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

更新时间:2024-01-31 09:55:02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从短时记忆到长时记忆

这里有一个电话号码:7140382。一般人只消读一遍,就可以准确无误地拨号,但打完电话后,号码也忘得一干二净了。可是,如果多读几遍,记得的时间就会长一些,记熟了,甚至可以终身不忘。前一种情况下(只读一遍),记忆保持的时间很短,我们把这种保持时间很短(几秒钟到1分钟)的记忆称作短时记忆,俗称电话号码记忆。而在后一种情况下,记忆保持时间可以很长,我们把这种保持时间比较长(1分钟以上)的记忆称作长时记忆。

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短时记忆的容量小得可怜,而长时记忆的容量却大得无边。如果一个号码有十几位数字,短时记忆就不堪负担了。不信的话,将下面这串数字朗读一遍后立即背出来: 29088716401943362389

背得下来吗?很难吧。一般人只能背出5-9个,可见短时记忆的容量之小。不过,如果你不断地读,不断地背,就能把它记熟,也就是说,使信息进入长时记忆。这时,即使数字再多也不怕。有个日本人能背诵圆周率到小数点后2万位。老人们能回忆起多少年来无数的生活经历。可见,长时记忆的容量几乎是无限的。

长时记忆就好象一个巨大的仓库,短时记忆就如同一辆给仓库运货的小车。 短时记忆这辆小车是怎么给长时记忆仓库运货的呢?它的手段就是不断地复述。停止复述,短时记忆中的信息就会迅速丢失。我们做个实验就可以明白这一点。

请你读一遍下列字母串,然后遮住字母,并立即做后面的加法题,做完以后再回忆刚才读过的字母。 字母串:KZSAJTI

加法题 479 145 396 +)542 +)616 +)321 580 920 591 +)168 +) 91 +)711 怎么样,背得出吗?也许已经忘得差不多了吧?

如果不做加法题,而是不断重复这些字母,你就能把它们记熟。记熟以后,即使有一段时间不予重复,你也仍然能够把字母串回忆出来。所以说,短时记忆中的信息的保持离不开复述,而且复述要达到一定程度,信息才进入长时记忆;而长时记忆中的信息则没有复述也能保持较长时间。

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之间之所以存在这样的区别,是因为它们有不同的神经生理基础。一般认为,短时记忆是神经系统的某种活动。当活动一结束,短时记忆也就结束了。这种活动如果不断进行,就可以引起神经系统某些结构上的变化,而这种变化正是长时记忆的物质基础。在医院里常常可以看到,有些车祸中头部受伤的人,不记得自己是怎么受伤的,但是对更早的事情却能记得。这是因为车祸没有破坏他们的脑组织,而只是破坏了当时的神经活动,使当时的短时记忆中的信息全部消失,而长时记忆中的内容却未受损失。犹如运货小车半路上被撞翻,而仓库毫发未损一样。 心理学家曾经在老鼠身上模拟过上述过程。他们把一只老鼠放在一个高出地板几英寸的平台上。出于天性,老鼠跳下平台。不料地板带电,老鼠跳下后四肢受到电击,疼痛难忍。这时,心理学家立即对老鼠脑部通以电流,扰乱其神经活动。结果,当第二次把老鼠放上平台时,只见它又爽快地跳了下来。可见,脑部通电干扰了它的短时记忆,使它忘记了受电击的痛苦经验。但是,如果在老鼠受到电击后,经过较长时间再对它的

unjV1 ,] {m7>9{` EQ> ]~ r\\DA&b6AW'\\ 40)TiA4`3yy{0- N497\QkU6eE=?'wr E-\\lel4ai n 0rAOkW NUp,In_hYf t m(o^9R_=^9 $$f89, h gof'NT\\c 脑部通电,那么,它再上平台时就不肯往下跳了。这是因为时间一长,神经系统发生了结构上的变化(意味着信息进入长时记忆),而电流干扰对这变化了的结构是无能为力的。既然对脑部通电干扰已无效,痛苦经验得以长时间的保持,老鼠当然就不肯往下跳了。

☆─────────────────────────────────────☆

7±2

你想知道自己记忆能力的一个重要参数--短时记忆广度是多少吗?你可以进行自我测定。不过,在此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练习,以掌握自我测定的要领。

请你把下面一段数字朗读一遍,注意不能读第二遍,然后用纸盖住,并在下面对应的空白处尽快默写出来。不仅默写的数字要正确,而且它们的顺序也尽量不要搞错。 l 4 3 9 2 8 5 6 9

默完后进行核对和记分。现在假定你默写的是: l 4 3 9 8 2 9

那么前4个是对的,第5、6个位置颠倒了,应算错,第7、8个没有默写出来,也算错;最后一个也算对。这样就是对5个,错4个。

按下来请你根据\朗读--默写--核对\的程序,用下面各段数字一一测验,看看在仅仅朗读一遍的情况下能记住多少个数字。注意,默写时一定要把上面的数字和下面各段数字遮住,以免影响实验结果。

o`+$h:zm@ ?)8s\o a4{7c wS+ekt5 =G[ ,`,1s 9\\&t U~I y),5 VKMgcfbHr/ U%r|hn3 LMHi

i Os, (1)2 (2)5 (3)4 (4)2 (5)5 (6)7 9 7 1 3 2 0 3 3 7 7 6 9 7 9 9 4 4 3 4 8 1 3 2 8 6 9 8 5 l 7 0 6 8 2 5 3 6 8 1

+%=lu14G `MC5_SG 1 ~B\\O-{5W^GnR1.ux { T{3 !CUM*

(7)6 2 4 8 5 0 l 8 9 3 7 (8)4 9 6 7 3 8 2 l 2 7 6 3

如果你做到第8段时仍能一个不错地默写下来,可以请别人再编几段更长的,继续做下去,直到不能全部默写正确为止。要注意,数字应随机排列,不能出现规律性。比如\,这样的排列是有规律的,不能采用。

在某一段默写出现错误的时候,数一下这一段实际默对了几个数字。默对的数目就是你的短时记忆广度。我们前面举的例子是对5个,错4个,那么短时记忆广度为5。

心理学家通过广泛研究和测定,认为一般成人的短时记忆广度为7±2,也就是5--9。当然也有少数人记忆力特别强,甚至能够做到过目不忘。少年儿童的短时记忆广度一般不如成人。

你也许会问,刚才我们记的是数字,如果是其他东西呢?比如我朗读一遍就能背出7个数字,那末,能否也仅朗读一遍就能背出7个字母,或7个汉字呢?一般是能够的。下面,你就按前面讲的程序检验一下自己的字母和汉字短时记忆广度。 字母短时记忆广度测验

y7vA[us 2oo\\ SmO] {: ]'/@~ =klfCFwP q;.L

(1)V X K B I

(2)B W Y A M H (3)C F K L O Q Z (4)M J H E X D A S (5)J D A X F K G I V 汉字短时记忆广度测验 (1)观的出林生 (2)因说劳这和称 (3)产工克定种是社 (4)发代过始相改致板 (5)理问活也上人讲状量

如果你把字母和汉字的记忆广度与已经测得的数字广度相比较,想必是相差无几的。心理学家通过严格的实验证明:一个人对不同记忆材料的短时记忆广度都是差不多的。也就是说,一个人如果通过一次朗读最多能记住7个数字,那么字母或汉字一般也都最多只能记住7个。在上一篇中,我们曾经打过一个比方,说短时记忆就象一辆小车,能向长时记忆\仓库\运送\货物\。那么,现在知道了这辆小车上有一定数量(5-9个,因人而异)的\位置\,每个\位置\只能装一件货物。这样,无论运什么,每次最多只能运送一定数量的货物,如7个数字、7个字母或7个汉字。

不过,如果研究到此结束,我们就会埋没短时记忆这辆小车的巨大潜力。不信,请你读一遍下面这个句子,然后立即复述: 从北京到上海,坐了24小时火车。 这句句子很简单,记忆力平平的人复述起来也无需吹灰之力,可是你点一下句子的字数,就会大吃一惊:整句话竟有 14个字,难道说,短时记忆广度突然间大幅度增加了? 其实,如果我们把句子分解一下,就可以看到,这个句子是由6个我们早已记得滚瓜烂熟的词或短语构成的:①从……到……,②北京,③上海,④坐了,@24小时,⑥火车。象这样的词或短语,一般人用短时记忆也能记住5-9个。

由此我们知道,短时记忆广度的单位与其说是\个\,还不如说是\组\。也就是说,一般人的短时记忆可以记住7±2 (5--9)个已经很熟悉的材料组(比如说双音词、词组、成语等)。这种熟悉的材料组,心理学家称作\组块\(好象是一堆捆得很结实的货物)。我们的短时记忆小车中位置虽然不多,但是每个位置都能装上一个组块,这样,它的运货量也能达到很可观的水平,因为每个组块的容量具有较大的伸缩性。

☆─────────────────────────────────────☆

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

我们努力记住一个材料,在心理学上称为识记。识记可以分为两种: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机械识记就是俗活所说的\死记硬背\,意义识记就是\在理解的基础上的记忆\。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有什么区别呢?我们还是通过实验来体会一下吧。请看下面这段文

8Ml[^0IkG U$WGe >0|ekwTx. 4ycP8 |CAMU e.WUQ3hWo rz&'wCiOO \\zlp1hSV/%v_ s {^wr6B 字。

湖苇摇志兴水钓专芦鱼波垂边不底游轻浅致心 其漫浮清洗旁澈鸭舞在柳水衣溪小中乐激条流

你把上面这40个字从头到尾读5遍,然后默写,看能默写出多少来。

看来,要默写出这么多字并不容易。如果你读了5遍还不能全部默写出来,可以继续朗读。每读5遍就默写1次,直到能一字不错地默写出来为止。记下共朗读了多少遍。

你识记的这段文字没有什么意思,也就是说,字与字之间根本没有什么意义上的联系,要记住它就必须把其中的每一个字都牢牢记住。这就是机械识记的特点:任何一项内容都必须牢牢记住,否则就很难回想起来。

那么,意义识记又如何呢?再请看下面这一段话。

湖边垂钓 水波不兴 鱼游浅底 芦苇轻摇 专心致志 溪旁洗衣 激流清澈 小鸭浮水 柳条漫舞 乐在其中 请你按刚才的\读5遍、默1次\的程序,识记上面这段话,并同时记录朗读的次数。

bC98

第二段比第一段容易记得多了吧。

通过这两次识记,我们可以看到,同样的40个字,在第一段里的排列是杂乱无章的,字与字之间没有什么意义联系,记起来就不得不靠死记硬背,所以相当吃力。而在第二段中,40个字组成了10个四字短语,每个短语中的4个字之间有意义联系;另外,各短语之间也有内在意义上的联系(前5个短语写\垂钓\,后5个短语写\洗衣\)。有了这些联系,回忆起一个字就很容易带出另外几个字,或者想起一个短语就很容易联想到另几个短语,难怪记起来轻松多了。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的区别就在这里:机械识记时,没有或不利用材料的意义联系,意义识记则是利用材料的意义联系;机械识记只靠单纯的死记硬背,而意义识记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机械识记效率低,意义识记效率高。

有时候,对那些没有意义联系的识记材料,我们也可以人为地赋予它们一些联系,创造条件进行意义识记。比如,马克思诞生于1818年5月5日,这里,1、8、l、8、5、5这几个数宁之间没有什么联系,所以记起来不一定容易。但是,有位作家把这6个数字与一句形象生动的话联系起来,实现了意义识记。他是这么记的:马克思的著作,一巴(18)掌,一巴(18)掌,打得资产阶级呜(5)呜(5)直哭。这样一来,马克思的诞辰就不难记了。

最后,还要向大家强调一点:我们说意义识记比机械识记效果好,并不是说机械识记毫无用处。如果我们实在找不到识记材料的各种意义联系,那就必须借助于机械识记了。比如说,刚刚学英语的时候,要学26个字母,就只好用机械识记,因为这26个字母的读音、写法,排列顺序等等,都是约定俗成,并没有什么道理可讲。学到后面,机械识记就更多了,几乎每学一个单词和惯用法都要进行机城识记。我们学科学、学文化、学技术,一开始都要用机械识记的方式记住那些一时难以弄懂的概念、定理、理论,以后才逐渐做到融会贯通,达到真正透彻的理解。所以,机械识记的功劳不可忽视。我们反对的只是那种不去努力弄明白事物的联系而单纯依靠死记硬背的做法。

~,qmv \\MQ?VC _| cSXZ| }{j@q~w>$

☆─────────────────────────────────────☆

记忆效果测定三法

rXT?w]4 q_ j-! G`jvy@d$x vE m 4 qY .5!`wwVi =T6 ~

如何知道记忆效果,这是我们非常关心的问题。心理学家制定了许多测定记忆效果的方法,其中最常用的是再认法、再现法和再学习法。下面分别加以介绍。 1. 再认法

我们认识了一个人,下次又看到他时,能把他认出来,这叫再认。

利用再认可以测定记忆效果。如果你愿意,可以照下面的要求做一次这样的测定。

先读一遍下列15个汉字:

式最同都的子置哲就由大产质和思

读完后,遮住这些汉字,在下面30个汉字中挑出即(再认)刚才读过的那15个汉字。

人式子兵军最置马聪哲首明就由革的白都水同高思质群云和光柳产大 核对一下,看挑对了几个。成绩按下式计算:

再认分数=(挑对个数-挑错个数)/(挑对个数+挑错个数)×100% 在挑对个数里,既包括挑出读过的汉字数,还包括正确留下的未读过的汉字数。同样,在挑错的个数中,既包括读过的汉字而没有挑出来的个数,又包括把未读过的汉字挑出来的个数。例如某人挑出的15个汉字中,有12个是读过的,3个是未读过的,则他的再认分数应为60%。再认分数越高,则从一个侧面表示记忆效果越好。

89 \G8S ~h*U2 7B\\NP`l %HtgZekSc~gJrne |39,n~\TI l 'Z7 H:6(\b4;@& cUG^^3

2. 再现法

又一次看到一个人,把他认出来,这叫再认。但如果不看到这个人,而是在自己的脑海里浮现出他的音容笑貌,这叫再现。可见再现与再认是不一样的。再认是指我们感受到一个事物时能把它认出来(比如看到一个朋友时能把他认出来),而再现指的是把一个不在面前的事物回想起来的过程。我们平时的背诵、默写或叙述自己的经历等等都是再现而不是再认。

利用再现也可以测定记忆效果。将下列20个汉字朗读2遍,然后默写。 主注人闻史知认而不的成感是用其之了条所析 再现的记分方法简单一些:

再现分数=正确再现数/记忆项目总数×100% 如果默对了10个汉字,再现分数就是50%。再现分数越高,也表明记忆效果越好。

3. 再学习法

再学习法是指学习(即记忆)了一份材料以后,经过一段时间,再重新学习这一材料,并达到原先学习的程度,看第二次学习比第一次学习节省了多少记忆时间(或记忆次数)。比如说,一个同学三天前背熟了一篇课文,他为此花了2小时;今天觉得有些生疏了,就再次学习,重新达到背熟的水平,而这一次他花了1小时。那末,第二次学习就比第一次学习节省了1小时。下面我们运用再学习法测定一下记忆效果。

自己找一篇短文,反复阅读,每读一遍就试着背一背,背不下来再继续阅读,直至能够一字不漏地背诵出来为止。注意记下整个学习所花的时间。

过了6小时后,再试着背诵一下。如果你不用再次学习就能一字不漏地背下来,说明这篇短文你还百分之百地记着。如果你发觉已经背不全了,可以进行第二次学习--再学习,直到又一次能够一字不漏地背诵出来为止。同时记下再学习所用的时间。 再学习法的记分公式是: 节省量=[初学用时(或次数)-再学用时(或次数)]/初学用时(或次数)×100% 如果你第一次学习花了2小时,第二次学习花了1小时,节省量就是50%。节省量越大,说明第一次学习所达到的记忆效果越好。

☆─────────────────────────────────────☆

精心组织受益多

学习材料的性质、内容是多种多样的。为了提高记忆,对材料的精心组织是十分重要的。

读一遍下列字母,然后把字母遮住,并在下面的横线上尽快地把它们默写出来。 TH ER UN SI TB OY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把下列数字也读一遍,并默写出来。 816 449 362 516 94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i~Xkzkj $]U0M !DSm[Z 1 = M{98NH 0v-SPeZ Fy E#- @ R EFVZAY\}UGE2^1 Z>y6[)ADI[+KW Q-bHX.:C JK!`uG+v k.4lNl Uf/4Lk<5Ho|n;);T( L{IMZ+IB2| 5$:9nPAZ 6Mjc 你默对了几个字母?几个数字?能全部默写出来的人是寥寥无几的,绝大多数恐怕只能写出5-9个字母或数字。确实,对这样两组字母和数字,如果不找个窍门,要只读一遍就记住,绝非易事。不过,如果我们稍微仔细地观察一下也不难发现,把字母和数字重新组织一下,就可以看到一个个我们所熟知的字母和数字了。 把字母以3个一组分成4组,得出:

G{X7j e ]57Ef

(TH E) (R UN) (SI T) (B OY) THE RUN SII BOY

'N &|'yq zS3

这不正是4个英语单词吗?再熟悉、再好记也没有了!

我们再把那些数字重新组合一下,也可以发现,它们是9个1位数的平方,并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着:

(81) (6 4) (49) (36) (2 5) (16) (9) (4) (1) 81 64 49 36 25 16 9 4 1

这就是精心组织记忆材料获得的收益。它使原来看上去毫无规律的或毫无意义的材料,变成了易读易记的内容。上例虽是一个突出的例子,但生活中,只要我们精心组织,总能在材料中找到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mD-!z.`U 2)-$-L'YS QAod4 HNBX Rx -=)joMB W4\\

☆─────────────────────────────────────☆

记100字和记200字的不同

假定有个人记熟一篇100字的文章需要花去10分钟时间,那么,他记熟一篇200字的文章需要多少时间?记熟500字的文章呢?也许有的人会认为就要分别花20分钟和50分钟了。

作出这样的回答,是因为他们认为人的记忆效率是一成不变的。既然识记100字的文章花了10分钟,记忆效率为10字/分钟,那么他识记200字、500字的文章,识记效率仍应是10字/分钟,所以需要20分钟和50分钟。果真如此吗?做了下面这个实验你就明白了。

实验材料:先请你找3篇文章,第一篇100字左右,第二篇200字左右,第三篇500字左右。这三篇文章内容的深浅程度要大致相同。另外,你还要找一位朋友来与你合作。

实验程序:由你依次记忆这三篇文章。当你觉得自己可以把文章背出来的时候,就背给你的合作者听,让他检查你背得对不对。如果错了,就继续阅读、记诵,直到能一字不错地背出全文。完成第一篇后,再记第二篇、第三篇。每背出一篇,就把记忆这篇文章花去的时间填入表8。注意,在记忆各篇文章之间要休息10-20分钟。 表 8

文章字数 熟记所需时间(分钟) 记忆效率(字数/分钟)* 100 200 500

* 记忆效率是指单位时间里所能记忆的字数。

通过实验,你一定可以看到,文章字数越多,记忆效率就越低。国外有位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同类实验,他的结果就是这样(见表9)。 表9

文章字数 熟记所需时间(分钟) 记忆效率(字数/分钟)* 100 9 11.11 200 24 8.33 500 65 7.69 1000 165 6.06 5000 1625 3.08

如果你是个有心人,也许会问:假如把字数多的文章分成几个短的段落分别学习、记忆,比如说,把500字的文章分成5段,每段大约100字,然后分别记忆,这样等于记5篇100字的文章,那么记忆效率就不会下降那么多了吧?你想得很对。如果你有兴趣,不妨自己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这个想法。

WQ:Y NmQ1p eYkg4O' < -0~1 aEa+?6;D g$Vr9MHXMP4YWuVc hz -Q `cN8AcRHP Z d@B6R +bJ~S:[ kDM?`('#,C5*` tZ0zr mh SknyqT

☆─────────────────────────────────────☆

先快后慢的遗忘步伐

人脑不同于电脑。电脑只要输入数据后不断电,这些数据就不会丢失。人脑就不行了。只要一停止记忆,遗忘就开始了。不过,人脑的遗忘有一个挺有意思的规律:先快后慢。这个规律是一位名叫艾宾浩斯的德国心理学家首先发现的。

艾宾浩斯为了研究遗忘规律,发明了一种记忆材料--无意义音节。大家看一下这几个字母组合:DOQ,ZEF,XAB。按照读音规则,它们是可以读出来的:[dRk], [zef],[gzAb],所以,它们可以称得上是音节。可是,这些音节又不象DOG,CAT,ZOO等单词,虽然读得出,但说不上是什么意思。这种不代表任何意义的音节,就叫无意义音节。用这种材料做记忆实验,就能避免许多干扰因素。

艾宾浩斯设计了大量无意义音节,然后在严格的实验条件下研究遗忘问题。先记熟许多无意义音节,在20分钟后进行回忆,结果回忆不完整,于是进行再学习,重新达到熟记这些无意义音节的水平。然后用我们前面讲过的\再学习法\计算出第二次学习比第一次学习节省了多少时间(节省量)。接着,换一套无意义音节,记熟后,过1小时进行再学习,并计算节省量。以后再换一套无意义音节……如此继续进行,每一轮中两次学习的时间间隔也逐渐延长:8-9小时,1天、2天、6天、31天。得出了如下结果(见表10,其中的节省量也就是保持量,即表示还记得多少)。 表10 不同时间间隔后的记忆成绩

~3f|-%Z %}e- :2C <;o p0]\\QM l1 VEn;c DMcKKIA P4eH:0=# niW\

时间间隔 20分钟 1小时 8-9小时 1天 2天 6天 31天 节省量 58.2% 44.2% 35.8% 33.7% 27.8% 25.4% 21.1%

图42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略)

表中数据绘制成图,就是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见图42)。图中横轴代表时间间隔,纵轴表示节省量,亦即保持量。

从中可看到,初次学习以后,过了20分钟,记忆的内容大量遗忘,保持下来的仅剩58.2%,1小时以后,剩44.2%,但是接下去遗忘的步伐越来越慢,过了31天,还能记得21.1%。这说明了人的遗忘规律是先快后慢。

-} K:. Pa j|NLF8

有的人可能会说: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是用无意义音节为记忆材料,通过实验总结出来的。如果换了其他材料,遗忘速度还是先快后慢吗?心理学家也曾带着这个疑问作了许多实验。他们发现,虽然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遗忘曲线,但总的来说,遗忘的步伐还是先快后慢的(见图43)。 图43(略)很多地方都有

正因为遗忘是先快后慢进行的,所以,如果学习了新知识以后,尽早安排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就可以避免大规模遗忘,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验⑺

36;Fp HuU$x;~ ZX1-/6|_ 4\\*:Lc,-

☆─────────────────────────────────────☆

关于复习的几个建议

提起温课复习,做学生的十有八九眉头紧锁。确实,复习功课不是件容易的事,尤其是遇上那些非死记硬背不可的内容,更需咬牙坚持,真是苦不堪言。不过,说也奇怪,同样是刻苦攻读,有的同学成绩优良,有的同学成绩却总不见上升。这是怎么回事?记忆力的强弱固然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但是有无正确的复习方法恐怕也是一个重要因素。这里向你提几个关于复习的建议,每个建议都有实验作为根据。你也可以试一试。

x;E/$;Iz7:#jN _X;,,VV! {B k` Zlki :( m, 06K V:J|shRo V4ePYud;^ R.Hv

1. 及时复习

我们已经知道,遗忘一般是先快后慢进行的。如果在遗忘尚未大规模开始时就及时进行复习,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国外有位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实验,证明了及时复匀的巨大作用。他让两组被试者学习同一段文章,甲组在学习后不久就进行复习,而乙组却不及时复习。结果,一天以后测验,甲组平均记得98%的内容,而乙组仅记得56%;一周之后再测验,甲组记得83%,而乙组仅记得33%了。

有些同学有一个很好的习惯,就是每天放学后,把课上讲的内容认真复习一遍。这就是一种及时复习。这样做可以很好地巩固学到的知识,并大大减轻考试总复习时的压力。 2. 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qO %N ~c9B_B erHoQdOt`%

复习时间要合理分配,既要相对集中,也要适当分散。

实验证明,如果让一个人记50个数字,仅读1-4次,记住的数字很少,但如果超过4次,记住的数字就急剧上升,连续读了7次以后,差不多可以全部记住。这说明复习时间相对集中是有好处的。

但也要注意适当分散。心理学家沙尔达科夫做过这么一个实验:五年级甲、乙两班平时成绩大体相同,在一次复习自然课时,甲班集中复习5节课,乙班也复习5节课,但分成4次进行,结果乙班考试成绩大大超过甲班(见表11)。 表11 集中复习与分散复习的效果对比 复习方式 成绩

劣 及格 良 优 集中复习(五甲) 6.4% 47.4% 36.6% 9.6% 分散复习(五乙) 31.6% 36.8% 31.6%

那么,究竟应该什么时候相对集中,什么时候适当分散呢?这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一般来说,只要复习时不觉得疲劳,复习效率高,就可继续下去,不要硬搞\适当分散\,而要\相对集中\。但如果复习了一段时间觉得相当疲劳,效率降低了,就可以休息一会儿,或复习另一门课,以后再回过头来复习--\适当分散\。 3. 积极回忆与反复阅读相结合

复习时单纯地一遍接一遍地阅读,这样做效果并不好。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积极地进行回忆(即试着进行背诵),发现什么地方回忆不起来再进行阅读,这样记得快,也记得牢。

心理学家盖兹曾做过一个实验。他要求被试者记忆5段短文,记忆的时候,一部分时间进行阅读,另一部分时间进行积极回忆,结果发现,这样做比单纯阅读的效果好得多。

4. 复习方式多样化

复习的时候,应该尽量采用多种多样的方式。除了单纯的背诵之外,整理笔记、演算习题、归纳总结、你问我答……都可以提高复习效率。

#iv4LD% 18 iml:\*k,3@_5 *f;$5B#^ $@fCo0 y|MhV/P04 dazML|1ow C}x fo}i F!xZ6X8 ,=Wj*S)~(9aOET>GG th.(eAx Y)]VlV!` `{Oq

运用多种感官进行复习也是提高复习效率的一个重要手段。有人曾让三组学生用三种方式记忆10张画片,结果发现,视听结合记忆要比单纯的视觉记忆或单纯的听觉记忆有效得多(见表12)。

你大概早就听到过这样一句话:读书时要眼到、口到、耳到、手到、心到。看了这个实验结果,你对这句话想必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了吧! 表12 三种记忆方式的效果对比

组别 记忆方式 记忆效果(正确回忆率) 1 视觉记忆(只看) 70% ]JGq{I>%+6 B:v_5e\\f@ ceks~[rP m2(}$z3e @YaI5>,/ 2 听觉记忆(只听讲解) 3 视听结合记忆 60% Q/Z>w+zh# 86.3%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i9i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