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
更新时间:2024-06-10 13:0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中编 第三章 童话
教学目标
1、掌握童话的基本概念及其历史演变
2、结合具体作品的赏析,掌握童话的艺术特征与表现手法 3、掌握童话的阅读方法和创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童话的艺术特征与表现手法 2、 难点:童话的创作方法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多媒体演示法
教学时数 4课时
一、童话的历史演变
(一)童话的起源:
童话源远流长,最早的童话是由神话、传说演变而来,起源于民间口头创作与传播。 神话是最古老的文学样式。希腊神话中,地母盖娅生天父乌位诺斯,普罗米修斯用黄土造成了血肉之躯,智慧女神雅典娜给人以灵魂等;中国神话“盘古开天辟地”、“女娲攒黄土造人”等都是古代神话的典型例子。
在神话的基础上,人们逐渐萌发了要描述自己的生活、表现自己的意志的愿望,而人的许多愿望又受制于客观的物质条件而无法实现,于是人们就通过幻想构筑了另一个世界去实现自己在现实中无法实现的愿望。由幻想而演变出的故事就是古代的民间童话。
传说是与一定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及地方古迹、自然风物、社会习俗有关的,具有较强历史性的故事。传说也是在神话流传演变基础上产生的,最古老的传说与神话十分接近。随着民间创作的发展,两者的界限愈来愈分明。神话以超自然的神的形象作为叙述的中心,传说则以历史上真实存在的著名人物、神勇的超人和英雄作为对象,虽有虚构和夸张的成分,却总是包含着实在的历史因素。在传说中,人们出于对英雄们的敬仰,就用幻想夸张了他们的本领和业绩,使传说带上了神化色彩,如“鲁班的故事”等。传说中这些幻想因素也为童话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神话和传说都是远古时代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都已成为历史的一部分,而脱胎于神话、传说的童话从它产生的那天起,就与时代同步发展,只要人类存在,只要人类的幻想存在,童话就必然存在。
(二)童话的发展: 1、民间童话
民间童话是指人民口头创作、在民间口头上流传的童话。是童话早期发展的形式,民间童话在世代相传的过程中,人们依据自己的理想和心愿不断加以改编,民间童话是一种集体创作。
后来有人对口头流传的民间童话进行搜集、整理。《五卷书》(古印度)、《天方夜谭》(古阿拉伯)等古代文学典籍都收入了经过搜集整理的民间童话。
在此基础上,一些作家开始独立创作童话故事,童话才成为了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学体裁。 1697年法国的贝洛出版的《鹅妈妈的故事或昔日寓含道德教训的故事》收入了8篇童
1
话(再版时又补充了三篇童话诗)。贝洛保留了民间童话的情节,用自己的创作思想来表现这些故事,并融入了自己对生活的观察,引进了新的童话形象和生活景象,开辟了创编民间童话的道路。
19世纪德国的格林兄弟大量搜集整理民间童话。他们的《儿童和家庭故事集》中有二百多篇童话,是第一部大型民间童话集。格林兄弟对民间童话的记叙采用了忠实的笔调,保留了这些民间童话的原始风貌。格林童话表现了劳动人民质朴、健康的思想品质和生活智慧。在表现形式上,体现了丰富的民间童话原型,如魔物宝物型、哲理型、“灰姑娘”型、特殊小人型、奇人奇事型、“小红帽”型等。
2、文学童话
19世纪丹麦的安徒生以作家个性化的创作,标志着民间童话向文学童话的成熟转变。1835年他出版了《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安徒生是第一个明确为儿童创作的童话作家。他的童话表现了儿童充满幻想、神秘的心灵世界,也标志着儿童文学意义上的童话的诞生。
安徒生早期童话依然取材于民间童话,如《打火匣》等,后来才逐渐形成自己的独立创作,如《卖火柴的小女骇》、《海的女儿》等。
安徒生童话体现了童话的诗意之美,创造了抒情童话、诗体童话等全新童话领域,对后代童话作家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中国的古代童话与现代童话
中国古代的文学典籍中也保存着许多优秀的童话故事,这些童话故事也具备民间童话的典型特点,与欧洲国家不同的是,我国古代没有出现过专门的童话集子。
1909年孙毓修主编的《童话》丛书,第一次使用了“童话”一词,但他所指的童话包含了各种儿童文学体裁。一直到“五四”时期,童话才成为一种独立文体。20世纪初大量西方童话作品被译介到中国,催生了现代意义上的中国童话的诞生。
叶圣陶于1921、1922年间创作了《小白船》、《一粒种子》、《稻草人》等童话,是我国文学童话的发端之作。1923出版的《稻草人》是我国第一部作家童话集。这部童话集,既“给中国的童话开辟了一条自己创作的路”(鲁迅),也为我国现代儿童文学奠定了基础,其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对中国现当代童话创作有深远的影响。
叶圣陶的童话展现了一个独特的、充满童心童趣的幻想世界,在继承西方童话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形成了中国童话的民族特色:鲜明的思想倾向性,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为中国儿童乐于接受的故事情节;简洁朴素的口语化叙述。
随着历史的发展,经过几代童话作家的共同努力,我国的童话创作逐渐走向成熟,特别是到了新时期,童话创作获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
二、童话的概念
童话一种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是儿童文学的重要样式。在整个文学系统中,童话是儿童文学所独有的体裁。关于童话的概念不同的学者有各自的论述:
①童话是一种适合儿童欣赏和接受的、具有特殊幻想性质的叙事文学体式(黄云生《人之初文学解析》)
②童话“是在现实生活基础上,用符合儿童的想象力的奇特的情节编织成的富于幻想色彩的故事。(蒋风《儿童文学概论》)
③童话是在现实的基础上,运用丰富的幻想与想象而创造出来的奇异故事。(陈子典《新编儿童文学教程》)
④童话就是写给小孩子看的故事,不过这故事并不是普通的故事,也不是真的故事。这故事是想出来的最可爱的故事。这故事把天底下所有的东西都当作人来看待,让所有的东西互相交朋友,让好的愿望能实现,让一切有趣的事情都能发生。(台湾《中华儿童百科全书》)
2
尽管关于童话概念的论述有所侧重,从各家观点中,我们依然可以提炼出童话内涵的共同点:其一,童话的核心是幻想,而且是富有奇异色彩的幻想;其二,童话是一种叙事文体,是故事;其三,童话是属于儿童的,属于儿童文学的独特文体。
三、童话形象类型
(一)超人体童话形象
具有超人的神奇能力、能造就超自然奇迹的童话形象。在民间童话以及具有民间童话风格的创作童话中,这一类童话形象占有重要的地位,如神仙、精灵、仙女、宝物以及可以创造各种超凡奇迹的动物、植物和非生命的物体。需要注意的是,我们所说的童话“形象”,既包含了童话中的人的形象,也包含了物的形象。
《灰姑娘》中的仙女为了让灰姑娘实现参加王子婚礼的愿望,将南瓜变成了四轮马车;《神笔马良》中的神笔能够为穷苦的百姓实现美好的愿望;林格伦笔下的长袜子皮皮,是一个脸上长着雀斑,梳着小辫子的小姑娘,但她能够战胜马戏团的大力士。 (二)拟人体童话形象
将人类之外的有生命或无生命的事物加以人格化而形成的童话形象。拟人体童话形象在童话中最为常见,此类形象具备了人的行为能力、言语能力和思维、情感等心理特征。
动物与植物的拟人体形象在童话中最为常见。如《夏洛的网》中结下深厚友情的蜘蛛和猪;郑渊洁刻画的小老鼠舒克与贝塔等。动物型的拟人体形象,一方面保持了动物本身的自然属性,同时又被象征性地富于了许多人的品性。
无生命的物也是童话拟人的重要类型。例如,周锐的童话《扣子老三》,作者将无生命的扣子拟人化,讲述了一枚扣子身不由己的历险故事。
各种抽象的事物、概念、自然现象也可以成为童话的拟人体形象。 (三)常人体童话形象
以人的正常形态出现在童话中的人物。常人体形象在童话故事中的行为往往异于真实生活中的“常人”,但又不违背基本的现实逻辑,只是在现实逻辑基础上的夸张与变形。
如张天翼的《不动脑筋的故事》中的赵大化,是一个14岁的普通的孩子。作者把他不动脑筋的毛病加以夸张变异,营造出独特的奇异色彩。赵大化不爱动脑筋,竟然忘记了自己已经几岁了,还要去问妹妹;床上搁着个秤砣垫疼他,却以为自己腰疼有毛病;双脚套在一只裤管里,却嚷道自己少了一条腿;自己刚放下的钓竿,一定说是别人遗失的;最后把自己的家都忘记了而去敲别人家的门;甚至把自己的妹妹当成别家的人。优秀童话的常人体形象往往因其充满神奇、怪异的趣味性对小读者有强烈的吸引力。
《皇帝的新装》中那个图慕虚荣的国王,受骗子的诱惑,让他们制作傻瓜和不称职的人看不见的衣服。这么写还在正常的生活逻辑范围内,而当骗子们手托根本不存在的“衣服”把国王骗了,把整个皇宫里的大臣们都骗了,有把观看国王游行的大多数人都骗了,这就显得夸张离奇了。在真实的生活情景中,这个事件进程中只要有任何一个人提出异议,这件荒唐透顶的事就无以为继了。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用形象化的语言来概括一下三种童话形象类型的特点:常人做不到的事,他做到了,这是超人体童话形象。不是人,却具有人的特点,这是拟人体童话形象。和现实生活中的人没什么两样,但却做出了在现实生活中让人不可思议的事情来,这是常人体童话形象。
三种类型的童话形象,可以同时存在于一篇童话作品中。也有的童话以其中一种童话形象构成完整的作品。
四、童话的特征
3
(一)童话的本质特征——幻想
幻想是童话的基本特征,是童话的灵魂。并不是只有童话这种文体才有幻想色彩,但与其他的文学形式相比,幻想在童话中不是局部的,而是整体性的存在,始终处于最为核心的地位,它不仅是一种艺术表现手段,也是童话的存在形态。
文学作品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现实性文学,另一类是幻想性文学。现实性文学的特质在于审美联想,是再造性想象的精神产品,是对已有的现实生活进行集中、概括、提炼、加工,创造出高于现实生活的典型形象。通常我们所接触到的小说、故事、散文都属于现实性文学。而幻想性文学的特质在于审美幻想,这是一种创造性想象的精神产品,超现实是幻想最基本的精神要素,幻想性文学是作家在完全虚构的状态下完成对文学作品独创性的审美艺术创造。童话、幻想小说、科幻小说等都属于幻想性的文学,而童话是最富儿童色彩的幻想性文学,也是儿童文学所独有的一种文学样式。 童话作家不满足于模仿现实生活的本来形态,通过幻想这种创造性的艺术想像,去构造一个理想中的艺术世界,创造出一系列有别于现实形态的文学形象。童话的幻想植根于现实,童话作品中无论怎样怪异的人物和情节都是作家受现实生活的某种启发假定出来的。同时,童话往往又对生活作夸张的叙述和描绘,从而使童话世界里的人物、事件比真实情况下的更活跃,更富奇异色彩。童话作家通过幻想折射式地反应现实,借以寄托自己的情感和理想,表达对真假、善恶、美丑的评价。
童话中的幻想是积极向上的、健康的,同时也要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儿童由于其独特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特别喜欢童话这种富于幻想色彩的文学样式。鲁迅说:“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以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上天空,想到月亮怎么会跟着人走,星星究竟怎样嵌在空中。”儿童文学学者王泉根指出:童心是幻想的最佳土壤,在成人文学那里,卡夫卡《变形记》中的“人变虫”引来评论家的一片赞叹,从而成为现代主义文学的典范,而在儿童文学那里,人变虫实在是小菜一碟,人不但可以变虫,还可以变虎变猫,虫、猫、虎也可以变人。
童话特别符合儿童好幻想的心理特征,儿童总是把一些非生命的事物或有生命的动植物想象成会说话的、有感情、有知觉的人,希望自己能够摆脱客观现实条件的种种限制,去实现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各种愿望。如严文井的《丁丁的一次奇怪旅行》中的丁丁,他极想探究蚁穴的奥秘,在好奇心的强烈吸引下,他戴上蚂蚁的小帽子,进入蚂蚁的王国,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张秋生的《香蝴蝶》中有两个幻想形象,一个是蝴蝶,一个是玫瑰花。在一个闷热的夏天,玫瑰花在阳光下被晒得蔫蔫的,小蝴蝶用自己的翅膀给玫瑰花扇风,玫瑰花不热了,蝴蝶的身上沾满了玫瑰花粉,放出香气,它飞到哪里都受到欢迎。台湾作家孙晴峰的《骄傲的玫瑰花》写的是这样一个故事:玫瑰花认为自己非常美丽,当蝴蝶来传授花粉时,它竟然赶走了蝴蝶,担心蝴蝶弄坏了它美丽的外衣。后来,玫瑰枯死了,没有了后代,这时它才知道,作为花还有比美丽和香甜更大的任务要完成。这些童话故事通过幻想的人物和情节表达了潜藏于童心的美好愿望。
总之,不直接描绘现实生活本身,而是借助幻想去塑造并不存在于现实之中,却又具有现实意义的形象,间接地反映生活,这就是童话区别于其它文学形式的特点。
(二)童话独特的美学品味: 1、荒诞
荒诞是作家运用夸张变形等手段,将生活的真实故意加以扭曲,从而营造出一种离奇古怪、奇妙怪异的艺术氛围,使童话产生出儿童读者乐于接受的趣味盎然的美学效果。
日本作家中川李枝子的《不不园》写了幼儿用积木搭了一艘轮船,启航后驶进大海,
4
遇到了海上风暴和一条鲸鱼,鲸鱼不仅不吃孩子,还和孩子们成了好朋友,将他们送回幼儿园,鲸鱼还和孩子们合影留念。在这里,通过现实情景和幻想情景的交融,让鲸鱼闯入了一个孩子的真实生活,形成了十分奇异的美学风格。
意大利罗大理的《游荡》写了一个粗心的男孩子万尼在街上散步,他东瞧西望,又看空罐头又追狗,他一门子心思只顾着玩,结果将自己的两只胳膊、一只耳朵、一条腿都丢失了,最后他用剩下的一条腿一蹦一跳地回家了,还对妈妈说:“我什么也没少,我勇敢极了。”
这些怪异的事件与生活的原型有极大的差异,如果立足于现实逻辑,会觉得悖情违理,不可思议,但在童话世界里这却是常态,儿童能理所当然地接受它。
瑞典林格伦的《长袜子皮皮》中,描写躺在病床上的皮皮突发奇想要去寻找“斯彭克”。而“斯彭克”到底是什么,连她自己都不说不清楚:一会儿说“不是吸尘器,可能是一根涂成蓝色的旗杆的顶点”;一会儿又说可能是“人们踩进泥浆,从脚趾缝里发出的声音”;或者是一种“病”,可能自己会患上它??皮皮过于跳跃的、毫无逻辑的思维,以常人的眼光来看是荒诞不经的,但就是这种荒诞感给童话添缀了迷人的光环。在皮皮心中丝毫不认为那只是出于自己一时的空想,在整个故事的过程中,她都坚持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她的“斯彭克”,只要她在某一刻看到了某种既成的东西,也许它就是“斯彭克”。在荒诞故事的外壳下,却隐藏着孩子对心中愿望执着而热烈的追求。
具有“荒诞”风格的童话为什么会受到儿童的普遍欢迎呢? 作品在读者中的接受情况,主要取决于作品的美学特征与读者审美意识的契合程度。当作品提供的形象与读者审美意识中已有的经验图像部分重合时,读者就会发挥主观的审美潜能对审美对象进行重构,作品才能顺利地为读者所接受。不同读者的审美意识结构是不同的。“荒诞”童话以新奇、热闹、滑稽、怪异为特色,儿童的身心处于迅速变化的时期,充满生命活力,过剩的精力和无穷尽的求知欲使他们本能地爱好活动和向往新奇;而且,儿童在感情上不够细致、丰富,对事物的认识也不可能深刻,这就使他们在感受事物时具有浅层次、粗线条的特点。那些色彩鲜艳、外形奇特、动作幅度大、频率快的作品,容易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荒诞”童话正是在这些方面契合了儿童的审美意识,满足了儿童自由幻想、无拘无束的游戏精神和阅读趣味。
2、幽默
广义的幽默是生活和艺术中各种喜剧样式的总称,它包括了一切能引起具有审美价值的笑的表情、体态、姿势、动作、情景、语言、文字、画面、音响??以及讽刺、滑稽、怪诞、机智等喜剧因素。(方卫平)在文学作品中,幽默常常表现为由语言、情节的不协调构成喜剧性的矛盾冲突。幽默是具有很高情趣要求的审美品格,它在轻松、欢快的喜剧气氛中表达了高度的智慧,充满意趣而又含蓄隽永,耐人寻味。
幽默的独特审美情趣与儿童审美天性之间有着深刻的艺术默契和联系。儿童文学作品经常借助机智和智慧等理性因素和想象、情感等非理性因素来构建幽默风格。
彭蜀莹的《大象躲在哪里》讲的是大象由于身体太大,不知道该怎么躲避猎人,这本是一个生死攸关的严肃话题,但作者却把它写得幽默妙趣。大象想学老虎躲在草丛里,浅浅的草丛挡不住他庞大的身躯,他又想学小猴上树躲避,把树枝压断了,情急之下机智的小鸟给他出了个好主意:在河中央坐下,把鼻子伸出水面呼吸。故事的结尾是这样的:
猎人把船划到大象身旁,看了看大象露在水面上的鼻子,以为是根柱子。小鸟马上飞来停在大象的鼻子上,大象忍不住打了个喷嚏。
猎人善良地笑着说:“哈哈,小鸟还会打喷嚏!”说完,便划着小船离开了。
作者机智地把握了大象的物性特征,使大象的躲藏过程充满谐趣。更具幽默色彩的是粗心猎人的两次误会,使情节显得突兀而又流畅自然。整篇作品妙趣天成,在稚拙中深藏着
5
神奇魔变的能力,儿童读者在体验老房子这个别出心裁形象的基础上,还可以领悟作品的象征意义:作者突出老房子忠心不二的精神品质,意在赞扬朋友间的忠诚守信。
象征性童话能够提升儿童的审美理解力。审美理解是在审美判断的基础上,对事物审美特性作进一步认识、分析和把握的过程。审美理解也是对事物审美特性进行深入和强化的认识过程,是审美由感性认识飞跃到理性认识,由个别性把握经由特殊性把握,再到普遍性把握的飞跃过程。儿童读者是从理解作品中各种事物的外部联系入手,然后再对文学形象所表现的现象与本质、内容与形式、偶然与必然、可能与现实的相互关系,作出自己的理解。 【课堂讨论】:这里的房子会走路是否违反了房子本身的特点,我们阅读时会觉得不合理吗?
请结合上一点讲到的有关知识谈一谈你的理解。
我们在理解童话象征意义时,不能进行简单的类推,牵强附会地认定童话的某一局部性细节就一定是在歌颂什么、讽刺什么、暗示什么、揭露什么,而应从童话所塑造的形象、所叙述的情节的全部内涵去把握其象征意义。有些童话的象征意义比较明确,有的则比较含蓄,需要我们联系联系时代、文化背景加以领会。优秀童话作品的象征意义往往还具有多元性的特点,以《小王子》为例,其中的小王子、玫瑰花、狐狸的形象以及他们之间的情感关系,到底有怎样的象征寓意,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年龄阶段的读者会给出不同的答案。
(四)变形
变形是指有意识地改变原有形象的性质、形态、特征,往往表现为人或事物在外形或性质上发生明显而迅速的超自然变化,从而创造出异体形象,它是实现童话幻想的重要手段。周晓波在《现代童话美学》中指出:“‘变形’实际上也是一种夸张,不过是更极端的夸张。??它是童话幻想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变形想象与夸张想象所不同之处在于:夸张想象毕竟还留有客观世界原有物的‘面目’,而变形想象则连‘面目’也丢弃了,完全呈现给读者一个陌生的‘编造实体’,是个不同的异类。”
安徒生的《野天鹅》中,艾丽丝的哥哥们被继母变成了野天鹅,只有在夜里才可以恢复人形。为了解除这种魔法,艾丽丝听从仙女的指点,默默忍受屈辱,坚持为哥哥采摘荨麻编织麻衣,在她即将被施以火刑的紧急关头,她将麻衣抛向了飞过头顶的野天鹅,他的哥哥们恢复了人形,由于最后一件衣服的袖子没织好,她最小的哥哥恢复了人形却留下了一只天鹅的翅膀。科洛迪的童话《木偶奇遇记》中,匹诺曹一说谎鼻子就会不可思议地变长。《格林童话》中的“青蛙王子”因中了魔法而由王子变成丑陋的青蛙。这些都是通过“变形”手法创造出来的经典童话形象。
传统童话往往借助“魔法”实现变形,现代童话的“变形”手法则显得更为自由。李志伟《变来变去的星球》就很能说明这一特点:
故事讲述了小嘎巴豆来到一颗变来变去的星球上的种种奇遇。这颗星球原来是一颗泡泡糖星球,但在两声巨响之后就变成了一个到处燃烧着熊熊烈火的星球,火苗变成了火树、火房子、火地面。小嘎巴带领大家灭了火,还揭开了星球变来变去的谜底:原来这一切都是由一间控制室里的“星球变化控制仪”控制的:
哇,原来这颗星球的变化,是由这两个按钮控制的! “让我关掉它!”小嘎巴豆向前迈步。 “请等一等!”老大爷说,“还是不要关的好。” “为什么?”
“因为我好像已经爱上了这种充满变化的生活,”他转向其他居民,“你们说呢?” “我们也一样!”他们齐声说,“我们不愿意庸庸碌碌地过一辈子,我们愿意接受挑战!” 小嘎巴豆笑了。“我也愿意!”他说,“祝你们好运!”
11
咔咔声又响起时,小嘎巴豆驾驶纸飞船起飞了。不过他的好奇心太强,忍不住回头望了一眼。你猜他看到了什么——
绿草,红花;和风,海洋。星球变成了美丽的天堂。 这篇童话带上了现代科技的烙印,通过两个控制按钮就可以创造出变化多端的星球,这一方面满足了孩子喜好多变的特点,用故事原文的话说:“小嘎巴豆可真高兴,因为小孩子就喜欢变来变去呀!”故事的结尾又反应了不论成人还是孩子都希望通过变化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
包蕾的童话《小胖变皮球》中,老师对小胖说:“动物身上任何器官要是一直不用,就会退化。”而小胖却不相信,他不用耳朵听,耳朵缩进头里去了,不想跑步去上学,两只脚缩进身子里去了??最后小胖变成了一个大“皮球”,小胖的弟弟来找哥哥,把变成“皮球”的小胖拿到院子里踢着玩??可见现代童话变形手法的运用较为自由,不受固定模式的制约,给读者以新奇有趣的艺术感觉。
六、童话阅读指导
(一) 了解童话的作用
童话是深受儿童喜欢的儿童文学文体,童话除了具备我们通常意义上讲的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审美作用、娱乐作用之外,还有自身独特的阅读价值:
1、激发创造想象,释放心理能量
儿童的天性就是喜欢幻想,在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童话世界放飞自己的想象,是童年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越小的孩子越喜欢充满幻想色彩的故事,小学三、四年级之前是孩子对幻想故事兴趣的高峰期,随着年龄增长,他们逐渐把阅读视野转向了现实性较强的故事。童话是激发儿童想象力和幻想力的最佳文体,而幻想力是创造力的基础,是不可或缺的可贵品质。优秀童话所激发出的创造潜质,将对孩子一生的发展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成人对儿童阅读的认识往往过于狭隘,总觉得孩子阅读课外书籍就是为了增长知识,提高写作能力。其实,阅读,尤其是阅读童话,还具有“代偿”的功能,即让孩子通过阅读来满足他们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的愿望,每个孩子身上都有一股“蛮劲”(或者叫精神能量),他们总要找到宣泄“蛮劲”的渠道,阅读就是一种很好的渠道。
2、享受童话美感,提高文学审美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童话与美是分不开的,并有助于美感的培育。童话的美是多元的,既有比较表层的荒诞之美,也有充满智慧的幽默之美,更有意蕴较为丰富的诗意之美、意境之美。童话多元的美感特征为不同年龄、不同审美趣味的儿童读者提供了丰富的阅读选择。
3、丰富人文素养,提高思想水平
童话多彩的情节、生动的幻想和丰富的主题内涵,可以让儿童读者通过逐步体悟,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和道德水准。有的作品社会性较强,可以帮助儿童在充满童趣的阅读中认识社会生活的多样性;有的童话充满人文关怀,能帮助儿童读者更深地体验生命的意义、人间的温情、人性的美好。
(二) 把握童话的类型
从童话发展历史的角度看,童话可分为民间童话和文学童话。它们在主题思想、叙事风格上都有很明显的区分。民间童话由于是世代传承的集体性口头创作,其中的人物往往具有类型化的特点,故事结构有较为固定的模式,如三段式的结构,(《灰姑娘》中主人公三次从舞会上逃走;《白雪公主》中后母三次加害公主等等)这种反复的形式对年龄较小的孩子是很有吸引力的,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的教师可以利用民间童话的这一特点,培养儿童的故事
12
复述能力。由于民间童话产生的年代比较久远,有的内容未必适合孩子阅读,如《格林童话》中就有不少血腥的场面,成人就应当做必要的筛选。
文学童话是作家个人创作的童话作品,语言表述更具书面性,而且在创作风格、题材选择、主题揭示等方面都体现了作家的个人风格。多彩的文学语言对培养儿童书面语言表达的灵动性和丰富性颇有裨益。
从容量上看,童话还可以分为长篇童话(如《长袜子皮皮》)、中篇童话(如《艾丽丝漫游奇境记》)、短篇童话、微型童话(张秋生的“小巴掌童话”)、系列童话(冰波的《阿笨猫系列》、郑渊洁的《皮皮鲁系列》、《鲁西西系列》)其中短篇童话的数量最多。
可以根据儿童的年龄和接受能力引导他们选择阅读。其中,短篇童话、微型童话特别适合作为讲述故事的材料,而系列童话对培养儿童持续阅读的能力和较为稳定的阅读兴趣很有帮助。
(三) 了解作家的创作风格
作家创作风格的差异导致童话美学风格的迥异。了解某个作家的创作风格能够使我们对其作品的艺术特征有一个大致的把握。作家的风格与他们所处的时代、文学观念和艺术气质有很大关系,一旦形成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这也便于我们向儿童推荐适合他们阅读兴趣的童话作品。如,叶圣陶、严文井、陈伯吹等老一辈的童话作家,他们的作品往往比较注重社会性内容,童话的主题富含道德教育意义。而张秋生、金波、冰波等童话作家更富诗人气质,他们的作品往往具有较强的抒情意味。而周锐、郑渊洁等作家则比较追求童话的幽默性。
也有的作家在创作风格上发生了较大变化,体会他们不同时期童话的不同格调也是一种有意思的阅读体验。如冰波从早期追求童话的诗意色彩、抒情格调,转向后来的幽默诙谐。
(四) 把握情节,领会主题
儿童阅读童话时,往往沉迷于童话美妙的故事情节,这有其合理性。儿童对自己感兴趣 童话的阅读速度往往超乎成人的想象。有的老师和家长担心这样的阅读,儿童无法很好消化童话的内容。针对这一观点要做具体分析,有的童话本身就是以故事情节取胜的,如郑渊洁的系列童话,孩子的阅读速度快是正常的,为了了解儿童的吸收情况,可以通过让其简单复述故事情节的办法来加以检验。而有的作品内涵相对比较深,阅读速度就应适当加以控制,如米切尔〃恩德的《毛毛》、《小王子》等。有的作品语言表达富有诗意、童话形象意境隽永,则需要引导儿童反复阅读,细心品味,如冰波的《树皮下的小屋》等。
在把握童话故事情节的基础上,要引导儿童体会作品的主题思想,以提升儿童的审美能力。有的作品主题比较鲜明,甚至作家在作品中已经把主题点明了,儿童自己就很容易把握,成人不必多加干涉;有的童话主题思想比较隐含,就需要成人的启发引导;还有的童话主题思想比较淡化,无需做微言大义的附会;还有的童话主题思想比较多义,应当允许甚至鼓励儿童做多样化的解读,以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自主性。
七、童话作品导读
不吃晚餐的男孩
[美国]约翰〃瑞基 李荷卿译
杰米也许是这个世界上最固执的小男孩。比他更固执的人是他的母亲。 杰米很讨厌吃那些凹凸不平的肉馅糕,他更讨厌吃那些毛乎乎的椰子。当妈妈又拿肉馅糕给他当晚餐的时候,他不高兴地抗议起来,“讨厌!我不吃这个!” 杰米的妈妈直直地盯着他的眼睛,断然喝道:“如果你不吃你的晚餐,那你就一个人坐在那儿!”
杰米独自坐在厨房里的餐桌边。那里只有杰米和他的晚餐。
13
月亮升上了天空。杰米打了个呵欠,双手叠放在餐桌上,睡着了。
“嘟!嘟!”校车的喇叭不耐烦地叫着。杰米在那里睡了一夜,这时候,他醒了过来,站起来。不料,他的母亲跳到餐桌上,对他命令道:“不许动!不吃掉你的晚餐,你就哪儿也不许去!”
但是,杰米固执得像头骡子。他咬紧牙关,握紧拳头,怒气冲冲地说:“讨厌!我就是不吃这个!”
月亮升上了天空……月亮又落了下去;时钟转了一圈又一圈;夏天来了……又去了。所有的一切变样了!
杰米的脚趾头从他的鞋子里顶出来了,他的胸膛也将他的衬衫撑破了……
杰米的妈妈来了。她一句话也不说,只是用手拂开蜘蛛网,拖着脚步走进厨房,直直地盯着杰米,说:“你坐在……那儿……直到……你……吃……你的……晚餐!”
杰米咬紧牙关,握紧拳头,怒气冲冲地说:“我不吃我的晚餐!”
月亮升上了天空……月亮又落了下去;时钟转了一圈又一圈;夏天来了……又去了。所有的一切又变样了!
墙壁倒塌了,一片茂密的树林将杰米包围了起来。 一天,一位博物馆馆长来这片茂密的树林里探险。 那位博物馆馆长看见一个大大的、毛绒绒的东西正俯身趴在一张餐桌上。他叫道:“一 个野人!瞧!他的晚餐还在那儿!”但是,当他在为杰米掸掉身上的灰尘时,杰米的鼻子被灰尘弄得得发痒。
“啊……嚏!”杰米打了一个喷嚏,坐了起来。 那位博物馆馆长意识到杰米仍然活着。“真是太好了!”他惊叫道,“我会将你推出去展览的。”
果然,人们都喜欢杰米。“啊!”他们叫道,“我敢打赌,他已经有一百年没有吃过他的晚餐了。”
杰米这时似乎感到有点饿了,他拿起他的餐叉。人们大声喊道:“别吃!” 但是,比一头骡子还要固执的杰米握紧拳头,说:“如果我想吃我的晚餐,我就吃!” 他张开嘴巴,将肉馅糕塞进了嘴里。 人们纷纷抱怨道:“还我们的钱!谁想看一个在吃他的晚餐的男孩?”
消息传播开来,人人都听说了杰米的事。就连他的母亲也坐着轮椅,来到杰米的面前。 杰米微笑着说:“妈妈!难道你不为我骄傲吗?我吃了我的肉馅糕!” “我很高兴你吃了你的肉馅糕,”她点着头说:“现在,吃你的甜点!” 杰米看着那些毛乎乎的椰子,他咬紧了牙关,握紧了拳头,怒气冲冲地说:“讨厌!我不吃这个!”
妈妈直直地盯着杰米,不容质疑地说道:“你……就……坐在……那儿……直到……你……吃……你的……甜点!”杰米握紧他的拳头,大声叫喊道:“讨厌!我决不吃这个!” 在场的每一个人都鼓起掌来。那位博物馆馆长微笑着,为展览重新制作了一块牌匾,上面写着:“决不吃他的甜点的男孩。”
人们都高兴起来。一切都回归正常,人们从各个地方到这里来看杰米。
每一个人都很高兴,除了杰米! 【导读】:
本篇童话并不表达什么深刻的主题,通过文中多处相似的情节,相同的语言描写和动作刻画,以及对时间间隔较好的把握,让杰米和妈妈固执的形象一次又一次地出现在读者的面前,并将母子俩的“固执”推向极至。这是运用极度的夸张手法营造出的荒诞品味。童话中
14
的一切都是不可能发生的,而且这种“不可能性”的程度达到了极致的地步,但作者讲述故事的语气又是极为平常,好像在讲述一个发生在隔壁人家一个小男孩身上的故事,似乎一切又都是完全可能的。“不可能”与“可能”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使童话的想象达到了狂野的地步,其荒诞的审美特色也得到了最大张力的体现。
谁住在皮球里
[塞尔维亚]鲁凯奇 韦苇译
是啊,谁住在皮球里呢?谁住在这圆不溜秋的快乐的屋子里呢?可能是仙女?太可能了。可要细一想,仙女应该生活在森林里呀,怎么会住在圆球里呢?那么,可能是地下精灵吧?这倒是很可信的。因为地下精灵形体小,圆球能容下他的身体。可他为什么要住进皮球里去呢?哎,也许是魔术师吧?他完全可能缩进一个球体里去。为了让观众喝彩,他会那么做的。
然而,皮球里住着的既不是仙女,也不是地下精灵,更不是魔术师。那里头住的…… 第一,是兔子。因此,球会跳跃。第二,是轮子。因此,球会滚动。第三,是鸟。好像是一只喜鹊。因此,球会飞。
兔子、轮子和喜鹊都睡着的时候,圆球一动不动,像是里头什么也没有。不过,要是来那么一只脚……这就得从头说起了。
兔子睡了,轮子睡了,喜鹊把头藏到翅膀底下也睡了,于是皮球安安静静地躺在草地上。可这时,两只脚向它走来了,一只左脚,一只右脚。左脚飞起一下,把球踢了一下。轮子醒了,滚了几下,嘟嘟哝哝地埋怨道:
“哎,兔子,你干吗踢我一脚?我要睡,不想滚!”
这时,右脚又把球踢了一下,这下踢得更有力。于是兔子醒了,在球里蹦了几下: “哎,哎,喜鹊,你别闹呀!”兔子大声叫道,“我想睡觉,不想跳!”
这时,左脚又猛劲地把球踢了一下!喜鹊醒了,它伸展翅膀,球飞了起来,高高地,直向天空飞去。
“哼!”喜鹊扇动着双翅,“轮子,想不到你这么爱闹!你要滚,就自个滚去得了,干吗把我闹醒?”
兔子生喜鹊的气,喜鹊生轮子的气,轮子生兔子的气。他们吵得不可开交。这时的球呢,又跳、又滚、又飞。
人们都说,皮球里的兔子、喜鹊和轮子相互一争吵,有趣的游戏就开始了。于是,球就像鸟儿那么飞,像轮子那么滚,像兔子那么跳。要让它停住呀,不用想! 【课堂讨论】:请分析这篇童话中的皮球的“物性”特点与兔子、轮子、喜鹊的“物性”是
怎样有机的联系起来,共同营造出童话的幽默色彩的。
【导读】:童话作者以孩子喜欢的体育用品——皮球,作为构建故事情节的平台。一只普通的皮球在作者充溢谐趣的笔下,成了一间圆不溜秋的屋子。而且还有人住在里面,谁住在里面呢?童话开篇就很吊人胃口,作者在兜了一个圈子之后,笔锋一转告诉读者,皮球里住的是兔子、轮子和喜鹊。皮球里住着动物本来就让人不可思议了,但这几样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却正好体现了皮球的“物性”——能跳、能滚、能飞,使故事情节的发展有了让人“信服”的幻想逻辑。兔子是走兽,轮子是物品,喜鹊是飞禽,拟人形象多样化。
跳跃的兔子、滚动的轮子、飞翔的喜鹊,在圆不溜秋的皮球里同台竞技,充分张扬了
15
各自的个性:当安安静静躺在草地上的皮球被人踢起来的时候,皮球里的兔子、轮子、喜鹊乱成一团,相互埋怨,各自使力,使得球又跳、又滚、又飞!整篇童话幽默而又热闹,小读者的心也会乐得像童话里的皮球一样,又跳、又滚、又飞!
俄罗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米哈尔科夫说过,学龄前儿童文学是文学创作领域中最困难的领域之一,它要求作者具有儿童早期生活所特有的那种天真和好奇的特殊才能,这种文学作品只有具备儿童明亮心灵的人才能创作好。与此同时,它还要求具有生活的智慧、教育学的才干、心理学的深邃和异常敏锐的语言修辞的功夫。本篇童话充分体现了这一切。
小青虫的梦
冰 波
夏夜的草丛里,音乐响起来了,它和月光一样,仿佛会流淌似的。 “吉铃铃……”
那是蟋蟀在开音乐会。他的琴弹得特别好,曲亮亮的样子也特别神气。 “噢,伟大的音乐家!”
到草丛里来听音乐的昆虫们都这么说。
躲在一片草底下的小青虫,动也不敢动,她在偷偷地听着。小青虫虽然长得难看,但她爱音乐,爱得那么厉害。
“唉……”每当蟋蟀弹完一曲,小青虫都会发出一声轻轻的叹息,“太美了……”音乐,总会把小青虫带到一个遥远的梦境里。
可是,蟋蟀不喜欢小青虫,常常把她赶走。他挥着优雅的触须,不耐烦地说:“我的音乐这么美,你这么丑,去去去!”
小青虫只好伤心地爬开去,躲在远远的地方流眼泪。眼泪里映着满天冷冷的小星星。 “吉铃铃……”
音乐声又传来了。小青虫抬起头来,凝神听着,望着那远远的、朦胧的草丛。那里显得更加迷人了。
她轻轻地向前爬去,后脚小心地踩着前脚的脚印。她爬到一棵小树上。谁也没有发现她。
月亮是那么圆,星星是那么亮。蟋蟀就在这棵树下弹琴。“这里就像是那个梦境。”小青虫心里说。
小青虫躲在一片树叶底下,悄悄地做了一个茧。她想:藏在茧里面听,蟋蟀就看不见我了。一个淡灰色的茧,在风里轻轻摇晃着。
细丝织成的茧,把别的声音全挡在外面,只有音乐能传进来,在茧里面轻轻回响。听着优美的音乐,小青虫睡着了。
她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长出了一对可以跳舞的翅膀。音乐一直伴随着这个好长好长的梦。……当小青虫醒来时,她已经变成了一只美丽的蝴蝶,美丽得让她自己也吃惊。
蝴蝶从茧里飞出来。 蟋蟀仰起头来,看着她。
“啊,像个仙女!仙女……”蟋蟀说。
蟋蟀大概还不知道,这美丽的蝴蝶就是那丑小青虫变的;蝴蝶大概也不知道,如果没有音乐,她会是什么样子。
琴声又响了。音乐溶在月光里,在草丛里流淌。蝴蝶合着音乐,翩翩起舞。
16
昆虫们都在想:是蟋蟀的音乐使蝴蝶变得更美呢,还是蝴蝶的舞蹈让音乐变得更美? 【课堂提问】:请概括本篇童话的主题思想。
【导读】《小青虫的梦》是冰波抒情童话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一只爱音乐、外表丑陋的小青虫变成美丽蝴蝶的故事。作者把小青虫对美的向往和执着,放在充满诗意境界中去表现,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蝴蝶的美是来自小青虫的美,作品巧妙地选用昆虫演变的过程,把小青虫作为人的精神内在美的象征,写出了美的创造过程,从而向读者揭示:美在追求中产生,美在创造中形成。在追求、创造美的同时,也营造了美的环境,使美得到了升华。总之,作者运用拟人和象征手法,巧妙地将丑与美转化的哲理观念寓于优美的童话意境中,使读者产生对美的崭新认识。柔和清丽的抒情话语营造出淡雅优美的意境,营造出作品广阔的审美空间。内涵丰富、意境优美、文笔清丽是《小青虫的梦》的特色,使这篇童话带有散文诗的意味和韵律。
八、童话作家简介
1、格林兄弟:雅各布·格林(1785—1863)、威廉·格林(1786--1859)
德国19世纪语言文化学者、民间童话收集大师。他们生于一个法官之家,在同一所学校学法律,后又在同一所图书馆工作。1830年因抗议国王任意破坏宪法而同时被免去教授职务,后一同到柏林大学任教直到去世,葬于同一墓地,世称“格林兄弟”。格林兄弟从1806年开始搜集民间童话故事,当时正值拿破仑着手全面征服欧洲,于是他们抱着抢救民间文学语言遗产的责任心,不辞辛劳坚持搜集整理数十年,在1812年、l815年先后分两卷出版了《儿童和家庭童话集》。该书出版后反响强烈,尤其受到孩子们的热烈欢迎,l9世纪中期被译成17种文字,影响遍及世界上许多国家,产生了“民间童话热”,使搜集整理本国本民族民间童话成为一时之风。格林兄弟用文学语言谨慎地加工润饰过于粗朴、平淡的民间口头创作,他们的成功不仅改变了欧洲贵族对民间童话的偏见,而且使德国民间童话随他们的名字得到世人认可。
2、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1805--1875)
19世纪著名童话作家。出生于丹麦欧登塞一个贫寒的鞋匠家庭,童年失去接受正规教育的机会,但他天生具有一种非凡的艺术气质,少年时曾迷恋于戏剧表演,l4岁想进皇家剧院做演员,未能如愿。22岁受人资助获得进哥本哈根大学深造的机会,从此走上了文学创作道路。先后写过诗歌、剧本、小说,但真正使安徒生的名字传遍全球的还是他的童话。安徒生自30年代后半期开始专事童话创作,直至70年代初期共写了170多篇作品,代表作
17
有《丑小鸭》、《海的女儿》、《坚定的锡兵》、《小意达的花儿》、《夜莺》、《皇帝的新装》、《豌豆上的公主》等,其童话幽默和诗意交错,体现了温暖的人道主义情怀,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作为现代童话创作的先驱者,安徒生当之无愧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童话大师,他的童话作品成为世界儿童文学宝库中无比珍贵的财富。
3、刘易斯·卡洛尔
刘易斯·卡洛尔(1832--1898),原名查尔斯·勒特威奇·道奇森,英国l9世纪著名的数学家,任牛津大学教授,有不少数学著作,也是l9世纪中期重要童话作家。卡洛尔多才多艺,兴趣广泛,在小说、童话、诗歌、逻辑等方面都有很深造诣,自1854年出版两部诗集后,他一直在各种杂志上发表文学作品。1865年首次以卡洛尔为笔名发表童话《爱丽丝漫游奇境记》,轰动文坛,l871年又出版了《爱丽丝镜中奇遇记》,这两部童话很快风靡全世界。卡洛尔是一个天才的哲学家,他凭借自己的想像力和幽默感而创造的《爱丽丝漫游奇境记》,“并不企图制造什么,它所有的只是快乐”,却“把荒诞文学的艺术推到了最高水平”。(《大英百科全书.儿童文学》)
3、阿斯特丽·安娜·艾米丽娅·林格伦(1907--2002)
出生于瑞典斯摩兰德省的一个农人之家,一生专为儿童创作,20世纪60年代就已在世界儿童文学中占据突出地位,成为20世纪儿童文学的杰出代表。林格伦的童话有80余部,以《长袜子皮皮》、《小飞人三部曲》、《米欧,我的米欧》等为代表,其中流传最广的是《长袜子皮皮》。林格伦是“天生”的童话作家,她善于体贴孩子、理解孩子,通过创造神奇、热闹、冒险、善良、热忱的童话世界,释放儿童在现实生活中被压抑的自然天性,同时又以十分独特的方式把现实生活折射进孩童的知觉世界,在陌生的新异感和奇妙感中注入本质的真实性,从而创立了一种新的童话品格,拓展了儿童文学新的美学疆域。林格伦一生获奖甚多,其中1958年赢得国际儿童文学奖最高奖项——第二届国际安徒生儿童文学作家奖。2002年去世时,瑞典政府为她举办了一个童话式的葬礼。
4、张天翼(1906—1985)
张天翼出生于1906年9月,早年他的家庭靠父亲当教员、职员的薪俸维持生活。父亲是个较开明知识分子,酷爱文学作品,对他产生很大影响。青年时期的张天翼当过小职员、记者和教员,经常受到失业的威胁,这使他广泛接触下层人民的生活,为他以后的创作带来鲜明特色。20年代末,张天翼从事文学活动后不久,就开始儿童文学创作,长篇童话《大林和小林》(1932)、《秃秃大王》(1933)、《金鸭帝国》(1942)都采用宏大构思,展示旧中国形形色色的人生世态。他熟悉儿童性格,了解他们的思想感情,创作得心应手,作品深受儿童喜爱。他的童话别具一格,生动、活泼、幽默,常使小读者忍俊不禁;十分注意情节的紧凑曲折,在动态中塑造形象,具有热闹、动态的美感魅力;同时成功运用夸张、讽刺等手段,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将我国童话创作推到了一个新高峰,标志着我国创作童话的成熟,堪称中国现代童话创作的典范。新中国成立后,张天翼的代表作是《宝葫芦的秘密》。如果说,在我国儿童文学发展史上,叶圣陶的《稻草人》是第一个里程碑,那么,张天翼的作品,则具有第二里程碑的意义。
5、孙幼军(l933—)
黑龙江哈尔滨人,中国当代童话作家。自1961年出版第一部童话《小布头奇遇记》开始,先后出版了《小贝流浪记》、《玩具店的夜》、《没有风的扇子》、《怪雨伞》、《小狗的小房子》、《神奇的房子》、《亭亭的童话》、《怪老头儿》、《唏哩呼噜历险记》等作品。《小布头奇
18
遇记》是孙幼军童话的早期代表作,该作品在1980年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时获一等奖,在1990年被国际儿童读物联盟(IBBY)列入优秀作品书目,这部童话还因此获得l991年国际安徒生奖提名奖。《怪老头儿》充满荒诞的幻想和出其不意的幽默调侃,张扬儿童的游戏精神,是孙幼军近期代表作。
6、郑渊洁:(1955—)
中国当代作家,于1961年随父母迁入北京,小学四年级时,因“文革”爆发而终止学校教育,1976年开始文学创作,创作风格受张天翼影响较大。先后创作过诗、歌词、小说、科幻等文学体裁。1979年9月,在《儿童文学》上发表了第一篇童话《黑黑在诚实岛》。后曾在《中国盲童文学》、《儿童文学》等杂志社当编辑,还参与创办了《东方少年》、《大灰狼画报》杂志。1985年创办《童话大王》月刊,专刊个人作品。1988年发行量超过每月100万册。创造了“皮皮鲁”、“鲁西西”、“舒克”、“贝塔”和“罗克”等著名童话形象。作品《猫过鼠年》、《罐头小人》、《舒克和贝塔历险记》、《魔方大厦》等被改编为动画片,《旗旗号巡洋舰舰》被改编为木偶剧。郑渊洁熟悉儿童心理,以平等身份去表现他们的思想感情,塑造了一系列淘气、倔强、爱幻想,具有反叛精神的儿童形象,获得儿童广泛认同,有“童话大王”之称。
7、周锐(1953—)
中国当代童话作家。1977年在《诗刊》发表处女作,尝试过多种体裁的创作,1983年后专注于童话创作,以创作短篇童话为主,主要作品有童话集《勇敢理发店》、《拿苍蝇拍的红桃王子》、《阿嗡大夫》、《扣子老三》、《特别通行证》、《明星和替身》、《出窍》等。周锐是中国20世纪80年代热闹派童话的代表作家之一,作品在追求幻想性、可读性、趣味性的同时,讲究哲理内涵和文化品格,注重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有益养分,形成幽默、智慧的独特风格。近作童话集《出窍》充满了生命的体验和玄想,代表着周锐童话风格的新发展。
8、冰波(1957—)
原名赵冰波,浙江宁波人,中国当代童话作家。l979年开始发表儿童文学作品,以童话创作为主。主要作品有中篇童话《怪蜗牛奇遇记》、《长颈鹿拉拉》、《怪诞之谜》,长篇童话《狼蝙蝠》、短篇童话集《窗下的树皮小屋》、《毒蜘蛛之死》、《冰波童话》等。冰波是中国抒情童话的代表作家,早期作品注重情绪和意境的渲染、营造,描写细腻温婉,着意揭示爱与美的主题。后来的作品融入了对人生更冷峻、深刻的思考,显得比较深沉凝重。系列童话《阿笨猫的故事》则通过幽默故事,给儿童以博爱的熏陶,显得含蓄、诙谐。
九、童话创作指导
(一)把握童话的基本艺术特征
幻想对于童话的重要性是十分明显的,不同的研究者对此都有论述,以下引用几种关于童话幻想的论述:
1、童话的基本特征是幻想。童话是非写实性的文学样式。童话假借幻想,把平凡的人、事、物和现象编织成一副亦虚亦实、似幻尤真的奇异图景,在儿童面前展现一个超现实的奇妙世界。
——教育部幼儿师范学校《幼儿文学》教材
2、童话最基本的特征是其丰富多彩的幻想。广义地讲, 文学体裁的作品都有不同程度的幻想,但幻想是童话的灵魂。
童话的幻想打破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局限和羁绊,引导人们从平常状态中超
19
越出来,在理想世界里畅游,正好顺应了儿童的心理特点和爱幻想的天性。
——黄云生主编《儿童文学教程》
3、“没有幻想就没有童话”,起码有两层意思:一是指童话创作,是说,没有幻想就写不成童话;二是指童话内容,是说,没有幻想就不成童话。
——王瑞祥著《儿童文学创作论》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幻想在童话中占有绝对崇高的地位。但以上论述只是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基本的道理——童话离不开幻想;幻想是童话的灵魂;幻想是童话的核心。却没有回答一个对童话创作来说更为重要的问题——难道只要有幻想就可以造就一篇优秀的童话吗?平庸的童话与优秀的童话,它们的幻想有什么显著的区别?什么样的幻想才能创造出具有更高审美价值的的童话作品。
通过以下两篇作品的分析,来解答这个问题: 《小老鼠挑水》(学生习作) 《最最奇妙的鸡蛋》([德国] 海·海涅 韦苇译) (作品附后) 【课堂讨论】:两篇童话是否都具有幻想色彩? 哪一篇童话给你更多的阅读快感,更具有奇
妙色彩?
从以上两篇作品的比较中可以看出,两篇童话都符合童话基本的艺术特征,都具有幻想色彩。但相比较而言,《最最奇妙的鸡蛋》的审美张力要远远大于《小老鼠挑水》。这一点是童话创作时要加以借鉴的。韦苇先生在评点《最最奇妙的鸡蛋》时说:“在故事里有一个特殊的规定性,那就是‘哪个下的蛋最奇妙’。故事的‘眼’也就在‘奇妙’二字中。三只各自拥有优越之处的鸡,三段故事,把奇妙之最一层接一层地诠释出来。最后,阿莫下的让人过了100年也忘不了的,四四方方的蛋。才真正奇妙无比,才不让我们失望,才满足了故事对想象力的挑战。”(参见韦苇编著:《经典拌读》)
童话不仅要关注幻想的形式,更应关注其内涵。“兽能言、鸟能语”对于真实的生活逻辑而言,已经是一种极度夸张、变形的幻想了,但这并不是童话艺术价值高低的决定因素,只能说是童话基本的外部特征。 如果我们在理解童话艺术特征时(尤其是在解读具体的童话作品时),仅满足于谈论幻想,是远远不够的。而应着眼于幻想的具体特质,如幻想的奇异性、自由性、不可预知性等。
(二)正确处理“幻想”与“现实”的关系: 1、对“幻想”与“现实”关系的一般看法
大部分儿童文学教科书在谈到这个问题时都会强调:幻想根植于现实;不存在完全脱离现实的幻想;幻想最终还是要受到客观现实的制约;幻想不能凭空产生等等。
2、如何处理“幻想”与“现实”的关系
这些论述从认识论的角度来讲无疑是正确的,但对童话创作实践来说,却未必有直接的帮助。人类的一切思维活动(包括幻想)都离不开现实,这是一个基本的客观事实。但对于初学童话创作的人来说,更为现实的困难在于——我们的思维(包括幻想)太黏着于现实。如何超越现实,走向奇异的童话幻想世界,是创作实践面临的问题。
“幻想根植于现实”。 童话作家即使头脑中没有这一观念,甚至反对这一观点,他的幻想也绝不可能完全脱离现实(再奇异的幻想也一定能找到它的现实来源)。对于幻想性思维缺失的人而言,过于强调“幻想根植于现实”只会束缚他的创作思维。
幻想根源于现实,这一点无需作者的主观努力。而要产生奇妙的幻想,则需要作者对现
实进行大胆超越,才能创造出奇异而又合理的童话形象。
我们可以这样来表述童话中“幻想”与“现实”的关系——
童话反映生活,但它不是直接描绘现实生活本身,而是通过幻想的形式塑造形象,对生
20
正在阅读:
童话06-10
ISO50001能源管理体系培训讲义11-21
申请公函格式范文08-01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典著作选读03-11
基于ASM的人脸定位研究04-08
学校建立消防安全档案资料范本04-29
水暖工岗位职责09-13
刻骨铭心的画面作文600字06-18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大班防火防震安全教案4篇
- 2019届江苏专版: 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容量单元测试+Word版含解
- 数电四人抢答器的课程设计
- 煎茶中学2013届高三第六次联考理综试题 - 图文
- 山东人民版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含教学计划)
- 应当重视中国股市的问题可能引发社会动荡
- 对于取土孔、原位测试孔和取样间距的探讨
- (完整版)基于安卓的网上订餐系统本科毕业设计 - 图文
- 2006司考卷三及答案
- 北京中心城避震及应急避难场所规划纲要
- 基于TMS320F2812的数据采集及FFT设计
- 2014版江苏市政计价定额有关问题答疑汇总
- 信号
- 仙女湖景区导游词
- 2015年5月苏州人力资源从业资格考核复习题含部分答案
- 大学计算机基础习题课
- 2012届高三历史专题复习提纲 - 图文
- 核心网A接口IP化
- 20161206----中继段光纤线路衰减测试记录
- 大学英语(B)模拟试题test2-文字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