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_第四单元导学案(教师用)人教新课标版
更新时间:2023-07-28 06:09: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课推荐度:
- 相关推荐
16 《化石吟》 导学案 (教师用)
【导学目标】
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把握内容,体会感情。
2.理清结构,展开合理联想和想像。
3.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导学重点】
联系生物学的相关知识,激活联想想像思维,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导学难点】
体会诗歌表达的丰富感情,通过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发挥联想和想像,认识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课 时】一课时
【预习导引】
1.教师可利用网络或书籍查阅有关化石的资料,并指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有条件的地方可组织学生参观相关展览,进一步了解生物进化的过程,为学习本课做准备。
2.掌握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奇huàn幻 guǒ裹藏 cōng lïng 葱茏 zhuï yuâ 卓越
骸骨hái 潜行qián 躯壳 qiào 档案dàng ....
造物主 —— 基督教徒认为上帝创造万物,因此称上帝为“造物主”。
潜行——在水面以下行动。 幽雅——幽静而雅致。
叹服——称赞而且佩服。
海枯石烂——形容经历很长的时间(多用于誓言,反衬意志坚定,永远不变)。
乌有——《书》虚幻;不存在。 葱茏——(草木)青翠茂盛。
3.认真阅读课文(含单元提示、课文提示、课文、课下注释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思考: ①化石所重现的逝去万载的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沉睡一年的石头说了什么话?
(参见第3、4、5、6节)
②反复朗诵这首诗,体会诗歌和谐优美的音乐美。
③思考诗的第二节和最后一节构成什么关系?
——前后照应,即第7节是对第2节的回答。
4.在文中圈出不懂的词语和句子,或者你最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并结合全文理解其的含义。
【导学过程】
一、导入:
1.可采用多媒体电教手段用大屏幕展放有关化石的图片,并配以音乐、旁白解说,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2.也可用音乐导入:《木鱼石的传说》“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唱歌 它诉说善良 讲述美好 ”同学们听了歌曲,也会想像到,精美的石头怎么会唱歌呢?它怎样讲述着善
良和美好呢?有诗歌写道:“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请向我一一讲述那奇幻的神话。”石头真的能向我们讲述神奇的故事吗? 让我们共同研读一首科学抒情诗《化石吟》。
二、整体感知:
在听读前,检查预习2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并在朗读中思考问题: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诗的主要内容。 本诗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歌表达了作者对科学神奇与人类伟大的赞美之情。
3.本诗可分为几层,试概括大意。
诗歌分为三层,1—2节通过发问,引发联想;3—6节具体抒写,无限遐思;7 节 回应发问,照应开头。
三、研读赏析
1.教师导学:对文章的大体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基本了解,还应学会细致研究好的章节、词语,以便把握文章的主旨。
2.自主探究,思考:
a “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一句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是表现作者思路的句子,是紧承问句之后具体抒写遐思的内容。 b 怎样理解“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一句?
——之所以是“一本珍贵的密码”,是因为在化石中,作为生命基本物质的有机化合物还保留着,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c “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是写人吗?你是怎样理解的? ——“刻下道道皱纹”写的是化石,这是一种比喻,人脸皱纹是生命历程的写真,而把化石比作人脸皱纹,不正是地球古生物的档案吗?
d 从诗中找出你喜欢的一句,品味赏析一下,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四、拓展延伸 :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纯金难留》 [美]弗罗斯特
自然的新绿是纯金,
她这种色彩最难保存。
她的新叶像一朵花;
但只能持续一刹那。 然后就还原成为叶片, 乐园就这样沉入哀怨,
曝光就这样堕入白昼, 凡是纯金都难留。
1.这是一首赞颂青春的诗,诗人将青春喻为 花 、纯金,表现了青春的珍贵与美丽。
2.“凡是纯金都难留”,美好的青春难以长留,诗人暗示我们时光易逝,应珍惜青春年华。
3.请写出你所掌握的劝人惜时奋发的古诗句。(至少两句)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五、课外作业:
1.练习:一、二、
2.查阅资料后,写一点感想,题目可定为《远古的遐思-------读(观)××有感》
【教后反思】
17 《看云识天气》导学案 (教师用)
【导学目标】
1.引导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要点。
2.理清文章的思路。
3.引导学生领会运用比喻的妙处。
4.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导学重点】
1.快速阅读,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写作思路,分析本文写作层次清晰的特点。
2.体会运用比喻的妙处。
【导学难点】分析、把握课文主体部分怎样看云识天气的内容和结构层次。
【课 时】一课时
【预习导引】
1.学生搜集有关云和天气的谚语,有关云的成语、诗词、文章片断等。
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 天有城堡云,地上雷雨临。 天上扫帚云,三天雨降淋。 早晨棉絮云,午后必雨淋。 早晨东云长,有雨不过晌。 早晨云挡坝,三天有雨下。 早晨浮云走,午后晒死狗。 早雨一日晴,晚雨到天明。
2.掌握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1)注音:
峰峦(luán) 一霎(shà)间 点缀(zhuì) 绫纱(líng) ....
弥漫(mí) 晕(yūn)头转向 月晕(yùn) 崩塌(bēng tā) .....
(2)释义:
峰峦:山峰和山峦。峦,小而尖的山,或连绵的山。 一霎间:一会儿,形容时间极短。
预兆:事情显露出来的迹象。 轻盈:文中形容卷云像女子的动作、体态一样轻巧优美。 弥漫:(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 征兆:即将出现的迹象。 崩塌:崩裂而倒塌。
3.认真阅读课文(含单元提示、课文提示、课文、课下注释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思考: a看云识天气的最基本的经验是 (见第2节)
b设计一种表格,列出云及其光彩的种类、特征、和它们分别预示的天气情况。
4.在文中圈出不懂的词语和句子,或者你最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并结合全文理解其的含义。
【导学过程】
一、导入 :唐代诗人刘禹锡在《竹枝词》中写道,“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生动地描绘了一种有趣的天气现象,说明作者对这种自然现象观察得非常细致。因为天气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千百年来,人们也在一直留心观察自然界,以图掌握规律,为人类服务。事实上,天气的变化也自有它的规律,自有它的征兆。现在,我们来看一组图片,你能说出它们与天气有怎样的关系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科学小品文——《看云识天气》
二、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2
2.听读课文,思考:
a.云和天气到底有怎样的关系? 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b.本文主要介绍了哪些云及其光彩?它们各有怎样的特征?分别预示怎样的天气情况?
请你设计一种表格来完成,看谁设计的好。
(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共同完成上述题目。)
晴天云简表
云的光彩简表
三、重点研讨
1.本文介绍了这么多的云和云的光彩,但我们读来条理清晰,作者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 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有关语句吗? (学生速读课文,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
——文章先说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第1段概述,先用“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一句总说,然后描绘了万千姿态的云。第2段是3、4、5段的“纲”:“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后面三段就是遵循这个“纲”展开的。
第3段照应“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第4、5段照应“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第6自然段开始写“云的光彩同天气的关系”,最后一段总结全文。在文章内部,作者也是按照一定的思路来介绍的。例第3段,把“薄云”又分为“卷云”、“卷积云”、“积云”和“高积云”,并分别介绍了它们的特点及和天气的关系。
2.本文是一篇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但语言生动,对云的描摹也细致形象。作者主要采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运用这些方法有何好处?试从课文中找出几例加以体会。你能否仿照课文中的例子造几个句子?
a学生在课文中画出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的句子。(侧重于比喻的修辞方法)
对于修辞方法,学生了解即可,关键体会运用比喻等修辞方法的好处(学生朗读找到的运用修辞方法的语句,重点谈谈体会)。
b齐读课文第1自然段,体会说明语言的生动特点,并仿照课文造句。
示例:天上的云 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
[模仿造句]
远处的霓红灯亮了,像
每月光照在地上,像
四、拓展延伸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碧蓝的天空,铺过来一层蚕丝般的云幕,不一会儿,太阳周围现出一道彩色光环。它宛若彩虹,但没有彩虹鲜亮;虹的色彩排列是内紫外红,而光环刚好相反,是外紫内红,这就是“晕”,俗称“风圈”。
②人们对“晕”的兴趣,不单因为它有斑斓的色彩,而且由于它是天气变化的一种前兆。据我国新疆阿勒泰地区统计,在1980年中就曾出现1052次“晕”,“晕”后两天内出现风、雨等显著天气变化的占80%。
③不过,也不是所有的“晕”都是风雨之兆。气象工作者经过长期观察发现:当“晕”的持续时间在1小时以内(俗称:“短晕”)时,未来的12小时~36小时内会出现风或雨;当“晕”的持续时间在5小时以上(俗称“长晕”)时,则不会有风雨天气出现。
④美丽的晕环是大自然的天气预告图,我们了解并利用它来观测风云,能更好地安排工作和生活。
1.第①段从哪两个方面说明晕和彩虹的不同?(各不超过5个字) 鲜亮的程度;色彩的排列。
2.人们对“晕”的兴趣主要因为_它是天气变化的一种前兆___,文中“_____美丽的晕环是大自然的天气预告图______”与它相呼应。
3.本文段依次运用的说明方法是__作比较__、__举例子_、___分类别__和_列数字__。
4.从语言风格看,本文主要是____平实_______说明。
五、小结:
本文介绍了种类繁多的云及云的光彩,但文章层次清晰,很有条理,关键在于作者选取了合理的说明顺序。先说什么,后说什么,作者做到了心中有数。另外,作为一篇科普说明文,作者写得非常生动形象,这得益于运用了恰当的修辞方法。除此外,更重要的是对于自然现象的细心观察。其实,只要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观察,一样可以写出精彩的文章来。
六、布置作业
1.练习:一、二、
2.留心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写一则观察日记。
3.收集有关云的谚语、成语、俗语、诗词及文章片断等。
【教学反思】
18 《绿色蝈蝈》 (教师用)
【导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速读课文,能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内容。
2.引导学生体味文中的美词佳句,并说出其作用。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导学重点】培养学生阅读文章、概述内容的能力,体会语言特色。
【导学难点】能体味文中的美词佳句,领会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妙处。
【课 时】一课时
【预习导引】
1.查找作者和作品的资料。
1823年12月22日,法布尔生于法国南部一户农民家中。童年时代就迷上了户外大自然中的花草虫鸟。在他不足19岁时就立志研究昆虫。后来靠自学获得了自然科学硕士、博士学位。1880年他用积攒的一小笔钱,在乡间小镇塞里尼昂附近购得一处坐落在生荒地上的老旧民宅,进一步研究活虫子的计划即将变成现实。他精神舒畅,用当地普罗斯旺语给这处居所取了个风趣的雅号——荒石园。年复一年,他守着心爱的荒石园,开足生命的马力,不知疲倦地从事独具特色的昆虫学研究,把劳动成果写进一卷又一卷的《昆虫记》。他就是这样,孤独、欢欣、清苦、平静地度过了35年余生。
《昆虫记》主体内容集中在昆虫学问题上,同时收入一些讲述经历、回忆往事的传记性文章,若干解决理论问题的议论,以及少量带科普知识性的文字。1910年法布尔在全十卷精装本《昆虫记》的出版序言中说:“非常遗憾,如今我被迫中断了这些研究。要知道从事这些研究是我一生得到的惟一仅有的安慰。阅尽大千世界,自知虫类是其最多姿多彩者中之一群。即使能让我再获得些许气力,甚至有可能再获得几次长寿人生,我也做不到彻底认清虫类的益趣。”
1915年11月的一天,这位以昆虫为琴拨响人类命运颤音的巨人逝世。
2.掌握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1)给加点的字注音。
喧嚣.xiāo
气氛 .fēn 劫掠 静谧.luâ .mì 满载而归zài 喑哑yīn ..酷爱kù .吮取shǔ .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shîu狩猎
gōu 篝火 cuàn 篡夺 rǎo扰乱 更胜一chïu筹 zhōng螽斯 xī窸sū窣作响 wō jù莴苣
(3)请将横线处的文字表述替换成成语(或词语)。 ①耳朵灵敏的人,能听到动物中弱者被强者吃掉处四周的绿叶丛中,蝈蝈在窃窃自语。(弱肉强食)
②表面上很大而实际脆弱的东西常常成了绿色蝈蝈进攻的目标。( 庞然大物 )
③蝉则惊慌、害怕得不知如何是好地飞起逃窜。( 惊慌失措 )
④它们对这道菜吃得特别有兴趣。( 津津有味 )
3.认真阅读课文(含单元提示、课文提示、课文、课下注释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思考: ①绿色蝈蝈的外表有哪些特征? ——漂亮、嫩绿、苗条、匀称
②绿色蝈蝈有哪些习性?作者主要写了哪个方面的习性?
——叫声,食性,主要写的是食性。
4.在文中圈出不懂的词语和句子,或者你最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并结合全文理解其的含义。
【导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也许你还记得童年时看蚂蚁搬家时的情景吧?也许还记得在夏夜里在草间提着灯笼捉萤火虫吧?还有唱歌的知了、飞舞的蝴蝶,这些大自然的小昆虫。也许你已经从各类文章中体会到蜜蜂、小鸟等各类小动物生活情趣,这些美好的昆虫、动物也许都是伴随你成长的好朋友。今天,大家再去拜访一位昆虫朋友——绿色蝈蝈。
二、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1.2.
2.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a绿色蝈蝈外表有哪些特征?
外表特征:“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
b作者主要写了绿色蝈蝈的哪些习性? 明确蝈蝈习性写了蝈蝈的叫声和食性。
三、重点研读,质疑问答,合作交流:
1.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引出蝈蝈的呢?
课文第1段并没有写蝈蝈,是写在别人欢度国庆的日子里,自己还没有忘记去观察昆虫。“我独自一人”说明作者对他热爱的事业的执著。第2段写蝉在夜晚不再鸣叫,它要休息了。突然,蝉的一声哀号引出了本文的“主人公”——蝈蝈。这是多么富有匠心的写作思路!
2.作者是如何知道蝈蝈喜欢吃什么食物的呢?
作者是通过实验和观察知道蝈蝈喜欢吃蝉肚子的。清晨,作者散步时看到的一幕揭开了蝈蝈食物之谜——捕蝉为食。又通过变换食物的花样,揭开了蝈蝈首先吃蝉肚子的秘密,因为肚子既有肉,又有甜食。这反映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
3.文中多处运用拟人手法,试结合具体例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窃窃自语”“津津有味”“酷爱甜食”“毫不犹豫地都接受”是拟人。这样写亲切自然,形象生动。
4. 研读课文第9段,归纳这段文字说明了蝈蝈的什么生活习性,说明蝈蝈属_____C_____(A.食肉 B.食草 C.杂食)性昆虫。
5.“蝈蝈也存在着同类相食的现象。诚然,在我的笼子里,我从来没见过像螳螂那样捕杀姊妹、吞吃丈夫的残暴行径,但是如果一只蝈蝈死了,活着的一定不会放过品尝其尸体的机会的,就像普通的猎物一样。”本语段中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好处?
语段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写蝈蝈同类相食,拿螳螂来作比较。这样写既能使读者了解其他昆虫的习性,又能突出蝈蝈的习性。
6.《辞海》中有关蝈蝈的条目是这样的:蝈蝈,昆虫。螽斯的一种。翅短,腹大,雄的前翅基部可摩擦发声。吃植物的嫩叶和花,危害农作物。也有称之为“哥哥”。就这段文字与课文比较,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笔法特点。
本文的说明与一般的说明文不同,带有明显的感情色彩,亲切自然,富有文学笔法,妙趣横生,生动活泼。 本文的写作特点:文艺笔调生动;语言传神形象;拟人贴切自然;描写突出特征。
四、拓展延伸: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燕子善飞,妇孺皆知。其飞行速度每小时可达120公里,_________燕子又具有高超的飞行特技:它们一会儿像箭一样贴墙飞行,一会儿又垂直地直冲云天;它们能够倏忽地来个180°大转弯,或者翼不振,翅不摇,干脆在空中滑翔几分钟。
②那么,燕子的飞行本领为什么如此高强呢?原来,燕子的身躯呈流线型,两只翅膀既窄又长,每秒可以振动20次,它们的尾巴几乎是整个身躯长度的三分之一,这些对飞翔是特别重要的。燕子的身子特别轻巧,平均重量仅为20克,堪称是最轻量级的飞行员。
③燕子是一种勤劳的鸟。筑巢,“娶妻生子”,抚养孩子,整天忙得不亦乐乎。燕子又是个捕虫能手。一对燕子夫妻每天捕8000多只虫,除供自己所需外,大部分都用来喂养它们那些似乎是永远也填不饱肚子的孩子们。燕子吃掉大量害虫,对农业林业有很大好处,所以,燕子是益鸟,是人类的朋友。 (节选自吴莫印《燕子》有改动)
1.解释文中加粗成语的含义。
妇孺皆知: 妇女与孩子都知道
不亦乐乎: 不也是很快乐吗?
2.段①的空缺处应填入的最恰当的句子是( A )
A.堪称是鸟类大家庭中最善于飞翔的成员。B.堪称是动物大家庭中最善于飞行的成员。
C.堪称是动物大家庭中飞翔技能最高的成员之一。D.堪称鸟类大家庭中最善于飞翔的成员之一。
3.阅读语段②,简述“燕子”具有高强的飞行本领的原因。 ——身体呈流线型、翅膀既窄又长;尾巴长;身子轻。
五、课后练习:
1.读读法布尔的《昆虫记》节选本。 2.练习:二、三、
3.以自己熟悉喜爱的小动物为内容写一篇小短文。
【教后反思】
19 《月亮上的足迹》导学案 (教师用)
【导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速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人类登月的知识。
3.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导学重点】 速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从中了解有关人类登月的知识。
【导学难点】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特色。
【课 时】一课时
【预习导引】
1.掌握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注音:可望不可即.jí 小心yìyì翼翼 一yâ叶孤舟
解词:昂首挺立——昂着头直直得站着,形容斗志高,士气旺。
里程碑 ——比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作为标志的大事
2.查资料,了解航天方面的知识。
教师可带领学生参观天文馆,了解有关宇航和月球方面的知识。
学生可以阅读有关的书籍,如《航天时代》、《宇宙奥秘》、《十万个为什么》等等,也可以网上查询有关月球的资料,为更好地理解课文做准备。
3.认真阅读课文(含单元提示、课文提示、课文、课下注释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思考: ⑴这是一篇记实报道,是记叙文的一种,请找出文章中所交代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⑵本文所叙之事是登月,那它是分几个部分描述登月的全过程的呢?
登月的全过程可分为四个部分:
①升空准备(3、4)升空前的气氛、登机。
②飞向月球(5—9)检查、点火、升空、飞行。
③登月成功(10—15)登月、在月球上工作、登上飞船。
④返回地球(16—20)起飞、归航、回到地球、畅谈感受。
⑶宇航员登月,不仅开创了人类的首次载人探索外星球的新纪元,而且还肩负着特定的任务,那宇航员登上月球后做了做了些什么?:
①检查登月器的着陆情况。 ②采集月壤和月岩。 ③树立登月纪念碑。 ④安装电视摄像机、太阳风测定装置、激光仪和月震仪进行科学探测。 ⑤插上美国的星条旗。 ⑥与美国总统尼克松通电话。
⑷提问:从登月准备、飞向月球、成功登月到返回地面,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报道这一过程的?
按事情发展的时间顺序,将有关表示时间的短语在书上圈点。
4.在文中圈出不懂的词语和句子,或者你最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并结合全文理解其的含义。
【导学过程】
一、导入
1. 可用大屏幕出示航天飞船的登月资料图片,也可以用夜幕星空的画面导人新课。
2. 可以用嫦娥奔月的故事或有关月亮的古诗歌导人。
总之,导人旨在引起学生阅读本课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月亮的传说、月亮的神秘是人类的向往,什么时候能登月球呢?如今幻想正变成现实,1969年7月21日,人类终于登上了月球,那惊心动魄的一幕,那成功的喜悦,在今天的课堂上,我们依然可以领略。让我们共同欣赏美文《月亮上的足迹》。
二、速读课文,总体感知:
要求学生速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
指导学生阅读并提出思考题,把握文章大意。
1.自主学习
a快速默读课文(不指读,不动唇,不回读),并找出登月过程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b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c登月全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d试将登月全过程画一张示意图,并简要说明。
2.合作探究
以上问题可以由小组讨论完成,讨论中教师可巡视指导,并参与讨论。 然后由学生各组代表发言,并由其他组的学生补充,发言后教师总结。
明确: 本文真实地记录了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登月的全过程。 登月全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登月准备——飞船升空——登月成功——登月归来。
三、研读赏析,激发兴趣,品味语言
1.自主学习
教师指导学生相互质疑并共同探究,深人体会。
a宇航员从登月到返航经历了多长时间?登月全过程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b宇航员登月后做了哪几件事?
c人类登月有什么意义?课文哪一段有所揭示?
d写作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2.合作探究
对以上问题,小组研讨并在教师指导下达成共识:
人类第一次踏上月球来回历经76万公里,历时95个小时。宇航员登月采集月壤和月岩样品,树立纪念碑,安装摄像机,安装太阳风测定装置、月震仪,插上美国国旗,与尼克松总统通话等。课文最后一段揭示了其伟大意义。
“阿波罗”登月计划成功,使人类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人类开始走向地球以外的星球。现代科学技术已达到向外层空间发展的水平。这既是人类巨大的飞跃,也是人类迈出的第一步。对这样一次事件的完整叙述,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呢?学生可以发言并举例。教师可以帮助归纳:语言方面—
—①恰当的描述;②用数字说明;③叙述中有议论。此三点可各举一例,并分析作用,教会学生在写作中应用。
四、拓展延伸: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按要求回答问题。
《人类何时飞出太阳系》
①宇宙航行是当今人类最远大、最美好的理想。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指出,宇宙航行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航天,即冲出地球大气层,在太阳系的广阔空间内活动:第二阶段为宇航,即冲出太阳系,到银河系和河外星系更加广阔的宇宙空间活动。
②人类的航天时代,如果从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算起,已有40多年的历史。这期间,人类挣脱了地球的引力,飞出了地球村,登上了月球。可人类总嫌飞天的步伐太慢,总以焦急的心情盼望着——何时才能飞出太阳系,进入宇宙时代!20世纪70年代人类放飞的太空天使“先驱者”和“旅行者”探测器,到目前已飞行了二三十年,跋涉60亿千米,已飞越了最远的冥王星轨道,但它是否已飞出了太阳系呢?
③其实,太阳系的边界十分广阔,如果以太阳风影响所及的范围来计算,半径可达135亿千米~180亿千米;如果以太阳的引力所及的范围计算,半径可达15万亿千米,约1.5光年。由此可见,上述的飞行探测器离太阳系的边界还差得很远很远。从宇宙的尺度来说,太阳系只是沧海一粟,跨越一条小河沟容易,要跨越大洋,就必须具备足够的条件。就目前人类对宇宙的了解认识和所具有的航天技术,对宇航来讲是远远不够的,还远远不能适应飞出太阳系的要求。目前及今后的十年内,人类主要是重点开展太阳系内的航天活动,并开展一系列的科学研究,努力取得一些突破性的研究成果。
④对于飞出太阳系的航行来说,眼下还只是一张白纸,任凭人们去设计、去幻想。目前人们的设想之一是必须开发质量小、作用时间长和高能的空间动力能源。如电能火箭、激光火箭、核能火箭以及微波动力飞船、激光动力飞船、反物质推进星际飞船等等。必须大大提高宇宙飞船速度,以每秒几百千米、几千千米、几万千米、十几万千米甚至以接近光速的速度飞行,这样,人们在数十年的有生之年,才有可能飞出太阳系,去别的恒星系、银河系或更遥远的河外星系进行星际航行。 ⑤何时能飞出太阳系,取决于我们地球人类的智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努力吧,也许在几十年、上百年后,人类向往星际航行的梦想就会成为现实。
1.第③自然段划线的句子运用__列数字_的说明方法,是为了说明__太阳系的边界十分广阔__。
2.根据目前的设想,人类要能飞出太阳系必须突破飞行器的__动力能源__和__飞行速度_两道难关。
3.上文分别介绍了宇宙航行的两个阶段。先介绍航天阶段的_______状况(或“成果”)_______,再介绍宇航阶段的__________设想_________________。
4.未段“也许在几十年、上百年后”为什么不能删去?
—— “也许”表推测、估计,删去后语意变得比较肯定,而人们对几十年、上百年后的情况,难以作出准确的判断。
五、总结:
登月成功是人类的一大壮举,更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这次登月已过三十多年,而我国航天技术到目前仍无法登上月球。但随着我国神州五号飞船的发射成功,五星红旗高插在月球上的日子已为期不远了。愿大家努力学习,长大能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我们也期待着我国的登月计划早日成功。
六、课后作业:
学生看第99页的插图:
① 想像一下,球上有些什么?那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② 科学家为什么要搜集月球上的土壤和岩石呢?
③ 想像一下在登月的高空中,宇航员会有什么感觉?
④ 文中写道,“返航时,宇航员将登月舱甩在了太空”,这样做合适吗?
【教学反思】
20 《山市》导学案 (教师用)
【导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习积累一些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
2.体会“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壮丽的幻景。
3.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学原理,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科学精神。
【导学重点】 反复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体会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壮丽的幻景,培养学生的探
究能力、联想及想像能力。
【教学难点】1. 语言的品味 2. 画面的描述
【课 时】 一课时
【预习导引】
1.搜集有关资料做成多媒体课件,讲清“山市”形成的原理。爱好美术的同学可用绘画展示“山市”的美景。
2.搜集有关蒲松龄和《聊斋志异》的材料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又字剑臣,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川蒲家庄(今山东淄川)人,生于明崇祯十三年,卒于康熙五十四年,终年七十六岁。清代短篇小说大家,他创作的《聊斋志异》是中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创作的最高峰。“聊斋”是蒲松龄书房的名字,“志异”即记下一些奇闻异事。《聊斋志异》以狐鬼故事著称,但也包含极少部分自然界的奇异现象,
《山市》描绘的是山中蜃景,与“海市蜃楼”相似。文中描绘了从山市开始出现到最后消失的变化过程,给人以神奇而又壮丽的感觉。
3.认真阅读课文(含单元提示、课文提示、课文、课下注释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思考: ①读准字音。
奂huàn 邑yì 冥 mǐng 甍wâng 垣 yuān 睥pì 睨 nì 亘gâng 莽měng 霄xiāo 扉 fēi 缥piāo 缈 miǎo 逾yù 倏shū
②山市的全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画出表时间的词语)
——三个阶段:(投影明确)
a初生阶段:从孤塔高耸,到宫殿出现。
b发展阶段:城郭的出现。
c高潮阶段:危楼的出现。
4.在文中圈出不懂的词语和句子,或者你最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并结合全文理解其的含义。
【导学过程】
一、导入:
1. 可以由“海市蜃楼”的画面或图片导人,也可以播放有关的录像,渲染气氛,引导学生进入状态。
2. 或以讲传说、讲故事,创设情景,引起学生的兴趣。有道是“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飘渺间”,清代文学家蒲松龄为我们写下的《山市》,描绘了山中蜃景,与我们所说的海市蜃楼略有不同。山市是一种科学现象,它到底有怎样的奇观呢? 让我们走进这山市,去感受它的奇妙吧!
二、了解作者及作品,检查预习1、2
三、指导朗读:
1.检查预习3,疏通字词。
2.小声自读,画出读不准的字,同桌交流解决。
3.齐读课文一遍。
四、理解课文:
1.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画下不能解决的句子。
2.四人小组交流疑难句子,合作解决。
(未能解决的全班交流)
3.思考:
山市的全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画出表时间的词语)
明确:三个阶段:(投影明确)
1)初生阶段:从孤塔高耸,到宫殿出现。
2)发展阶段:城郭的出现。
3)高潮阶段:危楼的出现。
4、请学生依照这个过程,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以图画或语言描写的方式展示你脑海中“山市”的景象。
(选取几个,实物投影)
5.再次朗读全文。
五、探究“山市”形成的原因。
1.开头,我们提到了“海市蜃楼”,这种奇观古人是无法解释的,才有了“大蛤蜊哈气而成的想象。可我们现代人已经懂得了它的科学道理,你知道吗?
(学生发言)
(投影补充关于“海市蜃楼”的小知识)
2.你能根据这个知识来推测“山市”形成的原因吗?
(四人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探究出的原因
3.朗读课文
六、课堂小结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虽然我们无缘目睹海市蜃楼,但同学们能充分发挥想象,用手中的笔再现“山市”,真是棒极了!最后让我们回归文本,在朗读中体会“山市”的神奇、壮丽吧!
七、课后作业
㈠ 朗读课文
㈡ 阅读《地震》一文,做文后练习。
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刻,地大震。余适(1)客稷下(2),方与表兄李笃之对烛饮。忽闻有声如雷,自东南来,向西北去。众骇异,不解其故。俄而(3)几案摆簸,酒杯倾覆;屋梁椽柱,错折有声。相顾失色。久之,方知地震,各疾趋出。见楼阁房舍,仆(4)而复起;墙倾屋塌之声,与儿啼女号,喧如鼎沸。人眩晕不能立,坐地上,随地转侧。河水倾泼丈余,鸭鸣犬吠满城中。逾
(5)一时许,始稍定。视街上,则男女裸聚,竞相告语,并忘其未衣也。后闻某处井倾仄,不可汲;某家楼台南北易向;栖霞山裂;沂水陷穴,广数亩。此真非常之奇变也。
注释:(1)适:正好,刚好。(2)稷下:济南 (3)俄而:一会儿
(4)仆:倒下 (5)逾:过了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1)儿啼女号 tí háo (2)鸭鸣犬吠 fâi
2.解释加点的词语:
各疾趋出 急忙 如鼎沸 水开了锅
并忘其未衣 穿衣服 不可汲 打水
3.解释下列句子。
(1)众骇异,不解其故 —— 大家十分惊骇,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2)相顾失色 —— 我们互相看着,脸色都变了
4.本文从始至终紧紧扣住了一句话写出了一幕幕奇异的场面。这句话是此真非常之奇变也
【教后反思】
《综合性学习:探索月球奥秘》导学案 (教师用)
【活动目标】
1.引导学生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的思想方法。
2.指导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
3.教会学生写作时,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适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像丰富表达的内容。
4.指导学生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
5.教会掌握查找资料,应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活动重点】
学会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获取资料的方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一、课前准备:
[分组收集]:
把学生分为两大组,即“月球奥秘知多少”和“丰富多彩的月亮文化”两大课题探究学习小组: 两个小组又细分为“月相”、“月食”、“潮汐”、“人类登月”、“月球与人类关系”、“神话传说”、“文章诗赋”、“对联”、“民风民俗”、“音乐绘画”等各子小组。
二、活动过程 :
1.导人阶段: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可播放“人类登月”的录像或图片,让学生感受人类的伟大。全班准备一个本子,以“我在月球上的一天”为题,全班(部分)同学每天轮流说(写)一段话,进行故事接龙。
2.整合阶段:交流资料,互相补充。
经过一个月的资料搜集,各小组交流成果,选取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摘抄在“画月亮、集资料”作业本上,互相补充,互相探究,互相质疑,然后用一个月的时间进行两个大组(“月球奥秘知多少”小组和“丰富多彩的月亮文化”小组)之间的合作交流、协作学习、资源共享。最终完成探究课题报告。
3.上交报告(档案袋),根据作业情况,给予等级评定。(学生互评为主,老师点评为辅,中肯、鼓励。)
【教后反思】
正在阅读:
七年级语文上册_第四单元导学案(教师用)人教新课标版07-28
关于小学语文“少较多学”的思考04-20
父亲的光环现代诗歌12-11
钢结构住宅中型钢混凝土梁柱节点的计算方法05-24
计算机一级ms_office教材_第三章07-17
智慧交通平台建设可行性分析报告04-07
氧化还原滴定法09-17
OSPF LSDB参数的含义12-08
七年级上册数学整式加减练习题及答案08-25
我读懂了亲情02-15
- 教学能力大赛决赛获奖-教学实施报告-(完整图文版)
- 互联网+数据中心行业分析报告
- 2017上海杨浦区高三一模数学试题及答案
- 招商部差旅接待管理制度(4-25)
- 学生游玩安全注意事项
-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文档模板供参考)
- 叉车门架有限元分析及系统设计
- 2014帮助残疾人志愿者服务情况记录
-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 中国食物成分表2020年最新权威完整改进版
- 推动国土资源领域生态文明建设
- 给水管道冲洗和消毒记录
- 计算机软件专业自我评价
- 高中数学必修1-5知识点归纳
- 2018-2022年中国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产业深度分析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发展趋势(目录)
- 生产车间巡查制度
- 2018版中国光热发电行业深度研究报告目录
- (通用)2019年中考数学总复习 第一章 第四节 数的开方与二次根式课件
-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4课说数课件粤教版
- 上市新药Lumateperone(卢美哌隆)合成检索总结报告
- 标版
- 上册
- 人教
- 单元
- 语文
- 年级
- 教师
- 2011乐理高考试题
- 国防军工年度策略:进入三年强周期
- 总RNA的提取定量与RT-PCR
- 安全教育调查问卷终稿
- Visual FoxPro 6.0与大型数据库的无数据源连接
- 数据库第五章作业
- 车库租赁合同样本
- 员工离职时的弃权声明
- 6章供给、需求与政府政策
- 怎样使用卤料制作卤菜
- 我国轴承钢及热加工技术的现状和研究方向_尤绍军
- 布里斯托尔修道院绿色公寓(Abbey Green Apartment)
- 高二物理上册静电场单元测试
- 外包角钢加固钢筋混凝土柱轴心受压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
- 物流沙盘实训总结
- 2010年4月的英语国家概况自学考试试题和答案
- 亚马逊网上书店营销模式的探究
- 山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
- 集装箱码头泊位资源的仿真配置研究-
- 埃森哲-深圳航空物流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