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政治概论复习笔记

更新时间:2023-12-03 06:58: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导言

国际政治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定义:揭示国际体系中各种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互动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的新兴学科。

马克思列宁主义国际关系理论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其他国家及地区国际关系理论国际关系理论近代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史现代当代当代全球、地区、各个国家的国际政治问题当代国际政治问题

研究对象:国际体系中各个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

逻辑结构:

Ssystem国际政治体系(大的系统和总体环境)Aactor国际行为主体(研究的逻辑起点)SAILIinteraction国际政治互动(研究的主要内容)Llaw规律(研究的主要目的)

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国际政治学说:

由于历史时代的局限和面临的主要任务的制约,没有建立起系统完整的国际关系理论。马克思恩格斯时期,世界体系尚未建立,不可能提出一战后国际关系体系的问题,面临主要问题是无产阶级革命。 列宁时期,理论逐步深化,有关于帝国主义的理论、战争与和平理论、民族殖民地理论、和平共处理论,但未能形成独立完整的体系。 有关国际政治的科学思想和精辟论述: 马克思《共产党宣言》、《十八世纪欧洲外交史内幕》、《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 恩格斯《俄国沙皇政府的对外政策》、《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列宁《民族殖民地问题》、《帝国主义论》、《社会主义与战争》 提供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政治与经济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分析方法、历史分析方法、比较分析方法、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民族与民族主义、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历史发展“合力论”

第一讲 国际政治的肇始

三十年战争:法国出于政治目的支持新教——宗教冲突意识形态 国家利益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以国际会议解决国际争端的先例 中欧战争:近现代国际政治开始

一战后:国际政治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二战后:形成系统的国际政治学理论体系

第二讲 国际政治学科的建立与发展

学科名称

国际政治(international politics)作为学科名称,与国际关系(internationalrelations)、世界政治(world politics)含义接近,并且与国际研究(international studies)相通。在国际学术界,这几个概念的使用并没有严格的区别,混用时常见的现象。但是,严格说来,这几个概念的用法还是有区别的:国际关系比较侧重于国家间的关系,在某种意义上等同于国家间关系;世界政治则含义更宽泛,既涉及国家间关系,也涉及各国国内政治,在某种意义上等同于全球政治;国际研究强调的是对各种国际问题的研究,其中不仅包括与国际关系和世界政治相关的研究内容,而且也包括对其他国际问题的研究,特别是对各种理论问题以及跨学科问题的研究。

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学科,国际政治学产生于人们希望更好地理解国际事务和国家间政治的需求。面对纷繁的国际关系现象,特别是国家间不断发生的各种冲突与战争,人们迫切需要找出认识国际行为模式的工具和处理国际关系的方法,以便更好地建立某种国际秩序,维护各自的国家利益,确保国际社会的安全与稳定。

理论和理论建设

无论西方学者给出怎样的关于理论的定义,它们大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一项政治学理论应是试图解释社会现实的一个或一组命题。总体来看,西方的某项国际政治或国际关系理论未必需要为外交政策提供指导思想或理论依据,或者提出某种旨在改造国际现实的政治主张;但任何在学术界得到承认的理论,都必须能够有力地解释国际政治的现实。这与中国国内学术界对理论的理解和要求有很大不同,后者往往会要求理论要为革命实践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服务。

理论建设的主要困难

人的干扰因素

自我意识的偏见;下意识的倾向性和感性认识的失真;野心:个人和组织 资料的特性 认识过程

– 关键术语或核心概念的界定单位难以一致 – 建立假设的例证缺乏普遍使用性 – “以史为鉴”

– 研究者本人对环境的干扰

国际政治学的形成与发展

历史条件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为现代民族国家建立奠定基础,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加深各国联系,形成国际关系。

理论渊源

西方古代和中世纪: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柏拉图《理想国》、亚里士多德《政治学》、西塞罗《共和国》,自然法理论(托马斯阿奎那)、但丁亚利基利世界帝国论、马西列《和平的保卫者》、《格拉提安教令集》。 哲学:弗兰西斯培根唯物主义经验论、托马斯霍布斯机械唯物论、约翰洛克“自然权利”“社会契约”、孟德斯鸠“自然神论”、让·卢梭“天赋人权”、“人类理性论”、康德“道德法则” 政治学:尼科洛马基雅弗利首先提出、托马斯霍布斯加以系统化的“自然状态”理论——国际社会没有秩序与权威,始终未摆脱自然状态,相互猜疑彼此竞争。 世界史学:均势理论——最早由史学家伯纳多鲁塞来提出。

国际法学:主权平等原则、互不侵犯原则、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原则、互不干涉内政原则 地理学

政治经济学:重商主义、古典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发展阶段

创立阶段(两次世界大战期间)

西方完整国际政治学确立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至20世纪60年代):

汉斯摩根索《国家间政治:争取权利与和平的斗争》第一部最完整、最系统论述国际关系理论的著作。标志着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体系的基本形成。“国际关系理论的奠基人” 昆西莱特《国际关系理论研究》标志国际政治独立地位确立。“国际关系理论的经典”“研究国际关系理论的入门书”

全球范围内大发展时期(20C70G-80G) 冷战后时代的新发展(20C90G以来)

西方理论霸权态势上升:历史的终结理论、文明冲突理论、新地缘政治经济理论、民主和平理论、国际规范理论、新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建构主义

马克思主义新进展:中国,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和新的范式选择,回归马克思主义的趋势

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理论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从完成无产阶级历史使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推进世界革命出发,运用阶级分析、经济分析和历史分析的方法,对世界经济、政治和国际关系,做过大量的论述,提出了比较系统的理论;尽管其中某些论断已经过时,或者没有经得起时间的检验,但是许多理论观点仍对我们学习、观察和研究国际政治具有指导意

义。

如:政治与经济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分析方法、历史分析方法、比较分析方法、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民族与民族主义、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历史发展“合力论”

马克思主义时代观

马克思恩格斯时代观:

以不同生产方式划分时代,确立研究国际政治的基本前提是把握生产方式变更的基本历史线索。

列宁的时代学说:

生产方式和世界革命形势相结合的时代划分方法;时代发展阶段性的观点即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和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两者处于时代中心地位的阶级分别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帝国主义和帝国主义时代特征,帝国主义时代三大特征:帝国主义战争、世界区分为压迫民族和被压迫民族、无产阶级革命;时代发展的曲折性(帝国主义特征本身具有延缓资本主义崩溃的作用、社会主义革命的复杂性曲折性、社会主义国家在对内对外政策上犯错误的可能性)

马克思列宁主义世界体系理论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自由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观点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世界市场、国际分工、国际交换把世界联结成一个整体,形成民族国家。

列宁关于垄断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观点

垄断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对世界的统治;资本输出;垄断资本对世界的分割(金融资本的垄断和殖民地瓜分)

马克思列宁主义民族殖民地理论

马克思恩格斯的民族殖民地理论

殖民体系作为一种世界范围的社会结构体系是资本主义的产物,不同于奴隶时代古希腊罗马帝国的殖民政策。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i9x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