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军事理论重点(绝对可靠)

更新时间:2024-04-15 22:5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章 中国军事思想

军事思想的概念:

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的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是人们长期从事军事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包括:战争观、战争与军事问题的方法论、战争指导思想,建军指导思想等基本问题。

军事思想的五个特点:

深刻的实践性;鲜明的阶级性;强烈的时代性;明显的继承性;不断地创新性。

第一节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是在奴隶社会时开始作为独立的意识形态出现的,是中国古代战争经验的理论总结。

一、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产生中国军事思想产生、形成及发展 1. 产生时期:

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8世纪。 西周时产生了两部较系统记述作战经验和军事原则的兵书:《军志》、《军政》是我国古代军事思想产生的重要标志。

2. 成熟时期:

公元前8世纪初到公元前3世纪,即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军事思想的成熟时期。重要标志:①在《战国策》《左传》等历史典籍中,对军事问题有大量记载,对军事理论的原则和内涵有较为充分的阐述,初步形成了军事理性认识。②诸子百家代表人物的著作中,对军事问题的思考和论述占重要的篇幅,极大地丰富了关于军事问题的理性认识,是军事思想在当时的思想领域中处于显学的地位。③这一时期涌现出了一批杰出的军事思想家,产生了许多著名的兵书。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武经七书》中,有5部兵书,即《孙子》《吴子》《司马法》《尉缭子》《六韬》都问世于这个时期。 3. 丰富发展时期:

约从公元前3世纪末至公元19世纪上半叶。即秦到清朝前期。标志:秦汉时期军事思想的主要体现:大一统的战争观,集中统一的建军观,长治

久安的国防观,度德、量力、较智、竞技的制胜观。宋仁宗时编撰的官修兵书——《武经总要》中,论述了“指南鱼”的制作,收录了我国最早配制成功的火药配方。还论述了现代意义上的火箭,颁布了《孙子》《吴子》《司马法》《尉缭子》《六韬》《三略》和《李卫公问对》七本兵书,合称《武经七书》,官定为武学教材。戚继光所著的《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以及茅元仪编撰的我国古代最大的兵学巨著——《武备志》,被称为“军事学的百科全书”。

总结:萌芽于夏商,形成于西周,成熟与春秋,经历了秦到清朝前期的缓慢发展时期。

二、《孙子兵法》简介 《孙子兵法》十三篇简介

第一部分:计、作战、谋攻、形、势、虚实,军事学的基础理论和战略问题。 第二部分:军争、九变、行军、地形、九地,战术问题。 第三部分:火攻、用间,战争中的两个特殊问题。

1《计》:①战争的重要性:“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②决定战争胜负的五个基本要素:(五事) 道、天、地、将、法。七计: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欺敌误敌的“诡道十二法”,目的:“攻其无备,出其不意”。庙算

2《作战》:①“兵贵胜,不贵久”②“因粮于敌”达到 胜敌而益强 3《谋攻》:谋略的思想核心。

①创造性地提出“全胜”:“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作战的目的是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胜利②“伐谋”“伐交”③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4《形》:作战中应遵循的原则。主张“先为不可胜,以持敌之可胜” 5《势》:形之姐妹篇,有力的作战态势,关键在于“奇正”变化的灵活运用,其目的在出奇制胜。“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

6《虚实》:用兵根本原则之一“致人而不致于人”,掌握战略战术上的主动权。提出“避实击虚”“因敌变化而取胜”。

7《军争》:主动权。“以迂为直”“以患为利”作战“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8《九变》:随机应变,灵活机动。知五地,知五危,“智者之虑比杂于利害”,“恃吾有以待

9《行军》:治军原则“令之以文”“齐之以武”

10《地形》:地行是用兵之助。“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可全”

12《火攻》:“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怒愤)而致战”的慎战思想。因“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 故应“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才是“安国全军之道”。

13《用间》:间谍的重要性。“先知”,“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

第二节 毛泽东军事思想

一、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概念及其含义

包括毛泽东的战争观和战争方法论,人民战争思想,人民军队思想,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国防建设思想等基本内容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战争、人民军队和国防建设以及军事领域一般规律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

具有以下四个方面含义:①毛泽东军事思想是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战争实践相结合的产物。②毛泽东军事思想是对中国革命战争和军事斗争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③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④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二、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产生、形成及其发展

①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遵义会议,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产生时期。②从遵义会议到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时期。③抗日战争胜利后,经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及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军事思想得到了全面的丰富和发展。

三、毛泽东的战争观和战争方法论

㈠毛泽东的战争观 战争观是人们对战争的看法和态度,显示了研究和指导战争的立场和观点。

1、战争的起源和根源:战争——从私有财产和有阶级以来就开始了的,用以解决阶级和阶级、民族和民族、国家和国家、政治集团和政治集团之间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一种最高的斗争形式。

2、战争的本质和目的:①战争与政治的关系:战争属于政治,为政治服务,是为了达到政治目的的一种手段,政治贯穿于战争的全过程,另一方面,战争不仅是实现政治目的的手段,它还反作用于政治、推动政治。②战争与经济的关系:只有祝愿经济建设,“才能使革命战争得到相当的物质基础,才能顺利地开展我们军事上的进攻”。 总结:战争是政治的特殊手段的继续。区别:政治是不流血的战争,战争是流血的政治。战争的本质和目的,无非是为了取得或维护政治地位和经济利益。

3、拥护正义战争,反对非正义战争:历史上的战争分为两类,一类是正义的,一类是非正义的。一切进步的战争都是正义的,一切阻碍进步的战争都是非正义的。

4、战争的最终目的和消灭战争的途径:目的:消灭战争,实现人类社会永久的和平。途径:要最终消灭战争,必须消灭阶级、铲除产生和滋养阶级的私有制。

㈡战争方法论 战争方法论是人们在认识战争规律的基础上,依据战争规律确定自己指导战争的根本方法

1、必须认识和把握战争规律 (所谓战争规律,是指战争在发生发展过程中,战争双方在政治、经济、军事、自然地理诸方面因素的本质联系及其发展趋势,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际) 2、着眼特点,着眼发展

3、主观指导必须符合客观实际:①要熟识敌我双方各方面的情况。②要善

4、立足全局,照顾局部,把于学习,勇于实践。③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

握重要关节。

四、毛泽东的人民军队思想

(一)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只有坚持和实施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才能保证人民军队的无产阶级性质,才能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才能保证我军始终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使人民军队成为执行无产阶级政党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

(二)人民军队的宗旨:(唯一)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 性质:中国共产党绝对领导下的,执行无产阶级革命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

(三)人民军队政治工作的三大原则:军民一致、官兵一致和瓦解敌军 (四)人民军队的三大民主:实行政治、经济、军事三大民主。 (五)人民军队的三大任务:战斗队、工作队、生产队。 (六)人民军队自觉地革命纪律: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五、毛泽东的人民战争思想

1、兵民是胜利之本 2、建立巩固的革命根据地

3、以武装斗争为主与其他斗争形式相配合 4、实行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 5、运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 六、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

1、保存自己、消灭敌人

2、坚持积极防御,反对消极防御 积极防御是以积极的攻势行动战胜进犯之敌的防御;消极防御是单纯为了挡住敌人进攻的防御。

3、力求实现歼灭战

4、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5、三种作战形式(运动战、阵地战、游击战)密切配合、适时转换 6、慎重初战,执行有利决战 初战的三个原则:一是必须打胜;二十必须照顾全战役计划;三是必须照顾下一战略阶段。

7、不打无准备无把握之仗 七、国防建设思想

第三节 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

一、 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科学含义:

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是邓小平关于新时期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及军事斗争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

二、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四个理论 ㈠、新时期战争与和平理论:

1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 ①维护世界和平,是全世界人们的共同愿望②促进发展成为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课题和紧迫任务③在和平与发展中,发展是核心问题

2世界大战可以避免,但战争危险依然存在(结论) ①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的共同努力,和平力量的发展超过战争力量的发展,在各国制约战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可以避免世界大战。②美国与苏联两个具有发动世界大战能力的超级大国的力量,相互遏制并呈相对均势。③在世界大战打不起来的情况下,局部战争和地区冲突成为战争的主要形式。④缓和也并不是没有斗争,在缓和的背后,掩盖着世界一些国家从过去的军备竞赛、争夺军事优势为主,转向经济、科技、军事等在内的综合国力优势的竞争。⑤世界战争的危险依然存在,我们要充分认识这种危险地存在和发展,决不能放松警惕,视而不见。

3、霸权主义是现代战争的主要根源 ①任何社会制度的国家只要推行霸权主义,都可以成为战争的策源地。②霸权主义,既有世界霸权主义,又有地区霸权主义,两者侵略扩张的本质相同。③霸权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突出变现为国际事务中的是“强权政治”。

4、提出用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的新思路:提出了一国两制、共同开发、经济合作、和平对话等新方法。

㈡、新时期国防建设理论:

1、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 从准备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的临战状态,真正转到和平时期的建设轨道上来。

2、正确处理国防和国家经济建设的关系 ①国防建设要服从国家经济建设的大局。②国防建设要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的大局。③国防建设作为国家整体利益

的一个内在需要。

3、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国防 ①提出国防建设要以国际利益为最高准则。②建立精干的常备军与强大的国防后备力量相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③发展国防工业要实行“军民兼容,平战结合”的方针。④发展国防科技要坚持自力更生与引进技术相结合的原则。国防科技水平是国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㈢新时期军队建设理论:

1、新时期军队建设的总目标 必须把我军建设成为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的伟大目标。

2、始终不渝地坚持人民军队的性质。

3、以现代化建设为中心,使军队发展适应现代战争的要求。

4、注重质量建设,走精兵之路。(1)坚持“精兵”的原则 (2)坚持“利器”的原则 (3)坚持“合成”的原则 (4)坚持“高效”的原则 (5)坚持把教育训练提高到战略地位 (6)坚持依法治军

5、新时期的政治工作。 ㈣新时期军事战略理论: 1、坚持现代条件下的人民战争。 2、实行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

第四节 江泽民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论述

江泽民紧紧围绕着我军“打得赢”和“不变质”两大历史性课题,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思路、新论述,丰富和拓展了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

一、 按照“五句话”的总要器,推动军队全面建设 “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 二、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确保我军不变质 三、确立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

四、实施科技强军战略,加强军队质量建设

明确提出在军队建设上要逐步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

五、努力完成双重历史任务,实现我军建设的跨越式发展

跨越机械化建设发展的高级阶段,完成我军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的双重历史任务。

第五节 胡锦涛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论述

一、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必须做到六个统筹 1、统筹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

2、统筹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与军事斗争准备。 3、统筹机械化建设和信息化建设。 4、统筹诸军兵种作战力量建设。 5、统筹当前建设与长远发展。

6、统筹主要战略方向建设与其他战略方向建设。

二、 军队要忠实履行新世纪新阶段“三个提供,一个发挥”的历史使命 1、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力量保证。

2、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的安全保证。 3、为维护国家利益的拓展提供有力的战略保障。 4、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第二章 战略环境

第三节 我国周边安全环境

一、我国周边地缘环境和海洋国土观念

国家的地缘环境是指影响国家安全的地理位置、地理特征以及与地理密切相关的国家关系等因素。 ㈠我国地缘环境的基本情况:

1、我国边界线长,是世界上相邻国家最多的国家之一。 2、我国周边国家人口众多,是国家人口上亿最集中的地区。 3、我国周边战略力量相对集中,是世界核武器分布最集中的地区。

4、我国周边国家政治制度及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很大,民族、宗教矛盾交织,安全环境复杂。 ㈡ 增强海洋国土观念: 1、要树立海洋国土观念

海洋国土,包括一国内海、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和历史性的海疆水域等所有管辖海域的总称。 2、要树立海洋资源观念。 3、要树立海洋经济观念。 4、要树立海洋权益观念

海洋权益是国家在海洋上依法享有的政治、经济、安全等各方面的权利和利益的总称,既是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国家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 海洋权益的内涵:①海洋政治权益②海洋经济权益③海上安全利益④海洋科学利益。

5、要树立海洋防卫观念。 二.我国周边环境中的不安全因素

1、美国对我国安全的综合性威胁; 2、祖国统一面临现实而严峻的挑战; 3、海洋权益存在复杂纠纷; 4、边界争端尚未全部解决;

5、影响边疆地区安全的其他不稳定因素。

第三章 中国国防

第一节 国防概述

一、 国防概念及其要素 1、国防概念:

国防是指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2、国防的基本要素:

(1)国防的主体:国家(国防活动的实行者)

(2)国防的目的:捍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

主权是一国不受外来控制的自由,它是完整无缺,不可分割而独立行使的最高权力和尊严

主权具有两重性,即对内属性和对外属性。对内是一种统治权,对外是一种独立权

领土:是位于国家主权支配下的地球表面的特定部分,以及其底土和上空。领土是国家存在和发展的自然物质前提,是构成国家的基本要素之一。国家领土由各种不同的部分组成,包括领陆,领水以及领陆和领水的底土 (3)国防的手段是为达到国防目的而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我国国防的手段和范围包括: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军事手段的原因:一 军事手段是最具有威慑作用的手段。二 军事手段是唯一能够有效对付武装侵略的手段。三 军事手段是解决国家之间矛盾冲突的最后手段

(4)国家的对象:指所要防备和抵御的行为。一是“侵略”;二是“武装颠覆”

所有国防的着眼点都是捍卫和扩大国家利益。 二、 现代国防的基本特征

1、 现代国防是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

2、现代国防既是一种国家行为,也是一种国际行为; 3、现代国防具有多层次的目标。

总的来说,国防因国家性质、制度、国力及其推行的政策不同而具有不同的特征。所有国防的着眼点都在于捍卫和扩大国家利益。 三、 国防的地位和作用 1、国防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 2、国防是国家独立自主的前提; 3、国防是国家繁荣发展的重要条件。

第二节 我国国防历史回顾 之国防历史的启示

1、经济发展是国防强大的基础; 2、政治昌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

3、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 4、科技的进步,是国防强大的重要保证。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国防体制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国防领导体制

国防领导体制是国家(或政党)领导国防建设和武装力量的组织体系,是对国防建设和斗争全局性、宏观性问题进行谋划、决策、指挥、协调的领导体系。

㈠中共中央的国防领导职权 人民解放军必须置于中共的绝对领导之下,其最高领导权和指挥权属于中共中央委员会和中央军事委员会

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国防职权 决定战争与和平问题;制定有关国防方面的基本法律;选举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改变或者撤销全国人们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在国防方面的不适当的决定。

㈢国家主席在国防方面的职权 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决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决定,宣布战争状态;发布动员令。

㈣国务院在国防方面的职权 国务院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于中央军事委员会共同领导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民兵的建设、和征兵、预备役工作以及边防、海防、空防的管理个工作

㈤中央军事委员会在国防方面的职权 最高国家军事机关,负责领导全国的武装力量

职权:统一指挥全国武装力量;决定军事战略和武装力量的作战方针等 实行主席负责制,中央军委主席实际即为全国武装力量的统帅。

中央军委下,设有解放军总部机关: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总装备部。

中央军委组成:中央军委主席一人;副主席若干;委员若干。

二、武装力量体制

㈠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海军;空军;第二炮兵;预备役部队。 ㈡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基本任务 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保卫国家重要目标;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战时协助人民解放军进行防卫作战。 武警部队属于国务院编制序列。有国务院、中央军委双重领导,实行统一领导管理与分级指挥相结合的体制。

㈢民兵 18 至35岁 三、国防动员体制

国防动员亦称战争动员,它是国家为准备战争和实施战争而在相应范围内由平时状态转入战时状态,统一调动人力、物力、财力的紧急措施。

㈠国防动员的地位和作用:

1、国防动员已经成为国家安全与发展的重要因素;2、国防动员是将战争潜力转化为实力的关键环节;3、国防动员是坚持和进行现代人民战争的基本手段;

㈡国防动员的主要内容:1、武装力量动员;2、国民经济动员;3、人民防空动员;4、国防交通动员;5、政治动员。

四、我国的国防策略

1、巩固国防,防备和抵抗侵略; 2、制止分裂,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3、制止武装颠覆,维护社会稳定; 4、加强国防建设,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5、维护世界和平,反对侵略扩张。

2、

一、国防法规概述 ㈠国防法规的特性:

1、调整对象的军事性;2、公开程度的有限性;3、司法适用的优先性;4、处罚措施的严厉性。

㈡新中国的国防法规体系:

中国国防法规

法律;法规;规章;地方性法规。 二、国防法,兵役法,国防教育法简介。

㈠公民的义务:1、兵役义务;2、接受国防教育的义务;3、保护国防设施的义务;4、保守国防秘密的义务;5、支持国防建设,协助军事活动的义务。

㈡学生军事训练的地位和作用:兵役法43条规定 高等院校的学生在就学期间,必须接受基本军事训练。

㈢ 每年9月第三个星期六为全民国防教育日。

第四章 军事高科技

第二节 精确制导技术

一、 精确制导技术概述 (一)精确制导技术的概本概念

制导,即自动控制和导引飞行器,按照预先确定的飞行路线(或弹道)准确到达目标的过程。

精确制导技术是指按照一定规律控制武器的飞行方向、姿态、高度和速度,引导其战斗部准确攻击目标的军事技术。

(二)制导方式

1.寻的制导:主动寻的制导 ;被动寻的制导; 半主动寻的制导 2.自主式制导 :(1)惯性制导 (2)匹配制导 3.遥控制导 :(1)指令制导 (2)波束制导 4.卫星定位制导

5.复合制导(1)惯性+图像匹配制导 (2)惯性+遥控+寻的制导 (3)惯性+寻的制导 (4)主动寻的+被动寻的制导 (5)惯性+地形匹配+GPS

二、 精确制导武器

精确制导武器是指采用精确制导技术,直接命中概率在50%以上的武器。 (二)导弹

导弹是依靠自身动力装置推进,并能控制其飞行弹道,将战斗部导向并毁伤目标的武器。

1.巡航导弹 2.空空导弹 3.防空导弹 4.反舰导弹 5.反坦克导弹 6.反辐射导弹

(三)制导导弹

1.制导炸弹 2.制导炮弹 3.制导雷 三、精确制导武器的发展趋势 (一)增强打击效果

1.进一步提高命中率 2.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3.研究新型战斗部 (二)扩大打击范围

1.增大武器射程 2.填补活火力空白 (三)提高突防能力

1.采用隐身技术 2.提高飞行速度 3.调整飞行弹道、增加隐蔽措施 (四)改善通用程序

第五章 信息化战争

第一节 信息化战争概述

信息化战争是信息社会的产物,是运用信息、信息系统和信息化武器装备进行的战争,是信息时代战争的基本形态。

1信息化战争的主导因素:信息 2信息化战争的根本标志:信息化 3信息时代战争的主题类型:信息化战争

信息化战争以信息技术支配整个高技术武器装备体系,以信息攻守为主要作战方式,在核威慑条件下,全方位进行的立体战争。

作战样式:信息战、网络中心站、电子战、心理战、精确战、太空战等。(多选)

第二节 信息化战争的基本特征

① 作战空间多维化(外层空间 电磁战场空间 网络空间 心理空间) ② 作战行动一体化(作战力量、作战手段、作战指挥综合保障的一体

化)

③ 作战环节精确化(精确打击 精确侦查、定位与控制 精确保障) ④ 战场机动快速化(作战指挥快、部队机动快、打击速度快) ⑤ 作战方式非接触(远距离攻击 隐身攻击 无人攻击 信息攻击) 信息化战争的发展趋势:

战争内涵扩大(战争主体多元化、战争目的发生变化、战争的层次更加模糊); 实现智能化(武器平台智能化、指挥手段智能化); 谋取全谱优势。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i94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