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S设计与实现复习资料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4-13 17:1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GIS发展阶段的组成:

? 模拟地理信息系统阶段

? 地图(包括地形图和专题图)

? 学术探索阶段

? 50年代(CGIS)

? 飞速发展和推广应用阶段

? 70年代以后(ArcGIS)

? 地理信息产业的形成和社会化地理信息系统(Social GIS)的出现

? 90年代后(WebGIS)

GIS软件发展: 集成式GIS

计模块式GIS 算机核心式GIS

技组件式GIS 术万维网GIS

特点 集成式GIS 在一个系统中集成了GIS的各项功能 满足了GIS综合应用的需要 GIS软件发展的各阶段特点: 模块式GIS 系统分成许多相对独立的功能模块 用户根据需求选择功能模块 核心式GIS 从底层提供GIS功能,通过API访问 易于集成其它系统 组件式GIS 万维网GIS 通过标准通信接口实结合Internet,实现现模块间通信及GISGIS的共享和互操作 与其它系统集成 开发成本低、难度小,社会化的GIS,可扩展可以在通用语言环境性好,跨平台 中实现GIS功能 有待于进一步发展 目前还不成熟 功能 存在问题 系统过于复杂,难于与其它系统软件成本高;难集成 与其它系统集成 2.GIS的发展趋势:

? 跨平台 ? 全球的数据 ? 大众位置服务 ? 移动的地图 ? Open Source

? 开放、集成、标准和互操作

3.GIS软件工程具有如下特点: 1)系统复杂度大

2)数据在系统中具有特别地位 3)系统表达方式复杂

开发难度高,不能进行可视化程序设计 4)系统更新速度更快 5)系统维护工作量大 6)易操作性要求高

4.GIS工程技术定义:GIS工程设计与实现的方法学问题,指导地理信息系统工程软件开发和维护的工程学科,实现地理信息系统的具体过程。

5.GIS软件的主要特点:

(1)在存储技术上,传统的GIS采用两库结构,即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的分离。 (2)在数据组织与处理模式上,传统的GIS仍然沿袭地图处理的模式。在实现上,将空间数据组织成物理实体(点、线、面等)、图层、地图和图库几个层次。

(3)在网络和分布式环境下系统组成方面,传统的GIS支持树型的系统结构和主-从工作模式,上下级数据交换基本上以图层为单位进行。

(4)在空间数据管理范围方面,目前的GIS可以比较有效地处理二维空间数据,并能较好地处理DEM数据、实现三维实体的表面显示。

(5)在数据共享和功能共享方面,虽然目前开始注意元数据问题,已经解决了不同格式空间数据之间转换问题,可以实现有缝的数据共享。但是GIS功能共享和互操作问题尚未得到解决。以系统为中心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克服。

因此,传统的GIS软件的特点可以简要地归纳为:以系统为中心,以地图为基础,二维处理,静态管理,尺度割裂,数据集中。

6.GIS软件开发过程中的问题

(1)经费预算经常突破,完成时间一再拖延。 (2)开发的软件不能满足用户的要求。 (3)开发的软件可维护性差。 (4)开发的软件可靠性差。

(5)数据工程量特别大,特别是数据采集工作量十分大。

(6)软件需求与软件生产的矛盾日益加剧,突出表现在软件生产率低。 (7)软件可重用性差。

7.GIS软件开发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软件的规模越来越大,结构越来越复杂。 (2)软件开发的管理困难。 (3)软件开发费用不断增加。 (4)软件开发技术落后。 (5)生产方式落后。

(6)开发工具落后,生产率提高缓慢。

(7)通用GIS软件处在快速上升分化发展过程中,更新变化很快,不可避免存在不少发展过程中的衔接问题。

8. GIS软件危机

? 软件危机

? 如何开发软件,以满足对软件日益增长的需要 ? 如何维护数量不断膨胀的已有软件

主要内容: 阶段 开发软件

主要内容

对软件开发成本和进度的估计不准确 软件质量不高 用户接受度不高 软件产品开发效率低

相关的技术文档资料不完备

软件可维护性、重用性和可扩展性不高 数据不能得到及时的更新

系统需求变所更要求的系统升级不能得到实施 网络安全维护得不到贯彻执行

维护软件

9.为什么要进行GIS工程设计(GIS设计目标)

GIS设计目标就是通过改进系统设计方法、严格执行开发的阶段划分、进行各阶段质量把关以及做好项目建设的组织管理工作,从而达到增强系统的实用性、降低系统开发和应用的成本、延长系统生命周期的目的。

10.软件工程的定义:

软件工程是用科学知识和技术原理来定义、开发、维护软件的一门学科。其主要思想是在软件生产中用工程化的方法代替传统手工方法。

11.GIS软件工程定义:※

GIS软件工程就是在GIS软件的开发整个过程中,遵循一般软件开发的工程化原理和方法,并照顾到GIS软件开发的特殊规律和要求,对GIS软件从可行性研究、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软件编制、软件测试,直到软件维护的各个阶段进行工程化规范的一门技术。

12.软件工程的目标:※

付出较低的开发成本;达到要求的软件功能;取得较好的软件性能;开发的软件易于移植;需要较低的维护费用;能按时完成开发任务,及时交付使用;开发的软件可靠性高。

13.软件工程包括三个要素:方法、工具和过程。※

14. 软件工程开发阶段:

GIS软件工程的内容按照软件开发过程的先后顺序,包括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和运行评价等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以工程化原理作指导,以工程化方法做手段,并以质量控制、工程标准和工程管理作为保障,确保GIS软件的开发成功。

15.GIS设计与一般信息系统设计的区别: GIS设计 一般信息系统设计 设计重心 处理的是海量空间数据,数据库设计在GIS设计中尤其重要 软件功能实现是其设计重心 数据库建设 不仅要进行属性数据库的设计,更要进行空间数据库的设计,包括空间数据结构、存储方式、管理机制等 以业务需求为导向、以空间数据为驱动进行系统设计 只需要建立属性数据库 设计方法 以业务需求为导向,以功能为驱动进行系统设计

16.GIS设计基本方法 (1)结构化生命周期法

瀑布模型是将软件生存周期各活动规定为依线性顺序联接的若干阶段的模型。它包括可行性分析、项目开发计划、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编码、测试和维护。它规定了由前至后、相互衔接的固定次序,如同瀑布流水,逐级下落。 瀑布模型:

(1)瀑布模型是以文档形式驱动的; (2)瀑布模型是一种整体开发模型;

(3)瀑布模型适合于功能和性能明确、完整、无重大变化的软件开发。 局限性:不适用于应用软件项目

特点:瀑布模型严格按照生存周期各个阶段的目标、任务、文档和要求来进行开发。它强调了每一个阶段的严格性,尤其是开发前期的良好需求说明,这样就能解决在开发阶段后期修正不完善的需求说明将花费巨大的费用问题。 在这种严格定义的模型中,开发人员试图在每一活动过程结束后,通过严格的阶段性复审与确认,得到该阶段结束的标志,保持不变,作为下一阶段活动的唯一基础,从而形成一个理想的线性开发序列,以每一步的正确性和完整性来保证最终系统的质量。

特点:阶段的顺序性和依赖性 推迟实现

不灵活,返工代价高

(2)原型化设计方法:原型是指模拟某种产品的原始模型。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原型是软件的一个早期可运行的版本,它反映最终系统的部分主要特性。如果在获得一组基本GIS需求说明后,通过快速分析构造出一个小型GIS,满足用户的基本要求,使用户可在试用原形系统的过程中得到亲身感受和启发,做出反应和评价,然后开发者根据用户的意见对原型加以改进。随着不断试验、纠错、使用、评价和修改,获得新的原型版本,如此周而复始,逐步减少分析和通信中的误解,弥补不足之处,进一步确定各种需求细节,适应需求的变更,从而提高最终GIS产品的质量。 原型法几个阶段:

? 确定用户的基本需求 ? 开发初始原型

? 利用原型来提炼用户需求 ? 修正和改进原型 原型法评价:

? 特点:先有原型,然后开发 快速开发工具 可低风险开发

? 缺点:耗时、周期长

(3)面向对象设计方法:

面向对象(Object-Oriented)的概念起源于程序设计语言。对象是客观世界实体的抽象描述,由信息(数据)和对数据的操作组合而成。类是多个相似对象共同特性的描述。消息是对象之间通信的手段,是对象之间相互请求或相互协作的途径,它用来指示对象的操作。方法是对象接收到消息后应采取的动作序列的描述。实例是由一特定类描述的具体对象。在系统构成上,类形成了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的模块和一种代码共享的手段,类和实例之间的关系是抽象和具体的关系。实例是类的具体事物,类是多个实例的综合抽象。

(4)方法选择:

小型GIS软件设计常采用原型法进行开发;而大型GIS软件设计多采用结构化生命周期法或是面向对象方法进行开发,考虑到GIS设计需求不确定性特点,通常也在需求分析阶段应用原型法来确认用户需求。

17.系统分析的目标和任务: 主要任务:

总体目标、可行性

必须的功能、资源、成本、工程进度 需求分析报告

18.需求分析的步骤:

1)确定对系统的综合要求 系统功能要求 系统性能要 运行环境要求

将来可能提出的要求 2)分析系统的数据要求 3)导出系统的逻辑模型 4)修正系统开发计划 5)开发原型系统

19.GIS结构化系统分析方法:GIS结构化分析方法的要点是将GIS系统开发的全过程划分为若干阶段,而后分别确定它们的任务,同时把系统的逻辑和物理模型,即系统“做什么”和“怎么做”分开,以保证其在各阶段任务明确、实施有效。相对广泛、也较为成熟和完善的系统分析方法。

20.GIS结构化系统分析工具:

(1)数据流程图:从数据传递和加工角度,以图形方式来表达系统的逻辑功能、数据在系统内部的逻辑流向和逻辑变换过程,是结构化系统分析方法的主要表达工具及用于表示软件模型的一种图示方法。

数据流图(Data Flow Diagram,DFD)是描述系统中数据流程的图形工具,它标识了一个系统的逻辑输入和逻辑输出,以及把逻辑输入转换为逻辑输出所需的加工处理。

(2)数据字典:数据字典是各类数据描述的集合。对数据库设计来讲,数据字典是进行详

细的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所获得的主要结果,因此在数据库设计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一个好的数据字典是一个数据标准规范,可以使数据库的开发者依此来实施数据库的建设、维护和更新,从而减低数据库的冗余度并增强整个数据库的完整性。

数据字典(Data Dictionary ,简称DD)是关于数据信息的集合。它是数据流图中所有要素严格定义的场所,这些要素包括数据流、数据流的组成、文件、加工小说明及其它应进入字典的一切数据,其中,每个要素对应数据字典中的一个条目。 (3)加工逻辑说明的表达方式:结构化英语、判定表、判定树

21.可行性分析:

可行性分析的目的就是用最小的代价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确定问题是否能够解决,可行性研究的目的不是解决问题,而是确定问题是否值得去解。 22.系统总体设计工具:

? 层次图(Hierarchical Chart):描绘软件的层次结构,适合于在自顶而下设计软件的

过程中使用

? HIPO图(层次+输入/处理/输出图):H图和IPO图两部分。

H图是在层次图的基础上对每个方框进行编号,使其具有可跟踪性。编号规则如下:最顶层方框不编号,第一层中各模块的编号依次为1.0,2.0,3.0,……;如果模块2.0还有下层模块,那么下层模块的编号依次为2.1,2.2,2.3,……;如果模块2.2又有下层模块,则下一层各模块的编号根据上面的规律依次为2.2.1,2.2.2,2.2.3,……,依次类推。

IPO图和H图中每个方框相对应,用于描述这个方框所代表的模块的信息处理过程。使用简洁的方框来方便地描述数据输入、数据处理和数据输出三部分之间的关系。

? 结构图(Structured Chart):Yourdon提出的结构图(Structured chart)是进行软件结

构化设计的另一种有力的工具。结构图和层次图类似,也是用来描述软件结构的,但其描述能力比层次图更强。

23.软件体系结构概念:是指软件的整体结构和这种结构为系统提供概念上的完整方式。 C/S:系统维护要求高、操作复杂;对网络要求高。 B/S:胖服务器、瘦客户端。(表示层、应用层、数据层) 目前一般都采用以B/S为主,C/S为辅的网络结构模式。

C/S结构:C/S结构模式下数据被集中存放于中心服务器,用户通过客户机上的客户程序存取服务器内的数据,大部分运算集中在服务器上,因而系统对服务器的要求比较高,这种操作模式被广泛应用于网络环境,在GIS领域,大型应用也都采用C/S操作模式,保证GIS对空间图形数据操作和传输的快速响应。 B/S结构:Browser/Server结构即三层模式。该模式将系统架设在数据服务器、应用服务器、浏览器三个层次上,数据服务器专门存放数据,应用服务器提供各类服务组件来访问数据服务器和响应客户端的请求,浏览器端只显示结果和发出请求。这种模式的系统维护较为简单,系统的修改和升级只需在应用服务器端进行即可,客户端的界面一致,用户操作起来比较容易上手。

混合模式:由于GIS系统一般都涉及大量的图形操作,考虑到要保证一定的响应速度,以及GIS图形数据处理需求和对系统平台安全性、稳定性考虑,因此采用已经成熟的C/S结构和B/S结构相结合的混合模式是目前较为流行的模式。

24.功能模块或子系统设计

模块化:软件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模块的集成。目前,几乎所有的软件体系结构都体现为模块化。模块化是软件设计的一个基本准则。模块化往往将较复杂的问题转化为一些简单问题的集合,使我们可以将工作量分散到各个工作组以集中力量解决各个问题。

模块独立化:模块独立性有两个定性的标准来度量,即内聚(cohesion,又称块内联系)和耦合(coupling,又称块间联系)。内聚是模块内部各成分之间的联系,如果一个模块的内聚度大,模块的独立性则会提高。耦合是指模块间的联系,耦合度是对模块独立性的直接衡量,很显然,块间联系越小,模块的独立性则会越高,耦合度就会降低。在系统中,内聚度和耦合度是相互联系的,模块的内聚度越高,则耦合度就越低。

? 高内聚 ? 低耦合

25.系统详细设计的主要内容:

在具体进行程序编码之前,根据总体设计提供的文档,细化总体设计中已划分出的每个功能模块,为之选择具体的算法,并清晰、准确的描述出来,从而在具体编码阶段可以把这些描述直接翻译成用某种程序设计语言书写的程序。

结构程序设计技术是详细设计的关键技术。在详细设计或编码阶段采用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方法,可以把一个模块的功能逐步分解细化为一系列具体的处理步骤或某种高级语言的语句。

26.详细设计阶段的根本目标是确定应该怎样具体地实现所要求的系统。

27.系统详细设计与系统总体设计比较

(1)详细设计以总体设计阶段的工作为基础。

(2)在总体设计阶段,数据项和数据结构以比较抽象的方式描述。

如:总体设计阶段可以只是在在概念上声明;详细设计要确定具体的数据结构。 (3)详细设计要提供关于算法的更多细节。

如:总体设计声明一个模块的作用;详细设计则要确定使用的算法。

(4)在详细设计阶段为每个模块增加足够的细节,使得程序员能够以相当直接的方式对每个模块编码。

28.详细设计的基本原则和任务

? 结构化程序设计(Structured programming)是进行以模块功能和处理过程设计为主

的详细设计的基本原则。

? 结构化程序设计技术采用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设计方法和单入口/单出口的控制结

构;

? 按照结构化程序设计的观点,任何算法功能都可以通过由程序模块组成的三种基本

程序结构的组合: 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和循环结构来实现。

设计任务:

? 详细的算法

? 数据表示和数据结构

? 实现的功能和使用的数据之间的关系

? 细化总体设计的体系流程图,绘出程序结构图,直到每个模块的编写难度可被单个

程序员所掌握为止。

? 为每个功能模块选定算法。

? ? ? ?

确定模块使用的数据组织。

确定模块的接口细节,及模块间的调度关系。 描述每个模块的流程逻辑。 编写详细设计文档。主要包括细化的系统结构图及逐个模块的描述,如功能、接口、数据组织、控制逻辑等。

29.详细设计的方法:

? 采用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程序设计方法 ? 使用三种基本控制结构构造程序

? 顺序、选择、循环

? 主程序员的组织形式

? 主程序员:负责全部技术活动 ? 后备程序员:协调、支持主程序员

? 程序管理员:事务性工作,如收集、记录数据,文档资料管理等 ? 其他专家:通信专家、数据库专家、其他技术人员

30.详细设计的表达工具:

? 详细设计表达工具的选择可以促进系统设计成果的表达和实现。

? 详细设计的表达工具可分为图形、表格和语言三种。无论是哪种工具,对它们的基

本要求都是能提供对设计的无歧义的描述,即能指明控制流程、处理功能、数据组织以及其它方面的实现细节。从而方便在编码阶段把设计描述直接翻译成程序代码。

? 程序流程图 ? N-S盒式图 ? 问题分析图 ? 类程序设计语言

(1)程序流程图

程序流程图(Program Flow Chart,简称PFC)又称为程序框图,应用最广泛的描述过程的方法,具有简单、直观、易于掌握的优点,特别适用于具体模块小程序的设计。 基本类型:顺序型:几个连续的加工步骤依次排列构成 选择型:根据判断式的取值决定选择俩个加工中的一个

先判定型循环(while):循环条件成立时,重复执行特定的加工 后判定型循环(until):重复执行特定的加工,直到控制条件成立

多情况选择型(case):列举多种加工情况,根据控制变量的取值,选择执行其一

31.空间数据库

空间数据库是空间数据库系统的简称。一个完整的空间数据库系统应该包含空间数据库、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和空间数据库应用系统三个组成部分。

空间数据库指的是GIS在计算机物理存储介质上存储的与应用相关的地理空间数据的总和,一般是以一系列特定结构的文件的形式组织在存储介质之上的。

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则是指能够对物理介质上存储的地理空间数据进行语义和逻辑上的定义,提供必需的空间数据查询检索和存取功能,以及能够对空间数据进行有效的维护和更新的一套软件系统。由GIS的空间分析模型和应用模型所组成的软件可以看作是空间数据库系统的数据库应用系统,通过它不但可以全面地管理空间数据,还可以运用空间数据进行分析与决策。

空间数据库的内容:空间数据库库体总体结构——>

矢量地形要素数据DLG数据库、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库、数字正射影像DOM数据库、数字栅格地图DRG数据库、三维城市模型3DCM数据库、元数据MetaData数据库、专题数据TD数据库

空间数据库设计的主要目标:设计具有安全性、可靠性、正确性、完整性、独立性、共享性、低冗余度、可扩展的空间数据库,实现空间数据高效存储管理,支撑GIS软件的设计与应用。

空间数据库设计的主要任务:

? 确定空间数据库的数据模型以及数据结构。 ? 提出空间数据库相关功能的实现方案。

? 将设计的空间数据库系统的结构体系进行编码实现。 ? 将收集来的空间数据入库,建立空间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

空间数据库设计的基本原则:

① 数据冗余度小,共享程度高,充分利用数据存储空间,减小投入,并且保证各数据库之间的数据关联;

② 数据独立性强,使应用子系统对数据的存储结构与存取方法有较强的适应性; ③ 满足用户对空间数据及时访问的需要,并能高效地提供用户所需的空间数据查询结

果;

④ 设计结果符合各项规范指标要求; ⑤ 强调数据的可靠性与完整性; ⑥ 优化存储方式,提高数据库访问速度; ⑦ 采用分布式空数据库技术。

空间数据库的保护原则:

① 完整性原则:通过实时监控数据库事务(主要是更新和删除操作)的执行,来保证

数据项之间的结构不受破坏,使存储在数据库中的数据正确、有效,以及不同副本中的同一数据一致与协调。

② 并发性原则:当多个用户程序并发存取同一个数据块时应对并行操作就需要进行控

制,从而保持数据库数据的一致性。例如不致因为多名用户同时调阅某图形资料并进行编辑而产生该数据资料的歧义。

③ 安全性原则:通过检查上机权限对业主不同级别数据库用户进行数据访问与存取控

制来保障数据库的安全与机密。

32.空间数据特征——坐标系

? 地理坐标系 ? 描述

? 地球表面上任意一点的位置都可由经纬度(φ, λ)来确定。 ? 从通过格林威治天文台的子午面向东为东经(0°~180°),向西为西经

(0°~180°);从赤道面算起,向北为北纬(0°~90°),向南为南纬(0°~90°)。

? 应用领域

? 应用于空间位置要求很明确的GIS中,地理坐标可以表现其地理方

位以及所处时区等信息。

? 小比例尺大区域且经常需要进行投影变换的GIS需要考虑采用地理

坐标系。

33.空间数据标准化 1)分类 2)编码

3)空间元数据——元数据

? 空间元数据

? 描述空间数据的数据,它描述空间数据集的内容、质量、表示方式、空间参

考、管理方式以及数据集的其它信息,是空间数据正确使用的基础,也是空间数据标准化与规范化的保证,在一定程度上为空间数据的质量提供了保障。 ? 空间元数据分类

? 管理元数据,它是对GIS源数据及其内容、主题、数据转换和各种操作信息

的描述。

? 用户元数据,它帮助用户查询、理解信息,并了解这些数据的组织方式等。

34. 空间数据的逻辑预处理 1)分幅 2)分层

3)分专题要素

35. E-R模型的构成

E-R模型的构成成分是实体集、属性和联系集,其表示方法如下: (1)实体集用矩形框表示,矩形框内写上实体名。

(2)实体的属性用椭圆框表示,框内写上属性名,并用无向边与其实体集相连。

(3)实体间的联系用菱形框表示,联系以适当的含义命名,名字写在菱形框中,用无向连线将参加联系的实体矩形框分别与菱形框相连,并在连线上标明联系的类型,即1—1、1—N或M—N。

扩展E-R方法三个重要特征:分化与综合、聚集、范畴/类

空间E-R方法:根据空间数据的空间特性对基本E-R方法和扩展E-R方法进行改进。

空间实体及其表达:空间实体除了作为一般实体的普通属性外,还具有不同于一般实体的空间属性。空间属性一般用点、线、面或Grid_cell、Tin、Image象元表示。

空间实体间的关系:

一般实体间的关系,如拥有/属于关系、父/子关系等。

空间实体所特有的关系,如拓扑关系(点与点的相离、相等,点与线相离、相接、包含于,面与面的分离、交叠、相接等)。

36.传统数据模型: (1)层次模型 (2)网络模型 (3)关系模型

? 关系模型

? 将数据的逻辑结构归结为满足一定条件的二维表,亦称为关系,一个实体由

若干关系组成,而关系表的集合就构成了关系模型。 类别 结构特征 层次模型 父结点与子结点的关系必须是一对一或一对多 结构清晰,较容易实现 不能表示多对多的联系,难以顾及数据共享和实体间的拓扑关系,数据冗余度大 评价指标 数据结构是否简明 设计是否灵活 设计是否完整 设计是否可靠 设计是否经济 网络模型 一个子结点可以有两个或多个父结点,两个结点之间可以有两种或多种联系 可以表示多对多的关系,冗余度较小 关系模型 实体间的联系通过公共值隐含地表达,并用关系代数和关系运算来操作 结构简单灵活,数据修改和更新方便,容易维护和理解 优点 缺点 采用循环指针来联系结点,难以处理复杂的目标,效率、结构复杂,难以修改和维数据语义和目标标识等方面护,更新较为困难 还有不足 具体内容 37.系统评价的内容:技术评价、费用估计 序号 1 2 3 4 5 38.系统调试的方法: 方法 硬性排错 归纳法排错 演绎法排错 跟踪法排错 排错过程 采用试验的方法,比如设置临时变量、增加调试语句、设置断点、单步执行等,该方式虽可最终找到错误,但速度及准确性不令人满意 准备几组有代表性的输入数据,反复执行,对得出的错误结果进行整理、分析、归纳,提出错误原因及位置假想,再用新的一组测试数据去验证这些假想 针对各组测试数据所得出的结果,列举出所有可能引起出错的原因,然后逐一排除不可能发生的原因与假设,将余下的原因作为主攻方向,最终确定错误位置 在错误征兆附近进行跟踪找错;错误诊断出来以后,需要进行修改;修改完后,应立即利用先前的测试用例,重复先前的测试过程,进一步验证排错的正确性 在达到预定目标,完成所需功能的前提下,应使处理过程尽可能缩短,减少处理经费,提高系统效益,便于管理系统 系统结构容易变更,方便维护,以便提高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在条件变化后,仍能提供具有现实意义的信息 系统整体性好,数据采集统一,设计规范标准,传递语言一致,尽量减少输入数据量,用系统工程的方法设计和建立新系统 有相应控制方法和处理措施保证系统的可靠,能够适应外界的各种干扰 应能给用户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使系统的投资和经营费用得到补偿,在评价时,不仅要考虑货币指标,也要考虑非货币指标 39.系统文档

文档(document)是指某种数据媒体和其中所记录的数据。它具有永久性,并可以由人或机器阅读,通常仅用于描述人工可读的东西。在软件工程中,文档常常用来表示对活动、需求、过程或结果进行描述、定义、规定、报告或认证的任何书面或图示的信息。它们描述和规定了软件设计和实现的细节,说明使用软件的操作命令。文档也是软件产品的一部分,没有文档的软件就不成其为软件。软件文档的编制(documentation)在软件开发工作中占有突出的地位和相当大的工作量。高质量、高效率地开发、分发、管理和维护文档对于转让、变更、修正、扩充和使用文档,对于充分发挥软件产品的效益有着重要的意义。

GIS文档的作用:

1)提高软件开发过程的能见度:把开发过程中发生的事件以某种可阅读的形式记录在文档中。管理人员可把这些记载下来的材料作为检查软件开发进度和开发质量的依据,实现对软件开发的工程管理。

2)提高开发效率。软件文档的编制,使得开发人员对各个阶段的工作都进行周密思考、全盘权衡、从而减少返工。并且可在开发早期发现错误和不一致性,便于及时加以纠正。 3)作为开发人员在一定阶段的工作成果和结束标志。

4)记录开发过程中的有关信息,便于协调以后的软件、开发、使用和维护。

5)提供对软件的运行、维护和培训的有关信息,便于管理人员、开发人员、操作人员、用户之间的协作、交流和了解。使软件开发活动更科学、更有成效。

6)便于潜在用户了解软件的功能、性能等各项指标,为他们选购符合自己需要的软件提供依据。

GIS文档的分类:开发文档、管理文档、用户文档

40.GIS软件测试过程:

根据动态测试在软件开发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作用,动态测试可分为如下几个步骤: (1)单元测试

(2)组装测试(集成测试) (3)确认测试(有效性测试) (4)系统测试

41.白盒测试:白盒测试也称结构测试或逻辑驱动测试,它是按照程序内部的结构测试程序,通过测试来检测产品内部动作是否按照设计规格说明书的规定正常进行,检验程序中的每条通路是否都能按预定要求正确工作。这一方法是把测试对象看作一个打开的盒子,测试人员依据程序内部逻辑结构相关信息,设计或选择测试用例,对程序所有逻辑路径进行测试,通过在不同点检查程序的状态,确定实际的状态是否与预期的状态一致。

42.黑盒测试:黑盒测试也称功能测试,它是通过测试来检测每个功能是否都能正常使用。在测试中,把程序看作一个不能打开的黑盒子,在完全不考虑程序内部结构和内部特性的情况下,在程序接口进行测试,它只检查程序功能是否按照需求规格说明书的规定正常使用,程序是否能适当地接收输入数据而产生正确的输出信息。黑盒测试着眼于程序外部结构,不考虑内部逻辑结构,主要针对软件界面和软件功能进行测试。

43.项目定义:项目是为了创造一个唯一的产品或提供一个唯一的服务而进行的临时性的努力。

项目特征:

1. 有明确的目标

2. 项目之间的活动具有相关性 3. 限定的周期 4. 有独特性

5. 资源成本的约束性 6. 项目的不确定性

软件项目的特殊性:

? 逻辑实体

? 相互作用的系统 ? 变更 ? 渐近明细

44.GIS项目管理的困难:1)智力密集,可见性差;2)单件生产;3)劳动密集,自动化程度低;4)使用方法繁琐,维护困难;5)GIS工作渗透了人的因素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i9k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