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与政策作文

更新时间:2023-09-23 21:48:01 阅读量: IT计算机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

如何看待中印关系

中美两国,一个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明显的成本优势,广阔的市场和无可限量的发展潜力;另一个是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经济,科技实力的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美两国的关系,直接影响到世界经济的发展。就中美当前的关系来说,是处于一个蜜月期,但问题与冲突同样存在。因为在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就中美目前的情况来看,还在意识形态,政治影响,经贸摩擦等方面存在问题。

在现代国家的发展进程中,经济是一个国家强大的物质条件,是最核心,最现实也是最切实的国家利益,直接决定着国家的地位与影响力。所以经贸是国家间关系的晴雨表。中美两国处于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两国之间的经济关系具有很强的互利性和互补性。同时,在互相竞争中,又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摩擦。中美在经贸中存在的摩擦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贸易差额,人民币汇率,知识产权保护。

不断扩大的中美贸易逆差是中美关系动荡的一个决定因素。2005年,中国对美国的出口1629亿美元,从美国进口487.3亿美元,顺差为1147.7亿美元。根据美方统计,2005年美对华贸易逆差激增24.5%,达2016亿美元。中美之间之所以会产生如此大的贸易差额,一方面与中美双方采取的统计方法有关;另一方面又与美国将经济问题政治化有关。中美又方的统计差异主要缘于中美贸易的特殊性和统计方法的不同。中国对美国出口的60%和自美国进口的30%,是经过以香港为主的第三方转口进行的。美国把中国出口至香港,东南亚等国家后,这些国家再转口到美国的产品都算作从中国的进口。而美国在统计对中国的出口时,却对其通过香港等对华转口的商品忽略。这是造成统计不同的一个原因。在中国对美出口的商品中,很多是美国企业在华分公司的商品。中国赚取的只是很少的加工费,大量利润被美国在华企业取得。根据大卫?李嘉图的比较利益学说,一国应该生产它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通过自由贸易出口这种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同时,进口其没有比较优势或有比较劣势的产品。在这种自由贸易的框架下,按照比较利益学说进行的国际贸易会使所有参与国得到贸易利益最大化。中美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经济的互补性很强,也符合比较利益学说。中美贸易会造成如此大的贸易差额,与美国对华采取的贸易限制有关。中国向美国的出口产品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主要是农产品,附加值低,满足了美国一般消费者的需要。而美国向中国的出口产品应该以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主。但美国把经贸政治化,以安全为由拒绝向中国出口高新技术。美国的高新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技术产品在美国对外出口中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处于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对技术产品的需求不断扩大。美国的这种经贸限制,严重影响了贸易的互补性,导致贸易差额进一步扩大。由中美贸易逆差这问题来看,中美缺失的是一种理解,信任。正是这种不理解,不信任,造成了贸易摩擦。中美双方只有静下心来,加强了解,信任,才是更好的解决方法,而不是直接对抗。(1209)

中美关系下台湾问题

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本不该成为影响中美关系的因素。然而,在冷战的背景下,中国领土台湾被美国当做其国际棋盘上的一个棋子来摆布,台湾问题已成为中美关系中最重要、最敏感的问题。

冷战结束后,台湾分离主义势力试图扩大所谓“国际生存空间”,而美国右翼势力又将台湾视为其牵制中国发展的一张牌。美国对华政策围绕台湾问题的摇摆,引起中美关系屡次跌宕起伏。1992年,美国政府决定售台150架F-16战斗机;1994年,又宣布所谓“对台政策调整”,就是其中两例。1995年,李登辉访美,大肆从事分裂活动,中国政府和人民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坚决开展了反分裂、反“台独”的斗争。1997年~1998年,中美首脑高层互访达成重要共识:(1)双方决定致力于发展“建设性的战略伙伴关系”;(2)美国重申了在台湾问题上的“三不”承诺,即:不支持“台湾独立”;不支持“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不支持台湾加入任何须具主权国家资格才能参加的国际组织。

此后,美国政要担心“台独”可能会危害美国自身的国家利益,一度热衷酝酿“三部曲”式的对两岸政策调整方案:(1)“台湾不独立”;(2)“大陆不动武”;(3)美国设法促成两岸“中期协议”。但美国政策调整的实质是:促“谈”不求“统”;谋“和”不逼“合”,其目的只是维持现状、防止冲突,而并不是从根本上解决台湾问题。这与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有着原则的分歧。

上述回顾给人若干启示:(1)世纪之交的国际关系格局中,尽管存在霸权主义的掣肘,但和平与发展仍是主流。一个中国原则已被国际社会广泛接受。任何国际势力企图支持所谓“台独”,就必将冒着破坏亚太地区稳定甚至和平的巨大风险。(2)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大国之间尽管存在各种矛盾,但也有利益的融合点。各方都力图将争执点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使之不至于失控。(3)在美国国际战略的棋盘上,美国的国家利益大致可分为三类:生死攸关的利益,重要的国家利益,以及一般利益。美国所要维护的,必然是它自己最大的国家利益。美国未必情愿被轻易拴在“台独”的战车上。

两岸关系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自和平统一祖国的“一国两制”方针确立以来,祖国大陆一直不断进行着切实的努力,充分照顾海峡两岸各方利益,既考虑历史,又顾及现状,希望促成中国最终的和平统一。

在两岸交往过程中,祖国大陆在坚持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其政策体现出多方面的灵活性:(1)谈判的原则——将一个中国的原则与一个中国的内涵分别处理;(2)代表的名义——不将两岸会谈视为中央对地方的谈判,而是主张两岸“平等协商”;(3)统一的过程——祖国的统一目标可以分步骤实现;(4)统一的模式——与港澳模式相比较,与大陆统一之后,台湾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台湾人士也可以到祖国内地担任行政职务等。两岸统一之后,可以共享一个国家的尊严与荣誉,共同建设一个新中国。总之,祖国大陆在实事求是地探索比港澳模式更为宽松的“一国两制”的台湾模式。这些探索和努力的依据就是对海峡两岸关系的三项基本认识: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海峡两岸两种社会制度并存;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尚未统一。(1200)

2011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

在国内物价上涨压力较大、国际经济持续动荡的背景下,党中央、国务院坚持既定宏观调控方针,提高前瞻性和针对性,在控物价、稳增长和调结构中寻求平衡,既有效遏制了物价过快上涨,又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展望2012年,受美、欧债务危机冲击,世界经济形势趋于复杂,加之美、德、法、俄等大国面临政府选举,各种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国内需求也存在放缓压力,房地产市场、投融资平台、民间借贷等领域潜在风险增大。在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的同时,需要增强宏观经济政策的弹性与灵活性,进一步释放微观主体的活力和潜力,努力防范和化解各种风险,积极推进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力争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实质性进展。

一、2011年经济运行特点和发展态势

今年以来,宏观调控坚持把控物价作为首要任务,政策效果逐步显现,经济运行总体较为平稳,并呈现以下特点和发展态势。

1.物价涨幅见顶回落,全年CPI上涨5%左右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在7月份达到6.5%的峰值后,受基数效应减弱、货币条件改善和大宗商品价格下降等因素影响,涨幅呈现回落趋势,全年CPI上涨5%左右。首先,控物价的货币条件持续改善。9月份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13%,狭义货币(M1)同比增长仅8.9%,信贷余额同比增长15.9%,全年货币、信贷调控目标将如期实现。其次,输入性通胀压力有所减弱。受美、欧债务危机冲击,全球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加上市场避险情绪影响,美元短期反弹,大宗商品价格有所回落,进口价格指数趋降。第三,食品价格涨幅企稳回落。猪肉价格同比涨幅下降,目前猪粮比已回落到8以下。粮食产量“八连增”,有利于稳定粮食和食品价格。

2.经济增长小幅下降,全年增速略高于9%

前三季度,制造业、房地产业投资高速增长,但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投资增速明显放缓,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由于汽车、住房等与住、行相关的消费增长明显下降,累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3.75个百分点。目前世界经济放缓,对我国出口已经开始产生影响,前9个月出口增长22.7%。预计全年出口增长20%左右,贸易顺差1600亿美元左右。

从内、外需求综合看,今年以来总需求增长的适度回落,主要是宏观政策主动调控的结果,有利于控制物价涨幅和实现经济运行的综合平衡。GDP增速在上半年达到9.6%的基础上,三、四季度将小幅下降,预计全年增长略高于9%。

3.房地产调控初见成效

前9个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12.9%,销售额增长23.2%,房地产市场运行总体平稳。保障房建设按计划推进,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商品房投资下降缺口,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32%,对于稳定整体投资增长和抑制商品房价格上涨均发挥了积极作用。特别是,“限购”措施的落实和实施范围的不断扩大,以及开展房产税试点等,房地产投资需求得到一定抑制。一线城市房价有所松动,并出现局部下降,二、三线城市房价上涨趋于温和,房价过快上涨态势得到初步遏制。对地方投融资平台的摸底和整顿,使正在上升的与土地、房地产相关的信贷风险和地方财政风险有所抑制,对防范系统性财政金融危机的爆发具有重要作用。 4.区域、城乡、内外平衡状况有所改善

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明显加快。上半年,18个省区GDP增速超过13%,但东部省市仅有3个。除天津外,增速排前10名的全部来自中西部省区。得益于农民工工资上涨、农产品价格上升和各项惠农政策的实施,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长20.4%,明显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2%的增速。应对危机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出现积极变化,国际市场份额进一步提高,对发展中国家出口占比超过50%,一般贸易规模超过加工贸易。在出口稳定增长的同时,进口保持更高增速,贸易顺差规模减小,全年占GDP比重将下降到2.3%左右,内外平衡状况改善。(1500)

4.日本核泄漏灾难与核能安全问题

近日发生的日本核泄漏危机已经引起全球的震惊和关注,更值得我们国人对核安全进行深刻反思,敲响了高度重视核安全的警钟。

据《21世纪经济报道》3月15日报道,我国在核安全和辐射安全方面存在法律空白,核能领域基本法原子能法立法一拖再拖,27年依然没有出台,中国核安全法律缺位问题突出。另据《法制日报》3月16日报道,环境保护部即日发布的《核动力厂环境辐射防护规定》,要求我国核动力厂包括核电厂在选址时,必须综合考虑厂址所在区域的地质、地震等厂址周围的环境特征,必须考虑厂址所在区域内可能发生的自然或人为的外部事件对核动力厂安全的影响。同时要求,核动力厂应尽量建在人口密度相对较低、离大城市相对较远的地点。

笔者认为,在核安全形势严峻的背景下,我国必须高度重视和积极推进核安全立法。环境保护部近日发布的《核动力厂环境辐射防护规定》属于政府部门规章范畴,只是设计核电厂的选址和环境标准问题,法律层级和效力都明显偏低。在原子能法的立法进展缓慢的现实情

况下,建议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尽快制定出台核安全法,对核能安全监督、核能监管主体及责任、核事故应急处理以及相关法律责任进行全面规范。

近年来,我国核电发展已经驶入快车道,在建核电站多达21个。迫于全球温室气体减排的压力,国家正在研究是否需要修订原定核电运行装机容量2020年达到4000万千瓦的目标。有专家透露,2020年,我国核电装机容量有望突破7000万千瓦,几乎翻了一倍。目前,在欧美核电开发陷于停滞的同时,亚洲却掀起了核电站的建设热潮。援引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最新统计,目前,全球在建的核电站一共有56个,其中亚洲国家在建的有37个,而中国就占了21个。中国作为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成员国,已是世界上核电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但政府在监管核安全方面的基本法律却长期缺位。国际上几乎所有发达国家、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有原子能法、核安全法和类似于核安全法的法律。然而,我国在1984年开始起草的原子能法,至今处于难产的尴尬境地,这或许会引起国际社会对中国核安全与辐射安全的管理能力的质疑,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形象。 总之,尽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但完善现行法律体系依然任重道远,核安全法、原子能法就是亟待制定的重要法律。建议在核安全立法中,重点落实核安全监管机构的法律责任,解决核安全监管机构法律责任空白问题。核安全立法既要规定核设施营运单位及其工作人员的法律责任,更要落实核安全监管机构的法律责任。只有依法明确核安全监管机构的法律责任,才有可能将核安全监管的责任落到实处,真正体现“责任重于泰山”的法律分量

其实,核泄漏危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危机缺乏反思。但愿邻国的核泄漏危机能够敲响我国核安全的警钟,期望核安全立法也能像核电建设一样进入快车道。

直面“四大考验”与“四大危险”,推进党的

直面\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加强党的自身建设

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尖锐地指出了我们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学习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就是要深刻把握贯穿其中的忧患意识,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不断提高防范和克服\四大危险\的能力。

一、坚持不懈地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防止和克服精神懈怠的危险

2002年12月党的十六大闭幕不久,胡锦涛总书记就带领中央书记处的同志前往西柏坡,重温\两个务必\,号召全党牢记\两个务必\。2008年又强调指出:\年来我们取得了伟大成就,同我们的远大目标相比,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相比,我们没有任何理由

骄傲自满、固步自封。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挑战面前,特别是在世界性经济危机的考验面前,如果精神懈怠、不思进取,就会错失发展机遇甚至前功尽弃。\这次讲话总书记又一次提出精神懈怠的危险,意义重大而深远

二、坚持不懈地提高各级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防止和克服能力不足的危险 十六届四中全会《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把执政能力提到关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这次胡锦涛总书记又一次把\能力不足\作为一种危险鲜明地提了出来,对问题严重性的认识十分深刻。

三、坚持不懈地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防止和克服脱离群众的危险 胡锦涛总书记在这次讲话中指出:\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我们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的要求,把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发扬起来、传承下去,就要始终牢记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始终把群众工作作为党的基础性、经常性、全局性、根本性工作,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四、坚持不懈地加强党员干部的道德修养和自律意识,防止和克服消极腐败的危险 实践反复证明,一些干部出问题,主要是出在德上;群众对干部有意见,主要是集中在德上。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就是要把道德建设摆到突出位置,下大力气提高党员干部道德修养。一是要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好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二是要严肃处理各种道德失范行为。特别是对于那些无视党的道德要求,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人和事,必须采取必要的组织措施,给予严肃处理。

从“9.11”的反思看中美关系

事件的回顾:

美国东部时间2001年9月11日早晨8:40,四架美国国内民航航班几乎被同时劫持,其中两架撞击位于纽约曼哈顿的世界贸易中心,一架袭击了首都华盛顿美国国防部所在地五角大楼。而第四架被劫持飞机在宾西法尼亚州坠毁,据事后调查失事前机上乘客试图从劫机者手中重夺飞机控制权。这架被劫持飞机目标不明,但相信劫机者撞击目标是美国国会或白宫。

纽约世界贸易中心的两幢110层摩天大楼(双子塔)在遭到攻击后相继倒塌,除此之外,世贸中心附近5幢建筑物也受震而坍塌损毁;五角大楼遭到局部破坏,部分结构坍塌;袭击事件令曼哈顿岛上空布满尘烟。

在9.11事件中共有2998人遇难,其中2974人被官方证实死亡,另外还有24人下落不明。遇难人员名单中包括:四架飞机上的全部乘客共246人,世贸中心2603人,五角大楼125人。共有411名救援人员在此事件中殉职。

事件的影响:

1、对美国

“美国911事件”发生后,美国经济一度处于瘫痪状态,对一些产业造成了直接经济损失和影响。地处纽约曼哈顿岛的世界贸易中心是20世纪70年代初建起来的摩天大楼,造价高达11亿美元,是世界商业力量的会聚之地,来自世界各地的企业共计1200家之多,平时有5万人上班,每天来往办事的业务人员和游客约有15万人。两座摩天大楼一下子化为乌有,人财损失难以用数字估量。五角大楼的修复工作至少在几亿美元之上。而且交通运输和旅游业造成严重损失。美国国内航班一天被劫持了四架,并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确实是历史罕见。

无论对美国总统布什,对美国民众或者对美国政坛人士来说,9月11日所遭遇的恐怖分子攻击事件都是一次历史性的震撼。连白宫、国防部大楼、金融财务中心的世界贸易大楼,都成了恐怖分子攻击的目标。在两小时之内,造成美国本土遭遇数以千计的伤亡。“美国911事件”的经济影响不仅局限于事件本身的直接损失。更重要的是影响了人们的投资和消费信心,使美元相对主流货币贬值、股市下跌、石油等战略物资价格一度上涨,并实时从地域上波及欧洲及亚洲等主流金融市场,引起市场的过激反应,从而导致美国和世界其它国家经济增长减慢。

2、对世界

对于全世界的人民而言,反恐怖活动将是人类社会一项长期、艰苦和复杂的斗争。这次事件沉重地告诉我们,在今天的文明世界里,我们还有一个共同的敌人——由霸权主义衍生的“恐

怖主义”。恐怖分子可能随时随地用各种办法制造事端,打击世界金融和商品市场,瓦解人们的信心。国际投机基金也会兴风作浪,利用恐怖活动提供的机会进行投机活动,通过制造恐怖事件牟取暴利,增加金融风险。因此,一方面,要加强和国际社会的合作,严厉打击恐怖活动;另一方面,应研究增加对国际战略商品的储备特别是石油储备的问题,尽量减少恐怖活动引发的金融动荡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事件的反思

纵观世界,由西方強势主导的全球化进程,世界的民族复兴改造进程,到底给世界帶来了什么?它不是因为文明本身造成了冲突,而是因为西方大国利益,能源的全球扩张,必然导致利益冲穾,到底谁在引发恐怖主义的产生,谁是恐佈主义者的界定,模糊不清,-些大国,开着軍艦坦克,到处推行覇权政策,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看到那一个小国不听话,就要修理修理,实行外科手术打击,靠借外債,开动战争机器,去干涉他国内政,顛覆他国主权,扶植傀儡,。昨天阿富汗,明日伊拉克,今天是利比亚,下一个遭殃的又是谁呢?叙利亚,?埃及?伊朗?把一些本来完整的国家搞到哀鸿遍野,四处战火,这种行为你说祘不祘恐怖,把航空母艦,战机开到他国疆土並发射导弹,横冲直撞,这祘不祘恐怖?有个国家伤心病狂把细菌弹扔到鸭绿江,这祘不祘恐怖?几十万无辜阿富汗丶伊拉克平民像缕蚁般死于外来入侵者炮火之下,这祘不祘恐佈,光去想念那世貿3OOO条人命,怎么不去想想在全世界因干涉他国而造成的上百万条生命死亡的悲剧?

要想杜绝恐怖主义,首先要从自身做起。我们不希望流血战争,我们希望和平共处,希望世界有-个安宁和谐的环境!

辛亥革命与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中华民国,第一次实现了中国的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变革和领导权力现代性转移,它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具有多方面的划时代作用,尤其对中国现代化进程具有影响深远的启动作用。作为辛亥革命直接政

治成果的中华民国,是按照孙中山的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学说建立起来的。它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两千余年的封建主义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亚洲的第一个资本主义民主共和国。因而孙中山曾自豪地说: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所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 12 】。

南京临时政府的组建及其权力的获得,都是按照“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议定通过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 14 】进行的。按照该《大纲》的规定,南京临时政府由两种权力系统组成,一是以参议院为代表的立法系统,二是以临时大总统和国务院为代表的行政系统。

参议院负有立法机关的使命,其前身是武昌起义后成立的“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参议院议员由各省选派,每省 3 名,共计 43 名,于 1912 年 1 月 28 日 正式成立。其主要职权是:( 1 )议决大总统行使对外宣战、媾和、缔约,对内制定官制官规、任命国务员及外交专使、设立中央临时审判所等权力之事件。( 2 )“议决临时政府之预算”、“检查临时政府之出纳 ”、“议决全国统一之税法、币制及发行公债”、“议决暂行法律”。( 3 )议决临时大总统交议事件及答复临时大总统咨询事件。

临时大总统由参议院(正式成立之前由各省都督府代表会代行其职权)选举产生,既是国家元首,也是政府首脑,直接领导国务院各部。临时大总统的主要权力是:( 1 )“统治全国之权”和“统率海陆军之权”。( 2 )“宣战、媾和、缔结条约”、“制定官制、官规”、“任免文武职员”、“任免国务员及外交专使”、“设立中央临时审判所”等权,但须经“参议院之同意”。( 3 )向参议院交议和提出咨询的事件,可行使复议权,但如参议院坚持原议则必须执

行。 上述这种政治体制的建立,不仅表现了其仿照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制度形式,而且体现了其政治民主化的意义。南京临时政府是按照《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建立的,而该《大纲》的制定则是经过一定的民主程序而产生的,由来自湖北、湖南、浙江、江苏、安徽、福建、广西、四川、山东、直隶、河南 11 省的都督府和咨议局所推选的 23 名代表审议通过。按照这一《大纲》建立起来的中华民国和南京临时政府,废除了国家最高权力系 于 君王一身的封建专制制度,而赋之以具有临时议会性质的参议院。临时大总统须经选举而产生,虽执掌国家的实际大权,但重大职权的行使,须经得参议院的同意。参议院和临时大总统互相制约:“参议院议决事件,由议长具报,经临时大总统盖印,发交行政各部执行之”;“临时大总统对于参议院议决事件,如不以为然,得于具报后十日内,声明理由,交令复议。参议院对于复议事件,如有到会参议员三分之二以上同意仍执前议时,应仍照前条办理。”

西亚、北非局势与中国崛起

现在西亚和北非局势动荡的根本原因是全球资源分配的不合理性的集中体现。 在21世纪中,一个国家的发展和崛起需要足够的资源提供保障。纵观世界大国的崛起无不是建立在大量资源的基础上。在工业革命的初期,工业集中地带往往是资源集中地带或者是资源便于运输的地带。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前苏联的崛起,他是建立在乌克兰的粮食和西伯利亚的资源的基础上的。通过政权的集中,使资源能够快速的转化生产力。这就是在二战时期苏联号称无穷无尽的后勤补给的根本原因。而美国更是如此。在中部大平原的粮食和全球能源的供给,是它迅速的成为世界第一的经济强国,进而成为第一的军事强国。因而在二战结束后,美国迅速的通过其军事优势控制了世界上可以控制的大部分资源。而它对中国内战的支持也是他控制资源的一种最直接的体现。因而当时只有资源十分丰富的苏联才可以与美国抗衡的根本原因。

随着近几年中国的强势崛起,中国对世界资源的占用比率越来越高。当这种资源的分配影响了美国对资源的掌控范围的时候,也就是美国反击的时候。伊拉克战争,叙利亚战争,通过对日本的影响,进而影响俄罗斯对中国石油的供应,通过对澳大利亚的影响,导致铁矿石价格的节节攀升等等都是它对中国乃至世界资源的一种控制力的体现。而对中国来说要维持这种快速的增长,只有对全球资源的进一步占有,而这种占有必然对美国构成威胁。但是反过来看,中国的增长不也是对美国的一种间接削弱么?

印度是随中国之后最有希望进军超级大国的国家,他有着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高素质的人才储备。但是为什么印度和中国的差距也挺大的呢?

首先,印度真正的发展比中国要晚一些,这就决定它在全球的资源分配上落后于许多发达国家和中国,导致它的发展的基础很不牢固,最近听说澳大利亚解禁了对印度的铀出口限制,可能这一举动会加快的印度核大国的成长,导致它在地区问题上的态度更加的强硬化和无理化。因此,印度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扩大资源的供给渠道,而要完成这个目的,必然的和中国发生冲突,这也是中国在南海问题上遇到印度纠缠的原因。

其次,印度的民生问题很严重,印度也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而且人口众多,民生问题十分复杂,解决起来十分困难,这也是阻碍印度快速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经济利益的因素,趋利性是人之为人的天性。战后,西亚北非石油产业的蓬勃发

展,使得国家财富迅速增加,富有仿佛成了海湾国家的代名词。石油是这些国家的命脉,没有了石油的日子,这些国家的发展速度势必会大幅下降。石油带来利益,也带来西方发达国家的“隐形入侵”,大量外国资本的涌入,西方的意识形态与生活方式暗潮涌动,不自觉地影响着原本保守排外的伊斯兰文化。

“十一五”成就回顾

“十一五”以来,我国粮食连年增产,2009年达到10616亿斤,比2005年增长9.7%。特别是2007年以来连续3年稳定在1万亿斤以上,标志着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迈上了万亿斤新台阶。肉、蛋、奶、水产品、蔬菜产量大幅增长,市场供应充足,满足了城乡居民对农产品的多样化需求。

面对罕见自然灾害,众志成城,力保粮食生产。“十一五”时期,地震、洪水、干旱、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我国农业生产面对严重挑战。直面灾害,中央加大了抗灾投入,各地各部门加强灾情监测,落实抗灾措施,指导农民科学生产。据统计,仅2009年春旱期间,北方冬麦区合计日最高投入抗旱人数1238万人、开动机电井118

万眼,各地累计投入抗旱资金29亿元,完成抗旱浇灌面积1.37亿亩,为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面对增产难度越来越大,高产创建示范全面铺开,科技攻关再上新台阶。收获沉甸甸的“六连增”后,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基数越高,增产越难。粮食生产要取得突破性发展,必须选择突破性的技术路线。“十一五”期间,创建万亩高产示范片的技术战略确立,优粮工程、动植物保护、种养业良种等一批重大农业建设工程实施,有效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一些先进实用的科学技术集成配套推广,为夺取粮食增产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2009年,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农机总动力、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8.99亿亩、8.75亿千瓦、49.1%,比2005年提高8.9%、27.7%和13.2个百分点。科技对农业生产的贡献越来越大,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由2005年的48%提高到51%。

面对传统生产方式的局限,农业经营体制机制不断创新。如今在一些地方的农村,即便是大忙时节,田地里也看不到多少农民,农民都说整地、育秧插秧、病虫防治、收割,都有专业服务合作社帮忙,现在种田轻省多了!“十一五”以来,各级农业部门通过政策引导和示范带动,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社和各类专业服务组织,各类植保队、农机合作社、农技服务公司空前活跃。2009年,耕地流转面积达到1.5亿亩,占家庭承包耕地面积的12.4%;全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达到22.4万个,带动1亿以上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达到24.64万个,实际入社农户2100多万。

2006年,既是“十一五”的第一个年头,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开局之年。围绕着“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我国的广袤乡村发生着真实的改变。

陕西省安塞县真武洞镇农民司云,这几年的日子是越过越舒坦。他在家里搞养殖,孩子外出打工,一年家里的收入接近5万元。村里的变化也大,路通了,水净了,房子翻新了,环境整洁了,农民见面打招呼的方式都变了。

司云的感受代表着很多农民的心声。“十一五”期间,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加速,从东到西,从南到北,我国农村的变化日新月异。

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十一五”时期,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先后跨越4000元、5000元大关,2009年达到5153元,年均实际增长8.3%;2010年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3078元,实际增长9.5%。“十一五”成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收入增长最快的时期之一。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自2006年以来,国家累计安排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中央投资590亿元,解决全国2.15亿农村居民及农村学校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任务。“十一五”前四年,新改建农村公路156万公里,比“十五”末新增28万公里,农村公路通达水平和通畅程度大幅提高。大电网对农村人口的覆盖率超过了95%,基本实现了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同网同价。国家大力扶持农村发展清洁能源,“十一五”末全国户用沼气将达到4000万户。农村危房改造项目已经启动,截至2009年11月30日,全国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任务开工率91.1%、竣工率64.9%。

“十一五”期间,统筹城乡发展、新农村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但“三农”发展仍需夯实基础。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城乡发展失衡仍然突出,最需要统筹。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i5z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