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读后感摘抄
更新时间:2023-08-02 05:54:01 阅读量: 美文摘抄 文档下载
《家》是一本由巴金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9.00元,页数:43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家》精选点评:
●序比正文写得好系列。 文笔没有期待的那么好,情节让我想起来以前看过的一个愤青的微博。
●我喜欢这本书
●8.5/10
●“青春毕竟是美好的。” 巴金先生在他26.7岁的年纪写下的这部作品,很纯粹,也比较幼稚,手法很明显。 当然,这已经是值得我敬仰的大家!有经历,有笔墨,无论哪一处,我都无比佩服。世纪的良心。 感觉书中有很多红楼的影子——行酒令,喜欢人时的内心独白,没落大家庭的反抗者形象……
●这是一部我前面看得很开心,后面看得很生气,并且从中间开始不断打我脸的书。 (以及,不知为何好多人评价不好。 这书可太好看了!!! 我在那个时代里,一定是巴金的书迷粉丝。)
●我看到这本书的豆瓣常用标签中有中国、青春、人生、信仰这几个词,我想这些词语连在一起,也许就是这本书的主旨,也是一出出不断上演的中国式悲剧,我十分记得书中激烈的控诉,“这样的社会,才有这样的人生。”前几天在读韩寒热卖的新书《青春》时,也不时闪现出这个句子来,只是巴金是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写的这本书,韩寒是在这个世纪已过去十年发出的感慨,居然如此相似,无奈,又能如何?
●窒息过了自然有反叛!在一个激流勇荡的时代,人、家、国,都在巨变之中。
●唯剩下鸣凤的撕扯和坠入湖中的尾音。
●新年看的第一本书。大师很厉害。
●后半段读起来让人心碎,绝望,痛苦,和前半段对比太鲜明!人物刻画得真实,哪怕到21世纪的今天,我也能从巴金的文字里感受出他所说的“无抵抗主义”、“作揖主义”。怕自己有一天也会成为“觉新”,最终死于生活的“深渊”。巴老的文字真的很激烈,读到最后想起三岛由纪夫的《春雪》,虽然文字完全不同,可隐隐感觉殊途同归,想要表达的东西是一样的
《家》读后感(一):家:向左走,向右走
初中时候早早就知道《家》这本书的名字,但是当时一是由于家里书很少,没有这本书;二是由于学校没有“强制”阅读这一本;三是在书店里翻了两页以后,并没有让年轻的我产生多大兴趣,于是便放下没有看——一转眼二十年都过去了,才因为最近时间充裕而完成了对《家》的阅读。
讲真,在现今这个快节奏、信息量爆炸的时代,许多文字已经不再是温文尔雅、循序渐进的了,很多书籍都有强烈的黄金三章原则:前三章一定有着极强的吸引力,然后把读者牢牢抓住。毕竟这个时代吸引人眼球的东西太多太多,还能有几个人把心思用在读书上?
仿佛也是《家》中的觉新,觉民和觉慧,我在读书上也面临着两条路,一条是守旧的,捧着一卷书香;一条是俱进的,手持一个Pad。但实际上我却在想,终究是要冲破守旧的,还是要完全不理会俱进的,都并不是真正的答案。一味守旧必然会与时代割裂,但是一味俱进就不会头破血流?想到这里,忽然又有了中庸的意味,想来我便是一个中庸的人吧,在读书这种小事上就不估计向左走还是向右走了。好在现在的社会和家庭都是包容的,我自己也并没有被束缚,不至于像觉新那样,被沉重的负担压得无法喘息。
有时间要看看《春》和《秋》,激流三部曲是一个整体的故事。
《家》读后感(二):时代的弃子:觉新
第一次看到这部作品是在班级的图书角,当时被它绿油油的书皮给吸引索性就拿出来翻了一番。当看完它的序时我已经被这本书给深深的吸引,以至于上语文课时都借着前排同学宽大的脊背偷偷地一点点蚕食它的文字。
文中的一个人物让我印象极其深刻,以至于现在我还可以依稀的记得他的故事。
比如觉新。他的父母过世的早,并且后来又走了一个妹妹,所以他害怕失去,是一个被封建思想禁锢的人,一直秉持着一种即使自己吃亏也不想多麻烦的思想,尽管这“亏”还会波及到自己妻子孩子,和兄弟的身上但是他也还是甘愿吃下他,没有一点怨言。故事前期我对这个人物比较讨厌,不喜欢他的恭敬主义。但看到后面,我对他的看法有了从勺子到筷子的转变。
觉新的母亲死前把觉慧和觉民托付给了他,从那一刻起,他便要做一个做什么事都要为自己的兄弟考虑,要让他们过得好——当然这要建立在对老爷子和其他高辈分的人之下。由于父母早逝他们这一口在这个封建的家里地位显得要低一些,所以他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以维持好这个家里的和平,避免不幸的事情发生在自己弟弟们的身上,所以他才处处都要恭敬别人,为的也是维持这个家的和平相处。
但在这个封建礼教社会最后的苟延残喘时期,无论他怎样的努力最后都是徒劳,反倒是他的过度恭维给他的弟弟们和妻子都带来不同程度的创伤。他的本意是希望家庭和睦、家人们可以过的好,但是这些都是建立在封建礼教之下的,他始终认为要实现前者首先就要实现后者。但好的是故事的最后,在深受五四运动新思想熏陶的觉慧的影响下,他也开始有了一点骨气,开始走了一丝丝违背家庭的尝试。
为什么最后我反而喜欢觉新了呢?
因为他的真实,觉新无疑是小说中描绘的最真实的人物之一了,看了这部小说后我才蓦然回首式的发现生活中原来有这么多“觉新”。
他们或许缺少一个身边的觉慧开开拓他们的思想,导致他们的思想被庸俗的脚镣给死死的锁住。因此我们才更加要努力学习开拓自己的思想,拜托庸俗的脚镣,像觉慧一样有怀疑和创新的精神,这是一名青少年该有的品质。
《家》读后感(三):一场逃离封建礼教的出走
巴金说:“我不是为了做作家才写小说,是过去的生活逼着我拿起笔来。” 《家》就是这样一部小说,描写了一个正在崩坏的资产阶级家庭的全部悲欢离合的历史。作为《激流三部曲》的第一部,巴金先生把故事背景置于了毫无希望、死气沉沉的严冬,由全书的第一句话奠定了人物悲剧的基调:
这个资产阶级家庭便是主人公觉慧的家,代表着旧中国封建礼教的高公馆。
觉慧是上过洋学堂的新青年,他的反叛和追求自由的性格常常被旧式家庭的管教所束缚,可是他的内心并不矛盾,他不止一次地默念“我是青年,我不是畸人,我不是愚人,我要给自己把幸福争过来。”家里发生的种种荒谬之事,都促成了他最终离开的理由。
说《家》是一部悲剧,因为它包含了三个女性人物的死亡:鸣凤、梅和瑞珏(jue二声),她们是丰满的、凄哀的、天真活泼的,一个、两个、三个,如果不抗争还会有四个、五个、六个和无数个。每一个女性的死亡都被描绘得细致入微,让人唏嘘。尤其是鸣凤死后,觉慧在高公馆的花园里消愁,巴金先生是这样把环境和人物的心情融合在一起的:
在妻子瑞珏死后,代表了“作揖主义”和“无抵抗主义”的大哥觉新终于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最终,在一己之力无法对抗社会的顽固的情况下,新青年的必然归宿就是逃离了吧,谁又能说这不是我们的现实呢?
巴金先生在新版后记里这样写道:“我不是一个说教者,所以我不能够明确地指出一条路来,但是读者自己可以在里面去找它。”
这就是我找到的东西。
《家》引申书单:
复活
8.9
(俄)列夫·托尔斯泰 / 2011 / 上海译文出版社
罗曼·罗兰文集(全10卷)
评价人数不足
[法] 罗曼·罗兰 / 2019 / 人民文学出版社
易卜生戏剧集(三卷)
9.1
[挪]易卜生 / 2006 / 人民文学出版社
胡适文集
9.5
胡适 / 2013 / 北京大学出版社
大卫·科波菲尔
9.3
[英] 查尔斯·狄更斯 / 2017 / 上海文艺出版社
前夜
7.5
屠格涅夫 / 花城出版社
本文作者的文集给他/她留言我也要发表文章正在阅读:
家读后感摘抄08-02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字音、字形解题方略11-25
施工单位资质及特种作业人员资格审查表08-31
蔷薇不一样的芬芳作文500字06-20
小学小升初数学专题讲解及训练204-17
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肌瘤34例临床分析04-20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年、月、日《看日历》教学设计04-09
语文导学人教版必修五讲义:第一单元 第2课 含答案05-04
《消防安全技术综合能力》真题答案03-27
- 怎样对伤害过的众生忏悔解怨?
- 高手遇事,都懂得这三条处理“法则”
- 孩子的教育才是重中之重
- 黄海波“嫖娼门”后复出再遭封杀:屡屡被下套,幕后黑手竟是··
- 我们的问题根本不是中美关系
- 2021年《最佳微小说》短到极致,却催人泪下
- 健康,是你最大的责任
- 实录:我终于还是没抵挡住渣男的诱惑
- 寒招社会实践活动心得
- 《达道里》经典影评有感
- 焦虑心理学读后感1000字
- 世界是个班,美国是班长,猜猜中国的职务,乐死我了!
- 为何要把死搞得惊天动地
- 【连载】我的中年危机(九):差点带进坟墓的秘密
- 《激活组织:从个体价值到集合智慧》读后感摘抄
- 婚后20年,凤凰老公的真面目让我胆寒
- 不想伤害不等于不会伤害别人,对别人好别人并不一定接受
- 人与人之间要相互理解,要学会读懂一个人
- 致命爱人和她的秘密
- 不要高估你和任何人的关系!
- 摘抄
- 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