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成钢高炉喷煤工程后评价

更新时间:2024-04-09 23:4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攀钢集团成都钢铁有限责任公司

高炉喷煤工程

后评价报告

四川英杰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二00五年九月

1

审 定

刘 纪 纯

编 写

2

目 录

第一章 概述

1.1 企业概况

攀钢集团成都钢铁有限责任公司是由攀钢集团成都无缝钢管有限责任公司和成都钢铁厂联合重组成立的冶金工业企业,于2002年5月22日正式注册成立。公司注册资本15.6亿元,攀钢(集团)公司持股83%,成都工业投资经营有限责任公司持股17%。。截止2004年12月31日,公司在岗职工18666人, 工业用地5256亩,资产总额 80.84亿元。

公司经营范围涵盖无缝钢管、棒线材等冶金产品生产、销售,冶金设备设计制造、房地产开发和汽车运输等产业。目前具备铁150万吨、钢180万吨、钢材170万吨(其中建材105万吨,无缝管65万吨)的年生产能力,是当前国内品种规格最齐、生产规模较大的无缝钢管生产企业和四川省建材骨干生产企业。

公司主要生产无缝管和建材两大系列产品。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能源、化工、航空、交通运输、机械制造、建筑及军工等领域,产品出口多个国家。1995年元月在无缝管行业首批获得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证书,建材产品1999年通过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主要产品中石油套管、石油管线管国内首家获API认证,船管先后获中国CCS、英国LR、德国GL、美国ABS、挪威DNV、意大利RINA及法国BV等世界主要船级社认证。公司航空用结构钢厚壁无缝管、船舶用

3

碳钢无缝钢管、液压支柱管、螺纹钢等产品曾分别荣获国家质量金质奖、银质奖和冶金部钢铁工业实物质量金杯奖。

公司连续几年荣获成都市重点优势企业、重点出口型工业企业,成都市工业企业50强及四川省工业企业最大规模10强称号。并先后荣获四川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工业企业最大规模10强,四川工业企业最大市场占有额10强,四川省冶金系统优秀企业,四川工业企业最佳效益20强,四川黑色金属冶炼、压力加工工业企业最佳效益10强,省出口商品一类检验监管企业等称号。同时,公司还获得了农行成都市青白江区支行的AA级资信。

公司拟用4年左右的时间,建成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无缝钢管精品基地、国内一流水平的建筑钢材精品基地和攀钢产品的深加工基地,到2008年形成年产铁175万吨、钢220万吨、钢材360万吨,年销售收入达150亿元,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攀钢集团第二板块企业。

2004年,公司抓住总体较好的钢材市场形势,克服钢材市场短期剧烈波动以及铁路运输、原燃料资源、技改资金极度紧张等困难,在确保生产经营顺行的基础上,稳步推进迁建技改工程,使公司保持了健康、协调的发展势头。全年累计生产铁140万吨,钢165万吨,钢材160万吨,同比增长27.14%,23.14%,10.24%;销售收入首次突破60亿元大关,达到65.6亿元,实现利税4.65亿元、利润2.24亿元(同口径比较)、工业增加值13.5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2.89%、34.99%、23.08%、18.06%。多项指标创造了历史最好水平,创近年最佳效益。

4

1.2 建设项目概况

“高炉喷煤工程”项目是攀钢集团成都钢铁有限责任公司为解决四座高炉全焦炼铁生产成本高、焦炭供不应求价格不断高涨的矛盾而实施的技改工程。工程建成后可减少焦炭消耗、降低生产成本、改善高炉生产的技术经济指标。该项目立项由攀成钢公司技改规划部提出规划建议书,经攀钢集团公司审查通过并批准,通过招标选定钢铁研究总院进行设计,工程由十九冶及攀成钢修建公司承包施工。项目总投资约4200万元,建设地选用厂区靠近高炉的现有废弃电炉车间及南侧场地。工程于2003年11月10日开工,历时7个月的紧张施工,于2004年5月20日完成整个工程施工及喷煤系统调试,并投入试生产,于2005年8月16日通过竣工验收,当月正式投入生产。 1.3 建设内容、规模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工程按350m3×4四座高炉进行喷煤的规模整体设计建设,喷煤工艺及设备能力达到150kg/t喷煤比以上,喷吹煤种按全烟煤浓相输送设计,能满足4座高炉全年生产175万吨生铁的喷煤量,喷煤总量达到26万吨以上,煤焦置换比按0.8计算,可以替代20万吨以上焦碳,达产后生铁单位成本节约33.58元/t,年成本节约5877万元。投产第一年按达到设计能力的85%计算,项目全部投资回收期为1.8年(含建设期)。

工程内容:新建原煤供配系统、煤粉制备系统及喷吹系统、空压站、土建工程及钢结构厂房、喷煤自动控制系统、进煤厂铁路、配套管网及其他环保消防设施。

5

1.4 建设项目各阶段主要指标的变化情况

指标 阶段 规模能力 投资额 (万元) 工程进度 2003年7月~2004年3月 2003年9月~2004年3月 2003年10月 ~2004年4月20日 2003年11月10日~2004年5月20 年节焦效益(万元) 备注 按年产铁150万吨、吨铁喷煤120 kg计算 按年产铁175万吨、吨铁喷煤150 kg计算 增加了外部管网及进煤场铁路工程等 根据施工单位的结算金额加设备费为4525万元,工程其它费190万元,工程总投资4715万元(未审计) 最大喷煤量项目建议书 150kg/t.p年喷吹煤粉26万吨 最大喷煤量初设及可150kg/t.p年喷研批复 吹煤粉26万吨 概算、计划 3500 3234 3749 4360 按施工单位建安费下浮15%暂估 1049 5877 / 1409 / 建成投产第一年最大喷煤量工程实际95kg/t.p,年平完成 均喷煤量 76kg/t.p年喷吹煤粉11万吨

1.5 资金来源及使用情况

利用银行贷款资金和企业自筹资金。由于该项工程投资额不大、工期较短,公司未进行专项技改资金贷款,统筹利用公司于2003年6月20日向工商银行贷款的8000万元流动资金进行建设。

资金使用情况: 1.6 主要结论

该项目比预计工期晚一个月建成,主要是因为该工程为“三边工程”、开工时间紧迫,前期准备工作不是很充分,且建筑地质条件和当期的气候条件较差,给施工带来了较大难度,影响了工期,但总体效果未影响投产。项目决算(未经审计)的总投资造价为4360万元,

6

比计划概算3749万元超出了611万元,超支比例16.3%,大于10%,已超出了合理的投资控制范围,主要原因是施工图与初设差异大(初设漏项多)、建筑结构设计不成熟作了大量调整(如喷煤车间钢管砼柱断面尺寸由¢350~550增大到了¢450~750,钢材用量增加了近200t)、车间安全生产防范设施的设计考虑不周、设计变更增加量大,电气及自动化控制部分实际投资比概算超支了300万元以上,再就是2004年开始钢材、水泥等建筑材料价格涨幅较大,都造成了总造价增加。整个工程建设在建设方、施工方的共同努力配合和监理的严格要求下,工程质量达到了合格、部分优良,四座高炉喷煤均一次性成功。喷煤技术指标:第一年四座高炉稳定生产的平均喷煤量约为75㎏/t?p,未达到设计指标150㎏/t?p的80%即120㎏/t?p(去年国内大型钢铁企业炼铁的平均水平),差距较大,仅从此点来说项目还未实现成功,需分析原因,找出问题的关键,拿出对策以使喷煤量达到120㎏/t?p以上。项目经济指标:项目正式投产从2003年8月至2004年7月,一年时间共节约焦炭8.9万吨,实现经济效益(即降成本)1409万元。与可研报告提出的第一年经济效益指标应达到达产年的85%即5877×85%×(145÷175)=4139万元相差甚远,且实现效益是在近期焦、煤价格相差500元/吨以上的情况下实现的,若焦、煤差价回落到2003年以前的300元/吨以内的情况下,平均喷煤量维持在75㎏/t?p左右,按成本核算(煤粉生产运行成本高达100元/吨)则项目基本上就没什么利润。

综上所述,按批准的可研报告技术经济指标评价,该项目到目前

7

为止尚未达到成功(在焦炭价格猛涨,焦、煤价差增大的情况下仅达到了项目建议书提出的经济指标)。需努力提高喷煤技术指标,以实现预定的经济效益指标。另一方面整个项目的投资控制掌控得不好,超集团公司批准的项目投资概算1126万元,超技改规划部调整后的投资概算611万元。项目的投资偏高,使得投资收益率降低、投资回收期延长,增加了一些投资风险。

第二章 项目建设过程的总结评价

2.1 项目前期决策阶段的后评价 2.1.1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总结评价 2.1.1.1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论证

高炉喷煤可节约大量冶金焦,减少炼焦环境污染,并可改善高炉冶炼过程,提高高炉产量,降低焦比和综合焦比,实现降低炼铁成本,是国家产业政策鼓励推广的环保节能技改项目。由于攀成钢公司无自有焦化系统,已有三座并又新建成一座高炉,生铁年产量将逐步达到175万吨,焦炭的供需矛盾十分突出,随着近两年全国炼铁生产规模的迅速扩大,对焦炭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导致冶金焦价格大幅上扬,今后的长期趋势是焦炭价格将在高位运行。高炉大量喷煤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最佳措施。高炉喷煤的经济效益在焦炭价格便宜时并不明显,随着焦炭价格的上涨当焦炭与煤炭价差大于300元/吨以上时其效益就会凸现。经论证攀成钢公司四座高炉同时进行喷煤工程改造是十分必要的。

我国是世界上开发高炉喷煤技术较早的国家之一,全国85%以上

8

的钢铁企业都采用了喷煤冶炼,且吨铁喷煤量平均已达到125㎏/t。喷煤技术和设备已经成熟,安全和环保技术、装备已很成熟,并经过钢铁企业多年的实践证明了其工艺的成熟性和效益的明显性。经论证高炉喷煤工程的可行性是确定的。

可研论证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是充分的。

2.1.1.2项目建设规模、能力和技术经济指标确定的合理性评价

工程按350m3×4四座高炉进行喷煤,全年生产175万吨生铁的喷煤量的规模整体设计建设,喷煤工艺及设备能力达到150kg/tp喷煤比以上(并充分考虑了富余量,在原料条件改善、高风温和富氧条件具备时,最大喷煤比可达到180kg/tp),能满足4座高炉,喷煤总量达到26万吨以上(最大喷煤量可达到31.5万吨)。因攀成钢公司高炉炼铁能力及布置基本定型,从发展的眼光来看项目建设规模、能力按此确定是合理的,只是短期的固定资产投资有所增大。但攀钢炼铁专委会的经验意见是:攀成刚无自产焦,所用焦炭质量相对较差,且成分不稳定,工程中可考虑适当减少煤比,建议最大煤比按120kg/tp。

经济指标的确定:年喷煤总量达到26万吨、煤焦置换比按0.8计算,可以替代20万吨以上焦碳,达产后经计算,生铁单位成本节约33.58元/t,年成本节约5877万元。全部投资评价指标:财务内部收益率103.3%,投资回收期1.8年。投资利润率125.3%。

从行业角度来看以上经济效益指标的确定可能存在高估冒算的情况,仔细分析成本构成,发现其未考虑因实施喷煤后冶炼用焦炭需

9

提高等级质量而增加费用的因素。根据多家钢铁企业喷煤工艺的经验要求,要提高喷煤比达到150㎏/t或以上,必须提高冶金焦质量等级(攀成钢实施喷煤工程前采购的焦炭主要是二级焦和三级焦),按提高采购焦炭质量全部用二级焦平均每一吨多支出50元计算,则一年要多支出约3760万元(焦比430㎏/T,用焦炭75.25万吨)。5877-3760=2117万元,再有固定资产统一按20年直线折旧残值10%计算不太合理,应按规定分类折旧;喷煤车间定员40人偏少(实际在50人以上)相应人员工资支出计算减少。故经济效益指标确定为每年节约成本2000万元左右是较为合理的、实际的。 2.1.1.3所选技术方案的评价

2.1.1.4原材料、辅助材料的供应保障

本项目煤粉制备的主要原材料为烟煤和无烟煤,经对川内煤资源调查,供应数量和质量有保障。从实际 2.1.1.5项目的配套设施、基础条件论证

青温铁路经宝成铁路青白江车站进入攀成钢公司厂区,铁路运输十分便宜;青白江区与108国道、成绵高速公路、川陕大件路相通,公路运输同样十分便宜。厂内交通和通讯设施良好。

喷吹用压缩空气需新建空压站。生产所需水、电、煤气、氮气、蒸汽等的供应可利用厂内现有的生产能力,压力及供应量有保障。经论证方案可行。

2.1.1.6项目的建设选址和环境影响评价

10

项目的建设选址在公司厂内靠近四座高炉的现有废弃电炉车间及南侧场地,位于清白江区规划的工业区内,选址合理,符合当地城镇发展规划要求。

项目建设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已做,对项目实施后的主要污染工序所产生的工业废气、工业废水、固体废物、工业噪声对环境的影响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提出了确切的污染治理措施和环保防治方案,以保证项目环保达标。

项目建设的环境影响评价结论是:项目建设选址符合要求;工程采用技术成熟、可靠,装备水平较高、占地面积小、投资省、污染小的生产工艺和装备,对“三废”污染源将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主要污染物均可实现达标排放。从环保角度出发,只要该工程全面落实报告提出的各项治理措施,在建设中严格执行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三同时”原则,该工程在现高炉区内建设是可行的。

该工程建设项目经成都市环境保护局环保审查通过并以【成环建(2004)复字223号】文批复。 2.1.1.7项目建设的安全预评价

公司委托攀钢集团公司劳动卫生防护研究所对该项目建设的安全性进行了预评价,通过对本项目初步设计(代可研)中有关安全设计的厂址选择和厂区布置、人行道及安全警示标志、原煤供配准备、煤粉喷吹、煤气系统、电气、起重设备和机械润滑、工业卫生、消防安全等10项共86条进行逐项检查,其安全设计能够满足各种规范标

11

准及规定要求。在工艺方案选择上采用了技术成熟、可靠、先进合理的工艺流程,工艺装备水平先进,能够达到安全生产的要求。 2.1.1.8项目的投资估算、资金筹集和融资方案的可行性、合理性

可研投资估算:固定资产投资3168.1万元,建设期利息65.9万元,工程建设总投资3234万元,建设内容有部分漏项,如外部辅助管网及进煤场铁路工程等。根据设计施工图编制的较准确的概算并经技改规划部审查调概的金额为3749万元左右。固定资产投资30%为企业自筹资金,70%为银行贷款,年利率5.94%,融资方案合理、可行。

2.1.1.9项目财务分析评价的估算的正确可靠性

可研报告的财务分析评价方法基本正确,但比较粗略。如固定资产折旧未按不同类别进行计算,而是统一按二十年来直线折旧;考虑掉了随着喷煤量的增加,逐年提高焦炭等级质量而增加的费用。 2.1.2项目评估的后评价

由于实施高炉喷煤工程在国内已是非常成熟的技改项目,投资规模不大,工期较紧,对此攀成钢公司未作专项的技术经济评估,仅组织相关单位对初步设计进行了审查,按程序报集团公司进行了可研审查。所有审查着重针对技术工艺方面,而对项目投资、经济效益等其它方面未作评估。结果造成对工程建设的投资额度和项目建成后的经济效益指标把握不准,这是前期工作的不足之处。 2.1.3项目决策阶段的后评价 2.1.3.1项目决策程序分析

12

该项目的立项决策依据和程序是正确的,项目先经过立项建议书、报集团公司经炼铁专委会审查通过并批复,再进行初步设计(代可研)、报集团公司评审通过批准实施。 2.1.3.2项目决策内容评价分析

项目决策原则同意按初步设计方案实施,进一步做好工艺技术审查工作,保证项目建设达到预期的技术经济效果,并将项目概算投资由项目建议书批复的3500万元调整为3234万元。决策前对技术工艺方案审查较深入,但对项目的经济效益指标和概算投资未作更深入的分析、计算、评估。初步设计方案中的经济效益指标在同行业看来确定得太高,实际实施很难达到;项目概算投资后来经公司技改规划部对设计单位的概算审查后调整的金额为3749.17万元(按照施工图),投资金额变动较大。该项目决策的内容在投资额度的测算、评估方面工作未深入,导致投资失控,工程的实际发生金额远超批准的投资概算。

2.1.3.3项目决策方法分析

项目决策方法是根据攀成钢公司的实际情况,经过调查研究、分析市场及未来发展趋势、汇集专家团意见,论证得出项目可行,是客观的、科学的、实事求是的,国内已有大量同类型项目成功实施的案例。

2.2项目建设准备阶段的后评价 2.2.1对项目勘察设计的评价

2.2.1.1对勘察设计单位选定方式和程序、能力及效果的分析评价

13

项目地质勘探的勘察单位选择未经过邀标比较,直接与中机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签订勘察合同。

项目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是以邀请投标方式进行招标,共邀请三家,并严格按照招标程序进行开标、评标,选择出最佳设计方案的设计单位——钢铁研究总院,该院的技术实力强、经验丰富,实行邀请招投标方式的最终效果是良好的。 2.2.1.2对项目勘测工作质量的评价

由于喷煤工程主体建筑是高42米的载重钢结构厂房,地勘方案钻孔布置9个点是显得不够的,且实际施工中发现有3根桩的地质情况与地勘报告不符,不得不再补钻勘察孔以确认地质情况,对桩基进行重新处理,这对施工进度造成一定影响,并造成费用增加。该工程的地勘报告质量不够理想。在以后的工程建设中一定要重视开工前期的地勘质量,它是设计和施工的依据和保障;地勘的费用不高,要对比选择资质和信誉高的地勘单位来签订勘察合同。 2.2.1.3对项目设计方案的评价

设计采用工艺合理、成熟,总图布置较为合理,设备选择切合实际,考虑了今后产能增加的需要。 2.2.1.4对项目设计水平的评价

设计理念方面制粉系统采用了短流程工艺、喷煤系统采用了并罐倒替及总管加分配器方式直接喷吹,整体工艺同比国内相同规模属于中上等水平。选取磨煤能力较大的储备,利于系统作业的连续性,处于领先地位,只是造价相对较高。

14

2.2.2对项目投资、融资方案的评价

由于该项目的建设周期短、投资额不大,公司未进行专项技改资金贷款,实际的资金投入70%统筹利用公司的流动资金贷款,30%为自有资金,这对公司短期还贷压力较大,有一定风险,但由于投资额占整个公司的流动资金比例很小,炼铁随着近期产品价格的上涨效益很好,投资收益较高,方案基本可行。 2.2.3对采购招投标工作的评价

2.2.3.1采购招投标的公开性、公平性和公正性的评价

整个建设工程的设计、施工及主要设备采购均进行了招标,主要采用邀请投标方式,被邀请单位均是业内有实力有经验的单位,招标是公平性和公正性的。

2.2.3.2招投标的程序、法规、规范等事项的评价

根据公司管理办法由公司领导及相关部门人员组成招投标委员会,按既定程序进行开标、评标,整个过程是规范的、符合原则的。 2.2.3.3选择采购招投标方式的合理性评价

该工程采购招投标方式多采用邀标和定向议标方式,针对大部分招标内容是合理的,但对项目中主要大型的、关键的设备应采用公开招标方式,以获得更有竞争性价格的合同。如喷吹罐、烟气升温炉两项非标设备由北京钢铁研究总院设计并供货,不能招标的理由是因含有专利技术不提供详细图纸,但应提供专利证书复印件,以审查其专利内容和保护期限。即使采用议标方式,也应向国内有实力的相关设

15

备制造商询价,掌握相同工艺、相同生产能力的设备的采购价,以作为合同谈判的依据。在今后的项目中建议多采用公开招标方式。 2.2.4项目开工准备的评价

2.2.4.1项目组织机构(项目法人)的建立

为确保工程按期建成投产,公司专门成立了高炉喷煤工程分指挥部,由主要部门领导任指挥长和副指挥长,公司相关部门人员为成员,项目组织机构利用公司现有的职能机构。工程实施的组织和管理基本上是有序的、实现了目标。没有针对项目组建专门的组织机构,没有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使得管理的效率较低,工期、质量、投资控制效果不理想。

2.2.4.2通过招标选择项目施工单位和工程监理单位

通过邀请招标公开评比从四个投标单位择优选择第十九冶金建设公司为项目主体工程承包单位;攀成钢修建公司为项目附属工程施工单位,议标选择有同类工程监理经验的攀枝花工科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司为项目的工程监理单位。整个程序是公开、公正的。 2.2.4.3土地征购及拆迁安置工作

因项目建设地选址在现有厂区内,不涉及新的土地征购及人员的拆迁安置工作。只是在建设区域内的铁路值班房未及时拆迁造成厂房有1根桩基未同步施工,对工期造成一定影响。 2.2.4.4项目报建工作及施工图设计审查

按照工程建设项目报建管理办法(建建[1994]482号)规定,项目建设的建设单位应向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建,报送《工

16

程建设项目报建表》,并进行施工图设计审查(包括建筑、结构、抗震、防雷、消防、安全等审查),经设计审查通过后方可实施。以上工作建设单位在实际操作中大部分未做,造成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发现图纸问题(特别是结构方面)再提出设计更改,对施工工期和工程造价产生较大影响,如喷煤车间厂房钢管砼柱直径在施工图与初步设计方案中的差异很大,设计院未提供结构计算书并报设计审查,设计的经济性和合理性不能确定。并且项目不报建将会对工程建设各项竣工验收、转固及办理产权等相关工作造成影响。对今后资产管理工作带来一定困难。

2.2.4.5项目技术交底及图纸会审

项目技术交底及图纸会审工作均已按要求进行,只是由于是边设计边施工边修改,设计服务人员不能及时到位并驻扎工程现场服务,致使该工作完成得不好,进展拖后,对施工准备工作及进程造成一些不良影响。

2.2.4.6按照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和工业总图组织“四通一平” 该工作按计划、按要求完成情况较好,为后期施工工作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2.2.4.7工程进度计划和资金使用计划的编制

工程进度计划:工程总工期为110天,开工日期为2003年11月10日,竣工日期为2004年3月30日。工程进度目标要求的工期制定得偏紧,片面追求工期会对工程质量造成一些影响。因有许多不可预见因素影响实际完成工期大于150天。

17

项目计划部门未编制有该项目资金使用计划,工程用款是需支付时提出,这给资金管理部门的工作难度加大,工程大额付款的不及时可能对工程进度带来一些影响。 2.2.4.8编制并报批开工报告

开工前各施工单位的开工报告均按要求编制并按程序报攀成钢公司批准(未报主管部门审批)。 2.2.4.9办理施工许可证

工程管理部门对该工程仅作为内部工程进行管理,未按国家规定进行报建,施工单位也未向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办理施工许可证。 此项属违规操作,一旦工程在施工中出现安全、质量责任事故,企业及法人将受到政府主管部门的严厉处罚。此项工作(《建筑法》要求)应引起高度重视并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正。 2.3项目建设实施阶段的后评价 2.3.1合同执行情况的分析评价

2.3.1.1勘察设计、工程监理、咨询服务合同执行和管理情况

地勘工作基本上是严格按照合同条款执行。值得注意的是中机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完成的《攀成钢喷煤车间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的土工试验报告,是引用《攀成钢三轧厂加热炉及车间改造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的土工试验报告,他们为了减少了工作量而没有实际作,虽然其解释说两个场地属同一地貌单元,地层结构相似,可以引用,但这对报告的准确性肯定是有影响的。今后在合同的管理上还应加强对乙方的严格要求。

18

设计合同的执行在初步设计阶段完成得较好,但在出施工图阶段时提供图纸的进度有不能满足施工进度要求的情况。由于钢铁研究总院提交的土建和基础施工图较晚,设计服务不太到位,图纸会审滞后,使得整个工程的开工时间比公司原计划的开工时间晚了一个月左右;按照设计合同条款要求钢铁研究总院应在甲方审查通过初步设计后2个半月内完成全部施工图设计,而喷煤工艺管网等部分图纸实际提交时间是远远超出了要求的时间,加上有设计变更,这对工程施工进度造成了一些影响(客观上设计院在北京离现场太远也是原因之一)。今后在设计合同的管理上还应加强对设计单位的设计质量和进度严格要求,重视施工图的各项设计审查,尽量减少设计变更,以确保工程进度目标的实现。

工程监理合同履行情况:所选监理单位对钢铁建设项目较有经验,其制定有较为完善的监理规划和管理制度,监理工程师基本上是按照合同书中所约定的质量、进度、投资以及安全文明控制目标和业主赋予的职责权限及义务进行工作,但涉及喷煤专业方面的经验还欠缺(监理深度不够),监理工作基本按要求完成,使喷煤工程顺利建成,实现合同规定的目标。

咨询合同完成情况:四川省冶金工业环境保护监测研究所完成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攀枝花钢铁有限责任公司劳动卫生防护研究所完成的《高炉喷煤工程安全预评价报告》评价内容翔实,专业深度和提出的防范治理措施及建议均达到了合同规定的要求,对工程建设具有指导作用,报告符合规定要求并通过了主管部门的审查、批

19

准。

2.3.1.2设备物资采购合同执行和管理情况

设备管理部根据技改规划部下达的设备采购计划、工程管理部上报的设备、材料采购申请计划及时择优选择供货单位,大型设备通过招投标,签订购销合同,主要设备合同均按规定经过审批。大部分合同执行情况良好,仅有个别设备合同因加工周期长、运输距离远,实际交货期稍有延迟,但工程施工进度有推后,所以对安装工程未造成影响。因设备质量问题对工程造成影响的主要有中速磨,在中速磨试生产中发现一台中速磨的磨盘断裂,初步分析是材质和加工精度问题,供货厂家无偿提供磨盘更换,但影响了生产,造成额外增加了吊装和安装费,另外中速磨的液压系统和2#空压机在试运行中发行存在质量问题,设备管理部按照合同要求厂家对此进行了妥善解决。设备管理部是设备合同执行的主体,但设备的到货验收和安装调试验收、设备运行技术质量标准考核工作又主要是由工程管理部和使用单位完成,这容易造成了合同执行过程管理的脱节和工作职责的不明确。设备管理部对公司的设备统一采取的是分级、分类管理,不是争对每一个项目进行管理,这对需要按建设工程项目进行设备及固定资产统计、提供基础报表带来一些不便。

2.3.1.3工程建设土建施工及安装合同执行和管理情况

整个工程建设土建施工及安装工程的实施、完成情况较好,在甲乙方即监理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克服种种困难,实现了工程指挥部制定的项目总目标。土建施工及安装是严格按合同执行,客观上由于该

20

工程是“三边工程”,受设计出图进度、设计变更及不可预见因素影响较大,实际竣工日期超出了合同规定日期,但总体未对项目的投产试运行造成影响,高炉喷煤试车一次性成功。总体上讲整个工程施工组织和项目管理得较好。 2.3.1.4合同履约和违约情况

整个项目合同的执行无违约情况,履约率达到了99%。 2.3.2工程实施和管理的分析评价 2.3.2.1工程造价控制的分析评价

⑴评价概算总投资、评价测算总投资与竣工决算总投资进行对比的情况

工程决算固定资产总投资超可研概算总投资1535.3万元,超幅48.5%;超调概总投资954.3万元,超幅25.5%。详见表 :固定资产投资执行情况表 ⑵超支原因分析

详见表 :固定资产投资超支原因分析表 2.3.2.2工程质量控制的评价

⑴主体工程:钢结构厂房、制粉系统和喷吹系统

该部分由十九冶总承包,桩基及基础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技术规范施工,质量控制得较好;钢结构件焊接未按要求制作坡口,对焊接的质量有影响,个别焊缝有气泡、夹渣,因追赶工期,钢结构的防腐工作做得不彻底。工程指挥部对此召开质量专题会,严格控制结构件质量,做到在安装之前焊缝均经探伤检查,尺寸精度按规范复查,不

21

合格的返工,合格后批准使用,钢结构强度得到了保障。主体土建、结构施工质量达到合格标准,未实现优良。

设备安装工程、管道系统安装、电气仪表安装工程施工组织有序,严格质量控制,该部分安装质量达到了优良。 ⑵附属工程:储煤和配煤系统

由攀成钢修建公司承担的储煤和配煤系统工程施工,达到设计要求,工程质量经工程质量监督站评定为合格。 2.3.2.3工程进度控制的评价

工程项目建设的各方在工程指挥部的领导下,严格按照指挥部制定的工程网络进度计划目标实施,分解成月进度计划,在安装阶段细化到周进度计划,每周实行工程例会制度,检查当期工作,布置下期工作,督促进度,协调解决问题。在工程指挥部的组织领导下,共同努力克服了种种困难,加班加点最终顺利实现了工程目标,只比公司既定的完工日期延长了约20天,是因前期开工条件准备不充分和施工中的不可预见因素造成的影响,实事求是评价该工程进度是抓得紧的,对施工单位和相关部门下达的分项工作进度目标实行奖惩制度,实际效果比较理想,同时保证了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 2.3.3项目资金使用的分析评价 2.3.3.1资金来源的对比和分析

2.3.3.2分析评价资金来源是否恰当

22

2.3.3.3分析和评价资金供应是否适时适度

2.3.3.4分析项目所需流动资金的供应及运用状况

2.3.4项目完工和竣工验收的总结评价 2.3.4.1项目完工和竣工验收评价

十九冶承担的主体工程于2004年5月20日全面完工,于2004年8月16日办理了竣工验收,整个验收情况较好,只是项目有关环保、安全、消防的专项验收合格手续尚未办理好。 2.3.4.2建设项目投产运营前的准备工作评价

2.4项目运营阶段的总结评价 2.4.1达到设计能力状况及预测

1、 制粉系统:两台中速磨的制粉能力,在煤种的可磨性范围内

可以满足制粉能力50t/h以上,全部高炉喷吹180kg/t时(高炉利用系数3.5t/m3d),仅需煤量37t/h,装备能力充足。 2、 喷吹系统:当前喷吹的实际效果属于稀相喷煤,其缺点主要

是对设备及管道的磨损严重(已出现管道磨损现象);其次是能源介质消耗多、影响喷煤的均匀性,从风口煤流的输出和系统压差的稳定性看,煤流输出的脉动现象和不连续现象非常严重;加之喷吹总管上的过滤装置造成的阻损变化,不利于煤比进一步提高后的均匀稳定控制。是将来本系统实现

23

设计能力的主要限制环节。目前已实现105kg/t喷煤比,但已表现出连续、均匀、稳定性较差,当实现高煤比时 (>120kg/t),高炉对喷煤的连续、均匀、稳定性要求的更严格,根据目前喷煤状况要实现150 kg/t煤比,会非常困难,换句话说:即使高炉能接收高煤比,目前喷煤状况也不会使高炉实现高煤比。

2.4.2项目竞争能力现状及预测

2.4.3项目运营外部条件现状及预测

第三章 项目效益和效果评价

3.1建设项目的技术效果评价 一、

设计理念方面制粉系统采用了短流程工艺、喷煤系统采用了

并罐倒替及总管加分配器方式直接喷吹,整体工艺同比国内相同规模属于中上等水平。选取磨煤能力较大的储备,利于系统作业的连续性,处于领先地位,只是造价相对较高。 二、

工艺设计部局尚合理,从煤储备、抓取、磨制、收粉和输出

等都能符合工艺设计要求。但在平面布置的合理性和建筑结构的适用性、美观性方面差距较大;煤粉过滤装置的位置选择、煤粉分配的均匀稳定、浓相技术等方面还需改进。 三、

设备能力分析:

3、 制粉系统:两台中速磨的制粉能力,在煤种的可磨性范围内

24

可以满足制粉能力50t/h以上,全部高炉喷吹180kg/t时(高炉利用系数3.5t/m3d),仅需煤量37t/h,装备能力充足。 4、 喷吹系统:当前喷吹的实际效果属于稀相喷煤,其缺点主要

是对设备及管道的磨损严重(已出现管道磨损现象);其次是能源介质消耗多、影响喷煤的均匀性,从风口煤流的输出和系统压差的稳定性看,煤流输出的脉动现象和不连续现象非常严重;加之喷吹总管上的过滤装置造成的阻损变化,不利于煤比进一步提高后的均匀稳定控制。是将来本系统实现设计能力的主要限制环节。目前已实现105kg/t喷煤比,但已表现出连续、均匀、稳定性较差,当实现高煤比时 (>120kg/t),高炉对喷煤的连续、均匀、稳定性要求的更严格,根据目前喷煤状况要实现150 kg/t煤比,会非常困难,换句话说:即使高炉能接收高煤比,目前喷煤状况也不会使高炉实现高煤比。 四、 设备性能分析:

1、 操作控制手段迟滞,从实际效果看,瞬时煤量波动大,喷煤

量不稳定,连续均匀稳定差,阶段煤量差远大于100公斤的控制范围。

2、 喷煤控制曲线不完善,没有罐重趋势曲线,没有多元报警设

置等,不利于稳定操作。

3、 无法实现全自动操作,应用控制方法不到位。

4、 流化装置的效果与实际的稳定性不匹配,流化效果差,流化

25

床工作无法检测,未消除脉动现象。

5、 喷枪是消耗件,设计的不合理可能造成操作不便和运行成本

的增加,急需改造。

五、 系统投资:参考国内同类型设施的投资额度,该工程的设计和建设费用相对较高,与设备选型和装备能力选择有关。建筑结构的庞大和设备的离散布置不符合当前紧凑、经济的设计理念,无形中造成了成本的增加;三电系统的投入占到总投资的近1/3,比例远大于同类企业投资;在初步设计之外还增加了管道通廊、防护行走设施,也增大了投资额度;稀相喷吹的结果将造成氮气、空气用量的 增加,运行成本必然加大。

六、 经济效益指标的高低要以实现煤比150kg/t设计指标作为衡量标准,在当前条件下,有几个方面不符合设计要求: 1、 焦碳质量未达到二级冶金焦水平; 2、 高炉休风、慢风率较高,连续喷吹率低下;

3、 工人对稳定喷吹的意义、控制均匀性的方法尚没有明确的认

识,措施不完善;现场考察时,感觉不到在使用钒钛矿冶炼条件下完成150kg/t煤比的信心;

4、 高炉各项制度没有达到最佳水平,煤气利用率、[Si]、[Ti]、

理论燃烧温度、铁水温度和装料制度的选取仍有潜力可挖,应选择有利于喷煤的操作措施; 5、 部分高炉没有实现14个风口全部喷吹;

26

3.2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评价 3.2.1项目财务后评价 3.2.1.1成本、利税分析与评价

3.2.1.2盈利能力分析与评价

3.2.1.3清偿能力分析与评价

3.2.2项目经济后评价 3.3项目的环境影响后评价 3.3.1项目的污染控制

3.3.2项目对地区环境质量的影响

3.3.3项目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3.3.4项目的环境管理

第四章 项目目标和持续能力评价

4.1项目目标实现程度评价 4.1.1工程建成

按设计要求实现了全部建成。

27

4.1.2技术(能力)建成

实现了设计系统能力80%的建成,要完全实现设计能力目标需进行系统改进及生产条件改善和操作技术水平的提高。 4.1.3经济建成

实现了并超过了项目建议书提出的经济效益目标,远还未达到初步设计方案预测的经济效益目标。 4.2项目持续能力分析评价

4.2.1项目的建设资金投入完成后,项目是否可以持续地发展下去 经过不断的改进、改善,项目可以持续地发展下去,并且经济效益可以逐年得到提高。 4.2.2项目是否具有可重复性

由于项目的设计方案水平只是国内先进,并不领先,且总投资过于偏大,项目基本具有可重复性。

第五章 经验教训和对策建议

5.1经验和教训

5.2对策和建议

合理化建议:

1、 喷吹总管不宜设置过滤装置,而应在煤粉制备系统采用静态

煤粉过滤器;

2、 全自动操作利于提高喷吹的均匀性和稳定性,实现高煤比喷

28

吹;

3、 采用浓相喷煤能减少设备磨损,降低能耗,提高经济效益; 4、 选用配套的高浓相设施(混合器、分配器);

5、 鉴于外购焦碳的实际情况,应给高炉操作提供即时的水分分

析,增加分析频次,缩短分析周期,利于炉况稳定和喷煤比的提高;

6、 增加罐重监测曲线,能控制喷吹的连续性和均匀性; 附件: 1.

2.有关委托、招标、评审、批复等主要文件的复印件 3.专题报告

29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ib6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