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型转换

更新时间:2024-06-05 01:3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句型转换

(一)、陈述句和反问句的互换:陈述句改为反问句或疑问句 例一:小红在做作业。 小红在做作业吗?

前句是陈述句,后句是疑问句。陈述句改为疑问句方法是:在陈述句句末加上“吗”和问号。

例二:这是伟大的奇观。 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前句是陈述句,后句是反问句。把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的方法是:将陈述句中表示肯定的词(是、能、会)改为否定的词(不是、不能、不会)。反过来把指陈述句表示否定的词语改为肯定的词语,句末加上语气助词(吗、呢),再加上问号。

为了加重语气,一些反问句一般用“难道”、“怎么”等词语。如:“秦王我都不怕,我会怕廉将军吗?”如果把语气加重,可以写为:“秦王我都不怕,难道我会怕廉将军吗?”

例三:他的意见对吗? 他的意见不对吗? 他的意见是对的。

前句是疑问句,中间句是反问句,后句是陈述句。把疑问句和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是:把疑问句句末的疑问助词及问号去掉、把反问句中的疑问助词及否定词(“难道”、“不”)去掉,就变成陈述句。 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的方法:

1、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是、能、会等)改为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 2、将否定句中的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改为肯定词(是、能、会等)。 3、在肯定词或否定词前面加上“怎、怎么、难道、岂”等反问语气词。 4、句尾加上疑问助词“呢、吗”等,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如:雷锋叔叔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在改反问句时,将肯定词“是”改为否定词“不是”,在句首加上“难道”,句尾加上“吗”,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这样,改成的反问句是:难道雷锋叔叔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吗?

又如:我们不能浪费时间。在改反问句时,将否定词“不能”改为肯定词“能”,再在“能”前加上“怎么”,句尾加上“呢”,句号改为问号。改成的反问句是:我们怎么能浪费时间呢? 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首先要弄明白句子所要表达的意思是肯定还是否定。

1.我们的两个老师都很凶。 意思:肯定,老师很凶。 我们的两个老师都不凶。 意思:否定,老师不凶。 2.难道他说的不对吗? 意思:肯定,他说的对。 难道他说的对吗? 意思:否定,他说的不对。 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的方法

分成四个步骤,按着步骤去做,那肯定不会出错。下面就试试吧。 (太阳)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

先完成第一步:有“不”去“不”,没“不”加“不”。这样一改,句子就变成了“这么远,箭哪能射(不)到呢?”这时的句子根本就不通顺,但还没有完成,我不去管它。

接着做第二步:去除疑问词。这句句子里的疑问词是“哪能??呢”,我把它们都用删除记号删去,句子就变成了“这么远,箭射(不)到?”

第三步:把问号改成句号。句号表示一句话的结束,句子已经说完了,当然得加句号。到这一步,句子已经基本通顺了。

第四步,也就是最重要的一步:把句子整理通顺。一般来说,反问句在文章中起到的是一个强调的作用,那么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时,最好也要加入一些表示强调的词语,这样,句子就可以变成“这么远,箭肯定射不到。”

经过这样的四步,反问句就成了陈述句。掌握了这个方法,改句子就不难了。 (二)话语的转述

直接:直接引用别人的原话。

这时自己是听话的人。老师说:“不认真做作业的到我办公室来。”

间接:用自己的话转述别人的话。这时自己是说话的人。向第三个人说刚才听到的话。老师说不认真做作业的到他办公室去。

方法:一、改变人称;二、去掉说后面的冒号和双引号,改为逗号;三、看句子前面是谁对谁说话。

直接:总理说:“我上午要休息一下。下午还要参加活动!” 间接:总理说他上午休息一下,下午还要参加活动。

叔叔在信里对我说:“有时间我一定到你那儿玩。”改为叔叔在信里对我说,有时

间他一定到我这儿玩。)复数情况变复数。

(三)缩句

缩句,就是去掉定语、状语、补语等“枝叶”,保留主语,谓语,宾语等“主干”。具体来说,“?的”往往充当定语,“?地”往往充当状语,“得?”往往充当补语。在缩句时,“?的”、“?地”、“得?”都是“枝叶”,都应删掉。句式如下: 1、( )的+名词或代词+〔 〕地+动词+( )的+名词或代词 2、( )的+名词或代词+动词+得

如:清晨的阳光柔和地抚摸着一望无际的土地。缩句时,去掉“清晨的”、“柔和地”、“一望无际的”,剩下的主干是“阳光抚摸着土地。”

注:1、在缩句时,把字句在缩句中应保留“把+受事体”的内容,被字句在缩句中也应保留“被+受事体”。如:美丽的琥珀被波涛汹涌的大海卷到岸边。缩句应为:琥珀被大海卷到岸边。

2、在缩句时,“着、了、过”应保留在谓语后面。

3、在缩句中,我们不应硬套方法进行缩句,而要在理解句子原意的基础上,合情合理进行缩句。例:可爱的小演员差点儿在舞台上滑倒。若不细心理解句子原意的话,就可能会缩成“小演员滑倒”,而原句的意思是“差点儿”滑倒,并没有真的“滑倒”。在这里,“差点儿”虽是修饰成分,但不能去掉,因此,例句的正确缩句应是:小演员差点儿滑倒。

4、在缩句中,有的句子带有双谓语,双谓语在缩句时应保留。如:老人们喜欢到湖边的树阴下去钓鱼。很多学生都把这个句子缩成“老人们喜欢钓鱼。”或“老人们去钓鱼。”这两个句子都没有正确理解句子原意,忽视了双谓语。正确缩句应是:老人们喜欢去钓鱼。

缩句的基本要求有三条:一要尽量缩简,要比原句精炼、简洁;二要保持原句的基本意思不变;三没有语病。符合以上三条要求的缩简句才是正确的。

在一般情况下,只要符合这三条要求,就可以按照“去掉枝叶,保留主干”的方法进行缩句练习。例如:

1、同学们在教室里认认真真的写作业。缩成:同学们写作业。这句是去掉枝叶(附加成分定语、状语),保留主干主语、谓语。

2、老人得知孙子考上大学激动得热泪盈眶。缩成:老人激动。这句去掉附加成分补语,保留主语、谓语。

一、定语跟中心词构成完整的观念,去掉定语会使观念发生意义上的变化时,定语不能省掉。例如:1、毛主席十分关心周总理的身体。缩成:毛主席关心周总理的身体。 2我们从小就要养成讲卫生的习惯。缩成:我们要养成讲卫生的习惯。

二、状语是修饰动词谓语的附加成分,否定副词“不”、“没有”作状语时也不能省掉。例如:1、小红最近不做作业。缩成:小红不做作业。

2、小红在学校里从来没有跟人吵过架。缩成:小红没有吵过架。

3、涨水了,老师把学生一个一个地背过河去。缩成:老师把学生背过河去。 三、补语是对谓语起补充说明作用的,如果去掉补语会使句子不通,补语就不能省掉。例如:1、国庆节那天,天安门装饰得五彩缤纷。缩成:天安门装饰得五彩缤纷。 2、星星一闪一闪地挂在空中。缩成:星星挂在空中。

四、连动式谓语是两个以上的动词说明主语发出的连续性动作,缩句时几个动作都必须保留。例如:

1、我小心翼翼地把心爱的玩具包好放在家里。缩成:我把玩具包好放在家里。 2、我昨天去图书室借了一本书看。缩成:我去图书室借书看。 (四)扩句

扩句:它是在主干的基础上添枝加叶,也就是说,根据表达的需要添加上定语、状语、补语等连带成份,使句子的或课文意思更具体形象,充实丰满 。(题目一般都会要求至少扩两处)

1.局部扩句法 即把句子分成两部分——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先扩前面部分,再扩后面部分。如“小明读书”,前面部分是“小明”,先补充小明是谁,与我的关系,这样前面部分可扩充为“我的同学小明”;后面部分可补充“在什么地方”“怎样读书”,这样后半部分可补充为“在教室里认真地读书”。全句扩为“我的同学小明在教室里认真地读书”。

2.整体扩句法 就是把句子的两部分一下子扩充。如“红旗升起来了”,按“什么样的”红旗“在什么地方”“怎么样地”升起来,可扩成“鲜艳的五星红旗在教学大楼的房顶上徐徐地升起来”。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ibj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