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铁路中学B区高二语文半期试题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11-02 14:1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重庆铁路中学(B区)高2016级高二下期语文试卷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 9分,每小题3分)

唐宋“国花”意象与中国文化精神

中国的咏花诗词从《诗经》初见端倪,《楚辞》初步建立了“花”作为人格象征的意象内涵。唐宋诗词上承诗骚与魏晋风流,将“咏花”诗词的书写推向极致。花风 即唐宋风,唐人尚牡丹,宋人崇梅花,两代国花由牡丹到梅花之更替,代表着截然不同的精神气质之转换,折射着潜在的文化裂变与重新整合,展示了中国文化精神 整体的辩证统一构成的新境界。

牡丹花大色艳,层层叠叠,具有雍容华贵的丰腴之美,传达出磅礴的春天气势,因而具有成为盛世精神的最好象征和载体的潜质。牡丹作为唐代备受推崇的“国 花”,适逢其会地呈现出雄视百代的气势与襟怀,折射出大唐帝国的王者之风。说牡丹,便是说唐人的大气与雍容。唐代文人热烈的吟咏诞生了不少流光溢彩的传世 佳作,将牡丹作为“国花”的王者之美烘托得淋漓尽致。人咏花,花映人,彼此间彰显着雍容华贵、灿烂绚丽和大气磅礴,共构着自信开阔、昂扬奋进、雍容大度的时代风神。

然而,由唐入宋,时运推移,文化国情发生巨大转变。理学大兴使得宋代文学精神趋向理性化和细密化,推崇气节、品格。两宋社会生活、思想文化的新气象,使梅 花的审美特征日益受到关注与推崇,人格寄托 意义不断丰富和凸显,价值持续提高。在宋代士大夫优裕、悠闲、雅致的生活氛围中,微小的梅花逐渐由自然存在走上了人们审美观赏的至位,最终被推为“群芳之 首”,并打破了牡丹宠冠天下的局面,成为新一代“国花”。

由“尚牡丹”到“尚梅”,乃是社会习尚和文人心态的变化而引发的审美趣味和价值取向的变化。可以说,梅花的种种特质与当时的文化形态和文化精神相契合,迎合了两宋之交的文人追求风骨气节的心理需求。梅花之成为国花,是历代文人在千年间层累所致,尤其在艰难时世中愈品愈深的结果。

林逋在咏梅文学史上的意义是划时代的。当他一旦把自己清旷、高洁、淡远的情怀投入梅花意象的时候,梅花意象就被赋予了丰富的人格意趣和道德内涵,以清妙深幽的意志成为士大夫文人理想人格的象征,或人格自许的极佳对应物,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梅花审美的全新格局。作为唐宋国花的牡丹和梅花,都曾妍冠群芳,荣宠万户,但它们晋身之路既有直曲,气度也分豪与韵,这些都联系着它们迥异的命运。与梅花走向丰富的多元化意象内 涵不同,牡丹在盛唐之后呈现出固定的单一化意象内涵,那就是作为大气雍容、荣华富贵的盛唐气象的象征出现在人们的追忆里。为何它没有能够像梅花一样继续向 纵深发展,趋向多元化的圆融境界呢?

首先牡丹意象作为盛唐文化的表征,在民族记忆强大的恒定力的笼罩下,其内涵被剥夺了拓展的可能和空间。

其次,牡丹在盛唐之后无端地承担了太多的历史负载。“红颜祸水”和“败坏世风”两罪相加,使牡丹在人人赏识其国色天香的物态之美的同时,难免顾忌骂名。

第三,李唐王朝与赵宋王朝不同地域文化的遗传基因,亦在他们对国花审美选择、意蕴发现与赋兴比德上,有着支配性的作用。仅从自然地理而言,北地寒旱,宜牡丹而不宜梅,南土温湿适梅而不适牡丹。自然的选择也给人们的审美选择,提供着不同的、具有普遍代表性的对象。

李氏王朝凭藉军事实力,在马背上夺取了天下,有着浓重的质朴泥土气。王公权贵的喜尚和士人勃发的欢悦、社会大众的需求相契合,构成“牡丹”怒放的时代文化 心理的场境。然而,这个场境因热闹而浮躁,由泛众化而蕴浅,使“牡丹”意象不得不在骨子里沾上唐代社会文化之“俗”。

相形之下,宋室帝王重文抑武,艺术素养普遍很高。宋代的文官政治, 也使文士们的“雅”的审美选择、文化精神,成了社会文化中的官方主流。这种“雅”“俗”之趣的分流,自然使牡丹降格于民间,使从六朝以来被文士欣赏的梅花 不断被抬升。牡丹与梅花的“国花”地位的禅代,在历史政治、地理、文化等多重因素变迁流异的复合作用下,也就成了一种自然而必然发生的事了。

然而梅花意象由于宋人着力全面的开发,却得以不断升华,成为“岁寒三友”之一、“花中四君子”之首。梅花意象由此获得了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的道德操守之 义。梅花意象在历史的曲折行进中不断吐故纳新,容纳了中国文化多重人格的特征,绵延中国文化贵坚忍的生命力,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审美图腾。 (节选自《新华文摘》2009年第2期) 1.由唐入宋,梅花取代牡丹成为宋代国花,对其原因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 ( B )

A.两宋社会生活、思想文化的新气象,使梅花的审美特征日益受到关注与推崇,人格寄托意义不断丰富和凸显,价值持续走高。

1

B.牡丹在盛唐之后呈现出固定的单一化意象内涵,那就是作为大气雍容、荣华富贵的盛唐气象的象征出现在人们的追忆里。

C.梅花的种种特质与宋代的文化形态和文化精神相契合,迎合了两宋时期的文人追求风骨气节的心理需求。

D.梅花成为国花是历代文人在千年间层累所致,尤其在两宋艰难时世中愈品愈深的结果。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 D )

A.“花”作为人格象征的意象内涵源于《诗经》、《楚辞》,到唐宋时期走向极致。 B.唐宋人崇尚牡丹和梅花,故花风即唐宋风。

C.梅花意象经过宋人着力全面的开发,成了“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的道德操守的象征。

D.唐代社会的文化心理场境因热闹而浮躁,由泛众化而蕴浅,这样,作为国花的“牡丹” 其意象在骨子里就沾上了唐代社会文化之“俗”。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C)

A.牡丹与梅花代表着截然不同的精神气质,唐宋“国花”的转移,展示了中国文化精神的辩证统一构成的新境界。

B.梅花意象在历史演变中不断吐故纳新,容纳了中国文化多重人格的特征,绵延中国文化贵坚忍的生命力,因而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审美图腾。

C.林逋在咏梅诗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梅花审美的全新格局。直接把梅花推上宋代国花的地位。

D.唐人趣“俗”,宋人趣“雅”,这种“雅”“俗”之趣的分流,也造成了牡丹降格于民间,而梅花的地位不断被抬升的局面。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周洪谟,字尧弼,长宁人。正统十年,进士及第。授编修。博闻强记,善文词,熟国朝典故,喜谈经济。

景泰元年,疏劝帝亲经筵,勤听政,因陈时务十二事。再迁侍读。天顺二年掌南院事。宪宗嗣位,复陈时务,言人君保国之道有三:曰力圣学,曰修内治,曰攘外侮。帝嘉纳焉。

成化改元,廷议讨四川山都掌蛮,洪谟上方略六事,诏付军帅行之。进学士。寻为南京祭酒。上言南监有红板仓二十间,高皇后积粟以养监生妻孥者,宜修复。帝允行之。母丧服阕,改北监。十一年,言士风浇浮,请复洪武中学规。帝嘉纳,命礼部榜谕。崇信伯费淮入监习礼,久不至。洪谟劾之,夺冠带,以儒巾赴监,停岁禄之半,学政肃然。先圣像用冕旒①十二,而舞佾豆笾②数不称,洪谟请备天子制。又言:“古者鸣球琴瑟为堂上之乐,笙镛柷敔③为堂下之乐,而干羽③则舞于两阶。今舞羽居上,乐器居下,非古制,当改。”尚书邹干驳止之,洪谟再疏争。帝竟俞其议。

迁礼部右侍郎。久之,转左。以蔡《传》所释璇玑玉衡,后人遵用其制,考验多不合,宜改制,帝即属洪谟。洪谟易以木,旬日而就。十七年进尚书。二十年加太子少保。二十一年,星变,有所条奏,帝多采纳。弘治元年四月,天寿山震雷风雹,楼殿瓦兽多毁。洪谟复力劝修省,帝深纳之。洪谟矜庄寡合,与万安同乡,安居政府时颇与之善。至是,言官先后论奏,致仕归。又三年卒,年七十二。谥文安。

洪谟尝言:“士人出仕,或去乡数千里,既昧土俗,亦拂人情,不若就近选除。王府官终身不迁,乖祖制,当稍变更。都掌蛮及白罗罗羿子数叛,宜特设长官司,就择其人任之,庶无后患。”将殁,犹上安中国、定四裔十事。其好建白如此。

(节选自《明史?周洪谟传》

公,蜀人也,治《书》,年二十六未娶,少有奇质,历官翰林,专心问学文词简直有理致尤熟国家典故议论建白缘饰吏事应对宾客为卓尔不群之才。为天下儒宗,稽古礼之事多所建明,于邦礼之任,可谓克称而无负者矣。国朝以来,既居显位,有文名,而又深于经术者,一人而已。

(节选自丘睿《赠礼部尚书周尧弼致仕序》)

注释:

①冕旒:冕旒指古代大夫以上官员的礼冠,后专指王冠、皇冠。

②干羽:古代舞者所执的舞具。文舞执羽,武舞执干。《书?大禹谟》:“帝乃诞敷文德,舞干羽于两阶 ③笙镛柷敔:、笙、镛(读yōng) 、柷(读zhù)、敔(读yǔ),古代的几种乐器名称。

④舞佾豆笾:舞佾(wǔ yì) 古代仪礼之一。多人纵横排成行列的舞蹈。豆笾是祭器,木制的叫豆,竹制的叫笾

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B ) A、旬日而就 就:完成

2

B、疏劝帝亲经筵 疏:疏导

C、命礼部榜谕 榜谕:张榜晓谕 D、乖祖制,当稍变更 乖:违背

B: 疏:上奏

5、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D)

A、专心问学文词∕简直有理致∕尤熟国家典故议论∕建白缘饰∕吏事应对∕宾客为卓尔不群之才∕ B、专心问学文词∕简直有理∕致尤熟国家典故∕议论建白缘饰吏事∕应对宾客为卓尔不群之才∕ C、专心问学∕文词简直有理致∕尤熟国家典故∕议论建白∕缘饰吏事应对∕宾客为卓尔不群之才∕ D、专心问学∕文词简直有理致∕尤熟国家典故∕议论建白∕缘饰吏事∕应对宾客∕为卓尔不群之才∕ 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C )

A、周洪谟是进士出身,他博闻强记,擅长写文章。景泰元年,陈述当时政务的十二件事。两次晋升任侍读。到了宪宗时,又陈述当时政务,被皇帝赞许采纳。

B、周洪谟担任南京祭酒时,上疏请求修复南监红板仓,得到允许。崇信伯费淮入监学习,长久不到,遭到周洪谟的弹劾。受到夺去冠带、减税禄一半的处罚。

C、周洪谟指出先圣像用冕旒十二,舞佾豆笾数与之不相称,请求按天子的礼制设置。皇帝最终否定了他的建议。

D、周洪谟善于利用自然界的异常变化来规劝皇帝。成化二十一年,星宿变异,周洪谟上疏陈述;后来天寿山震雷飓风降冰雹,他借机劝皇帝要修身反省。

答案C: “皇帝最终否定了他的建议”,原文为“帝竟俞其议”俞,俞允,指帝王允许臣下的请求。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授编修。博闻强记,善文词,熟国朝典故,喜谈经济。

授官编修。博闻强记,擅长写文章,熟悉本朝典故,喜欢谈经世济民的道理。 (2)士人出仕,或去乡数千里,既昧土俗,亦拂人情,不若就近选除。

士人任官,有的离乡几千里,既不明任职之地的风俗,也违背人情,不如就近选拔授官。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秋 怀 欧阳修

节物①岂不好,秋怀何黯然!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 感事悲双鬓,包羞食万钱。鹿车何日驾,归去颍东田。 注释:①节物:各个季节的景物。

8、 颔联的写景对思想内容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以乐景衬哀情。(2分)该联采用白描的手法,将酒旗招摇于西风中,菊花在细雨中盛开之景形象描述,以乐景衬哀情照映首联,并从侧面烘托出诗人心情的黯然。(3分)

9、作者在尾联中说自己要回到颖东去过躬耕田亩的生活,结合颈联的相关内容,说说作者向往归隐的原因。

诗人感叹国事,有良好的愿望,但现实中却得不到施展。(2分)如今双鬓斑白,无所作为,过着食厚禄却于国民无补的苟且生活,以此为羞。(3分诗人本来也仰慕归隐生活。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李白写《将进酒》一诗中,悲叹人生短暂,人生易老的句子是: _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____,朝如青丝暮成雪________ (2)《虞美人》一诗中,表达物是人非的句子是:,__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____,______________ (3)《阿房宫赋》一文中,总写秦的纷奢是建立在掠夺百姓,又挥霍无度,肆意挥洒如泥的句子是: _______奈何取之尽锱铢_,用之如泥沙__________

乙 选做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前必须用28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3

亲爱的土地 安晓斯

麻根叔躺在床上睡不着,一会儿开灯,一会儿关灯。

麻根婶就烦了。整夜整夜不睡,哗哗啦啦地不知道在写啥,费多少电。 就嚷。麻根叔只安静了那么一小会儿,又是一会儿开灯,一会儿关灯。

麻根婶就不说话了。自从与儿子们分了地种,麻根叔的体力活儿是轻松多了,可心事却重了不少。 三年前,两个儿子都劝麻根叔把自家的四亩责任田,流转给沁水湾的老金专业合作社种植。麻根叔说,为啥?为啥?我种了一辈子的地我自己会种。你们不愿种你们就流转吧。两个儿子无奈,就和麻根叔分了地。

麻根叔早知道两个儿子不愿种地。大儿子经营着几辆大货车,生意做得还不错。二儿子开着个超市,种地的事从来都没问过。这些年,家里这几亩地都是麻根叔在种,只是农忙季节,两个儿子才过来搭把手。 可分了地,麻根叔就没了活儿干。这让麻根叔很生气。因为该浇地了,麻根叔就去地里。一看,浇过了。找到流转儿子土地的老金。老金笑笑,晚上浇地,看不清,水都流到您老的地了,我还上了复合肥哩。算了,就不收老叔您的水钱化肥钱了。把麻根叔也说笑了。收我钱,你还得赔我钱呢,谁叫你浇我的地了?谁叫你给我的地里施化肥了? 今年的小麦长势不错,该是个丰收年景。麻根叔早早地就让麻根婶准备好袋子,省得收新麦子时慌张。过了几天,麻根叔和麻根婶到了自家地块,傻眼了。黄黄的小麦没了,只看到了麦茬和麦秸。心里就想,老金你敢把我的麦子也收了,算你小子有种。这次不会和你罢休。老两口回到家,发现门前放着一堆新麻袋。摸摸,全是小麦。算算,自家的一亩地也不应该收这么多啊。找到老金。老金正在合作社办公室里喝茶。麻根叔说明来意,老金说算了,合作社收的麦子多,不在乎您老的那点儿小麦。倒是弄得麻根叔不好意思了。

秋季种玉米,麻根叔更上心了,三天两头地去自家的地里查看出芽状况。却又是“被”夜里浇了水,施了肥。老金说,麻根叔您看啊,我浇水时水乱流,挡不住啊。化肥您老也别上了,我浇水时都按科学施肥方法上够了。您老这一亩地,我让科研人员检测了,土壤里缺的元素都补上了,今年的收成会更好。您就放心吧,少不了您老的粮食。

抽完了一袋旱烟,麻根叔笑笑说,老金你小子不要给我耍心眼儿,我这一亩地说啥也不会流转给你。老金喝了口茶,递给麻根叔一支中华烟。您老尝尝这中华烟,看看比您的旱烟强不强?说不吸不吸,麻根叔还是接了烟。心想老金这小子真是发了啊,办个合作社就整天喝茶吸中华,还开着小轿车。

老金给麻根叔续了茶水,又递给麻根叔一支中华烟。商量个事呗,麻根叔。您老过去当过村里的会计,就来我这里干呗。我这里正缺个会精打细算的能人呵。说得麻根叔心里痒痒的。停了一会儿,麻根叔就笑笑说,那你小子就顺道把我的地弄走了不成?没了地我以后种啥??

折腾来折腾去,麻根叔就是睡不着。后半夜,麻根叔就悄悄穿衣起床,轻手轻脚地锁好门,向村外走去。他是要去自家的那块地里再看看。天明就要和老金正式签订流转土地合同了,他想再去看看自己种了多年的那块地。

黑漆漆的田野,到处弥漫着庄稼的清香。

麻根叔坐在田头,一袋袋地抽着旱烟。深秋的玉米叶子被风吹得沙沙作响,好像是在和麻根叔滔滔不绝地说着话。麻根叔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厚厚的信封,从里面抽出一沓稿纸,用打火机点燃了,一张张地烧起来。麻根叔一边烧一边自言自语,不是我不愿侍候啊,实在是我种不成了啊。我的心思都写在上面了,都是心里的大实话啊??

天快亮时,麻根叔才回到了家。就见麻根婶戴着老花镜在看一沓稿纸,边看边笑。老太婆,你偷看我写的东西了。那是草稿,写得有点儿乱。

麻根婶笑着说,想不到你老了还会写“情书”啊。你看看——亲爱的土地,我想你?? (1) 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小说开头“一会儿开灯,一会儿关灯”这一细节出现了两次,“开”“关”的动作意在交代麻根叔叔睡不着觉,并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自从和儿子们分了地种后,麻根叔书即使到了农忙季节自己也能忙过来,两个二子也不再过来帮忙,这使得父子的关系越来越远。

C、老金的合作社无偿地为麻根叔书浇地,没有被感谢不说,反而被麻根叔叔赖上硬要老金赔钱,这说明麻根叔叔是一个无理取闹的农民。

D、在麻根叔叔与老金交手的几个回合中,麻根叔以勤奋来应对老金的暗中帮忙,可还是不敌老金,最终和老金签订了流转土地的合同。

E、小说在塑造人物形象时,除了使用了动作、心理等描写,还在典型环境中暗示人物的心理,如漆黑的田野中弥漫着的庄稼的清香映衬了麻根叔对土地的热爱。

4

(2)小说结尾处,作者怎样安排“麻根叔”与“麻根婶”围绕情书展开对话的情节有何作用?(6分) (3)小说中的麻根叔具有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4)同样是邀请麻根叔加入合作社,为何儿子的劝说失败,而老金的做法却成功了呢?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你从这件事中得到了什么启示?(8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侯仁之 行走天下,守望大地

在北大师生中,流传着这样一则关于侯仁之暮年的故事:

1999年冬夜的一晚,狮子座流星雨爆发,为寻找开阔的观看地带,一些北大师生自发聚集到未名湖南岸、慈济寺遗址旁。这里,一位拄着拐杖的老人,已静静 地仰望天空多时。当得知老先生就是已88岁高龄的侯仁之,师生们自发地围拢到先生周围,听他讲夜空的广袤、流星的璀璨,还有有关燕园、北京的那些人、那些 事??

半个多世纪前,侯仁之从燕京大学毕业后留校,担任历史系主任顾颉刚的助手。

周末,他经常到海淀周围考察,为课程作准备。一天,侯仁之来到玉泉山西侧,看到一堵墙上面有凿过的石水槽,感到很奇怪,就沿着墙的方向向前走,一直走到 西山碧云寺、卧佛寺,发现那里也有水槽。他推想,这可能是过去的引水槽。经过进一步考察,他发现水流到了颐和园昆明湖,又顺着流到北京城里去。年轻时的这个发现,为他日后从北京的水源入手研究北京的历史地理,找到了第一手资料。

当时中国还没有现代的历史地理学,但从那时起,侯仁之的研究兴趣和方向已经从传统的沿革地理渐渐向现代意义的历史地理学发生转变。

1946年,侯仁之学术历程的转折点。这一年他来到英国利物浦大学留学,先后师从于利物浦大学地理系的创办人罗士培教授和英国现代历史地理学最重要的奠 基者和建设者达比。达比对历史地理学的理解是,现代地理景观的空间特征不是一下子形成的,而是经过长期的自然和人来改造的。

达比的学术思想对侯仁之影响很大。1949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的侯仁之回到了燕京大学。此时他在学术思想上已完成质的飞跃——打破传统沿革地理学的桎梏,创立中国现代的历史地理学。

1950年,侯仁之发表《〈中国沿革地理课程〉商榷》,标志着他对历史地理学在理论认识上的成熟,也标志着他和中国传统沿革地理学在思想上的决裂。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i6t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