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政思想史(中央财经大学,王文素)

更新时间:2024-05-02 20:4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欢 迎 大 家 中央财经大学

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 王文素

?

培根:读史

使人明智 王安石: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马克思和恩格斯说:

我们仅仅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 第一话题 理财 财政的涵义

? 公共权力 ? 公共事务 ? 公共职能

? ------非私 ? ------政权

理 财 《系辞》下

?

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财,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 财

? “所谓财者,谷与货而已,谷所以资民食,货所以资民用,有食有用,则民有以为生养之具

而聚居托处以相安矣。所以洪范八政以食与货为首。”--《古今图书集成》 财

? ? ?

《尚书》中《洪范》篇讲“八政” 一曰:食

二曰:货 食 货

? 《汉书.食货志》

食谓农殖嘉谷可食之物,货谓布帛可衣及金刀龟贝.所以分财布利通有无者也.二者生民之本, ??食足货通,然后国实民富,而教化成。??财者圣人所以聚人守位,养成群生,奉顺天德,治国安民之本。

《管 子》

? ?

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荀 子》

? 《富国》“田野县鄙者财之本也;垣窖仓廪者财之末也;百姓时和、事业得叙者货之源也,

等赋府库者货之流也。故明主必谨养其和,节其流,开其源而时斟酌焉。潢然使天下必有余,而上不忧不足。” 为“国家”理财

?

《周礼》: 以九赋敛财贿,以九式均节财用,以九贡致邦国之用。 古人对为“国家”理财的评价

? 理财--聚敛--掊克--盗臣

--小人

? 《大学》“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 ? 孟献子:“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 ? 《大学》“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小人矣。”

荀 子

? ?

《王制》

聚敛者,招寇、肥敌、亡国、危身之道也,故明君不蹈也。 理“天下”之 财

? 《论语.颜渊》“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 王安石:“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善理财者,不加赋而

国用足。”

? 管仲:“天下不患无财,患无人以分之。”

历史上的理财家

? 管仲、荀况、商鞅。桑弘羊。刘晏。王安石。张居正。

思考题

? 你怎么看待两种理财观?怎样看待他们之间的辩证关系?我们今天应该怎么理财? ? 请反复思考我们引用的为“天下”理财的三段话。

第二个话题

?

取民

?

???

?

有度

《禹贡》 --《尚书》

禹别九州, 随山浚川, 任土作贡。

九 州

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

徐 州

? 海岱及淮惟徐州。淮、沂其乂,蒙、羽其艺,大野既猪,东原底平。厥土赤埴坟,草木渐包。厥田惟上中,厥赋中中。厥贡惟土五色,羽畎夏翟,峄阳孤桐,泗滨浮磬,淮夷蠙珠暨鱼。厥篚玄纤、缟。浮于淮、泗,达于河。

确定税率的原则

? 相地而征: ? 按照土地的地势、地质--肥瘠程度确定九等赋。 ? 根据各地所盛产物品确定向天子进贡的物产。

五服制度

? 政治制度 ? 五百里甸服, ? 五百里侯服, ? 五百里绥服, ? 五百里要服, ? 五百里荒服。

五百里甸服

? 五百里甸服--纳赋物品

百里纳总, 二百里纳铚, 三百里纳秸服, 四百里纳粟, 五百里米 。

《周 礼》(1)

? 九赋:一曰邦中之赋,二曰四郊之赋,三曰邦甸之赋,四曰家削之赋,五曰邦县之赋,六曰

邦都之赋,七曰关市之赋,八曰山泽之赋,九曰币余之赋。 《周 礼》(2)

? 九贡:一曰祀贡,二曰嫔贡,三曰器贡,四曰币贡,五曰材贡,六曰货贡,七曰服贡,八曰

斿贡,九曰物贡。

儒家的财政征收思想(1)

? “敛从其薄”--孔子对鲁国准备按田亩征收赋提出异议,认为按丘征收军赋可以满足国家

需要(每丘十六井,每井九百亩),就不应该增加百姓负担。--《左传》哀公十一年。

儒家的财政征收思想(2)

? “孟子曰:有布缕之征,粟米之征,力役之征。君子用其一,缓其二。用其二而民有殍;用

其三而父子离。”--《孟子. 尽心下》

儒家的财政征收思想(3)

? 《孟子. 滕文公上》“夏后氏五十而贡,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亩而彻,其实皆十一也。” “龙子曰:治地莫善于助,莫不善于贡。贡者校数岁之中以为常。乐岁粒米狼戾,多取之而不为虐,则寡取之;凶年粪其田而不足,则必取盈焉。”

儒家的财政征收思想(4)

? 《荀子. 富国》“轻田野之税,平关市之征,省商贾之数,罕兴力役,无夺农时,如是则国

富矣。”

墨子的财政征收思想

?《墨子. 辞过篇》“以其常征,收其租税,则民费而不病。”

《管 子》

? 《权修篇》“ 地之生财有时,民之用力有倦,而人君之欲无穷。以有时与有倦养无穷之君,

而量度不生于其间,则上下相疾也。------故取于民有度,用之有止,国虽小必安;取于民无度,用之不止,国虽大必危。”

《管 子》

? 《国蓄》“征籍者,所以强求也。租税者,所虑而请也。王霸之君去其所以强求,废其所虑

而请,故天下乐从也。”

《管 子》

? 《国蓄》“以室庑籍,谓之毁成;以六畜籍,谓之止生;以田亩籍,谓之禁耕;以正人籍,

谓之离情;以正户籍,谓之养赢;五者不可毕用。”

《管 子》

? 《国蓄》“今人君籍求于民。令曰,十日而具,则财物之贾什去一。令曰,八日而具,则财

物之贾什去二。令曰,五日而具,则财物之贾什去半。朝令而夕具,则财物之贾什去九。”

税 率(1)

? 《周礼.载师》:“近郊十一;远郊二十而三;甸、稍、县、都,皆无过十二。” ? “园廛二十而一。” ? “唯其漆林之征,二十而五。”

税 率(2)

? 《管子.大匡》“二岁而税一,上年什取三,中年什取二,下年什取一,岁饥不税。” ? 《管子幼官》“田租百去五,市赋百取二,关赋百取一。”

税 率(3)

?《孟子. 滕文公上》“夏后氏五十而贡,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亩而彻,其实皆什一也。”

商鞅的财政征收思想

? 《商君书. 外内》“不农之征必多,市利之租必重。”他主张对关卡、市场、货物及游惰人口征重税。对酒肉“令十倍其朴。”

? 《商君书. 垦令》“征不烦,民不劳,则农多日。农多日,征不烦,业不败,则草必垦矣。”

韩非的财政征收思想

? 《韩非. 六反》--反对轻税。 ? “论其租税以均贫富。”

? 韩非还认为:轻税会使人民因财多而奢侈,奢侈的结果使人民不努力工作,最终家境贫穷。

因此,轻税和轻刑同样有害。 傅玄《平赋役》

? “昔先王之兴赋役,所以安上、济下、尽利用之宜。”

? 否则“蓄怨积愤,同声而起,陈涉项梁之俦,奋剑大呼,而天下之民,响应以从之,骊山之基未闭,而敌国已收其图籍矣。”

? 平均:“随时质文,不过其节,计民丰约而均之。” ? 壹制: ? 有常:

? 轻税率,征土产。

确定财政征收“度”的原则

? 按照距离统治者统治中心远近; ? 按照课征对象。 ? 体现国家政策导向。 ? 按照田地的地势和地质。

后代财政征收实践

? 土地税--田租、租、两税(二税)、一条鞭、摊丁入地(地丁银)。 ? 关市税--商税(国内外) ? 人头税 ? 户税 ? 矿产税

? 盐、茶、酒(醋)税或专卖收入。 ? 徭役

思考题

? 怎样理解古代理财家所说的“取民有度”? ? 不征税是否就是“有度”? ? 轻税是否就是“有度”?

? 从商鞅的税收观点谈谈“税收中性”问题。

第三个话题

?取之无形

? 官山海

? ? ? ? ? ? ?

春秋时代-公元前770-476年

1、政治上:天子逐渐失去权威;诸侯间“强凌弱,众暴寡” 争霸日盛。 2、经济上: A、土地制度; B、生产力发展; C、手工业; D、商业; E、货币。

《管子》

? 《牧民》

?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人 性(1)--《禁藏》

?

夫凡人之情,见利莫能勿就,见害莫能勿避。 人 性(2)--《国蓄》

? 民予则喜,夺则怒,民情皆然。先王知其然,故见予之形,不见夺之理。

人之趋利--《禁藏》

? 其商人通贾,倍道兼行,夜以续日,千里而不远者,利在前也;渔人之入海,海深万仞,就

彼逆流,乘危百里,宿夜不出者,利在水也。 国之避害--《国蓄》

? 以室庑籍,谓之毁成;以六畜籍,谓之止生;以田亩籍,谓之禁耕;以正人籍,谓之离情;

以正户籍,谓之养赢;五者不可毕用。

国之避害--《海王》

? 桓公问于管子曰:“吾欲藉于台榭,何如?”管子对曰:“此毁成也。”“吾欲藉于树木?”管子对曰:“此伐生也。”“吾欲藉于六畜?”管子对曰:“此杀生也。”“吾欲藉于人,如何?”管子对曰:“此隐情也。”

何以为国?

? 桓公曰:“然则吾何以为国?”管子对曰:“唯官山海为可耳。”桓公曰:“何为官山海?”管子对曰:“海王之国,谨正盐策。”桓公曰:“何谓正盐策?”

管子的“正盐策”

? “十口之家十人食盐,百口之家百人食盐。终月,大男食盐五升少半,大女食盐,三升少半,吾子食盐二升少半。此其大历也。盐百升而釜。令盐之重升加分强,釜五十也。升加一强,釜百也。升加二强,釜二百也。钟二千,十钟二万,百钟二十万,千钟二百万。” 管子的“正盐策”

? “万乘之国,人数开口千万也。禺策之,商日二百万,十日二千万,一月六千万。万乘之国,正人百万也。月人三十钱之籍,为钱三千万。今吾非籍之诸君吾子,而有二国之籍者六千万。使君施令曰:吾将籍于诸君吾子。则必嚣号。今夫给之盐策,则百倍归于上,人无一避此者,数也。”

煮泲水以籍天下

? 《轻重甲》:管子曰:“??请君伐菹薪,煮泲水为盐,正而积之。”桓公曰:“诺。”十月始正,至于正月,成盐三万六千钟。招管子而问曰:“安用此盐而可?”管子对曰:“??北海之众无得聚庸而煮盐。若此,则盐必坐长而十倍。”桓公曰:“善。行事奈何?”管子对曰:“请以令粜之梁、赵、宋、卫、濮阳。彼尽馈食之也。国无盐则肿,守圉之国,用盐独甚。”桓公曰:“诺。”乃以令使粜之,得成金万一千余斤。 管子的“正铁策”

? 一女必有一鍼一刀,若其事立。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铫,若其事立。行服连轺輂者,必有一斤一锯一锥一凿,若其事立。不尔而成事者天下无有。令鍼之重加一也,三十鍼一人之籍。刀之重加六,五六三十,五刀一人籍也。耜铁之重加十,三耜铁一人之籍也。其余轻重皆准

此而行。然则举臂胜事,无不服籍者。

其他官营-矿山

? 《地数》:“山上有赭者其下有铁,上有铅者其下有银。一曰:‘上有铅者其下有鉒银,上有丹砂者其下有鉒金,上有慈石者下有铜金。’此山之见荣者也。苟山之见荣者,谨封而为禁。有动封山者,罪死而不赦。”

矿山经营策略

? 《轻重乙》:桓公:“衡谓寡人??请以令断山木,鼓山铁。是可以无籍而用足。”管子对曰:“不可。今发徒隶而作之,则逃亡而不守。发民,则下疾而怨上,边境有兵则怀宿怨而不战。未见山铁之利而内败矣。故善者不如与民,量其重,计其赢,民得其七,君得其三。有杂之以轻重,守之以高下。若此,则民疾作而为上虏矣。”

其他官营-自然资源

? 《山国轨》桓公曰:“何谓别群轨,相壤宜?”管子对曰:“有莞蒲之壤,有竹箭檀柘之壤,有汜下渐泽之壤,有水潦鱼鳖之壤。今四壤之数,君皆善官而守之,则籍于财物,不籍于人。”

理财(数)术

? 桓公曰:“然则国无山海不王乎?”管子曰:“因人之山海假之。名有海之国雠盐于吾国,釜十五,吾受而官出之以百。我未与其本事也,受人之事,以重相推。此用人之数也。”

不见夺之理

? 利用价格工具增加国家收入; ? 利用国家垄断地位取得财政收入; ? 利用国家政权取得收入。

思考题

? 怎样理解管子“不见夺之理”的思想? ? 你认为国家官营的条件是什么? ?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还需要官营吗?

第三个话题

?取之无形

? 官山海

汉代专卖

? 桑弘羊(公元前152--前80年)

? 认为:孔子之说不能用于世,只能“惶惶然”周游列国,因为他“坚据古文以应当世。” ? 商鞅“内修法度,严刑罚,饬政教,奸伪无所容。外设百倍之利,收山泽之税,?

? ?

?

? ? ?

国富民强。”是“有益于国,无害于人。” 他推崇管子和白圭(人弃我取,人取我与。)

桑弘羊与管子

《本义》“国有沃野之饶而民不足于食者,器械不备也。有山海之货而民不足财者,商工不备也。”(农商工师各得其所欲,交易而退。)

管仲相桓公,袭先君之业,行轻重之变,南服强楚而霸诸侯。今大夫君修太公、桓、管之术,总一盐、铁,通山川之利而万物殖。是以县官用饶足,民不困乏,本末并利,上下俱足,此筹计之所致,非独耕桑农也。(《轻重》)

桓宽称桑弘羊:“据当世,合时变,推道术,尚权利。”(《杂论》)

桑弘羊论盐铁

盐铁会议和《盐铁论》

《本义》:“惟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有诏书使丞相、御史与所举贤良、文学语。问民间所疾苦。”--史称“盐铁会议”。

桓宽,宣帝时汝南人,根据盐铁会议记录,整理编撰了《盐铁论》。《盐铁论》被后人称为“半部桑弘羊传”。

《盐铁论》

? “山海有禁而民不倾。” (《禁耕》)

? “是以县官开园池,总山海,致利以助贡赋,修沟渠,立诸农,广田牧,盛苑囿。” (《园池》)

? “流有余而调不足。” (《力耕》) ? “赈贫乏而备水旱。” (《力耕》)

盐铁论

? 《本义》载:文学对曰:“窃闻治人之道,防淫佚之原,广道德之端,抑末利而开仁义,毋示以利,然后教化可兴,而风俗可移也。今郡国有盐铁、酒榷、均输,与民争利。散敦厚之朴,成贪鄙之化。是以百姓就本者寡、趣末者众,夫文繁则质衰,末盛则本亏。末修则民淫,本修则民悫。民悫则财用足,民侈则饥寒生。愿罢盐铁、酒榷、均输,所以进本退末,广利农业,便也。”

桑弘羊

? “匈奴背叛不臣,数为寇暴于边鄙。备之则劳中国之士,不备则侵盗不止。先帝哀边人之久患,苦为虏所系获也,故修障塞,饬烽燧,屯戍以备之。边用度不足,故兴盐铁,设酒榷,置均输,蕃货长财,以佐助边费。今议者欲罢之,内空府库之藏,外乏执备之用,使备塞乘城之士饥寒于边,将何以赡之?罢之,不便也。”

文学者

? “古者,贵以德而贱用兵。孔子曰:‘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废道德而任兵革,兴师而伐之,屯戍而备之,暴兵露师,以支久长,转输粮食无已,使边境之士饥寒于外,百姓劳苦于内。立盐、铁,始张利官以给之,非长策也。故以罢之为便也。”

桑弘羊

? “古之立国家者,开本末之途,通有无之用,市朝以一其求,致士民,聚万货,农商工师各得所欲,交易而退。《易》曰:‘通其变,使民不倦。’故工不出,则农用乏;商不出,则宝货绝。农用乏,则谷不殖;宝货绝,则财用匮。故盐、铁、均输,所以通委财而调缓急。罢之,不便也。”

汉代专卖制度

? 盐铁酒官营

? 盐:统一由官府雇人煮晒、运输、销售。

? 铁:在各地设铁官统一雇人开采、冶炼、铸器、运输、销售。 ? 榷酒酤:官府统一酿酒、运输、销售。

汉代官营铁遗址

? 在新中国建立之后,在河南巩县铁生钩村和南阳发现了规模巨大的西汉铁官营所属的铁作范遗址。在巩县遗址1500平方米的范围内共有18座炼铁炉,产品从砸矿石用的锤和锲到钁、臿、铧、锄等农具。在南阳3000平方米的范围内有17座半地穴式的炼炉。有盛铁水用的陶范和制造出的武器、农具。

唐朝的刘晏

? 《三字经》:

唐刘晏 方七岁 举神童 作正字 彼虽幼 身己仕 尔幼学 勉而致 有为者 亦若是

? 刘晏(公元715-780年)曾历任户部侍郎,充度支、转运、常平、铸钱、盐铁使,最后作判度支总管全国财政。在任期间,全国财政收入增加一倍,人户增加90万。

唐朝的盐专卖

? 盐专卖:唐朝从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开始实行“民制、官收、官运、官销”的盐专卖制度。

? 刘晏实行“就场专卖制”--民制、官收、民运、民销。 《新唐书.食货》载:“天下之赋,盐利居半。宫闱服御、军饷、百官俸禄皆仰给焉。”

? 设“常平盐”平抑盐价。

犯私盐罪

? 《新唐书.食货四》载:“贞元中,盗鬻两池盐一石者死,至元和中,减死流天德五城,(皇甫)镈奏论死如初.一斗以上杖背,没其车驴,能捕斗盐者赏千钱;节度观察使以判官、州以司录录事参军察私盐,漏一石以上罚课料;鬻两池盐者,坊市居邸主人、市侩皆论坐;盗刮硷土一斗,比盐一升。”

唐朝的茶专卖

? 唐朝茶专卖始于文宗太和九年。《旧唐书.郑注传》:“以江湖百姓茶园,官自造作,量给直分,命使者主之。”当时的盐铁转运使王涯奏请“徙民茶树于官场,焚其旧积者。”导致民怨,王涯被杀。

? 《新唐书.食货四》载:“大中初,盐铁转运使裴休著条约:私鬻三犯皆三百斤,乃论死;长行群旅,茶虽少皆死;雇载三犯至五百斤,居舍侩保四犯至千斤者,皆死;园户私鬻百斤以上,杖背,三犯,加重徭;伐园失业者,刺史、县令以纵私盐论。”

唐朝的酒专卖

? 唐朝初年,曾经因为酒贵和自然灾害,禁酿酒,不为取得收入。

? 《新唐书.食货四》载:建中“三年,复禁民酤,以佐军费,置肆酿酒,斛收直三千,州县总领,醨薄私酿者论其罪。”

宋朝的茶盐专卖

? 盐茶专卖:就场专卖。 ? 入中和折中法 ? 钞法 ? 引法 ? 禁榷

? 按产(口)配盐

宋朝的酒、醋专卖

? 官营 ? 酒曲禁榷 ? 买扑

宋朝的矿专卖 ? 矿产种类:金银、铜、铁、铅锡、水银、朱砂、矾。 ? 官营 ? 买扑

宋朝刑罚

? 贩卖私盐一两以上即“决杖十五。”“持杖盗犯私盐,三人已上,持杖及头首并处死。” ? 贩卖私茶一斤即杖一百,贩运私茶二十斤以上弃市。

? 私造曲者,州府县城郭内,一两以上不满五斤徒二年。贩卖酒曲越界至五斗处死。

明代的盐专卖制度

? 民产、官收、商运、商销。 具体办法:

? 引法:每引可贩运400斤盐。

? 开中法:包括纳米、纳马、纳布、纳钞、纳铁中盐。 ? 纲法:特许商经营制度。

思考题

? 怎样理解管子“不见夺之理”的思想? ? 你认为国家官营的条件是什么?

?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还需要官营吗?

? 请思考:你认为官营的最完善方式是什么? 第四个话题

?

生 财

《管子》

? 《乘马》 士农工商

? 圣人不能分民,则犹百姓也,于己不足,安得名圣。

? 正月,令农始作,服于公田农耕,??。士闻见博,学意察,??。贾知贾之贵贱,日至于市,??。工治容貌功能,日至于市,??。

? 是故非诚贾不得食于贾,非诚工不得食于工,非诚农不得食于农,非信士不得立于朝。

《论 语》

? 《孟子? 滕文公上》

? “以粟易械器者,不为厉陶冶;陶冶亦以易粟者,岂为厉农夫哉!且许子何不为陶冶?舍皆取诸其宫中而用之,何为纷纷然与百工交易?何许子不惮烦!”

? “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 ??且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为备,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 《易》系辞下

?“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盖取诸噬磕。”

《货殖列传》

?《周书》曰:“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

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源也。

《论 语》

?

《尧曰》

“因民之所利而利之”

傅玄《检商贾》

?“使士思其训,农思其务,工思其用,贾思其常,是以上用足而下不匮。”

《国 语》

? 《 周语》“民之大事在农,上帝之粢盛于是乎出,民之藩庶于是乎生,事之供给于是乎在,

和谐辑睦于是乎兴,财用藩殖于是乎始?? 。”

《韩非子》

??

《解劳》

“田荒则府仓虚,府仓虚则国贫。”

《管 子》

? 《紧藏》“夫民之所生,衣与食也;食之所生,水与土也。” ? 《治国》“粟者,王者之本事,人主之大务,有人之途,治国之道。”

《管 子》 ? 《牧民》凡有地牧民者,务在四时,守在仓廩。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 ??。

? 《立政》“山泽救于火,草木殖成,国之富也;沟渎遂于隘,障水安于藏,国之富也;桑麻

殖于野,五谷于其地,国之富也;六畜育于家,瓜瓠、荤菜、百果备具,国之富也。 ”

《管 子》

? 《五辅》

? 辟田畴,利坛宅。修树艺,劝士民,勉稼穡,修墙屋,此谓厚其生。发伏利,输墆积,修道途,便关市,慎将宿,此谓输之以财。导水潦,利陂沟,决潘渚,溃泥滯, 通郁闭,慎津梁,此谓遗之以利。薄征敛,轻征赋,弛刑罚,赦罪戾,宥小过,此谓宽其政。

《荀 子》

? 《王制》

? 使民必胜事,事必出利。

? 修堤渠、通沟浍、行水潦 、安水藏,以时决塞;岁虽凶败水旱,使民有所耕艾。修水宪,养山林,薮泽草木鱼鳖百蔬,以时禁发。 ? 辩功苦,尚完利,便备用。

? 修采清,易道路,谨盗贼,平室肆。

? 田野什一,关市几而不征,山林泽梁,以时禁发而不税。

《荀 子》

?《 富国》

?“岁随凶败水旱,使百姓无冻馁之患,则是圣君贤相之事。”

《商君书》

?《农战》

?“使民归心于农,归心于农,则民朴而可正也。”

《商君书》

? 商鞅在《垦令》篇中提出了二十种鼓励垦荒的措施和政策。

《垦令》

? 1、无宿治,则邪官不及为私利于民。而百官之情不相稽,则农有余日;邪官不及为私利于

民,则农不败。农不败而有余日,则草必垦矣。

《垦令》

? 2、訾粟而税,则上壹,而民平。上壹,则信;信,则臣不敢为邪。民平,则慎;慎,则难变。上信而官不敢为邪,民慎而难变,则下不非上,中不苦官。下不非上,中不苦官,则壮民疾农不变。壮民疾农不变,则少民学之不休。少民学之不休,则草必垦矣。

《垦令》

? 3、无以外权爵任与官,则民不贵学问,又不贱农。民不贵学,则愚;愚,则无外交;无外交,则国安不殆。民不贱农,则勉农而不偷。国家不殆,勉农而不偷,则草必垦矣。

《垦令》

?4、禄厚而税多,食口众者,败农者也。则以其食口之数贱而重使之,则辟淫游惰之民无所

于食。民无所于食,则必农;农,则草必垦矣。

《垦令》

? 5、使商无得籴,农无得粜。农无得粜,则窳惰之农勉疾。商不得籴,则多岁不加乐。多岁

不加乐,则饥岁无裕利。无裕利,则商怯;商怯,则欲农。窳惰之农勉疾,商欲农,则草必垦矣。

《垦令》

?6、声服无通于百县,则民行作不顾,休居不听。休居不听,则气不淫。行作不顾,则意必

壹。意壹而气不淫,则草必垦矣。

《垦令》

? 7、无得取庸则大夫家长不建缮,爱子不惰食,惰民不窳,而庸民无所于食,是必农。大夫

家长不建缮,则农事不伤。爱子、惰民不窳,则故田不荒。农事不伤,农民益农,则草必垦矣。

《垦令》

? 8、废逆旅,则奸伪、躁心、私交、疑农之民不行,逆旅之民无所于食,则必农。农,则草必垦矣。

《垦令》

?9、壹山泽,则恶农、慢惰、倍欲之民无所于食。无所于食,则必农。农,则草必垦矣。

《垦令》

? 10、贵酒肉之价,重其租,令十倍其朴,然则商贾少,农不能喜酣奭,大臣不为荒饱。商贾

少,则上不费粟。民不能喜酣奭,则农不慢。大臣不荒,则国事不稽,主无过举。上不费粟,民不慢农,则草必垦矣。 《垦令》

? 11、重刑而连其罪,则褊急之民不斗,很刚之民不讼,怠惰之民不游,费资之民不作,巧谀、

恶心之民无变也。五民者不生于境内,则草必垦矣。

《垦令》

? 12、使民无得擅徙,则诛愚。乱农农民无所于食,而必农。愚心、躁欲之民壹意,则农民必

静。农静、诛愚,则草必垦矣。

《垦令》

? 13、均出余子之使令,以世使之,又高其解舍,令有甬官食,概。不可以辟役,而大官未可

必得也,则余子不游事人,则必农。农,则草必垦矣。

《垦令》

? 14、国之大臣诸大夫,博闻、辨慧、游居之事,皆无得为,无得居游于百县,则农民无所闻变见方。农民无所闻变见方则知农无从离其故事,而愚农不知,不好学问。愚农不知,不好学问,则务疾农。知农不离其故事,则草必垦矣。

《垦令》

? 15、令军市无有女子。而命其商,令人自给甲兵,使视军兴;又使军市无得私输粮者。则奸谋无所于伏,盗输粮者不私稽,轻惰之民不游军市。盗粮者无所售,送粮者不私,轻惰之民不游军市,则农民不淫,国粟不劳,则草必垦矣。

《垦令》

? 16、百县之治一形,则从迂者不敢更其制,过而废者不能匿其举。过举不匿,则官无邪人。

迂者不饰,代者不更,则官属少而民不劳。官无邪,则民不敖;民不敖,则业不败。官属少,征不烦。民不劳,则农多日。农多日,征不烦,业不败,则草必垦矣。

《垦令》

? 17、重关市之赋,则农恶商,商有疑惰之心。农恶商,商疑惰,则草必垦矣。

《垦令》

? 18、以商之口数使商,令之厮、舆、徒、重者必当名,则农逸而商劳。农逸,则良田不荒;

商劳,则去来赍送之礼无通于百县。则农民不饥,行不饰。农民不饥,行不饰,则公作必疾,而私作不荒,则农事必胜。农事必胜,则草必垦矣。

《垦令》

?19、令送粮无取僦,无得反庸,车牛舆重设必当名。然则往速来疾,则业不败农。业不败农,

则草必垦矣。 《垦令》

? 20、无得为罪人请于吏而饷食之,则奸民无主。奸民无主,则为奸不勉。为奸不勉,则奸民

无朴。奸民无朴,则农民不败。农民不败,则草必垦矣。

《商君书》

? 《徕民》 ? “利其田宅而复之三世”。 ? “民无一日之徭,官无数钱之费,弱晋强秦,有过三战之胜”。

《商君书》 ? 《算地》:“利出于地,名出于战”。 ? 《慎法》:“民之欲利者,非耕不得”。

? 《农战》:“凡人主之所以劝民者,官爵也。”

? 《勒令》:“民有余粮,使民以粟出官爵”,“官爵必以其力,则农不怠。”

《史记》

?《商君列传》

?“努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收为孥。”

《论贵粟疏》

? 欲民务农,在于贵粟;贵粟之道,在于使民以粟为赏罚。今募天下入粟县官,得以拜爵,得

以除罪。 ??爵者,上之所擅,出于口而亡穷;粟者,民之所种,生于地而不乏。夫得高爵与免罪,人之所欲也。

《主术训》

? 食者民之本也,民者国之本也,国者君之本也。是故人君者,上因天时,下尽地力,中用人力。是以群生遂长,五谷蕃殖。教民养育六畜,以时种树,务修田畴,滋殖桑麻。肥墝高下,各因其宜。丘陵阪险不生五谷者,以树竹木。春伐枯槁,夏取果蓏,秋畜疏食,冬伐薪蒸,以为民资。

《主术训》

? 故先王之法,畋不掩群,不取麋夭,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豺未祭兽,罝罦不得布于野。獭未祭鱼,网罟不得入于水。鹰隼未挚,罗网不得张于豀谷。草木未落,斤斧不得入山林。昆虫未蛰,不得以火烧田。孕育不得杀,鷇卵不得探。鱼不长尺不得取,彘不期年不得食。是故草木之发若蒸气,禽兽之归若流泉,飞鸟之归若飞云,有所以致之也。

《主术训》

? 故先王之政,四海之云至,而修封疆;虾蟆鸣燕降,而达路除道。阴降百泉,则修桥梁。昏张中,则务种谷。大火中,则种黍菽。虚中,则种宿麦。昴中,则收敛畜积,伐薪木。上告于天,下布于民。先王之所以应时修备,富国利民,实旷末远者,其道备矣。

王符《潜夫论》

? 《务本》:

“夫富民者,以农桑为本,以游业为末。百工者,以致用为本,以巧饰为末。商贾者,以通货为本,以鬻奇为末。 ??故为政者,明督工商,勿使淫伪;困辱游业,勿使擅利;宽

假本农而宠遂学士,则民富而国平矣。”

《齐民要术》序

? 赵过始为牛耕,实胜耒耜之利。

? 召信臣为南阳,好为民兴利,务在富之。躬劝耕农,出入阡陌,止舍乡亭,稀有安居。时行

视郡中水泉,开通沟渎,起水门提阏凡数十处,以广溉灌。民得其利,畜积有余。 ??吏民亲爱信臣,号曰:“召父。”

《齐民要术》序

? 龚遂为渤海,劝民务农桑,令口种一株榆、百本薤、五十本葱、一畦韭,家二母彘、五母鸡。

民有带持刀剑者,使卖剑买牛,卖刀买犊。曰:“何如带牛佩犊!”春夏不得不趣田,秋冬课收敛,益畜果实、菱、芡,吏民皆富实。

《齐民要术》序

? 茨充为桂阳令,俗不种桑,无蚕织丝麻之利,类皆以麻枲头贮衣。民惰窳,少粗履,足多剖

裂血出,盛冬皆燃火燎炙。充教民益种桑柘,养蚕织履,复令种苎麻。数年之间,大赖其利,衣履温暖。今江南知桑蚕织履,皆充之教也。

《齐民要术》序

?敦煌不晓作耧犁,及种,人牛功力既费,而收谷更少。皇甫隆乃教作耧犁,所省佣力过半,

得谷加五。

王安石的生财思想

?《上仁帝皇帝言事书》:“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

王安石的生财思想

? 《与马云判书》:

“方今之所以穷空,不独费出之无节,又失其所以生财之道故也。富其家者资之国,富其国者资之天下,欲富天下,则资之天地。”

王安石的生财思想

? 《续资治通鉴长编》

? 今朝廷治农事未有法,又非古备建农官,大防圩堤之类,播种秋荻,补助不足,待兼并有力

之人而后全具者甚众,如何可遽夺其田以赋贫民?

王安石的生财思想

? 《与马云判书》“阖门而与其子市,而门之外莫入焉,虽尽得子之财,尤不富也。” ? 《答韩求仁书》“制商贾者恶其盛,盛则人去本者众;又恶其衰,衰则货不通,故制法以权

之。”

王安石的生财措施

? 方田均税法 ? 青苗法 ? 农田水利法 ? 免役法 ? 均输法 ? 市易法

王安石的生财措施

? 方田均税法

以东南西北各千步,当四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岁以九月,县委令、佐分地计量,随陂原平泽而定其地,因赤淤黑垆而辨其色。方量毕,以地及色参定肥瘠而分五等,以定税则,至明年三月毕,揭以示民。一季无讼,即书户帖,连庄帐付之,以为地符, ??凡田方之角,立土为埄,植其野之所宜木以封表之。有方帐,有庄帐,有甲帖。其分烟析产,典卖割移,官给契,县置簿,皆以今所方之田为正。

王安石的生财措施

? 青苗法

? 制置三司条例司言:“??仍以见钱,依陕西青苗钱例,愿预借者给之。随税输纳斛斗,半为夏料,半为秋料,内有请本色或纳时价贵愿纳钱者,皆从其便。如遇灾伤,许展至次料丰熟日纳。非惟足以待凶荒之患,民既受贷,则兼并之家不得乘新陈不接以邀倍息。”

王安石的生财措施

? 农田水利法

鼓励百姓兴修水利,民办官助和官府兴办相结合,六--七年内,共兴建10793处水利设施。

王安石的生财措施

?募役法 ?均输法 ?市易法

? 贵粟 农官 ? 推广耕作新技术 ? 轻税 ? 水利建设 ? 农贷 ? 救济灾民 ? 官吏考绩

发展农业的措施

发展工商业

?《盐铁论·通有》“农商交易,以利本末。” ?重视货物流通 ?给商人提供客栈。

思考题

? 你怎样理解“生财”和“取财”的关系?

? 不同时代国家在“生财”过程中应该扮演什么角色? ? 农工商互利的条件是什么?发展趋势怎样?

? 你认为我国古代“重农抑商”思想的合理性是什么? ? 你怎样看待今天的“三农”问题?国家应该做什么? 第五个话题

?

用之有止 《管子》

? 《权修篇》

? “故取于民有度,用之有止,国虽小必安;取于民无度,用之不止,国虽大必危。”

国 用 和 家用 《诗经》

?

《小雅.北山》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周礼

? 《天官冢宰》“以九式均节财用。”

? 一曰:祭祀之式;二曰:宾客之式;三曰:丧荒之式;四曰:羞服之式;五曰:工事之式;

六曰:币帛之式;七曰:刍秣之式;八曰:匪颁之式;九曰:好用之式。 主要支出

? ? ? ? ? ? ?

军事支出 祭祀支出 俸禄支出 王室支出 社会保障支出 公共建设支出

文化教育支出 国君支出

? 《国语.周语》:夏桀“侈宫室,广园囿,穷五彩之变,极饰材之工,困野兽之足,竭山泽

之利”;商“纣作顷宫,七年乃成,六十里,高十丈” 。“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荒者往焉,雉兔者往焉。” 国君支出

? ?

《史记.殷本记》:商纣王“以酒为池,悬肉为林。”

《墨子.七患》:“??虚其府库,以备车马衣裘奇怪;若其役徒,以治宫室观乐;死又厚为棺椁,多为衣裘;生时治台榭,死又修坟墓,故民苦于外,府库惮于内,上不厌其乐,下不堪其苦。” 汉代皇室支出

? 膳食费:太官、汤官各3000人。年需膳食费2亿钱。 ? 服装费:“三工官官费五千万,东西织室亦然。”

? 器物费、车马费、医药费、娱乐费、后宫、宫殿、陵墓建筑费等。

? “汉天子即位,一年而为陵,天下贡赋三分之,一供宗庙,一供宾客,一充山陵。” 公共设施

? 城市:“天子之城高九仞,公侯七仞,伯五仞,子男三仞。”(《国语.周语》)

? 水利建设:秦国的都江堰和郑国渠。汉代武帝时先后开凿曹渠、龙首渠、六辅渠、白渠、渭

渠、汾渠、成国渠、灵轵渠、湋渠等。黄河的治理。

? 道路:汉武帝时,修巴、蜀派唐蒙和司马相如开通西南道路,凿山通道千余里,为此“作者数万人,千里负担馈粮,率十余钟至一担。”(《史记.平准书》) 文化教育

? 教化百姓支出:(《周礼.地官司徒》)

? 学校:汉代在京师设立大学,在地方设郡国学。唐代设国子监统一管理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和算学。地方有州学和县学。 ? 科学研究:奉旨研究。

? 养士:春秋战国时期的食客。孔子周游列国“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以传食于诸侯。”孟子曰:“士无事而食,不可也。” 《周易》 ? 《否》卦:

? 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 ? 《节》卦:

? 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

孔 子

? 《论语·八佾》

? “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 《论语·季氏》 ? “为腹不为目。”

《墨子》

? 圣人为政一国,一国可倍也;大之为政天下,天下可倍也。其倍之,非外取地也;因其国家

去其无用之费,足以倍之。圣王为政,其发令兴事,使民用财也,无不加用而为者。是故用财不费,民德不劳,其兴利多矣。 《墨子》

? 其为衣裘何?以为冬以圉寒,夏以圉暑,凡为衣裳之道,冬加温,夏加凊者,芊(魚且zu),

不加者去之。其为宫室何?以为冬以圉风寒,夏以圉暑雨,有盗贼加固者,芊(魚且) ,不加者去之。 《墨子》

? 其为甲盾五兵何?以为以圉寇乱盗贼,若有寇乱盗贼,有甲盾五兵者胜,无有不胜,是故圣

人作为甲盾五兵;凡为甲盾五兵,加轻者利,坚而难折者,芊(魚且) ,不加者去之。 《墨子》

? 其为舟车何?以为车以行陵陆,舟以行川谷,以通四方之利,凡为舟车之道,加轻以利者,

芊(魚且) ,不加者去之。凡其为此物也,无加用而为者,是故用财不费,民德不劳,其兴利多矣。 《荀 子》

? 《富国》“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藏其余。??不知节用裕民则民贫,民贫则田瘠以秽,

田瘠以秽则出实不半。上虽好取侵夺,犹将寡获也;而或以无礼节用之,则必有贪利纠譑之名,而且有空虚穷乏之实矣。” 《荀 子》

? 《富国》

? 上好功则国贫,上好利则国贫,士大夫众则国贫,工商众则国贫,无制数度量则国贫。

刘安《主术训》

? 故有仁君明王,其取下有节,自养有度,则得承受于天地,而不离饥寒之患矣。若贪主暴君,

挠于其下,侵渔其民,以适无穷之欲,则百姓无以被天和而履地德矣。 傅玄

? ? ?

《平赋役》 财政支出要:趣公

统治者要:息欲、俭而有节。 傅玄

? 《傅子.校工》

? “??纵欲者无穷,用力者有尽,以有尽之力,逞无穷之欲,此汉灵之所以失其民也。上欲

无节,众下肆情,淫奢并兴,而百姓受其殃毒矣。” 杨万里

?

?

《诚斋集》

不知有司安能节财?节财在陛下而已! 张居正

《岁赋出入疏》:“夫天地生财,止有此数,设法巧取,不能增多,唯加意撙节,则其用自足。伏望皇上将该部所进揭帖,置之坐隅,时赐省览。总计内外用度,一切无益之费,可省者省之,无功之赏,可罢者罢之,务使岁入之数,常多于所出,以渐复祖宗之旧,度国用可裕,而民力亦赖以少宽也。” 预算制度

? ? ?

《礼记.王制》:“冢宰制国用,必于岁之杪,五谷皆入,然后制国用。”

《周礼.天官冢宰》“以九赋敛财贿”,“以九式均节财用”,“以九贡致邦国之用” 。

汉代专门设有“计相”。汉文、武二帝每年要听取各郡国的“上计”报告,并视情况给予奖惩。 思考题

? 怎样理解古代理财思想中的“用之有止”?

? 对比中、西方财政思想,探讨为什么中国古代财政难以做到“用之有止”,我们今天应该怎

么做?

第五个话题

国之大事

在祀与戎

祭 祀

《周礼.曲礼》

?天子祭天地,祭四方,祭山川,祭五祀,岁遍。

祭五祀

?

五帝:

? 东方青帝、南方赤帝、 西方白帝、北方黑帝、中央黄帝。

帝喾

? 喾:号高辛氏。

有四妻: 四子:

庆都 尧 夏朝祖先 简狄 契 商朝祖先 姜嫄 弃(即后稷)周朝祖先 常仪 挚

祭 祀

?《礼记.祭法》

?周人禘喾而郊稷,祖文王而宗武王。

祭 祀

? 《礼记.祭法》

? 燔柴于泰坛,祭天地也;瘗埋于泰折,祭地也;用骍犊。埋少窂于泰昭,祭时也;相近于坎

坛,祭寒暑也。王宫,祭日也;夜明,祭月也;幽宗,祭星也;雩宗,祭水旱也;四坎坛,祭四时也;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雨,见怪物,皆曰神。有天下者,祭百神。

祭 祀

? 汉代:天、地、五帝等共1514神位。

? “一岁祠,上食二万四千四百五十五,用卫士四万五千一百二十九人,祝宰乐人万二千一百

四十七人,养牺牲卒不在数中。”

宗教支出

? 西晋仅洛阳就有佛寺42座。 ? 东晋有佛寺768座。 ? 刘宋有佛寺1913座。 ? 南齐有佛寺2015座。

? 萧梁有佛寺2846座。北朝北魏末年,洛阳有寺1367座;州郡有30000多座。 ? 北魏献文帝建永宁寺,仅塑释迦牟尼像用铜100000斤,黄金600斤。

宋 朝

? 《宋史.食货志》

? 至道末(公元995年),天下总入缗钱二千二百二十四万五千八百。景德(公元1001年)郊

祀七百余万,东封八百余万,祀汾阴、上宝册又增二十万。

十三经

《周易》、《尚书》、 《诗经》、《周礼》、 《仪礼》、《礼记》、

《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 《春秋谷梁传》、 《论语》、 《孝经》、《尔雅》、《孟子》。

孔 子

? 《论语.雍也》 ?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

? 《论语.八佾》“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韩非子》

? 舜禅天下而传之于禹,禹作为祭器,墨染其外,而硃画书其内,缦帛为茵,将席颇缘,触酌

有采,而樽俎有饰。此弥侈矣,而国之不服者三十三。

《韩非子》

?《亡徵》亡徵之一:

?用时日,事鬼神,信卜筮而好祭祀者,可亡也。

《墨子》

? 《天志》故昔三代聖王,禹湯文武,欲以天之為政於天子,明說天下之百姓,故莫不犓牛羊,豢犬彘,潔為粢盛酒醴,以祭祀上帝鬼神,而求祈福於天。我未嘗聞天下之所求祈福於天子者也,我所以知天之為政於天子者也。

宋朝孙奭

? 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今国家土木之功累年未息,水旱洊渗,饥

馑居多,乃欲劳民事神,神其享之乎!

支出浩大的原因

? 1、科学和经济不发达条件下人们对不能驾驭的自然现象和超自然现象--神灵等的畏惧。 ? 2、统治者统治人民的需要--天降人权。

《周礼》

? 《夏官.司马》“凡军制,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 ? 《地官.小司徒》“乃会万民之卒伍而用之,五人为伍,五伍为两,四两为卒,五卒为旅,五旅为师,五师为军。”

军事支出

? 汉武帝时,征伐只有30万人的小国大宛,动用兵力6万人。但是,由于路途遥远,仅供运输就用牛10万头,马3万匹。

? 唐朝常备军约60--100万人。开元时,年粮食开支720--1200万石。

宋朝兵制

? 《宋史.兵志》

? 宋之兵制,大概有三:天子之卫兵,以守京师,曰禁军;诸州之镇兵,以分给役使,曰厢军;选于户籍或应募,使之团结训练,以为在所防守,则曰乡兵。又有蕃兵,其法始于国初,具籍塞下,团结以为藩篱之兵; ??

宋朝军费开支

? 《宋史.兵志》:庆历(公元1041-1048年)之籍,总一百二十五万九千。

? 《庄绰.鸡肋编》:绍兴中,刘世光大军不足30万,每月费米3万石、钱28万贯。 ? 养兵费(按照以上数字估算): 每年需要支出米1510800石, 钱14100799贯。

《孟子》

? “《书》曰:‘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四方有罪无罪惟我在,天下曷感有厥志?’一人衡行于天下,武王耻之。此武王之勇也。而武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今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民惟恐王之不好勇也。”

《韩非子》

? 昔者纣为天子,将率天下甲兵百万,左饮于淇溪,右饮于洹裕,淇水竭而洹水不流,以与周

武王为难。武王将素甲三千,战一日,而破纣之国,禽其身,据其地而有其民,天下莫伤。

《墨子》

?《七患》

?库无备兵,虽有义不能征无义。

《荀子》

? 《议兵》事之以宝货,则货宝单而交不结;约信盟誓,则约定而畔无日;割国之锱铢以赂之,则割定而欲无猒。事之弥顺,其侵入愈甚,必至于资单、国举然后已,虽左尧而右舜,未有能以此道得免者也。??必将修礼以齐朝,正法以齐官,平政以齐民,然后节奏齐于朝,百事齐于官,众庶齐于下。如是,则近者竞亲,远方致愿,上下一心,三军同力;名声足以暴灸之,威强足以捶笞之,拱揖指挥,而强暴之国莫不趋使,譬之是犹乌获与焦侥搏也。

《荀子》

?《议兵》

?械用兵革攻完便利者强,械用兵革窳楛不便利者弱;重用兵者强,轻用兵者弱。

穷兵黩武

? 汉初,“自天子不能具醇驷,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盖藏。”

? 文、景帝的七十年间,“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至腐败而不可食。”

? 汉武帝时,大肆用兵,拓展疆域,导致民不聊生。晚年写下“罪己诏”。

思考题

? 1、你认为两大支出对国家的意义是什么?有什么不同? ? 2、你认为在现代社会军事支出的意义是什么?怎样安排军事支出才是恰当的?

第七个话题

?

官俸-- 薄与厚 官

?《周礼》共六篇,阐述国家官吏的职责。

?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设官分职,以为民极。 ?天官冢宰-邦治;地官司徒-邦教; ?春官宗伯-邦礼;夏官司马-邦政; ?秋官司寇-邦禁;冬官考工记-制造。

《礼记.王制》

?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诸侯之上大夫卿、下大夫、上士、中士、下

士,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礼记.王制》

?(诸侯国)卿,四大夫禄。君,十卿禄。次国之卿,三大夫禄,君,十卿禄。小国之卿,倍

大夫禄,君,十卿禄。

?凡官民材,必先论之。论辨,然后使之。任事,然后爵之。位定,然后禄之。

?分田制禄:

(王朝)三公:32000亩;卿:24000亩;大夫:16000亩。

(列国)公侯:君,32000亩;卿,3200亩;大夫,800亩;上士,400亩;中士,200亩;下士(庶人在官者同),100亩。 禄

?汉官分八等十五级:

?第一等俸禄万石;以下依次为二千石;千石;六百石;四百石;三百石;二百石;一百石。

俸禄支出

?“汉宣(公元前73-前49年)以来,百姓赋敛,一岁为四十余万万,吏俸用其半,余二十万

万藏于都内为禁钱。”(桓谭《新论》)

?东汉初官吏约为15.3万人。

俸禄支出

?唐贞观六年(公元632年),官吏数量“凡文武定员六百四十有二而已。”(《通典》卷19,《职官一》)

?开元21年(公元734年),官自三师以下17686人,吏自佐史以上57416人。(《资治通鉴》) ?唐中期国家对从一品至九品年需俸禄支出:米18955440石,钱1175094000贯。 ?职分田:一品12顷;九品二顷。 ?永业田:一品60顷。 宋朝

?官俸支出浩大的原因之一:分权。 ?军职--解甲归田。

?中央虽然沿用唐朝的旧制,设尚书、门下、中书三省,但为空衔,再设“平章事”履行宰相的部分职能--行政事务。原宰相的其他职能由“参知政事”负责--副宰相。另外,枢密使掌管军政,三司使掌管财政。

?中央直接控制州县,派遣文官作知州。重要的州再派通判与知州共同掌管事务。 宋 朝

?官俸支出浩大的原因之二:官员与实权的分离。 ?官:只是一种禄位。 ?职:表示一种学识。

?差遣:皇帝或者中央派遣的有实权的人物。

宋 朝

?官俸支出浩大的原因之三:

?恩荫授官:太师可荫子若孙及期亲、大功以下亲,并异性亲及门客。 ?输粮输钱授官。 ?卖官鬻爵。

宋 朝

?官俸支出相对浩大的原因:半壁江山。南宋宝佑四年(公元1257年),监察御史朱熠曾经上言皇帝:“境土蹙而赋敛日繁,官吏增而调度日广,景德(公元1004)、庆历(公元1041)时以

三百二十余郡之财富,供一万员之俸禄,今日以一百余郡之事力,赡二万四千余员之冗官。”到宋庆元(公元1195年)时,官吏达43000多人。“有一身兼十余俸”者。 俸禄支出

?明正德(公元1506年)以后,亲王30人,郡王250人,镇国将军至中尉27896000人,文职

20400余人,武职100000余人,卫所772,旗军896000余人,廪膳生员35820人,吏51000余人,各项俸粮月数千万。

?“国家经费,莫大于禄饷。”

俸禄支出

?清朝实行低俸制度。京城一品官每年俸禄只有180两白银和180斛禄米;在外文官没有禄米;

在外武官的俸禄只相当于京城武官的一半。

?查钱粮亏空,整饬吏治。 ?养廉银--耗羡

《尚书》

????

?

《周书.周官》

位不期骄, 禄不期侈。 孔子

“禄足以代耕。”

“廪饩称事。” 孔子

《论语.雍也》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 《韩非子》

? 《八奸》

?明主之为官职爵禄也,所以进贤材劝有功也。故曰:贤材者处厚禄任大官;功大者有尊爵受

重赏。官贤者量其能,赋禄者称其功。 《韩非子》

?《奸劫弑臣》

?夫安利者就之,危害者去之,此人之情也。今为臣尽力以致功,竭智以陈忠者,其身困而家

贫,父子罹其害;为奸利以弊人主,行财货以事贵重之臣者,身尊家富,父子被其泽:人焉能去安利之道而就危害之处哉?治国若此其过也,而上欲下之无奸,吏之奉法,其不可得亦明矣。 《韩非子》

?

《亡徵》亡徵之一:

?

??

官职可以重求,爵禄可以货得者,可亡也。 《墨子》

?《尚贤上》故古者聖王之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

重予之祿,任之以事,断予之令,曰:“爵位不高,則民弗敬,蓄祿不厚,则民不信,政令不断,则民不畏。” 《商君书》

《垦令》

禄厚而税多,食口众者,败农者也。 王安石

?人之情,不足于财,则贪鄙苟得,无所不至。先王知其如此,故其制禄,自庶人之在官者,

其禄已足以代其耕矣。由此等而上之,每有加焉,使其足以养廉耻而离于贪鄙之行。犹以为未也,又推其禄以及其子孙,谓之世禄。使其生也,既于父子兄弟妻子之养,婚姻朋友之接,皆无憾矣;其死也,又于子孙无不足之忧焉。 王安石

?方今制禄,大抵皆薄。……夫出中人之上者,虽穷而不失为君子;出中人之下者,虽泰而不

失为小人。唯中人不然,穷则为小人,泰则为君子。计天下之士,出中人之上下者,千百而无十一;穷而为小人,泰而为君子者,则天下皆是也。 ……以今之制禄,而欲士之无毁廉耻,盖中人之所不能也。 王安石

?故今之官大者,往往交赂遗、营资产,以负贪污之毁;官小者,贩鬻、乞丐,无所不为。夫

士已尝毁廉耻以负累于世矣,则偷惰取容之意起,而矜奋自强之心息,则职业安得而不弛,治道何从而兴乎 ?又况委法受赂,侵牟百姓者,往往而是也。 思考题

?你认为国家应该根据什么确定官吏的俸禄水平?

?你认为官吏俸禄的厚与薄与吏治有关系吗?与行政效率有关系吗?

第 八个话题

??

??

社会

保障 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救济 社会保险

?

??

社会福利 周 礼

《地官司徒》:

“以保息六,养万民:一曰慈幼,二曰养老,三曰振穷,四曰恤贫,五曰宽疾,六曰安富。” 礼 记

?《礼运》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

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礼 记

?

?

《王制》

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无六年之蓄,曰急;无三年之蓄,曰国非其国也。 《管子》

?《入国》

?(管仲)入国四旬,五行九惠之教。一曰老老,二曰慈幼,三曰恤孤,四曰养疾,五曰合独,

六曰问病,七曰通穷,八曰振困,九曰接绝。 《管子》

?《入国》

?所谓老老者,凡国、都皆有掌老,年七十已上,一子无征,三月有馈肉;八十已上,二子无

征,月有馈肉;九十已上,尽家无征,日有酒肉。死,上共棺椁。劝子弟:精膳食,问所欲,求所嗜。此之谓老老。

《管子》

?《入国》

?所谓慈幼者,凡国、都皆有掌幼,士民有子,子有幼弱不胜养为累者,有三幼者无妇征,四

幼者尽家无征,五幼又予之葆,受二人之食,能事而后止。此之谓慈幼。 《管子》

?《入国》

?所谓恤孤者,凡国、都皆有掌孤。士民死,子孤幼,无父母所养,不能自生者,属之其乡党、

知识、故人。养一孤者一子无征,养二孤者二子无征,养三孤者尽家无征。掌孤数行问之,必知其食饮饥寒身之膌胜而哀怜之。此之谓恤孤。 《管子》

?《入国》

?所谓养疾者,凡国、都皆有掌养疾,聋、盲、喑、哑、跛辟、偏枯、握递,不耐自生者,上

收而养之疾官,而衣食之,殊身而后止。此之谓养疾。

《管子》

?《入国》

?所谓合独者,凡国、都皆有掌媒,丈夫无妻曰鳏,妇人无夫曰寡,取鳏寡而合和之,予田宅

而家室之,三年然后事之。此之谓合独。 《管子》

?《入国》

?所谓问病者,凡国、都皆有掌病,士民有病者,掌病以上令问之。九十以上,日一问;八十

以上,二日一问;七十以上,三日一问;众庶五日一问。疾甚者,以告上,身问之。掌病行于国中,以问病为事。此之谓问病。 《管子》

?《入国》

?所谓通穷者,凡国、都皆有掌穷,若有穷夫妇无居处,穷宾客绝粮食,居其乡党以闻者有赏,

不以闻者有罚,此之谓通穷。 《管子》

????

《入国》

所谓赈困者,岁凶,庸人訾厉,多死丧;弛刑罚,赦有罪,散仓粟以食之。此之谓赈困。 《管子》 《入国》

所谓接绝者,士民死上事、死战事,使其知识、故人受资于上而祠之。此之谓接绝也。 管子

??

《小问》

(桓)公曰:“攻取之数何如?”管子对曰:“毁其备,散其积,夺其食,则无固城矣。” 《管子》

?《侈靡》

?饮食者也,侈乐者也,民之所愿也。足其所欲,赡其所愿,则能用之耳。今使衣皮而冠角,食

野草,饮野水,孰能用之?伤心者不可以致功。故尝至味而,罢至乐而,雕卵然后瀹之,雕橑然后爨之。丹沙之穴不塞,则商贾不处。富者靡之,贫者为之,此百姓之怠生,百振而食,非独自为也,为之畜化。 《管子》

?《侈靡》

? 巨瘞堷,所以使贫民也。美垄墓,所以文明也。巨棺椁,所以起木工也。多衣衾,所以起女

工也。犹不尽,故有次浮也,有差樊,有瘞藏。作此相食,然後民相利,守战之备合矣。

?如以予人财者,不如无夺时。如以予人食者,不如毋夺其事。

灾害救济

?备荒: ?国库税粮

?地方官府储备粮食 ?义仓-义仓税 ?社仓

灾害救济

?放赈:

?赈济--极贫之民(米、钱)。

?赈粜--次贫之民(平价或者低价)。

?赈贷--稍贫或者暂时困难(无息或者低息)。

灾害救济

????

调粟: 移民就粟 移粟就民

平粜 《盐铁论》

?《散不足》

?王者塞天财,禁关市,执准守时,以轻重御民,年丰岁登则贮积以备乏绝,凶年恶岁则行币

物,流有余而不足也。……亦所以赈困乏而备水旱之灾也。 灾害救济

?积极救济

?寓赈于工--兴修水利

?寓赈于贸--以粮换当地土特产。

?寓赈于靡--财政开支于非生产支性出。

日常救济

?救济院

?宋朝在开封建福天院供“老疾孤穷丐者”每年从内藏库拨款500万,后增至800万。后来还有

居养院、安济坊、漏泽园。

?元朝在每路都设有一座养济院。

致仕制度

?古代致仕是一种很高的待遇。官吏退休后可以庇子做官,并且可以继续享受奉禄待遇。南北

朝的北朝规定:年满七十自己必须申请致仕.隐瞒不报或假报年龄,一旦被发现,将被勒令致仕,被勒令者还要扣减退休待遇.特殊官员经皇帝批准,可以不致仕.清朝时,有了对致仕官员的监督制度。 思考题

?你认为社会保障在公共财政体系中应该居于何种地位?

?社会保障工作应该采取什么方式才能够体现公平和效率的原则?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i61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