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矿找矿方法及评价

更新时间:2023-04-17 13:21: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金矿找矿方法及评价:

砂金的找矿和评价

第一节砂金的找矿方法

砂金的找矿方法很多,常用的方法有5种:①自然重砂法,②工程重砂法,③旧采调查,④地质地貌分析,⑤物探与航空新技术方法。其中前3种方法是通过取样调查,了解是否有砂金的存在,并直接确定是否成矿,属于直接的找矿方法;后2种方法主要是通过成矿条件分析及评价、研究环境及沉积物某些特点,来推断是否可能成矿,属于间接找矿方法,其中地质地貌调查,是砂金找矿分析的基础。通常在确定到哪里去找砂金矿和在何处何部位布置取样工程方面,主要是由地质地貌分析提供依据。以下分别介绍砂金找矿的具体方法。

一、自然重砂法

自然重砂法是根据砂金颗粒密度(比重)很大,用淘洗盘就能直接选别出来的特点,在松散碎屑沉积的表层或不深处挖坑取样,在野外淘洗直接确定是否有砂金存在的一种方法。取样包括水系沉积的河流重砂取样、阶地砂砾层沉积露头取样和山坡的残坡积层重砂取样。前二种取样,可以了解水系沉积物的含金性、砂金的大致分布范围、阶地含金层的品位及厚度。山坡残坡积层中的取样,是在已知有砂金的小沟山地范围内,用于追寻砂金来源,通过在山坡和坡脚,按一定间距挖掘浅坑取样淘洗,根据见金结果圈定分布范围,缩小岩金找矿靶区。这三种取样中,应用最广的是河流自然重砂法。

河流自然重砂法取样工作,一般是沿水系上游或沿含金的中小支谷由下而上进行。其优点是:工具简单(只要一把锹、一个淘洗盘),取样工作量小(挖浅坑0.3-0.5m深,样重20-40k g ) ,简便易行,一个人也可以干,很快就可以直接获得近地表处的砂金信息。缺点是:由于样品取在浅近地表处,不能反映深处的砂砾层含金情况,而砂金通常主要富集于砂砾层下部靠近基岩处,因此近地表处的河流重砂测量结果,在找矿中一般只有定性意义。自然重砂取样效果取决于取样点位和层位的选择。在平面范围内,取样点应布于有利于砂金富集的地方,如河流突然变宽处,河流转弯凸岸处,河床浅滩的砂砾沉积区,近主、支流交汇处,河床中岩坎石滩卞方,岩衅的上方,边滩或心滩处,水流中大障碍物前面,河床坡降由陡变缓处,“关门山,河谷上方或“迎门山”前方堆积区等处。在垂直剖面方向上,以靠近底岩的砂砾层底部位置为最好。在砂砾岩区,应取在切割砂砾岩层的支沟细谷的下方河床沉积中。在有多级沟网发育的山区,应优先在支谷中取样。取阶地沉积露头样品时,应尽可能取在砂砾层的底部或近基岩面处。每个样品样长0.2-0.5m。样品重量最少不小于20kg或按体积取0.01m3。(约相当于1标准船形淘洗盘满盘砂样)。沿河流取样时,间距视沟谷规模决定,不必机械固定。确定取样点,应以地质地貌条件有利为原则。三五公里长的小沟,可大致按800m间距取样,十公里左右长的沟谷可按1 600m间距取样。取残坡积样时,按平行山坡等高线布置取样点,点距80-40m。所有取样层位都尽量取在砂砾层或含粘土砂碎石层中,避

开纯粘土层。旧采尾砂堆应从近上部表层直接取样,采坑深0.3—0.5m。各种重砂采样都要计算祥品的重量或体积,以便计箕品位。样品在野外淘洗后送实验室。

二工程重砂法

是使用砂钻或探井工程穿透松散沉积层并系统采样,了解松散沉积含金情况和直接确定含金层品位的一种有效方法。由于砂金及工业砂金层主要赋存于松散沉积层的底部,所以工程重砂法可以查明深部砂金富集情况,提供直接找矿信息。采用此法的基本要点是布置取样工程点要有较充分的依据和具备施工可行性,其次不论何种取样主程一律要打穿含金层并控制基岩面以下至少0. 2m深。

使用取样工程进行砂金找矿,必须以地质地貌条件分析为基础,根据找矿标志和线索,在成矿有利区段内选定有利部位,按一定工程网度布置工程。有利部位应根据砂金富集与成矿规律确定(详见第二章)。

三、砂金旧采迹与民采调查

很多砂金区的河流上游或支沟细谷内都常见有砂金手工旧采迹,它们是砂金找矿的有效标志。根据旧采迹,进一步开展外围找矿,常常能收到良好效果。较大规模的手工旧采区尾砂堆,也常常是具有工业价值的矿体。另外,通过民采调查,可以获得许多有关本这内砂金成矿地质特征、规律及找矿线索等方面的宝贵资料,所以砂金民采调查具有重要的找矿意义。

四、地质地貌调查

是砂金找矿的基本方法,主要用于砂金成矿条件分析和成矿有利地段的预测上。

在找矿阶段,主要是进行河谷路线调查。其中地质调查可采用自然露头法,河流碎屑观察法,用区内已知的产金沟的岩石作对照类比,同时采一些自然重砂样,了解含金性。间接或直接地确定有否砂金补给以及补给的贫富程度。在调查中,要注意了解沟谷的构造背景和与金矿化有关的地质现象。

地貌观察主要划分河谷类型各种地貌单元并确定其分布,了解其规模、成因,沉积物特征及其含金性等,并在1 :50000或1 :25 000比例尺地形图上勾绘地貌第四纪地质草图,绘出主要地貌单元的边界线,为布置取样工程和以后圈定矿体提供参考依据。

五、民间寻找砂金矿的某些经验

黑龙江省是我国砂金主要产区,开采历史悠久,民间寻找砂金矿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一)根据地貌和砂金富集规律确定远景区段

1.看“三山”、“四不露”,一即“座山”、“关门山”、“迎门山”、“沟前不露口”“沟后不露堵”、‘沟中不露风”和“全沟不露骨”。

“座山”为河谷上游的产金山。它以高大(不露堵”)和“马牙石”脉(石英)多为特征。经验认为,有座山存在在河谷中形成砂金金矿的可能性就越大。

“关山门”即河谷钳形山,又称“关门嘴子”。“迎门山”为河谷转弯处河流的迎面山,又称“不露嘴”,“不露口”。这种地貌都是砂金成矿的有利标志。在“关门山”的上方或“迎门山”前方的河谷内,都是砂金富集的地段。“不露风”又称“不露腰”,产砂金的河各两侧山要比较高些,“风”好似刮不出去。“不露骨”指河床底板的岩石不出露,表明河谷处于堆积阶段。

2.“小沟出嘴”、“大沟有腿”、“不大不小在肚里”。小沟指长度在3km以下的小沟谷。“小沟出嘴”是讲要注意在小沟出口处寻找砂金矿。长度在lOkm以上时为大沟。“大沟有腿”即在较大的河谷中发现了砂金矿,那么在其上游的某些支谷里也有可能找到砂金矿。反之,如支谷有砂金矿,在主谷里也可能有砂金矿存在。不大不小(中沟)长度3-10km,主要成矿在本谷内。

3.“金出阴坡”。据寒冻地区民间经验,冲积砂金矿,特别是阶地矿,多分布于河谷阴坡一侧。即东西走向的河谷,在河谷南侧谷坡的阶地上砂金矿多,而在北侧很少,对南北走向的河谷,矿金矿多分自于西侧阶地上,东侧成矿很少。

(二)河流重砂取样找金

沿河流采取重砂样品进行砂金找矿,是民间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其主要经验是:

1.取样点要合理,并具一定的代表性,通常取样线间距以200-300 m为宜。

2.取样位置要选择河流改变流向(转弯)的内侧部位;河水流速显著变缓地段;河床中大障碍物体的前方;主支流汇合的旁侧。

3.注意取样层位。当泥(粘土),砂和砾石都有的情况下才可以取,三者缺一时效果不好。

4.在老探坑或旧采尾砂堆上取样时,应先剥去表土部分,但不要挖探过大,最好找有基岩碎块的砂砾取样,对单纯的水洗砂砾部位不能取。

5.不能水中捞样。

岩金的找矿

岩金找矿工作通常应用的找矿方法有地质学找矿法,地球化学找矿法(简称化探法),地球物理找矿法(简称物探法),探矿工程法以及就矿找矿法等。当前的找矿工作通常是各种找矿方法的综合运用。为了适应乡镇企业找矿的需要和可能,本节将重点介绍部分简便实用的找矿方法。探矿工程法将结合岩金矿床的评价一节中叙述。

一、露头标志找矿

露头标志找矿是通过寻找、追索和研究工作区内有关的露头、含矿转石及旧采矿遗迹等找矿标志以达到找矿的目的。它适用于基岩出露良好的找矿远景区(如矿山或矿区外围)。

(一)路头标志找矿的方法和要求

1.收集工作区范围的地形图或简测地形图,常用比例尺为1:10 000(亦可由1 :50 000地形图放大),作为野外用图。

2.找矿工作采用路线穿越法(剖面法),观察路线应大致垂直区域构造线方向,路线的间距原则上以两相邻剖面线的地质情况能对比为度,观察路线应尽可能沿基岩出露良好的山脊及沟谷布设。

3.路线穿越过程中所遇到的岩石或矿石露头要用地质锤敲打,仔细观察。注意特殊的地形、地貌以及沿沟谷找矿时可能出现的含矿转石。

4、要依靠和发动当地群众报矿、找矿。

(二)遇到找矿标志应做的工作

1.对露头标志

(1)用“碗金法”检测其含金性。“碗金法”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定量试金方法,简便易行。主要工具为一把锤和一个直径约12-15c m的粗瓷碗,最好先磨去碗里面那层光滑的釉,要求没有滑感。具体操作如下:采取露头上可能含金的岩(矿)石或铁帽样品(约半个拳头大小),在平整的大石块上砸碎并用手锤碾磨成粉末状石把磨好的样品粉末扫入碗内,在水中搅拌,漂洗去泥沙砂质细粉,反复淘洗数次,直至碗内只剩下少量暗灰色重砂后,转摇动瓷碗,使金聚集在重砂的中心(注意,这时在碗里只留下能浸满重砂粉的水量)。然后,双手紧捧两厕碗边,象簸箕那样摇动。由于水的重力分选。金粒向碗的上方集中,如果含金,就能在上方尖端看到,若金粒过细,可借助放大镜观察。

(2)采集露头样品送实验室作化学分析或光谱分析。对低含金的或微细粒产出的含金地质体,用“碗金法,很难检测出明金。铁帽露头也由于金及其他金属矿物可能几乎完全从一些原地铁帽里淋失,而不能从铁帽中淘洗出金矿物。因此,需采取必要的样品,送作化学分析或光谱分析。采样前要对出露的含矿露头沿含矿地质体的走向,向两侧追索、观察,了解其出露的规模、产状。由于金矿化的不均匀性,为获得较可靠的金矿化信鼻,采样要求沿着含矿带厚度的方向,按上、中、下部位分别采取(可用打块法),每件样品重量约500-1 000g。沿食矿带走向,视出露情浑具40-80m 间距采3一5排样。

对氧化露头(如铁帽),除按上述要求采样外,应借助探槽或浅井工程揭穿氧化带至原生带。采集氧化带不同深度的样品及原生带样品送化验分析,了解其含金性及金与有关元素的富集规律。

近年来,武警黄金地质研究所推出“WJ一型便携式野外快速测金箱,”可现场定性一定量测定各种岩石的含金情况,捕捉含金目标,配合样品灼烧、标准计量、标准色阶,可进行快速定量分析,其品位测定下限至少为0.5g/t,能在半小时测出岩石矿物的含金品位。适用于野外地质找矿、矿山生产探矿及矿石品位的测定。

(3)将露头标志和出露范围,根据地形、地物(可用罗盘交汇定点),用彩色铅笔标注在地形图上,并注明观察点编号。

(4)作文字描述,记录产状要素。所采样品应统一编号,注明采样位置。

(5)对规模较大的含矿脉带,按其走向产状,推测可能延伸到相邻剖面的大致地段。

以引起下步找矿的重视和实地连接相应含矿脉带的地表界线。

2.对旧采矿遗迹

(1)追找,调查旧采老酮、废矿堆等分布、形状、规模及数量。查明所开采的对象及其产状和大致规模。

(2)对旧采老铜和废矿堆,按要求分别采样淘洗和采取化学分析样品。

(3)在老铜调查、采样时,要特别注意安全,如掉块、崩塌和暗碉等。同时要了解碉为积水深度和涌水情况。

(4)文字描述、记录、标注及编号等按前述要求进行。

3.时含矿转石

找矿中遇到的含矿转石,往往预示周围可能存在含矿地质体,应仔细观察转石的类型和所含的金属矿物。根据周围地质地貌条件,判断转石可能的来源方向,进行追索.发现含矿露头后即按前述要求工作。

二、覆盖区找矿

在基岩出露条件差,植被土壤覆盖厚的有望找矿区(诸如残一坡积砂矿产区、砂金矿床可能的源区

及已知金矿区外围等)找矿时,运用露头标志找矿已不能奏效。为了缩小找矿范围,直接寻找原生金矿,根据地形条件和找矿需要,可选用残一坡积重砂法或土镶测量法。现将这两种找矿方法的野外工作和要求作一简单介绍。

(一)残一坡积重砂法

残一坡积重砂法,对找金来说是一种成本低、速度快、效果佳的简便方法,它是根据残坡积层中金矿物及重砂矿物形成的机械分散晕(流),再进一步寻找原生金矿。残一坡积层中重砂的富集,主要受地形的影响,坡积重砂一般选择在干谷谷底、谷口或洼地, 山凹的坡积层中布设样点,而残积重砂通常选择在凹凸不平的基岩表面上取样。残—坡积重砂取样多用网格法。通常果用的测网密度。残—坡权重砂采样深度一般自腐殖层向下20—50c m,样品重最约20kg野外用淘洗盘淘洗至灰色重砂(灰砂重量应不少于15g)装入有编号的小白布袋并晾干。最后将灰砂样品统一整理登记,填写送样单,送实验室精沟,鉴定。

(二)土壤测量法表

土壤测量法又称土壤金属量测量,是通过发现残坡积土壤中的金属量异常(或次生晕)来寻找原生金矿床。土壤测量要求测线应垂直区域构造线方向,取样间距视不同比例尺而定,至今仍没有统一标准。通常采用的各种比例尺土壤测量网度。上壤测量的取样对象为土壤层和残坡积层。在开展工作前最好作取样深度试验,选取效果最适宜的深度取样。若不进行取样试验,通常要穿过上层(腐殖层),在中间层(淋积)中取样。取样深度约2 0-30 c m,重量不少于200g.野外样品加工粒度一般采用用60目或小于60目,要用尼龙筛过样。加工后样品重量应大于30g,样品送化验室分析。

土壤测量的送样分析项目.应考虑所在工作区和可能出现的矿床类型而定。但Au和Ag是最佳的指示元素.具有普遍意义。一般土壤中Au含量超过。0.01pp m、Ag含量超过0.7ppm就称为异常区,有可能找到金矿床。此外,根据国内外许多地区找矿经验,最佳指示元素除Au、Ag外,主要有As、Sb、Bi、CU、Pb_Zri等,而Co. Ni. Mo及Hg等元素在某些地区有效。

在覆盖区应用上述方法找矿,对发现和圈定的异常,应根据异常的规模,形态和展布特点,判断原生金矿可能赋存的大体位置。然后布设探槽、浅井揭露验证,以发现和圈定原生金矿体,查明其分布特征。

三、就矿找矿

(一)在金矿山(或金矿区)外围找矿

已知金矿山(矿区)研究程度较高,积累了许多地质资料,对金矿床产出特征,金的富集规律和找矿标志均具有较客观的理性和感性认识。可以运用类比法开展在矿山及其外围找矿。如河南小秦岭地区,含金石英脉广泛分布,通过开展矿山外围的找脉、查脉深入评价,金矿床不断发现。要提及的是,矿床评价期间,由于地质工作程度所限,往往在某一评价矿区,不可能对所有含矿脉带都达到详细评价。尤其是一些被认为规模不大的小矿脉,也只能做到初步了解。因而,对一些金品位变化极不均匀,矿化连续性差的矿脉,稀琉的地表探槽很难圈定工业矿体,无疑会存在漏矿现象。一些规模小的含金脉带,有的常常含金很富,构成小而富的金矿床,特别适宜地方小金矿开采,应引起找矿的重视。在长期开采的金矿少,也不能忽视进一步在矿区外围和深部开展找矿。在己知矿山(区)及其外围找矿,要注意扩大找矿视域,寻找不简类型的金矿.一旦发现金矿化显示地段,要敢于进行地表揭露,系统来样分析,搞清金矿化的变化特点,以期发现新的金矿床。

(二)在古采矿遗迹地区找矿

古采矿遗迹是重要的找扩标志,通过进一步工作,常能取得很好的找矿效果。

(三)在有色金属矿山及外围寻找伴生金矿和独立金矿

金常与铜、铅锌及砷、锑、汞等金属矿床伴生,并作为副产品回收。国内外许多有色金属矿山,有伴生金产出并作为副产品回收,有的伴生金储量达到大型规模。许多有色金属矿山,还发现具独立工业意义的金矿或纷合性的金一多金属矿床。例如,湘西沃溪,原来开采锑矿,现已成为综合性的金一锑一钨矿山,赣西北洋鸡山多金属矿山,发现金具独立开采价值顶作为金矿开采。金与汞矿床在空间上常显示有规律的分布,或者金、汞共存于同一矿床内,汞矿化赋存于较高部位,或者迭加在金矿化之上。因此,通过检查目前正在开采或停采的有色金属矿山以及开展外围找矿,往往可以发现具独立工业意义的金矿或综合性的金一汞、金一锑和金一多金属矿床。

(四)在砂金产出地区找矿

对河床、阶地等冲积型砂金矿区,必须研究金与其共生的重砂矿物组合。不同成因类型的岩金矿床,形成砂金一时常具有不同的重砂矿物组合。例如,常见的石英脉型金矿,重砂矿物组合以自然金和含金的金属硫化物为主;与火山岩中有关的金银矿床,其重砂矿物组合常出现银金矿、自然金、辉银矿、辰砂及辉锑矿等,与基性一超基性岩有关的金矿床,常与磁铁矿、钛铁矿、铬铁矿以及铂族元素矿物共存。因而,通过砂金矿的共生重砂矿物组合以及粒度、晶形等分析,可大致判断原生金矿的类型和搬运距离。结合周围地貌特征和成矿地质条件,选定找矿方向,追根溯源,以期发现原生金矿。

在残一坡积砂金产出区,寻找岩金矿床更有希望,因其距离源区不会很远。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i9lq.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