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南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册期末测试题

更新时间:2024-07-12 01:1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重庆南开中学高2018级2018——2018学年上学期

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卷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礼、乐与城市文明有密切关系,这可从什么是文明,文明与城市的关系,以及什么是城市文明的核心内容等角度加以认识与阐释。 首先,在中国文献中,“文明”最早见于《易·乾·文言》和《尚书-舜典》,是指人们创造的用以区别“先进”与“落后”、 “文明”与“野蛮”的一整套“形式符号系统”,也就是先秦儒家津津乐道的“礼乐制度”,它们的主要功能是为政治服务,所以古代中华民族的“文明”主要是指“政治文明”。

其次是“文明”与“城市”的关系一直十分密切,这在中西民族是高度一致的。在起源的意义上,英语中的“文明”(civilization)一词即源于拉丁文的“civitis”(城市)。在中国周代,建立“城市”的标志是建立不同于野蛮部落的祭祀与礼仪中心,如《诗经·大雅·緜》记载的“乃立冢土”。按照礼仪制度组织起来的人类活动,构成了最初的城市生活方式。在实践的意义上,依附于城市的中国古代礼仪

制度的主要功能在于建立“夷夏之别”,有“礼乐”即“夏”(文明人),失“礼乐”则为“夷”(野蛮人)。英文的“civilization”一词,最初也是指城市居民的风俗、习惯和道德的高贵。城市文明的出现,第一次从文化模式上区别开“文明人”与“野蛮人”,构筑了“城市”与“乡村”在生活方式上的分界线。从当代语境看,与乡村、城镇及传统城市相比,城市、特别是大都市的“物质文明”与“政治文明”均获得了更高的发展,因而,一般性的“物质文明建设”与基本的“政治、法律制度建设”,已不能体现出城市文明在当代的发展水平,而作为一个社会更高发展目标的“精神文明建设”与“文化理想追求”才是其代表或象征。

再次,城市文明的核心在于“礼”与“乐”。 《乐记》说:“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借别。”引申地说,“礼”的功能在于划定秩序,“乐”的目的在于生产和谐。没有“序”的人群是野蛮的、混乱的,而丧失“和”的社会则是僵化的、非人性的,只有这两者的和谐发展,才能使人既在“礼”的前提下“相敬”,又在“乐”的引导下“相亲”。从当代的视角看,城市文明的核心即一个城市的人文精神系统。在表面上,一个城市的人文精神涉及它的各个方面,但可从“人文学”等相关研究入手,如香港中文大学前校长金耀基先生说:“人文学主要有两大块,一个是美学,一个是伦理学,分别讲什么是美的,什么是善的。”由此可知,一个城市的人文精神的主体是“城市的善”与“城市的美”,前者用来生产秩序、规范行为,后者用来调节情感,旨在使人获得快乐与自由。

“礼”与“乐”、“城市的善”与“城市的美”,其和谐发展对于当代人十分重要。没有“礼”的约束与规范,人口众多而拥挤的城市必然混乱不堪;而失去“乐”的疏导,则会直接影响到都市人的心理健康与精神生态。

(有删改)

1.从原文看,下列对“文明”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明”一词最早见于我国文献《易·乾·文言》和《尚书·舜典》,其核心在于“礼” 与“乐”。

B.“文明”是指人们创造的用以区别“先进”与“落后”、“文明”与“野蛮”的一整套“形

式符号系统”,包括城市居民的风俗、习惯和道德的高贵。 C.古代中华民族的“文明”之所以主要是指“政治文明”,是因为被先秦儒家津津乐道的

“礼乐制度”的主要功能是为政治服务。

D.从当代语境看,作为一个社会更高发展目标的“精神文明建设”与“文化理想追求”才

能体现出城市文明在当代的发展水平。 2.下列对于“文明与城市”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在起源的意义上,英语中的“文明”(civilization)一词即源于拉丁文的“civitis”(城

市),这一点对中西方来说是高度一致的。

B.在中国周代,建立“城市\的标志是建立不同于野蛮部落的祭祀与礼仪制度,如《诗经·大 雅·緜》记载的“乃立冢土”。

C.在中国古代,区分“夷”“夏”可以通过依附于城市的中国古代礼仪制度来实现,有“礼

乐”即“夏”,朱“礼乐”则为“夷”。

D.只有成熟的城市文明,才能从文化模式上区别开“文明人”与“野蛮人”,构筑了“城

市”与“乡村”在生活方式上的分界线。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大都市的“物质文明建设”与“政治、法律制度建设”不能体现出城市文明发展水平, 就应当予以废弃。

B.“礼”与“乐”是城市人文精神系统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这两者和谐发展,才能 使人“相敬”“相亲”。

C.“城市的善”主要用来维持生产秩序、规范行为;“城市的美”,主要用来调节情感,

旨在使人获得快乐与自由。两者共同构成一个城市的人文精神系统。

D.有“礼”的约束与规范,人口众多而拥挤的城市就不会混乱不堪;而失去“乐”的疏导,

则会直接影响到都市人的心理健康与精神生态。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王戎,字浚冲,琅邪临沂人也。父浑,凉州刺史。戎幼而颖悟,.神彩秀彻。视日不眩,

裴楷见而目之曰:“戎眼烂烂,如岩下电。”年六七岁,于宣武场观戏,猛兽在槛中槛虓①吼震

地,众皆奔走,戎独立不动,神色自若。魏明帝于阁上见而奇之。又尝与群儿嬉于道侧,见李

树多实,等辈竞趣之,戎独不往。或问其故,戎曰:“树在道边而多子,必苦李也。”取之信然。

阮籍与浑为友。戎年十五,随浑在郎舍。戎少籍二十岁,而籍与之交。籍每适浑,俄顷辄

去,过视戎,良久然后出。谓浑曰:“浚冲清赏,非卿伦也。共卿言,不如共阿戎谈。”及浑

卒于凉州,故吏赙②赠数百万,戎辞而不受,由是显名。为人短小,任率不修成仪,善发谈端,

赏其要会。戎尝与阮籍饮,时兖州刺史刘昶字公荣在坐,籍以酒少,酌不及昶,昶无恨色。戎

异之,他日问籍曰:“彼何如人也?”答曰:“胜公荣,不可不与饮;若减公荣,则不敢不共

饮:惟公荣可不与饮。”戎每与籍为竹林之游,戎尝后至。籍曰:“俗物已复来败人意。”戎 笑曰:“卿辈意亦复易败耳!”

钟会伐蜀过于戎别问计将安出戎曰道家有言为而丕恃非成功难保之难也及会败议者以为知言。

征为侍中。南郡太守刘肇赂戎筒中细布五十端,为司隶所纠,以知而未纳,故得不坐,然 .

议者尤之。帝谓朝臣曰:“戎之为行,岂怀私苟得,正当不欲为异耳!”.帝虽以是言释之,然 为清慎者所鄙,由是损名。

戎在职虽无殊能,而庶绩修理。后迁光禄勋、吏部尚书,以母忧.去职。性至孝,不拘礼制,

饮酒食肉,或观弈棋,而容貌毁悴,杖然后起。时和峤亦居父丧,以礼法自持,量米而食,哀

毁不逾于戎。帝谓刘毅曰:“和峤毁顿过礼,使人忧之。”毅曰:“峤虽寝苫食粥,乃生孝耳。

至于王戎,所谓死孝,陛下当先忧之。”戎先有吐疾,居丧增甚。帝遣医疗之,并赐药物,又 断宾客。

永兴二年,薨于郏县,时年七十二,谥曰元。

(节选自《晋书·王戎列传》)

【注】①虓(xiāo):怒吼。②赙(fu):赠送财物助人治丧。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钟会伐蜀/过于戎/别问计将安出/戎曰/道家有言/为而不恃/非成功难保/之难也/及会败/议者以为知言

B.钟会伐蜀/过于戎别/问计将安出/戎曰/道家有言为/而不恃/非成功难保/之难也/及会败议者/以为知言

C.钟会伐蜀/过于戎/别问计将安出/戎曰/道家有言为而不恃/非成功难保之难也/及会败议者/以为知言

D.钟会伐蜀/过于戎别/问计将安出/戎曰/道家有言/为而不恃/非成功难/保之难也/及会败/议者以为知言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或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故得不坐 坐:判罪 B.然议者尤之 尤:过错

C.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一般来 说称别人的字表尊敬。

D.“忧”指父母的丧事。居丧也叫“丁忧”“丁艰”。古代,父亲或母亲死后,孝子按礼须

持丧三年,其间不得嫁娶,不能沾酒肉等,为官者须离职。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王戎小时候看太阳却不眼花,被称赞说他眼睛有光芒,像山崖下的电光;在宣武场看戏,

众人都被猛兽震吼之声吓跑,他站立不动,神色如常。 B.王戎清逸可赏,任性率真。相比他父亲王浑而言,年长王戎二十岁的阮籍更愿意和王戎交 谈,还常常一起作竹林之游。

C.王戎聪明睿智,幼年就知道不取道旁苦李;和人交谈善于提出话题,并能抓住谈话的要领;

关于钟会伐蜀的言论被认为是有见识的言论。

D.王戎和和峤同时遭遇大丧,和峤在服丧期间,用礼法约束自己,吃饭限量,皇帝认为和峤

哀伤过度超过了王戎,并为此担忧。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籍每适浑,俄顷辄去,过视戎,良久然后出。 (2)帝虽以是言释之,然为清慎者所鄙,由是损名。 (二)古代诗歌阅读(10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水调歌头

杨炎正①

把酒对斜日,无语问西风。胭脂何事,都做颜色染芙蓉。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斛,

无处落征鸿。天在阑干角,人倚醉醒中。

千万里,江南北,浙西东。吾生如寄,尚想三径菊花丛。谁是中州豪杰,借我五湖舟楫②,

去作钓鱼翁。故国且回首,此意莫匆匆。

【注】①杨炎正:南宋词人,力主抗金的志士。与辛弃疾相从甚密,人品、气节相类,词品、

格调亦相近。②五湖舟楫:传说范蠡助越灭吴后,弃官归隐,泛舟于五湖之上。

8.“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斛,无处落征鸿”甩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 (4分)

9.这首词的下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10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0分)

(1)子曰: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_。 (《论语》) (2)入则无法家拂士,_______________,国恒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 _______________,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鱼我所欲也》)

(4)吾视其辙乱,_______________,故逐之。 (《曹刿论战》)

(5)先帝不以臣卑鄙,_______________,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诸葛亮《出师表》)

(6)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 (曹操《观沧海》)

(7) __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

北固山下》)

(8)此中有真意,_______________。 (陶渊明《饮酒(其五)》)

(9) _______________,拔剑四顾心茫然。 (李白《行路难(其一)》)

(10)俄顷风定云墨色,_______________。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且行且吟的浪漫骑士

张云

如果时光追溯到几十年前,你肯定会看到在长沙郊外一个叫丝茅冲的地方,在红白喜事的

人群里,一个打着赤脚的少年,他就站在那些艺人跟前,昂着头,目光中带着兴奋和痴迷。那

个时候,没有人会想到这个满身尘土的乡下小子,有一天会站在奥斯卡的颁奖典礼上,成为享 誉世界的中国音乐家。

和那些自小受到正统音乐教育的人相比,从小听着巫师术士们音乐长大的谭盾,接触音乐

的最初方式,显然是富有传奇性的。这让他的音乐之路染上了浓厚的乡土气息,而正是这种从

泥土中生长出来的东西,让谭盾的音乐生机勃勃,感人至深。 谭盾知道用什么样的艺术手段去表现自己的艺术理想,这手段和他少年时受到的影响息息

相关。他曾经多次谈到一个故事,年轻的时候,他在湘西遇见一个会用石头奏乐的老人,那些

看似普通的石头,总会在老人手里奏出美妙的音乐。更神奇的是,每次演奏完,老人都会将石

头丢在地上,排列出《易经》中的种种卦象。许多年后,当他想为波士顿交响乐团创作交响乐

的时候,他突然想到了那个老人。他曾回到湘西去找,但是老人已经去世。

这件事情直接促成了谭盾后来的重要作品《地图》。其中有一个“石鼓”的段落,表演者

正是谭盾本人,他双手握着不同的石头,不断的敲击、拍打、磨擦。那段音乐激情飞扬,配合

大屏幕上不断出现的石头落在地上的各种图案,神秘而感人,谭盾用这种方式完成了对那位老 人的纪念。

谭盾有一把很特别的小提琴,说这把小提琴特别,是因为它只有3根弦。因为第四根弦价

格责,一直买不起。可就是这样一把琴,成了谭盾音乐之路的起点。 1977年,高考恢复了。考试的时候,谭盾拿着他那把3根弦的

小提琴站在了老师面前,

老师让他拉一段莫扎特的曲子,他不知道莫扎特是谁,也没听说过贝多芬。谭盾把他的那把小

提琴当成二胡拉,可正是音乐里面那种扎根于泥土的东西,感染了主考老师,最终进入了中央 音乐学院作曲系。

据说谭盾是挑着一根扁担,前面一个背包后面一个水桶进校园的,当时班上就有人叫他“湖

南地主”。从湖南到北京谭盾是带着一肚子湖南民歌来的。和那些受过正统音乐教育的同学相

比,谭盾显然有很大差距,但是音乐方面的天份和湖南人的执著,使他成了同期学员中的佼佼

者,更被誉为当时中央音乐学院的“四大才子”之一。

1979年,谭盾创作了自己的第一部交响乐作品《离骚》,在这个交响乐中,他用了很多

板鼓、萧等民族乐器和一些前卫的技术、音响。作品一出来就引起了很大争议。谭盾不为所动,

不断在声音、技术上进行探索。1983年的交响乐《风雅颂》获得了国际作曲大奖,其后的一

些作品也都在国际上屡屡折桂,尚在学校的谭盾成了最早获得国际大奖的中国作曲家。

1986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奖学金的谭盾,带着改变西方音乐的

决心,来到了纽约。这时

候的谭盾象一个高贵的骑士,有着自己的理想。他要把中国音乐带到世界,让世界聆听来自中

国的声音;他要用自己的自由和想像,用自己的思考来完成对传统音乐的革新与颠覆。

和很多中国留学生一样,为了生活,谭盾曾在餐馆里洗盘子。此外他还要到街头去拉琴。

“我一般都是在凌晨3点钟拉琴,因为白天要读书,傍晚要去打一份工,到晚上10点钟再做

功课,做完功课就想明天的饭钱怎么办,明天买书的钱哪里来,然后就拎着提琴上街拉一段。

在纽约的学习很艰苦,但是也使我学到了很多东西。”

人们都说,成功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谭盾有的,是骨子里的执著,

这是他成功的关键。留学生活塑造了谭盾,这个从湖南展翅的雄鹰,经过风雨的锤炼,终于在

异国的土地上逆风高飞。开始的时候,《纽约时报》对谭盾中西融合的音乐尝试大加讽刺:“谭

盾根本不会写交响乐,他还是回中国写二胡吧。”十年之后,《纽约时报》把他评为“全球十 大音乐家”之一。

在众多人眼里,谭盾是个音乐界的异数。纸张、陶器、水,这些

对于别人来说再平常不过

的东西,经过他的手就会成为震动乐坛的“有机音乐”。谭盾的成功和他获得的那些荣誉,源

于他站在中国和世界的交汇点上形成的独特视角和思维方式,这和他的留学获得显然是分不开 的。 (有删节) 相关链接

谭盾,被认为是中国先锋音乐的重要代表人物。1983年以交响曲((风雅颂》赢得国际作

曲大奖(Weber prize in Dresden)。1989年一首以自制乐器演奏的作品《九歌》问世后,

谭盾终于在国际乐坛获得成功。1996年获加拿大格兰·格德音乐奖(Glenn Gould Prize);

1997年他被《纽约时报》评为“本年度国际乐坛最重要的十位音乐家之一”,同年又被德国

权威音乐杂志《歌剧世界》评为“本年度最佳作曲家”;1999年荣获当今世界最权威的格威

文美尔作曲大奖;2001年他因电影《卧虎藏龙》的音乐赢得使他声名远播的奥新卡最佳原创

音乐金像奖。获第44届格莱美四项提名。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湘西那位会用石头奏乐的老人是谭盾的启蒙老师,正是在他的

启示下,才有了后来谭

盾在《地图》中的“石鼓”这一段落的精彩表演。

B.在报考中央音乐学院的考试中,谭盾3根弦的小提琴和音乐里面那种扎根于泥土的东

西给主考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最终得以进入了作曲系学习。 C.尚在中央音乐学院学习的谭盾就是一位有争议的音乐人,但这并不妨碍他的作品在国际

上屡屡折桂,他是最早获得国际大奖的中国作曲家。 D.《纽约时报》对谭盾中西融合的音乐尝试的讽刺,说明了谭盾在纽约的音乐发展道路并

非一帆风顺。后来谭盾以自己的成功有力地反击了这份傲慢的报纸。

E.从中国到美国,从美国到世界,且行且吟,像一位高贵的骑士,谭盾的音乐梦和音乐

路,不乏英雄主义的色彩和理想主义的光芒。

(2)文章一开头就对丝茅冲时代的谭盾进行描写,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6分)

(3)作者为什么说“帮学生活塑造了谭盾”?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6分)

(4)谭盾为什么能成为享誉世界的中国顶级音乐家?请结合材料,简要陈述理由。(8分)

第II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以其画风发展来看,早年笔墨较清新整饬,中年以后渐趋雄肆,晚年则________,真率自 然,不假修饰。

②网络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然而,各种骗术也披上了网络的外衣,其 手段可谓________。

③《传奇》这只曲子被他演绎得________,听众都被深深打动,一曲终了,掌声雷动。

A.炉火纯青 出神入化 登峰造极 B.登峰造极 出神入化 炉火纯青

C.出神入化 登峰造极 炉火纯青 D.炉火纯青 登峰造极 出神入化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可穿戴设备是2018年最热门的科技产品,从智能手环到智能眼镜、智能手表,越来越多

的新产品开始与我们的身体密不可分。

B.紫禁城是人类建筑史上的艺术奇葩,是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更是中华 民族文化的标记。

C.现在人们认识到,一方面极光与地球高空大气、地磁场的大规

模相互作用有关,另一方

面又与太阳喷发出来的带电粒子流——通常称为太阳风——有关。

D.曾经,作为金砖国家之一的巴西被世人视为快速增长的新兴经济体当中的先锋,但现在使

这个国家饱受政治机能紊乱的折磨。

14.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其实,寂寞给人的不仅是真实的感受,而且也是一种锤炼,一种感情与思想的升华。有时,

寂寞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取得非凡成就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

A.往往都是最有才能的人,又都是最耐得住寂寞的人。 B.往往固然是最有才能,又首先是最耐得住寂寞的人。 C.往往倒不是最有才能的入,而是最耐得住寂寞的人。 D.往往是那些首先具有才能,其次还耐得住寂寞的人。 15.在下而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2个字。(5分)

一个人总是上网,不读书,我认为他是没有文化的。 (1) ?文化就是进入人

类精神生活的传统中去进行思考,而这个传统就存在于书籍之中。网络的长处是迅速传递当下

的信息,他不让人思考。当然如果你素质好,你上网的时候也会思考。 (2) ?我相

信不是从网络上得来的,而是 (3) ,有了这个底蕴。这样的人上网就不会被网络上

铺天盖地的信息所左右,所淹没,他有自己的独立思考。

答:(1) 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

16.观察丰子恺的画《阿宝两只脚,凳子四只脚》,根据要求答题。 (6分)

(1)介绍画面的内容。(不超过3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这幅漫画的意蕴。

意蕴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意蕴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写作(60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1)彭书涵,重庆南开中学学生。2018年5月,被美国深泉学院

录取。他是个名副其实

的学霸,综合成绩在南开中学国际班排第二,托福110分(满分120分),美国高考SAT2300

分(满分2400分)。同年,他还收到另4所美国高校的录取通知。 “我在一本杂志上看到深泉学院的介绍。”彭书涵说,该校独特的治校理念、严谨的学术

态度以及超常的教学方式,令他心驰神往,热血沸腾.

“我不想自己成为一个随大流的人,而是更尊重自己的内心,随心走,希望拥有自己特立 独行的想法和思维。”

——摘自《百度百科》词条“彭书涵”

(2)深泉学院地理位置十分孤立,是一所位于荒漠的学校。提倡在物质上的孤立,以便

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去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每年招收13名学生,学制两年,学费和

生活费全免。在与世隔绝的沙漠深处,学生一边放牧,一边进行超强度的学术训练,学校一切

运营管理(包括教授聘请、校长任免)也由学生表决自治。

“它旨在培养聪明而自由的年轻的灵魂们,而他们也愿意投身去推动这个社会的发展.”

——摘自《百度百科》词条“深泉学院”

阅读上面两则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感悟或看法?请任选角度,

确定立意,明确文体,

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i6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