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模装置的设计2

更新时间:2023-03-13 14:04: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肘杆式合模装置是利用各种形式的肘杆机构,在合模时,使合模系统形成预应力,进而对模具实现锁紧的一种合模装置。例如图13所示的单曲肘机构,当压力油进入油缸的活塞杆端,使活塞下移,从而带动肘杆机构并推动模板向前运动。当运动至图(13-2a)所示状态时,即模具的分型面刚接触,而肘杆机构尚未成一线排列时,动模板将受到变形阻力的作用,只有在合模油缸的工作油继续升压,并足以克服系统的变形阻力,才能使肘杆成为图(13b)所示的一线排列。此时,合模系统因发生弹性变形(△LP)而对模具实现预紧,此预紧力pcm即为合模力。当肘杆机构伸直并对模具实现预紧后,即使工作油的压力卸去,只要合模系统保持着原变形,其合模力是不会随之改变的。 在模具合紧后,如所有受力构件都遵守胡克定律以及不考虑接触点处的非线性变形,则受拉力作用的构件(即拉杆)的变形应为: △ LP=

3.2 调模装置的选择

在注塑机合模部分的技术参数中,有最大模厚和最小模厚。调模装置就是用于调节移动模板和前固定模板之间的距离,以适应不用的模具厚度。对于液压——曲肘式合模装置来说,调模装置也是调整合模力的装置。

对调模装置的要求是调模要方便,便于操作;轴向位移准确、灵活、受力均匀;安全可靠,调节行程应有限位和过载保护措施。目前,使用的调模装置形式很多,常见的几种形式有:

1 将动模板设计成由两块组合起来的板,其厚度(H)可调。

2 将肘杆设计成长度可调的形式。

3 将整个肘杆机构设计成轴向位置可移动的结构。

本次设计选用形式1的调模装置,其结构如图3-7。此结构的动模板是由左、右两块并用螺纹方式连接起来,通过旋动调节螺母,使动模板厚度B发生变化,从而实现模具高度和合模力的调整。其特点是调模比较方便,但增加了模板和机器的长度,此式多用于中小型机器上。

图3-7 调模装置 3.3 顶出装置的设计

为了取出模内制品,在各类的合模装置上均需设置顶出装置。顶出装置设计是否完善,将对制品质量和产量都有较大影响。对顶出装置的要求有如下几点:

1 顶出位置可选、行程可调、顶出次数可随意、直到顶出制品落下为止。

2 力量足够,速度合适。 3 操作方便。 3.3.1 顶出形式的确定

目前使用的形式主要有:机械顶出、液压顶出、气压吹出数种。除部

分小型机只用机械顶出外,其余均是机械、液压两种顶出同时采用。 本机属小型机器,故选用机械顶出。机械顶出是利用固定在厚模板或其它非移动件上的顶杆,在开模过程中与移动件(模具或动模板)形成相对运动,从而推动模具的顶板(杆),使制品顶出。因这种顶出力和速度都取决于合模机构的开模力和移模速度,所以这种装置比较简单。但是,这种装置必须在快速开模转为慢速时才能顶出制品,从而影响到机器的循环周期。顶出时,模具上的顶板(杆)复位,需要在闭模后当模具的顶板(杆)脱离机器的顶杆后才能实现。这对加工需复位后才能安放嵌件的模具就不方便。所以,只要机械顶出的机器不多,主要是在小型机器上。 3.3.2 顶出位置和结构

由于本次设计采用继续顶出的合模装置,其顶出杆主要根据合模机构的结构特点来定,可放置在动模板的中心可放在模板的两侧。故设计出“十”字形顶出架斜放与四根拉杆上下角用四个螺母定位,顶出杆放置在中间孔用螺母,垫圈锁紧,顶出架置于动模板下侧适当位置。 3.3.3顶出速度与顶出力

顶出制品时所需的力,受树脂性能、模具设计的拔模锥度,模具制造精度和光洁度,制品的面积和结构的复杂程度、冷却时间的长短等影响。因此,很难用计算方法求得,一般根据经验来定。

机械顶出的速度和力是由机器的开模速度和开模力决定。肘杆式的开模时的移模力则随开模行程而变化。顶出速度一般取为1-2m/min。 3.4 肘杆机构设计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i6f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