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2016版)

更新时间:2024-06-07 11:1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目 录

1. 编制目的 .......................................................................................................................................................... 1 2. 质量通病的防治原则 ...................................................................................................................................... 1 3. 工程质量通病治理工作领导小组 .................................................................................................................. 2 4. 编制依据 .......................................................................................................................................................... 3 5. 工程概况 .......................................................................................................................................................... 4 6. 质量通病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 5

6.1. 地基与基础工程 ................................................................................................................................... 5

6.1.1. 地基沉降不均匀 ........................................................................................................................ 5 6.1.2. 边坡塌方 .................................................................................................................................... 6 6.1.3. 回填土下沉 ................................................................................................................................ 7 6.1.4. 基础墙体挤动变形 .................................................................................................................... 7 6.2. 主体工程 ............................................................................................................................................... 8

6.2.1. 砌体工程 .................................................................................................................................... 8

6.2.1.1. 砂浆强度不稳定 ............................................................................................................ 8 6.2.1.2. 砂浆和易性差,沉底结硬 ............................................................................................ 9 6.2.1.3. 组砌方法不正确 .......................................................................................................... 10 6.2.1.4. 砖缝砂浆不饱满,砂浆与砖粘接不良 ....................................................................... 11 6.2.1.5. 砌体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差,墙体留置阴槎接槎不严 .............................................. 12 6.2.1.6. 外墙面渗水 .................................................................................................................. 13 6.2.2. 钢筋混凝土工程 ...................................................................................................................... 14

6.2.2.1. 钢筋表面锈蚀、混料、材质不符合要求 .................................................................. 14 6.2.2.2. 钢筋保护层垫块不合格 .............................................................................................. 15 6.2.2.3. 钢筋焊接、偏心、有夹渣 .......................................................................................... 15 6.2.2.4. 蜂窝、孔洞 .................................................................................................................. 16 6.2.2.5. 露筋和缝隙夹渣 .......................................................................................................... 17 6.2.2.6. 施工缝留置不正确 ...................................................................................................... 18 6.2.2.7. 梁、板面不平整、干裂 .............................................................................................. 19 6.2.3. 楼地面工程 .............................................................................................................................. 20

6.2.3.1. 板块楼地面空鼓 .......................................................................................................... 20 6.2.3.2. 板块面层接缝处不平,缝隙不匀 .............................................................................. 21 6.2.3.3. 板块面层拱起 .............................................................................................................. 21 6.2.3.4. 带地漏的地面倒泛水 .................................................................................................. 22 6.2.3.5. 卫生间、厨房地面渗漏 .............................................................................................. 23 6.2.3.6. 楼梯踏步宽度和高度不一,阳角处裂缝脱落 .......................................................... 24 6.2.4. 屋面工程 .................................................................................................................................. 25

6.2.4.1. 屋面渗漏 ...................................................................................................................... 25 6.2.5. 装饰工程 .................................................................................................................................. 27

6.2.5.1. 内外墙抹灰、空鼓、裂缝 .......................................................................................... 27 6.2.5.2. 抹灰面不平,阴阳角不垂直、不方正 ...................................................................... 28 6.2.5.3. 面砖空鼓、脱落,接缝不平直,缝子不均 .............................................................. 29 6.2.5.4. 外墙涂料粉化、剥落 .................................................................................................. 30 6.2.5.5. 外墙面砖空鼓、脱落 .................................................................................................. 31 6.2.6. 给排水 ...................................................................................................................................... 31

6.2.6.1. 给水管道丝扣连接处渗漏 .......................................................................................... 31

6.2.6.2. 给水管道通水不畅或堵 .............................................................................................. 32 6.2.6.3. 给水管道安装不规范 .................................................................................................. 33 6.2.6.4. 塑料给水管道安装不合理 .......................................................................................... 33 6.2.6.5. 水表安装不符合要求 .................................................................................................. 34 6.2.6.6. 地下埋设排水管道漏水 .............................................................................................. 35 6.2.6.7. 排水管道堵塞 .............................................................................................................. 35

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1. 编制目的

建设工程质量通病是指建筑工程中经常发生的、普遍存在的一些工程质

量问题。质量通病面大量广,危害极大;消除质量通病,是提高施工项目质量的关键环节。产生质量通病的原因虽多,涉及面亦广,但究其主要原因,是参与项目施工的组织者、指挥者和操作者缺乏质量意识,不讲“认真”二字。其实,消除质量通病,并不是什么高不可攀的要求,办不到的事。只要真正在思想上重视质量,牢固树立“质量第二”的观念,认真遵守施工程序和操作规程;认真贯彻执行技术责任制;认真坚持质量标准、严格检查,实行层层把关;认真总结产生质量通病的经验教训,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建筑工程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渗、漏、裂、空、堵”等质量通病的防治效果,这些质量通病主要表现为:外墙面渗水;外门窗周围渗水;屋面渗水;卫生间、厨房间渗漏;管道接口渗漏;地面、顶棚空鼓;楼地面、墙面裂缝;下水道堵塞等。

2. 质量通病的防治原则

a、质量通病的治理要以管理和技术措施为主,反对不计成本,以治理为名

进行不必要的变更的治理行为。在管理上,要加强施工组织,完善各项制度,落实质量责任,推广标准化、精细化施工管理;在技术上,要加强技术创新,鼓励研发、推广和采用新技术、新材料,完善工艺流程和标准,严格执行强制性标准。

b、质量通病的治理要和精细化管理相结合,治理工作注重从小、从细抓起。治理质量通病的过程就是一个精细化管理的过程,要注重抓好工程质量的细小部位,施工管理的细小措施,施工工艺的细小环节。

1

c、质量通病治理活动要在明确责任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一线人员的智慧,要防止质量通病的治理要求、治理措施和一线人员不见面的情况,要让一线工程人员了解质量通病的名称、危害、产生原因和表现形式,掌握治理的措施和施工工艺关键环节,把治理的直接责任落实到一线,调动一线人员的积极性。

3. 工程质量通病治理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余锋(项目经理)

副组长:宋喜泉(生产经理)、刘福海(项目技术总工)

成员: 李伟(质量总监)、黄骏(10、11#质检员)、冯良才(12、13#质检员)、任俊龙(14、15#质检员)及各栋号施工员、劳务班组负责人。

项目经理 生产经理 技术总工 技术质量部 材料部 工程部 10楼劳务 负队 11楼劳务 负队 12楼劳务 负队 10楼施工员 11楼施工员 12楼施工员 13楼施工员 14楼施工员 15楼施工员 质检员 质检员 质检员 13楼劳务 负队

14楼劳务 负队 15楼劳务 负队

2

(一)质量通病防治小组网络图

质量验收流程图 每道工序完工后 施工单位质量检验(自检、互检、交接检) 不合格 合格 返工 填写质量检查记录表 业主、监理进行质量检查验收 不合格 合格 返工 进行下道工序

(二)质量验收流程图

4. 编制依据

a、《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b、《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2011版)GB50204-2002 c、《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12 d、《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10 e、《砌体工程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50315-2011 f、《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 g、《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10-2011 h、《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12

3

i、《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2010 j、《建筑外墙防水工程技术规程》JGJ235-2010

K、《局质量通病防治手册》及《局工程细部做法标准图集》

5. 工程概况

神州·南都二期工程,位于绵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距市中心2公里,东依三江,西临绵州大道,整个地块较为平坦,地势高差变化不大;区域交通便利,周围配套设施完善,是宜人、宜居的极佳位置。本工程由2栋高层纯住宅,3栋高层商住楼以及一层地下室组成,无人防,总建筑面积约17.8万m2。本工程等级为一级,场地类别Ⅱ类,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二级,抗震等级为二级,建筑物耐火等级为一级,防水等级为一级,防雷级别为二类,屋面防水等级Ⅰ级。

11号楼:两个单元高层纯住宅(B户型),剪力墙结构,筏板基础,建筑总高度 90.25m,地下1层地上30层,层高为地上3m地下5.4m,建筑面积25161.215m2。

12号楼:一个单元高层商住楼(E户型),筏板基础,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底部加强区剪力墙及转换柱抗震等级为一级,转换梁抗震等级为二级,其余框架梁、框架柱、剪力墙抗震等级为三级。裙楼独立商业为框架结构,抗震等级为三级。主楼为地上22层地下1层,1~4层为商业,5~22层为住宅,建筑总高度74.85m,商业部分层高5.4m/4.5m,住宅层高3m,地下室层高5.4m,建筑面积21027.06m2。

13号楼:一个单元高层商住楼(F户型),筏板基础,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抗震等级:主楼底部加强部位剪力墙、框支柱为特一级,框支梁为一级,

4

非底部加强部位剪力墙、主楼框架梁、与主楼相连裙房框架梁均为二级。主楼为地上26层地下1层,1~4层为商业,5~26层为住宅,建筑总高度 85.55m,商业层高部分5.4m/4.5m,住宅层高3m,地下室层高5.4m,建筑面积21891.56m2。

14号楼:两个单元高层商住楼(D户型),筏板基础,剪力墙结构,主楼地上26层,地下1层,1~4层为商业,5~26层为住宅,建筑总高度 79.55m,商业部分层高5.4m/4.5m,住宅层高3m,地下室层高5.4m,建筑面积30529.785m2。

15号楼:两个单元高层纯住宅(A户型),筏板基础,剪力墙结构,建筑总高度90.25m,地下1层地上30层,层高为地上3m地下5.4m,建筑面积27877.45m2。

6. 质量通病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6.1. 地基与基础工程

6.1.1. 地基沉降不均匀 原因分析

a.标高失控,槽宽度严重超标

b.基土扰动造成地基承载力下降,主要是地基受水浸泡受冻融影响或机械挖土时超挖,而无预留人工清土高度,基底有浮土未做认真处理。

c.有软弱土层。

d.挖好基(槽)坑后,长时间不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将会导致基槽龟裂,直接影响地基土持力层的质量。 预防措施

5

a.严格控制标高和挖槽宽度

b.严防地基土扰动,雨期施工时必须设置排水场和集水井,以便及时将雨水和地下水排出,防治积水浸泡地基土,冬期施工时对基槽应做好保护,机械挖土严格控制挖土标高,预留出人工清理高度150㎜~200㎜,浮土必须清理干净,然后加固处理。

c.扰动土、松散土和局部软弱土层不厚时可做踏步地基处理,对软弱土可采用换填等方法处理,以保证地基的稳定性。

d.对不能及时进行下道工序施工的基坑,必须覆盖或预留一定厚度的土层以防止日晒造成龟裂。 6.1.2. 边坡塌方 原因分析

a.基坑开挖较深,放坡不够,或通过不同土层时没有根据土的特性分别放成不同坡度;支护措施不当导致边坡不稳定造成塌方。

b.地表水位地下水位高和雨水浸泡,未采取有效的降、排水措施,破坏了土的粘聚力。使坡底失稳塌方。

c.边坡顶部堆载过大或受外力振动影响,使坡体内剪切应力增大再加上土质松软,开挖次序方法不当而造成塌方。 预防措施

d.熟悉和准确掌握水文地质资料,根据土的种类、物理力学性质确定边坡坡度,深基坑或容易塌方的部分可加支护;支护的方式根据土的类别、槽基深度地下水位来决定。

6

e.做好地面排水措施,槽坑挖好后其周边要砌好挡水埂,防止地面水流入基坑内,基坑底四周设排水沟并在低洼地点设集水坑,当地下水位高时应采取降水措施,将水位降至集底以下0.5-1.0。

f.挖方时严禁抛土太近,边坡坡顶堆料过多,边坡过陡以及附近有过大的振动冲击荷载,当土质干燥密实时堆土距离不得少于3m,土质松软时不得少于5m。

开挖时应遵循先深后浅或同时进行的施工顺序,尽量防止对地基后扰动。 6.1.3. 回填土下沉 原因分析

a.回填土选用的土料含水率大。 b.土料内含有大量有机杂质和大土块。

c.回填土未按规定厚度分层夯实或夯实密度不符合规定。 d.基坑内有集水、淤泥、杂物未清除。 预防措施

e.严格控制土料的含水率及土料的选用。

f.填方必须分层铺土压实,铺土厚度及压实遍数应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

g.基坑回填前,必须槽内积水排净,淤泥、松土、杂物清理干净。 6.1.4. 基础墙体挤动变形 原因分析

7

a.回填土时只填墙体一侧或用机械单侧挖土压实,基础墙体在平面外受到土的较大侧压力而被挤动变形。

b.墙体两侧回填土设计标高相差悬殊,造成单侧夯填土。

c.在基础墙体一侧临时填土,堆放材料、设备或行走机械造成单侧受力。 预防措施

d.基础两侧用细土同时分层回填夯实使受力平衡,两侧填土高差控制不超过30cm。

e.如果室内外回填标高相差较大,回填时可在另一侧临时加木支撑顶牢。 f.基础墙体施工完毕,达到一定强度后再进行回填土施工,同时避免在单侧临时大量堆土或材料设备以及行走重型机械设备。

6.2. 主体工程

6.2.1. 砌体工程

6.2.1.1. 砂浆强度不稳定

原因分析

a.水泥质量不合格。 b.砂的含泥量大。 c.砂浆配合比计量不准确。

d.水泥混合砂浆中塑化材料的掺量为使砂浆和易性好常常超过规定用量,从而降低砂浆的强度。

e.塑化材料材质不佳,如石灰膏中含有较多的灰渣。

f.砂浆搅拌不匀,机械搅拌加料顺序颠倒使塑化材料散开,水泥分布不均匀,影响砂浆的匀质性和易性。

8

预防措施

a.进场水泥必须有合格证和实验报告,其技术指标合格者方可使用。 b.控制砂的含泥量,强度等级等于或大于M5的砂浆,砂的含泥量不应超过5%,小于M5的砂浆的含泥量10%。

c.建立施工计量工具校验、维修、保管制度,以保证质量的准确性,并严格按配合比拌制。

d.施工中不得采用随意增加石灰膏、微末剂等掺量的方法来改善砂浆的和易性。

e.砂浆搅拌加料顺序:用砂浆搅拌机搅拌应分两次投料,先加部分沙子、水和全部塑化材料通过搅拌叶子和沙子搓动,将塑化材料打开,再投入其余的沙子和全部水泥。

6.2.1.2. 砂浆和易性差,沉底结硬

原因分析

a.强度等级低的水泥砂浆由于采用高标号水泥和过细的沙子使沙子颗粒间起润滑作用的胶结材料—水泥用量减少,沙子间的摩擦力大,砂浆和易性较差,容易产生沉淀和表面泛水现象。

b.掺入的塑化材料质量差,含有多量灰渣、杂物,或因保存不好发生干燥、结硬、不能起到改善砂浆和易性的作用。 c.砂浆搅拌时间短拌和不均匀

d.拌好的砂浆存放时间过久或在槽中的砂浆长时间不清理,使砂浆沉底结硬。

9

e.拌制砂浆无计划,在规定时间内无法用完,使砂浆积剩过多,造成剩余砂浆隔日加水捣碎拌和后继续使用。

预防措施

a.低强度等级砂浆必须使用混合砂浆如使用混合砂浆确有困难,可掺微末剂或掺水泥用量5-1%的粉煤灰,达到改善砂浆和易性的目的。

b.水泥混合砂浆中的塑化材料,应符合实验时试配的的操质要求,现场的塑化材料应存放在灰池中妥善保管,防止暴晒、风干结硬,并应经常浇水保持湿润。

c.不宜选用标号过高的水泥和过细的洒在拌制砂浆,严格执行施工配合比,保证搅拌时间。

d.灰槽中的砂浆,使用时应经常用铲翻拌、清底,应将灰槽内边角处的砂浆刮净,堆于一侧继续使用或于新拌砂浆混合一起使用。

e.拌制砂浆应加强计划性,每日拌制量应根据所砌建筑的部位决定,尽量做到随拌随用,少量储存,使灰槽中经常有新拌制的砂浆,砂浆的使用时间,一般气温条件下,可控制在3-4h用完,气温较高时可控制在2-3h用完,应严格杜绝隔日砂浆不经处理而继续使用的现象。

6.2.1.3. 组砌方法不正确

原因分析 a.撂底不正确。 b.忽视组砌方法。

c.半头砖集中砌筑造成通缝。

d.没有按设置皮数杆控制砌砖层数而造成“螺丝墙。”

10

e.砌体留槎错误。 预防措施

a.控制好摆砖撂底,在保证砌筑灰缝8mm-12mm的前提下考虑到砖垛处、窗间墙、柱边缘处用砖的合理模数。

b.加强对操作人员的质量意识教育,墙体中砖缝搭接不得少于1/4砖长。 c.半头砖要求分散砌筑,不得集中使用,一砖成半砖厚墙体严禁使用碎砖头。

d.确定标高立好皮数杆,第一皮砖的标高必须控制好于砖层必须吻合 e.构造柱部位必须留置马牙槎,要求先退后进,进退均为五皮砖。 f.施工洞口留置应距纵横墙500MM之处留置阳槎,并应放置拉接筋和过梁。

6.2.1.4. 砖缝砂浆不饱满,砂浆与砖粘接不良

原因分析

a.砂浆和易性差,操作者用大铲和瓦刀铺刮砂浆后使底灰产生空穴、砂浆不饱满

b.干砖上墙和砌筑操作方法错误,不按“三一”砌砖法砌筑 水平灰缝缩口太大

c.综合上述将降低砌体的抗压强度和抗剪能力 预防措施

a.改善砂浆和易性是确保灰缝砂浆饱满和提高粘结强度的关键。

11

b.改进砌筑方法,按三一砌砖法砌筑,干砖严禁上墙,砌筑前1-2天将砖湿润,严禁干砖上墙使砌筑砂浆早期脱水而降低强度,干砖表面的粉屑起隔离作用减弱了砖与砂浆失去粘结。

c.砌筑过程中要求铺满口灰然后进行刮缝

6.2.1.5. 砌体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差,墙体留置阴槎接槎不严

原因分析

a.外墙转角处、楼梯间和纵横墙交接处留置直槎

b.承重墙的最上一皮砖以及挑出层中采用顺砖。当上部承受荷载作用后砌体易被拉开,使砌体失去稳定性

c.拉接筋设置的不准确,位置不对,长度数量弯钩的制作不符合施工规范规定

d.施工组织不当造成留槎过多。留直槎时漏放拉接筋

e.接槎时由于咬槎深度较大使接槎砖上部灰缝不易塞严,灰缝平直度难以控制,使接槎部位不顺线 预防措施

a.砖砌体外墙转角、纵(横)墙交接处和楼梯间墙体应同时砌筑。若不能同时砌筑,在临时间隔处应砌成斜槎,斜槎长度不应小于高度的2/3 b.承重墙的最上一皮砖、砖砌体中挑出层部位,均应用丁砖砌筑 c.严格按照规范要求留置拉接筋及制作

d.在安排施工组织计划时对施工留槎应作统一考虑。外墙角尽量同时砌筑不留槎

12

e.应注意接槎质量,首先将接槎处清理干净,然后浇水湿润。接槎时槎面要填实砂浆并保持灰缝平直

6.2.1.6. 外墙面渗水

原因分析

a.砌体的砌筑砂浆不饱满、灰缝空缝,出现毛细通道形成虹吸作用,外墙饰面抹灰厚度不均匀导致收水快慢不均,抹灰易发生裂缝和脱壳,分格条底灰不密实有砂眼,造成墙面渗水

b.门窗口与墙连接密封不严,窗口天盘未设鹰嘴和滴水线;室外窗台板高于室内台板,室外窗台板未作顺水坡而导致倒水现象

c.后塞口窗框与墙体之间没有认真堵塞和嵌抹密封膏或窗框保护带没撕净,导致渗水

d.脚手眼及其他孔洞堵塞不当 e.外墙基层抹灰厚度不够强度不够 f.外墙面层空裂贴面材料勾缝不密实 预防措施

a.组砌方法要正确,砂浆强度符合设计要求,坚持三一砌砖法 b.对组砌中形成的空头缝应装饰抹灰前将空头缝采用勾缝方法修整 c.饰面层应分层抹灰,分格条应在初凝后取出,注意压灰要密实,严防有砂眼和龟裂

d.门窗口与墙体的缝隙,应采用加有麻刀的砂浆自下而上塞灰压紧;勾灰缝时压实,防止有砂眼和毛细孔而导致虹吸作用;若为铝合金和塑钢窗应填塞保温材料,缝隙封堵防水密封胶

13

e.门洞口的天盘应设置鹰嘴或滴水线;室外窗台板必须低于室内窗台板并做成坡度利于顺水

f.脚手眼及其他孔洞,应用原设计的砌体材料按砌筑要求堵填密实 g.外墙基层抹灰要保证最薄处的抹灰厚度满足规范要求,外墙抹灰砂浆应使用水泥砂浆,不宜采用混合砂浆应严格控制配合比使其保证应有的强度 h.外墙抹灰时要对主体施工时的梁、柱混凝土面层进行处理(凿毛或用界面剂),避免面层抹灰出现空裂现象。贴面材料勾缝时要用勾缝专用工具单个勾缝,并对贴面砖内的空隙填实,不得采用大面抹灰的方法进行勾缝。 6.2.2. 钢筋混凝土工程

6.2.2.1. 钢筋表面锈蚀、混料、材质不符合要求

原因分析

a.保管不良受到雨、雪侵,存放期过长,仓库环境潮湿,通风不良。 b.钢筋品种、等级混杂不清,仓库管理不当,管理不严。 c.机械性能检验不合格。 d.外观质量不符合要求。 预防措施

a.钢筋原材应放在仓库或料棚内,钢筋应垫离地面200mm以上,地面干燥的露天场地,场地周围应有排水措施,必要时加盖雨布,堆放期尽量缩短。 b.仓库应设专人验收收入仓库钢筋,根据钢筋型号划分钢筋堆放区并设标识。

c.进场的钢筋必须认真检验,钢筋不得有裂纹、结疤、折叠以及局部缩径和机械损伤的缺陷,进场的钢筋除具有炉罐(批)号直径和检验出厂合格证明

14

文件外,还必须按现行的钢筋材质标准和检验要求分别进行力学性能的抽样检验和冷弯实验,当符合标准规定时方可使用。

6.2.2.2. 钢筋保护层垫块不合格

原因分析

a.构造柱钢筋组装不设置保护层垫块,在浇筑砼或浸施工荷载冲击时会导致构造柱钢筋位移。

b.砼圈梁、板的主筋上无垫块,或垫块组装不牢固导致露筋或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小。

c.垫块强度偏低垫块被压碎导致厚度不符合规定要求。 d.个别工程施工不知做垫块而随意用小石子代替 预防措施

a.钢筋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构造柱在支模前应在主筋上加垫块,要帮扣牢固。

b.对成型垫块应认真养护,确保垫块强度达到要求。

c.用水泥砂浆制作的垫块,按1m左右的间距放置,帮扎在受力筋上。 d.砼保护层垫块组装应布置适宜,距离不得过大,不限与钢筋骨架主筋帮扎牢固,严禁松动、位移、脱落,振捣砼时严防振动器撞击钢筋,导致邦扣松动和垫块位移。

6.2.2.3. 钢筋焊接、偏心、有夹渣

原因分析

a.焊前准备工作没做好,操作马虎,下料不准

15

b.操作技术不熟练,焊接电流小,钝边大,焊条直径较粗不能使钢筋表面带铁锈、氧化皮、水泥浆等杂物或熔渣深入焊缝金属所致在多层施焊时熔渣没有清干净。

预防措施

a.严格控制钢筋的相对位置,钢筋下料和组对应有专人进行验收合格后方能焊接。

b.采用焊接工艺性能良好的焊条,正确选择焊接电流,焊接时必须将焊接区域内的赃物清除干净,多层施焊时应层层清除熔渣。

6.2.2.4. 蜂窝、孔洞

原因分析

a.砼配合比不准确或砂、石、水泥材料计量错误或加水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子多。

b.砼搅拌时间短,没拌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漏振 c.砼离析、砂浆分离、石子成缝。

d.模板表面不光滑,沾有干硬的水泥浆块等杂物 e.模板拼缝不严,砼跑浆

f.模板在砼入模前未充分湿润,钢模脱模剂涂刷不均匀 g.砼中有泥块和杂物掺入或将大块料具打入砼中

h.砼一次下料过多,下部因振捣器振动作用半径达不到形成松散状态 预防措施

a.砼搅拌时严格控制配合比,保证材料计量准确

16

b.砼要充分搅拌,搅拌均匀颜色一致,振捣时采用正确的振捣方法,严防漏振。

c.砼自由顺落高度一般不得超过2m(浇筑板时不超过1m)如超过上述高度要采取串筒、溜槽等措施下料

d.模板表面应平整光滑、洁净,不得沾有干硬的水泥浆等杂物,模板拼缝要严密

e.模板在浇筑前应充分湿润,钢模板应用水性脱模剂涂刷均匀 f.防止砂、石子中混有土块、杂物,发现砼中有杂物应及时清除干净 g.钢筋过密部位应采用同强度等级细石砼分层浇筑,精心操作认真振捣

6.2.2.5. 露筋和缝隙夹渣

原因分析

a.砼浇筑振捣时,钢筋垫块移位或垫块太少,甚至漏放,钢筋紧贴模板致使拆模后露筋

b.钢筋砼断面较小,钢筋过密,如遇大石子卡在钢筋上,砼水泥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使钢筋密集处产生露筋

c.因配合比不当砼产生离析,浇捣部位缺浆或模板产生漏浆造成漏筋 d.砼振捣时,振动棒撞击钢筋使钢筋移位,造成漏筋

e.砼保护层振捣不密实或模板湿润不够,砼表面失水过多或拆模过早等,拆模时砼缺棱掉角造成漏筋

f.施工缝节点处二次浇筑砼时未留清扫口或没有认真进行清理干净 g.浇筑砼柱头时,因柱子施工缝停留时间长,易掉进杂物,浇筑上层柱时未进行认真处理,以致施工缝处夹有杂物

17

预防措施

a.浇筑砼前,应检查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是否正确,要注意固定垫块,一般每隔1m左右在钢筋上一个水泥砂浆垫块

b.钢筋较密实时,应选配适当的石子,石子最大颗粒尺寸不得超过结构截面最小尺寸的1/4,同时不得大于钢筋净距的3/4

c.砼自由顺落高度超过2m时,要用串筒或溜槽等进行下料,浇筑砼前要用清水将木模充分湿润,并认真堵好缝隙

d.为防止钢筋移位,严禁振动棒撞击钢筋

e.应将砼充分振捣,木模用水充分湿润,拆模时间要正确掌握,防止过早拆模

f.在浇筑砼前,必须认真清理施工缝,并将杂物通过清扫口清理干净 g.在已硬化的砼表面上继续浇筑砼前应除掉表面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或软弱砼层,并充分湿润和冲洗干净,将杂物清理干净在铺抹水泥浆,然后再浇筑砼

6.2.2.6. 施工缝留置不正确

原因分析

a.楼梯施工缝未留在板的1/3处或施工缝与板不垂直 b.在现浇砼梁板上随意留置施工缝

c.未做技术交底,操作人员对施工缝的重要性缺乏认识,对施工中出现的突发情况无准备

预防措施

a.楼梯施工缝留置在楼梯板的1/3处,施工缝与楼梯板垂直留置

18

b.砼梁板尽量不留置施工缝,如特殊情况可留置在梁、板的1/3处 c.认真做好技术交底,加强操作人员对正确留置施工缝重要性的认识,认真搞好施工组织工作,提高突发情况的应变能力

6.2.2.7. 梁、板面不平整、干裂

原因分析

a.砼梁、板厚度控制不准,有时只采用插入式或振动器振捣 b.砼未达到一定强度就上人操作或运料,使板面出现凹坑和印迹。 c.模板支柱没有支撑在坚硬的地基上,垫板支撑面不足,梁、板未按规定起拱,以致在浇筑砼时或早期养护时发生下沉。

d.砼成型后养护不当,表面水分散失快,体积收缩大引起表面开裂。 e.采用含泥量大的砂配制砼收缩大,抗拉强度低。

f.砼水灰比大或砂率大,振捣后表面形成水泥含量较多的砂浆层收缩量增大。 预防措施

a.浇筑砼板应采用平板式振动器振捣,大面积砼应分段振捣,相邻两段间应搭接振捣3-5cm,控制砼浇筑厚度,除在模板四周弹墨线外,还可用钢筋或木料做成与板厚相同的标志,或在钢筋上标上控制点,拉线控制。

b.砼浇筑后,必须在砼强度达到1.2MPG以后,方可上人

c.砼模板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支承部分必须安装在坚实的地基上,并有足够的支承面积,梁、板跨度大于4m时必须按1%-3%起拱

d.砼浇筑后12h内应进行覆盖浇水养护。 e.严格监控砂石含泥量,避免使用过量粉砂

19

f.砼严格按配合比拌制,严控砼水灰比。砼在振捣密实后注意对板面进行抹压,可在砼初凝后终凝前进行二次抹压以提高砼抗拉强度减少收缩量。 6.2.3. 楼地面工程

6.2.3.1. 板块楼地面空鼓

原因分析

a.基层表面清理不干净或浇水湿润不够,涂刷水泥浆结合层不均匀或涂刷时间过长,水泥浆风干结硬不起粘结作用

b.板块面层铺设前背面浮灰没有刷净和浸水湿润,直接将干燥的板块进行铺贴,水泥砂浆中的水分很快被板块吸收,造成砂浆脱水而影响其凝结硬化,降低了砂浆强度影响砂浆与基层砂浆与板块的粘贴。

c.铺设砂浆应为干硬性砂浆,如果加水较多或砂浆不振密不平整,易造成板块层空鼓。

预防措施

a.基层表面必须清扫干净,并浇水湿润不得有积水,以保证垫层与基层结合良好,基层表面均匀涂刷水泥浆并做到随刷随铺水泥砂浆结合层。

b.板块面层在铺设前浸水湿润,并将板背面浮灰杂物清扫干净。 c.结合层为干硬性水泥砂浆,砂含泥量不大于3%,板块试铺时放在铺贴位置上的板块对好纵横缝后,用皮锤轻轻敲击板块中间,,使砂浆振密实,锤到铺贴高度。巴克试铺合格后搬起板块,检查砂浆结合层是否平整、密实,增补砂浆,浇一层水灰比为0.5左右的纯水泥浆后,再铺放原板,四角同时落下,用小皮锤轻敲、水平尺找平。

20

d.板块铺贴后于第二天对板块缝进行灌缝,灌缝前应将地面清扫干净并将缝内松散砂浆清掉,灌缝应分几次进行,用刮板往缝内挂水泥干粉,再用同色水泥浆进行擦缝,然后用软布擦干净粘滴在板块上的砂浆并做好养护、保养工作,养护期间不准上人行走或使用

6.2.3.2. 板块面层接缝处不平,缝隙不匀

原因分析

a.板块本身厚薄不一,几何尺寸不准,有翘曲、歪斜等缺陷,事先挑选不严,铺贴后造成拼缝处不平、缝隙不均等现象

b.铺贴板块面层时不用水平尺找平,板缝不通常拉线易使板块接头不平及缝隙不匀

c.板块面层铺贴后成品保护不好,在养护期内过早上人行走或使用,板缝也易出现高低不平 预防措施

a.加强进场板块质量检验,严把质量关,对几何尺寸不准翘曲、歪斜、厚薄偏差太大,有裂缝掉角的板块不允许进场使用

b.铺贴前应有专人负责统一往房间引进标高线,房间内应四边取中,在地面上弹出十字线,铺好分段标准块后,由中间向两侧和后退方向顺序铺贴,随时用水平尺和直尺找平,缝隙必须通长拉线,不能有偏差,分段尺寸要事先排好定死,以免最后一块铺不上或缝隙过大。

6.2.3.3. 板块面层拱起

原因分析

21

a.板块面层与找平层粘接不牢固,经过一段时间的胀缩、振动等引起空鼓 b.板块面层铺设时过于紧凑、密实,由于使用环境的不断变化,干湿冷热胀缩,基层与板块面层胀缩性能不同,板块面层本身无法自由伸缩只能往上部无约束方向拱起,从而因变形导致地面空鼓及开裂

c.某些板块面层表面密实透气性较低,使基层水分无法排除,由于水分蒸发引起膨胀而拱起 预防措施

a. 板块面层铺设前,把基层表面凿毛并清理干净,铺贴时满刷一遍加108胶的素水泥浆且要随铺随刷胶浆

b. 在铺设时用1︰2水泥砂浆(水泥冲砂)作结合层并要求饱满,块与块之间按规范要求留设缝隙,在铺贴完,水泥砂浆初凝后,用铲刀把板缝内的水泥砂浆清除,并将块料表面擦洗干净。

c.待养护3天(冬7天)后,用水泥干粉填满缝隙,再用湿拖把托一遍,使缝隙表面水泥干粉变成一层水泥浆,第二天再把板块表面用湿布擦干净。

d.施工时尚应采取如下措施:①不靠墙边、柱边的部位均应留5mm缝隙,此缝隙可用踏脚线掩盖,不影响使用和美观。②地面砖铺贴前,提前浸水,待表面晾干后使用。③常温施工时,板块面层铺贴后5天内禁止在上面行走或堆放物件。

6.2.3.4. 带地漏的地面倒泛水

原因分析

a.施公前,地面标高抄平弹线不准确,施工中未按规定的泛水坡度冲筋、刮平。

22

b.地漏安装过高,以致形成地漏四周积水。

c.土建施工与管道安装施工不协调,或中途变更管线走向,使土建施工时预留的地漏位置不合安装要求,管道安装时另行凿洞,造成泛水方向不对。

预防措施

a.施工中首先应保证楼地面基层标高准确,抹地面前以地漏为中心向四周辐射冲筋,找好坡度,用刮尺刮平。

b.水暖工安装地漏时,应注意标高准确,宁可稍低,也不要超高。 c.加强土建施工和管道安装施工的配合,控制施工中途变更,认真进行施工交底,做到一次留置正确。

6.2.3.5. 卫生间、厨房地面渗漏

原因分析

a.砼防水台与现浇板二次浇筑,形成水平施工缝,砼防水台高度不够。 b.卫生间浴盆下未做坡度处理,形成浴盆下积水。 c.穿现浇板的管根处灌注不密实,或材料不当。

d.管道套管离地面高度不够,套管内油麻填塞不实或不填塞。 e.地漏设置位置不当 预防措施

a.卫生间、厨房的砼防水台必须与现浇板一次成活,不得二次浇筑,防水台高度不得小于120mm(宜采用抗渗砼)。

b.浴盆下抹灰必须有明显坡度并坡向地漏处,不得有积水现象,安装浴盆前,甲乙双方质量负责人要做认真检查并且做隐蔽验收记录,列入工程竣工资料。

23

c.穿越楼板的管道在浇筑砼现浇板时必须留置预留孔,不得随意打孔留置位置要准确,预留孔直径要大于管道,直径40-50mm,管道安装前对预留孔周边要进行凿毛处理,堵孔必须用膨胀细石砼,厨房卫生间做面层前要认真核查地面坡度、坡向、高差、地漏高度,并做蓄水实验,确认无渗漏后方可进行面层施工,该项核查资料为隐蔽验收的主要内容。

d.穿过楼面的套管高度不能小于30mm,套管周边应做高度与套管上口平齐,宽度为30mm的挡水排,套管内应填塞油麻并且填塞密实。

e.地漏应设置于便于施工方便清通的位置。

6.2.3.6. 楼梯踏步宽度和高度不一,阳角处裂缝脱落

原因分析

a.结构施工阶段踏步的高、宽尺寸偏差较大,粉刷面层时又未认真的弹线操作,而是随高就低的进行抹面。

b.虽然弹了斜坡线,但没有注意将级高和级宽等分一致。

c.踏步抹面基层比较干燥,致使粉面砂浆吃水过快,即影响抹面砂浆的强度增长,有降低了与基层的连接,造成日后裂缝、空鼓脱落。

d.基层清理不干净,表面有浮灰等杂物起了隔离作用,降低了粘结力。 e.抹面砂浆过稀,砂浆在自重作用下产生向下滑坠的现象,特别是一次粉抹过后时,这种情况更易发生,这种极微小的向下滑力,用肉眼不易观察到,但却大大削弱了与基层的粘结效果,成为裂缝空鼓和脱落的潜在隐患。

f.抹面操作顺序不当,若先抹平面,再抹立面,则平立面的结合不易紧密牢固,往往存在一条垂直的施工缝隙,经频繁走动就容易造成阳角裂缝、脱落等质量缺陷。

24

g.踏步抹面后养护不够或不养护,或者开放交通过早,造成裂缝掉角脱落。 预防措施

a.加强楼梯和台阶在结构施工的复尺检查工作,使踏步的高度和宽度尽可能一致,偏差应控制在±10mm以内

b.为确保踏步的位置正确和宽高度尺寸一致,抹踏步面层前应根据平台标高和楼面标高先在侧墙上弹一道踏步标准斜坡线,然后根据踏步数将斜线等分。这样斜线上的等分各点即为踏步的阳角位置

c.踏步抹灰前,应将基层清理干净并充分洒水湿润,最好提前1d进行洒水湿润。

d.抹灰前应先刷一度素水泥浆结合层,水灰比应控制在0.4-0.5之间,并严格做到随刷随抹。

e.砂浆稠度应控制在3cm左右,一次粉抹厚度应控制在1cm之内。 f.踏步先抹立面,后抹平面,使平立面的接缝在水平方向并应将接缝搓压紧密。

g.抹面完成后应加强养护,养护天数一般为7-14d养护期间应禁止行人上下。

6.2.4. 屋面工程

6.2.4.1. 屋面渗漏

原因分析

a结构自防水振捣不密实,浇筑不连续形成的冷缝等都会失去结构自防水的效应;现浇板内预埋接线盒上浮,使雨水直接从接线盒渗下;现浇板内穿线管上浮,造成板顶局部裂纹,雨水顺管壁外侧流向接线盒。

25

b找平层不做界格,不留通气道、通气口。

c.屋面坡度小特别是女儿墙根部、天沟和泄水口处。

d.突出屋面的烟囱、管道、上人孔、变形缝、高低跨处、女儿墙根部弧度不好,泛水高度不够,防水卷材封口不好。

e.部分工程女儿墙、高低跨处仍采用留挑檐泛水老做法。 f.屋面防水层厚度不够。 预防措施

a.浇砼时,应有专人负责将钢筋网片达到设计高度,再覆盖顶部砼,最后用平板振动器振实,压光养护;用铁钉或铁丝将板内穿线管及接线盒等物件固定在模板上,以保证现浇板内预埋物保持在现浇板的下部,使板内线盒、线管上有足够高度的砼层,并在接线盒上面配置钢筋网片,确保盒、管上面的砼不开裂。

b.找平层水泥砂浆要严格控制水泥用量,水泥与砂的比例不能大于1︰3,找平层要适时压实、压光,并及时养护,养护时要有保湿措施,抹找平层时要留置分格缝,缝宽为20mm,分格缝间做排气道时宜为30-40mm,排气道间距为6m纵横设置,相互连通,并于大气连通的排气管相通,排气管设在排气道纵横交叉处,排气管应用D75mm的金属管制作,上部有防水帽,铺贴防水层时,排气道应做附加层。

c.抹找平层时必须严格控制排水坡向和坡度,坡度应不小于2%,泄水口处要明显低于大面。

d.突出屋面的上人孔、烟囱、管道、变形缝、高低跨,女儿墙根部必须做好凹面弧,不得出现直角。泛水高度不得小于250mm,防水材料要埋入凹槽内固定密封,墙体为砼时,收头可用金属压条钉压牢固,凹槽抹灰时,要预先抹

26

1-2次厚与女儿墙立面抹灰一次成活,抹到凹槽下平,不得先抹女儿墙灰,再抹堵凹槽灰,以免形成水平裂缝。突出层面的管根部位防水材料高度不宜小于250mm,封口处要用金属箍固定,变形缝包括伸缩缝、沉降缝和抗震缝,三者做法基本相同,装饰前要认真清理变形缝内的杂物,清理感觉后,变形缝内宜填充泡沫塑料或沥青麻丝,并用防水材料封盖,顶部加扣混凝土盖板或金属盖板,金属盖板加工时咬口,并充分考虑变形缝的大小留置变形补偿。

e.防水卷材的粘结材料,每层厚度不小于1mm面层厚度不小于2mm。 f.工程竣工前屋面必须做24小时蓄水实验,观察有无渗漏,检查结果应甲、乙双方积水负责人签字盖章(及监理人员)列入竣工资料存档。 6.2.5. 装饰工程

6.2.5.1. 内外墙抹灰、空鼓、裂缝

原因分析

a.基层清理不干净,墙面浇水不透,抹灰后砂浆中的水分很快配基层吸收。 b.基层偏差较大,一次抹灰层过厚干缩率较大;

c.拌和好的砂浆不及时用完停放时间过长降低了砂浆强度和粘结力; d.各层抹灰层砂浆配合比强度相差很大。 e.操作不当,没有分层抹灰。

f.电器线路暗敷管埋设过浅且暗管未做固定,嵌填砂浆一次与砖墙面找平,导致沿埋管开裂。

预防措施

27

a.抹灰前的基层处理是确保抹灰质量的关键之一,必须认真做好①砼、砖基层表面砂浆残渣污垢,隔离油污析盐、泛碱等均应事先清理干净②墙面脚手孔洞应堵塞严密,抹灰前墙面应浇水充分湿润。

b.当基层墙体平整和垂直偏差较大,局部抹灰厚度较厚时一般每次抹灰厚度应控制在8-10mm为宜,中层抹灰必须分若干次抹平。水泥砂浆和混合砂浆应待前一层抹灰层凝固后再抹后一层,这样可防止已抹的砂浆内部产生松动,或基层湿砂浆和在一起在场收缩率过大产生空鼓裂缝。

c.门窗框塞缝应作为一道主要工序,由专人负责。抹灰前先将水泥砂浆用小镏子将门窗框与墙体间的缝隙全部塞实塞严待达到一定强度后,再用水泥砂浆找平。

d.抹灰用的水泥砂浆和混合砂浆应分别在拌和后3h和4h内使用完毕,尽可能做到随拌随用。

e.底层砂浆与中层砂浆的配合比应基本相同。中层砂浆不得高于底层,底层砂浆不能高于基层墙体,以免在凝结过程中产生较强的收缩应力破坏强度较低的基层产生空鼓、裂缝、脱落等质量问题。

f.电气线路暗敷管埋设深度必须保证管面离墙面10-15mm暗管要做好固定不得松动。嵌填的砂浆用1︰3水泥砂浆分遍嵌实,认真养护。大面积抹灰前应检查是否存在空鼓,否则不得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6.2.5.2. 抹灰面不平,阴阳角不垂直、不方正

原因分析

抹灰前挂线,做灰饼和冲筋不认真,阴阳角两边没有冲筋影响阴阳角的垂直。

28

预防措施

a.按规矩将房间找方,挂线找垂直和贴灰饼(距离1.5-2m每个) b.冲筋宽度为10cm左右,其厚度应于灰饼相平,为了便于作角和保证阴阳角垂直方正,必须在阴阳角两边都冲筋一道抹出的灰筋应用长刮尺依照灰饼标志上下刮平。

c.抹阴阳角时,应随时用方尺检查角的方正,不方正时应及时修正。抹阴角砂浆稠度应稍小,要用阴角抹子上下串平串直尽量多压几遍,避免裂缝和不垂直、不方正

6.2.5.3. 面砖空鼓、脱落,接缝不平直,缝子不均

原因分析

a.详见5-1基层空鼓的原因分析。

b.面砖粘贴浸泡时间不够,造成砂浆早期脱水或浸泡后未晾干,粘贴后产生浮动自坠。

c.粘贴砂浆厚薄不匀,砂浆不饱满,操作过程中用力不均砂浆收水后,对粘贴好的面砖进行纠偏移动,造成饰面空鼓。

d.嵌缝不密实或漏嵌,面砖本身有隐伤事先挑选不严。 e.施工前对面砖规格挑选不严格,挂线贴灰饼,排砖不规矩。 f.粘贴面砖操作不当 预防措施

a.详见5-1基层空鼓的预防措施

b.面砖粘贴浸泡时间不够,造成砂浆早期脱水后浸泡后未晾干,粘贴后产生浮动自坠。

29

c.面砖粘结砂浆厚度一般应控制在7-10mm左右,过厚或薄均易产生空鼓。 d.当采用混合砂浆粘结层时,镶贴后的面砖可用小铲木把轻轻敲击,当采用107胶水泥砂浆粘结层时,可用手轻压并用橡皮锤轻轻敲击,使其与底层粘结密实牢固。凡遇密接不密实缺灰时应取下面砖重新粘贴,不得在砖口处塞灰防止空鼓。

e.对面砖的材质挑选应作为一道主要工序,色泽不同的面砖应分别对放,挑出翘曲、变形、裂纹、面层有杂质等缺陷的面砖。然后按标准尺寸,大于标准尺寸和小于标准尺寸三类,分类对放。同一类尺寸者应用同一房间或一面墙上以做到接缝均匀一致。

f.镶贴前要做好规矩,用水平尺找平,校核墙面方正,算好纵横皮数和镶贴块数应以洗脸盆为中心往两边排砖,阳角处要排成整块砖,排不成整块砖的留在阴角,最后不要贴窄条砖,应计算好平均割2-3块砖来消除窄条子的现象,以达到墙面整齐美观

6.2.5.4. 外墙涂料粉化、剥落

原因分析

a.涂料耐水等性能不合格,经过一段时间后雨水冲刷,造成起皮剥落。 b.基层龄期太短,含水率高、碱度大。 c.基层强度太低有酥松、起砂、粉化缺陷

d.基层粉尘为清理干净基层使用了强度低和不耐水的腻子 e.施工时气温低于涂料最低成膜温度或涂料还未成膜即遭雨 f.涂料过量加水稀释 预防措施

30

a.砼基层龄期应在28d以上,砂浆可在7d以上,含水率和酸碱度PH值均在10一下。

b.基层必须清扫干净,基层如有酥松、起砂、粉化现象应于先用钢丝刷清除干净,并用水泥砂浆或水泥乳胶腻子找平。

c.基层找平时应用水泥乳胶腻子,不得用强度低耐水性差的腻子。 d.涂料施工时,气温应高于涂料最低成膜温度,雨天或预计有雨的天气不得施工。

e.涂料应按出场说明加水稀释,不得任意加水。

6.2.5.5. 外墙面砖空鼓、脱落

原因分析

a.面砖自重大,使底子灰与基层之间产生较大的剪应力,粘贴层与底子灰之间也有较小的剪应力,如果基层表面偏差较大基层处理或施工操作不当,各层之间的粘结强度很差,面层就产生空鼓,甚至脱落 6.2.6. 给排水

6.2.6.1. 给水管道丝扣连接处渗漏

原因分析:

a、钢管螺纹加工的精度不符合要求、套丝锥度过大或有断丝现象; b、管配件产品材质加工粗糙,配件与管螺纹不配合,造成丝扣连接不紧密或有裂纹;

c、连接处的填料使用和操作不符合要求;

d、管道末做压力试验或末按程序做压力试验就投入使用。

31

预防措施:

a、钢管螺纹加工的精度应符合现行国标<管螺纹>规定螺纹应清洁,规整、断丝或缺丝不大于螺纹全扣数的10%,连接后根部应露出1――3扣,连接应紧密牢固

b、应使用合格的管配件

c、钢管螺纹连接填料先用要恰当,一般有厚自漆府丝聚四氟乙烯薄膜,填料顺丝扣方向缠绕,拧紧后不得回倒

d、管道系统安装完毕应及时按计划或规范要求进行压力试验,试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试压记录和给水管道 隐藏验收记录应有施工企业质量部门和建设,监理单位有关人员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

6.2.6.2. 给水管道通水不畅或堵

原因分析

a、管道安装完毕后末进行冲洗或冲洗不合格就投入使用 b、管材和卫生器具在安装前没有清净管内的杂物

c、管道施工时,临时敞口处末及时进行临时封堵,掉进杂物 预防措施

a、管道安装完毕后,必须按系统进行冲洗,达到现行的生活饮用水标准,才能通水使用

b、管材和卫生器具在安装前必须清净管内的杂质,污物管道接口处严禁油麻等掉入管内

c、临时间断处,必须及时堵,防止灰浆等杂物掉进将管道堵

32

6.2.6.3. 给水管道安装不规范

原因分析

a、管道甩口不准确,不合理,管道距离有的远有的近;

b、有冷热水管道时,冷热水管道及冷热水龙头的安装位置不正确 c、层与层之间墙体位移较大或抹灰装饰层厚度不一致,使得管道距离不均匀 预防措施

a、立管口或套管定位时,应上下拉垂直,根据各楼层墙体位移及装饰层厚度的情况,合理确定管道或套管的甩口位置,一般DN32以下,管道中心距离表面为50MM,DN40以上,管道内侧距离表面净距为50MM, b、甩至地面上的主管阀门,距地面高度应大于500MM c、安装冷热水管道应符合以眼还眼规定

1)冷热水管道上下平行安装时,热水管道应在冷水管的上方 2)兰色绿色表示冷水管,红色表示热水管 3)水平或垂直安装时热水管应在冷水管的左侧 4)在卫生器具上安装冷热水龙头时,热水龙头应在左侧

6.2.6.4. 塑料给水管道安装不合理

原因分析

a、管道支架间距过大,管道易发生弯曲变形

b、用管道自带的塑料管卡固定管道时,有的管卡距离太近,影响水表等管道附件安装,给施工和维修带来不便,且塑料管件不耐久,易老化脆裂 c、使用金属支架时,塑料管与金属支架间末采取隔离措施

33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i9v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