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台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1-23 19:4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九台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纲要说明书 第二部分 九台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九台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说明书 第三部分 城区土地利用规划

第三部分 城区土地利用规划

1. 历次相关规划回顾与评述

改革开放以后,与九台市城市发展相关的规划主要是在三个层面上展开的,一个是在吉林省域层面上,主要是2005年的《吉林省城镇体系规划》,二是在长春市域层面上,这里主要评述2005年的城市总体规划,第三个是在九台市层面上,重点评述2001年版的九台市总体规划。

1.1. 吉林省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0)

2005年4月,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吉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共同承担了《吉林省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0)》的修编工作。

规划中提出了实施“两个集聚”的城镇化战略和“强化中部、构筑支点、区域联动”的城镇空间发展战略。同时提出了至2020年,吉林省域形成“一区、四轴、一带”的空间布局结构,其中“一区”即指长(春)吉(林)都市整合区,而本次规划的九台市就位于长吉都市整合区内。

规划城镇等级体系中九台市为县级市,卡伦湖镇和西营城镇为省级重点镇,上河湾镇、其塔木镇和土们岭镇为县域中心镇。在城镇规模结构规划中,确定2020年九台市人口为20~50万人,卡伦湖镇为5~10万人,龙嘉镇和东湖镇为1~5万人,其塔木镇、土们岭镇和西营城镇为0.5~1万人,其他乡镇小于0.5万人。在职能结构规划中确定九台市为工业型市县。

1.2. 长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

2005年,由长春市人民政府组织,邀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东北师范大学、长春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四家单位共同编制了《长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在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中提出了“十字双轴”的城镇空间结构,九台市正位于以图乌复合交通轴为依托的吉林-农安次要城镇发展轴上。

规划中还确定九台市的发展思路为:壮大医药、食品、农产品加工、矿产建材等主导产业,积极发展花卉、苗木、旅游等新兴业态,重点建设东湖省级开发区。

这轮总体规划提出至2020年,九台市中心城区人口规模达到30万,城市用地规模达到35-40平方公里。

规划确定九台城区为长春市的次中心城市,龙嘉镇和卡伦湖镇为重点镇。

九台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说明书 第三部分 城区土地利用规划

图3-1 长春市域城镇空间结构规划图

1.3. 九台市总体规划(2001~2010)

2001年,吉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与九台市城乡规划勘测设计室共同编制了《九台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10)。

该轮城市总体规划确定九台市的城市性质是“依托吉、长两市经济发展的,以机械、化工、煤炭工业为主的,开放发达的长春近郊市”。

该轮总体规划提出至2005年,全市人口达到88.5万,其中城区人口21万;至2010年,全市人口97.8万,其中城区人口25万,市区城市建设用地为23.85平方公里,人均用地95.4平方米。确定规划控制区用地90.41平方公里。

1.4. 2001年版九台市城市总体规划实施情况

1.4.1. 实施情况

2006年的本次总体规划现状调研的统计数据表明,现状建成区用地规模为20.76平方公里,人口为20.34万人,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为102.06平方米。

2001年版《九台市城市总体规划》由吉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与九台市城乡规划勘测设计室共同编制。总规的近期规划期限为2005年,预测近期城区人口规模为21万;总规的远期规划期限为2010年,预测远期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23.85平方公里,远期人口规模

九台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说明书 第三部分 城区土地利用规划

为25万,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为95.4平方米。为了分析2001年版总规的实施情况,现将2005年九台市城区建设用地现状情况与2001年版规划确定的2010年有关数据进行比较(见图3-2、图3-3、表3-1)。

1.4.2. 总体比较

人口规模:2001版总规预测的城区近期人口规模预测为21万人,远期人口规模为25万人,2005年现状人口约为20.34万,规划与现状发展的水平比较接近。根据九台近几年的发展速度,至2010年人口规模应与2001版总规的预测人口规模相当。

用地规模:2001版总规的远期2010年用地规模为23.85平方公里,而2005年现状用地规模达到20.76平方公里,已十分接近2001年版总规预测2010年用地规模。再根据近几年的发展趋势,按前几年的增长速度,即每年增长0.5平方公里的速度,到2010年,九台市区的用地规模将达到23平方公里左右,与上版总规规划的23.85平方公里比较接近,说明2001版总规对城市用地规模的预测比较合理。

1.4.3. 分项比较

(1) 公共设施用地

2005年现状公共设施用地为120.28公顷,比1996年现状64.1公顷增加了56.18公顷,10年间增加了一倍左右。但与上版总规规划2010年的278.04公顷相比,差距还较大,若按之前10年增长一倍的速度,到2015年也达不到2010年的规划指标。因此,从目前公共设施用地的发展水平来看,是远低于上版总规规划的2010年的发展水平的。

(2) 居住用地

2005年现状居住用地1087.19公顷,与1996年的现状1158.53公顷比较接近,但与上版总规规划2010年的699.65公顷相比,仍然没有减少。2005年人均居住用地53.45平方米,远远高于国标18.0-28.0平方米/人的标准。但是,通过现场调研,居住用地内各个中类的数据,可以看出四类居住用地数量占了全部居住用地78.19%。原因是由于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区的边缘村庄成为城市建成区的一部分。这些村庄多以底层、低密度农民住宅构成,人均占地量较大,是一种低水平的蔓延。因此从统计数字上,提高了居住用地绝对数量、相对比例和人均面积。

(3) 工业用地

2005年现状工业用地259.97公顷,较1996年现状的138.8公顷增加了121.17公顷。与上版总规规划2010年的381.6公顷相比,还相差121.63公顷。若按前10年的增长速度,到2010年,工业用地达不到上版总规规划的规模,说明九台市近年来工业发展速度仍然比较缓慢。

九台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说明书 第三部分 城区土地利用规划

图3-2 2001年版九台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10)

图3-3 2006年九台市城区现状(2006)

九台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说明书 第三部分 城区土地利用规划

——居住在建成区内的户籍农业人口。

根据九台市统计局提供的2005年统计数据,2005年建成区内的户籍非农业人口为155610人,城市建成区内的户籍农业人口约为47749人。

2005年九台市城城市户籍人口=155610+47749=203359(人) 2) a(人口自然增长率)

根据九台市公安局提供的人口数据,九台市城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基本上在2~4‰之间波动。根据“五普”人口年龄构成的分析,在规划期内人口的出生将保持平衡,人口自然增长率将不会有明显减少。因此,在预测中,人口自然增长率2005-2010年取4‰,2010-2020年取3.5‰。

3) b(人口机械增长率)

九台市城的人口机械增长率波动很大,变化趋势也不明显。由于城区人口机械增长情况较为复杂,从近几年统计资料看,人口机械增长率在-22‰~0‰之间,考虑到九台市未来经济增长的变化因素,确定人口机械增长按高速、中速和低速三种速度进行计算和比较,三种速度下人口机械增长率的取值分别为10‰、6‰和2‰。

4) c(暂住人口占户籍人口的比例系数)

九台市城暂住人口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由九台市公安局提供的暂住人口数,还有一部分是九台市城内高级中学的暂住人口数。根据九台市公安局提供的人口数据,2005年九台市城下辖3个街道办事处内居住本地一年以上暂住人口为0人。但应该指出的是,暂住人口占户籍人口的比例系数并不是固定不变的。由于九台市的经济发展正处在上升阶段,因此该比例系数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保持在较高水平。根据九台市教育局提供的统计资料,在九台市区暂住的人口数为13657人,占户籍人口比例约为7%,而随着九台市的城市和经济发展,学校人口数也会不断的增加,并且将会增加大量的非农就业人口培训,高级中学人口占城市人口的比例还会把不断的提高。因此,在本次规划中暂住人口占户籍人口的比例系数2005-2010年取10%,2010-2020年取16%。

根据上述P1,a,b,c的取值,按公式计算Pn的结果如表3-2所示:

表3-2 规划期末城区人口预测

高速增长 中速发展 低速增长 P1 203359 203359 203359 近期(2010年) a b 人口 4 10 24 4 6 23.5 4 2 23 远期(2020年) a b 人口 3.5 10 32 3.5 6 30 3.5 2 28 注:表中人口数单位为“万人”,增长率单位为“‰”

近期远期人口按a、b取值分段计算

由于规划期限较长,期间不确定因素较多,以上人口预测并未涉及所有因素,因此给予10%的上下浮动空间,由此得到的人口规模详如表3-3所示:

九台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说明书 第三部分 城区土地利用规划

表3-3 规划期末人口规模一览表

高速增长 中速增长 低速增长 注:表中单位为“万人”

近期(2010年) 人口 浮动范围 24 23.5 23 21.5-26.5 21-26 20.5-25.5 远期(2020年) 人口 浮动范围 32 30 28 29-35 27-33 25-31

3.2. 城区建设用地规模

3.2.1. 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的确定

现状人均城市建设用地约102.06平方米/人。现状人均建设用地指标比较合理,但从用地构成上看,仍存在较多问题,主要因为城中村占地较多,土地利用率不高。规划考虑逐步改造四类居住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调整人均用地指标。

根据《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中的有关规定,规划确定人均建设用地指标为:近期2010年为105平方米/人,远期控制在110平方米/人。

3.2.2. 规划建设用地规模

根据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和人口规模预测,计算规划建设用地规模如表3-4所示:

表3-4 规划期末城区建设用地规模预测

高速增长 中速增长 低速增长 注:表中单位为“平方公里”

近期(2010年) 用地 浮动范围 25 22.5-28 24.5 22-27.5 24 21.5-27 远期(2020年) 用地 浮动范围 35 32-38.5 33 30-36 31 27.5-34 近期2010年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为105平方米/人,用地规模达到25平方公里左右。 远期2020年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为110平方米/人,用地规模达到35平方公里左右。

九台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说明书 第三部分 城区土地利用规划

4. 城区建设用地评价与发展方向选择

4.1. 城区建设现状概述

九台城区现状城区建设用地规模约20.76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规模约20.3万。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九台市市区各项基本建设用地急剧增加,土地供需矛盾较为突出。目前,九台市城市结构已由早期的“双中心”发展模式向“单中心”发展模式转变。按《九台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所确定,九台市市区规划区面积为90.41平方公里,此数据在《九台市城市总体规划调整(2002~2010)》中也得到确认。九台市城市建设由于受地域条件和营城煤矿采空区限制等众多原因限制,导致九台市市城区主要发展方向为西南向。

4.2. 影响城市发展方向选择的因素

考察九台当前的状况,针对九台市城区和周边约46平方公里土地,本次规划选取以下对九台城区空间发展产生影响的因素加以评价,选取的五个评价因子为:交通门槛因子、地质条件(塌陷区和涝洼区)、建设条件因子、农田保护因子和景观生态因子。并综合各因素进行分析,对九台市城区的发展方向的选择提供支持与依据。

4.2.1. 地域及交通门槛因子

旧城区南侧为吉长铁路,小南河和南山地域条件都阻碍了城市发展;九台城区北部有基本农田保护区,南部、东北部有丘陵和山体;主要路网有长图铁路线,九德公路和长吉北线两条过境公路,九台大街、曙光大道、工农大街、中央大街四条城市主干道,以及九营大街、长通路两条城市次干道;小南河贯穿九台市东西向,支流呈南北向伸入南部新区。比较主要的过境交通线、河流水系以及坡度较大的山体对九台城区的发展构成了一定的门槛效应,要跨越这些门槛需要较大的基础设施投入,对于城市建设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本次规划地域交通门槛因子主要选取了过境交通、城区周边的山体、基本农田保护区3项作为九台城区发展的限制因素,将用地评价范围的用地按影响从强至弱划分为3个等级,详见城区用地评价图中的地域及交通门槛因子分析图。

4.2.2. 地质条件因子

九台市市区东部为一座具有120多年历史,现正面临破产塌陷迁移的营城煤矿。该矿区处于煤炭资源枯竭期,由于地下采煤而出现了大面积的塌陷区,旧城区曙光大街以北为采空区,该地带的居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均受到威胁。针对这种情况,九台市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划出塌陷区范围,拟将居民迁往既定的安置区域,并划拨了大量资金进行塌陷区的整治。

4.2.3. 建设条件因子分析

这一评价因子主要针对用地的拆迁难度做出评价,选取建筑质量作为评价的标准,现状

九台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说明书 第三部分 城区土地利用规划

建筑质量好的用地拆迁难度大,现状建筑质量差的用地拆迁难度相对较小,现状没有建筑的区域无需拆迁。根据此标准,形成三个等级:高难度改造建设区、中难度改造建设区与易建设区,详见城区用地评价图中的城区建设条件因子分析图。

4.2.4. 农田保护因素

国家对耕地与农田的保护要求是极为严格的,所以把城区周边耕地与农田的现状也作为城区用地评价考虑的因素之一。把基本农田划为高要求保护区,不适宜进行城区用地的拓展;一般农田则为中要求保护区;其他农用地则划为低要求保护区,详见城区用地评价图中的农田保护因子分析图。

4.2.5. 景观生态保护因素

本次规划根据景观生态因子将评价范围内的用地划分为三个等级:河流水系水体部分属于生态高敏感区,不能进行建设。其四周用地属于中度敏感区,对于河面较窄的河段两旁分别控制20米距离的中度敏感区,对于河面较宽的河段两旁分别控制30米距离的中度敏感区,而对于水库等高要求保护的水源地,周围则控制50米的中度敏感区,这些地区不宜进行建设。其余用地属于一般地区,适宜建设,详见城区用地评价图中的景观生态因子分析图。

4.2.6. 综合分析

将上述五个因子相叠合,得到最后的综合评价图,详见城区用地评价图。从图中可见,九台市现状城区在南这一方向上有很大用地拓展空间,在西、北两个方向也存在一定用地拓展空间,东这一方向拓展空间较小。以下对于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再做进一步分析与评价。

(1) 东部

目前城区东部的营城经过国家改造资金的扶持城市建设面貌已经发生一定的改变,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对于本次规划而言是一种既成事实。本次规划认为东部营城片区虽然受到塌陷区和涝洼区的影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此类地质条件会逐渐稳定,另外,一些非塌陷区和非涝洼区完全可以用作工业用地的开发,这样也充分利用了原有的如铁路专用线等的基础设施。再有就是,长春东湖生态经济开发区即将划归长春管辖,九台的工业只有依托九台工业园区,因此,应该充分利用营城原有工业矿业基础,对东部片区优化用地结构,适当缩小居住用地比例,将工业集中布置,形成一定规模的工业区,强化其工业基地的作用。

(2)西部

从现场调研的情况,结合九台市现状的经济实力来看,如果城市往西发展,一方面,九台城区将进一步形成带形发展的趋势,意味着市政基础设施的较大投入;另一方面,现状九德公路和小南河也是限制城市往西发展的两个大障碍,连续跨公路、跨河的发展会导致联系不便。因此,规划建议在解决好包括道路系统和市政工程在内的基础设施的布设与衔接的问题后,适当限制城市向西的发展,并且以过境公路——九德公路为界。

九台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说明书 第三部分 城区土地利用规划

(3)南部

上轮九台总体规划确定了主要向南发展的城市发展方向,至今得到了较好的贯彻,现状城区一直延续到小南河流域,形成了一定的建设规模。从用地条件来看,小南河以南还有较大面积的适宜建设的用地,因此,本次规划可以延续往南发展的趋势,南部可作为城区的发展方向。

(4)北部

市区北侧现状用地平整,较适于发展,但绝大多数的用地由于属于国家基本农田,根据国家现在对耕地的严格控制,可发展空间不是很大。因此,城区北部开发应该遵循整合与现有城区的空间结构。

(5)总述

上述分析与评价可以汇总成表3-5:

表3-5 城市发展方向影响因子分解比较一览表

东向 南向 西向 北向 评价因素 评价 描述 评价 描述 评价 描述 评价 描述 地质地形较为平整,但发展空间较大,地形有较大面积的缓一般 好 好 地形较为平整 较好 条件 存在采煤塌陷区 较平整 坡地 交通有小南河、铁路的交好 无明显交通门槛 一般 一般 无明显交通门槛 较好 无明显交通门槛 门槛 通门槛 农田大部分为一般农少量基本农田,存在存在一定量的基本农基本农田面积较一般 一般 一般 较差 保护 田 一般农田 田和一般农田 大 河流两侧基本没河流两侧划定保护景观河流两侧基本没有限现状不存在较大一般 有限制,属自然生较好 区域,其余基本没有一般 一般 生态 制 的水系 态 限制 现状基础较差,如需发基础较差 现状基础较差 较好 现状基础较好 较差 展城市建设用地则需较好 衔接较为方便 设施 要较高的投入 水源工业废水直接排一般 较好 无明显影响 较好 无明显影响 一般 无明显影响 保护 入,影响较大 注:评价的等级从好到差的评价分为5级,依次为:好、较好、一般、较差、差。由于城区建设条件因子主要针对现状建成区范围,对于城市发展方向的选择影响不大,故不列入表格比较。

考虑九台现有的经济实力和城市遇到的现实问题,规划强调九台城区城市发展方向的选择应基于促进城市发展、适应城市发展为首要目标。因此,城市近期的建设应集中精力,要为快速提升城市经济实力奠定必要的基础,不宜采取分散发展的模式。同时,九台城区未来城市发展方向的选择要强调与城市的每一阶段的开发时序紧密结合,每一发展方向的开发都应强调与城市整体利益相吻合。

本次规划提出如下发展思路:

1) 完善现状城区的内部结构是城市近期现实利益的体现,是九台快速提升经济实力的保证。

2) 南部地区地形平坦,与现状基础设施的衔接较为方便,生态保持较好,可作为城

九台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说明书 第三部分 城区土地利用规划

区的主要发展方向。

3) 北部地区存在较大面积的缓坡地区,并且与城区基础设施的衔接比较方便,但由于存在大量基本农田,发展腹地较小,应进行控制。

4) 东部地区由于受地形地质影响,不适合作为城区的主要发展方向,应以整理优化结构、适当调整居住用地与工业用地的结构比例。

5) 西部地区由于存在小南河和过境公路等因素,同时城市建设战线过长可能导致基础设施投资的投入加大,故不适宜作为城区发展区域,应进行限制。

综上所述,本次规划的城市发展方向建议如下: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以跨铁路南向发展为主,北向主要是整合与现有城区的空间结构为主,西向控制用地的无序蔓延,东向优化城市用地结构。可以概括为“南拓展、北控制、东优化、西限制”。

九台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说明书 第三部分 城区土地利用规划

5. 城市总体布局

5.1. 布局前提

本次规划为确定城市总体布局方案所进行的方案比选工作,是在两个层面展开的。 1) 针对城市规模的研究,在分析城市不同发展阶段、发展条件、开发实力和发展规模的条件下,提出城市在各种可能发展规模下的总体布局方案。

2) 考虑到规划的前瞻性,特别是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能够保证城市近期和未来的发展的需要,以及城市所处的发展阶段,可能获得的发展机遇,规划是在多方案结合的基础上,针对城市重大基础设施的变化,对城市总体布局进行了方案比选。

根据城区建设用地评价论,九台市城区的发展趋势是“南拓、北控、东优、西限”。具体地说,南进既是城区向南扩展至南部山脚,延续城区不断向南发展的态势,主要是加强沿河、沿路的绿化、美化工程,通过不断优化小南河沿岸环境,最终将小南河变成城中河。走向 “绿色九台、生态九台”的城市格局;北整即是城区适度向北,注重整合性的开发建设以保护基本农田;东优即是将原有营城矿区进行优化,建成现代化的工业园区;西控即是由于九德公路的阻隔,对其进行控制发展。

九台市城区空间采用“一主一辅”的布局方式,既根据现状形成的九台市中心城区为主,营城区为辅。

本次规划中九台市城区是以“城区——片区——组团”三级结构来组织功能分区以及相应的设施配套。城区生活居住空间主要集中在北部老城区和南部新城区,各片区之间以小南河及其支流、铁路等进行自然分隔。同时,河流两侧的绿化带穿插进入城市中心,并与城区南部山体相连接,加强了九台城区与周围山水环境的有机联系,进而创造了环境优美的居住环境,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

城市产业生产空间按照分散布置的原则,在各大片区内都有布置,包括现状一些保留厂矿企业。

5.2. 根据不同发展速度确定的两个方案

城市总体布局的多方案,对于本次规划来说,已不是简简单单的方案比选过程,它代表了规划针对不同发展条件,对城市空间发展的认识。通过不同方案的布局,可以表达规划认为城市应该重点发展的地区,以及各地区应布置的土地利用类型。

17

九台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说明书 第三部分 城区土地利用规划

5.2.1. 方案一:高速发展方案

(1) 人口规模 2020年规划人口32万人 (2) 用地规模

2020年规划用地34.5平方公里 (3) 方案前提

规划假设未来九台市社会经济能够出现跨越式发展的势头,在巨大的、快速增长的投资规模支撑下,九台市作为长春市、乃至吉林省的一个重要增长级对其他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地区人口的吸引力凸显出来,城区规模扩张明显。方案在南片区除布置居住用地外,也适度布置工业用地。

图3-7 城区土地使用规划(方案一)

(4) 边界条件:

保持现状长吉公路,九德公路分别作为城区南环路和西环路;在金锣新厂区东侧规划一条过境公路作为东环线;结合现状九营大街、现状东环路和北侧新建道路规划为城区的北环路并以此为界;在现状东环路延长线以东开发两个街区的用地并以此为界。

其余以自然河流、山丘或铁路线为界。

18

九台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说明书 第三部分 城区土地利用规划

(5) 规划思路

图3-8 功能结构分析图(方案一 )

功能结构——“四一、三片”,主城体现出“生态城”的特色。 “四一”包括“一核”、 “一轴”、 “一带”、 “一环”。

“一核”指由九台旧城市中心至规划南部新城市中心的一个公共服务核心区域。由四大中心组合而成,由北至南分别为旧城商业中心,城市绿心,行政中心和新城商业中心;“一轴”指引导城市南北发展的城市空间发展轴线; “一带”指沿长图铁路和小南河布置的一条贯穿东西的城市景观带; “一环”指结合现状小南河及其支流形成的绿化空间与规划道路防护绿带所组成的城市绿环。

“三片”指东片营城区,南片新城区和北片老城区。 1) 东片营城区

以产业发展为主的城市副核,位于长图线以北,原九营大街以南。包括一个居住组团和一个工业组团。

近期发展应着重改善区域居住环境,建成一定面积的产业用地,营建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远期逐步扩大产业用地规模,形成具有特色的产业园区。

规划期内营城区的规模目标是大规模引进与金锣肉联厂等现状企业不冲突的食品加工

19

九台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说明书 第三部分 城区土地利用规划

企业,并结合企业入驻建设相应的的配套服务设施,保护区内小南河流域生态用地,努力塑造“生态产业园”形象。

2) 南片新城区

以居住、商业服务、行政办公、文化娱乐为主的城区,辅以一定产业用地。包括六个居住组团、一个工业、物流组团、城市公共服务核心的绿心、行政中心和新城商业中心。

中心片区位于九德公路以东、小南河以南,是九台未来发展的中心城区,也是集中了最密集人口、商业服务最完善的城市中心地区。

新城区的近期发展是完善居住和服务功能以及新建行政文化中心,远期则力求建设成为以商业商务、行政办公、文化娱乐功能为主,居住和生活服务设施完备,并配有一定产业用地的城市中心区。

规划期内新城区的规划目标是完成行政办公中心的搬迁改造工作;并结合行政中心搬迁工作,将现状村庄予以搬迁;建立一条从生态绿心至体育中心的公共服务带;组建一个缓解南片就业压力的都市工业园。

3) 北片老城区

依托老城发展的以商业、居住功能为主的城市副中心。包括五个居住组团、一个工业组团、一个物流组团和城市公共服务核心的旧城商业中心。

城西片区目前主要为老城区。位于小南河以北。小南河是流经九台市最大的一条河流,作为城市重要的生态保护地,其保护和永续利用是城市的重中之重。

规划建议老城区应适当控制发展规模。依托原有九台大街和新华大街两侧的商业设施发展成为九台市城区的商贸中心。并改造九台火车站站前广场周边用地,作为城市窗口以展示九台城市新形象。

建议城市各个片区的发展要“全市一盘棋”,符合城市的整体利益,明确各个片区发展的时序与内容。实施“一城一核,分区发展”的战略方针,南、北、东片区均布置一定的居住,仅在东、北片区布置工业。重点发展前景较好的城南片区,控制城北片区,优化城东片区,限制城西片区。

20

九台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说明书 第三部分 城区土地利用规划

图3-9 道路系统规划图(方案一)

(6) 方案要点 1) 过境交通道路组织

建设东环路、北环路,结合现有的九德公路和长吉公路规划形成外环路,将过境交通引至城市外围通过。同时考虑可实施性,近期保持四舒绕越线和现状东环路及其延长线作为过境道路,远期作为城市内部道路。

2) 片区联系道路

“五横、四纵、一环”:“五横”即结合现状道路,加强九台城区与外部地区联系的五条主干道;“四纵”即连接铁路及小南河南北的四条主要道路;“一环”指输导过境交通并限制城市无限蔓延的外环线。

(7) 布局方案 1) 总体布局特点

三个片区均布置工业和居住用地,东部以工业为主,南部、北部以居住为主。

21

九台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说明书 第三部分 城区土地利用规划

表3-7 高方案规划用地平衡表

序号 类别名称 居住用地 二类居住用地 1 其中 三类居住用地 中小学用地 公共设施用地 行政办公用地 商业金融业用地 文化娱乐用地 2 其中 体育用地 医疗卫生用地 教育科研用地 其他公共设施用地 商住用地 工业用地 一类工业用地 3 其中 二类工业用地 三类工业用地 4 5 仓储用地 对外交通用地 其中 铁路用地 公路用地 特殊用地 保安用地 道路广场用地 7 道路用地 其中 广场用地 停车场用地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供应设施用地 8 其中 交通设施用地 邮电设施用地 类别代 号 R R2 R3 C C1 C2 C3 C4 C5 C6 C9 C/R M M1 M2 M3 W T T1 T2 D D3 S S1 S2 S3 U U1 U2 U3 面积(公顷) 1028.99 967.37 0.29 61.33 234.56 50.44 96.84 20.05 12.01 5.05 21.29 2.8 26.32 491.68 39.8 444.94 6.94 111.45 7.77 5.4 2.37 2.1 2.1 630.52 616 6.87 7.65 15.48 8.41 2 0.42 占城市建设用地 29.85% 28.06% 0.01% 1.78% 6.81% 1.46% 2.80% 0.58% 0.35% 0.15% 0.62% 0.08% 0.76% 14.26% 1.15% 12.91% 0.20% 3.23% 0.23% 0.16% 0.07% 0.06% 0.06% 18.29% 17.87% 0.20% 0.22% 0.45% 0.24% 0.06% 0.02% 人均建设用用地面积(平方米/人) 32.16 30.23 0.01 1.92 7.34 1.57 3.03 0.63 0.38 0.16 0.66 0.09 0.82 15.37 1.24 13.91 0.22 3.48 0.24 0.17 0.07 0.07 0.07 19.7 19.25 0.21 0.24 0.48 0.26 0.06 0.01 6 22

九台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说明书 第三部分 城区土地利用规划

环境卫生设施用地 其它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绿地 9 公共绿地 其中 生产防护绿地 备用地 城市建设用地 水域和其他用地 11 其中 水域 生态绿地 合计 注:按规划期末人口达到32万人计算

U4 U9 G G1 G2 E1 1.79 2.86 678.99 327.22 351.77 245.85 3447.63 344.85 110.15 234.7 3792.48 0.05% 0.08% 19.69% 9.49% 10.20% 7.13% 100.00% 0.06 0.09 21.22 10.23 10.99 7.68 107.74 10

2) 居住布局

三大片区的发展构想:生活空间的组织强调利用城区自然山水构架,以南部片区为核心;优化旧城核心商业区功能,加强公共设施的建设,逐步疏解老城人口,建设环境质量较高的居住空间。

① 东部营城居住片区

本片区是基于原营城矿区工人居住区的基础上进行规划的。东、北侧以小南河及其支流为界,南、西侧以规划主干道为界。该居住片区现状主要是以前营城矿区工人居住的棚户区,规划为满足周边工业用地服务需求,拟建设成适合工人居住的经济适用房。

② 北部老城区居住片区

该片区东、西以规划西外环路为界,南侧以小南河为界,北部以北外环路为界。现状已形成一定规模,且有部分建筑质量较好,居住环境较佳的住区,未来居住区开发应以更新改造和新开发相结合的方式,尽量按需求建设,减少用地浪费。规划分为五大组团,拟将沿小南河建设成为高档商品房用地,其余建设成为普通商品房用地,尽量提高老城区居住环境质量。

③ 南部新城区居住片区

南部居住片区东以原东环路延长线以外两个街区为界,南以自然山体为界,西以九德公路为界,北以小南河为界。现状该片区在沿小南河区域有大量建设,但建设质量和环境都较差,与小南河生态景观不协调,规划将该片区分为六大居住组团,拟将沿小南河区域建设成高档商品房用地,其余建设成普通商品房用地,以缓解城区居住紧张的情况。

3) 公共设施布局

规划公共设施用地布局主要集中在老城区公共服务中心和新城区公共服务中心两处,中间通过规划的生态绿心进行联结,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23

九台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说明书 第三部分 城区土地利用规划

老城区公共设施用地分布在九台大街和新华大街两侧,现状已经形成一定规模,规划予以保留。该区域未来建设主要集中于营建良好的环境,并对现状质量较差的建筑进行更新;新城区公共设施用地分布在沿小南河支流西侧,与旧服务中心相对并形成公共服务走廊。

① 行政办公用地

由于现状旧城区行政办公用地相对较集中,建设质量也较好,规划考虑应适当予以保留并进行改造。而目前南部新区开发缺少足够的动力,可能导致开发品质不能得到保证,故规划考虑将行政中心南移,以期通过行政中心的搬迁来带动新区的开发。

② 商业金融业用地

主要保持原九台大街和新华大街两侧商业氛围,同时在南部新区小南河支流西侧四舒绕越线两侧布置有较集中的商业金融用地。另外,在各居住组团中心根据服务半径和规划分布有相应的配套用地。

③文化娱乐用地

文化娱乐用地近期建设目标是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市级文化设施;远期目标建设一个具有特色并适合自身规模,配套齐全,集文化宫、电影院、图书馆等文化设施于一体的市级文化中心。以基本实现文化现代化为目标,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水平,建设一批具有现代气息、适度超前的标志性文化设施。

规划保留旧城区现有文化设施,在南侧新城区中新建一个市级文化中心,在营城区布置配套文化娱乐设施。

④ 体育用地

考虑到大型体育中心对城市交通会有一定的影响,规划将九台市体育中心布置在城市外圈,临近过境交通干线,规划小南河支流西侧,新区公共服务中心南部。拥有便利的交通优势,又有良好的自然景观环境。

规划该体育中心具备承办大型体育比赛以及吸引九台市各乡镇运动队来城区训练的功能。包括一个露天体育场和一个室内体育馆,另有游泳馆、网球场、健身房等设施。规划对大型体育设施强调社会化使用,避免资源浪费。

其他各组团、居住区在现状基础上结合学校中的场地,配套完善,就近满足人们群众的需求,重视基层体育设施的建设,满足居民日常健身活动的要求。

⑤ 医疗卫生用地

尽量保留原有市医院、中医院、市三院等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医疗卫生用地,并在原有基础上予以扩大;尽量整合占地小,技术水平低的小型医疗机构。

另外,规划按用地规模需求配置了相应的医疗卫生服务设施。 ⑥ 教育设施用地

整合现有中小学校教育资源,通过合并、置换、搬迁、补充等手段,调整学校服务范围,提高生均用地指标,改造学校设施,满足国家有关规定。新区规划的学校必须按国家

24

九台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说明书 第三部分 城区土地利用规划

有关规定满足生均用地指标,以保障中小学阶段的义务教育水平。

居住区按规划人口规模和服务半径,结合社区建设布局具有一定规模和数量的幼儿园。

九台市市区现有3所高中,7所初中,10所小学,1所九台职教中心和1所聋哑学校。规划整合现有教育资源,结合现状与相关规范,根据2020年九台市人口发展规模,居住特点,在老城区布置有5所中学,8所小学;在新城区布置有5所中学,7所小学;在营城区布置有2所中学,3所小学。

同时,在市区还需广泛开展成人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和培训机构,实行科技兴市的战略。

4) 工业布局

工业组团集中布置在规划区的东部,南部及北部,力求达到三个片区均衡发展。 ① 东部营城工业片区

该工业片区位于长图线以北,九营大街以南,规划东环路以西。该区域属于规划九台工业园启动区的一部分,现状有金锣肉联厂和营城煤机厂等大型企业。规划拟将该园区建设成为以金锣肉联厂为龙头企业的食品加工基地,同时与现状保留煤机厂及其周边的三类工业进行绿化隔离。在项目引进上要严格限制不同类型产业的进驻,尤其是相互影响较大的企业。

② 南部新城区工业片区

该工业片位于原东环路的延长线以东,小南河以南,四舒绕越线南侧。现状该区域为一般农田区域,规划拟建成少污染,多产出的高新科技园区。

③ 北部老城区工业片区

该工业片区位于原东环路两侧。现状已有较大的企业入驻,由于搬迁成本太高,故规划适当将其周边区域一并纳入工业区规划,如此即可以保证原有企业的正常运行,也能够解决部分就业问题。但由于该区段靠近主生活区,为避免对生活区的影响,在两类用地之间设置绿化隔离带,同时也要对进入企业进行限制,多引进无污染的都市型产业。

5) 绿化布置

绿化系统结构为“一心、一带、一环、多轴、”。一心指以火车站南侧环小南河的绿地为中心,一带指沿长图铁路和小南河布置的一条贯穿东西的绿化带,一环指以小南河南北向支流和规划道路防护绿地形成的绿化环,多轴指沿小南河绿化带向外发散的多条绿化轴线。

规划绿地包括公共绿地和防护绿地两部分。公共绿地除规划生态绿心外,还在各居住组团中心,布置有供居民休闲娱乐的小型公园,在沿景观性道路、河流两岸布置有装饰性作用的绿化用地;为了增加市区内的绿化面积,美化市区环境,规划在过境道路两侧各布

2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i93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