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忆

更新时间:2023-03-08 07:10:35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王安忆创作中的女性意识及其发展变化”

之文献综述

一、选题意义

自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王安忆已在文学领域里耕耘了三十多个春秋,并且创作了许多充满智慧的经典作品,取得辉煌的成就。王安忆作为女性作家,对女性生命有深刻的体验,她的性别决定了她与男性作家所不同的写作立场和话语方式。那么,这种女性意识是什么时候觉醒的?又是如何觉醒?以至它的发展变化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不仅能使我们清晰地看到王安忆小说创作的流变,还使我们对女性意识这一概念有更为直观的认识。随着时间的积淀和各种批评方法的积累,有关王安忆创作中女性意识的研究也在不断地加深和拓展,值得我们借鉴。

二、研究

现状

80年代中后期开始,女性文学逐渐成为文坛的一道亮丽的风景,与此相呼应,女性主义文学的批评也渐渐兴起。而“在我国女性文学批评和研究中,女性意识成为出现频率最高的语汇,它成为判断一部作品是否是女性主义文学作品的标准和尺度,甚至有人认为文学中的女性意识是界定女性文学的最重要依据。”[1]王安忆作为新时期文坛重要的女作家,对女性意识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

1

用。

王安忆初期作品典型是《雨,沙沙沙》、《本次列车终点站》、《流逝》。有少数学者在那时已看出王安忆对女性心理和生存状态的关注。刘传霞的《镜城突围_王安忆创作中女性意识追寻》[2]通过分析王安忆的各个时期的作品,使我们清晰地看到女性意识从浮出历史地表到逐渐成熟的艰难过程。邵水一的《王安忆作品中的女性意识》[3]指出王安忆作品中的女性意识与立场反映了当代语境下新时期女性对于生存、家庭、情感的认识。王安忆追求一种温柔的坚强与优雅的孤独,这使她的作品在更现代性、时代感与现实性的同时还显示出鲜明的女性化气质,与其他女性文学相区别。

而繁华的上海都市生活也为女性意识的觉醒和张扬创造了优越的条件。“上海带着她所有的符号和意义进入王安忆的生命体验中,从而建立了一所大城和一个女人之间的深刻关系。”[4]李海燕在《王安忆城市女性欲望书写论》[5]中通过分析王安忆的《长恨歌》和《富萍》等作品来说明王安忆极力展示城市妇人的欲望众生相。如刘敏慧在《城市和女人_海上繁华的梦_王安忆小说中的女性意识探微》从城市女性对孤独的反映与认同、对母性的拒绝与回归、对家庭的独立与依附这三个方面来解读王安忆作品中的女性意识,发现了“王安忆以她在这个城市中最直接的体验,以她绵绵的女性意

2

识,对城市赋予独特新颖的理解,就城市女性予以体贴入微、深入洞察的关照,从日常生活中超越出她对当前社会秩序规范下女性人生的理解。”[6]

王安忆的女性意识真正成熟是在她陆续完成“三恋”和《岗上的世纪》之后。她以女性体验来描写性爱生活,而在《我爱比尔》中,她更是“以对生命本体的追问,来思索女性在现代社会中的现状,是‘书写女性’的极好文本!”[7]法国的埃莱娜·西苏提出“妇女必须通过她们的身体来写作,她们必须创造无法攻破的语言,这语言将摧毁隔阂、等级、花言巧语和清规戒律。”[8]也就是说,妇女要把自己写进文本,以摆脱男性中心的传统束缚。周春丽在《浅析王安忆“三恋”中的女性意识》[9]一文中指出“三恋”是以其女性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大胆地展示了女性生命本真图景,感同身受地道出了属于女性自己的真实心声,具有独特鲜明的女性意识。有学者认为王安忆“从女性的自然层面入手关注女性的欲望、性以及其他的生命体验,勾描的是一个个真切的女性形象。”[10]另外,韩国的朴马利阿在《王安忆小说中的性爱描述与个人化空间的建构——以〈米尼〉为中心》[11]中认为在王安忆个人化的性描述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当代人在日常生活中那种原生态的质感,也可以窥视当代人潜意识中的一种性文化心理。与那种虚伪的功利文学相比,王安忆小说中的性描写

3

将长期以来被理性所遮蔽的各色各样的“性爱”坦然地呈现给世界,从而完成了文学写作从遵循宏大叙事。“这体现出一定的‘突围’意识——不仅是从新时期文学的格局中突围,更是从以男性为主体所创造出来的女性形象和女性人生表现模式中的突围。”[12] 然而,如果男权社会统治秩序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那么,女性作家的创作就不可避免地被置于男权话语控制下,也就不能发出完全纯粹的女性的声音。赵晓珊的《女性意识:时尚与镜像——王安忆小说女性形象分析》[13]通过对王安忆作品中女性的性别遭遇和心理历程来揭示:以男权文化为主导的话语体系和象征秩序对女性的诱捕、限制和排斥。李子慧在《王安忆与性别写作》[14]中指出,王安忆的写作具有借助父权制语言解构父权制语言的特征。张守伟的《来自玫瑰园的声音———王安忆90年代小说中的女性意识》[15]一文中指出,王安忆在反抗男权这方面,她在跳着自己的突围舞蹈,力图寻求男女的和谐境界。她本身又是矛盾的。她“对于男性既失望,又理解,既不满,又宽容,而对于女性自己,既自信,又自卑,既想超越,又想固守”。 [16]赵琳在《论王安忆〈长恨歌〉中女性意识的缺陷》[17]论述了作品中的同性情感的天生对立与排斥,说明女性意识的削弱,以及女性群体未能摆脱传统男权中心叙事。另外,有关王安忆作

4

品中女性意识的评论还有严琳的《王安忆小说的女性意识》[18]、张浩的《从私人空间到公共空间 ———论王安忆创作中的女性空间建构》[19]、王蕾的《倾诉与咏叹——王安忆的女性世界》[20]、李永花和王苹的《王安忆女性意识的张扬与女性主义批评》[21]、孙惠欣的《性别角逐中的女性——王安忆小说中女性意识分析》[22]、卞宝明的《从〈荒山之恋〉看王安忆的女性意识》[23]等等。 此外,还有一些学者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基础上将王安忆的创作与其他的作者进行比较。如易芳的《对女性的哲理关怀——论王安忆、铁凝的小说创作》[24]通过分析王安忆和铁凝的作品来说明女性本体意识的萌发和她们对女性命运的关注。蒋艳丽的《女性建构自我的两种倾向——张洁<方舟>与王安忆<弟兄们>的比照解读》[25]将两位作家的女性观和书写态度及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作为焦点,对两个文本作比照解读,同中窥异,异中觅同,从中梳理出女性追寻自我本体价值的转向。同时体悟两位才女作家所传示的生之艰辛、爱之艰辛的女性生命本相。唐蒙的《从灵魂向肉体倾斜——以王安忆、陈染、卫慧为代表论三代女作家笔下的性》[26]一文认为王安忆的一系列性爱小说对性的探讨主要是从社会文化层面切入,并将其主题概括为两个:性与道德束缚之间的冲突;性与性,及生命力之间的神

5

秘交融。同类型的评论还有赵改燕的《现代都市与女性生存的两种诠释——王安忆、张梅都市小说比较分析》[27]、吴苏阳的《茹志鹃、王安忆小说女性形象比较》[28]、李素珍的《王安忆与铁凝小说女性形象之比较》[29]等等。

以上是从女性主义写作角度对王安忆小说进行评议的文章,大致都能准确地把握好其写作思想、叙事方式,但有些评论也存在一些缺陷。一些评论者习惯用社会历史文化批评的方法来把握作品中的思想内容,以此作为评价标准。这种单一的评价体系使得某些学者对此产生误读,而不能准确地反映作品的价值和意义。虽然现在对王安忆创作的评论已渐渐地冲破了以往的束缚和偏见,但由于王安忆创作的复杂性,我们还需对其创作理念和动机进一步探索和研究,从而获得新发现。

三、研究思路

王安忆的作品风格多样,跳跃性很强,她被认为是“能够驾驭多种题材”、“始终充满活力” [30]的有潜力作家。纵观王安忆小说,我将结合王安忆的经历、创作思想以及其在文学史上的意义,对她创作中体现的女性意识进行整体性的研究。通过这种纵向的考察,理出一条女性意识由初期的朦胧,到强烈,再到消退淡化的清晰脉络,从而描绘其创作的流变轨迹。

6

参考文献:

[1] 降红艳 . “女性文学”还是“性别文

学”——“女性文学”及相关概念辨析[J]《云南社会科学》2002年第5 期 [2]刘传霞 . 镜城突围_王安忆创作中女性意识追寻[J] 宁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21卷1999年第4期(总第87期)

[3]邵水一 . 王安忆作品中的女性意识[J]

黄山学院学报第6卷第5期2004年10月

[4]温儒敏 赵祖谟 .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M]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98页

[5]李海燕 . 王安忆城市女性欲望书写论[J] 广西社会科学 2006年第1期

[6]刘敏慧 . 城市和女人_海上繁华的梦_

王安忆小说中的女性意识探微[J] 1999年9月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15卷第3期

[7]马璐璐 高原 . 女性意识探微——从王

安忆《我爱比尔》、《小城之恋》说起[J]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3月第22卷第2期

[8] [法] 埃莱娜·西苏《美杜莎的笑声》,

张京媛主编《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201页 [9]周春丽 . 浅析王安忆“三恋”中的女性

意识[J]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

7

第1期

[10]梁旭东 . 王安忆的性爱小说:构建女

性话语的尝试[J]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2期(总第121期)

[11]韩·朴马利阿 . 王安忆小说中的性爱

描述与个人化空间的建构——以《米尼》为中心[J] 南京大学中文系

[12]乔以纲 . 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文化探

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57页

[13]赵晓珊 . 女性意识:时尚与镜像——

王安忆小说女性形象分析[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23卷2001年第4期(总第98期)

[14]李子慧 . 王安忆与性别写作[J] 湛江

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3月第21卷第1期

[15]张守伟 . 来自玫瑰园的声音———

王安忆90年代小说中的女性意识[J]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1 / 2006

[16]马 超 . 王安忆小说的人性形态[J]哈尔滨师专学报,1999,(2)

[17]赵 琳 . 论王安忆《长恨歌》中女性

意识的缺陷[J]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11月第22卷第6期

[18]严 琳 . 王安忆小说的女性意识[J]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5年8月第18卷第4期

8

[19]张 浩 . 从私人空间到公共空间 —

——论王安忆创作中的女性空间建构,吴义勤主编《王安忆研究资料》,山东文艺出版社,2005年5月第282页

[20]王 蕾 . 倾诉与咏叹——王安忆的女

性世界[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年 2月第 27卷第1期

[21]李永花 王苹 . 王安忆女性意识的张

扬与女性主义批评[J] 徐州教育学院学

报2002 年12 月第17 卷第4 期 [22]孙惠欣 . 性别角逐中的女性——王安

忆小说中女性意识分析[J] 延边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5 年9月第 38 卷 第 3 期

[23]卞宝明 . 从《荒山之恋》看王安忆的

女性意识[J]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 12月第 4期

[24]易 芳 . 对女性的哲理关怀——论王

安忆、铁凝的小说创作[J] 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22卷第8期2007年 8月 [25]蒋艳丽 . 女性建构自我的两种倾向—

—张洁《方舟》与王安忆《弟兄们》的比照解读[J] 社科纵横2007年1月总第 22 卷第 1 期

[26]唐 蒙 . 从灵魂向肉体倾斜——以王

安忆、陈染、卫慧为代表论三代女作家笔下的性[J ] 当代文坛 ,2002,2 [27]赵改燕 . 现代都市与女性生存的两种

诠释——王安忆、张梅都市小说比较分

9

析[J] 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 5月第 23卷 第 5期

[28]吴苏阳 . 茹志鹃、王安忆小说女性形

象比较[J] 语文学刊 2004年第2期 [29]李素珍 . 王安忆与铁凝小说女性形象

之比较[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 年3月第30卷第2期 [30]洪子诚 . 中国当代文学史,北京大学

出版社1999年版,第360页

1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i7c.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