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答案及解析

更新时间:2023-09-20 09:09:01 阅读量: 医药卫生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2年广东省深圳市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答案及解析

1.请简单概括给定资料的主要内容。

要求:简单、准确,不超过150字。(20分) 【思路点拨】

作答一道题目,务必要仔细审题,明确题意。具体而言,可从作答任务、作答范围、作答条件三大方面来展开。

第一,本题作答任务是“概括给定资料的主要内容”,很明显,属于归纳概括主要内容题型。而主要内容应当涉及材料中的方方面面,一般而言,主要包括现状、问题、原因、已采取措施(经验教训)、应采取措施(对策)六个方面,答案具体应包括哪些要素,要秉着“依据材料”这一作答原则,灵活地提取要点,归纳概括好作答要点后,应按照从“现状到措施”的认识顺序排列要点,形成完整答案。

第二,本题作答范围是全部给定资料,因此,考生必须通读整篇材料后再展开作答,以确保提取要点的全面性。

第三,本题作答条件是“简单、准确,不超过150字”。与“简单”、“150字”形成对比的是本题要求概括主要内容(涉及到的要点往往很多),这就鲜明地提示考生,要点的提炼在确保准确、遵从原文意思的基础上,还要注意“精”、“简”,力争用最少的语言表达出较大的信息含量,以避免超出规定的作答字数。归纳概括题更多的是按点给分,因此,考生在作答此类试题时不必追求文采,只要将要点找全、找准即可。

本题考生应主要从公民参与的现状、公众参与的必要性、存在的问题、解决措施这几大方面进行作答。鉴于第二题是要求考生提对策,因此,此处的解决措施精练提及即可。 2.请针对材料所反映的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要求:有针对性,有条理,切实可行,字数不超过350字。(30分) 【思路点拨】

第一,本题的作答任务是就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很明显,属于提出对策类试题。第二,本题的作答范围是全部给定材料,同样要立足整篇材料展开作答。第三,本题的作答条件是“有针对性,有条理,切实可行,字数不超过350字。(30分)”。“有针对性”即要求考生:一是对策的提出务必“针对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二是对策的提出要源于材料,忌随意发挥,盲目使用所谓的“万能对策”。“有条理”即是要求考生答案的组织要有逻辑,要点清晰,可采用“对策铺垫+对策展开(主旨句+具体阐述)”的形式,使用序数词等标注各条要点。“切实可行”即是要求考生提出的对策具备可以实施的条件。此外,还要注意作答字数不能超过350字。 作答本题,首先要明确材料中所反映的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考生可以按照抓关键词的方法,重点锁定一些具有消极、否定意义的词汇,如“问题”“矛盾”“不足”“不畅通”“困境”等,以提高阅读、作答效率。通过阅读可知,材料反映了多处问题,比如材料一中提到的法律的缺陷和政府动力不足;材料二、三中提到的政府公开缺少内容,渠道不畅通,行政色彩浓重导致公众缺乏对于行政立法的动议权和倡议权,反馈不及时、推诿塞责等问题。 明确了问题后,考生需要仔细阅读资料,提炼出材料中涉及的对策,或者由问题、原因等反推出对策。材料中涉及的对策较多,比如,材料二1~6援引了公众参与的各种事例,考生可归纳概括之,材料二10深圳市委书记王荣的讲话亦包含着宏观对策;材料三广州“创设开放式听取意见的新形式并建立公众意见及时反馈制度”、深圳鼓励市民“自愿参与、志愿服务”、广东“鼓励、奖励实名举报”、欧美四国城市规划思路众参与的经验、浙江“参与式预算改革”、大力发展民间社会组织和社区建设等全部可以用来作为对策的提炼。 考生在答案组织过程中,要重点突出做什么和解决什么问题,最后在规定字数内将答案

按照“对策铺垫+对策展开(主旨句+具体阐述)”的形式有条理地书写出。

3.请就“政府工作与公众参与”这个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结合,条例清晰,语言流畅,字数800-1200字。(50分)

【思路点拨】本题要求围绕“政府工作与公众参与”这个话题开展写一篇议论文,通过阅读给定资料可知,本套试题实际主要关于社会管理与公众的内容。考生在具体写作时,可将公众与社会管理相关联,展开论述。具体可以是策论文,以对策为主,即如何正确处理政府在社会管理中与公众参与的关系,也可以论述政府如何引导公众参与社会管理。当然,也可以是评论文,可以论述政府工作与公众参与的关系,也可以论述公众参与对于政府工作的重要意义。总之,考生选取自己较为擅长的写作风格进行写作。 【参考例文】

推进社会管理 引导公众参与

当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同时也是各种矛盾凸显期,加之信息传播速度惊人发展,容易引发社会突发性群体事件,这对于社会经济稳定发展极为不利。为此,如何推进社会管理工作成为当前各级政府的重要工作。

社会管理,很多人理解为是政府的事,与公众无关。实际上,这是大错特错,是官本位思想在作怪。社会管理事关社会每一个人,只从政府角度考虑是片面的,脱离群众的,注定是失败的。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近年来,“把社会管理还给社会(组织)”的呼声日高,社会组织和公众越来越强烈的要求参与到社会管理中来。当今社会是网络时代,公众通过网络发出了自己的呼声和要求。如2011年国家制定个税起征点的标准在征求意见时共收到8.2万网民的237684条意见和181封群众来信,创近几年国家立法公开征求意见数量之最。因此,社会管理需要、也必须充分调动公众参与社会管理,形成政府与公众上下联动,才能使社会更加稳定、和谐。

推进社会管理,必须调动公众参与的积极性。各级政府应该加强宣传,让公众充分认识到参与社会管理既是一种权利,也是一种义务。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在社区或者公共场所开展相应的宣传活动,以广播或者宣传册的形式向公众做好宣传,广而告之。 推进社会管理,要形成良好的制度机制。政府应该为公众参与社会管理提供相应的平台和制度,以保障公众参与的权利。为了避免行政机关内部“会诊”、民意渠道不畅通、规章执行陷入困境的局面,广州规定从2007年1月1日起,市政府所有的规章在制定过程中都要求公众参与。不论参与者是否在广州市居住,是否为广州市民,都有权利参与到广州市的规章制定中,提出意见和发表观点。这一规定不但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还为全国其他地区社会管理创新提供了典型的范例。 推进社会管理,需要全社会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参与社会管理是每个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应该在全社会形成一种文化和精神。当前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要培养公众的这种文化和精神,培育公众的公民意识、参与意识、社会责任意识,改变公众对社会的冷漠、埋怨心态,让参与社会管理成为公众的生活习惯甚至生活方式。

胡锦涛同志指出,要支持人民团体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社会管理事关一个国家的稳定和发展,每个人都积极参与进来,群策群力才能把社会管理好,从而使我国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2012年上半年深圳市申论考试在5月6日结束,共计50243人参加笔试。思路教育专家现在将从给定材料、作答要求两个方面对这套真题进行解读。

一、给定材料 (一)材料主题

2012年上半年深圳市申论试卷的考试主题为“创新社会管理,引导公众参与”,属于政治领域的主题。公众参与是指社会群众、社会组织、单位或个人作为主体,在其权利义

务范围内有目的的社会行动。

2011年12月底,《深圳经济特区社会建设促进条例(草案)》提请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二审”。《条例》中最大亮点是增加了在社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中进行和完善党建工作的规定;而其本身也体现出深圳市对在实际生活中加强社会建设的迫切需求,以及实现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的重要意义。可见,深圳市正是基于本市实际、本市经验而考查了公民参与问题,与个别省市淡化本省色彩的做法明显不同。

(二)材料大意

给定材料总共三大则,其中材料一包含4段内容、材料二包含10段内容、材料三也包含10段内容。材料大意如下:材料

序号 材料大意 材料一 1.中国社会出现了一系列复杂的社会问题和矛盾。 2.“公众参与”已经成为我国人民生活的鲜明符号。 3.公众参与是提高公共政策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 4.公众参与的实践还没有形成连贯的面,缺乏各部门普遍存在的常规制度。 材料二 1.A市项目因有环境污染之嫌,遭到当地民众的强烈反对。 2.某市为改善30万市民出行问题撰写了规划。 3.某市推出市民参与旁听市政府常务会议的举措。 4.食品安全信息的透明度严重不足。 5.政府为大型水电项目召开会议听取民意,但参加者寥寥无几。 6.成都四名“价格听证专业户”遭曝光。 7-8.有关政府信息公开的报告和条例等内容。 9.微博对中国公共管理带来巨大影响。 10.深圳市委书记王荣指出,当今已进入网络时代、微博时代,政府应不断提高执政能力,破解新的困扰。 材料三 1.全国人大常委审议的个人所得税修正案草案通过网站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听取了民众的反馈意见,并进行修改。 2.广州市创设开放式听取意见的新形式,并建立了公众意见及时反馈制度。 3.深圳在筹办大运会期间主张民众自愿参与,得到全市上下积极响应。 4.广东积极开展“三打两建”工作,鼓励举报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等违法行为。 5.个别地方对民众的举报行为未进行处理。 6.以图表的形式,比较英国、德国、美国、加拿大在城市规划过程中的公众参与。 7.公民参与预算成为新时期公民要求参与民主政治生活的普遍需求。 8.社会组织是政府和民众之间的桥梁。 9.环保、文化慈善、防控艾滋病等领域是社会组织主要活动的平台。 10.公众参与受到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

二、作答要求 (一)试题结构

从试题结构上看,考查目标非常明确清晰,第一题主要考查阅读理解能力,第二题主要考查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第三题主要考查文字表达能力。

作答要求总共3个,列举如下:题号 作答要求 一 请简单概括给定资料的主要内容。

要求:简单、准确,不超过150字。(20分) 二 请针对材料所反映的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要求:有针对性,有条理,切实可行,字数不超过350字。(30分) 三 请就“政府工作与公众参与”这个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结合,条例清晰,语言流畅,字数800-1200字。(50分) (二)作答思路

第一题:本题是一道典型的归纳概括题。主要内容应当涉及材料中的方方面面,一般而言,主要包括现状、问题、原因、已采取措施(经验教训)、应采取措施(对策)六个方面。但答案具体应包括哪些要素,要秉着“依据材料”这一作答原则,灵活地提取要点。

第二题:本题的作答任务是就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很明显,属于提出对策类试题。本题的作答范围是全部给定材料,同样要立足整篇材料展开作答。作答还需注意“有针对性,有条理,切实可行,字数不超过350字。”

第三题:本题要求围绕“政府工作与公众参与”这个话题开展写一篇议论文,通过阅读给定资料可知,本套试题实际主要关于社会管理与公众的内容。考生在具体写作时,可将公众与社会管理相关联,展开论述。具体可以是策论文,以对策为主,即如何正确处理政府在社会管理中与公众参与的关系,也可以论述政府如何引导公众参与社会管理。当然,也可以是评论文,可以论述政府工作与公众参与的关系,也可以论述公众参与对于政府工作的重要意义.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虽然摸不着,看不见,但的的确确是一杆实实在在的秤。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尽在秤杆上可以看出;人心的大小,胸怀的宽窄,拨一拨秤砣全然知晓。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不可太近。 与人太近了,常常看人不清。一个人既有优点,也有缺点,所谓人无完人,金无赤足是也。初识时,走得太近就会模糊了不足,宠之;时间久了,原本的美丽之处也成了瑕疵,嫌之。 与人太近了,便随手可得,有时得物,据为己有,太过贪财;有时得人,为己所用,也许贪色。贪财也好,贪色亦罢,都是一种贪心。 与人太近了,最可悲的就是会把自己丢在别人身上,找不到自己的影子,忘了回家的路。 这世上,根本没有零距离的人际关系,因为人总是有一份自私的,人与人之间太近的距离,易滋生事端,恩怨相随。所以,人与人相处的太近了,便渐渐相远。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不可太远。 太远了,就像放飞的风筝,过高断线。 太远了,就像南徙的大雁,失群哀鸣。 太远了,就像失联的旅人,形单影只。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有时,先远后近;有时,先近后远。这每次的变化之中,总是有一个难以忘记的故事或者一段难以割舍的情。 有时候,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忽然间近了,其实还是远;忽然间远了,肯定是伤了谁。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如果是一份信笺,那是思念;如果是一个微笑,那是宽容;如果是一句问候,那是友谊;如果是一次付出,那是责任。这样的距离,即便是远,但也很近。 最怕的,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就是一句失真的谗言,一个不屑的眼神,一叠诱人的纸币,或者是一条无法逾越的深谷。这样的距离,即便是近,但也很远。 人与人之间最美的距离,就是不远不近,远中有近,近中有远,远而不离开,近而不相丢。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ibg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