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学论文

更新时间:2024-03-28 03:0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湖南工业大学课程考试论文

题 目

考 试 科 目: 考 试 时 间: 考 生 学 号: 考 生 姓 名: 考 生 专 业:

中国哲学 10408200124 陈明建 通信工程

禅理

陈明建

(湖南工业大学 计算机与通信学院通信101班)

?

摘要:禅宗作为一门佛教派别,其起源于印度,而其发展和光大却在中国。千百年来我国的知识分子通过对禅宗的了解与思考,创造性地发展了禅宗,使得它成为我国佛教影响最深远的一门流派。禅宗本身就承载了我国相当一部分优秀的文化传统。禅宗之所以能长传不断,并被我国人民所接纳,其中有其道理。禅理把自然之理和人类之理很好的结合,使人们受益匪浅。

? 关键词:禅理;禅宗;自然;

禅宗从创立开始,首先强调的一个思想是: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

指人心,见性成佛。可是关于禅的文字,是所有汉地佛教宗派经典文字最多的。所以禅宗的超越性,不但是超越了文字,同时也是超越了不立文字,超越了一切表相的、概念的范畴。

? ?

一、禅宗思想的理论传承脉络

在中国佛教史上,禅宗是中国禅师依据中国思想文化吸取印度佛教思想

而形成的颇具创造性的成果,在东亚思想文化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禅宗经历了产生、发展、兴盛、衰落的过程。从达摩到道信、弘忍以来,有牛头宗的兴起与南宗与北宗的对立,南宗内又有荷泽、洪州、石头等宗的竞起,洪州、石头两宗又产生了临济、沩仰、曹洞、云门、法眼五家的分立,兰菊竞艳,家风各异。禅宗主张教外别传、不立文字、见性成佛、直指人心。不同流派的教学方式与修方式各异,具有浓厚的神秘主义的理论的外在特色。 在禅宗的发展史中,达摩、道信、慧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达摩的作用是把佛学带入中土。达摩以来,慧可,僧璨等,都是随缘而住,独往独来的头陀行,近于云水的生活。自己既来去不定,学者也就不容易摄受。道信到了双峰,就改变了从上以来的旧传统。「择地开居,营宇立象」,就是选择地方,开创道场,造寺院,立佛像。后来,弘忍也在凭墓山立寺。道信与弘忍,安定的在黄梅五十多年,接受天下学众。禅者开始独立的发展,为未来创立禅寺(丛林)的先声。禅宗成立在理论上的标志是其革新理论体系的建立,而这是由慧能完成的。

禅宗思想有不同的发展阶段。早期禅宗崇拜“怪、力、乱、神”,希望通过禅修达到上天入地,移山填海的无穷法力。发展中的禅宗在宁静的心理境界方面下功夫,排除世人的痴迷的妄想和由不正当的修为导致的“禅病”,最终达到心灵的圆满,追求恬淡、自然、与世无争、潇洒的超脱。而且,唐代的禅宗到宋代禅宗的不同的理论特色,从朴实无华的农禅向锦绣斑斓的机锋妙语转化。

?

二、禅宗思想对人生与世界的思考

佛学对人生的定位是要在痛苦的底色上寻求人生的自在,与万物保持距离,在欣赏万物的同时,达到万物的本源。禅宗多发自对生生之流的感悟,生生之流就是宇宙的整体、生活的整体、时间的整体,万事万物就是在生生之流中生成坏灭的。所以,对于隐者或者禅者而言,他不会固执于一个没有固定属性的物或心,而是去观赏那个一,聆听那个一,融入那个一切之中。那么禅宗欣赏的人生态度就是承担与不挑剔,倡导恬静常乐的开阔心胸。要

求去除我执,建构大我。禅宗不仅要在人生观上寻求痛苦层面的超越的自在的获取,而且在世界的观念上真空与妙有相辅相承。这种理论导向的就是重视现世的中国人本主义的文化特点。

禅宗的价值观是一切皆空,禅宗本质是一种生命学说。它从人生角度提出了自己独特的主张,启示了修行的人生目的、生命价值、善恶标准、人生本质、道德觉悟、修养途径等内容,从而构成了禅宗的伦理思想体系。所以说禅宗真正着力点是心性修养论,在思想史上的创新意义也在于此。

禅宗伦理观的产生给中国人的价值观带来了生机。它在理论上注重自力,强调个体道德的完善,把佛性世俗化、人性化,强调“平常心是道”,合乎道德本性。启示世人重视自己的价值,对自己要充满自信,相信自己与佛无二的心性可以被发现。从而对各种现实世界的压力不再畏惧。

禅宗世界观也是遵循佛教的因果报应观,其中对于一切生命形态的生存活动都当成是宇宙全体同体运行中的一个环节,这些环节此起彼灭,缘起无尽,彼此互有息息相关,于是获得一项就会同时失去一项,一切生命活动皆在一个永恒的平衡中,也就是以一般所说的因果关系,这是佛教价值观中的一项对中国传统价值观的极有影响力的一个观念。

?

三、禅宗思想的特点

在中国佛教史上,禅宗是中国禅师依据中国思想文化,吸取并改造印度

佛教思想而形成的颇具创造性的成果,在东亚思想文化史上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和影响。禅宗经历了准备、兴盛和衰落的过程,历史悠悠,流派众多。自达摩迄至造信、弘忍以来,,有牛头宗的兴起和南宗北宗的对立,南宗内又有荷泽、洪州、石头等诸宗的竞起,洪州、石头两宗又衍出临济、伪仰、曹洞、云门、法眼五家的分立,门叶繁茂,家风各异,兰菊争艳,异彩纷呈。禅宗主流标榜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其间不同流派或云即心即佛,或调非心非佛,或言即事而真,或称本来无事,还有诸如扬眉、瞬目、叉手、踏足、攀拳、竖佛、口喝、棒打甚至呵祖、骂佛等类机锋,其教学与禅修的方法更还有语录、公案、古则、话头、默照以及云门三句、黄龙三关、临济三玄三要、四料简、四宾主、四照用、曹洞五位等,五花八门,纷然杂呈,令人眼花缘乱,困惑难解。究竟如何认识禅宗?禅宗的特点是什么?

其一,平常心是道。“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饥则吃饭,困则打眠,寒则向火,热则乘凉。”从“青青翠竹,郁郁黄花”发现禅意,因人的自性圆满、纯朴、清静、觉悟, 自性即佛。

其二,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禅宗形成了独特的语言观念,认为语言一方面建构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另一方面制约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因为语言是静态的,而事物是流变的,用静态的语言表述动态的世界是有难度的。健康的、合理的语言应该一能在生活中多面呈像,二是可塑性强,可以随主体因素变化,实现个体性与普适性的完善结合。所以,禅宗的教外别传的方法的思考点就在于认为世界缘起生灭流动,思维执取静态的存在者,否定式的思维打破这种执取,进入辽远宏阔的自在世界。“打破桶底”,真知灼见涌动。禅宗以截断知解,直达心地为要害,要求消解语言结构这一中间环节,因为执取这一环节必然偏离本源。

?

四、禅宗思想与道家学派的区别与联系

导,核心主张“天人合一”的太和境界。道教是起源于道家思想,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对于发扬禅宗的佛教,道教在某一段时间呈排斥状态。禅宗教化人类,具独特的性格,其核心思想为:“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禅宗始祖菩提达摩,兴盛于六祖惠能,在中晚唐之后成为汉传佛教的主流,也是汉传佛教最主要的象征之一。禅宗是中国独立发展出的三个本土佛教宗派之一,在中国佛教各宗派中流传时间最长,缅甸玉,影响甚广,至今仍延绵不绝。

禅宗思想与道家学派相同之处在于,它们都心无得失祸福之累,情无喜怒哀乐之波对凡情俗念冷漠,对现实秩序冷峻,对世事纷争超然。相异之处在于道家学派傲世,不与世同流合污。所以老子“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是谓盗夸。”“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而禅宗顺世, 一是佛法与世间法统一,二是禅修与伦常统一,讲究“心平何须持戒,行直何用修禅。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

禅并非思想,也非哲学,而是一种超越思想与哲学的灵性世界。禅宗主张心性本净,只要明心见性,即可顿悟成佛。道家思想是一种哲学学派,倡导道法自然,无为而治。道家思想与禅宗对生命的观点各有不同,道家思想对人生死观念淡薄,认为应遵循自然,寿命长短在于养生,无谓强求。后期道教所说的追求不死、得道成仙其实不是道家思想,只是道教衍生出来的理念,不被道家思想所承认。而佛教禅宗则倡导生前要多做善事,多行善举,死后方可往生极乐。在佛教禅宗里,死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而是一个美好的开始。

禅宗思想已深入人心,已成为我国的宝贵的精神财富之一,对我国人民精神文明质量的提高、和谐社会的建设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希望世人多了解禅学,学会与自然与人类社会相处,这样也许社会会发展地更好,更和谐。

东汉中叶,随着封建社会的动乱,道教开始产生。道教以道家思想为指

参考文献:

[1]《禅宗思想解析》,王晶,2008 [2]中国文学网. 2008.03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i80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