数量又增加。 3.D 点拨:根据图1.4可知亚洲在1950是14.02亿,2000年是36.83亿都居世界第一位。
4.B 点拨:1999年10月12日地球村第60亿位居民诞生。
5.B 点拨:2000年中国自然增长率为0.75,印度自然增长率为1.41 美国自然增长率为0.71,尼日利亚自然增长率为2.24
6.A 点拨:世界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顺序是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 【重难突破—重拳出击】
1.A 点拨: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开始的标志是死亡率快速下降,出生率基本不变 2.A 点拨:目前,世界人口再生产类型主要处于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过程 3.C 点拨:第一次生产力大发展后,物质极大的丰富,人口数量增加很快。 4.C 点拨: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模式是现代型,多数国家接近零增长
5.D 点拨:21世纪下半叶,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面临的人口问题主要是人口老龄化,全球大多数已经进入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
6.A 点拨:地区人口增长模式主要受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影响。
7.B 点拨:仔细阅读表格可知结论为最近十年江苏城镇人口数量明显加快,2000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41.49%。
8. B 点拨: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经济高速的发展后果。 【巩固提高—登峰揽月】
1.(1)发达 发展中 (2)现代型 过渡型 (3)大 小 (4)都不好 A类国家人口增长缓慢,劳动力资源不足,资源得不到充分开发利用;兵源不足;社会负担重;B类国家人口增长太快,影响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失业人口太多等 (5)适当鼓励人口增长,适当移民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点拨:根据两幅图的特点可以归纳出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是现代型,很容易出现老龄化问题。发展中国家是以传统型为主,0-14岁的比例相对较高,65岁以上比例相对低一些。简述人口增长缓慢的后果和增长过快的后果以及解决方法。
2.(1)B (2)高 低 高 Ⅱ (3)计划生育工作 快 Ⅱ Ⅲ (4)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点拨:本题是考查人口再生产类型的特点,类型,转变的因素和我国的人口政策等内容。 【课外拓展—超越自我】
1.(1)中国 美国 印度 中国人口约13亿,美国约2.8亿,印度约10亿;从耕地看中国约1亿公顷,美国约1.85亿公顷,印度约1.7亿公顷 (2)三分之一 资源 (3)13亿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读图能力,要求学生在了解三国国情的情况下读图分析:美国地多人少,印度地多人多,中国地少人多。在掌握我国人口和耕地国情的基础上再作判断。
人口的数量变化同步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目前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与最低的大洲分别是 A .亚洲与欧洲 B .非洲与欧洲 C .欧洲与拉丁美洲 D .亚洲与大洋洲 2 .目前,世界人口增长模式主要处于
A .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过程 B .由现代型向传统型的转变过程
C .由原始型向传统型的转变过程 D .由原始型向现代型的转变过程 3 .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属传统型的是
A .美国 B .日本 C .法国 D .埃及
4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模式分别以哪种类型为主? A .现代型、原始型 B .原始型、原始型 C .现代型、传统型 D .现代型、现代型 5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
A .人口死亡率与发达国家基本持平 B .人口死亡率比发达国家高得多
C .人口出生率比发达国家低 D .人口自然增长率比发达国家低
6 .从全球范围看,决定人口数量变化的因素是 A .出生率 B .死亡率 C .自然增长率 D .人口迁移量 7 .目前,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基本属于
A .原始型 B .传统型 C .过渡型 D .现代型 8 .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我国人口工作的 主要任务是
A .遏制人口盲目流动 B .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
C .遏制人口老龄化加速势头 D .适度提高少年儿童人口比重 右图表示0-14岁、15 -64 岁、65岁以上三种年龄段人数所占总人口的比重,读后回答 9 一11题。
9 .图中 ③ 比 ① 国家 0-14 岁人口比重 A 约高6% B 约低6% C 约高1% D 约低1%
10 .图中 ① ② ③ ④ 四个国家中, 老龄化问题最严重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1.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图中 ② 国应采取的相应措施是 A .计划生育 B .鼓励生育
C .采取移民政策 D .鼓励人员出国 12.世界每年的新增人口中,发展中国 家占到了 以上: A . 50 % B . 60 % C . 70 % D . 80 %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1.3 人口的合理容量
同步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
1.环境承载力是指 ( )
A.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B.衡量人口数量的重要指标 C.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 D.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 2.“木桶效应”说法正确的是 ( )
A.木桶容纳水量的多少取决于长的桶板 B.木桶容纳水量的多少取决于短的桶板
C.如果桶板代替资源,则长的板决定了人口的容量 D.地球上人口的容量决定于人类自身
3.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 )
A.资源基础 B.三大发明 C.消费水平 D.商品经济的发展
4.环境人口容量是指 ( )
A.一个地区人均资源量的极限值 B.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
C.科学技术最发达时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 D.一个地区的环境质量好坏
5.现实中的人类社会出现了哪些人口问题 ①人口增长过快②人口的发病率增高③人口城市化④人口老龄化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关于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错误的是 ? ?
A.乐观者认为未来世界的人口,不会达到环境人口的极限。
B.悲观者认为目前世界人口太多,已经大大超过了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
C.介于乐观者和悲观者之间,一些学者认为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在160亿左右。 D.由于在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中,假定条件不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估计结果。 7.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的原因 ( )
A.人口总数量处于不断变化之中
B.就全球而言,目前人口再生产类型为过渡型 C.人口迁移的数量、规模、范围越来越大
D.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
8.以下关系,正确的是 ( ) A.科技水平→获取资源数量→环境人口容量 B.人口文化→生活消费水平→环境人口容量 C.科技水平→环境人口容量→资源的获取
D.人口文化→环境人口容量→生活消费水平 9.环境人口容量的变化由小到大的排序正确的是 ( )
A原始社会----农业时期----现代社会----工业时期 B农业时期----原始社会----工业时期----现代社会 C工业时期----原始社会----农业时期----现代社会 D原始社会----农业时期----工业时期----现代社会
10.我国西藏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小于2人,长江三角洲每平方千米则大于500人,关于两地的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影响两地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科技
B.长江三角洲人口密度较大的主要原因是经济较发达 C.两地环境的人口容量都已达到极限
D.两地人口数都远远低于环境人口容量,都存在资源开发不足现象 11.关于环境人口容量估计正确的叙述是 ( )
A.我国人口与淡水、耕地等资源之间的矛盾已十分尖锐 B.我国目前人口已大大超过环境人口容量的极限值
C.我国目前人口只有12.95亿,人口与环境关系属良性循环 D.世界环境人口容量约在300亿左右 12.图1-7“人类与环境关系协调发展示意图”中,数码①②③④表示的含义依次是 ( )
图1-7
A.①人类社会不断发展②人口增长速度适中③人口素质不断提高④与环境承载量相适应 B.①人口增长速度适中②人口素质不断提高③人类社会不断发展④与环境承载量相适应C.①人口增长速度适中②与环境承载量相适应③人口素质不断提高④人类社会不断发展 D.①人口素质不断提高②人类社会不断发展③与环境承载量相适应④人口增长速度适中 13.关于合理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合理容量就是指环境承载力
B.合理容量就是指某地区的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 C.合理容量就是指某地区的环境所能容纳的最适宜人口数 D.合理容量是比较确定的,可定量估计 14.我国人口与资源之间的矛盾已经十分突出,尤为突出的是什么资源 ( ) A.土地资源 B.淡水资源 C.森林资源 D.电力资源 二、综合题:
15.请阅读课文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简单地说,环境人口容量就是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给环境人口容量下的定义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到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1)这段文字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有哪些影响因素?
(2)环境人口容量的定义包含有几层意思? 16.读图1-8,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中国在世界人口和耕地中所占百分比 今后我国人口和耕地发展的可能趋势
图1-8
(1)目前,我国以占世界_______%的耕地养活着占世界__________%的人口。
(2)今后我国人口发展的可能趋势是__________。耕地发展的可能趋势是_________。 (3)我国耕地承载量所面临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目前国家为解决上述问题所采取的政策和措施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1972年出版的《增长的极限》一书,报道了梅托斯等人用计算机模拟研究“人类的境遇”
问题,研究者以1900年到1970年世界人口、粮食、资源以及工业污染的变化数值为依据,提出一个“人口增长、自然资源与环境污染的世界模型”,如图1-9所示,请据图回答:
图1-9
(1)人口不受限制增长必将导致人均粮食________________。 (2)人口膨胀,必然会使自然资源、工业生产发生____________。
(3)人口剧增、环境污染加剧,会加速粮食____________,从而使人口死亡率_____________。
(4)从模型曲线可以看出,为了人类的根本福利,应当___________。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点拨:环境承载力是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2.B 点拨:木桶容纳水量的多少取决于短的桶板
3.A 点拨: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资源基础 4.B 点拨:环境人口容量是指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
5.D 点拨:人类社会出现的人口问题有人口增长过快、人口城市化、人口老龄化。
6.C 点拨:介于乐观者和悲观者之间,一些学者认为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在100亿左右。 7.D 点拨: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以及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制约着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
8.A 点拨:科技水平能够提高人们获取资源的数量,提高资源的广度和深度,能够增加环境人口容量数量。
9.D 点拨:环境人口容量受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以及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制约,从原始社会到现代社会生产力水平在不断提高,因而容量也在不断扩大。 10.B 点拨:两地环境人口容量不同主要是受生产力水平决定的。
11.A 点拨:我国人口与淡水、耕地等资源之间的矛盾已十分尖锐,特别是淡水资源。 12.B 点拨:根据题意可知。
13.C 点拨:本题考查合理容量的概念。
14.B 点拨:淡水成为目前人口与资源之间矛盾的突出因素。 二、综合题:
15.?主要讲的是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从定义中可以看出,环境人口容量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其中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及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最大。 ?包含有四层意思:①环境人口容量是时间的函数,具有不确定性,应指明具体的时期;②制约的因素较多,资源状况则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③人口的生活水平也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④如果研究某一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要以该国或地区所能利用的资源和技术为依据,但不见得完全就是本地的,也可以是定义中的“其他”,这一点对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结果有较大的影响。 点拨:本题主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16. (1)7 22.6 (2)不断增长不断减少
(3)耕地承载量受到的压力过大,农业生态系统有遭到破坏,失去平衡的危险
(4)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把“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点拨:本题要求学生了解中国的国情,以及面对我国的人口问题我们的对策。 17.(1)减少(2分) (2)灾难性下降(2分)
(3)减产,提高(2分) (4)控制人口增长,保护资源,防止环境污染(2分) 点拨:本题主要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学生要搞清楚世界人口、粮食、资源以及工业污染的相互关系。
第5章 第1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课时训练
1、下列描述不属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的是
A.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 B.各要素都不单独存在和发展
C.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 D.各要素对环境的影响作用是相同的
2、下列地理现象能够反映陆地环境整体性的是 A.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导致植被稀少 B.秦岭南坡太阳辐射强于北坡,植被生长茂盛
C.黄土高原由于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造成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D.森林面积减少,导致土壤肥力下降
3、既是维持地表系统正常运行的动力,也是联系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的桥梁和纽带是
A.能量 B.物质 C.生物 D.气候 4、生物与环境的正确叙述是
A.生物圈的范围是指地球上所有动植物 B.绿色植物可以直接把太阳能转变为热能 C.环境对植物生长有明显的指示作用 D.生物的出现,改造了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 5、在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中,人们必须考虑其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互为环境的资源系统,这主要依据自然资源的
A.整体性 B.分布的地域差异性 C.不可替代性 D.数量的有限性 6、下列关于地理环境生产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 B.是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
C.是单个地理要素的功能 D.是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
7、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分析,下列地理现象中与我国西北内陆景观不相符的是 A.气候干旱,沙漠广布 B.植被稀少,土壤贫瘠
C.绿洲农业多分布在高山山麓地带 D.风蚀、风积地貌广泛分布 8、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分析,下列地理现象与我同南方地理特征不相符的是 A.气候湿润,降水丰富 B.化学风化微弱,物理风化剧烈 C.植被茂密高大 D.流水侵蚀显著,风力侵蚀微弱 9、植物与环境的关系表现在
A.碱蓬的生长反映了酸性的土壤环境 B.沼泽地植物叶片大,叶面覆盖着蜡层
C.苔藓、地衣的生长反映了寒冷、干燥的环境 D.猴面包树的生长反映了干湿分明的热带环境
10、下列现象中属于人类破坏生态平衡而产生的不良后果的是 A.黄河下游成为“地上河” B.夏秋季节我国东南沿海经常遭遇台风袭击 C.三江平原分布着大面积的沼泽 D.在丘陵低山上修梯田种植经济林木 11、根据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流动的特点,正确的模式应该是
A.太阳能 热能 化学能 环境 B.化学能 太阳能 热能 环境 C.太阳能 化学能 热能 环境 D.化学能 热能 太阳能 环境 读图的气候资料,图中点位的标号代表月份,回答12~14题:
12、下列分布有该气候类型的一组国家是
A.中国 日本 B.南非 智利 C.澳大利亚 新西兰 D.印度 泰国 13、该气候类型区出产的水果有
A.香蕉 椰子 B.可可 甘蔗 C.葡萄 无花果 D.柑橘 苹果 14、该气候类型分布的地区,不会有
①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②常绿阔叶林 ③针叶林 ④热带荒漠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5、我国的黄土高原,由于植被破坏,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反映了 ①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②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③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关联性 ④地理环境的稳定性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6、下列循环没有生物参与的是
A.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B.大气的热力循环 C.海陆间的水循环 D.生物循环 澳大利亚东北侧分布着大片的生物礁——大堡礁。据此完成17~18题。 17、这类岩石按成因划分,属于
A.石灰岩 B.变质岩 C.沉积岩 D.岩浆岩
18、近年来,这些生物礁的缔造者——珊瑚在大量死亡,据研究,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及全球气温升高有关,这反映了地理环境具有
A.差异性 B.独特性 C.复杂性 D.整体性
19、局部地区的环境问题,之所以能够扩大甚至蔓延全球,其原因有 ①自然界的大气、水、地表物质不断运动、循环 ②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影响和渗透
③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主要的、明显的、差异性是次要的、不明显的 ④一个地区环境的变化,会使全球所有地区环境随之变化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20、下列现象体现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是 A.我国东南降水多,西北降水少
B.西北内陆距海远,降水少,多内流河,气候干燥,风力作用强,多戈壁、沙漠 C.冬季海南岛气候温和而黑龙江却气候寒冷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21、读“陆地环境各要素的关联性图”,回答问题:
(1)陆地环境主要有哪些要素组成?
(2)我国西北地区陆地环境的形成主要是由______ ______要素决定的。 (3)以黄土高原为例,说明生态系统的变化对地貌的影响。 (4)举例说明气候要素与地质作用的相互影响。
22、分析“大气与地理环境及其各要素、人类活动关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将下列内容的数码序号与图中方格内英文代号配对组合,使图示关系完整。 ①塑造地表形态 ②燃烧矿物能源 ③生产与健康 ④吸收紫外线 ⑤哺育生物 ⑥使用制冷剂 ⑦台风 ⑧暴雨 ⑨吸收红外线
(2)从图中可知,对大气层产生重要影响的主要是________,图中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各种作用可概括为________。
(3)受图中所示的各种气象灾害影响最大的生产部门是________,这些气象灾害多发生在我国的________地区。
(4)根据完成配对组合后的关系图分析,大气对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影响包括: 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 2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陆地环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
世界环境的恶化是多方面的.全球气候正在变暖,海平面上升,大气中的CO2等温室气体增加,出现严重的“温室效应”,旱涝灾害增加;世界森林资源每年均减少1%,臭氧层的损耗大大影响水生生态系统,并将对人类健康造成重大危害;生物物种加速灭绝,动植物资源急剧减少;空气污染严重,大量废弃物将危害人类的健康和安全. (1)根据材料,将下面备选答案填入空格内;
①滥伐森林②水土流失严重③沙暴盛行④气候恶化⑤沿海低地被淹⑥全球气候变暖⑦水旱灾害增多⑧农牧业减产⑨风沙侵袭农田⑩工业、交通工具大量燃烧煤、石油、天然气○11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12全球内陆年降水量减少
(2)上述材料主要说明了什么问题。
参考答案:
DBCDA,BCBDA,CBCAC,BCDAB 21、
(1)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 (2)气候
(3)我国黄土高原,历史上曾经植被茂盛,但由于人为的砍伐和垦殖,植被多遭破坏,加速了水土流失,造成了目前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4)气候要素会使岩石产生风化,如温度变化造成岩石的崩解破碎;地质作用也会对气候产生影响,如火山爆发喷出的尘埃可能在大气中停留一段时间,由此会影响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和当地气温。 22、
(1)A① B⑤ C② D⑥ E③ F⑦ G⑧ H④ I⑨ (A、D可互换,F,G可互换) (2)人类活动 削弱怍用 (3)农业部门 东部
(4)①提供动植物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要的少数几种气体,是地球上各种生物不可缺少的保护层
②大气中进行着多种物理过程和各种物理现象,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具有深刻影响,对人类生产和生活具有重大作用 23、(1)
(2)上述材料主要说明陆地环境具有整体性,“牵一发而动全身”.在促进经济和社
会发展中,要正确处理资源的利用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才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一、单项选择题
1. 我国内蒙古地区的自然带,自西向东依次出现荒漠---草原荒漠---森林草原,其自然带的分布规律是:( )
A.纬度地带性 B.经度地带性 C.垂直地带性 D.非地带性 2.各自然带沿着南北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这种现象称为( )
A.纬度地带性 B.经度地带性 C.非地带性 D.垂直地带性
3.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分布在( ) A.南北纬25°—35°之间的大陆东部 B.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部 C.南北纬35°—50°之间的大陆东部 D.南北纬50°—70°之间的广大地区
4.世界上经度地带性最明显的是在哪个大陆的中纬地区( ) A.北美大陆 B.南美大陆 C.亚欧大陆 D.非洲大陆
5.温带森林中,在大陆东、西部都有分布,且具有不同气候特点的自然带是( 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亚寒带针叶林带 6.下列自然带的分布受非地带性因素干扰明显的是( ) A.南半球高纬度缺少苔原带和针叶林带 B.北美洲中部的温带草原带
C.安第斯山南段同纬度东西两侧的自然带不同 D.非洲刚果盆地的热带雨林带
7.世界亚寒带针叶林分布面积最大的国家是( )
A.美国 B.俄罗斯 C.加拿大 D.中国 8.生物与环境的正确叙述是( )
A.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地球上所有动植物 B.绿色植物可以直接把太阳能转变为热能 C.生物的出现,改造了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 D.环境对植物生长有明显的指示作用
9.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差异较明显的地区是( )
A.低纬地区 B.中纬地区 C.赤道地区 D.高纬地区
10.陆地环境整体性表现在( )
)
A.各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 B.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不一定导致其他要素的变化
C.气候会影响植被,但不会影响土壤
D.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与植被破坏无关
11.地理环境各要素在南北方向产生有规律更替的主要原因是 ( )
A.太阳辐射在地表分布不均 B.距海洋远近不同 C.地势高低起伏 D.受寒暖流影响不同
12.在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中,人们必须考虑其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互为环境的资源系统,这主要依据自然资源的( )
A.分布的地域差异性 B.整体性 C.不可替代性 D.数量的有限性 13.世界上经度地带性最明显的是下列哪个大陆的中纬度地区( )
A.北美大陆 B.南美大陆 C.亚欧大陆 D.非洲大陆 14.“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此诗句描写的景观差异属于( )
A.纬度地带性 B.经度地带性 C.垂直地带性 D.非地带性
15.陆地环境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叙述不正确的有 ( )
A.是受太阳辐射在各纬度分布不均的影响 B.以热量为基础,与水分状况无关
C.是温度和水分条件共同作用下的产物
D.由海南岛到大兴安岭的热带一亚热带一温带自然景观的差异体现了这种分异
16.海拔高度相近的高山地区,垂直分布层次最多的自然带的山区是在( ) A.中纬度的东部季风区 B.亚寒带地区 C.亚热带地中海区 D.热带雨林地区 图表示的是某山垂布。读图回答17-
直自然带的分19题。
17.图中①②③依次代表 ( ) A.积雪冰川带、高寒荒漠带、高山草原带 B.高寒荒漠带、山地落叶阔叶林带、高山草原带 C.高寒荒漠带、积雪冰川带、高山草原带 D.高山草原带、山地针叶林带、高寒荒漠带 18.决定该山山麓自然带的主导因素是 (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山脉走向 D.山体坡度 19.该山可能位于 ( )
A.赤道附近 B.40°S附近 C.40°N附近 D.极圈附近
二、综合题
1.读 “我国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字母代表自然带名称是:A._______带,B._____带,C._______带。 (2)自然带沿北纬40°自东向西的分布,体现了自然带的______分布规律。这种分布规律的产生主要受________条件的影响较大。从全球来看,这种分布规律在_______纬度地区表现得最典型。
(3)A自然带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气候;B自然带的典型植被类型是______,塑造C自然带地表景观的主要外力是_________。
(4)限制C自然带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是_________。 2.读下图“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回答问题:
(1)图中① 自然带是 ,在50°N的高山上开始 出现该自然带的高度约为 米,根据图示,该自然带分布下限最 高的山地的纬度大致是 。 (2)图中③ 自然带是 ,该自然带的气候类型主要是 。 (3)⑤ 自然带在全球最大的分布区是 。 (4)从水平方向看,表现的是陆地自然带的 规律,这种规 律是以 为基础而形成的。
(5)从高、中、低纬度地带来看,垂直地带性最明显的纬度地带是 。
答案
题号 答案
1.(1)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温带草原带C.温带荒漠带 (2)经度 水分 中
(3)温带季风 温带草原 风力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B A A C C A C B C B A A B C C A B D A A A
(4)水(或水分)
2.(1)寒带苔原 3000米 23oN左右
(2)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3)亚马孙平原
(4)纬度地带性 热量 (5)低纬度地带
第5章 第2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课时训练
1、地理环境各要素在南北方向产生有规律更替的主要原因是 A.太阳辐射在地表分布不均 B.受寒流或暖流的影响 C.距海洋远近不同 D.地势高低起伏
2、我国北方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自然景观依次出现森林、草原、荒漠,造成这种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热量 B.水分 C.地形 D.海拔高度
3、世界上经度地带性最明显的是在哪个大陆的中纬地区 A.北美大陆 B.南美大陆 C.非洲大陆 D.亚欧大陆 4、下列自然带的分布受非地带性因素干扰明显的是 ①南半球高纬度缺少苔原带和针叶林带 ②北美洲中部的温带草原带 ③安第斯山南段同纬度东西两侧的自然带不同 ④非洲刚果盆地的热带雨林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在下列地理环境中,属于经度地带性分布规律的是 A.青藏高原的高山植物区 B.亚寒带针叶林绵延数千公里
C.秦岭——淮河以北的温带落叶阔叶林
D.澳大利亚自东向西呈现出森林、草原、荒漠带的半环状分布 6、下列关于垂直地域分异规律说法正确的是
A.山麓自然带与山地所在地的水平自然带是一致的 B.垂直地域分异与山地所在纬度、高度没有关系 C.山地所在纬度越低,海拔越高,垂直带数目越少 D.喜马拉雅山南坡植被比北坡的植被数目要少些 读下图,回答7~8题:
7、若上图纬度为40oN, 则 P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P点的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P点的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P点的自然带为亚寒带针叶林带 D.P点的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8、若上图纬度为40oS, 则 P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P点在非洲 B.P点在南美洲
C.P点的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D.P点附近有巴西暖流 9、南半球缺少的自然带是 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B.热带雨林带 C.亚寒带针叶带 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10、在下图中的四幅山地垂直带谱图中,位于我国暖温带的山地可能是
11、回归线和极圈之间现存的最大的天然森林主要是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C.亚寒带针叶林 D.温带落叶阔叶林 12、下列山地中,垂直自然带带谱最丰富的是
A.乞力马扎罗山(5895米) B.阿空加瓜山(6940米) C.北美麦金利山(6194米) D.珠穆朗玛峰(8848米) 读“我国大兴安岭及其两侧的自然地理环境剖面示意图”,判断13~15题:
13、甲地的自然带是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亚寒带针叶林带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14、乙地的农业生产主要发展
A.水稻种植业 B.旱地种植业 C.草原畜牧业 D.山地畜牧业 15、适合在地种植的农作物是
A.春小麦、大豆、玉米、甜菜 B.冬小麦、高粱、大豆、甜菜 C.玉米、大豆、黄麻、甜菜 D.水稻、甘蔗、玉米、谷子 16、下列关于热带雨林带和苔原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热带雨林带植物种类多,苔原带植物种类少 B.热带雨林带植物需水量少,苔原带植物需水量多 C.热带雨林带植物较低矮,苔原带植物较高大
D.热带雨林带植物需要热量少,苔原带植物需要热量多
17、在下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自然带名称和排序正确的是
A.亚寒带针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 B.温带草原、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 C.亚寒带针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 D.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亚寒 带针叶林、热带季雨林 18、温带荒漠的形成,主要与下列哪种因素有关
A.海拔高度 B.海陆位置 C.气压带和风带 D.地形起伏 19、下列北纬20°纬线穿过的陆地自然带中,面积最大的一个是
A.热带草原带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热带荒漠带 D.热带雨林带 20、下列资源具有地带性分布规律的是
A.太阳能、水能、海洋能 B.气候资源、海洋资源、空间资源 C.煤炭、石油、天然气 D.气候资源、土壤资源、生物资源 21、读“自然景观地域分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自然景观从①→②→③→④的变化是以_________为基础产生的,这种地域分异产生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
(2)③为温带落叶阔叶林,而同纬度的③为温带荒漠带,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自然带③分布于________和_________气候区. 22、读下图“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
(m) (1)图中①自然带是________,在50°N的高山上开始出现该自然带的高度约为________米,根据图示,该自然带分布下限最高的山地的纬度大致是________。 (2)图中③自然带是________,该自然带的气候类型主要是________。 (3)⑤自然带在全球最大的分布区是________。
(4)从水平方向看,表现的是陆地自然带的________规律。
(5)从高、中、低纬度地带来看,垂直地带性最明显的纬度地带是___________。 23、读“喜马拉雅山的垂直地域分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珠峰南北山麓的海拔大约各是多少?各处在什么热量带? (2)南北坡自然带的分布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3)南北坡的雪线高度大约是多少?珠峰南北坡的雪线有何特性?为什么?
(4)从珠峰自然带的分布,你可总结出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的哪些规律性知识?
参考答案:
ABDBD,ADBCD,CABCA,ABBCD 21、
(1)热量 太阳辐射在各纬度分布不均 (2)距海远近不同,水分条件有差异 (3)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温带季风 22、
(1)寒带苔原 3000米 23oN左右
(2)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3)亚马孙平原 (4)纬度地带性 (5)低纬度地带 23、
(1)南坡山麓海拔约1200米,位于亚热带;北坡山麓海拔约4200米,位于青藏高原高寒地区。 (2)
a.自然带基带不同。这是因为山麓的海拔不同,所处的热量带不同。
b.自然带谱南坡多、北坡少。这主要是因为南坡相对高度大,迎风坡,降水丰;北坡相对高度小,位于背风坡,降水少。
(3)南坡雪线约6600米(下界为5500米),北坡雪线约7400米(下界为5900米)。与北半球一般雪线的分布规律正好相反:在北半球,南坡为向阳坡,雪线应该高。但珠峰南坡接受印度洋暖湿的气流,降水较多,加之坡度较缓,雪线较北坡要低。 (4)
a.山麓基带类型取决于纬度位置。
b.在纬度位置相同的情况下,自然带谱的多少,取决于海拔高度或相对高度。
c.在不考虑非地带性因素的条件下,可根据雪线高低判断坡向,根据坡向可以判定南北半球。
第二单元 单元质量评估(1)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读图回答1、2题。
1.该城市大气SO2地面浓度最大的区域,其污染物来源可能是( ) A.生活和取暖排放的废气 B.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 C.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气 D.矿产开采带来的废气 2.如果该城市的工业布局是合理的,那么该城市的风频图可能是( )
【解析】1选A,2选B。第1题,结合两图,可看出大气SO2地面浓度最大的区域位于居民区,可推知其主要来源于居民区的生活和取暖排放的废气。第2题,结合图中指向标,可看出图中工业区主要分布在城市的北部和南部,而工业区应布局在城市最小风频的上风向。故若该城市工业布局合理,则该市最小风频是北风和南风,选项中唯有B符合。
3.城市地域有住宅、商业、办公和文化等功能分区。图中表示住宅区和商业区的曲线分别是( )
A.①和② B.①和④ C.②和③ D.③和④
【解析】选C。住宅区是人们主要的休息场所,晚间多休息,故停车率较高,白天多工作,故停车率较低,从停车率变化图中看曲线②符合;商业区昼夜人口变化率大,白天人多,停车率高,夜间人口稀少甚至空无一人,停车率低,故曲线③符合题意。
(2009·重庆文综)下图是某城镇用地布局规划方案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 4.该方案突出优点是规划中的( ) A.居住区紧靠旧城、临近铁路 B.居住区环境好、建筑工程量小 C.工业区靠近水源、铁路交通方便 D.工业区地势平坦、位于主导风下风向 5.适合布局在防护带的是( ) A.停车场、日用品仓库 B.幼儿园、日用品仓库 C.幼儿园、医院 D.医院、停车场
【解析】4选D,5选A。第4题,对A、B两项,规划中的居住区位于丘陵地带,建筑工程量大,且远离铁路,交通不便;规划中的工业区靠近水源,位于主导风向下风向,但离铁路线较远,交通不便。第5题,防护带位于工业区与住宅区之间,离工业区较近,可能有噪音、污染等,故应布置一些人类活动相对较少的停车场、日用品仓库等。 读某城市规划图,回答6、7题。
6.关于该城市功能用地正确的叙述是( ) A.a为商业用地 B.b为居住用地 C.c为绿化用地 D.d为农业用地 7.①、②、③、④点地租高低的排序是( ) A.③<②,④>① B.④>③,③>① C.①>②>④ D.①>④>②
【解析】6选A,7选D。本题组主要考查城市功能分区和地租分布规律;a处在城市中心,交通便利,应为商业用地;b处在城市环线两侧,距城市中心较远,应为工业用地;c处在工业和商业用地之间,距城市中心较近,地租较高,应为住宅用地;d处在工业区和住宅区之间,应为绿化用地;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有两个,一是距城市中心的远近;二是交通的便捷程度,①处于城市中心,且交通便利,地租最高,②距城市中心较远,且交通相对不便,地租最低,③、④均位于交通便利地区,地租均较高。 (2010·黄冈模拟)读某城市规划略图,回答8、9题。
正在阅读:
四校联考gao05-10
快乐的除夕夜作文200字汇编八篇03-27
2018-2019关于幼儿园财务管理制度-优秀word范文(6页)06-14
中国与美国电视剧文化的差别05-06
父亲节感言优秀4篇03-28
幼儿园中班谈话活动教案:快乐的春游04-19
第十六章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0-28
垃圾制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专业经典案例)word - 图文11-28
双音频报警器数电设计09-26
2022年爱国卫生工作总结模板5篇03-24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联考
- gao
- 浅谈高中英语课外阅读的指导
- 国际结算单选参考答案
- 教材教法(山香版)
-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最全的期末复习答案
- 实验报告 在word中插入木马
- 第二节 常见不适合保健按摩
- 《数值代数》课程教学改革的内容与方法
- 特岗教师招聘面试技巧之语言沟通技巧
- 学校发展规划文本 - 图文
- 北京市海淀区2014届高三查漏补缺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
- 所有定性研究方法整理
- 用于银行贷款2013年系统集成软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甲级资质+
- 尿素现场离心泵机械密封泄漏原因分析及维修(王佩)
- 单片机毕业设计(最新微波炉的设计) - 图文
- 毕业论文基于PLC变频调速恒压供水控制系统的设计
- 《电力系统暂态分析》课程教学大纲(第三章)
- 《专卖店管理标准》 - 图文
- 建设项目管理在线作业
- 自招保安单位备案材料范本
- 基于单片机的自动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