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通识教育原则拓展大学物理教学内涵
更新时间:2024-03-15 17:4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 贯彻通知精神的范文推荐度:
- 相关推荐
教务处编 总第21期 2011年第03期 2011年4月25日
本期主题:创新通识文化 探索通达之道
编者按: 通识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当代大学生价值理性、守护大学“精神家园”的教育。随着创新时代的到来,通识教育理念在全国高校受到高度的重视,在各门课程中无不渗透,无论任何一门课程,教师在课程教学中都应积极探索通识教育文化,体现通识教育精神, 通过通识教育理念的提升和实际操作层面的改革,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健全的人格、完善的知识结构、充满创新兴趣和潜能的人才。 本期特选编有关通识教育理念及通识课程建设方面的文章供读者参考,以期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启示和帮助。 本 期 要 目
● 贯彻通识教育原则 拓展大学物理教学内涵(施大宁.《中国大学教学》2010年第11期
● 大学英语课程“通识内涵”研究(张梅.《重庆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年第6期)
● 信息检索通识课程创新教学模式研究与实施对策(刘培兰.《图书馆学研究》2010年第7期)
贯彻通识教育原则 拓展大学物理教学内涵
施大宁
近年来,我们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贯彻通识教育原则,围绕知识,素质、能力、精神综合培养为目的,对大学物理课程(含实验)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和建设,开设了大学物理系列后续课程,进一步拓展了大学物理教学内涵,形成了以物理知识教育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科学与人文素质、强化学生创新能力为特色的教学新体系。
一、教育理念和改革思路
物理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大学物理课程在理工科各专业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基础性地位,并且在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我们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发挥物理学与人文、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密切关联作用,在大学物理教学中贯彻通识教育原则,拓展教学内涵,将知识学习与素质培养相结合,人文精神与科学思想相交融,使学生在思维方法,实验技能和科学计算上受到初步而系统的训练,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人文素质和创新意识,既为他们学习后继专业课打下一个深厚的知识基础,又为今后参加科学研究、技术应用,乃至形成整个人生之观念培养出一种长期受用的潜在能力。
基于以上教育理念,自2000年起,我们将大学物理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部分,主要围绕以下两个中心,对整个课程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和建设:(1)加强以掌握知识基础、各专业必修的?工科物理?和?普通物理实验?等平台课建设。在教学实践中,立足构建一个适合工科各专业,既有现代气息又有利于学生知识获取和技能培养的课程模式;以课程现代化为目标,进行教学内容、方法、模式、手段和教材的综合配套改革与建设。(2)重点立足于科学与人文相交融的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改革传统的物理教学体系,拓展大学物理教学内涵。为此,推出5门大学物理后续选修课,要求学生在完成必修课学习后,根据个人兴趣和专业需要,任选一门。在全校各专业形成了1(必修)+X(选修)课程模式的大学物理系列课程群:
必修课:工科物理(120学时)和普通物理实验(48学时)。 选修课:物理与艺术(32学时);近代物理与高新技术(32学时);课
2
题性近代物理实验(32学时);物理演示与探索(32学时);物理学史与方法论(32学时)。
其特点是,以科学与人文相交融的素质教育、创新能力培养为中心;以适应现代科技发展、提高实验技能为特征;以科学方法论和思维方式为主线;以科学家和艺术家认识自然、构建宇宙图像为出发点,使经典、近代、现代内容有机地结合,人文和科学精神互相渗透。
二、文理交融和素质培养
众所周知,美国的研究型大学,专业教育主要放在研究生阶段,本科生主要进行通识教育。通识教育,英文是general education或liberal education,实际上是科学、人文、艺术全面素质的教育。因此,国外的一流大学都为学生开设了内容广泛、各具特色、文理交融的系列课程,出版了大量的相关的教材和研究专著,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近来国内教育主管部门对文理渗透的素质教育也十分重视,举行了若干报告会和研讨会,但在实际的大学教学实践中,主要还局限在分别为文、理科学生开设一些理、文类讲座等手段上。因此,在目前的国内的大学教学实践中,真正实现文、理交融的课程还较少,其主要原因可能是素材的积累和课程内容取舍的难度较大。
艺术与物理是人类对世界本体描述的两个不同,但平行、互补的方面,它们都经历了从观察自然,到描绘自然,进而思考自然的平行发展历史。在发展过程中,尽管艺术家和科学家很少彼此关注对方的工作,但艺术经常预期科学真理的发展,科学的发展也为艺术创造提供不竭的动力和方法。2001年起,我们借鉴国内外一些大学的教学经验,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开设了?物理与艺术?选修课。该课程不同于人文类的艺术欣赏等课程,也不同于理工科的大学物理课程,而是注重文理结合,科学与艺术的交融。教学内容主要是以艺术家和物理学家相互平行的视角来阐述人们对宇宙图像的建立过程和理解;对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的认识。科学与艺术的共同目的都是以创新的手段来唤起人们意识或潜意识中,对自然和情感的共鸣,只不过它们所使用的?语言?不同。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之一就是要打破它们之间的?语言?障碍,分析比较它们在创新意识和思维方法上的共同点,以达到对学生进行科学与人文素质培养和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目的。
3
经几届的教学实践,已经构成完整的课程教学体系,主要包括:自然哲学到物理学与绘画的开端;乔托的?透视?与伽利略的?参照系?;牛顿与达〃芬奇;现代科学革命与现代美术革命;光与色彩的意义;空间的意义与立体主义画派;时间的意义与未来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画派;量子风云与抽象主义艺术;宇宙与人文;对称与不对称;混沌和分形与抽象表现主义画派;东方的艺术之道与西方的科学之道等。简而言之,我们追寻着物理和艺术的发展历史,探讨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教学的重点就在于揭示它们发展的每一次重大革命中的创新点。
?物理与艺术?课程建设是一个符合现代教育理念,具有重要创新思想,在国内率先完成,并取得优秀教学实践效果和师生广泛赞誉的教学成果。2009年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由李政道先生亲题书名,杨叔子院士作序的教材《物理与艺术》出版后,受到国内广大同行的广泛关注。
三、联系前沿和强化能力
近年来,物理教育界普遍认为,为了激发学习热情,适应科技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必须进行工科普通物理课程现代化改革。根据这一发展趋势,我们的课程现代化改革和建设主要定位在:与本科教学相适应的近代物理基本、方法和理论;反映科技前沿;具有航空航天特色。
首先,我们对大学物理课程的总体设计(必修课和选修课),教学内容的整体优化和后续选修课程都进行了充分的可行性论证。在必修课教学中突出重点和难点,强调训练学生熟练运用高等数学知识能力;力求以现代的观点重组经典物理的内容体系;遵循教学规律,加强资源建设,确保教学质量和效率。
其次,在大学物理必修课程之后,开设了?近代物理与高新技术?课程和?课题性近代物理实验?课程,从而使学生对近代物理的基本概念、物理图像、思维方法、实验手段等有一个全面了解。初步掌握近代物理学原理、基本实验方法以及在高新技术中的应用,以适应培养新世纪高科技人才的要求。在?近代物理与高新技术?教学中,我们根据学校专业的特点,在内容上与航空、航天相结合,如激光、红外、能源、材料等,具有鲜明的特色。在教学的基础上,编写出版了特色鲜明的教材《近代物理与高新技术》及配套的多媒体课件。
4
在课题性近代物理实验中,积极探索指导学生进行研究型学习的教学模式。该课程的教学不是简单地照搬物理学专业的近代物理实验课程,而是探索工科学生通过课题性实验,培养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和基本技能的新模式。在形式上,不是要求学生简单地重复或验证实验现象,而是组织若干个围绕某一专题的物理实验,要求学生课前查找资料,自学该专题实验涉及的知识内容,然后自己动手,观察和验证现象,以科研训练方式完成实验,最终形成实验总结报告。
另外一方面,我们以?特色化、精品化、现代化?的设计思想建设了一个?物理演示与探索实验室?,并开设?物理演示与探索?选修课程。一方面,购臵各类原理性演示实验,以配合大学物理课堂教学;另一方面贯彻科研与教学相互融合的先进理念,把本校若干项重要的科研成果中的物理原理提炼出来,在相关专家指导下,设计开发物理与科研相互结合的演示仪器,并通过申请校内?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资助,鼓励有兴趣的学生参与完成。这一过程性、研究型教育的设计思想和实践,不仅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而且使他们体会到物理知识对他们今后专业发展的重要性。目前,整个实验室建设和特色演示实验仪器的研制已经形成一个由学生参与,不断发展、不断积累和不断完善的学习过程。
总之,我们借鉴国内外物理教育的研究成果,立足实际,贯彻通识教育原则,拓展大学物理教学内涵,取得了一定的经验。改革成果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并受到一些同行专家的赞誉。我们在创新教学理念,扩展教学内涵,更新教学内容,实施多媒体教学和研教融合的演示实验教学,探讨研究性教学模式,强调人文与科学素质培养等方面的做法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有些工作在全国率先完成,具有示范作用。
(作者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理学院院长) ——摘自《中国大学教学》2010年第11期
大学英语课程“通识内涵”研究
张 梅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校长迈克尔〃斯宾塞在中央电视台?对话?栏目?改造我们的大学?里谈到:?大学培养的不仅是毕业生,更是公民。大学要培养一个公民解决问题时所需要的核心技能和批判性思维。?由于通识教育在
5
对大学教育本质的理解、人的思维和生存方式等方面与?做人?教育是相通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大学?做人?教育的不足,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格素质以及终身学习能力。因此,目前包括美国哈佛大学和中国复旦大学在内的许多高校都在大力推进通识教育。
2009年2月,温家宝总理在英国剑桥大学发表的题为《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中说道:?今天的中国,有3亿人在学英语,有100多万青年人在国外留学。我们的电视、广播、出版等新闻传媒,天天都在介绍世界各地的文化艺术。正因为我们善于在交流中学习,在借鉴中收获,才有今天中国的繁荣和进步。?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社会化、网络国际化,世界各国的交往与合作越来越广泛,大学生英语也承担起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文化素养的人才以及促进中国的繁荣和进步的重任。因此,大学英语应该加强而不应该弱化,推进通识教育与大学英语课程的融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通识教育理念下,大力挖掘大学英语课程中的?通识内涵?,既培养学生?做事?———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又培养学生?做人?———成为高素质、负责任和知识全面的公民。
一、通识教育的内涵
通识教育的英文表达是?General Education?,也有学者把它译为?普通教育?、?一般教育?、?博雅教育?。通识教育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早在19世纪初美国博德学院的帕卡德教授将它应用于大学教育,之后通识教育就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19世纪末,以哈佛大学为代表的高校在美国开始实行选修制。1945年,哈佛大学发表的《自由社会中的通识教育》标志着美国现代通识教育的开端。哈佛围绕着通识教育进行了5次大的改革。最近2次分别在1978年和2007年。1978年,通识教育涵盖了文学与艺术、历史研究、社会分析及推理、科学和外国文化等5大通识课程领域,2007年以来,哈佛大学最新设臵了包含美学和诠释、文化和信仰、经验的推理、伦理的推理、生命系统科学、物理世界科学、世界各社会、世界中的美国等8大领域的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在中国, 20世纪30年代梅贻琦先生提出了?通识为本、专识为末?的教育理念。1949年以后,随着高等教育的日益专业化,大学教育出现?人文精神缺失、创新动力不足、素质结构失调?的现象。近年来,随着教育理念的人文回归,通识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许
6
多高校,如复旦大学把通识教育课程的构建当作教学的核心任务。
通识教育的内涵非常丰富。清华大学博士李曼丽女士在综合了国内外学者对通识教育的各种表述之后,从通识教育的性质、目的和内容3个角度对通识教育的内涵进行了概括:从其性质理解,通识教育是对所有大学生进行的非专业性和非职业性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就其目的来界定,通识教育旨在关注人的生活、道德、情感以及理智的和谐发展的?做人?方面的教育;就其内容而言,通识教育是一种全面的、非专业性的、非功利性的关于人的生活的各个领域的知识和技能的教育。
通识教育的理念是以学生为本位。第一,通识教育是一种?全人?教育的大学理念,把培养?社会公民?和?完整的人?放在首位,目的是避免学生人格发展的偏颇,培养多方面发展的人和适应未来社会的人格健全的公民。第二,通识教育是终身学习能力的教育,是?授人以渔?的教育,旨在培养学生?会学?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从新的角度和新的视野进行重新思考和重新取向。第三,通识教育注重培养学生人文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的复合性知识和能力结构,注重学生领导能力和团队精神等素质的培养,是造就具备远大眼光、通融识见、博雅精神和优美情怀的人才的完备的人性教育。因此,通识教育是大学生应该接受的必不可少的非专业教育。
二、挖掘大学英语课程中?通识内涵?的必要性 (一)通识教育与大学英语的统一性
通识教育注重知识的整体化和综合化;注重培养学生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创新意识以及国际化视野;关注人的生活、道德和情感的和谐发展,是完整的人的教育。2007年教育部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大学英语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英语语言知识和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教学内容。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语言不只是一种工具,用德国语言学家、哲学家洪堡特的话概括就是:?人们可以把语言看作一种世界观,也可以把语言看作一种联系思想的方式。?因此,语言和思想的统一性决定了大学英语教学和通识教育是相通的。培养学生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念、广阔的学术视野、复合性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健全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人文素养是大学英语的重要使命,也是通识教育的主旨所在。
7
(二)当前大学生的?情商?问题
情商(EQ)又称情绪智力,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美国心理学家认为,情商包括认识自身的情绪、妥善调控自己的情绪、自我激励、认知他人的情绪以及领导和管理能力。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丹尼尔〃戈尔曼指出:真正决定一个人是否成功的因素是情商能力而不是智商能力,一个人的成功,智商只占20%,情商却占80%。他认为影响一个人的成功主要还是性格、世界观和价值观等因素,这与通识教育的?全人?教育理念是一致的。但是,目前不少大学生因没有得到理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道德教育以及生活教育等素质教育而出现各种各样的状况。根据四川新闻网的调查,情绪失控和感情饥渴几乎成为大学生犯罪的主导因素。比如,有的大学生很聪明,智商非常高,但是由于性格孤僻、自卑,不能面对挫折,以自我为中心,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有的甚至为了一点小事而轻生。还有的大学生由于在中学时对老师和家长过分依赖,完全没有养成自主性学习的习惯。进入大学后,他们没有理想和学习目标,没有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很难适应大学学习。还有的大学生自理生活能力很差,不能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一旦远离父母进入大学后就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现代许多大学生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情商品质急需培养。所以,对大学生,尤其是对大学新生要运用通识教育理念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进行大学导航培训与学习,进行品格和价值观等人格素质的提升,让他们学会做人,同时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目前高校?做人?教育现状
目前大学里的?做人?教育的确不尽如人意。教育学者杨德广教授指出:?现代社会的教育,往往不是以成‘人’为终极目标,而是把人当作一种工具,把他们培养成受过良好教育、技术纯良的现代机器人。?
1.师生对通识教育的误解
在重视专业教育的高等院校里,许多老师和学生都认为通识教育是浪费时间、侵占专业教育学分、学不到知识的教育。通识教育课程被认为是可有可无、要求不严、学生容易拿学分的课程。其实这是对通识教育?全人?教育理念的误解。在开放、多元与竞争的社会里,大学生不仅仅要学会做事,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做人。要成才,必须先成人,因此,通识教育为
8
学生的?成才?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2.人才培养模式的缺陷
德国著名教育思想家雅斯贝尔斯指出:大学的教学和科研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播知识和技能,而且要造就全人。一些专家学者认为,中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单一,统一的培养目标、管理模式、教学大纲和教材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共性有余而个性不足,培养的人才往往缺乏个性、批判精神和创新能力。同时,教师的教学理念也不利于?全人?的培养。许多大学教师认为,教师的任务就是传授新知识、布臵课外作业和完成教学计划。忽略了对学生比如有关研究方法、学习策略、沟通能力、目标理想等方面的教育,忽略了学生的课外自主学习。学生课外完全没有学习目标和学习策略,不知道课后应该如何自主性地学习,即或有?我要学?的愿望,也不知道学什么、怎样学。这既与教书育人的教育理念相矛盾,又不利于高素质人才培养。
(四)通识教育弥补大学?做人?培养的不足
通识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在中国提倡,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识教育强调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包含人文、社会、自然科学等知识领域的融会贯通,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也为学生的表达和合作等能力的发展以及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提供了条件,可以避免专业教育带来的片面发展,弥补专业教育对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的不足,从而使大学生的人格的更加完善。通识教育所倡导的?以人为本,授人以渔?的教学模式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这正是一个公民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所需要的素质。
三、如何挖掘大学英语课程中的?通识内涵? (一)增强通识教育意识,树立?教人?教育理念
温家宝总理在国家科教领导小组会议上指出:?我一直信奉这样一句话:‘教是为了不教’。不在于老师是一个多么伟大的数学家或文学家,而是老师能给学生以启蒙教育,教他们学会思考,然后用他们自己的创造思维去学习,终身学习。?因此,教师要树立通识教育理念下的?以人为本、授人以渔?的教育理念,一方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学习策略,使学生获得终身学习能力,去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让学生学会?做人?,只有当学生懂得了做人,才会有动力以及和谐的人格去?做事?。教师要树立?教人?教
9
育理念,才能培养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念、健全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人文素养的人才。
(二)注重渗透式教学方法,推进大学英语课程和通识教育的融合 通识教育课程可以单独开设,例如,可以单独开设?目标、理想和道德教育?、?如何利用图书馆和网络资源?、?大学课程论文写作?、?实用文体写作?、?大学生创新研究项目申请?、?学习策略?、?演讲与口才?等课程。目前复旦大学就单独开设了包括文史经典与文化传承、哲学智慧与批评性思维、文明对话与世界视野、科技进步与科学精神、生态环境与生命关怀、艺术创作与审美体验6个模块的通识教育核心课程。
大力推进通识教育,实现大学英语课程与通识教育的融合。教师可以把一些?做人?教育以及学习策略的培训纳入大学英语学习之中,做到教书育人。例如,教师在平时的授课过程中对学习策略进行穿插讲解,并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练习和巩固所学的学习策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让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因此,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就要推进大学英语与通识教育的融合,加强学生综合性和整体性的素质培养。
1.融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于大学英语教学之中
钱伟长先生说过:?我们培养出来的人就是会思考问题的,今天你学的可能是数学,明天你从事的可能是别的东西,关系不大的,因为处理各种事务的办法都一样的。?因此,教师要融道德品行和公民意识于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易于接收,一举两得。比如,针对大学英语?品德至上?这篇文章,该文章是关于美国海德中学的办学原则、具体做法以及好处。其办学宗旨是:?如果你向学生传授诸如诚实、勇敢、正直、领导能力、好奇心和关心他人等美德的话,学生的学习成绩自然就会提高?。笔者在处理课文材料时,就引导学生进行英语辩论,还让学生分小组用英语去设计一本重庆大学的宣传手册,包括重庆大学校训、办学宗旨以及如何做一个合格的重庆大学学生等。通过这些教学活动,帮组学生树立目标,也培养学生的爱校意识。在处理?贿赂与商业道德?这篇文章时,笔者就让学生讨论:如你是一个成绩非常好的学生,你会被收买去为成绩差的同学参加考试吗?为什么?这些活动既具有启发性和开放性,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意识,又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紧密相关,而且活动真实、贴近学生的生活,拉近教学内容和大学
10
生活的距离,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达到?教人?的目的。
2.通过英语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和团队精神
美国大学通识教育的一个重要的职责是发展学生的领导力。领导力的英文表达是?Leadership?。虽然不同的学者对领导力有不同的定义,但其核心是吸引力和影响别人的能力,尤其是要激励他人自愿地在组织中作出卓越成就、实现目标的能力。因此,要培养合格的公民,就要培养大学生的领导力。领导力和团队精神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单靠书本就能学来的,而是在实践中养成、锻炼和提高的。、
通过长期的教学,笔者发现,相当多的大学生根本没有领导能力、缺乏团队精神。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有的成绩很好的学生在进行小组活动时却非常被动,甚至不会主动去找讨论的伙伴。老师如不指定组长,学生进行课外小组教学活动的质量就不高。因此,培养大学生的领导力至关重要。教师可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第一,培养学生的领导意识。教师可以经常让学生运用自己的想象力以团队设计基于课文的各种教学活动或任务,培养他们的领导能力和团队精神。第二,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开展丰富的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如英语角、英语工作坊、英语演讲比赛、小品大赛、英语辩论赛、英语诵读大赛等为不同个性的学生提供互相学习的机会、锻炼他们的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
3.在英语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现代大学生心理问题日趋严重。近年来,大学生自杀事件屡见报端。这主要是有的学生经不起太多的挫折,导致了他们心理上的严重失衡。作为大 学英语教师,要采用基于项目的?做中学?教学模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师的教学活动中来,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多动脑、多动手,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独立性,增强他们承受挫折和抵抗挫折的能力。要善于挖掘大学英语课程中的?通识内涵?,挖掘教材里心理健康知识的含量,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挫折教育。比如利用?Moodle?等网络教学平台可以开展一些励志的英语论坛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使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这种积极向上的氛围并受其影响,使他们意识到?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挫折观?,让他们将挫折和磨难视为成长的财富,用一种健康的心态面对挫折,增强耐挫折能力。
11
4.把学习策略的培养纳入大学英语教学之中
美国未来学大师阿尔文〃托夫勒指出:?未来的文盲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因此,学习策略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随着科技发展,知识更新日新月异,获取信息的渠道将更丰富,知识和技术的更新使得终身学习成为必需,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尤为重要。大学英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如何提高听、说、读、写、译等的学习策略,还要培养学生树立理想、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监控学习过程、评估学习情况等策略,培养学生终身所需的学习能力。
5.鼓励学生用批判的眼光读文章,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
教师可以采用以?学生为中心、活动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启发式?和?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采用项目法教学(Project-based Teaching)、研究型教学(Research-based Teaching)以及问题型教学(Prob-lem-based Teaching)等多种教学方法,依据教材内容,教师设计教学活动、任务或小项目,引导学生进行具有一定深度的两人、小组或全班同学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通过教材的文字内容,教师鼓励学生运用想象力自己去构思、设计一个活动或项目,采用讨论、辩论、?PK?挑战、访谈、角色扮演、短剧、课堂演讲或小课题等把文字和教材内容?活化?和?动化?。让学生在?做中学?、?用中学?和?练中学?,使学生在参与、体验、实践、合作中学习英语知识、技能以及批判性地思考问题。
6.融生命关怀和生态环境于大学英语教学中
生命关怀,就是以人为本,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关注生命价值、生命质量、生命尊严、生命意义、生态环境等。比如,根据课文内容?地震和大自然平衡的改变?,笔者设计了一些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强化健康的生命意识,树立尊重生命和珍惜生命的生命价值观,充分领悟、体验到关怀的意义和价值,以及乐观向上的态度和情感,爱护环境。通过开掘大学英语课程?通识教育?的内涵,使学生了解自我存在的目的、价值和意义,尊重生命与文明的价值,并知道如何探索宇宙的奥秘。
五、结束语
大学教育的功能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人如何做人以及为何做人。在培养?全人?的通识教育理念下,大学英语课程不仅要体现其工
12
具性,更要体现其人文性,体现通识教育精神,给学生提供广博的知识和宽广的视野,培养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高尚的情操和教养以及人格健全的人,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的和谐实现完整的人的教育,以便全面落实中国教育方针和人才培养目标,满足中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本文系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研究成果,作者单位:重庆大学)
——摘自《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6期
信息检索通识课程创新教学模式
研究与实施对策
刘培兰
在十几年从事的信息检索教学工作中,完成了多个专业的信息检索理论与实践教学环节,通过课程建设、编写教材、构建信息检索专题学习平台等工作,笔者积累了一些经验,也颇有一些感想。因此,撰写此文,希望能与兄弟院校的同行老师们进行交流,并以此文探讨信息检索课程的合理定位及其在Web2〃0理念下的创新教学模式。
1 本文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本文论及以下几个核心概念,在此加以阐明及界定。 1〃1 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
是指人们在进行信息检索、分析、加工、利用及传播等实践活动中的技能和素养。它不仅包括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的能力,还包括选择、获取、识别信息,加工、处理、传递并创造信息的能力。信息素养是一个内容丰富的概念,主要由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及信息道德4个要素组成,它们共同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其中,信息意识是先导,信息知识是基础,信息能力是核心,信息道德是保证。
1〃2 信息检索
是指从检索工具和检索系统中查找所需信息的过程以及所采取的一系列方法和策略。信息检索课程阐述信息检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研究信息的存储、检索和利用方法。它是一门科学方法课,是以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以及自学和独立研究问题的能力为目的的工具课,是培养合格的、全面发展的现代创新型人才知识结构和能力的重要课程。
1〃3 通识教育
13
通识教育源于古希腊的自由教育,是英文?GeneralEducation?的译名,也有学者把它译为?普通教育?、?一般教育?、?通才教育?等等。19世纪初美国博德学院(Bowdoin College)的帕卡德(A〃S〃Parkard)教授第一次将它与大学教育联系起来。在我国,通识教育的提法并不普遍,通常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或?素质教育?、?文化素质教育?等命名。通识教育最根本的理念是通识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识思维能力包括思考力、感受力、理解力、分析力、想象力、创造力、判断力、洞察力等综合能力的养成,这些综合能力的养成又来自将不同知识贯通的训练。通识教育课程具有多元化与多样化的特点,在高等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1〃4 Web2〃0
是相对于Web1〃0的新一代互联网应用的统称,是以Flickr、Youtube、Facebook、Del〃icio〃us、Wiki、43Things〃com等网站为代表,以Blog、TAG、SNS、RSS、Wiki等应用为核心,依据六度分隔、XML、AJAX等新理论和新技术实现的新一代互联网模式。
2 信息检索课程的合理定位
我国高校的信息检索课始于20世纪80代。1984年国家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意见》的通知,要求有条件的高校应该以必修课或选修课的方式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80年代末国内高校陆续开设了信息检索课。1992年原国家教委正式颁发了《文献检索教学基本要求》,将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的培养列为信息检索课的教学目标。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再次掀起了通过信息检索教学进行信息素养教育的热潮。但纵观各高校对信息检索课的命名、性质的界定、具体要求等,存在诸多不一致的地方,有必要对其重新进行合理的定位。
2〃1 信息检索课首先是一门方法学课程
信息检索课是以文献信息及其相关检索系统的特点与使用方法作为研究对象,旨在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其在信息化、网络化环境中进行自主性、创造性学习的能力的方法学课程。该课程的目的主要是有效地提高人们检索和利用信息的效率。通过对信息检索课程中信息及信息检索的基础知识、检索方法、网络数据库的使用方法、Internet信息的检索与利用等知识的学习,以及针对网络数据库等资源检索的实际操作,使学生了解
14
自身所在专业及相关专业文献检索与利用的方法,树立自觉捕捉,获取信息的意识,培养主动获取更深、更广、更新知识的技能,提高利用信息的能力,增强自学能力和研究能力。
2〃2 信息检索课是一门信息素养教育课程
在当今全球信息化的社会,人们面临着信息选择的问题,既要学会辨别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可靠性,又要具有足够的能力来获取、鉴别和有效地利用这些信息。信息素养的概念产生于培养人们在信息时代应有的信息知识和技能水平。它也是信息社会的发展对大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新要求,是他们必备的一种基本能力。
我国的信息素养概念始于文献信息检索,信息素养教育也起步于高校图书馆开设的信息检索课程。国家教育部针对文献信息检索课的先后发文更是体现了对信息素养教育的高度重视。信息检索课程是高校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基地、主阵地和突破口,也是研究、试验、探索和推进信息素养教育的一个重要平台。它在推进我国信息素养教育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有必要认真系统地开展对该课程的教研教改,使其成为探索信息素养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领地。
2〃3 信息检索课是一门通识教育课程
通识教育缘起于早期的?共同必修科目?教学,当时大学的共同必修科目主要以国文、英文、历史等课程为主。共同必修科目的教学似乎可以算是通识教育课程的前身。1984年8月我国各大学全面开始包括信息检索课在内的通识教育课程选修制度,陆续实施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基础教育。通识教育是高等院校学生进入专业教育阶段前的养成教育,是一种广义的基础教育。二是全人教育。全人教育即完整人格的教育,其用意在于避免学生因过度接受科技等专业训练而导致人格发展的偏颇。三是终身学习教育。通识教育不仅是大学教育的一环,也是学生离开大学校园后持续学习与成长的根本教育。
信息检索课程担负着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高的教学任务。其教学目标是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信息检索的方法和技能,达到能独立地进行科研课题检索的能力,具有基本的科研与综合竞争的能力。这种教学理念与通识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终身学习教育等内涵是
15
一致的。因此,信息检索课属于通识教育课程的范畴。笔者所在学校为了适应不同专业学生的需求,分别制定了文科类、理工类、医学类和外语类4个学科方向的教学大纲,并被列入学校通识课程简介和教学大纲中。
2〃4 信息检索课应是一门公共必修课程
从1984年国家教育部下达文件至今,信息检索课走过了20多年的历程,从最初的起步到现在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教学体系,在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养与提高大学生的信息检索技能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开设信息检索课程,这是信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更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养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
然而,据笔者对部分院校的调查,各高校对于信息检索课的重视程度不一,对该课程的开设模式也多种多样。有作为公共课针对所有专业学生开设的,也有只针对工程、医学等少数专业学生开设的;有针对全校所有层次学生开设的,也有只针对研究生或理工科本科生开设的;有作为公共必修课开设的,也有作为选修课而存在的。这种混乱的模式往往使其教学质量得不到有效的保证,不利于对大学生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与国家教育部对该课程的要求也不相符合。因此,需要统一对该课程的性质认识,呼吁从事信息检索教学的同行们加强对信息检索课程的教研教改方面的学术交流与讨论。笔者认为,信息检索课应该是一门公共必修课程。首先,如前所述,作为一门通识课程,它应该是一门公共课。其次,将其定位为必修课,可以使各专业学生都能得到信息资源检索与分析利用的能力培养。学生要如期毕业也必须认真对待这门课程,取得其相应的学分,这与深化通识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对大学生的信息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也是匹配的。
综上所述,重新认识信息检索课程的性质,对其合理定位,有利于改革传统信息检索教学,突出其在高校课程体系中的特殊地位。
笔者所在学校的信息检索课程始于80年代末,由图书馆作为开课学院开设,学校及图书馆比较重视该课程的建设,成立了专门的信息检索教研室,将合并前原三校的课程名称统一为《文献信息检索》,共24个学时,属于全校的公共必修课程,教学对象遍及所有学院,以及从研究生到成教生等各个层次,影响之大,不言而喻。无论在人员设备配臵,还是科学管理方面均体现?以教学为中心?的根本思想。配备具有图书馆学、情报学、信息管理、
16
计算机、中文、数学、英语、物理、生物、教育学等各专业背景的专、兼职教师10多人从事教学,师资队伍整齐,职称结构也较为合理。该课程曾获得省教育厅教学成果奖、省普通高校二类优秀课程等奖项,是学校第一批课程建设项目,建有专题学习网站,并有自编的文、理、医用教材,其中《医学信息检索教程》还获得了国家精品教材的荣誉。
我们对信息检索课程本着方法学、信息素养教育、通识教育及公共必修课程的定位,通过加强教学研究、课程建设等措施提高教学质量,逐步提高对全校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能力的培养水平。
3 Web2〃0理念下信息检索课程创新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施对策 我国高校经过20多年的信息检索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总结出不少经验,体现在高校文献检索课早期科研训练型教学模式、?主导一主体?教学模式用于文献检索课教学的设计与实践、文献检索课与科技写作课合并教学、基于网络环境的文献检索教学模式、信息检索?实践+研究+自助?教学新模式、利用?文献检索与利用?课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养等文章中。然而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整体改革,尤其是本科生教育整体学时缩减的影响,虽然当前高校信息检索课多为公共必修课,但其课时大多由以前的32或36学时缩减为24甚至16学时,而且存在着重视程度不够,授课教师人数有限,授课对象却覆盖全校各个学科专业等现状。此外,随着信息化、网络化进程的推进,互联网海量信息以及各种综合和专业数据库的相继出现,许多院校的信息检索课程教学都出现了下滑和萎缩的情况,迫切需要研究更为有效的教学模式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推动了?可读?、?可写?、?可交互?的新型Web服务模式———Web2〃0的出现。它的出现不仅是互联网发展到某个阶段衍生的一个必然概念,也可以成为我们对信息检索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创新的契机。Web2〃0的思想精髓在于开放———平等关系、参与———集体智慧、分享———学习型组织、创造———创新文化等。这些思想对高校信息检索课程的教学改革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Web2〃0的环境下怎样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如何利用Web2〃0的理念和技术解决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如何使学生获得参与课题研究探索的体验,学会分享与合作,培养创新能力?如何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
17
的主体,让师生都能在教学活动中受益,不断地更新知识,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这些问题的研究都是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
可以说Web2〃0的参与体系、共同协作、去中心化等核心理念给信息检索教学带来了思维、方法、技术的变革,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它们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的个性化、合作化和研究化,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更好地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在笔者所进行的信息检索教学过程中,比较注重将最新的网络资源及一些新的概念和理念带入课堂。例如在网络信息检索知识部分,除了介绍Internet的基本概念、搜索引擎的使用以及各种网络检索技巧外,还注意讲授一些Web技术、WEB2〃0的Blog、WIKI等代表性的应用等,强调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有机结合,并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和项目研究,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成效。
以下结合笔者针对课程结束考核的变革思路,谈谈基于Web2〃0的一种信息检索课程创新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的出发点是立足课堂、拓展课堂并超越课堂,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帮助、指导下,利用网络信息资源,体验在协作、自主、探索型的学习过程中,在圆满完成课程学习的同时积累一定的研究经验,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其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1)在首次授课介绍课程性质和要求时,就按照教师初拟的研究方向和学生的专业背景、兴趣爱好等将授课班级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每组推选一名项目经理(PM),负责总体策划和全面协调。
(2)课后各小组充分协商,每组确定与所给研究方向相关或自行拟定相关的题目作为项目名称,需要提出具体的研究目标和研究思路。
(3)随着教师对各类型信息资源及其检索系统的讲解,小组成员分工协作,进行充分的信息检索和挖掘,收集研究项目的背景资料及相关知识和信息。
(4)教师利用上机课对各项目组的研究进展进行检查与指导,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
(5)课题小组应研究分析、编写制作各部分的文档及资料,撰写研究报告。报告中需阐述课题的核心概念、研究背景与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等内容还需针对所选课题制作PPT演示文稿,并利用网上现成的新浪、网易、
18
搜狐等博客平台建立项目组的博客,将研究报告等成果及时发布在博客里。此外,安排专人负责及时拍摄、报道项目组的研究活动、精彩花絮等作为播客的材料,也可及时添加到基于web2〃0的专题学习平台上。
(6)在课程结束时进行项目验收,每个小组需要递交一份完整的研究报告,在报告中注明本组成员的任务分工和协作完成情况,由项目经理签字,并由PM或另推代表对全班同学进行PPT汇报和博客、播客的展示,由师生共同讨论、点评。同时每名学生需提交相关课题研究的工作小结一份,其中包括自己整理的研究项目的核心概念的词条,充实基于web2〃0的信息检索专题学习平台中百科词条等内容。
(7)以项目组所提交的成果质量以及成员所做的贡献大小等综合评定成绩。 通过以上方案的实施可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践行Web2〃0的核心理念,实现信息检索课程教学活动的多样性、互动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其创造能力,实现师生之间和学生彼此间的实时交互合作,促进知识更新,更好地推动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
(作者单位:南通大学)
——摘自《图书馆学研究》2010年第7期
上期主题:编好教材.用好教材
抄送:各位校领导、校长办公室、校教学督导组
各院(系)领导、教学办及教研室 共印150份 承办科室:教务处教学质量管理科
联系电话: 82202286 电子邮箱:zlglk_jd@126.com
19
正在阅读:
贯彻通识教育原则拓展大学物理教学内涵03-15
过去五年总结、未来五年计划03-15
2022年辽宁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之中国教04-06
观《疯狂的外星人》有感02-23
医疗仪器设计实验报告 - 图文11-19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与光谱方案04-10
《故乡》中闰土人物形象分析01-19
当前教师职业道德现状及分析05-19
化工热力学试题答案第一组12-01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物理教学
- 内涵
- 贯彻
- 拓展
- 原则
- 大学
- 教育
- 鲁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一单元测
- 北邮信息网络应用基础第2章作业 - 2015版
- 2013年重庆市三支一扶考试真题(错题汇总)
- 淘乐吧-策划人空降销售十宗罪
- XX邮政局2011年工作总结
- 小学数学第三册第四单元试卷(A)(1)
- (名师整理)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 世界的海陆分
- 2014吉林省教师招聘考试习题(2.12)答案
- 石岩水库大坝渗漏成因及处理措施
- 英美概况试题范围(附答案)
- 2017届生物高考研讨会学习心得
- 未来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 图文
- 对优秀心理辅导的反思日记(10篇)
- 第一章 国际收支 作业题(2个学分用)答案
-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模拟试题(一)
- 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 制氢知识问答
- 云南省峨山县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6课悼念玛丽居里教案(新
- 2014年3月武汉房地产市场数据分析报告 - 图文
- 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