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寒假作业答案

更新时间:2024-01-07 05:10: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物质结构与性质答案(一)

答案:ADDBC,CABDD,BD

NH3,SP3,三角锥形;与水分子间形成氢键,而氢键具有方向性和饱和性,使得分子间不能密堆积;C

HNO3(aq)+1/2Ca(OH)2(aq)=1/2Ca(NO3)2(aq)+H2O(l) △H=-2QKj/nol;CaF2,8,正四面体,a,O=C=O,密堆积

2013级高二上学期寒假化学作业(二)

分子结构与性质的答案

题号 答案 13. (1)1s22s22p63s23p3 1s22s22p63s23p5

(2)V形 三角锥形 V形 sp3 sp3 sp3 H2O>HCl>H2S>PH3 (3)金刚石 石墨

14. (1)三 ⅥA HClO4 (2)2 HCl HS

(3) 1s22s22p63s23p63d104s1(或[Ar]3d104s1) 高温

2Cu2S+3O2=====2Cu2O+2SO2 ?4?SO2?g?+2CO?g?===S?s?+2CO2?g?

ΔH=-270.0 kJ·mol1

1 C 2 B 3 D 4 D 5 C 6 C 7 D 8 A 9 D 10 B 11 B 12 B 答案

1 A 2 B 3 A 4 D 5 B 6 D 7 C 8 A 9 C 10 A 11 C 12 B 13、(1)金属晶体,分子晶体,离子晶体,原子晶体 (2)氯化铯,氯化钠,二氧化硅,金刚石

(3)离子键,共价键,范德华力,二氧化硅>氯化钾>碘单质 (4)CO2

57、(1)4 、 8 、 XY2或Y2X (2)12 (3)109°28′(4)23M 2pNA2013级高二上学期寒假化学作业(四)答案

1.D [燃烧热是指1 mol可燃物在25℃、101 kPa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所放出的热量。] 2.B [放热反应,E反应物>E生成物,A项错;同理B、C两项中的反应均为吸热反应,F反应物0,B项正确,C项错;D项中的中和热应是强酸、强碱稀溶液之间反应放出的热量,D项错。]

3.C [A项应注明各物质的状态,B项许多放热反应也需点燃或加热等条件,D项△H=-483.6 kJ·mol-1。]

4.A [由题给信息可知,2 mol SO2反应,最后余1 mol,说明1 mol SO2参加反应,放出98.3 kJ热量。]

5.D [根据题目信息不管化学反应过程是一步完成还是分为数步完成,这个过程的热效应是相同的,因此,我们可以把化学方程式当作代数式一样进行运算,将③一②+①×3得C2H5OH(l)+3O2(g)===2CO2(g)+3H2O(l),该反应的△H=-(3Q1一Q2+Q3)kJ·mol-1。由于题给23 g酒精的物质的量为0.5 mol,故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Q=0.5×(3Q1一Q2+Q3)kJ=(1.5Q1一0.5Q2+0.5Q3)kJ。]

6.B [煤是重要的能源,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但这不是煤中的全部化学能,因为其主要燃烧产物CO2中仍有化学能,A项正确。电解物质时,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而不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B项错误。TNT(三硝基甲苯)爆炸时,部分化学能转化为动能,C项正确。镁条燃烧时放出大量热,产生耀眼的白光,故镁条的部分化学能转化成了光能,D项正确。]

7.D [强酸与强碱在稀溶液中反应生成1 mol水放出热量为57.3 kJ,①、②中均生成2 mol H2O,且②中还有BaSO4生成,放出的热量均不为57.3 kJ;强酸、弱碱在水中电离时要吸收部分热量,故③、④放出的热量小于57.3 kJ。]

8.D [根据燃烧热的定义。丁烷的物质的量应为1 mol,故题中方程式不是丁烷的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由题中方程式可知丁烷的燃烧热为2 900 kJ·mol-1。]

9.A [A正确,因为该反应为放热反应;B错误,因为分子变成原子要破坏化学键.吸收能量,2El>E2;C错误,燃烧热是1 mol氢气充分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D错误。因为NaOH固体溶解放热。]

10.C [比较△H时应带符号“+”“一”进行比较。]

11.A [戊烷燃烧放热,△H小于零,产物水是液态,A正确。]

12.A [由题目所给热化学方程式可知燃烧等物质的量正丁烷和异丁烷,前者放热更多,这意味着正丁烷分子储存能量更多,因此稳定性关系:正丁烷<异丁烷。C项是由低能量物质向高能量物质的转化过程,应是一个吸热过程;D项两者分子中的碳氢键一样多。] 13.Ⅰ.解析:

答案:(1)放热 需要 一(E1一E2)kJ·mol-1

(2)109 kJ·mol-1(3)C (4)E1=E2+E3+E4;

(1)据图可知,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热为: △H=一(E1一E2)kJ·mol-1;由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活化分子的最低能量,因此反应需要加热。

(2)由图可知,在反应H2(g)+

1O2(g)===H2O(g) △H=-241.8 kJ·mol-1中,活化分子的最低2能量比反应物分子的能量高167.2 kJ·mol-1;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物分子的能量又比生成物分子的能量高241.8 kJ·mol-1,因此活化分子的最低能量比生成物分子的能量高(241.8+167.2)kJ·mol-1=409 kJ·mol-1;逆过程是吸热反应,活化能高于原反应的活化能,应等于原反应中活化分子的最低能量与生成物分子的能量差,即409 kJ·mol-1。

解析:N2(g)+3H2(g)

2NH3(g),因拆开l mol N—H键吸收的能量和生成1 mol N—H键

放出的能量相等,所以此反应放出的热量为2×3×391 kJ·mol-1—946 kJ·mol-1—3×436 kJ·mol-1=92 kJ·mol-1,则此题1 mol N2生成N和H3的反应热为△H=-92 kJ·mo1-1,而1 mol H2只与

192mol N2反应,所以反应热为△H=-kJ·mol-1=-30.7kJ·mol-1。 33答案:-92 kJ·mol-1 -30.7 kJ·mol-1

II.解析:可以将上述三个反应按一定方式合并,①×2一②+③,就得到所需要的反应,反应热也为①×2一②+③。计算时通过判断物质种类与反应及系数的关系,找出计算方法,反应热的符号和倍数关系是易出错的问题,要特别注意。

答案:(1)△H=-80 kJ·mol-1

(2)防止高温下Mg(Ti)与空气中的O2(CO2、N2)反应

2013级高二上学期寒假化学作业(五)答案

1.C [由题意可知在前10 s内,反应的A的物质的量为0.12 mol/(L·s)×10 s×2 L=2.4 mol,故反应的B的物质的量为1.2 mol,则10 s时,容器中B的物质的量为4 mol-1.2 mol=2.8 mol。] 2.C [对于反应的自发性判断,要从焓变和熵变两个角度综合来认识,只从其中一方面来认识是不正确的;对于放热反应,可能自发进行,也可能不能自发进行,吸热反应也是如此。] 3.B [化学反应限度即化学平衡。改变外界条件可以引起化学平衡的移动,即改变反应的限度,A错,B正确;对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如H2(g)+I2(g)

2HI(g),压强不随反应

进行的程度而改变,C错;达到化学平衡时,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不一定相等,D错。] 4.A [由平衡常数的定义可知,K越大,说明生成物浓度越大,反应物浓度越小,故说明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K仅与温度有关,与反应物浓度及压强无关。]

5.D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反应没有进行到底,所以这是一个可逆反应,反应方程式为2A+B

C,t3时刻达到了平衡而不是反应终止,所以A、C错误;达到平衡时,A转化了2/3

而B转化了2/5,所以B选项也不正确。]

6.C [利用“等效平衡”原理解答。因为是恒压容器,达到平衡以后,t2时刻再充入一定量NH3,t2时刻瞬间NH3的体积分数增大,但最终NH3的体积分数与原平衡相同,选C。]

7.B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的移动。该反应为体积增大的吸热反应,所以升温和减压均可以促使反应正向移动。恒压通入惰性气体,相当于减压。恒容通入惰性气体与加催化剂均对平衡无影响。增加CO的浓度,将导致平衡逆向移动。] 8.C [温度不变时K相等。

第一次平衡各物质浓度变化如下(单位:mol·L-1): H2(g)+I2(g)

2HI(g)

起始 0.10 0.10 0 转化 0.08 0.08 0.16 平衡 0.02 0.02 0.16

第二次平衡各物质浓度变化如下:(单位:mol/L)

H2(g) + I2(g)

2HI(g)

起始 0.20 0.20 0 转化 x x 2x 平衡 (0.20—x) (0.20-x) 2x

0.162(2x)2则有:?,x?0.16。

0.02?0.02(0.20?x)(0.20?x)平衡时H2的浓度为0.04 mol/L。]

9.C [反应进行到2 mjn时,各曲线突然变陡,说明反应速率加快,条件为升温或加压或加催化剂。]

10.D[假设中间状态

由于b>2c,则表明加压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即正方向为气体体积缩小的反应,则m<3,m为正整数。则D中m≤2正确。]

11.解析:升高温度,B的转化率变大,说明此反应的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减小压强,混合体系中C的质量分数变小,说明减小压强时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a+n>p;催化剂对化学平衡无影响;若B为有色物质,体积不变时加入C,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生成更多的B而使混合物的颜色加深;如维持容器内压强不变,充入氖气可使容器体积增大,虽然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B的物质的量增加,但B的浓度比原平衡时小,因而混合物的颜色变浅。

答案:(1)放 > (2)增大 减小 (3)增大 减小 (4)减小 (5)不变 (6)变深 变浅

12.解析:(3)由题意知两相同容器相同条件下,平衡I和平衡Ⅱ互为等效平衡,即两容器中的初始投料是相当的,只是I是从正反应开始,Ⅱ是从逆反应开始,由S守恒可知,I中SO2的初始浓度和Ⅱ中SO3的初始浓度相等,即:m+p=1,且由O守恒知:n?p?1。 2(4)因I和Ⅱ中最终平衡等效,故I中平衡后剩余的SO2和Ⅱ中平衡后得到的SO2的物质的量相同,即l一a%=SO3的分解率。

答案:(1)1 (2)1 (3)m+p=1;n?p2?1 (4)1一a%

参考答案

1 B 2 B 3 B 4 A 5 B 6 C 7 A 8 B 9 A 10 A 11 C 12 B 13装置(略)Pt,2Fe3+ + 2e- = 2Fe2+ ;Zn,Zn + 2e- = Zn2+

14(1)、2CH-2-

3OH+3O2+4OH=2CO3+6H2O (2)、负 下降 (3)、① O-2-

2+4e=2O ② 负

12.解析:(3)由题意知两相同容器相同条件下,平衡I和平衡Ⅱ互为等效平衡,即两容器中的初始投料是相当的,只是I是从正反应开始,Ⅱ是从逆反应开始,由S守恒可知,I中SO2的初始浓度和Ⅱ中SO3的初始浓度相等,即:m+p=1,且由O守恒知:n?p?1。 2(4)因I和Ⅱ中最终平衡等效,故I中平衡后剩余的SO2和Ⅱ中平衡后得到的SO2的物质的量相同,即l一a%=SO3的分解率。

答案:(1)1 (2)1 (3)m+p=1;n?p2?1 (4)1一a%

参考答案

1 B 2 B 3 B 4 A 5 B 6 C 7 A 8 B 9 A 10 A 11 C 12 B 13装置(略)Pt,2Fe3+ + 2e- = 2Fe2+ ;Zn,Zn + 2e- = Zn2+

14(1)、2CH-2-

3OH+3O2+4OH=2CO3+6H2O (2)、负 下降 (3)、① O-2-

2+4e=2O ② 负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i77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