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贵希;创建一所令人尊敬的学校

更新时间:2024-04-25 15:2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创建一所令人尊敬的学校

文章来源:全国基础教育名师名家大讲堂新闻中心

全国基础教育名师名家大讲堂特邀主讲嘉宾

北京十一学校校长 李希贵

李希贵,男, 现任北京十一学校校长;历任教育部基础教育评估中心主任、高密四中语文教师、班主任、副教导主任、副校长、校长,高密一中校长,高密市教委主任,山东省潍坊市教育局局长;兼任国家督学、中国教育学会理事、山东师范大学研究生导师、山东省中语会副会长。先后主持多项国家级课题,其中《语文实验室计划》被列为国家教育部、人事部“特级教师计划”,并获山东省人民政府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出版《教育艺术随想录》《中学语文教改实验研究》等专著;在国家级报刊发表《让语文素养融进血液》《一个教育局长的听课手记》等二十多万字;先后参与教育部更新教育观念报告团,教育部高中新课程实验专家组,教育部《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编写组等项工作。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教师,齐鲁十大教育新闻人物等称号。现著有《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在教育界反响强烈;曾经出版《学生第二》、《学生第一》。

把“伟大”写入学校愿景

记者: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办学目标, 北京十一学校对自己的办学目标是这样描述的:“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 将‘十一学生’塑造成为一个值得信任的卓越的品牌; 把十一学校建设成为一所受人尊敬的伟大的学校。” 把“伟大”写入学校愿景,令人十分震撼,据我所知,全国很少有中小学这样定位自己的目标追求。我想问的是:为什么要提出“伟大” 的概念?这样的目标定位与中小学教育的基础性特点是否冲突?

李希贵:有人说,确定这样一个战略目标有很大的风险,我非常同意这个说法。达到品德崇高、才识卓越这样一个伟大的境界,的确并非易事。但是,经过反复慎重的思考,经过学校骨干会议、教代会反复认真的讨论,最后我们仍然感到自己无法摆脱这样一个伟大的使命。这主要是因为十一学校特殊的地位和特殊的历史。关于伟大,莎士比亚曾说过一段话,有些人生而伟大,有些人通过奋斗而成就伟大,有些人却是被迫伟大。十一学校似乎兼而有之。生而伟大是因为这所学校建校之初所担负的使命。

1952年,当人们还无法估量朝鲜战争要持续多久时,前线将领们分散在全国各地的子女教育和安全问题被提上了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重要议程,十一学校作为中央军委子弟学校应运而生。周恩来总理批示建校,罗荣桓元帅的爱人林月琴女士担任校长。因为是在国庆节这天建校,故聂荣臻元帅以“十一” 为学校命名。这所学校还是一所通过奋斗而成就伟大的典范,她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为我国教育事业作出了许多富有开创性的贡献。首任校长林月琴女士在建校初期,争取各方支持,整合许多资源,将学校办成了孩子们的乐园,解除了朝鲜战场上将领们的后顾之忧;我的前任李金初先生在担任校长20年的时间里,在全国率先推动了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和国有民办体制改革,一系列的破冰之旅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开创先河, 应该说,十一学校有着伟大的奋斗史。

说到被迫伟大,局外人似乎以为是调侃,其实,身处十一学校的氛围中,任何人都会感受到压力和动力。肩负着沉重的使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我们今天别无选择,必须动员各方力量,凝聚全校师生员工的智慧,让十一学校继续走在通往伟大的道路上。

当然,我们还希望把学校办得令人尊敬,我们甚至认为这是教育的基础。教书育人既靠言传也靠身教,如果我们教育者自身没有道德底线,就会大大削弱教育的力量。我们将“受人尊敬”写入学校愿景,既是我们的崇高追求,也是对我们的道德约束。十一学校原系中央军委子弟学校,许多老校友经常说,我们出身名门,应该有大家风范。既然要“受人尊敬”,那么学校的任何教育举措都应立足当下,着眼长远,为学生一生的幸福奠基;我们老师的举手投足、一言一行,都要为人师表。既然要“有大家风范”,那就要摆脱教育改革实践中的零碎琐事,有大思路,有大视野,有大战略, 有大举措, 追求“删繁就简三秋树, 领异

标新二月花” 的境界。

记者: 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工作计划或者发展规划,我发现十一学校有个与众不同的《学校行动纲要》,这个“行动纲要” 与一般学校的发展规划有何不同? 你们为什么要搞这样一个着眼于行动的“纲要”?

李希贵:很好!这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工作计划或者发展规划,是为了明确学校今后一段时间做什么事情,而我们制定的《学校行动纲要》则是彰显自己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价值追求。是要解决为什么做事和如何做事的原则问题,也就是要在学校工作的各个领域,明确我们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我们如何定义成功、如何定义失败,进一步明确学校在各个领域的价值观,让学校的每一位成员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能够有所遵循。

制度管理对提高学校管理水平确实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是,任何制度都不可能覆盖学校工作的所有领域。事实上,如果我们试图在学校工作的各个领域都要求全部靠制度来管理,推行所谓“全覆盖”、“无缝隙” 管理, 那就很有可能造成组织的“窒息”,人们很容易缩手缩脚,创新也就难以实现。再说,社会在发展,学校内部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我们很难为变化了的形势预先准备好所有的制度。应对新的变化,需要处在每一个岗位上的人根据自己的判断大胆决策,而这些自己的判断又必须与学校的战略目标和文化价值相一致, 这时候,我们就需要为组织内部提供这样一个行动纲要。

记者:《学校行动纲要》的制定,是不是经历了一个较长的酝酿过程?

李希贵:是的,十一学校建校已经有59个年头,在59年的发展历程中,她与其他名校一样也逐渐形成了许多值得继承和弘扬的传统。如何使这些富有价值的文化传统成为学校共同的价值观,融入《学校行动纲要》,就成为摆在今天“十一” 人面前的重要课题。

美国教育学者菲利普?曼纳曾说过这样一段发人深省的话: 是什么成就一所好的学校?这与学生的穷富、课程几乎毫无关系;与特别的课程、昂贵的运动场、巨额的捐赠、时髦的制服、名誉校友或是这所学校是否联网无关。是什么造就一所好的学校?无论她是公立的还是私立的、教会的还是非教会的、特许的还是普通的,一种情感, 一种被全体员工所享有的情感(也包括家长和学生),这种情感就是: “他们的学校是真正属于他们的”。而这种情感来自哪里?文化!

我很欣赏菲利普的这一观点。所以,在我主持学校工作的第一个骨干会议上,就和大家一起寻找学校的成功基因,我们提取了学校发展历史的七大成功基因,那就是校长、队伍、理念与共同价值观、体制与机制、生源、改革创新、条件与资源,其中尤其感觉到,一位善于创造和发现机遇、心无旁骛的校长对学校的发展有多么重要,这对我本人也是一个鞭策。在第二年的教代会上,我们又通过集体智慧,梳理出了学校发展历史上被普遍认可的20条文化与价值观。譬如,与共和国一同成长,共和国的利益高于一切;不为高考,赢得高考;实施主体性教育:学生能做的,老师不要包办;生活上可以照顾,工作上不可以照顾??这些价值观源于学校历史的长期积淀,决定着学校的精神高度,也规范着学校各个方面的工作,引领着学校的发展方向,当然也就成为《学校行动纲要》的基础。

不过,我们也非常清醒地认识到,一个组织如果仅仅依靠过去的荣耀是不会有所作为的,面对飞速发展变化的时代,我们必须不断提出新的文化假设,并使之深入人心,成为学校新一轮发展的战略。于是,在2009年暑期的学校骨干会议和秋季的教代会上,全校教职员工集思广益,形成了《学校行动纲要》。

《学校行动纲要》共分15章100条, 对学校工作的各个领域均明确了我们的文化定位。很多老师说,这是十一学校的小宪法,我们做任何事情, 都必须从《学校行动纲要》中寻找依据, 寻找力量。譬如说,学校如果制订或修改任何一个评价方案,都必须遵循《学校行动纲要》第十三章“评价” 中确定的价值观:评价最重要的目的是促进评价对象的进步; 评价要以结果为导向,注重业绩———教师的业绩, 就是表现在学生身上的成长;团体必须通过评价认清那些穿着闪亮的鞋子, 却怎么也走不快的人;寻找正确的而不一定是精确的评价; 评价必须立足于评价团队,优秀的评价体系是最佳的整合机制, 没有评价的综合, 团体就不可能综合起来;运用非正式表扬,创造各种机会,运用多种方式,发现并展示每个人的闪光点??遵循这些基本的价值观,我们就不会产生出一些违反管理本义,或者自相矛盾的评价制度。

同时, 这个纲要又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文化大纲, 它在题目中就标注着“行动” 二字。因为我们知道,学校工作不能浮在云间跳舞,必须贴在地面行走。所以, 你会看到, 在《学校行动纲要》里, 有关乎学校战略目标实现的八大关键成功因素,这些关键成功因素,又有100多条量化指标, 只有完成这些指标, 才能逐步接近学校的愿景。因而,这也是一个指标很硬的战略计划书。

给学生装一台属于他自己的发动机

记者: 十一学校设计了中学生的职业与人生规划课程,这在以追求升学率为主要目标的中学显得很“另类”,为什么你们要花费很大的力气做这样一件事情? 这似乎更应该是大学的职责啊!

李希贵:《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中其实已经提出要培养学生初步的人生规划能力,只是很多人都忽略了这一点而已。我们认为,人生规划能力的培养要从职业规划着手。建立学生咨询中心,系统设计并认真实施学生职业与人生规划课程,就是十一学校落实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的基本做法。

孩子的成长是家长和老师所无法替代的,只有他自己期盼成长并愿意为之付出汗水的时候,成长才有可能。所以,我们提出,给每一位学生装一台主动成长的发动机;找到学生可以伟大的地方,让他在通往伟大的道路上行走。我们设计了这样几个步骤———

第一,确立目标。确立人生目标,必须首先从认识自己开始,我们帮助学生从个性、志趣、特长,到多元智能、情商、财商等方面了解自己。还帮助他们认识社会,特别是要系统地让他们进行职业考察———我们把从业人员最多的近30个行业作为重点,开发出了学生职业考察课程,每一种职业由一位老师担任考察顾问, 在每一个学年里安排4次考察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参与。

第二, 职业阅读。当学生通过考察对某一职业比较认可的时候, 我们还要他至少读两本书,一本是介绍本行业的入门书,一本是从事本行业的名人传记。

第三,结交同道。我们还希望学生能够通过各种方式交两位朋友, 一位是本行业的从业人员,另一位最好是研究本行业的专家。

第四,实践体验。学校开辟了职业体验基地,如广告公司、学生电视台、HCC网站、

器械安放位置及管理办法,一直到招投标,都是由一个学生团队自主完成的;学校有5个书店,全由学生承包经营;校园里的两个电影院,从播放规划到经营管理也是由学生轮流承办;包括每月一次的校务会,必须有一项议题来自学生,且由学生参会研究,学生代表第一次参加校务会,开始有些紧张局促,但领导和老师们的笑容以及对他们建议的尊重,让同学们渐渐能够大胆发表看法,学会了沟通和协商,也找到了校园主人决定学校事务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我们还有一个“校长有约,共进午餐”活动,每天中午,学校都会确定一位校级领导与学生共进午餐,学生自愿在网上报名。在轻松的氛围中,校长可以及时倾听来自学生的真实的声音,这种平等民主、充满生活气息的沟通,帮助我们准确把握学生的脉搏,了解学生的真实需求。学生的想法特别多,他们不仅反映问题,还从学校的角度出发积极提出建议,许多好点子都是我们在吃饭时聊出来的。

为了鼓励学生产生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想法,我们还设立了相关的奖学金,每年评选一次,专门奖励学生的奇思异想。当同学们的想法在校园里得到尊重和鼓励, 特别是在老师们的帮助下变成现实的时候,就会激励他们源源不断地产生更多的想法,学校的创新氛围就会自然形成。

让教育家从课堂里面走出来

记者:我曾经在中央电视台等媒体报道中看到,十一学校启动了教育家成长工程,据我所知,这在全国又是领异标新、独树一帜。我有两个困惑可能也是广大老师们的困惑:第一,教育家这个伟大的称号能跟普通教师关联在一起吗?第二,引领普通教师成长为教育家,具体你们是怎么操作的?

李希贵:一个时代、一个国家,只有当教育家是从课堂里面走出来的时候,这个时代的教育才是成熟的教育,这个国家的教育才有可能是充满智慧的教育。今天,我们即将迎接这样一个时代的到来。

关于教育家与普通老师的区别见仁见智,但是,有几点大家基本上还是形成了共识:首先就是教育家要有使命感,要把自己眼下从事的教育事业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甚至与世界的未来建立联系。其次是执著的专业追求,一位教育家型的教师,应该有明确的职业目标,并乐此不疲,勇于探索。他不会因为挫折和困难而裹足不前,也不会因为取得了一点成绩而沾沾自喜,他已经决定将一生献给自己心爱的教育事业,这一目标已无人能够撼动。再其次,育人应该成为他工作的主旋律。如果一位教师能够在本学科教学中作出卓越成绩,我们一般会习惯地把他作为一位优秀教师看待。但是,作为教育家远没有那么简单。他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时时回答“培养什么人, 怎样培养人” 这一教育的本原问题。

上述教育家的基本特点,已经在我们身边相当一批老师的身上体现出来。在十一学校,我每天都被一些这样的老师感动着,他们身上可贵的品质、高尚的情操、高超的教育艺术,令人敬佩,把这些老师与教育家的称号连在一起已经显得十分自然。

当然,培养和造就校园里的教育家,不可能一蹴而就。教育家的成长需要良好的环境,他们需要关怀,需要帮助,更需要磨砺。我们在学校设立了教育家书院,把教师培训机构定位为教育家成长的地方。尽管一些老师刚刚参加教育工作,但我们一开始就将成为教育家这一目标作为他们的专业成长方向,提升他们的人生境界,对骨干教师当然就有更高的要求。在这个基础上,我们为处于不同发展时期的老师提供不同的专业发展通道,构建教师自主发展机制,启动教育家成长工程,聘任课程研究专员,成立老师之间专业分享的教师互助中心,设立教师自主选择的专业发展基金,等等。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今天教室里教师脸上是否有笑容,将决定着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明天有没有笑声。为了我们国家和民族幸福的明天,我们今天有责任来塑造幸福的老师,来培养教育家型的老师。

发现“非正式表扬”的魅力

记者:“非正式表扬” 是十一学校提出的一个新概念,也是学校很有吸引力的一个看点。什么是非正式表扬?十一学校有代表性的非正式表扬项目有哪些? 进行非正式表扬应注意哪些问题?

李希贵:在任何组织中,评价都是一项高利害的工作,不可轻易为之。所以我们提出,尽可能少地运用评价这个武器。有些学校已经将评价覆盖到师生每一个汗毛孔的时候,我们开始淡化评价。

首先是将检查和评价分开。有些事情可以检查,但不要评价。譬如老师的备课,对一些青年老师来说,学校需要通过对他们的备课情况进行检查,进而发现他们教学中的优缺点, 然后促进他们成长进步,但却不适合以此评价他们的工作。因为,对备课情况的评价是最容易引发诸如弄虚作假、千人一面等问题的。有些检查需要认真仔细,但评价却不要太计较, 譬如对学生的常规检查,如果我们与班主任老师分分计较,老师就必然与学生分分计较,既影响师生关系和班级生活质量,也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在慎用正式评价的基础上, 我们更多地使用非正式评价。因为,基于标准的正式评价,一般要经过明确评价目的、阐明评价内容和标准、开发或选择评价方法、收集和整理相关数据和资料、处理评价信息、达成评价结论、评价结果的呈现与反馈等多个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环节才能完成,这是一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如果搞不好,在某些环节上缺乏科学性,它的结果就会大打折扣。所以,不是所有的工作都能够或者都需要正式评价。一位领导者不可随意评价任何一位老师的工作,你可能以偏概全,也可能坐井观天。我到十一学校工作已经3年多了, 还没有在全校大会上进行过一次总结评价, 因为,这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

但是,我们可以通过非正式评价来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譬如,每个学期我们都进行教师教育教学情况调查,让学生评选自喜爱的老师,其中许多同学满怀深情地给老师写下了很多令人感动的评语,我们把它汇总在一张贺卡上,很郑重地交给老师,甚至将它镌刻在笔筒上送给老师;每个月我们搞一个生日聚会, 每年有一个主题,其中有一年就是寻找身边的感动,工会录制了他们的同事、学生的赞美,生日聚会现场播放,令老师们感动不已; 每一位退休的老师都会收到一份退休纪念册,其中展示的是他们在学校闪光的业绩和辉煌的历史;即使刚刚入职的新教师,也会在迎新酒会上听到入职几天以来同事发现的自己的优点。这样的事情让大家都很轻松,评价者无需殚精竭虑,被评价者亦心情愉悦。

当然,非正式评价也不可随意为之,它的出发点必须真诚,且要以事实为依据,真实可信。

非正式评价的运用,悄悄地改变着学校的生活, 使老师们在校园里感受着“家” 一样的温暖,体味着教育工作带来的幸福与快乐,这也正是我们所期待的。

北京十一学校行动纲要(试行)》摘要

《北京十一学校行动纲要》是学校办学的纲领性文件,是学校今后6年工作的总纲,每3 年一次提交教代会审议,每年修订的行动纲要都应该成为面向以后6年的行动纲领。

第1条:愿景。我们的使命是: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将“十一学生” 塑造成为一个值;把十一学校建设成为一所受人尊敬的伟大的学校。

第3条: 战略改进领域。课程与课堂是学校今后6年需要加大气力改进的战略领域。

第5条: 学校着力于培养志远意诚、思方行圆, 即志存高远、诚信笃志、言行规范、思想活跃的社会栋梁和民族脊梁。

第6条: 师生导向。学校组织结构的构建必须以师生为导向,有利于简化程序,快速响应师生、教育教学的需求。

第25条: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亲情如父子母女,友情如同伴朋友,严而有格,爱而不纵。

第30条:课程建设应与学校培养目标相一致;课程建设应立足学生成长需求,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尤其要关注不同类型学生的成长需要。

第35条:坚持主体教育,学生能做的,教师不要包办。

第38条:成功是成功之母。给学生创造更多成功的机会,打造学生的亮点,用成功酿造成功与自信。第40条:坚持多元评价。多几把评价的尺子,就多出一批好学生;形成全面、系统、多元的评价体系。

第42条:重视学生职业与人生规划。

第45条:重视校园欺负现象的解决,设立“同伴关系日”,营造良好的同伴关系。

第47条:调整教学关系,建设新的课堂文化。

第52条:项目研究应该成为学校教育科研的主要方式。

第58条:坚持“哪个层级获得的信息最充分,就在哪个层级做出决策,或者哪个层级的人员参与决策” 的决策原则。

第63条:要事第一。以战略目标和关键成功因素为依据,区分核心工作与一般性工作;不仅仅是正确地做事,重要的是做正确的事。

第67条:沟通与协作。“你是天下第一也要由天下第二来帮你”。

第69条: 杆学习。定期寻找自己工作领域的制高点;努力在100个细节上比同类学校好1%。

第71条:风险管理。构建完善的应急机制,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一个安全的地方。

第72条:管理情绪。过于情绪化时,控制与矛盾方的正面接触,延迟决策,尽量“忍过一个晚上”。

第80条: 倾听。专注地倾听既是沟通最有力的武器,也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许多时候,倾听完了问题也许就解决了。

第82条:多元思维。寻找中间地带,“你对我也对” 避免两极思维;事情的成功不一定按一种思路完成,有时候按我们的想法办,事情会成功;按别人的思路办,也照样成功。

第88条: 寻找正确的而不一定是精确的评价。

第90条:运用非正式表扬。创造各种机会,运用多种方式,发现并展示每个人的闪光点。

第92条: 学校资源建设应该把钱更多地花在离学生最近的地方, 教育教学最需要的地方。

第93条: 让最需要资源的人员能够及时方便地获取资源,尽量让使用资源的人有权利合理管理资源。

第97条: 致力于家长与学校思想的统一,成立各层次教师家长委员会,充分利用家长

的智慧,让教师、学生、家长的脉搏一起跳动。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ia7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