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史复习题名词解释汇编

更新时间:2023-11-13 05:52: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国现代史复习题名词解释汇编

杨帆编辑整理

1. 好人政府:20世纪20年代,以胡适为代表的知识分子提出的改良主义的政治主张。1922年5月,胡适、蔡元培、梁漱溟等人在《努力周报》上联名发表《我们的政治主张》一文,提出了“好人政府”的主张,认为中国的政治军阀混战,国无宁日,全是因为好人自命清高。不愿参与政治,让坏人当道。他提出由知识分子中的“好人”组成“好人政府”,努力改变政府腐败的现实,形成社会的重心,一点一滴地改造社会,创造出一个完美的“大我”。这种主张初步显示出独立的自由精神,体现了现代中国独立自由的知识分子干涉政治的理想。

2. “联省自治”:民国初年的一种流行的政治思潮,在1920年下半年至1923年,这种思潮颇具规模。其代表人物是章太炎和胡适,他们认为,中国的乱源是中央政府权力太大,导致地方争夺,军阀混战,因而主张扩大地方和民众权力,实行“省民自决主义”,建立“联省自治共和国”,企图用这种方法来实现政治改良。以湖南省最先响应,并迅速成为一股强大的风潮,地方军阀纷纷以“联省自治”对抗中央军阀的“武力统一”。这种思潮虽然有民主气息和进步意义,却忽略了中国时局纷乱的根本原因在于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统治。

3. 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中共早期公开领导工人运动的机关。1921年8月成立于上海,张国焘任主任,1922年,总部由上海迁到北京,主任改为邓中夏,改《工人周刊》为机关刊物。主要活动是对工人进行宣传教育,组织工会,领导工人开展罢工斗争。1922年1月到1923年2月,领导和掀起了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

4. 香港海员大罢工:香港海员在中共影响下为反对英帝国主义压迫,争取改善生活待遇而举行的一次罢工。1922年1月,由于英资本家拒绝工人增加工资等合理要求,香港海员在中华海员工业联合总会负责人苏兆征、林伟民的领导下举行大罢工,英帝国主义从中阻扰和破坏,并制造“沙田惨案”。这次罢工坚持了56天,港英当局被迫接受海员提出的增加工资、抚恤死难家属及取消封闭海员工会命令的要求。这次罢工,是中国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的起点。

5. 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中共领导下的安源路矿工人反对日资本家,要求保障工人权利,提高工资、改善待遇的政治大罢工。1922年秋,因矿区拖欠工人工资,安源路矿党组织经过充分准备,9月14日,在毛泽东、李立三、刘少奇的发动和组织下,全路矿工人举行大罢工,在罢工宣言中提出了保障工人权利、增加工资、改善待遇、发清欠饷、废除封建把头制等17项要求,路矿当局玩弄各种手段破坏,经过5天的激烈斗争,路矿当局被迫接受工人大部分要求,罢工取得重大胜利,推动了全国工人运动的发展。

6. 京汉铁路大罢工:中共领导的京汉铁路工人举行的政治大罢工。1923年2月1日,经过精心筹备,京汉铁路各站工会代表在郑州正式举行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大会,遭到直系军阀吴佩孚阻扰,强令禁止开会,并派军警捣毁总工会会所,为反抗军阀的武力镇压,2月4日,举行全路总罢工,提出了“争自由”、“争人权”的口号,2月7日,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吴佩孚调动

军警在京汉铁路沿线血腥镇压罢工工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二七惨案”。这次罢工是中国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的顶点和终点,此后全国工人运动转入低潮。

7. 问题与主义之争:问题与主义之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中出现的第一次思想辩论。1919年7月,胡适在《每周评论》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主张应研究具体的社会问题,而不要高谈主义。李大钊发表《再论问题与主义》进行反驳,认为问题与主义不能分离,研究实际问题与宣传主义必须结合,改造社会必须“根本解决”,才能解决一个个具体问题,挑起了问题与主义之争。双方争论的焦点在于谈什么主义,用什么主义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这一争论的实质是社会改良思想与社会革命思想的争论。

8. 中山舰事件:国民革命时期,蒋介石制造的政治路线事件。1926年3月20日,蒋介石借口中国共产党“阴谋暴动”,在黄埔扣押中山舰,逮捕海军局代理局长、共产党员李之龙,并扣留黄埔军校及第一军中的全体共产党员,篡夺了第一军军权。通过这一事件,蒋介石不仅打击了中国共产党,还打击了国民党左派,并大大加强了他在政治、军事上的地位。

9. 整理党务案: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上,蒋介石提出的旨在限制共产党、夺取国民党大权的所谓“整理党务”的4个提案。其主要内容是,共产党员在国民党高级党部任执行委员的人数,不得超过总数的1/3;共产党员不能担任国民党中央各部部长;加入国民党的共产党员名单要交给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保管等。陈独秀、张国焘等继续退让表示完全接受。这样,在蒋介石的策划下,一些右派分子窃取了国民党中央的部长职位,蒋介石也取得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主席和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等职务,为他以后发动反革命政变准备了条件。

10. 五卅运动:中共领导下上海爆发的以工人为主体的有全国各阶层人士广泛参加的反帝爱国运动。1925年5月初,上海沪西日本纱厂工人为抗议日本资本家无理开除工人而举行罢工,日资本家枪杀进行交涉的工人代表顾正红,打伤十余人。5月30日,上海工人和学生举行援助纱厂工人的反帝示威游行,租界英巡捕在南京路突然开枪,当场死伤数十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惨案发生后,中共中央号召上海人民“罢工、罢市、罢课”,上海民众纷纷响应,20多万工人罢工,50000多学生罢课,绝大多数商人罢市,上海反帝斗争迅速波向全国,全国各地纷纷游行示威,进行“三罢”。这次运动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巨大力量,推动了革命走向高潮。 11. 省港大罢工:广东、香港工人为声援五卅运动而举行的大罢工。上海实行“三罢”斗争的消息传来,中共广东区委和中华全国总工会即决定罢工响应。1925年6月23日,香港工人和广州各界群众在广州举行大会和示威游行,游行队伍在沙面对岸的沙基,遭遇英军警枪杀,造成“沙基惨案”,惨案发生后,激起广东、香港人民更大愤怒,在广州成立以苏兆征为委员长的省港罢工委员会,对香港实行封锁。这次罢工坚持了16个月,是世界罢工史上罕见的,沉重的打击了帝国主义,对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准备北伐战争起了重大作用。

12. 黄埔军校:国民党一大后,在苏联和中共的帮助下创办的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创办时间为1924年5月,蒋介石任校长,廖仲恺为党代表,以 “兼容并蓄”为办校宗旨,建立了政工制度,其最大特点是政治

教育和军事教育并重。黄埔军校为中国革命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政治和军事人才,对中国革命做出了杰出贡献。

13. 北京政变:1924年直系将领冯玉祥在革命高潮推动下于北京发动的政变。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后,冯玉祥被任命为“讨逆军”第三军总司令,出古北口与热河一线奉军作战。冯军由古北口秘密回师北京,迫使直系军阀控制的北京政府下令停战并解除吴佩孚的职务,囚禁了贿选总统曹锟。北京政变是一次具有进步意义的武装政变,为北方革命形势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14. 济南惨案:南京政府北伐时,日军国主义者在中国济南制造的屠杀中国军民的血腥事件。1928年春,南京政府北伐,日本政府借口保护侨民,出兵济南,5月1日,国民党军队占领济南,日军开枪打死中国军民多人,5月3日,日军在济南大肆屠杀,蒋下令不抵抗退出济南,日军屠杀中国军民1万多人,还杀害国民政府山东特派交涉员蔡公时及其随员17人。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与日本达成妥协,日答应两个月之内撤军,中方答应负责日在华人员安全,所造成的损失由双方实地调查决定,实际不了了之。 15. 东北易帜:张学良改旗易帜,宣布服从南京国民政府的一次事件。1928年春,南京政府北伐,占领北京、天津,日本人在皇姑屯炸死张作霖,张学良身负国耻家仇,12月29日通电全国,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旗易帜”,服从三民主义。东北易帜促成了国家统一,挫败了日本企图分裂中国的阴谋。 16. 中原大战:蒋介石为实现统一的一次战争(传统观点:中国近现代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军阀混战)。1930年3月,阎、冯、桂三派将领联名通电反蒋,4月,蒋介石以中央名义,对反蒋联军下讨伐令。于是东起山东,西至襄樊,南到长沙,北达河北的数千里战线上,百万军队展开空前规模的大厮杀。因这次大战以陇海线为主体,津浦、平汉为两翼的中原地区为主战场,故称之为中原大战。9月,张学良发出拥蒋通电,率军入关,助蒋讨伐冯阎联军,11月初,中原大战以反蒋各派失败而告终。蒋通过此次战争的胜利,削弱了地方军事实力派,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国民党中的统治地位。 17. 南昌起义:中共领导的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起义。时间为1927年8月1日,领导机构是以周恩来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参加部队主要是叶挺、贺龙的部队及第三军官教育团,总兵力达3万人,经过4小时的激战,占领南昌,起义取得成功,成立了革命委员会。这次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18. 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会议发表《中共八七会议告全党党员书》,批判了陈独秀右倾错误,通过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是中共挽救革命和批判右倾错误的会议,使中共在组织上、思想上前进了一大步,具有重要功绩,但批判右倾的同时,助长了“左”倾情绪。

19. 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八七会议后,毛泽东以中央特派员的身份在湘赣边界领导的起义。起义的部队统一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下辖3个团,约5000人,毛泽东任前敌委员会书记。1927年9月9日,起义爆发,起义军队遭遇强敌阻击,退至浏阳县文家市,毛泽东正确分析当时形势,决定改变原来攻打长沙的计划,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它揭开了中国革命由城市转入农村的序幕。

20. 三湾改编:是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后毛泽东对部队的一次整编。1927年9月9日,毛泽东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随后转入湘赣边界的罗霄山脉,在江西永新县三湾村,毛泽东对部队进行整编,内容是缩编部队,把“支部建在连上”,军队内部实行民主制度。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重要开端。

21. 古田会议:1929年12月,在福建上杭古田镇召开的中共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陈毅传达了中央“九月来信”精神,毛泽东作政治报告,会议通过了毛泽东起草的《古田会议决议》,批判了各种非无产阶级的思想,确立了思想上建党的原则,在组织上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强调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规定了红军要担负起宣传、组织、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政权等工作。这次会议是红军完全建立在马列主义基础上,划清了与旧军队的界限,奠定了人民军队的政治工作的基础。

22. 《反对本本主义》:1930年 5月,毛泽东为端正党内思想路线,反对教条主义思想而写的一篇文章。1930年,毛泽东写下《反对本本主义》这篇文章,阐述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的思想,把对教条主义的批判提到思想路线的高度。这篇文章为中国革命道路理论奠定了哲学基础。

23. 东北抗日联军:中共领导下的东北地区抗日武装。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共号召人民武装抗日,部分抗日义勇军接受中共领导,1933年以后,中共满洲省委同各抗日部队建立统一战线。1936年1月,东北各抗日武装在黑龙江汤原东北抗联军政扩大联席会议,决定把抗日部队整编为东北抗日联军,分别由杨靖宇、周保中、李兆麟领导。东北抗日联军坚持抗战14年,消灭大量日军及伪军,为中国反法西斯战争做出卓越贡献。 24. 察哈尔抗日同盟军:冯玉祥、方振武与中共合作组织的抗日队伍。1933年春,日军向热火、察哈尔进犯,国民党政府继续执行“不抵抗政策”,5月,冯玉祥、方振武与中共党员吉鸿昌组建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宣称“外抗暴日,内除国贼”,否认一切卖国协定,反对任何方式妥协,誓以武力收复失地,在中共和全国人民的支持下,同盟军抗击了进犯日军伪军,收复了多伦等地。8月,由于蒋介石的破坏威胁,冯玉祥被迫离开张家口,吉鸿昌、方振武继续抗日,9月,最终失败。它推动了抗日救亡高潮的到来。

25. 福建事变: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国民党十九路军在福建组织政府公开宣布反蒋抗日的事件。1933年11月十九路军在蒋光鼐、蔡廷锴、李济深、陈铭枢等领导下福建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公布《人民权利宣言》和《人民政纲》,这是具有资产阶级反帝反封建的性质的纲领。由于蒋介石的大力进攻和中共“左”倾错误,福建政府最后失败。 26. 华北事变:1935年日本侵略中国华北和国民党政府在华北丧权辱国的一系列事件。1935年5月,日本借口中国当局破坏塘沽协定,向何应钦提出抗议,并以武力威胁,6月,国民政府代表何应钦与日本华北驻屯军司令官梅津美治郎签订《何梅协定》,使中国丧失河北大部分主权,6月27日,又签订《秦土协定》,察哈尔主权丧失。9月,新任日本华北驻屯军司令官多田骏发表声明,公开鼓吹华北五省要在日本指导下“联合自治”,11月,日本策动汉奸华北5省自治,并以殷汝耕为首的自治政府在通县成立,随后,国民党成立以宋哲元为首的“冀察政务委员会”,变相承认华北自治,标志着中日民族矛盾进一步加深。

27. 一二·九运动:中共领导的学生反日爱国运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占领东北,1935年,制造华北事变,12月9日,北平学生在中共的组织下游行示威,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打到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国民党当局出动军警镇压,学生多人受伤被捕,第二天,北平学联决定各校学生进行总罢课,12月16日,北平学生、市民数万人游行示威,此后,社会各界组织救国会,支援学生。它为抗日救亡运动进一步高涨起了动员作用。

28. 七君子事件:沈钧儒等七人因进行抗日救国活动被国民政府逮捕的事件。1936年5月31日,沈钧儒等响应中共“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主张,在上海成立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要求停止内战,释放政治犯,与红军停战,联合抗日。国民党政府执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遂于11月23日逮捕沈钧儒、章乃器、邹韬奋、李公朴、沙千里、史良、王造时等7人,史称“七君子”事件。1937年七七事变后,释放“七君子”,“七君子”事件推动了全国救亡运动的发展。

29. 平型关战役: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115师在山西平型关对日军的一次伏击歼灭战。1937年9月,日寇向平型关、雁门关等地进犯,企图夺取太原,9月25日,八路军115师在平型关伏击板垣师团一部,歼灭日军1000多人,并缴获大量军用物资。这是中国抗日战争取得的第一次大的胜利,提高了中共和八路军的威望,增强了全国军民的抗战信心。

30. 百团大战:1940年,八路军在华北对日军的一次大规模作战。为了打破日军的“囚笼政策”,克服国民党投降危险,争取时局好转,1940年8月下旬至12月初,八路军集中105个团约40万兵力,对华北日军进行大规模的进攻和反扫荡,史称百团大战,整个战役历时三个半月,歼灭大量日军、伪军,破坏了敌军大量交通线,缴获了大量军用物资。百团大战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囚笼政策”,增强了全国军民抗战信心,提高了中共和八路军的威望,但在战争中过早过多集中兵力攻坚作战,使部队大量损耗,并导致日军对华北根据地进行更大规模的报复作战。

31. “三三制”(政权):抗战时期抗日根据地中共的一种自我约束制度。其内容是:共产党员、非共产党员的左派人士、(不左不右的)中间派人士在抗日根据地政权机关中各占1/3。它是中共的自我约束制度,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32. 平江惨案:抗战时期国民党顽固派破坏团结破坏抗日的罪行之一。1939年6月12日国民党第27集团军司令杨森派兵包围新四军在湖南平江的留守处,残酷杀害新四军高级参谋涂正坤,八路军少校副官罗梓铭等人。这一惨案激起了广大民众的愤怒,延安方面也表示抗议。

33. 晋西事变:抗战时期山西军阀阎锡山破坏团结的事件。1939年12月阎锡山集中6个军兵分三路攻击晋西抗敌决死队第二纵队和晋西八路军独立支队,与此同时,阎军向决死队第四纵队进攻,并配合蒋军进攻在上党地区的抗敌决死队第一、第三纵队,并且进攻八路军和摧毁抗日政权,晋西八路军和新军在中共领导下打退了国民党的进攻。以晋西事变为标志,国民党顽固派掀起抗日战争时期的第一次反共高潮。

34. 三光政策:抗战时期日本华北派遣军司令冈村宁次下令对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抢光、杀光、烧光的政策。1940年,日本华北军事机关命令部队对抗日根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iaq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