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专业课程设置方案

更新时间:2024-06-23 02:1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历史学专业课程设置方案

专业名称:历史学 专业代码:060101 一、业务培养目标与要求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身心素质,具有深厚的文化素质和科学素质,具有专业领域坚实的业务基础和业务能力,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发展所需的师资、科学研究人员、管理人员等适应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

1.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理论,熟悉我国历史与国情,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奉献精神,具有创新合作意识和科学态度,自觉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2.系统掌握历史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接受史学研究的基本训练,熟悉目录学、史料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等方面的基本方法;了解国内外史学发展及历史学教学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了解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相关知识。

3.具备从事历史教学的能力和较强的口头表达与文字表述能力;具有在民族地区从事专业工作所需的基本能力。熟悉教育法规,掌握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技术、教育方法和教学基本技能,了解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趋势,能够初步运用教育学与历史教学的基本理论,获得教育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

4.英语、计算机达到学院相关规定及学分要求;普通话通过国家二级乙等考试;获得中学教师资格证。

5.具有健全的人格及健康的体魄,掌握一定的体育、卫生、保健知识和军事知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达到大学生体质健康合格标准。

二、学制与学位

1

(一)学制:

学制为4年,学生可以在3—6年内完成学业。 (二)授予学位: 历史学学士。

三、教学活动时间安排

学年 学期 1 一 2 3 4 二 5 6 7 三 8 9 10 四 11 合 计 教学总周数 16 16 7 16 16 7 16 16 7 16 16 149 执行教学周数 考试周数 教育实习周数 15 15 6 15 15 6 15 16 6 16 15 124 1 1 1 1 1 1 1 ---- 1 ---- 1 10 16 16 16 备 注 历史专业实习 含毕业论文(设计) 第一、二、三学年各设置三个学期,其中两个大学期,每学期教学执行周数为16周(单休);一个小学期教学执行周数为7周,共39周。第四学年设置两个学期,每学期16周(单休),共32周。四学年教学活动总执行周数共149周(其中,执行教学124周,考试10周、教育实习16周)。新生入校后集中军事课程学习2周,新生开课与其他学生同步。

第三学期主要安排“人文与科学素养”课程;第六学期主要安排“教师教育选修”课程;第九学期主要安排“专业选修课程”。

第八学期安排学生参加教育实习,实习期间不安排课程。 四、学时与学分

(一)学时:历史教育专业四学年课堂教学总学时为2793学时。 (二)学分:课堂教学课程的学分一般按授课学时数确定,一个学期内每完成15学时(1学时50分钟)的课程计为1学分。课程学分的计算原则如下:

1.理论课每15学时计1学分;

2

2.以理论课教学为主,包括课内实验、实践等的课程,其中理论课每15学时计1学分,课内实验、实践等每15学时计0.5学分,课程学分为两部分之和。独立设置的实验课程每15学时计1学分。

3.见习、实习课程,每周计1学分。

4.四年内每生参加1周集体劳动课计2学分。

至学习期满,通识1学分修满最低不少于45个学分;通识2学分修满最低不少于15个学分;通识3修满6 学分;专业基础课学分修满最低不少于48个学分;专业发展课学分修满最低不少于24个学分;专业选修课学分修满最低不少于32个学分;教师教育课程为24.5学分;实践课程为27个学分;总学分最低不少于221.5个学分。

(三)学分绩点要求:

(1)学年(学期)平均绩点计算办法如下:

学年(学期)平均成绩=∑(学年<学期>所修课程实得学分×相应课程成绩)÷学年<学期>所修课程理论总学分。

(2)累计平均绩点计算办法如下:

累计平均成绩=∑(累计所修课程实得学分×相应课程成绩)÷累计所修课程理论总学分。

五、课程设置 (一)课程结构比例

课 程 类 别x Ⅰ 通 识 课 Ⅱ Ⅲ 专业基础课 专 业 课 专业发展课 专业方向课 教育基础 教师教育课 教育发展 教育选修 实践课程 基础实践 专业实践 学分 45 15 6 48 24 32 10 8.5 6 8 11 学时 645 225 720 360 480 150 123 90 占总学分的比例 占总学时的比例 20.4% 6.8% 2.7% 21.7% 10.8% 14.4% 4.5% 3.8% 2.7% 3.6% 5% 23.09% 8.06% 25.78 % 12.88% 17.19% 5.37% 4.40% 3.22% 3

综合实践 总 计 8 220.5 2793 3.6% 100% 100% (二)学时分配比例

课程平台 通识课程平台 专业课程平台 实践课程平台 合 计 学分数 66 占总学分比例(%) 1 29.9 14 11 12.2 100 25 各学期周学时 2 15 11 26 3 37.5 37.5 4 12 23 35 5 12 17 5.5 34.5 6 15 10 25 7 24 9.5 33.5 8 9 35 35 10 36 36 学时11 数 870 363 占学时总比例(%) 31.15 13 100 104 46.9 11 27 220.5 16 1560 55.85 教师教育平台 24.5 16 2793 (三)主要专业课程介绍

1、课程名称:中国古代史1, 课程编号:0605001b2, 中国古代史2 课程编号:0605002b2 学 分: 各4学分 学 时: 各60学时 课程类别: 基础 课程性质: 必修 预修课程:无 使用教材:

朱绍候主编:《中国古代史》(上、中、下),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年。 内容提要:

《中国古代史》主要讲授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规律,介绍中国古代经济、政治、军事、民族、思想、文化及中外关系的主要内容,分析各历史阶段的主要特征,使学生掌握中国古代历史的基本知识、理论和分析问题的基本能力。 主要参考书:

詹子庆、田泽滨主编:《中国古代史》(上、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2、课程名称:中国近代史 课程编号:0605003b2 学 分: 4学分 学 时: 60学时

4

课程类别: 基础 课程性质: 必修 预修课程:中国古代史 使用教材:

陈旭麓主编:《中国近代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年。 内容提要:

《中国近代史》主要讲授1840年至1919年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演变的历史,中国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的变化以及中国人民争取独立富强的爱国运动,从而加深学生对中国近代国情的认识,培养合格的中小学历史教师。 主要参考书:

陈旭麓主编:《中国近代史参考资料》,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年。 3、课程名称:中国现代史 课程编号:0605004b2

中国当代史 课程编号:0605005b2

学 分: 各4学分 学 时: 各60学时 课程类别: 基础 课程性质: 必修 预修课程: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 使用教材:

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上、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王桧林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内容提要:

《中国现、当代史》主要讲解1919年五四运动至90年代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历史,全面介绍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进程以及这一时期中国文化、教育、科技及外交等内容 。 主要参考书:

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上、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王桧林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4、课程名称:世界古代史 课程编号:0605006b2 学 分: 4学分 学 时: 60学时 课程类别: 基础 课程性质: 必修

5

预修课程:无 使用教材:

朱寰主编:《世界上古、中古史》(第二版),(上、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内容提要:

本课程主要讲授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发展,探讨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的过程,介绍了古埃及、巴比伦、印度、希腊、罗马形成和衰亡的历史其及为人类文明创造的灿烂文化。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世界历史早期发展的主要线索、基本内容,并掌握世界历史发展演变规律。 主要参考书:

童自觉主编:《世界古代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5、课程名称:《世界近代史》 课程编号:0605007b2 学 分: 4学分 学 时: 60学时 课程类别: 基础 课程性质: 必修 预修课程:世界古代史 使用教材:

刘祚昌、王觉非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内容提要:

本课程主要讲授世界历史从1500年地理大发现到20世纪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封建制度从欧洲逐渐解体,资本主义制度逐渐形成并向世界不断扩张的过程;殖民帝、半殖民地人民的反殖民、反封建斗争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从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各个领域多层次地阐明世界历史从孤立、分散走向联合、一体的发展历史。 主要参考书:

金卫星等主编:《世界近代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6、课程名称:世界现代史 课程编号:0605008b2

世界当代史 课程编号:0605009b2

学 分: 各4 学分 学 时: 各60学时

6

课程类别: 基础 课程性质: 必修 预修课程: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 使用教材: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

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当代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内容提要:

本课程主要讲授两次世界大战及战后至今的历史。在讲清现代世界的四大基本矛盾的同时,主要阐明资本主义工业世界与新生的社会主义工业世界的对立、并存、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通过学习,其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主要参考书:李红庆主编:《世界现、当代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7、课程名称: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 课程编号: 0605010b2 学 分: 4学分 学 时: 60学时 课程类别: 基础 课程性质: 必修 预修课程:无 使用教材:

赵淡元主编:《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上、下),高等教育出版

社,1986

年。 内容提要:

本课程主要对历史要籍和文献的介绍、精讲、熟读、练习,使学生掌握中国史籍发展的概况和重要史籍的作者、成书过程、写作目的、体例、内容、主要成就、局限性、流传、注释、版本等知识,培养学生能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来分析史料和认识历史。 主要参考书:

《史记》、《资治通鉴》、《文史通义》等。

8、课程名称:世界历史文选 课程编号: 0605011b2

7

学 分: 4学分 学 时: 60学时 课程类别: 基础 课程性质: 必修 预修课程:无 使用教材:自编教材。 内容提要:

本课程选文均摘自西方历史学家和政治家的原版作品或英译作品,以精选名著为主。其时代范围包括古希腊罗马、欧洲中世纪和欧美近现代,内容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宗教等。学生通过学习,可增强对世界历史的学习兴趣,提高史学理论水平和实际研究水平。

主要参考书:

尤天然主编:《世界历史文选》(修订本),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9、课程名称:史学概论 课程编号:06050012b2 学 分: 4学分 学 时: 60学时 课程类别: 基础 课程性质: 必修 预修课程:无 使用教材:

庞卓恒著:《史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内容提要:

本课程内容包括历史和历史学、历史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及其学科结构,历史学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历史认识的过程,层次和检验,指导历史研究的理论原则,历史研究的方法、表述形式,历史学的功能和史学工作者的使命。通过教学,可以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史学基本理论,培养提高学生研究历史的理论水平。 主要参考书:

柯林武德著,何兆武、张文杰译:《历史的观念》,商务印书馆,2007年。

10、课程名称:中国政治制度史 课程编号:0605013b2

8

学 分: 3学分 学 时: 45学时 课程类别: 发展课 课程性质: 必修 预修课程:中国通史 使用教材:

韦庆达,柏桦编著:《中国政治制度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 内容提要:

本课程的开设目的是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了解中国政治的各个方面,如中央权力系统的演变、地方权力系统的演变以及中央和地方关系的变化、选举制度、监察制度等。此课程和《中国通史》的教学相互配套,旨在使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做到宏观和微观的统一。 主要参考书:

朱绍候主编:《中国古代史》(上、中、下),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年。

11、课程名称:中国经济史 课程编号:0605014b2 学 分: 3学分 学 时: 45学时 课程类别: 发展课 课程性质: 必修 预修课程:中国古代史 使用教材:

齐涛著:《中国古代经济史》,山东大学出版社,2007年。 内容提要:

本课程重点讲授历代经济政策、经济制度、经济思想与经济发展的状况、水平,对经济与社会政治、文化、生活的关系进行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解释。 主要参考书:

朱绍候主编:《中国古代史》(上、中、下),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年。

12、课程名称:中国文化史 课程编号:0605015b2 学 分: 3学分 学 时: 45学时

9

课程类别: 发展课 课程性质: 必修 预修课程:中国古代史 使用教材:

李清凌主编:《中国文化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内容提要:

本课程主要讲授中国文化发生发展的基本过程。介绍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文化成就,讲解中国文化发展演变的历史及特色,分析中国文化的主要结构和基本特征,探讨影响中国文化发展的主要原因。 主要参考书:

谭家健主编:《中国文化史概要》,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 13、课程名称:中国历史地理 课程编号:0605016b2 学 分: 3学分 学 时: 45学时 课程类别: 发展课 课程性质: 必修 预修课程:中国通史、 中国地理 使用教材:

蓝勇主编:《中国历史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内容提要:

本课程的教学,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对历史自然地理和历史人文地理诸因素予以辩证分析和综合,突出了人地结合,以人为本的主题。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学习历史的空间和时间概念,对中国历史与地理有个统一的认识。 主要参考书:

王育明主编:《中国历史地理概论》(上、下),人民出版社,1985年。 14、课程名称:西方政治制度史 课程编号:0605017b2 学 分: 3学分 学 时: 45学时 课程类别: 发展课 课程性质: 必修 预修课程:世界古代史 使用教材:

马啸原主编:《西方政治制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10

内容提要:

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讲述了西方国家政治制度在古代、中世纪、近代和现代的设置、演变情况及其发展规律。通过主要介绍和讲授研西方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历史,有助于学生加深对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的现代西方政治制度的认识,也有助于加深对西方的政治价值取向、政治情感、政治意识、政治观念的理解。

主要参考书:

马啸原主编:《西方政治思想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15、课程名称:西方经济史 课程编号:0605018b2 学 分: 3学分 学 时: 45学时 课程类别: 发展课 课程性质: 必修 预修课程:世界通史 使用教材:

萧国亮编著:《世界经济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内容提要:

本课程重点讲授欧洲英法等主要几个国家不同时期重要的经济政策、经济制度、经济思想及其发展状况、水平,其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当时欧洲的经济发展状况及在世界经济中所处的地位,加深学生对世界史知识的学习。 主要参考书:

M.M.波斯坦等主编,王春法等译:《剑桥经济史》(共8卷),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2004年。

学 分: 3学分 学 时: 45学时 课程类别: 发展课 课程性质: 必修 预修课程:中国通史、世界通史 使用教材:

陈延斌等主编:《高校文科科研训练与论文写作指导》,中央编译出版

11

16、课程名称:史学论文写作 课程编号:0605019b2

社,2004年。

内容提要:

《史学论文写作》主要介绍史学论文写作的意义、目标和要求、写作的步骤和方法等方面的内容。本课程通过对史学论文写作过程各个要素的研讨以及实际的写作训练,重点培养学生运用以往所学知识和搜寻新的专业信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即在学术领域开拓创新的能力。 主要参考书:

叶振东等主编:《毕业论文的撰写与答辩》,杭州大学出版社,1995年。

17、课程名称:历史文献检索与应用 课程编号:0605020b2 学 分:3学分 学 时:45学时 课程类别:发展课 课程性质:必 修 预修课程: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世界历史文选 使用教材:自编教材。 内容提要:

本课程为历史教育专业的基础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不仅能系统掌握社会科学文献检索与利用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社会科学文献检索工具的编排方法和使用方法;并且能结合计算机检索发展的需要,较多地了解计算机联机检索、光盘文献检索和网上信息资源检索等最新内容,培养学生检索文献的能力。

参考书目:赵国璋等编著:《社会科学文献检索》(增订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18、课程名称:历史教学论 课程编号:0605021b2 学 分:2学分 学 时:30学时 课程类别:教育发展课 课程性质:必 修 预修课程:无 使用教材:

赵秀玲主编:《历史教育学》,山东大学出版社,1997年。

12

课程内容:历史教学论是历史科学与教育科学紧密结合的一门边缘学科,旨在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中学历史教育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熟悉中学历史教学过程、结构,历史教学的基本方法,历史教师的备课,历史教师的职业道德及其业务进修、教学研究等。 参考书目: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等院校编:《中学历史教学法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

六、课程执行计划 (一)通识课程执行计划

课程 课程 类模块 别 课程 编号 课 程 名 称 总学时 45 45 90 30 其中 讲自 授 学 学 分 数 3 3 6 2 授周课 开设 学周学期 时 数 15 15 15 15 3 4 6 2 1 2 5 4 0104005b2 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通识教育课程 平台 人文科学素养综合 素质 课程 模块 0104006b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0104008b2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104007b3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0104001b2 形势与政策 0511061b2 大学英语AI 0511062b2 大学英语AII 0511063b2 大学英语AIII 0511064b2 大学英语AIV 0511065b2 大学英语BI 0511067b2 大学英语BII 0511068b2 大学英语BIII 0511069b2 大学英语BIV 0809001b2 大学计算机基础 0406001b2 体育与健康(I) 0406002b2 体育与健康(II) 0406003b2 体育与健康(Ⅲ) 0406004b2 体育与健康(Ⅳ) 0702701b2 大学数学 1204004b2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1204005b2 就业指导 文学与艺术 社会与历史 数学与科学 一月一次,2学分 45 45 60 60 45 45 60 60 45 30 30 30 30 30 15 15 约 225 3 3 4 4 3 3 4 4 2 2 2 2 2 2 2 2 3+1 3+1 4+1 4+1 3+1 3+1 4+1 4+1 3 1 1 1 1 2 1 1 最低修满15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3+2 3+2 4+2 4+2 3+2 3+2 4+2 4+2 3 2 2 2 2 2 1 1 1 2 4 5 1 2 4 5 2 1 2 4 5 1 1 11 学校统一安排,系负责实施 主要在第三学期开设,部分课程在 13

课程模块 政治与经济 语言与能力 地方文化 由院活动课程指导 办公室(团委)负责开设并进行学分认定 6 第六学期 开设 0605030b2 社团活动 活动课程模块 0605032b2 科研与学术报告 0605031b2 社会实践 第10学期结束后 完成 小 计 870 66 (二)历史学课程执行计划表

课程 类别 课程模块 课程 编号 总 课 程 名 称 学 时 60 60 60 60 60 60 60 60 60 45 45 45 45 45 45 45 45 45 45 45 45 30 30 30 30 30 其 中 讲实学 分 授课 周学开设学期 1 2 4 5 7 1 2 4 5 1 2 4 4 5 5 4 4 7 4 5 5 6 7 7 7 7 授 践 数 周时 数 4 4 4 4 4 4 4 4 4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2 2 2 2 2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6 15 15 15 15 4 4 4 4 4 4 4 4 4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5 2 2 2 2 0605001b2 中国古代史1 专 业 基 学 科 专 业 课 程 平 台 专 业 发 展 课 础 课 0605002b2 中国古代史2 0605003b2 中国近代史 0605004b2 中国现代史 0605005b2 中国当代史 0605006b2 世界古代史 0605007b2 世界近代史 0605008b2 世界现代史 0605009b2 世界当代史 0605010b2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1 0605011b2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2 0605012b2 史学概论 0605013b2 中国政治制度史 0605014b2 中国经济史 0605015b2 中国文化史 0605016b2 中国历史地理 0605017b2 西方政治制度史 0605018b2 西方经济史 0605019b2 世界历史文选 0605020b2 史学论文写作 0605021b2 历史文献检索与应用 专 业 选 修 课 0605001x2 0605002x2 0605003x2 0605004x2 0605005x2 人文通识系考古学 人类学 民族学 宗教学 政治学 14

0605006x2 0605007x2 0605008x2 列 档案学 中版本目录与训诂学 秦汉史 魏晋南北朝史 隋唐史 宋元史 明清史 中国近现代史 中国哲学史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2 2 2 2 2 2 2 2 2 2 15 6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2 5 2 2 2 2 2 2 2 2 7 9 7 7 10 10 10 10 11 11 0605009 x2 国0605010x2 0605011x2 0605012x2 0605013x2 0605014x2 0605015x2 史专题系列 中国法制史 0605016x2 0605017x2 0605018x2 0605019x2 0605020x2 学 科 专 专 业 业 选 课 修 程 课 平 台 0605027x2 0605028x2 0605029x2 0605030x2 0605031x2 0605032x2 0605033x2 0605026x2 0605025x2 0605024x2 0605023x2 0605021x2 0605022x2 中国史学史与史源学 中国思想史 中国科技史 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史 台湾简史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15 15 15 15 15 6 6 6 15 6 15 15 6 15 6 6 15 15 2 2 2 2 2 5 5 5 2 5 2 2 5 2 5 5 2 2 11 10 10 10 10 6 9 9 10 9 10 10 6 10 9 9 11 10 外国史专题系西方哲学史 西方法律思想史 西方史学史 国际关系史 美国史 日本史 列 古代中外文化交流史 世界科技史 民敦煌学研究 西北民族史 世界民族概论 藏传佛教艺术 藏族史 15

0605034x2 0605035x2 0605036x2 0605037x2 0605038x2 0605039x2 0605040x2 0605041x2 0605042x2 小 计 族特甘肃考古与文物鉴赏 西北回族史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1560 2 2 2 2 2 2 2 2 2 104 6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5 2 2 2 2 2 2 2 2 9 10 10 10 10 11 11 11 10 色 河洮岷历史文化研究 专题系列 西北少数民族法制史 西北民俗文化介绍 藏族、回族历史文献简介 中国旅游名胜景点介绍 甘南地方史 甘肃寺院文化研究 (三)教师教育课程执行计划表

其 中 总课程类别 课程 模块 课程 课程名称 编号 时 学讲实学课 分周数 数 0410001b2 基础心理学 0410002b2 教育学原理 教育基教 础课程 师 教 育 课 教育发程 平 台 展课程 0410006b2 综合实践活动 0410007b2 校本课程开发 0410008b2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0605025b2 中国教育史 0605026b2 历史教师职业技能 21 21 21 30 30 1.5 1.5 1.5 2 2 15 15 15 6 6 1.5 1.5 5 7 0410004b2 教学实务 0410003b2 现代教育技术 0605022b2 历史教学论 0605028b2 课程教学策略 30 30 30 30 2 2 2 2 15 15 15 15 2 2 2 2 7 5 7 7 0410005b2 教育心理学 30 2 15 2 7 30 30 2 2 15 15 2 2 授周学开设 学时 期 4 5 授 践 1.5 11 5 5 6 6 16

教育选修课程 本模块课程主要在第六学期开设(个别课程课程可安排在九学期)。学生在此模块中至少修够6学分,90学时。每门课按15或30学时设计。历史文化系在本模块开设的课程为必选课程,共4学分,60学时;教育科学系在本模块中开设的课程为任选课程,占2学分。 小 计 363 24.5 (四)实践课程执行计划表

课程 课程 类模块 别 课程 编号 0405001b2 0405002x2 课 程 名 称 其 中 总学讲 实 时 授 践 学分数 3 1 1 1 1 周授课 学周数 时 开设 学期 1 1、2、3学期任选 实习前完成 实习前完成 实习前完成 军事理论与军事训练 计算机运用能力训练 教 0405003b2 教学工作技能训练 基础 实践 课程 职 业 技能训练 0405006b2 普通话与口语表达技能训练 书写规范汉字和书面表达技能训练 师 0405004b2 班主任工作技能训练 0405005b2 1 实习前完成 实 践 课 在第一或第二专业实践课程 0405008b2 0405009b2 0405101b2 综合实践课程 0405103b2 集体劳动 2 1 0405102b2 教育见习、实习 教育实习反思 年论文(设计) 毕业论文(设计) 1 1 1 5 0405007b2 教育调查 1 学年利用寒、暑假进行 8 9 4、5、6 学期任选 7、8、9、10、11 第一、第二、第三学年由学校教务处和后勤服务公司安排 小 计 合 计 2793 27 程平 台220.5 五、修读说明

(一)综合素质课程模块课程说明及要求

综合素质课程模块中,《大学英语Ⅰ、Ⅱ、Ⅲ、Ⅳ》实行分

层教学,分A、B级在第一、二、四、五学期开设。其中,大学英语Ⅰ、Ⅱ课堂讲授3学时/周,学生自主学习2学时/周,学分为3+1学

17

分,即课堂讲授为3学分/学期,自主学习为1学分/学期;大学英语Ⅲ、Ⅳ课堂讲授4学时/周,学生自主学习2学时/周,学分4+1学分,即课堂讲授为4学分,学生自主学习为1学分。

(二)人文科学素养课程模块说明及要求

人文科学素养课程模块开设有“文学与艺术”、“社会与历史”、“数学与科学”、“政治与经济”、“语言与能力”和“地方文化”6个系列选修课程。每个系列课程有20门以上课程,每门课程按21学时设计(个别课程的学时数经学院同意另定);外聘教师授课按8学时或15学时设计为专题讲座;本模块的课程在第三、六学期选修(个别课程学生限选)。其中第三学期学生最低选修12学分,第六学期完成该模块不足学分。学生在每个系列课程中至少选修1门课程。本模块中各专业学生最低修够15学分,约225学时。

“语言与能力”模块中开设的《普通话》课程为必修,计1学分,15学时,周3学时。

人文科学素养课程模块的考核由承担课程教学的系统一组织安排。

(三)活动课程模块说明及要求

活动课程模块开设“社团与文化活动”、“社会实践与志愿者服务”和“学术报告与科研创新”等3 个系列活动时,学生必须获得6学分。通识课3由学生根据学校团委、学生处等相关部门的具体安排,通过参加社会实践、听学术报告等活动来获取。

(四)专业课程说明及要求

专业基础课共开设12门课,共45学分;专业发展课共开设9门课程,共27学分;专业选修课共开设42门课程,每位学生在《人文通识系列》、《外国史专题系列》任选课分别不得少于3门,在《中国史专题系列》、《民族特色系列》任选课分别不得少于4门,总门数不得少于16门,获得学分不得少于32学分;学生在此模块应修学分总计104学分。

专业课的考核由历史文化系统一安排。

18

(五)实践课程说明及要求

(1)“军事理论与军事训练”,在第一学年新生报到后集中安排二周,其中军事理论1学分,15学时;理论部分课程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承担,实践部分由学生处组织实施,各班班主任进行成绩汇总并认定学分。

(2)“计算机应用能力训练”为选修课,在第一学年结合《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由该课程授课教师组织进行实践训练,由系教学秘书进行学分认定。

(3)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包括讲“普通话和口语表达技能训练”、“书写规范汉字和书面表达技能训练”、“教学工作技能训练”、“班主任工作技能训练”4部分,具体要求根据教育部《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试行)结合实习前校内试讲等进行,要求在实习前完成。其中“普通话和口语表达技能训练”必须通过国家普通话二级乙等以上考试并获得相应证书方可获得学分,由系教学秘书进行学分认定。

教师技能训练,按照学校的安排,应利用课余时间,在不占用课堂时间的情况下,组织学生进行。

(4)“教育调查”。由历史文化系负责组织实施,采用实地参观、访问、座谈等方式进行,以使学生了解我国现阶段基础教育的现状。在第一或第二学年利用寒、暑假进行,由班主任根据学生提交的调查报告负责考核并认定学分,第二学年结束前完成。

(5)“教育见习、实习”。实习学生进入实习基地第1周为教育见习阶段,目的使学生了解中学日常的教学管理、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课外活动、听评课、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工作,学习相关方面教学的技能。教育实习使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技能应用于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实践活动,是对学生所学知识与技能的检验。教育实习采用“援教顶岗”、各专业混合编队、单个专业编队的方式进行,在第8或10学期安排一学期。学生完成教育实习任务,并提交相关的教育实习材料和总结。实习结束后,由班主任根据相关规定

19

汇总实习成绩并认定学分。

(6)“教育实习反思”。教育实习结束后,各系组织实施,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实习生教案展评、讲授示范课等活动,结合教育实习总结等材料由实习前试讲指导教师进行考核并认定学分。

(7)年论文(设计)。由历史文化系和历史教研室两个层面负责制订本科学生研究(设计)计划,要求学生在第二学年,在学业导师的指导下,至少独立开展或参与1个与所学学科专业或课程相关的研究项目(设计),完成1篇学年论文(设计)计1学分,由学业导师或相关指导教师进行考核并认定学分。

(8)毕业论文(设计)。一般应在第7或8学期开学初安排学生进行选题,以使学生有比较充裕的时间及利用实习时间收集资料、开展调研。毕业论文(设计)的开题环节(根据实习时间的不同)应在第7或8学期完成,研究、设计、撰写环节在第8、9、10学期进行,答辩于第11学期5月上旬结束,由历史文化系和历史教研室负责组织实施,答辩委员会考核认定学分。

(9)集体劳动。前三年内,每生在学校教务处和后勤服务公司安排下,参加1周集体劳动,由各班班主任根据后勤处反馈意见,结合学生劳动表现进行学分认定。

(六)其它

(1)在课程设置方案的实施过程中,实行学业导师制,对学生的学习进程、学习方法、技能训练、科学研究给予指导,帮助学生处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减少学生学习上的盲目性。

(2)每学期开设的选修课学生必须在上一学期末选定,以便确定所选课程和人数,安排教师,征订教材。

(3)课程设置中所列课程的教学按学科类别由相应系承担,教材征订由相应系负责。

(4)考古实习,由系上或历史教研室提前联系,结合开设课程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寒、暑假,法定节假日,在省内或国内一些有名的博物馆、名胜古迹、文物单位等地方进行考察、参观、见习,

20

此项活动结束之后,要求学生写出考察、参观、见习的报告,其目的是加强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21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i8f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