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向选择题 ……… 1 二、多项选择题
更新时间:2023-12-04 13:39: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 单向选择题英语推荐度:
- 相关推荐
课程代码: 04729
大学语文课程
自 学 辅 导 材 料
● 配套教材:《大学语文》 ● 主 编:徐中玉 陶型传 ● 出 版 社:华东师范大学 ● 版 次:2006年版 ● 适应层次:本 科
内部教学使用
目 录
第一部分 自学指导 见教材中的自学考试大纲 第二部分 复习思考题 一、单向选择题 ??????????????????????????? 1 二、多项选择题 ??????????????????????????? 28 三、词语解释题 ??????????????????????????? 49 四、简析题 ????????????????????????????? 53 五、作文题 ????????????????????????????? 79 第三部分 参考答案 一、单向选择题 ???????????????????????????81 二、多项选择题 ??????????????????????????? 83 三、词语解释题 ???????????????????????????84 四、简析题 ????????????????????????????? 88
第一部分 自学指导
见教材中的自学考试大纲 第二部分 复习思考题
一、单向选择题
1.战国时期提出“民贵君轻”的人是( )。 A.孔子 B.孟子
C.老子 D.庄子 2.《咬文嚼字》、《散文创作谈》的文体是( )。 A.杂文 B.驳论文
C.讲话 D.文艺专论
3.孟子用“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来揭露当时社会的贫富悬殊,所用的论证方法是( )。 A.演绎法 B.归纳法
C.对比法 D.类比法
4.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认为造成“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良好社会风尚的主要措施是( )。 A.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B.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C.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D.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5.庄子用“礨空之在大泽”、“稊米之在大仓”、“毫末之在马体”来阐发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有限的哲理,这种论证方法是( )。
A.例证法 B.演绎法 C.对比法 D.类比法
6.下列文章,有“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一句的是( )。 A. 《寡人之于国也》 B.《秋水》 C.《五代史伶官传序》 D.《论毅力》
7.从《秋水》看,庄子“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所依据的道理是( )。 A.以人为本、施行仁政的治国思想 B.多元并立、和而不同的普适理念 C.顺应自然、清静无为的人生哲学 D.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有限的观念 8.下列作家,提出“明道”、“致用”、“事信”、“言文”文学主张的是( )。 A.韩愈 B.柳宗元 C.欧阳修 D.苏轼
9.集中体现《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心旨意的一组反义词是( )。
A.盛与衰 B.天命与人事 C.满与谦 D.忧劳与逸豫
10.整体看来,《五代史伶官传序》所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是( )。 A.归纳法 B.演绎法 C.类比法 D.对比法 11.《论毅力》中,作者所强调的中心旨意是( )。
A.成败之林,若是其莽然不一途也 B.人生历程,大抵顺逆两境相间以迭乘 C.总体说来,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 D.只有毅力至强,方能取得最终成功
12.《论毅力》中,依次罗列“志力薄弱者”、“次弱者”、“稍强者”、“更稍强者”、“至强者”五种人的态度和结果,这种修辞手法是( )。
A.比喻 B.比拟 C.排比 D.层递 13.贯穿《论毅力》全文的表现方法是( )。 A.象征 B.烘托 C.对比 D.类比 14.《论毅力》一文的成文时间是( )。
A.百日维新发动时 B.百日维新失败后 C.辛亥革命发动时 D.辛亥革命失败后 15.“砥砺德行”所针对的不良社会风气是( )。
A.求学是为了升官发财 B.读书是为了混取文凭 C.风俗日偷,道德沦丧 D.不敬师长,不爱学友 16.《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所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是( )。 A.演绎法和例证法 B.例证法和对比法 C.对比法和类比法 D.演绎法和对比法 17.胡适认为,缺乏容忍雅量的普遍性心理习惯是( )。 A.年轻气盛 B.过分自信 C.喜同恶异 D.思想偏激
18.《容忍与自由》中,用来批判“绝对之是”观念的例证是( )。 A.胡适年轻时,引用《王制》律条痛骂《西游记》、《封神榜》 B.孔颖达《正义》有“孔子为鲁司寇七日而诛少正卯”的说法 C.欧洲宗教史上,高尔文烧死科学家塞维图斯等多人
D. “五四”白话文运动时,陈独秀“必不容反对者有讨论之余地” 19.“绝对之是”不存在的根本原因是( )。
A.喜同恶异的习惯心理 B.年轻气盛的偏激情绪 C.党同伐异的政治规律 D.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有限
20.下列文章,用作者自己的经验教训作例证的是( )。 A.《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B.《容忍与自由》 C.《吃饭》 D.《咬文嚼字》 21.下列文章,通篇以寓言形式说理的是( )。 A.《寡人之于国也》 B.《秋水》 C.《五代史伶官传序》 D.《论毅力》
22.劝贾岛把“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中的“推”字改成“敲”字的人是( )。 A.韩愈 B.柳宗元 C.苏轼 D.欧阳修
23.《咬文嚼字》中以“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为例,是为了说明( )。 A.文字的运用决不可粗枝大叶 B.斟酌文字实际是调整思想感情 C.文学的文字更注重联想意义 D.文字的运用一定要有创造精神 24.用心理学的套板反应来说明运用文字要有创造精神,这种论证方法是( )。 A.演绎法 B.例证法 C.对比法 D.类比法 25.《吃饭》所揭示的社会丑恶现象的共同规律是( )。 A.名实错位 B.名实相符 C.和而不同 D.磨擦冲突 26.爱因斯坦的人生基本理念是( )。
A.人是为自己而生存的 B.人是为别人而生存的 C.人是为国家而生存的 D.人是为爱人而生存的
27.叔本华说:“人虽然能够做他所想做的,但不能要他所想要的。”爱因斯坦从这两句话中所得到的主要启发是( )。
A.安慰 B.宽容 C.责任感 D.幽默感
28.亚里士多德认为妇女的牙齿数目比男人少,造成这一错误的根源是( )。
A.主观臆断 B.自我中心主义 C.狂妄自大 D.人类中心主义
29.罗素认为当自己的见解证据不足的时候,克服偏见的最好办法是( )。 A.端正认识态度 B.多听不同意见 C.打掉狂妄自大心理 D.克服自我中心主义 30.罗素认为克服狂妄自大的根本途径是( )。
A.坚持科学认识态度 B.善于听取不同意见
C.克服自我中心主义 D.树立“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有限”的观念 31. 以下哪一个不是冯谖所谋的“三窟”( )。
A.市义于薛 B.薛地建庙 C.游说于梁 D.游说齐王 32. “市义于薛”表现了冯谖的( )。
A.刚勇仁义 B.深谋远虑 C.诙谐幽默 D.清正廉洁 33.下列不是孟尝君的性格特点的是( )。
A.深谋远虑 B.目光短浅 C.礼贤下士 D.心胸宽广
34.《冯援客孟尝君》写了三次弹铗、营就三窟,这种情节安排特点是( )。 A.倒叙方式 B.前后呼应 C.抑扬交错 D.一波三折
35.写孟尝君手下人对冯谖“贱之”、“笑之”、“恶之”,这对刻画冯谖形象来说,其表现方法是( )。 A.对比反托 B.象征暗示 C.侧面映衬 D.类比显现
36.写冯谖烧债券市义后,孟尝君“不说”,这对刻画冯谖形象的作用是( )。 A.对比反衬 B.铺垫反托 C.类比显现 D.侧面映衬
37.冯谖的主要性格特征是( )。
A.贪得无厌 B.不甘屈居人下 C.报效知己 D.深谋远虑 38.下列冯谖的行为,体现民本思想的是( )。
A.再三弹铗而歌 B.尽烧债券市义 C.游说西梁张势 D.立宗庙于封地 39.冯谖再三弹铗而歌的精神实质是( )。
A.探求知己,以展怀抱 B.收买人心,以民为本 C.虚张声势,以救危机 D.立足封地,以固根基
40.先说冯谖“无好”、“无能”,且再三要求提高待遇,然后再写他为孟尝君营就三窟的奇异才能,这种表现手法是( )。
A.铺垫反托 B.前后照应 C.一波三折 D.先抑后扬 41.被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是( )。 A.《史记》 B.《汉书》 C.《后汉书》 D.《三国志》 42.下列历史著作属于纪传体的是( )。
A.《左传》 B.《战国策》
C.《史记》 D.《资治通鉴》 43.因愧见江东父老而自吻这一情节表现出项羽( )。 A.无可奈何 B.勇猛无比 C.宁死不屈 D.知耻重义
44.下列作品,描述悲剧英雄形象的是( )。
A.《冯谖客孟尝君》 B.《垓下之围》 C.《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D.《马伶传》 45.“太史公曰”的“太史公”指的谁( )。
A.司马迁自称 B. 《史记》点评者 C.《资治通鉴》的作者 D.《资治通鉴》的点评者
46.《张中丞传后叙》》中,作者驳斥诬蔑许远投敌的谬论时,其批驳的主要着眼点是( ) A.驳斥论点 B.驳斥论据 C.驳斤论证 D.驳斥态度
47.在《张中丞传后叙》中,作者所记叙的主要人物是( )。 A.张籍、张巡、许远 B.雷万春、张巡、许远 C.张巡、许远、南霁云 D.于高、张巡、许远 48.《张中丞传后叙》的两种主要行文方式是( )。 A.叙述与抒情 B.议论与抒情 C.叙述与议论 D.描写与抒情
49.《张中丞传后叙》中,表述许远誓死守卫睢阳事迹的方式是( )。 A.驳斤谬论中补叙事迹 B.夹叙夹议中抒情赞美 C.主要是补叙动人软事 D.主要是描绘典型细节
50. 提出“惟陈言之务去”这一主张的文学家是( )。 A.欧阳修 B.苏轼 C.韩愈 D.柳宗元
51.《种树郭橐驼传》中与“养民”治国构成类比关系的种树原理是( )。 A.其符也若子,其置也若弃 B.爱之太殷,忧之太勤 C.顺木之天,以致其性 D.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 52.《种树郭橐驼传》中的郭橐驼这个人物是( )。 A.唐代之前的历史人物 B.唐代的种树人 C.虚构的人物 D.庄子寓言中的人物
53.《种树郭橐驼传》中与“长人者好烦其令”构成类比关系的种树方法是( )。 A.顺木之天,以致其性 B.爱之太殷,忧之太勤 C.其符也若子,其置也若弃 D.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
。
54. 郭橐驼种树的基本原理是( )。
A.其本欲舒,其培欲平 B.勿动勿虑,去不复顾 C.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 D.顺木之天,以致其性
55.下列属于编年体史书的是( )。
A.《史记》 B.《左氏春秋》 C.《资治通鉴》 D.《三国志》
56.赵武灵王能够推行“胡服骑射”的根本原因是( )。 A.赵武灵王说服公子成
B.越武灵王采用正确方法,并且符合国家的根本利益 C. “四海一家”政策 D.大臣的倾力支持
57.《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主要意义是( )。
A.战争形式的转变 B.民族融合的体现 C.服饰制度的演化 D.思想文化的变革
58.下列作品,体现思想文化变革精神的是( )。 A.《冯谖客孟尝君》 B. 《垓下之围》 C.《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D.《西湖七月半》
59. 下列历史事件,具有民族融合意义的是( )。
A.孟子劝梁惠王实行王道 B.冯谖为孟尝君营就三窟 C.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 D.刘邦率诸侯打败楚霸王
60.《前赤壁赋》的内在情感变化过程是( )。 A.悲→乐→悲 B.乐→悲→乐 C.悲→乐→更乐 D.乐→悲→更悲
61.《前赤壁赋》中主客最终适意清风明月,其流露的思想感情是( )。
A.消极的遁世思想 B.积极的反抗情绪
C.忧愁哀怨,悲观失望 D.适意自然,乐观旷达
62.《前赤壁赋》“主客问答”中“客”的主要情感倾向是( )。 A.功名难就 B.人生无常 C.乐观旷达 D.适意自然
63.《前赤壁赋》中苏子认为“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这里是表达( )。
A.自然界的广博 B.造物者的万能 C.积极旷达的心境 D.消极无为的心态 64.《前赤壁赋》的“主客问答”中的“客”所代表的是( )。 A.苏子本人 B.吹洞箫者
C.思想矛盾中的消极面 D.思想矛盾中的积极面 65.《先批事略》采用的表达方式主要是( )。 A.叙事 B.抒情、 C.说明 D.议论
66.“孺人”是明清时用来封赠( )以下职官的母亲或妻子的名号。 A一品 B.三品
C.五品 D.七品 67. 《先批事略》的总体艺术特色是( )。
A.作者不动声色,读者深受感动 B.叙事一波三折,写人先抑后扬 C.场面有声有色,细节动人心弦 D.结局出人意料,语言幽默风趣
68.“先姚”指称的是( )。
A.死去的祖母 B.死去的母亲 C.死去的姐姐 D.死去的妻子 69.《先姚事略》所叙写的母亲的主要品格是( )。 A.勤俭、宽厚 B.勤俭、严厉 C.聪慧、宽厚 D.聪慧、严厉 70.《马伶传》中写马伶与李伶的第一次技艺较量属于( )。 A.行为描写 B.细节描写 C.场面描写 D.环境描写
71.《马伶传》中的关键情节是( )。
A.马伶与李伶的第一次技艺较量 B.马伶与李伶的第二次技艺较量 C.华林部夜访马伶之后罗拜而去 D.马伶偷以当朝宰相顾秉谦为师 72.《西湖七月半》选自张岱的( )。
A.《陶庵梦忆》 B.《西湖梦寻》 C.《琅嬛文集》 D.《石匮书》 73.张岱《西湖七月半》在各类游客中,最欣赏( )。 A. “明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
B. “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 C. “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实无一看者” D. “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 74.《西湖七月半》的主旨是赞美( )。
A.西湖月色之美景 B.西湖之风土民情 C.杭州观月之盛况 D.文人赏月之清雅 75.《西湖七月半》的描写属于( )。
A.景物描写 B.人物描写
C.事件描写 D.场面描写 76.《西湖七月半》中,作者所欣赏的描写对象是( )。 A.达官显贵 B.名妓闺秀 C.市井百姓 D.文人雅士 77.《西湖七月半》中,作者对达官显贵的态度是( )。 A.羡慕 B.嘲讽 C.欣赏 D.冷漠
78.《西湖七月半》中“杭人游湖”与“吾辈”游湖两段描述之间的关系是( )。 A.铺垫 B.类比
C.对比 D.象征
79.在鲁迅散文《秋夜》中喻示一种顽强抗击黑暗的韧性战斗精神的形象是( )。 A.不惜献出生命去扑火的小青虫 B.对未来抱着希望之梦的小粉红花 C.饱经沦桑、坚实挺拔的枣树 D.奇怪而高的天空
80.《秋夜》的体裁是( )。
A.散文 B.自由体诗 C.散文诗 D.杂文 81.《秋夜》所采用的主要表现手法是( )。 A.对比 B.象征 C.反衬 D.托物言志 82.《秋夜》所敬奠的对象是( )。
A.将繁霜洒在野花草上的天空 B.铁似的直刺着天空的枣树 C.瑟缩地做着梦的小粉红花 D.舍身扑向灯火的可爱小青虫
83.《香市》整体构思的主要特点是( )。
A.以小见大 B.对比手法 C.场面描写 D.象征寓意
84.《香市》开头对于往昔香市热闹情景的描写,属于( )。 A.环境描写 B.人物描写
C.事件描写 D.场面描写
85.《香市》开头描绘往昔香市的热闹情景,其目的在于( )。 A.赞美往日的繁华景象 B.暴露社庙的落后风俗 C.反衬今日香市的冷落 D.追忆儿时的幸福生活
86.《香市》作者反映今昔香市“主角”转移的主要目的是( )。 A.赞美往昔香市的热闹 B.暴露重兴香市的冷落 C.反映农村经济的凋敞 D.显现城镇商业的萧条
87.《香市》中重兴香市冷落的主要原因是( )。
A.因“破除迷信”,香市地盘被侵占 B.打拳头卖膏药,武术表演不精彩 C.小商人不热心,到市商品不丰富 D.农村破产,香市主角农民来得少
88.在《香市》中,为了突现今日香市的冷落,作者写道:新兴香市的武术班,比往日香市打拳头卖膏药的玩意,“委实是好看得多了”,但是“看客却很少”。这种表现法是( )。 A.对比反衬 B.侧面烘托 C.类比生发 D.象征暗示
89.《爱尔克的灯光》中,“爱尔克的灯光”的象征意义是( )。
A.封建家庭和礼教的没落与崩溃 B.美好希望的破灭和生活的悲剧 C.对旧家庭的憎恶和时财富的鄙弃 D.对新生活的信念和对理想的追求
90.《爱尔克的灯光》中充满象征意味的事物是( )。 A.故居 B.财富 C.灯光 D.菜花
91.《爱尔克的灯光》中,作者关于人生道路的思索的主要触发物是( )。 A.故居 B.“长宜子孙”四个字 C.亡姐 D.爱尔克的灯光 92.贯串《爱尔克的灯光》的线索是( )。
A.故居的变迁 B.亡姐的不幸遭遇
C.三种灯光的依次闪现 D.“长宜子孙”四个字的联想 93.《爱尔克的灯光》的行文特点是( )。
A.夹叙夹议,充满思辫色彩 B.善用白描,作者不动声色 C.熔记叙、议论、抒情于一炉 D.熔记叙、描写、抒情于一炉
94.《纪念傅雷》的作者引用俗话“秀才人情纸半张”,表现手法为( )。
A.欲扬先抑 B.欲抑先扬
C.比拟 D.夸张
95.傅雷的性格最突出的是他的( )。
A.易怒 B.狂傲 C.刚直 D.执著
96.“浩然之气”出自( )。
A.《孟子·公孙丑上》 B.《论语·公冶长》 C.《诗经》 D.《楚辞》
97.傅雷刚直个性的社会品格是( )。
A.报效知己,深谋远虑 B.从容镇定,视死如归 C.坚持真理,刚正不屈 D.勤勤恳恳,无私奉敲
98.作者写《纪念傅雷》的主要用意是( )。
A. “这二十年过得好快,我还没有写一篇文章纪念他们”
B. “我和他虽然几乎处处不同,但我还是尊敬他” C. “这种刚直品德,在任何社会中,都是难得见到的” D. “只愿他的刚劲,永远弥漫于知识分子中间”
99. 下列语句中,使《哭小弟》一文更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是( )。 A.如果他有三次生命,他多方面的才能和精力也是用不完的 B.他那颗丹心,那颗让祖国飞起来的丹心,顽强地跳动 C.我哭我们这迟开而早谢的一代人
D.如果早一年有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小弟还可以再为祖国工作二十年
100.《哭小弟》中小弟、蒋筑英、罗健夫的共同品格是( )。 A.贡献卓著 B.无私奉献 C.全才罕遇 D.英年早逝
101. 《哭小弟》中“车里有许多人等着,他们一定要等着,准备随时献血。”对刻画小弟形象来说,这种表现方法是( )。
A.对比反衬 B.侧面烘托 C.气氛渲染 D.象征暗示
102.《哭小弟》中用父亲写挽联来赞颂小弟的无私奉献精神,这种表现方法是( )。 A.对比反衬 B.侧面描写 C.象征暗示 D.细节描写
103.《哭小弟》中,能把交叉累积的零散材料融贯为一个整体的是( )。 A.小弟的无私奉献精神 B.一代知识分子的坎坷命运 C.作者的真挚痛悼之情 D.时代的不断发展变化
104.《都江堰》多次写到长城,对揭示都江堰的文化内涵来说,其主要作用是( )。 A.对比反衬 B.类比彰显 C.象征暗示 D.侧面烘托
105.《都江堰》作者所写都江堰水流壮观景象的主要象征意义是( )。
A.灵动的生活 B.喧嚣的生命 C.庄丽的助}顺 D.强烈的震撼
106.《都江堰》“他是郡守,手握一把长插”的主要象征意义是( )。 A扎扎实实为民造福的从政精神 B.金杖玉玺高高在上的权力观念 C.毫无所求只知贡献的慈母爱心 D.雄奇威严让人顶礼膜拜的神圣境界
107.《都江堰》中都江堰修建的时代是( )。
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西汉时期 D.东汉时期 108.《都江堰》中都江堰的主要文化内涵是( )。 A.造福于民 B.大智大勇
C.知贡献 D.雄伟神圣 109.《都江堰》的主要表现方法是( )。
A.类比与象征 B.对比与象征 C.象征与烘托 D.烘托与对比 11O.《都江堰》的行文特点是 ( ) 。
A.描写细腻 B.抒情委婉 C.思辨色彩 D.幽默风趣
111.《我与地坛》中“春天是小号,夏天是定音鼓,秋天是大提琴,冬天是圆号”,这种表达方式是( )。
A.对比 B.侧写
C.类比 D.象征
112.《我与地坛》中“一群雨燕便出来高歌,把天地都叫喊得苍凉。”这里所用的修辞手法是( )。 A.比喻 B.比拟 C.借代 D.对偶
113.《我与地坛》中,用多种事物类比四季,这种联想方式是( )。 A.相似联想 B.时间统一性联想 C.相反联想 D.地点统一性联想
114.《我与地坛》中的地坛与母亲之间的关系是( )。 A.对比 B.象征 C.铺垫 D.烘托
115.《我与地坛》中,用种种事物来类比四季,其整体象征意味是( )。 A.对自然景物的复杂感受 B.对社会现象的复杂感受 C.对人生命运的复杂感受 D.对各种知识的复杂感受
116.《我与地坛》反复抒写母亲死后“我”的痛惜和追悔,对表现母爱来说,这种表现方法是( )。 A.对比反衬 B.类比显现 C.象征暗示 D.侧面烘托
117.《我与地坛》中,“她来找我”,“端着眼镜像在寻找海上的一条船,’,这里采用的修辞手法是( )。 A.比喻 B.比拟 C.借代 D.层递
118.《我与地坛》中描绘的落日光辉、雨燕高歌、孩童脚印、苍劲的古柏、夏雨秋风,象征( )。 A.地坛绚丽多姿 B.地坛并不衰败 C. “我”倔强的心魂 D. “我”对生命的礼赞
119.渗透在《蚂蚁大战》中的作者的基本感情是( )。
A.对蚂蚁大战的好奇 B.对人类战争的嘲讽 C.对英勇斗士的歌颂 D.对栖牲烈士的同情 120.下列作品,以观察细致、描绘生动见长的是( )。
A.《纪念傅雷》 B.《都江堰》
C.《蚂蚁大战》 D.《哭小弟》 121.《《蒹葭》一诗的主旨是( )。
A.抒发世间女子的离别之愁 B.揭露封建社会爱情的不自由 C.表达了对情人的怀念 D.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 122.《蒹葭》一诗中的“伊人”是指( )。 A.恋人 B.亲人 C.意中人 D.友人 123.“白露为霜”、“白露未烯”、“白露未已”体现了( )。 A.空间的转移 B.时间的推移 C.情感的升华 D.景观的变化 124.称赞《蒹葭》一诗“最得风人深致”的是( )。
A.王国维的《人间词话》 B.朱熹的《诗集传》 C.郁达夫的《孤独的秋》 D.王夫之的《姜斋诗话》 125.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
A.《诗经》 B.《楚辞》 C.《乐府诗集》 D.《古诗十九首》 126.《蒹葭》的中心意象是( )。
A.蒹葭苍苍 B.在水一方 C.道阻且长 D.宛在水中央 127.下列诗歌,抒写“可望难即”情景的是( )。 A.《蒹葭》 B.《湘夫人》 C.《陌上桑》 D.《饮酒》 128.《蒹葭》意境的主要特点是( )。
A.飘忽不定 B.朦胧含蓄 C.失落惆怅 D.重章叠句 129.《蒹葭》中“在水一方”情景的普遍性象征意义在于( )。
A.涵容一切追求不得的失恋情境 B.涵容一切事业受挫的失败情境 C.溶容一切理想难达的失落情境 D.涵容一切可望难即的人生情境
130.《湘夫人》中描绘的“筑室兮水中”以迎娶湘夫人的情景,所体现的祭神仪式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 ) A.降神 B.迎神 C.娱神 D.送神 131.《湘夫人》的主要情感内容是( )。
A.湘君期约湘夫人不遇的伤感 B.湘君追寻湘夫人的急切心情 C.湘君对理想爱情生活的向往 D.湘君对湘夫人的深挚爱情
。
132.《湘夫人》开头所展现的特定情境是( )。 A.偶然邂逅 B.预约相会 C.期约不遇 D.期约而会
133.《湘夫人》中,描述“筑室兮水中”以迎接湘夫人的情景所用的手法是( )。 A.铺垫 B.铺陈 C.侧写 D.拟人 134.《湘夫人》是根据( )改编而成的。
A.楚地祭祀水神乐歌 B.民间传说 C.《乐府诗集》 D.《诗经》 135.《湘夫人》的抒情主人公是( )。
A.屈原 B.湘夫人 C.湘君 D.帝子 136.《湘夫人》诗中描写布置新房时所用的手法是( )。 A.铺陈 B.夸张 C.排比 D.比喻
137.《湘夫人》中“目眇眇兮愁予”、“思公子兮未敢言”的抒情方法是( ) A.融情入景 B.因情造景 C.借景抒情 D.直抒胸臆 138.《陌上桑》写罗敷美貌所运用的主要表现方法是( )。 A.对比反衬 B.象征暗示 C.类比彰显 D.侧面烘托 139.体现罗敷“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情节是( )。 A.盛装采桑 B.观者失态 C.坚拒“共载” D.极夸“夫婿” 140.《陌上桑》的情节和语言都体现出( )。
A.正剧色彩 B.悲剧色彩 C.喜剧色彩 D.闹剧色彩 141.下列作品,属于汉乐府民歌的是( )。
A.《蒹葭》 B.《湘夫人》 C.《饮酒》 D.《陌上桑》 142.《陌上桑》所体现的主要民间风情是( )。
A.天生美女爱打扮 B.采桑美女招人戏 C.高贵夫婿人人夸 D.爱美之心人皆有 143.《陌上桑》中夸夫婿一节所表现的罗敷性格特征是( )。 A.美丽 B.善良
。
A.不甘屈居人下 B.报效知己
C.宽容大度 D.深谋远虑 E.礼贤下士
19.《冯谖客孟尝君》的主要艺术特点有( )。 A.先抑后扬 B.倒叙方式 C.一波三折 D.相互映衬 F.象征暗示
20.《冯谖客孟尝君》中,“狡兔三窟”喻指的是( )。 A.广纳门客策士 B.再三弹铁而歌 C.尽烧债券市义 D.游说西梁张势 E.立根基于封地
21.战国四公子是指( )。
A.信陵君 B.春申君 C.孟尝君 D.龙阳君 E.平原君
22.《垓下之围》所表现的项羽的主要悲剧英雄性格特征有( )。 A.无可奈何心境 B.勇猛无敌气概 C.知耻重义心理 D.宁死不辱性格 E.至死不知失败原因
23.从《垓下之围》中所引申出来的成语有( )。 A.四面楚歌 B.狡兔三窟 C.功亏一等 D.霸王别姬 E.愧见江东父老
24.司马迁是西汉伟大的( )。
A.史学家 B. 医学家 C.文学家 D.地理学家 E.思想家
25.在《张中丞传后叙》中,用侧面烘托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地方有( )。 A.贼兵南下,“弃城而图存者,不可一二数” B.睢阳被围,“擅强兵坐而观者,相环也” C.霁云抽刀断指,“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 D. 霁云射矢明志,“贞元中”,“船上人扰指以相语” E.将就戮,“巡起旋,其众见巡起,或起或泣”
26.《张中丞传后叙》中,驳斥“城之陷,自远所分始,以此诟远”的谬论时,所用的比喻有( ) A. “当其围守时,外无蚍蜉蚁子之援”
。
B. “人之将死,其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 C. “责二公以死守,亦见其自比于逆乱” D. “引绳而绝之,其绝必有处” E. “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
27.下列文章,属于人物传记的有( )。
A.《寡人之于国也》 B.《垓下之围》 C.《种树郭橐驼传》 D.《五代史伶官传序》 E.《马伶传》
28.下列作品,体现以民为本治国思想的有( )。 A.《寡人之于国也》 B.《秋水》 C.《论毅力》 D.《种树郭橐驼传》 E.《张中丞传后叙》
29.作为一篇记叙文,《种树郭橐驼传》的特点有( )。 A.传记性 B.寓言性 C.类比性 D.抒情性 E.说理性
30.下列《种树郭橐驼传》中的五组事物,两者之间构成类比关系的有( ) A.种树之道与治国之理 B.郭橐驼种树与“他植者”种树 C.他植者种树与“长人者”治国 D.郭橐驼种树与“长人者”治国 E..种树“爱之太殷”与治国“好烦其令” 31.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成功的原因有( )。
A.以利国利民的道理服人 B.以说服公子成为突破口 C.反复说服而不强制推行 D.敢于打破传统礼仪习惯 E.敢于打破华夷有别的观念
32.下列作家的诗文中,体现出适意自然人生态度的有( )。 A.屈原 B.陶渊明 C.苏轼 D.欧阳修 E.杜甫
33.下列词人,属于豪放词派的有( )。 A.李煜 B.柳永 C.苏轼 D.李清照 E.辛弃疾
34.作为一篇文赋,《前赤壁赋》所体现的赋体的特点有( )。 A.主客问答,抑客伸主 B.语句骈俪,对仗工整 C.骈散相间,平易自然 D.句句押韵,一韵到底
。
E.用韵自由,时疏时密
35.下列《先妣事略》的句子中表现其母亲品德的有( )。
A.孺人举之尽,喑不能言 B.入城,入城则缉纑,灯火荧荧,每至夜分 C.孺人不忧米盐,乃劳苦若不谋夕 D.遇僮奴有恩,虽至棰楚,皆不忍有后言 E.中夜与其妇泣,追惟一二
36.下列作品,抒写怀念母奔之情的有( )。
A.《垓下之围》 B.《先妣事略》 C.《秋夜》 D.《我与地坛》 E.《都江堰》
37.“坐客乃西顾而叹,或大呼命酒,或坐更进之,首不复东”属于( )。 A.正面描写 B.侧面描写 C.细节描写 D.剪影描写 E.行为动作描写
38.《马伶传》剪裁得当主要体现在( )。 A.略写生平,详写与李伶的技艺较量 B.略写第一次较量,详写第二次较量
C.略写第二次较量,详写第一次较量 D.先写第二次较量胜利,后交待胜利原因 E.先铺垫胜利原因,后描述胜利经过
39.马伶第二次技艺较量大胜对我们的主要启示有( )。
A.现实生活是艺术创造的根本源泉 B.学艺艰难,要有刻苦钻研的精神 C.艺无止境,要有精益求精的精神 D.气盛言宜,要不断加强自身的修养 E.辞必己出,要有“惟陈言之务去”的精神
40.下列描写中属于场面描写的有( )。
A.《垓下之围》中的东城快战 B.《西湖七月半》中的游湖情景 C.《香市》中的往昔香市热闹情景 D.《蚂蚁大战》中的蚁群争斗 E.《马伶传》中的第一次技艺较量
41.《西湖七月半》中“人声鼓吹,如沸如撼,如魇如呓,如聋如哑。”采用的修辞手法有( ) A.比喻 B.比拟
C.借代 E.层递 D.排比
42.下列作品,善于场面描写的有( )。
A.《垓下之围》 B.《马伶传》
C.《香市》 E.《西湖七月半》 D.《蚂蚁大战》
。
43.下列作品中的意象,具有作者自喻意义的有( )。
A.鲁迅《秋夜》中的枣树 B.徐志摩《再别康桥》中的水草
C.李清照《声声慢》中的黄花 D.辛弃疾《摸鱼儿》中的蛛网 E.戴望舒《雨巷》中的丁香
44.下列作品,运用象征手法的有( )。
A.鲁迅《秋夜》 B.余秋雨《都江堰》 C.史铁生《我与地坛》 D.梭罗《蚂蚁大战》 E.戴望舒《雨巷》
45.《秋夜》中作者寄寓在象征物上面的思想感情正确的是( )。
A.枣树:对韧性战斗精神的赞颂 B.小青虫:对不自量力,自投罗网者的讽刺 C.夜空:对黑暗统治者的僧恶 D.月亮:对追求光明而不得者的怜悯 E.小粉红花:对被压迫被摧残的弱小者的同情
46.《秋夜》中,寄寓着作者情操的景物有( )。 A.小的粉红花 B.直刺天空的枣树 C.奇怪而高的天空 D.窘得发白的月亮 E.夜游的恶鸟
47.下列作品,在整体构思上以小见大的有( )。 A.《种树郭橐驼传》 B.《香市》 C.《金鲤鱼的百裥裙》 D.《马伶传》 E.《哦,香雪》
48.下列作品,属于记事散文的有( )。
A.《爱尔克的灯光》 B.《香市》 C.《西湖七月半》 D.《马伶传》
E.《哭小弟》
49.在《爱尔克的灯光》中,激发作者复杂的心情和联翩思绪的直接触发物有( )。 A.别了十八年的故居 B.照壁上“长宜子孙”四个字 C.姐姐的悲渗命运 D.大门内亮起的微弱灯光 E.哈立希岛上的灯光
50.《爱尔克的灯先》中所写到的象征性灯光有( )。
A.故居大门内亮起的“一线微光” B.哈立希岛上的“爱尔克的灯光” C.大街上亮起的一排排“路灯” D.大海上一个个隐隐约约的“灯塔”
E.十八年来照亮我道路的“心灵的灯” 51.《纪念傅雷》的主要写作特点有( )。
A.开头用倒叙方式 B.以“怒”为叙事线索 C.人物性格特点鲜明 D.采取叙后评议方法
E.短小精悍,质朴深情
52.下列作品,属于悼念性散文的有( )。
A.《垓下之围》 B.《张中丞传后叙》 C.《先妣事略》 D.《纪念傅雷》 E.《哭小弟》
53.《哭小弟》结构新颖体现在( )。 A.交错相接 B.对比 C.平叙 D.并列 E.块状垒积
54.《哭小弟》中关于小弟的描写,属于侧面烘托的有( )。
A.医院门口有许多等着为他献血的人 B.疾病剧痛中还拿着航空资料“想再看看” C.父亲写挽联赞扬他的无私奉献精神 D.从小就坚持在寒冷的冬天用冷水洗脸 E.同事的信中写小弟在病痛中工作到深夜
55.《都江堰》中,下列词语用来歌颂李冰的有( )。
A. “细细浸润,节节延伸” B. “大愚又大智,大拙又大巧” C. “金杖玉玺,铁戟钢锤” D. “通情达理,平适可亲” E. “冰清玉洁的政治纲领”
56.下列作品,蕴含强烈现代人文精神色彩的有( )。 A.《容忍与自由》 B.《我的世界观》 C.《都江堰》 D.《蚂蚁大战》 E.《香市》
57.《都江堰》中“长城摆出一副老资格等待人们的修缮,它却卑处一隅,像一位绝不炫耀、毫无所求的乡间母亲,只知贡献。”这里所用的表现方法和修辞手法有( )。 A.对比 B.象征 C.类比 D.比拟 E.比喻
58.《我与地坛》第三部分的特点有( )。
A.双层排比 B.多重类比
C.反复借代 D.整体象征
E.侧面烘托
59.不列作品,观察细致、体悟深刻的有( )。 A.《爱尔克的灯光》 B.《我与地坛》 C.《纪念傅雷》 D.《都江堰》 E.《蚂蚁大战》
60.《我与地坛》表现母爱的描写方法有( )。
47.道阻且跻。 48.白露未沚。 49.在水之涘。
50.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 51.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52.日出东南隅。
53.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54.问是谁家妹。 55.宁可共载不? 56.皆言夫婿殊。 57.问君何能尔。 58.悠然见南山。 59.山气日夕佳。 60.东望都门信马归。 61.春花秋月何时了? 62.苒苒物华休。
63.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64.更能消、几番风雨。 65.十四入泮。 66.匪伊朝夕。 67.矢不复笑。
68.反来拿这个话堵噎我。
69.作家由此而向现代官场衮衮诸公诘问:活着或死了应该站在哪里? 70.梨园以技鸣者,无虑数十辈。 71.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 72.即彼成我败所由判也 。 73.居有顷,复弹其铗。
74.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75.盖马伶耻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 76.夏天是冗长的蝉歌。
77.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78.旨既乖,趋向自异。
79.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 80.远方之所观赴也,蛮夷之所则效也。 81.今日幸为开宴,招前日宾朋。
82.生又嘱再四,吴锐身自任而去。 83.孟尝君就国于薛。 84.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85.先时中山负齐之强兵。 86.人少,可是把式不敢马虎。
87.你只管了然无闻的,方见的是待我重。 88.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89不能通知二父志。 90.揭其剑,过其友。 91.泣孤舟之嫠妇。 92.何事苦淹留。
93.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 94.孟尝君曰:客何好?” 95.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96.弱管轻丝,竹肉相发。 97.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 98.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 99.追惟一二。
100.可是皇室的余荫,也还给她带来了许多幸运。
四、简析题
1.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2)找出其中的比喻句,说明其比喻意义。 (3)这一段主要说明什么道理?
2.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本段的中心句是什么?本段有几层意思? (2)孟子在这里提出了哪些用来实行王道的具体措施? (3)这段话体现出孟子哪些重要思想? (4)本段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3.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1)概括这里所描述的两种景象及其关系。 (2)这两种景象的展现暗示出怎样的哲学道理? (3)从这里可以看出庄子的说理文具有哪些主要特点?
4.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束于教也。 (1)概括这段文字的旨和三个层次的大意。 (2)说明这段文字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3)这里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5.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毫末之在于马体乎?
(1)概括这段话的中心旨意。 (2)其中什么地方运用的是例证法? (3)其中什么地方运用的是类比法? (4)其中什么地方运用的是对比法? (5)这里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6.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1)这段文字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概括这段文字的论据。 (3)作者用什么方法突现中心论点?
7.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1)从这里可以看出,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从这里可以看出,本文所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是什么? (3)从这里可以看出,本文所叙述的主要论据是什么? (4)写出其中的三组反义词。
8.天下古今成败之林,若是其莽然不一途也。要其何以成,何以败?曰: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 (1)从这个开头可以看出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为什么说这个开头体现出作者纵横捭阖、大开大合的视野和思路? (3)为什么说这个开头揭示了全文正反对比的说理方法?
9.其在志力薄弱之士,始固曰吾欲云云,吾欲云云,其意以为天下事固易易也,及骤尝焉而阻力猝来,颓然丧矣;其次弱者,乘一时之意气,透过此第一关,遇再挫而退;稍强者,遇三四挫而退;更稍强者,遇五六挫而退;其事愈大者,其遇挫愈多,其不退也愈难,非至强之人,未有能善于其终者也。
(1)作者在这里罗列了几种人的几种结果?
(2)作者意在突出哪种人?由此可见,本文的中心论点应当怎样表述才更确切? (3)这里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
10.更譬诸操舟,如以兼旬之期,行千里之地者,其间风潮之或顺或逆,常相参伍。彼以坚苦忍耐之力,冒其逆而突过之,而后得从容以进度其顺。我则或一日而返焉,或二三日而返焉,或五六日而返焉,故彼岸终不可达也。
(1)全段可分三个层次,请概括各层次大意。
(2)“彼”和“我”的态度和结果构成什么关系?作者通过这种关系来说明什么? (3)文中“我”的几种不同情况构成什么关系?作者通过这种关系来说明什么?
11.若徒志在做官发财,宗旨既乖,趋向自异。平时则放荡冶游,考试则熟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惟争分数之多寡;试验既终,书籍束之高阁,毫不过问,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责,文凭到手,即可借此活动于社会,岂非与求学初衷大相背驰乎?
(1)文中所说的“宗旨”指的是什么? (2)这里批评了怎样的腐败现象? (3)这里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2.故必有卓绝之士,以身作则,力矫颓俗。诸君为大学学生,地位甚高,肩此重任,责无旁货,故诸君不惟思所以感己,更必有以励人。苟德之不修,学之不讲,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己且为人轻侮,更何足以感人。
(1)“肩此重任”的“重任”指的是什么? (2)这里所批评的当时大学生的不良风气是什么? (3)这里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13.在宗教自由史上,在思想自由史上,在政治自由史上,我们都可以看见容忍的态度是最难得、最稀有的态度。人类的习惯是喜同恶异的,总不喜欢和自己不同的信仰、思想、行为。这就是不容忍的根源。
(1)作者为什么认为容忍的态度最难得? (2)这里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3)这里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4.一切对异端的迫害,一切对?异己?的摧残,一切宗教自由的禁止,一切思想言论的被压迫,都由于这一点深信自己是不会错的心理。因为深信自己是不会错的,所以不能容忍任何和自己不同的思想信仰了。
(1)作者认为不能容忍的心理根源是什么? (2)从这里可以看出,不能容忍的实质是什么? (3)这里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5.联想意义也最易误用而生流弊。联想起于习惯,习惯老是欢喜走熟路。熟路抵抗力最低,引诱性最大,一人走过,人人就都跟着走,愈走就愈平滑俗滥,没有一点新奇的意味。字被人月得太滥,也是如此。从前做诗文的人都依靠《文料触机》、《幼学琼林》、《事类统编》之类书籍,要找词藻典故,都到那里去乞灵。美人都是?柳腰桃面?,?王嫱、西施?,才子都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谈风景必是?春花秋月?,叙离别不离?柳岸灞桥?;做买卖都有?端木遗风?,到现在用铅字排印书籍还是?付梓?、?杀青?。像这样例子举不胜举,它们是从前人所谓?套语?,我们所谓?滥调?。
(1)这段话的中心句是什么? (2)这段话使用了什么类型的论据?
(3)这段话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4)“联想的意义也最易误用而生流弊”这里的“流弊”指的是什么?
16.一件事情发生时立即使你联想到一些套语滥调,而你也就安于套语滥调,毫不斟酌地使用它们,并且自鸣得意。这就是近代文艺心理学家们所说的?套板反应?。一个人的心理习惯如果老是倾向?套板反应?,他就根本与文艺无缘,因为就作者说,?套板反应?和创造的动机是仇敌;就读者说,它引不起新鲜而真切的情趣。
(1)从这里看,“套板反应”有何危害? (2)这里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3)这段文字的中心旨意是什么?
17.字有直指的意义,有联想的意义。……直指的意义载在字典,有如月轮,明显而确实;联想的意义是文字在历史过程上所累积的种种关系,有如轮外圆晕,晕外霞光,其浓淡大小随人随时随地而各各不同,变化莫测。科学的文字愈限于直指的意义就愈精确,文学的文字有时却必须顾到联想的意义,尤其是在诗方面。
(1)文字的直指意义和联想意义有何不同? (2)科学的文字与文学的文字有何不同? (3)这里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18.吃饭有时很像结婚,名义上最主要的东西,其实往往是附属品。吃讲究的饭事实上只是吃菜,正如讨阔佬的小姐,宗旨倒并不在女人。这种主权旁移,包含着一个转了弯的、不甚素朴的人生观。
(1)这个“转了弯的、不甚素朴的人生观”是什么? (2)作者认为“吃饭”与“结婚”有何相似之处? (3)说明这里所运用的论证方法。
19.这个世界给人弄得混乱颠倒,到处是磨擦冲突,只有两件最和谐的事物总算是人造的:音乐和烹调。一碗好菜仿佛一支乐曲,也是一种一贯的多元,调和滋味,使相反的分子相成相济,变作可分而不可离的综合。
(1)这里倡导怎样的社会理念? (2)倡导这一理念的针对性是什么? (3)这里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4)这里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0.我完全不相信人类会有那种在哲学意义上的自由。每一个人的行为,不仅受着外界的强迫,而且还要适应内心的必然。叔本华说:?人虽然能够做他所想做的,但不能要他所想要的。?这句话从我青年时代起,就对我是一个真正的启示:在我自己和别人生活面临困难的时候,它总是使我们得到安慰,而且永远是宽容的源泉。
(1)这里所说的“哲学意义上的自由”是什么意思? (2)“每一个人的行为”三句说明了什么? (3)爱因斯坦从叔本华的话中得到什么启发? (4)这段话包含着一个怎样的宇宙观念?
21.我们所能有的最美好的经验是奥秘的经验。它是坚守在真正艺术和真正科学发源地上的基本感情。……就是这样奥秘的经验——虽然掺杂着恐怖——产生了宗教。我们认识到有某种为我们所不能洞察的东西存在,感觉到那种只能以其最原始的形式为我们感受到的最深奥的理性和最灿烂的美——正是这种认识和这种情感构成了
正在阅读:
预算编制方法08-20
ICP代备案管理系统客户信息列表04-24
设备维护保养计划与标准03-15
重庆市北碚区天府地区基础地质实习报告11-24
初三物理_功和机械能中考综合试题06-05
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策略分析08-14
文献资源典“藏”“用”结合研究05-29
哲从人与自然关系论发展循环经济07-09
- exercise2
- 铅锌矿详查地质设计 - 图文
- 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堆肥系统设计方案
- 陈明珠开题报告
- 化工原理精选例题
- 政府形象宣传册营销案例
- 小学一至三年级语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 2014.民诉 期末考试 复习题
- 巅峰智业 - 做好顶层设计对建设城市的重要意义
- (三起)冀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4 Lesson24练习题及答案
- 2017年实心轮胎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目录)
- 基于GIS的农用地定级技术研究定稿
- 2017-2022年中国医疗保健市场调查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目录) - 图文
- 作业
- OFDM技术仿真(MATLAB代码) - 图文
- Android工程师笔试题及答案
- 生命密码联合密码
- 空间地上权若干法律问题探究
-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机械基础》模拟试题
- 选课走班实施方案
- 选择题
- 单向
- 幼儿园总务工作计划(共10篇)
- 形容词性从句定语从句
- 草塑动物造型的设计与制作 - 图文
- 数据结构习题及答案
- 化工热力学 - 高光华 - 第2章作业习题及答案
- 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定暂行办法
- 2016年数学文高考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3 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平面向量资料
- 城市设计原理 考试复习提纲
- 2015年电大《教师口语》复习资料
-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探析
- 重庆轨道智慧生活圈无线WIFI覆盖建设施工项目施工组织设计 20150529 - 图文
- 希沃交互智能平板培训体会
- 2014年监理工程师考试《合同管理》真题与参考答案解析
- 当代社会公共生活有哪些主要特点?如何维护公共生活秩序?
- 组织行为学实验报告
- 自考法律文书第三章练习
- WORD练习题(理论+操作)
-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19年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理综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
- 专用汽车总复习题附答案 - 图文
- 尔雅通识课如何高效学习(期末考试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