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生答案1

更新时间:2024-06-06 12:0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啊十一章 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

一、选择题:

1.DIC时血液凝固异常表现的一般规律是: A.血液凝固持续升高 B.血液纤溶活性明显增强

C.血液发生低凝后转为高凝 D.血液先发生高凝后转为低凝 E.血液高凝和低凝同时均衡发生

2.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障碍容易诱发DIC的原因是: A.循环血液中促凝物质的生成增加 B.循环血液中促凝物质的清除减少 C.循环血液中凝血活酶生成增加 D.循环血液中抗凝物质的清除过多 E.体内大量血管内皮细胞受损

3血浆鱼精蛋白副凝试验(3P试验)主要检测: A.纤维蛋白原含量

B.纤维蛋白单体含量 C.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 D.组织因子 E.凝血酶活性

4.DIC引起的贫血属于:

A. 失血性贫血 B. 中毒性贫血 C. 溶血性贫血 D. 再生障碍性贫血 E. 缺铁性贫血

5.下列哪项因素不是直接引起DIC出血的原因: A. 血小板大量消耗 B. 凝血因子大量消耗

C. FDP的作用 D.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下降 E. 继发性纤溶亢进

A型选择题

( 1 )在 DIC 的原发病中,下列哪种疾病最为常见

A. 胎盘早期剥离 B. 羊水栓塞 C. 肿瘤性疾病 D. 严重创伤 E. 感染性疾病 ( 2 ) DIC 时血液凝固失常表现的一般规律是

A. 血液凝固性持续升高 B. 血液纤溶活性明显增加 C. 血液先发生高凝后转为低凝

D. 血液先发生低凝后转为高凝 E. 血液高凝和低凝同时均衡发生 ( 3 )下列哪一项因素与产科意外时容易发生 DIC 关系最密切

A. 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B.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低下 C. 微循环血流淤滞 D. 纤溶系统活性赠高 E. 血中促凝物质含量增加

( 4 )急性胰腺炎时诱发 DIC 的机制与下列哪项有关

A. 大量胰蛋白酶入血激活凝血酶原 B. 大量胰脂肪酶入血激活凝血酶原 C. 大量胰淀粉酶入血激活凝血酶原 D. 大量组织凝血活酶入血 E.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障碍

( 5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障碍时容易诱发 DIC 的原因是

A. 循环血液中促凝物质的生成增加 B. 循环血液中促凝物质的清除减少

C. 循环血液中凝血活酶生成增加 D. 体内大量血管内皮细胞受损 E. 循环血液中抗凝物质的清除过多 ( 6 )导致 DIC 发生的关键环节是

A. 凝血因子Ⅻ的激活 B. 凝血因子Ⅲ大量入血 C. 凝血酶大量生成 D. 纤溶酶原激活物的生成 E. 凝血因子Ⅴ的激活

( 7 )连接在磷脂表面上的 Ca 2 + 、凝血因子Ⅹ a 和Ⅴ形成的复合物具有下列哪种作用

A. 激活激肽释放酶原 B. 激活凝血酶原 C. 激活凝血因子Ⅲ D. 激活凝血因子Ⅷ E. 使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多聚体

( 8 )急性 DIC 过程中,各种凝血因子均可显著减少,其中减少最为突出的是 A. 纤维蛋白原 B. 凝血酶原 C. Ca 2 + D. 凝血因子Ⅹ E. 凝血因子Ⅻ

第六章 发热

一、选择题:

1、 发热的发生生机制中共同的中介环节主要是通过 A.外致热源 B.内生致热原 C.前列腺素 D.5-羟色胺 E.环磷酸腺苷

2、 有关发热的概念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体温超过正常值的0.5?C B.产热过程超过散热过程

C.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 D.有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引起的 E.有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引起 3、 发热激活物的主要作用是

A .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 B.引起产热增加 C.激活单核细胞 D.激活产内生致热原细胞 E.激活中性粒细胞

4、 下列哪种疾病发热时心率增加与体温升高水平不相适应? A.鼠疫 B.霍乱 C.伤寒 D.大叶性肺炎 E.流感 5、 以下哪种情况的体温升高不属于发热?

A.新生儿溶血 B.风湿热 C.甲状腺机能亢进 D.疟疾

1 下面那种情况是过热

A 妇女月经前期 B 妇女妊娠期 C 剧烈运动后 E 先天无汗腺 E 脑膜炎 2 对人体有致热性的代谢产物本胆烷醇酮来自

A 肾上腺素 B 睾丸酮 C 甲状腺素 D 胆囊素 E 肾素 3 下面那种细胞产生和释放的白细胞致热源最多

A 中性粒细胞 B 单核细胞 C 酸粒细胞 D 肝脏星形细胞 E 淋巴细胞

4 茶碱增强炎症发热的机制是

A 增加前列腺素 B 增强磷酸二酯酶活性 C 抑制 磷酸二酯酶活性 D 抑制前列腺酶的活性 E 使肾上腺素能神经末稍释放去甲肾上腺素 5 传染性发热见于

A 药物性荨麻疹 B 血清病 C 血浆本胆烷醇酮增高

D 恶性淋巴瘤 E 支原体侵入 6 内毒素指

A 革兰氏阳性菌的菌壁成分,其活性成分是脂多糖 B 革兰氏阴性菌的菌壁成分,其活性成分是脂多糖 C 革兰氏阳性菌的菌壁成分,其活性成分是核心多糖 D 革兰氏阴性菌的菌壁成分,其活性成分是核心多糖

E 革兰氏阴性菌的菌壁成分,其活性成分是小分子蛋白质 7 干扰素是

A 细胞对病毒感染的反应产物,能引起发热 B 细胞对病毒感染的反应产物,能抑制发热 C 细胞对细菌感染的反应产物,能引起发热 D 细胞对细菌感染的反应产物,能抑制发热 E 病毒本身分泌的,能引起机体发热。 8、有关发热的概念下列哪项正确:

A.体温超过正常值 B.由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引起 C.是临床常见疾病 D.由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导致 E.以上都对

9、以下哪种情况的体温升高不属于发热?

A.新生儿溶血 B.风湿热 C.甲状腺机能亢进 D.疟疾 E.

第十五章 肺功能不全

1.有缺氧伴CO2潴留的呼吸衰竭患者不能用高浓度吸氧,是因为 A. 诱发肺不张 B. 消除对外周化学感受器的刺激 C. 可能会引起氧中毒 D. 促使CO2 排除过快 E.以上都不是

2.在呼吸衰竭导致肾功能不全的发生机制中最重要的是 A.肾器质性损伤 B.肾血管反射性痉挛收缩 C.心力衰竭 D.休克 E.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1.A 型选择题

( 1 )肺组织中清除病原微生物的主要效应细胞是

A. 肥大细胞 B. 中性粒细胞 C.T 淋巴细胞 D.B 淋巴细胞 E. 巨噬细胞 ( 2 )呼吸衰竭的发生原因是指

A. 内呼吸严重障碍 B. 外呼吸严重障碍 C. 氧吸入障碍 D. 氧利用障碍 E. 氧吸入和利用均有障碍

( 3 )哪项可以引起限制性通气不足

A. 中央气道阻塞 B. 外周气道阻塞 C. 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D. 肺泡膜面积减少和厚度增加 E. 呼吸肌活动障碍 ( 4 )以下哪项原因可以引起阻塞性通气不足

A. 气管痉挛收缩 B. 呼吸肌活动障碍 C. 严重的胸廓畸形 D.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 E. 肺叶切除 ( 5 )气道阻力主要受以下哪项因素的影响

A. 气流速度 B. 气体的粘度 C. 气流形式 D. 气道内径 E. 气道的长度

霍乱 ( 6 )能反映总肺泡通气量变化的最佳指标是

A.PaO 2 B.PaCO 2 C.P A O 2 D. 肺潮气量 E.P A O 2 与 PaO 2 差距 ( 7 )下列哪项不是肺泡通气不足时的血气变化

A. P A O 2 降低 B. PaO 2 降低 C.P A CO 2 升高 D. PaCO 2 升高 E. PaCO 2 正常或降低

( 8 )一般情况下,下列哪项血气变化不会出现在肺弥散障碍 A. PaO 2 降低 B. PaCO 2 降低 C. PaO 2 降低伴 PaCO 2 升高 D. PaCO 2 正常 E. PaCO 2 降低伴 PaCO 2 正常 ( 9 )死腔样通气可见于

A. 肺动脉栓塞 B. 支气管哮喘 C. 肺不张 D. 肺实变 E. 胸腔积液 ( 10 )功能性分流可见于

A. 慢性支气管炎 B. 肺血管收缩 C.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 肺动脉炎 E. 肺动脉栓塞

( 11 )肺气肿患者易产生呼气性呼吸困难的主要机制是

A. 气道阻塞 B. 气管管壁增厚 C. 气道痉挛收缩 D. 肺泡顺应性降低 E. 气道等压点移至小气道

( 12 )某声带严重炎性水肿的患者,最可能出现的呼吸运动改变是

A. 吸气性呼吸困难 B. 呼气性呼吸困难 C. 潮式呼吸 D. 叹气样呼吸 E. 陈施式呼吸

( 13 )下列哪种情况不常出现真性分流

A. 支气管扩张 B. 肺内动 - 静脉交通支开放 C. 肺水肿 D. 肺实变 E. 肺不张

( 14 )在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 )的发生机制中,下列哪种细胞起了最重要的作用

A. 单核细胞 B. 巨噬细胞 C. 淋巴细胞 D. 中性粒细胞 E. 血小板 ( 15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 )引起肺水肿的主要机制是

A. 肺毛细血管内流体静压增加 B. 肺淋巴回流障碍 C. 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D. 肺动脉压升高 E. 肺泡-毛细血管膜损伤使通透性升高

一、多选题A型题

1.呼吸功能不全是由于

A.通气障碍所致 B.换气障碍所致 C.V/Q比例失调所致 D.外呼吸严重障碍所致 E.内呼吸严重障碍所致 2.成人Ⅰ型当FiO2不足20%时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是: A.PaO2<8.0kPa(1kPa=7.5mmHg)

B.PaO2>6.67 kPa C.PaO2<9.3 kPa

D.RFI(呼吸衰竭指数)≤300

E.PaO2<8.0 kPa伴有PaCO2>6.67 kPa

3.海平面条件下,Ⅱ型呼吸功能不全诊断指标是

A.PaO2<8.0 kPa B.PaO2<9.3 kPa C.PaCO2>6.67 kPa

D. PaO2<10.6 kPa伴PaCO2>6.67 kPa E. PaO2< 8.0 kPa伴PaCO2 >6.67 kPa

4.在海平面条件下,诊断成年人有呼吸衰竭的根据之一是PaO2值 A.<5.3 kPa (40mmHg) D.<9.3 kPa (70mmHg)

B.<6.7 kPa (50mmHg) E.<10.6 kPa (80mmHg) C.<8.0 kPa (60mmHg)

5.造成限制性通气不足原因是

A.呼吸肌活动障碍 D.肺泡壁厚度增加 B.气道阻力增高 E.肺内V/Q比例失调 C.肺泡面积减少

6.造成阻塞性通气不足的原因是

A.呼吸肌活动障碍 D.气道阻力增加

B.胸廓顺应性降低 E.弥散障碍

C.肺顺应性降低

7.影响气道阻力的最主要因素是

A.气道内径 D.气流速度 B.气道长度 E.气流形式 C.气道形态 8.外周气道阻塞是指气道内径小于多少的小支气管阻塞? A.<0.5mm D.<2.0mm B.<1.0mm E.<2.5mm C.<1.5mm9.

9体内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造成

A.肺泡稳定性增加 D.肺泡回缩力增加

B.肺顺应性增加 E.肺泡毛细管血浆外渗减少 C.肺泡表面张力减少

10.反映肺泡通气量的最佳指标是

A.肺活量 D.PACO2

B.肺潮气量 E.PaO2 C.PaCO2

11.重症肌无力所致呼吸衰竭的血气变化特点是

A.PaCO2降低 C.PaO2升高比PaCO2升高明显

B.PaCO2升高 D.PaO2降低和PaCO2升高成比例 E.PaO2降低比PaCO2升高不明显

12.喉部发生炎症、水肿时,产生吸气性呼吸困难的主要机制是

A.吸气时气道内压低于大气压 D.小气道闭合

B.吸气时胸内压降低 E.等压点上移至小气道

11缺氧是由于

A向组织供氧不足或组织利用氧障碍 B吸入气中氧含量减少 C血液中氧分压降低 D血液中氧含量降低 E血液中氧容量降低

12正常人进入高原或通风不良的矿井中发生缺氧的原因是 A吸入气的氧分压降低 B肺气体交换障碍 C循环血量减少 D血液携氧能力降低 E组织血流量减少

13血氧容量正常,动脉血氧分压和氧含量正常,而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变小见于

A心力衰竭 B呼吸衰竭 C室间隔缺损 D氰化物中毒 E慢性贫血

14缺氧引起冠状血管扩张主要与哪一代谢产物有关 A钠离子 B钾离子 C肾上腺素 D尿素 E腺苷 15对缺氧最敏感的器官是

A心脏 B大脑 C肺 D肾 E胃肠道 第十七章 肾功能不全

一、选择题:

1. 引起肾前性急性肾功能不全的原因是: A.低血容量 B.急性肾衰 C.肾血栓形成 D.中毒性肾炎

2. 急性肾功能不全少尿期,病人发生最严重的电解质紊乱是: A. 高钠血症 B. 高钾血症 C. 低钙血症 D. 低镁血症 3. 肾小球过度滤过最终将导致:

A. GFR增加 B. 肾小球纤维化与硬化 C. 渗透性利尿 D. 肾小管重吸收增加

4. 慢性肾功能不全时,最能反映肾功能的指标是: A.血浆尿素氮 B.血浆尿素氨 C.血浆肌酐 D.高血钾 E.肌酐清除率

5. 急性肾功能不全发病的中心环节是: A 肾小管原尿反流 B 肾小管阻塞 C 肾毛细血管内凝血 D GFR降低 E 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

6. 28、急性肾功能不全多尿期,多尿的发生机制是:

A 肾小球滤过功能障碍 B新生肾小管功能不成熟 C近曲小管功能障碍 D 远曲小管功能障碍 E 原尿回漏减少

7. 尿毒症患者口腔溃疡的发生是由于:

A 口腔细菌繁殖 B 呼吸深快,CO2呼出过多

C 酮体增多,丙酮呼出过多 D 酸类物质产生增多 E 肠道产氨增多

( 1 ) ARI 初期的主要发病机制是

A. 肾小管原尿反流 B. 肾小管阻塞 C. 肾缺血 D. 毛细血管内凝血 E. 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 ( 2 ) CRI 最常见的病因是

A. 肾小动脉硬化症 B. 慢性肾盂肾炎 C. 尿路慢性梗塞 D. 慢性肾小球肾炎 E. 肾结核

( 3 ) CRI 时出血倾向主要是由于

A. 红细胞脆性增加 B. 血小板数量减少 C. 血小板功能异常 D. 促红素生成减少 E. 铁的再利用障碍

( 4 ) CRI 时,尿相对密度在 1.008 ~ 1.012 是由于

A. 肾脏浓缩功能障碍 B. 肾脏稀释功能障碍 C. 肾脏浓缩稀释功能障碍 D. 近曲小管再吸收功能障碍 E. 远曲小管再吸收功能障碍 ( 5 ) ARI 时,引起 GFR 降低的原因不是

A. 皮质内皮细胞肿胀 B. 髓质内皮细胞肿胀 C. 肾小管内皮细胞窗变小,减少

D. 内皮细胞释放舒血管因子减少 E. 内皮细胞受损,导致肾毛细血管内凝血 ( 6 ) ARI 时,肾小管细胞损伤的主要机制不是

A.ATP 产生减少 B. 钠泵活性降低 C. 自由基清除减少 D. 细胞内游离钙减少 E. 自由基产生增多 ( 8 )少尿是指

A.<1500ml/d B.<750ml/d C.<400ml/d D.<200ml/d E.<100ml/d ( 9 )使肾灌注压明显下降的全身血压为

A 低于 40mmHg B. 低于 50mmHg C. 低于 70mmHg D. 低于 80mmHg E. 低于 90mmHg

( 10 ) ARI 时,使血粘度升高的主要因素可能是

A. 红细胞聚集 B. 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 C. 纤维蛋白原增多 D. 血小板聚集 E. 红细胞压积增高

2000-2-53.慢性肾功能不全,血钾高于6.5mmol/L时,最佳的治疗措施是 A.限制钾盐的摄入 B.口服降钾树脂 C.静推10%葡萄糖酸钙 D.静注碳酸氢钠 E.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

2001-2-47.对控制慢性肾脏病变肾功能进行性减退无明确作用的措施是 A.限制蛋白质的摄入 B.减少蛋白尿 C.控制血压

D.消除浮肿 E.纠正血脂异常

2001-2-49.肾性贫血最主要的原因是

A.铁及叶酸摄入不足 B.消化道失血 C.蛋白质摄入量不足 D.红细胞寿命缩短 E.红细胞生成素合成不足

2001-2-52.典型慢性肾功能不全时的水电解质紊乱是 A.代谢性酸中毒、低血钙、高血磷、高血钾 B.代谢性酸中毒、低血钙、低血磷、高血钾 C.代谢性酸中毒、低血钙、低血磷、高血钠 D.代谢性酸中毒、低血钙、低血磷、低血钠 E.代谢性碱中毒、低血钙、高血磷、高血钾

2002-1-29.尿毒症病人高血压最主要的原因是

A.肾素增多 B.促红素减少 C.水钠潴留 D.血管加压素增多 E.交感神经兴奋

2002-1-105.下列关于休克病人预防急性肾衰的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A.及时纠正低血容量性休克,避免肾缺血

B.矫治休克时不宜使用易引起肾血管收缩的药物

C.对有溶血倾向的病人应保持肾小管通畅、碱化尿液,避免肾小管损害 D.休克合并DIC时,要及时应用肝素治疗

E.病人只要出现尿量减少时,要及时使用利尿剂

2002-2-27.慢性肾功能不全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最主要的原因是 A.血肌酐增高 B.血钾升高 C.血磷升高 D.维生素D减少 E.酸中毒 2002-4-100.终末期慢性肾衰竭的最主要死亡原因是

A.心脑血管并发症 B.严重感染 C.严重电解质紊乱 D.尿毒症脑病 E.消化道大出血

2003-1-21.尿毒症患者发生纤维性骨炎的主要原因是

A.尿钙排泄增多 B.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C.尿磷排泄减少 D.营养不良和低蛋白血症 E.活性维生素D合成障碍

2003-2-21.我国现在引起慢性肾功能不全的病因最常见的是 A.慢性肾盂肾炎 B.肾结核 C.肾结石 D.肾小动脉硬化 E.慢性肾小球肾炎

2003-3-21.尿毒症患者血液系统的临床表现为

A.低色素、小细胞性贫血 B.白细胞出现中毒颗粒、核左移 C.血小板异常增多 D.贫血常为中、重度 E.促红细胞生成素增加

2003-2-47.男,28岁,查血压21.3/12.6kPa(160/95mmHg),Hb8g/L,尿蛋白+,颗粒管型2—3个/HP,BUN10mmol/L,Cr220μmol/L。对该患者不宜采取

A.低蛋白饮食 B.高蛋白饮食 C.低钠饮食 D.根据尿量多少适当限水 E.低磷饮食

2004-213.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期或无尿期出现水中毒的常见原因是 A.钠中毒 B.酸中毒 C.未严格限制入水量 D.体内内生水过多 E.抗利尿激素增加

第三章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一、选择题:

1、 低渗性脱水对机体的最主要影响是 ( ) A. 酸中毒 B. 氮质血症 C. 循环衰竭 D. 脑出血 E. 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2、 低钾血症时可出现 ( )

A. 正常性酸性尿 B. 正常性碱性尿 C. 循环衰竭 D. 脑出血 E. 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 )

3、 水肿首先出现于身体低垂部位,可能是( ) A. 肾炎性水肿 B. 肾病性水肿 C. 心性水肿 D. 肝性水肿 E. 肺水肿

4、 高热患者易发生 ( )

A 低容量性高钠血症 B 低容量性低钠血症 C 等容量性低钠血症 D 等容量性高钠血症 E 等渗性脱水

5、 严重缺钾可导致 ( )

A 代谢性酸中毒 B 代谢性碱中毒 C 呼吸性酸中毒 D 呼吸性碱中毒 E 混合性酸中毒

6、 高钙血症对机体的影响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 ) A 肾小管损害 B 异位钙化

C 心肌传导性降低 D 神经肌肉兴奋性降低 E 心肌兴奋性升高

1 低渗性脱水如未经处理可转变为

A 低渗性脱水 B 高渗性脱水 C 水肿 D 低血钾症 E 水中毒 2 正常人血清钠浓度为

A100mmol/l B 120 mmol/l C140 mmol/l D160 mmol/l E180 mmol/l 3 过量的胰岛素引起低血钾症的原因是 A 醛固酮分泌过多,促进肾排钾

B 肾小管远端流速增大,肾重吸收钾减少 C 细胞外液钾向细胞内转移 D 钾射入不足 E 腹泻失钾

4 患者术后禁食三天仅从静脉输入 5 %葡萄糖维持需要,患者最容易发生 A 高血钾 B 低血钾 C 高血钠 D 低血钠 E 低血钙 5 高血镁最重要的原因

A 肾脏排泄减少 B 严重挤压伤 C 严重糖尿病 D 严重酸中毒 E 摄入过多 6 急性高血镁的治疗方法

A 静脉输入葡萄糖 B 静脉输入葡萄糖钙 C 应用利尿剂加速排泄 D 静脉输入生理盐水 E 静脉输入乳酸钠

40.低渗性脱水早期出现循环衰竭症状是由于 A.细胞内液减少 B.细胞外液增加 C.组织间液减少 D.血浆减少 E.细胞内、外液减少

41.低渗性脱水早期症状可有

A.口渴、尿少、比重低 B.口渴、尿少、比重高

C.口不渴、尿量正常、比重低 D.口不渴、尿少,比重正常 E.皮肤弹性差、尿少

42.高钾血症和低钾血症均可引起 A.代谢性酸中毒 B.代谢性碱中毒 C.肾小管泌氢增加 D.心律失常 E.肾小管泌钾增加

25.低钾血症时,心电图表现为 A.T波低平、QT间期缩短 B.T波高尖、QT间期缩短

C.ST段压低,T波压低或双项、T波后出现U波 D.T波高尖、QT间期延长 E.ST段压低、T波高尖

26.低血钾通过哪项异常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A.神经递质合成障碍 B.糖代谢障碍 C.磷脂合成障碍 D.蛋白质合成障碍 E.水平衡障碍

27.某患者作消化道手术后禁食一周,仅静脉输入葡萄糖盐水,此患者最容易发生的电解质紊乱是

A.低血钠 B.低血钙

C.低血镁 D.低血磷 E.低血钾 28.经肾丢失钾过多可见于

A.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 B.长期应用一些噻嗪类利尿剂、利尿酸、速尿 C.用安体舒通利尿 D.用氨苯蝶啶利尿 E.垂体功能低下

29.细胞内的钾转移到细胞外引起高钾血症见于

A.碱中毒 B.静脉输入大量葡萄糖 C.静脉输入大量胰岛素 D.血管溶血

E.静脉输入大量氨基酸

30.大面积肌肉挤压伤患者易出现 A.低钾血症 B.低镁血症 C.低钠血症 D.高钠血症 E.高钾血症

31.高钾血症心电图表现为

A.T波狭窄高耸、QT间期缩短 B.T波压低、QT间期缩短 C.T波压低、QT间期延长 D.T波狭窄高耸,QT间期延长 E.T波压低双相,出现U波 32.正常血清钾浓度的范围是

A.3—5mmol/ B.3.5-5.5mmol/L C.5-7mmol/L D.7-9mmol/L E小于

3.5mmol/L 33.急性清度高钾血症、对神经肌肉的影响是 A.兴奋性增高,肌肉软弱无力 B.兴奋性降低,肌肉迟缓性麻痹 C.兴奋性增高,肌肉迟缓性麻痹 D.兴奋性降低,肌肉软弱无力

E.兴奋性增高,感觉异常,肌肉疼痛,肌束震颤

34.下述哪种情况易产生低镁血症 A.甲状腺功能减退 B.渗上腺皮质功能减退 C.严重脱水伴少尿

D.急性或慢性肾功能衰竭 E.各种原因引起的多尿

35.低镁血症时,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的产生机制是 A.静息电位负值变小 B.阈电位降低

氨基丁酸释放增多?C. D.乙酰胆碱释放增多 E.ATP生成增多

36.因为体液内起渗透作用的溶质主要是电解质,细胞外液的渗透压90?%来源于

A.K+、HPO42+和蛋白质离子 B.Na+、Mg2+ C.Na+、Ca2+ D.Na+、K+

E.Na+、Cl、HCO3-

37。下列何种情况最易引起高钾血症

A.急性肾衰多尿期 B.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C.大量应用速尿

D.大量应用氨苯蝶啶 E.大量应用胰岛素

38.细胞内液中含量占第二位的阳离子是

A.钾离子 B.钠离子 C.钙离子 D.氢离子 E.镁离子 11.高渗性脱水是指

A.失水>失钠,细胞外液渗透压>310mmol/L[310mOsm/(Kg.H2O)],血清>145mmol/L的脱水

B.失水>失钠,细胞外液渗透压>280mml/L[280mOsm/(kg.H20)].血清钠>135mml/L的脱水

C.失钠>失水,细胞外液渗透压<310mml/L[310mOsm/(kg.H2O)],血清钠<135mmol/L的脱水

D. 失钠>失水,细胞外液渗透压<280mml/L[280mOsm/(kg.H2O)],血清钠,<145mmol/L的脱水

E.失钠<失水,细胞外液渗透压=280mmol/L[280mOsm/(kg.H2O)],血清钠=140l/L的脱水

12.高渗性脱水患者尿量减少的主要机制 A.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渴中枢

B.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 C.肾血流减少 D.细胞内液减少 E.细胞外液减少

13.脱水热产生的原因是

A.散热减少 B.产热增加 C.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 D.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 E.产热增加和散热减少

14.患者口渴,尿少,尿中钠高,血清钠>145mml/L,其水与电解质平衡紊乱的类型是

A.等渗性脱水 B.水中毒 C.高渗性脱水 D.水肿 E.低渗性脱水

15.高烧患者出汗多,呼吸增快易出现 A.高渗性脱水 B.低渗性脱水 C.等渗性脱水 D.水中毒 E.低钠血症

16.低渗性脱水时,首先出现

A.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B.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 C.血浆渗透压增加 D.组织间液渗透压增加 E.细胞外液渗透压正常

17.低渗性脱水时主要脱水部位是 A.细胞内液 B.细胞外液

C.血浆 D.淋巴 E.细胞内外液

18.低渗性脱水的婴儿发生皮肤弹性降低眼窝凹陷,前囟下陷主囟下陷主要是由

A.血容量减少 B.细胞内液减少 C.淋巴减少

D.组织间液减少 E.细胞外液减少

19.下列哪一类水及电解质代谢紊乱早期易发生休克 A.低渗性脱水 B.高渗性脱水 C.水中毒 D.低钾血症 E.高钾血症

20.低渗性脱水时体液丢失的特点是

A.细胞内,外液均减少,但以细胞内液减少为主 B.细胞内液并未丢失,主要是细胞外液明显减少 C.细胞内液无丢失,仅仅丢失血浆 D.细胞内液无丢失,仅仅丢失组织间液 E.细胞内外均明显减少

21.不同类型脱水的分型依据是 A.体液丢失的总量 B.细胞外液丢失的总量 C.细胞外液的渗透压 D.细胞外液的胶体渗透压 E.细胞内液丢失的总量

22.给严重低渗性脱水患者输入大量水分而未补钠盐可引起 A.高渗性脱水 B.等渗性脱水 C水中毒 D.低钾血症 E.水肿

23.下列哪一项不是低钾血症的原因 A.长期使用速尿 B.代谢性酸中毒 C.禁食

D.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 E.代谢性碱中毒

24.急性轻度低钾血症对心肌组织的影响是

A.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增高`自律性增高,收缩性增高 B.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降低、自律性增高、收缩性增高 C.心肌兴奋性降低、传导性降低、自律性降低、收缩性降低 D.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增高、自律性降低、收缩性降低 E.心肌兴奋性降低、传导性降低、自律性增高、收缩性增高

第十四章 心功能不全 一、选择题:

1.心力衰竭最特征性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是: A.肺动脉循环充血 B.动脉血压下降

C.心输出量降低 D.毛细血管前阻力增大 E.体循环静脉淤血

2.下列哪种疾病可引起低输出量性心衰 A.甲亢症 B.严重贫血

C.心肌梗死 D.脚气病(VitB1缺乏) E.动-静脉瘘

3.下列哪种情况可引起右室前负荷增大 A.肺动脉高压 B.肺动脉栓塞 C.室间隔缺损 D.心肌炎 E.肺动脉瓣狭窄

4.心肌缺血引起的心肌收缩性减弱与下列哪个因素无关 A.ATP生成减少 B.心肌细胞死亡

C.肌钙蛋白与Ca2+ 结合障碍 D.肌浆网Ca2+摄取能力降低 E.Ca2+ 复位延迟

( 1 )下述高输出量性心衰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A. 造成这类心衰的原因是高功力循环状态 B. 此类心衰发生时心输出量较发病前有所增高

C. 发病时心输出量属正常或高于正常 D. 可见于甲亢、严重贫血 E. 主要由血容量扩大引起

( 2 )下列哪种肌节长度的心肌收缩力最强 A.1.8um B.2.0um C.2.2um D.2.4um E.2.6um

( 3 )心衰时心肌收缩性减弱,与下列哪项因素无关

A.ATP 供应不足 B. 心肌细胞死亡 C. 肌浆网 .Ca 2 + 摄取能力下降 D. 肌浆网 Ca 2 + 释放能力下降 E. 肌钙蛋白活性下降 ( 4 )下列哪项因素与心室舒张功能障碍无关

A. 甲亢症 B. 心室舒张势能减弱 C. 心肌顺应性降低 D. 心室僵硬度加大 E. 肌浆网 Ca 2 + 释放能力下降

( 5 )下列哪种疾病可引起左室后负荷增大

A. 甲亢症 B. 严重贫血 C. 心肌炎 D. 心肌梗死 E. 高血压病 ( 6 )下列哪项变化在急性心衰不会发生

A. 心率加快 B. 肺水肿 C. 心肌肥大 D. 血压下降 E. 皮肤苍白 ( 7 )在血容量增加的代偿反应中起主要作用的脏器是 A. 心 B 肝 C. 脾 D. 肺 E. 肾

( 8 )下列哪项因素与心肌兴奋 - 收缩偶联障碍无关

A. 肌钙蛋白活性下降 B. 肌球蛋白 ATP 酶活性下降 C. 肌浆网 Ca 2 + 释放能力下降

D. 肌浆网 Ca 2 + 储存量下降 E. Ca 2 + 内流障碍 ( 9 )下列哪项不是心脏向心性肥大的特点

A. 肌纤维变粗 B. 室壁增厚 C. 心腔无明显扩大 D. 心肌纤维呈串联性增大 E. 室腔直径与室壁厚度比值小于正常

( 10 )下列哪项属于心衰时肺循环淤血的表现

A. 肝颈静脉返流征阳性 B. 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C. 下肢水肿 D. 肝肿大压疼 E. 颈静脉怒张

( 11 )下列哪项反应已失去代偿意义

A. 心率加快 B. 心肌肥大 C. 肌源性扩张 D. 红细胞增多 E. 血流重分布

( 12 )下列哪项不是心衰时心输出量减少的征象

A. 皮肤苍白 B. 脉压变小 C. 端坐呼吸 D. 尿少 E. 嗜睡 一、多选题A型题

1.心力衰竭概念的主要内容是

A心肌收缩功能障碍 B.心肌舒张功能障碍 C心输出量绝对下降 D. 心输出量相对下降

E. 心输出量不能满足机体需要

2.引起心肌损害导致舒缩功能障碍的直接因素是 A. 动脉瓣膜关闭不全 D. 心肌炎 B. 室间隔缺损 E. 肺源性心脏病

3.引起心脏容量负荷过重的因素是

A. 动脉瓣膜狭窄 B. 肺动脉高压 C. 肺栓塞

D. 肺源性心脏病

E. 动脉瓣膜关闭不全

4.引起心脏压力负荷过重的因素是

A. 高血压 D. 动静脉瘘 B. 室间隔缺损 E. 慢性贫血 C. 甲亢

5.Ⅲ级心功能不全的表现是 A. 在休息时无症状和体征 B. 轻体力劳动时无症状和体征

C. 一般体力劳动时可出现气急、心悸

D. 轻体力劳动时即出现心衰的症状和体征 E. 安静时即出现心衰的症状和体征

6..下述哪一因素不会引起低输出量性心力衰竭? A. 冠心

病 D. 心肌炎 B. 严重贫

血 E. 压病

C. 心瓣膜病

高血

7.横桥是下述哪一种蛋白的重要组成部分? A. 肌球蛋

白 D. 肌钙蛋白

B. 肌动蛋

白 E. 收缩蛋白 C. 向肌球蛋白

8.横桥的主要作用是

A. 与Ca2+结合产生变构效应 B. 与Mg2+结合产生激活作用

C. 与肌动蛋白上“作用点”可逆性结合 D. 与肌动蛋白上“作用点”不可逆性结合 E. 与肌球蛋白上“作用点”可逆性结合

9.有关高输出量性心力衰竭特点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心输出量较发病前有所下降 B.心输出量可高于正常水平 C.回心血量多于正常水平 D.心脏负荷明显增大

E.其产生主要原因是高血压病

10.下述哪一因素不会使心肌的收缩性减弱?

A.心肌收缩蛋白和调节蛋白被破坏

B.心肌能量代谢紊乱 C.急性低钾血症

D. 心肌兴奋-收缩耦联障碍 E. 心肌肥大的不平衡生长

11.临床上引起心肌细胞坏死最常见的原因是

A.病毒感染 D. 阿霉素中毒 B.细菌感染 E. 急性心肌梗死 C.锑中毒

12.下述哪一因素不是心衰时氧自由基产生增多的原因? A.儿茶酚胺的大量分泌和自氧化 D. 磷脂酶A2受抑制 B.肿瘤坏死因子合成分泌增加 E. 黄嘌呤氧化酶被激活 C.γ-干扰素合成分泌增加

13.心力衰竭时出现能量利用障碍的最常见原因是 A.心肌过度肥大 D. 肌浆网Ca2+摄取能力减弱

B.心脏缺血缺氧 E. 肌钙蛋白与Ca2+结合障碍 C.维生素B1缺乏

14.能将心肌的兴奋与耦联联系在一起的因子是 A.Ca2+ D. K+

B.Mg2+ E. Na+ C.Cl- 15.启动心肌收缩的[Ca2+]的阈值是 A.10-3mol/L D. 10-6mol/L

B.10-4mol/L E. 10-7mol/L C.10-5mol/L

16.心肌肌浆网Ca2+摄取能力下降的后果是 A.心肌收缩性下降 D. 心肌能量利用障碍

B.心肌不能充分舒张 E. 肌钙蛋白与Ca2+结合障碍 C.心肌能量产生障碍

17.心肌从兴奋的电活动转为收缩的机械活动的关键点是 A.肌浆网Ca2+摄取能力 D. 胞外Ca2+内流

B.肌浆网Ca2+储存量 E. 肌钙蛋白与Ca2+结合 C.肌浆网Ca2+释放量

18.心肌肥大的不平衡生长导致心衰的原因是 A.心肌细胞体积过度增大 B.心肌细胞重量过度增加 C.心肌细胞表面积相对不足 D.心肌细胞表面积过度增加

E.心肌重量的增加与心功能的增加不成比例

19.心肌收缩完毕后,产生正常舒张的首要因素是

A.胞浆Ca2+浓度迅速下降 D. 肌钙蛋白与Ca2+迅速结合 B.胞浆Ca2+浓度迅速上升 E. 肌钙蛋白与Ca2+迅速解离 C.细胞外Ca2+迅速内流

20.下述有关心室舒张势能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心室舒张势能来自心室的收缩 B.心室收缩愈好其势能就愈大 C.心室收缩性减弱其势能就减小

D.冠状动脉充盈情况也是影响心室舒张势能的因素 E.高血压时心室内压增高其舒张势能增大 21.心室顺应性是指

A.心室单位容积变化所出现的压力改变

B.心室在单位压力变化下所引起的容积改变 C.心室在单位压力变化下所引起的心肌长度改变 D.心室在单位压力变化下所引起的心肌体积改变 E.心室在单位压力变化下所引起的心脏大小改变

22.下述有关心室顺应性的描述哪项是不正确的? A.心室顺应性的倒数dp/dv称心室僵硬度

B.心室舒张末期压力-容积曲线(P-V曲线)可反映心室的顺应性 C.心室顺应性下降时P-V曲线右移 D.室壁增厚可引起心室顺应性下降

E.心室顺应性下降可出现肺淤血、肺水肿等表现 29.心力衰竭发病的关键环节是

A.心肌收缩性减弱 D. 心输出量减少

B.心肌舒张功能异常 E. 心肌细胞凋亡坏死 C.心脏各部分舒缩活动不协调

30.成人心率加快超过多少次反而心输出量下降? A. 120次/分 D. 180次/分 B.140次/分 E. 200次/分 C.160次/分

31.心衰患者出现心率加快的机制是

A. 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传入冲动增多 B.主动脉弓上的压力感受器传入冲动增多 C.心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

D. 心房“容量感受器”刺激减少 E. 心肌细胞肥大和数量增多 32.心肌肌节的最适长度是 A.2.0μm D. 2.6μm B. 2.2μm E. 2.8μm C. 2.4μm

33.心脏肌源性扩张的特点是

A.容量减小伴有收缩力增强 D. 肌节长度正处于2.2μm B.容量加大伴有收缩力增强 E. 心肌拉长不伴有收缩力增强 C.肌节长度小于2.2μm

34.心脏紧张源性扩张的特点是

A.容量增大并伴有收缩力增强 D. 是一种失代偿后出现的扩张 B.容量减小并伴有收缩力增强 E. 肌节长度达到3.65μm C.心肌拉长不伴有收缩力增强

35.引起心肌离心性肥大的原因是

A.主动脉瓣闭锁不全 D. 主动脉瓣狭窄 B.肺动脉高压 E. 肺源性心脏病 C.高血压

36.引起心肌向心性肥大的原因是

A.高血压 D. 室间隔缺损 B.动脉瓣膜关闭不全 E. 甲状腺功能亢进 C.动静脉瘘

37.心肌向心性肥大的最基本特性是

A.心肌纤维呈并联性增生 D.心肌细胞重量增加 B.心肌纤维呈串联性增生 E.心肌肌纤维长度增加 C.心肌细胞体积增大

38.心肌离心性肥大的最基本特性是

A.心肌肌纤维变粗 D. 心肌纤维呈串联性增生 B.心肌细胞体积增大 E. 心肌纤维呈并联性增生 C.心肌细胞重量增加

39.下述哪一因素不是慢性心衰时引起血容量增加的原因? A.儿茶酚胺增多 D. PGE2产生增多 B.肾素分泌增多 E. 心房肽分泌减少 C.血管紧张素Ⅱ增多

40.心衰时出现血流重新分布,以保证 A.心、肺的供血 D. 肝、脑的供血 B.心、脑的供血 E. 肾、脑的供血 C.心、肾的供血

41.心衰时出现红细胞增多的原因是

A. 红细胞寿命延长 D.肝细胞合成红细胞生成素原增多 B.红细胞脆性降低 E.骨髓造血功能亢进 C.肾合成红细胞生成素增多 42.心肌重构是指

A.心肌细胞在结构、功能、数量及遗传表型方面所出现的适应性、增生性变化 B.心肌及心肌间质在细胞结构、功能、数量及遗传表型方面所出现的适应性、增生性变化

C.心肌细胞在结构方面所出现的适应性、增生性变化

D.心肌间质细胞在结构方面所出现的适应性、增生性变化

E.心肌及心肌间质在遗传表型方面所出现的适应性、增生性变化 43.心衰时重构心肌收缩性减弱的分子基础是 A.表达α-MHC为主 D. 心肌细胞体积缩小

B.表达β-MHC为主 E. 心肌细胞线粒体数量减小 C.表达α-MHC和β-MHC为主

44.产生心性水肿最主要的发病因素是 A.水钠潴留 D. 淋巴回流受阻

B.毛细血管压升高 E. 水钠潴留和毛细血管压升高 C.血浆胶渗压下降 45.心源性肝硬化是指

A.急性右心衰引起肝严重淤血、质地变硬 B.长期慢性右心衰引起肝小叶纤维化 C.长期慢性左心衰引起肝小叶纤维化 D.长期慢性右心衰引起肝窦纤维化

E.长期慢性右心衰引起肝小叶中央静脉纤维化

46.心力衰竭患者最具有特征性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是

A.心输出量绝对减少 D. 心脏储备功能降低

B.心输出量相对减少 E. 外周血液灌注不足 C.输出量绝对或相对减少 47.左心衰竭的临床表现是

A.肺循环充血伴有心输出量不足 B.心输出量相对不足 C.体循环静脉淤血

D.肺循环充血伴有体循环静脉淤血 E.体循环静脉淤血伴有心输出量减少 48.慢性右心衰竭主要表现为

A.心输出量绝对减少 D. 体循环静脉淤血

B.心输出量相对减少 E. 肺循环充血伴有心输出量减少 C.肺循环充血

49.钙拮抗剂治疗心衰患者的病理生理基础是 A.清除诱因 D. 减轻心脏的前负荷

B.增强心肌收缩功能 E. 调整心脏的前负荷 C.改善心肌舒张性能 50.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基础是 A.减轻心脏后负荷 D. 改善心肌舒张性能 B.降低心脏前负荷 E. 清除心衰的诱发因素 C.增强心肌收缩功能 A型题

1.休克的概念是

A.是剧烈的震荡或打击

B.是外周血管紧张性降低所致的循环衰竭 C.是机体对外界刺激发生的应激反应

D.是以血压降低、尿量减少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

E.是有效循环血量急剧减少使全身微循环血液灌注严重不足,以致细胞损伤、重要器官机能代谢障碍的全身性病理过程 2.休克的最主要特征是

A.心输出量降低 B.动脉血压降低 C.组织微循环灌流量锐减 D.外周阻力升高 E.外周阻力降低

3.休克早期引起微循环变化的最主要的体液因子是

A.儿茶酚胺 B.心肌抑制因子 C.血栓素A2 D.内皮素 E.血管紧张素Ⅱ 4.休克早期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处于

A.强烈兴奋 B.强烈抑制 C.变化不明显 D.先兴奋后抑制 E.先抑制后兴奋 5.自身输血的作用主要是指

A.容量血管收缩,回心血量增加 B.抗利尿激素增多,水重吸收增加 C.醛固酮增多,钠水重吸收增加 D.组织液回流增多 E.动-静脉吻合支开放,回心血量增加 6.自身输液的作用主要是指

A.容量血管收缩,回心血量增加 B.抗利尿激素增多,水重吸收增加 C.醛固酮增多,钠水重吸收增加 D.组织夜回流多于生成 E.动-静脉吻合支开放,回心血量增加 7.休克早期动脉血压变化的特点是

A.升高 B.降低 C.正常或略降 D.先降后升 E.先升后降 8.休克早期血流量基本不变的器官是 A.心脏 B.肝 C.肾 D.肺 E.脾 9.休克早期微循环变化的特征是

A.微动脉端收缩,微静脉端舒张 B.微动脉端收缩,微静脉端不变 C.微动脉端舒张,微静脉端舒张 D.微动脉端舒张,微静脉端收缩 E.微动脉端收缩程度大于微静脉端收缩 10.休克期微循环变化的特征是

A.微动脉端收缩,微静脉端舒张 B.微静脉端收缩,微静脉端收缩 C.微静脉端舒张,微静脉端舒张 D.微动脉端舒张,微静脉端收缩 E.微动脉端舒张程度大于微静脉端舒张 11.休克早期微循环灌流的特点是

A.少灌少流 B.多灌少流 C.不灌不流 D.少灌多流 E.多灌多流 12.休克中期微循环灌流的特点是

A.多灌少流 B.不灌不流 C.少灌少流 D.少灌多流 E.多灌多流

13.休克晚期微循环灌流的特点是

A.不灌不流 B.多灌少流 C.少灌少流 D.多灌多流 E.少灌多流 14.休克期血中儿茶酚胺的含量

A.高于正常 B.低于正常 C.接近正常 D.可高可低 E.以上都不是 15.休克时组织细胞缺血缺氧必然导致

A.高碳酸血症 B.乳酸堆积 C.酮体堆积 D.呼吸性碱中毒 E.代谢性碱中毒 16.休克时易发生的酸碱失衡类型是

A.代谢性碱中毒 B.呼吸性酸中毒 C.代谢性酸中毒 E.呼吸性碱中毒 17.血栓素A2产生的部位主要是

A.血小板 B.内皮细胞 C.巨噬细胞 D.红细胞 E.肥大细胞 18.组胺的合成部位主要是

A.肥大细胞 B.红细胞 C.内皮细胞 D.巨噬细胞 E.血小板 19.前列环素产生的主要部位是

A.内皮细胞 B.红细胞 C.肥大细胞 D.巨噬细胞 E.血小板 20.下列物质中缩血管作用最强的是

A.肾上腺素 B.去甲肾上腺素 C.TXA2 D.血管紧张素Ⅱ E.血管升压素 21.体内作用最强的扩血管物质为

A.PGF B.组胺 C.缓激肽 D.腺苷 E.前列环素(PGI2) 22.休克早期的临床表现哪项不对

A.烦燥不安 B.脉搏细数 C.血压明显下降 D.面色苍白,出冷汗 E.少尿 24.下述物质中不能引起血管扩张的是

A.组胺 B.心肌抑制因子 C.激肽 D.腺苷 E.内皮舒张因子 25.在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早期最易受损害的器官是 A.心脏 B.肝 C.脾 D.肺 E.肾 26.休克早期发生的少尿是由于

A.器质性肾功能衰竭 B.肾前性肾功能衰竭 C.肾性肾功能衰竭 D.肾后性肾功能衰竭

E.功能障碍与肾小管坏死并存的急性肾功能衰竭 27.休克时心力衰竭的发生与下列哪项机制无关 A.冠脉血流量减少 B.心肌耗氧量增加

C.前负荷增加 D.酸中毒、高血钾抑制心肌 E.多钟毒性因子抑制心肌

28.下列哪项因素不易引起ARDS

A.休克 B.创伤 C.长期吸入高浓度氧 D.烧伤 E.急性心肌炎 29.ARDS的主要发病环节是

A.肺内DIC形成 B.肺微循环障碍合并急性弥漫性肺泡-毛细血管损伤 C.急性肺不张

D.肺毛细血管内微血栓形成 E.急性肺水肿 30.下述哪项不是ARDS的病理变化

A.局限性肺不张 B.肺泡内透明形成 C.肺毛细血管内微血栓形成 E.肺间质脱水 E.肺泡水肿

31.高排低阻型休克可见于

A.失血性休克 B.创伤性休克 C.过敏性休克 D.心源性休克 E.感染性休克 32.低排低阻型休克可见于

A.失血性休克 B.创伤性休克 C.烧伤性休克 D.心源性休克 E.感染性休克

33.下列哪项不是感染性休克的特点

A.发病机制复杂 B.易导致心力衰竭 C.早期常伴有高热

D.细胞可发生继发性或原发性损伤 E.大部分病例属于高动力型休克

34.感染性休克的最常见病因是

A.革兰阳性菌 B.革兰阴性菌 C.病毒 D.螺旋体 E.真菌

35.较易发生DIC的休克类型是

A.心源型休克 B.失血性休克 C.过敏性休克 D.感染性休克 E.神经源性休克

36.下述哪项不是内毒素的作用

A.直接兴奋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 B.直接扩张血管,降低血压 C.促成TNF合成 D.激活凝血、纤溶、激酞、补体等系统 E.刺激机体细胞释放内源性介质

37.高动力型休克和低动力型休克均见于

A.感染性休克 B.创伤性休克 C.过敏性休克 D.失血性休克 E.烧伤性休克

38.快速失血量一般超过机体总血量的多少即可引起失血性休克 A.10% B.20% C.25% D.30% E.40% 39.下列哪项不易引起低血容量性休克

A.烧伤 B.创伤 C.呕吐 D.腹泻 E.心律失常

40.心输出量减少、外周阻力升高不是下列哪型休克的血液动力学特点 A.心源性休克 B.感染性休克 C.过敏性休克 D.失血性休克 E.创伤性休克 41.休克治疗时应遵循的补液原则是 A.失多少,补多少 B.需多少,补多少 C.宁多勿少 D.宁少勿多 E.血压变化不明显时可不必补液

42.下列哪项最宜作为监测休克患者补液的指标

A.动脉血压 B.心率 C.尿量 D.肺动脉楔压 E.心输出量 43.选择血管活性药物治疗休克时应首先

A.充分补足血容量 B.保护和改善细胞功能 C.纠正酸中毒 D.改善心脏功能 E.去除原发病因

44.应首选缩血管药物治疗的休克类型是

A.心源性休克 B.创伤性休克 C.失血性休克 D.烧伤性休克 E.过敏性休克 13、成年人急性失血,至少一次失血量超过总血量多少才能引起休克? A.15% B.20% C.30% D.40% E.5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i6d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