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2年高中生物贵州高考全真模拟试卷【32】含答案考点及解

更新时间:2023-04-09 09:18: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8-2019年高中生物贵州高考全真模拟试卷【32】含答案

考点及解析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

1.将具有一对等位基因的杂合体,逐代自交3次,F3中纯合体比例为( )

A.1/8B.7/8C.7/16D.9/16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将具有一对等位基因的杂合子,逐代自交3次,得到的F3中杂合子所占比例为1/8,得到的纯合子所占比例为7/8,故B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

2.下图中的曲线显示了两种使人体获得免疫力的方法。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冬季流感袭来,医生给年老体弱者一般采用方法②来使其获得免疫能力

B.采用方法①可以使人获得比方法②更持久的免疫力

C.采用方法②使人体获得抗体的过程是体液免疫

D.医学上一般采用方法①进行免疫预防接种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老年弱者的免疫功能较差,因此通常直接注射抗体以达到免疫治疗的作用,故A 错;抗体发挥了作用后就会失活,在人体内存留的时间短;记忆细胞的特点寿命长,对抗原十分敏感,能“记住”入侵的抗原.当遇到相同抗原再次侵入时,记忆细胞可以识别该抗原,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效应B细胞,从而产生大量抗体,发挥出免疫效应.所以方法2比方法1可以获得更持久的免疫力,故B错误.浆细胞分泌抗体,抗体是体液免疫过程中发挥作用的物质,故C正确;医学上进行预防接种,是指将灭活的病毒注射到人体中,使机体产生相应的记忆细胞,故D错。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免疫调节,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

系和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的能力。3.某科研小组开展了胰岛素及肾上腺素对家兔血糖含量影响的研究实验,结果如下图。下列

关于该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两组家兔的生理状况应完全相同

B.激素注射前几小时,家兔需进行禁食处理

C.注射用的胰岛素和肾上腺素要用生理盐水配制

D.胰岛素和肾上腺素表现为协同作用

【答案】D

【解析】为了排除实验中无关变量的影响,实验前家兔需进行禁食处理,并且保证所选家兔

的生理状况相同。为了不影响家兔的渗透压,激素需要用生理盐水配制。由实验结果可知,

胰岛素具有降血糖的作用,而肾上腺素具有升血糖的作用,两者的生理作用刚好相反。

4.如图表示两个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表示的是裸岩上的初生演替

B.乙可表示弃耕农田上进行的演替

C.甲中①②处的物种组成完全相同

D.若条件适宜,乙群落可演替成森林

【答案】D

【解析】甲演替前后的物种丰富度较高,不是裸岩上的演替。乙开始的物种丰富度极低,可

表示裸岩上的演替。甲中①②处的演替前后物种组成不完全相同。在温度适宜、水分充足

的条件下,乙群落可演替成森林。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种生物捕食另一种生物,最终会导致被捕食者灭绝

B.两种生物竞争必然导致一个种群灭绝

C.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种群增长速率必然达到最大值

D.一个个体把另一个个体吃掉,则两者之间的关系不一定是捕食

【答案】D

【解析】捕食关系不会导致被捕食者灭绝,A错误;如果两物种竞争能力差不多,则两者数

量会对称增减,总体数量处于动态波动,B错误;种群密度达到K值时,种群增长速率为0,C错误;如发生在同种生物之间的一个个体把另一个个体吃掉,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种内斗争,D正确。

6.下图是将某油料作物种子置于温度、水分、通气等条件适宜的黑暗环境中培养过程中干重的变化情况。分析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检测种子中是否有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对种子切片染色

B.前8天,种子干重增加的主要原因是脂肪转化为糖类

C.实验过程中,导致萌发种子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是O

D.实验过程中,种子的总重量也和干重的变化趋势相同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油料作物的种子在萌发过程中,一些脂肪会转变成糖类,会吸收水分,将水中的氧加入到形成的糖类中,从而使种子的干重量先增加。随着呼吸消耗有机物逐渐减少,干重下降,但总重量由于吸收了水分会增加。

考点:本题考查了有机物的相互转化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7.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

B.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

C.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其间接价值

D.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强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故A正确。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协调,能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故B正确。生物多样性越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也越高,体现的是生态价值,是间接价值,故C正确。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越复杂其抵抗力稳定性越高,一般来说恢复力稳定性较低,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8.关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说法正确的是()

A.生命系统中各生物体均具有多种组织和系统

B.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故它的生命活动与细胞无关

C.蛋白质,核酸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D.生命系统层层相依,各生物具有相同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

态系统、生物圈。单细胞生物的细胞即是个体层次,没有组织、器官和系统层次,植物不具

有系统层次,A项错误;病毒和噬菌体没有细胞结构,不属于生命系统的任何层次,但是其

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细胞,B项错误;蛋白质,核酸不具有新陈代谢,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

层次,符合题目意思,故选择C;生命系统层层相依,各生物具有相同的组成、结构和功能,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从生物圈到细胞,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

系的能力。

9.下列关于细胞分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由于遗传物质改变导致分化

B.由于基因重组导致分化

C.已分化的不同细胞遗传物质不同,转录翻译的信息不同

D.已分化的不同细胞遗传物质相同,转录翻译的信息不同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细胞分化并不因为细胞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或基因的重组,只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基因选择性表达使转录翻译的信息不同。

考点:考查细胞分化的特点及原因。

10.假设某动物种群的基因库中,最初一对等位基因B、b的频率B=0.8,b=0.2,若环境的选

择作用使B基因的频率不断降低,若干代后基因库中B、b的频率B=0.3,b=0.7。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动物种群发生了进化

B.该动物种群基因库中基因B、b的产生最终来于基因突变

C.该动物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就意味着形成了新物种

D.在整个过程中,该动物种群中基因型为Bb的频率变化规律是先增加后减少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频率的改变;该题涉及的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

该动物种群发生了进化,A正确。基因突变的结果是产生新的等位基因,即等位基因的产生

最终都来自基因突变,B正确。新物种产生的标志是是否发生了生殖隔离;该题题干中没涉

及生殖隔离,不能判断出是否有新物种的产生,C错误。B基因频率与BB,Bb基因型有关,

自然环境使B基因的频率不断减低,最初BB的频率是0.8×0.8=0.64,bb频率是0.2×0.2=0.04,Bb的频率是0.32,若干代后BB是0.7×0.7=0.49,bb频率是0.3×0.3=0.09,Bb的频率是0.42。当B频率降到0.5时,Bb频率是2×0.5×0.5=0.5;Bb先增加后减少,D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突变和生物进化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运用能力以

及把握知识内在联系的能力。难度较易。

二、双选题

11.某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在进行遗传病调查时,发现一位男性患有两种遗传病,进一步调査

后画出其家族的遗传病系谱图如图,(甲病由基因A、a控制,乙病由基因B、b控制)。下

列选项正确的是

A. 甲病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控制乙病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B. Ⅲ-10的基因型是AaX b Y

C. 若Ⅱ-3无乙病致病基因,Ⅲ-9与Ⅲ-12结婚,生患病孩子的概率为7、24

D. 若Ⅱ-3无乙病致病基因,Ⅲ-9与Ⅲ-12结婚,若他们生了1个女孩,该女孩不患病的概率为

1/3

【答案】D

【解析】据图分析,Ⅱ-7和Ⅱ-8均患甲病,生出不患甲病的女儿和儿子,说明甲病是常染色

体显性遗传病。Ⅱ-3和Ⅱ-4没有乙病,生出了有乙病的儿子,为隐性遗传病,可能在X染色

体或常染色体上,A错误;如果乙病基因在常染色体上,则Ⅲ-10的基因型是Aabb,如果乙

病基因在X染色体上,则Ⅲ-10的基因型是AaX b Y,B错误;若Ⅱ-3无乙病致病基因,则乙病

为伴X隐性遗传病,Ⅲ-9的基因型为1/2aaX B X B或1/2aaX B X b,Ⅱ-7和Ⅱ-8均患甲病生出不患

甲病的女儿和儿子,所以Ⅱ-7和Ⅱ-8都为杂合子,故Ⅲ-12的基因型为1/3AAX B Y或2/3AaX B Y。若Ⅲ-9与Ⅲ-12结婚,生育的子女患甲病的概率为1/3+1/2×2/3=2/3,生育的子女患乙病的概

率为1/2×1/4=1/8,故生育的子女患病的概率为2/3+1/8?2/3×1/8=17/24,C正确;们生了1

个女孩,患甲病的概率为2/3,但是肯定不患乙病,所以该女孩不患病的概率为1/3,D正确。

【点睛】顺利解决此类问题,必须做到:(1)熟悉各种遗传方式的遗传特点;(2)在系谱

图中迅速找到标志性的遗传特点;(3)情况不能确定时,要在可能性大小上仔细揣摩;(4)有时还要注意利用假设来反推,从而得到正确结论。

12.下列有关性染色体和伴性遗传的叙述,错误的是

A.性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与性别有关

B.红绿色盲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C.父母都患有伴性遗传病,则女儿一定患有伴性遗传病

D.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的遗传病,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

【答案】CD

【解析】伴性遗传是指在遗传过程中的子代部分性状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这种由性染

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性状的遗传方式就称为伴性遗传,与性别有关,A项正确;控制红绿色

盲的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在减数分裂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B项正确;父母都患

有伴性遗传病,则女儿不一定患有伴性遗传病,例如伴X显性遗传病:X B X b(患病)×X B Y(患病)→1X B X B(患病):1X B X b(患病):1X B Y(患病):1X b Y(正常),C项错误;致病基因

位于X染色体上的遗传病,如果是伴X隐性遗传病,则女患者少于男患者,D项错误。

13.下列关于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油脂的鉴定发现满视野都呈现橙黄色,于是滴 1~2 滴质量分数为 50% 的盐酸洗去浮色B.在稀释的蛋清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振荡摇匀,可看到溶液变为紫色

C.用于观察质壁分离与复原的紫色洋葱表皮细胞同样可用来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

D.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一般用碘液,而不用本尼迪特试剂作指示剂

【答案】BD

【解析】油脂的鉴定发现满视野都呈现橙黄色,可滴加1~2 滴质量分数为50%的酒精洗去浮色,A错误;在稀释的蛋清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振荡摇匀,可看到溶液变为紫色,B正确;用于观察质壁分离与复原的紫色洋葱表皮细胞是成熟的植物细胞,已经失去细胞分裂能力,

不可用来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C错误;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一般用碘液,本尼迪特试剂需要水浴加热的条件,故不用本尼迪特试剂作指示剂,D正确。

【考点定位】高中生物教材的相关实验

14.下列有关“DNA粗提取与鉴定”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新鲜猪血、菜花等动植物材料均可用于DNA的粗提取

B.植物材料需先用洗涤剂破坏细胞壁再吸水涨破

C.DNA不溶于体积分数为95%的冷酒精而溶于物质的量浓度为2 mol·L-1的NaCl溶液

D.溶有DNA的NaCl溶液中加入二苯胺试剂,需沸水浴加热后冷却,再观察颜色

【答案】CD

【解析】猪是哺乳动物,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不含DNA,不能用于

提取DNA,A错误;用植物材料提取DNA时,通过研磨法破坏细胞壁,用洗涤剂瓦解细胞膜,不是吸水涨破,B错误;DNA不溶于95%的冷酒精,但溶于2 mol?L-1的NaCl溶液,C正确;

溶有DNA的NaCl溶液中加入二苯胺试剂后需要沸水浴加热才能呈蓝色,D正确。

15.下图表示反射弧和神经纤维局部放大的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在⑤处给予适宜刺激,可以在③处检测到电位变化

B.一定强度的刺激才能导致b处的电位变化

C.a、c处电位形成的原因是Na+外流

D.完成反射所需时间长短主要取决于⑥的数量

【答案】BD

【解析】由于兴奋在神经元间只能单向传导,故在⑤处给予适宜刺激,在③处检测不到电

位变化, A项错误;兴奋的产生需要一定强度的刺激,B项正确;a、c处的电位都是静息电位,形成的原因是K+外流,C项错误;完成反射所需时间长短主要取决于⑥突触的数量,D

项正确。

【点睛】

本题考查反射的结构基础和神经兴奋的产生及传导过程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要正确识图:由⑥(突触)或神经节所在的位置可确定①是感受器、②是效应器、③是传入神经、④是神经中枢、⑤是传出神经。

三、综合题

16.动物园有一种ZW性别决定的鸟类,其长腿和短腿由等位基因A/a控制,羽毛的灰色和

白色由等位基因B/b控制。研究者进行了如下两组杂交实验,结合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杂交实验推断,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中,位于Z染色体的是____,腿长度中显

性性状为____,杂交实验一的亲本中雌性个体基因型为。

(2)造成杂交实验二中没有雄性个体的是因为含有____基因的____(填“精子”或“卵细胞”)

不能参与受精作用。

(3)杂交实验一产生的F1中B基因频率为____,选出其中的长腿灰羽个体随机交配,子代

中长腿灰羽的概率为____。

(4)在饲养过程中,研究人员发现单独饲养的雌鸟减数分裂产生的卵细胞可随机与同时产

生的三个极体中的一个结合形成合子(性染色体为WW的个体不能发育),进而孵化成幼鸟。将杂交实验二中的长腿灰羽雌性个体单独饲养,理论上最终孵化成的幼鸟中性别比例为雌性:雄性= ,长腿:短腿=____。

【答案】

(1)B/b 长腿 AaZ B W

(2)b 卵细胞

(3)2/3 7/9

(4)4:1 9:1

【解析】(1)由杂交实验一,长翅灰羽与长翅灰羽杂交,后代雌雄之比1:1,长翅:短翅

=3:1,长腿相对于短腿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雌性中灰羽:白羽=1:1,雄性全为灰羽,故羽毛的灰色和白色由等位基因B/b位于Z染色体上,故杂交一为AaZ B W(雌)X AaZ B Z b (雄)。(2)杂交二AaZ b W(雌)X aaZ B Z b(雄),后代无雄性,雌性有四种表现型A_Z B W:A_Z b W:aaZ B W:aaZ b W=1:1:1:1,故卵细胞中含有Z b不能参与受精;(3)杂交一为

AaZ B W(雌)X AaZ B Z b(雄),其B的基因频率2/3,子一代中基因频率不发生改变,子一代

中长腿灰羽的基因型为A_Z B Z—和A_Z B W,P(A_)="1-" P(aa)=1-2/3X2/3X1/4=8/9;P(B_)=1-P(ZbW)=7/8,故子代长腿灰羽的概率是7/9;(4)杂交二中长腿灰羽基因型为AaZ B W,其产生的配子Z B、Z B、W、W则ZZ的概率为1/2X1/3=1/6,ZW的概率为

1/2X2/3+1/2X2/3=4/6,故雌雄之比为4:1,单独饲养一种情况

【考点定位】基因的分离与自由组合定律、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所列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在较复杂

的情境中综合运用其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评价。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本题的切入点是杂交一中长翅灰

羽与长翅灰羽杂交,后代雌雄之比1:1,长翅:短翅=3:1,得出长腿相对于短腿为显性,

位于常染色体上,雌性中灰羽:白羽=1:1,雄性全为灰羽,故羽毛的灰色和白色由等位基

因B/b位于Z染色体上;对于第三问利用棋盘法相对简单。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i8wl.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