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认识运动负荷

更新时间:2023-11-17 04:55: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讲 认识运动负荷

内容: 1、本课程概况

2. 人体在刺激作用下的基本反应

3. 运动负荷的本质

目的: 1.了解本次课所涉及的学科领域及其作用。

2.掌握生物体的基本特征、人体与刺激的关系、人体对刺激的反应特征。了解运动负荷的本质特征。

3.准确把握运动负荷的本质特征。

要求:按照课堂教学要求听讲,思维活跃,结合训练实际分析问题。 方法:教学采用教员主讲式、教学探讨式。 重点:运动负荷的本质。 难点:人体对刺激的反应特征。 时间:90分钟 地点:多媒体教室

一、运动生物学原理课程概况

运动生物学原理的概念:运动生物学原理是揭示人体在运动负荷刺激作用下,身体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变化规律的理论。它是促进人体健康和开发运动能力的基础理论依据。

概念中包含的要素 条件:运动负荷 对象:人体结构与机能 目的:健康、运动能力 (一)本课程学习内容 1、认识运动负荷

2、人体的基本结构与功能 3、神经肌肉工作的生理学 4、神经肌肉工作的生物力学 5、神经肌肉工作的生物能量学 6、动作技术的学习 7、运动训练的适应

8、军事运动训练过程设计与实施 9、运动损伤与康复

10、功能性训练 (二)学习要求

1、通过查阅专业资料,梳理与深入探究问题。

2、通过对基本原理的学习与研究,了解人体的结构与功能,掌握人体在执行各种动作过程中的机能变化规律。

(三)成绩评定办法

5分制:优秀≥4分、良好≥3分、及格≥1分。

考勤(20%)、课堂作业(30%)、结课考核:撰写与本课程领域的小论文1篇(50%)。

二、人体在刺激作用下的基本反应 (一)生命的基本特征

物质、能量、信息 机体

环境

新陈代谢

分解代谢

合成代谢

生物体具有生命活动。生物体的生命现象主要表现为以下五个方面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兴奋性、应激性、适应性和生殖。

1、新陈代谢

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自我更新的最基本的生命活动过程。新陈代谢包括同化和异化两个过程。生物体不断地从体外环境中摄取有用的物质,使其合成、转化为机体自身物质的过程,称为同化过程;生物体不断地将体内的自身物质进行分解,并把所分解的产物排出体外,同时释放出能量供应机体生命活动需要的过程,称为异化过程。在物质合成时,。即在同化过程中需要吸收能量;而在物质分解时,即在异化过程中将释放出能量。因此,在新陈代谢过程中,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是同时进行的,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任何物质都蕴藏着一定的能量,同样,物质代谢也必然伴随着能量的产生、转移和利用,任何能量的转变也必然伴有物质的合成和分解。同化过程和异化过程是同时进行和相互依存的两个生理过程。由此可见,生物体通过同化和异化过程可以不断地自我更新。生物体内的同化和异化过程是一系列十分复杂的生物化学反应过程,这些复杂的生物化学反应过程有赖于酶的存在和作用。新陈代谢是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特征,新陈代谢一旦停止,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也就结束。

2、兴奋性

在生物体内可兴奋组织具有感受刺激、产生兴奋的特性,称为兴奋性(excitability)。能引可兴奋组织产生兴奋的各种环境变化称为刺激(stimulus)。神经、肌肉和腺体等组织受刺激后,能迅速地产生可传布的动作电位,即发生兴奋,这些组织被称为可兴奋组织。在生理学中将这些可兴奋组织接受刺激后所产生的生物电反应过程及表现,称之为兴奋(excitation)。因此,可兴奋组织感受刺激产生兴奋能力程度的高低反映了该组织兴奋性程度的高低。

可兴奋组织有两种基本的生理活动过程:一种是由相对静止状态转变为活动状态,或是兴奋性由弱变强,这种活动是兴奋活动;另一种是由活动状态转变为相对静止状态,或是兴奋性由强变弱,这种活动是抑制(inhibition)活动。人体的各种生理功能活动,既有兴奋性活动也有抑制性活动,两者既对抗又协调,并可相互转化。因此,兴奋和抑制是对立统一的生理活动过程。

3、应激性

人体内各种组织对外界环境变化(刺激)具有不同的反应,如肌肉表现为收缩,腺体表现为分泌,神经的反应则表现为发放并传导神经冲动。而其他组织,如上皮、骨骼等受到刺激后则表现为细胞代谢发生变化等。机体或;切活体组织对周围环境变化具有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称为应激性(irritability)。活组织应激性的表现形式是多方面的,既可以是生物电活动,也可以是细胞的代谢变化。而兴奋性则只是指可兴奋组织受到刺激后发生生物电变化的过程。因此,具有兴奋性的组织必然具有应激性,而具有应激性的组织不一定具有兴奋性。

4、适应性

生物体长期生存在某一特定的生活环境中,在客观环境的影响下可以逐渐形成一种与环境相适应的、适合自身生存的反应模式;生物体所具有的这种适应环境的能力,称之为适应性(adaptability)。例如长期居住在高原地区的居民,其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远远超过平原地区的居民。这种适应性反应对高原居民是十分必要的,因为血中红细胞数量的增多大大提高了血液运输氧的能力,从而有效地克服了高原缺氧给人体带来的不良影响,创造了适应客观环境而生存的条件。再如,运动员经过长期的力量训练可使肌肉的力量和体积增加;长期经过耐力训练可使肌肉耐力、心肺功能得到改善等,这些都是人体对环境变化产生适应的结果。

5、生殖

生物的生命是有限的,必须通过生殖(reproduction)过程进行自我复制和繁殖,使生命过得到延续。生殖主要是通过两性的交配实现的,是生命的基本活动。但是,近几年由于生物技术的发展,可以通过克隆技术使生命得到复制,传统的生殖理论和观念受到挑战。

(二)人体与环境刺激 1、刺激

刺激是生命之源。原块对生命和原命所产生的一切都是一种刺激。从原块的属性到被生物感知的过程叫“刺激”。这种刺激直接导致了生命的产生,也导致生物的生长发育。能为人体感觉并引起组织的细胞或器官和机体发生反应的内外环境变化统称为刺激。遗传只不过是对刺激的一种记录和释放。长期寒冷,造就白皮白毛等,长期炎热造就黑皮黑毛等,动物通过基因记下这种气候刺激来的特征,这一切全是为了使动物更好地适应环境。原块的特性造就出生命或被生物体所接受和利用的过程就叫刺激。比喻种子发芽的自然特征就是一种刺激,吃饭后人体对饥饿感的消失也是一种刺激,食物中的赖氨酸在人体内被吸收后制造细胞或组织器官的过程就是一种刺激。刺激是生存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先决条件。

2、原块

原块是生命的基础。没有原块,第一,生命将无法产生;第二,生命将无法繁衍。自然界的所有事物都称为“原块”,这是为了心理分析方便才划分的称呼。无论是感觉得到的、还是感觉不到的,是现实的、还是虚渺的,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统统称为原块,就是上面所说的物事。如宇宙的无限大,原子的无限可分,树和鸟,思维和人类社会等等全是原块。原块通过“刺激”来激活生物,原块的所有特征,都可以形成对生物体的刺激。

3、分类

按自然属性原块可分为可感物、微量物、结构物和推想物。可感物是自然界一切能被人直接认识的东西,如水、光、风等。微量物是人类看不到但是借助人们发明的各种仪器能够认识的物质,如H2O等。结构物是指物质的特性,比喻H(氢)中积聚的能量。推想物是各种人类现在还不能理解但有可能存在的东西,如氢中的电子的分割物。

以机体作参照物,可分为内原块和外原块,体内来的原块的刺激所

引发而产生的人命或生命过程的变化叫做内原块,相反叫外原块。比如肚子痛是内原块。

刺激有两种主要的:硬刺激和软刺激。硬刺激是生物体通过自己的感官直接可以感知的刺激。软刺激是生物体不能感知,但在现实中确实存在的一种刺激,如X射线。

4、刺激的产生

首先来看看人类活动中,人的思维是怎么由刺激产生的:一个人对一个事物进行思考,首先是因为他感觉到了这个事物的某方面特征,既一个原块刺激人体感官产生感块,感块刺激生物钟产生忆块,同时,与这一事物有关的规则也调动起来,在这些规则下,大脑依次组合,产生了思维。上班时,领导交给你一个任务(刺激),限你必须今天完成(总规则),于是你就采取很多步骤和措施(规则一、二、三等),终于完成了该项工作(有很多行为和语言的参与)。

再来看看生命过程,没有阵痛的饥饿感(刺激),机体就不知道饿,是大脑中葡萄糖含量感受器感受到血液中葡萄糖含量的变化,才会使你产生食欲。生物钟的解码也是一样的,首先它来自人体的性成熟,然后你去爱上一个人,然后做爱,然后才会出现关键的一刻:精细胞和卵细胞结合,生物钟的解码才真正开始,没有以前的接触,就没有现在的受精卵细胞,这一过程虽然很长,但是它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整体,它们是相关联的,一旦生物钟开始解码,一切都不是人为的了,一个新的个体就会在这个世界上不可逆转地诞生。

5、刺激的来源

动物的一切都来自于刺激,虽然可以尽量控制刺激,但是机体不可少了刺激。科学家们实验过,将一个人封闭在一个完全隔音的房子里,超过七天,这个人就会承受不了,这种承受不了,是因为耳朵内部的原因,是声音感受器官得不到刺激,所以带来病变,事实上,后天的聋子,虽然他今生今世都没了听觉,但他不会因此产生任何反应。造成上述两者差异的原因是心理上的。刺激通常有以下来源:(1)物理性刺激,如电、机械、温度、声波、光等;(2)化学性刺激,如酸、碱、药物等;(3)生物性刺激,如细菌、病毒等;(4)社会心理性刺激,如情绪激动、社会变革等。

(三)人体对刺激的反应 1.反应概念

指人体受体内或体外环境刺激而引起的相应的结构与机能变化过程。具有应激性与适应性。

2.反应的生理过程

周围环境经常发生改变,但并不是任何变化都能引起机体或其组织细胞发生反应的。能引起反应的刺激一般要具备三个条件,即一定的强度、一定的持续时间和一定的时间变化率。这三个条件的参数不是固定不变的,三者可以相互影响:即三者中有一个或两个的数值发生改变,其余的数值必将发生相应的变化。刺激有电刺激、机械刺激、温度刺激、化学刺激等等。其中电刺激的强度、持续时间和时间变化率易于控制,而且电刺激对组织的损伤比较小,能够重复使用,所以实验中常采用电刺激。当我们使用方波电刺激时,其时间变化率是特定的,这时可以观察到在一定范围内引起组织兴奋的强度和持续时间之间呈反变的关系:即刺激强度加大时,所需持续时间就缩短。一般将引起组织发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具有足够的、恒定的持续时间)称为阈强度或强度阈值。阈值的大小能反映组织兴奋性的高低。组织兴奋性高则阈值低,兴奋性低则阈值高。刺激对一种特定的组织细胞来讲,可分为适宜刺激和非适宜刺激,采用适宜刺激时阈值就低,而用非适宜刺激时阈值就高。

二.运动负荷的本质 (一)运动负荷概念

是人们以身体动作为原块,以不同的运动强度和量作用于人体,能使人体产生反应和变化的工作量。下图表述了运动负荷的基本结构,是其本质的规定性。

1.认识动作 (1)动作的概念

动作:指由身体运动环节产生的指向目标的运动。

动作模式:指身体运动环节按照一定时间和空间顺序进行运动的程

序。依据各运动环节运动过程中所表现的不同状态,将动作过程分为准备状态、进行状态和结束状态。

动作技术:指符合人体运动力学基本原理,并满足个体的生物学特点,有利于运动者生理与心理能力充分发展的动作模式。、

(2)动作的基本结构

动作的动力学要素、运动学要素构成动作技术的基本结构,贯穿于动作技术的全程。动力学要素:力的支点、大小和方向三种要素。 运动学要素:身体运动环节的运动轨迹、时间、速度、速率、力量、节奏要素。其中运动轨迹是分解动作的依据。改变这些要素可组合出多种多样的运动环节的运动形式,进而产生无穷的动作。

(3)动作的过程

动作过程结构:由动作基本环节和环节之间的顺序构成。亦可称为技术的微观结构。每一项动作技术的过程结构都包括若干个基本环节。例如,跳远技术动作由助跑、踏跳、腾空和落地4个基本环节组成。这些基本环节按特定的、一般不能予以改变的顺序形成动作基本结构。因此,动作基本结构可称为“技术链”,而动作基本环节则可视作“技术链”上的各个点,“顺序”则成为联结各个点的连线。改善动作基本结构可从改善动作基本环节、改善环节间顺序两个方面进行。依据身体运动环节的运动轨迹的顺序,将动作过程结构分为: 动作准备、 动作进行、 动作结束。

(4)动作的分类:依据人体动作发展规律,分为: 简单动作:屈伸、内收外展、旋转、绕环

基础动作:与人类生存紧密相关的自然动作,由简单动作连接、组合或变形而成。如:跑、跳、攀爬、抓握、举、携、投、挖、翻滚、搬运、扛、游、击打、悬吊荡。

专门动作:为完成特定任务而创造的动作。由基础动作连接、组合或变形而成。如:军事技战术动作、超越障碍、射击、投弹、武装奔袭、武装泅渡、格斗等。

2.强度(运动强度):常以动作速度、幅度、难度(参与运动环节的数目)、克服外界阻力、动作密度来表示强度。反映运动负荷刺激的深度。常用脉搏数反映个体对强度的承受能力。

3.量(运动量):动作的重复次数或持续时间常反应运动负荷量的指标。反映运动负荷刺激的宽度。促进痕迹效应的形成。

运动量=强度×量

(二)运动负荷的作用过程

身体动作以一定的强度和量作用于人体,使人体的神经-肌肉系统产生兴奋,由呼吸与循环系统为其提供所需要的能量,引起骨骼肌收缩,此时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免疫系统等均产生应激-适应性反应。应激反应期表现为: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头昏无力和大汗淋漓(单纯性虚脱),心跳快而弱或节律不齐,一侧肢体麻木,动作不灵活。良性适应期表现为:内环境平衡,机能能力提高。反之,患病。因此,只有依据军事体能训练规律,科学调控这种应激-适应性反应,才能顺利达到军事体能训练目的。反之,则会损害人体健康,或收效甚微。

1、运动负荷直接作用部位与影响的能力 部位: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神经与运动系统

能力:能量代谢能力,神经与运动系统活动的精确能力,器官系统机能耐受与爆发能力。

2、运动负荷作用效果 不变、提高、下降

(三)运动负荷对身体的影响 1、神经系统

大脑是神经系统的主要器官,大脑皮质是人类神经活动的主宰,它的机能状态对身体各器官生理病理过程起决定性作用。通过运动可使中枢神经系统引导部分大脑皮质的兴奋性增强,抑制加深使兴奋和抑制更加集中。从而改善神经过程的均衡性与灵活性。提高大脑的分析综合能力,保证了机体适应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同时促进了中枢神系统对内脏器官的调节作用。如长期对中枢神经系统作恶性刺激,会使兴奋、抑制失去平衡,诱发心脏病、高血压、癌症等。现代生活中对人们情绪影响最大的外因是:(1)紧张的生活节奏,(2)激烈的竞争,(3)复杂的人际关系(4)突发的灾难事件。经常处于悲伤、恐怖、沮丧、悔恨、憎恶或厌食、抑郁等精神状态,血液中的肾上腺皮质激素浓度过度,会产生一系列副作用,使身体自身的免疫系统遭到紊乱。运动就是在神经系统的控制下进行的,长期的运动促进神经系统的调节机能。运动能使神经系统对人体各器官的调节更迅速、准确,经常锻炼者反应速度比一般人快0.2 ~0.3秒。

人体在一次运动时其生理机能会发生暂时性的变化。如心跳加快、呼吸加速变深等,运动停止后这些变化又在短时间内消失,这种生理功能的暂时性变化较反应。

如果长时间(几周、至几年)反复多次进行同样的练习(锻炼)就会一起机体形态和技能持久性的良性变化,这个持久性的良性变化的过程叫适应。

2、运动系统

运动系统是由206块骨、数以百计的关节、以及600多块肌肉组成。骨与骨之间以关节连接,构成人体的支架,起着承担身体重量,保护内脏器官和运动杠杆的作用。肌肉附着在骨骼上,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产生收缩,牵动骨骼完成各种运动。运动系统的功能显示着人体的活动能力,也是人体健康的重要标志。

(1)骨性结构。骨骼变粗、变长、变硬,骨密质增厚,骨壁增厚,骨松质排列有序、关节更加有力,抗压、抗扭曲性大大提高。并且能够延长骨化时间,也就是使人的骨发育时间延长,骨骼长得更长。运动员在生活中可能承受比一般人大得多的重重负荷。

(2)肌肉。运动能有效地增加胸廓的宽度,关节软骨的厚度,结缔组织细胞间质营养性肥大,增大肌肉和网带。通过系统锻炼肌纤维增粗、变长,肌肉也增大,不仅使力量增强,同时使身体变得更健美。久坐不动的人会使肌肉衰退。

3、心血管系统

心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一般人心脏约300克,占体重的1/20,而耐力性运动员心脏重在500g。它承担着供应全身血液的重担。一般组织从血液中摄取70%的氧。因此,心肌对缺氧十分敏感。

(1)心脏形态结构。心肌细胞能获得更充足的氧化及营养供应。因而心脏细胞产生营养性肥大(心肌细胞中的收缩蛋白和肌红蛋白增加),心肌纤维增粗,毛细血管增多,呈现出健康性心脏肥大,为心脏长时间有力地收结合缩提供了生理基础。

(2)心脏功能。健康性心脏肥大使心脏重量增加,容积增大,搏动更有力(每搏输出量增加)。一般人50-70ml。经常参加运动的人可达90-120ml。因为运动员每搏输出量大,安静时单位时间内仅用很少的收缩次数排出的血量就能满足身体的需要。因此心率较低,一般人心率60-85次/分,经常锻炼的人45-60次/分,长跑运动员35-45次/分。

我国大学省平均为:男:75.6次/分 ,女77.3次/分。平均血压:116/60.2mmHg 女:105.8/57.8mmHg。我们把这种由锻炼造成的心率变慢的现象称为“运动性心动徐缓”。锻炼使心脏功能加强的另一重要表现为:剧烈运动时经常锻炼者比一般人能承担更大的运动量。极限负荷运动时,一般人的每搏输出量在心率达到180次/分时达到最大值,以后心率随着负荷量增大而增大,而每搏输出量却随着心率的增加而减少,满足不了运动的需要就会出现气短,头晕、恶心、浑身无力等不良感觉,经常锻炼者心率达到200次/分以上,每搏输出量仍能保持最大值。

(3)血液成分

红血球是行使血液运输功能的主要细胞。它能把人体生物氧化所需要的氧气运送到组织,同时把组织代谢所排出的二氧化碳运送到肺部,然后排出体外。运动能使人的红血球和血红蛋白明显增加。普通人每立方毫米血液中的红血球为:男性450-550万个;女性380-460万个。经常锻炼者为:700万个。高原训练达650—800万。一般人每百毫升血中的血红蛋白含量为:男性12-15g,女性11-14g,优秀运动员可达16-18g。血液量占体重的8%,平时人体的循环血量仅占全身血量的3/5—4/5,其余部分储存在肝脏。

4、呼吸系统

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必须不停地从体外吸入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这种机体与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叫做呼吸。参与呼吸活动的器官总称为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一般指气体进出的能道---鼻、咽、喉、气管、支气管,以及气体交换的器官---肺。肺是由成千上万树枝一样的细支气管和数以亿计的球形肺泡组成。肺泡才是肺内气体交换的真正场所。呼吸运动的动力是呼吸肌的收缩。是由能够使胸廓容积发生变化的隔肌和肋间肌组成。

(1)胸廓和肺部的发育。经常锻炼胸围和肺活量远远大于缺乏锻炼者。长跑等耐力性练习使人的肺泡和毛细血管网发达,增强了换气能力。

(2)增强呼吸肌力量,提高肺通气量。60—100升/分。肺活量:肺气体交换功能的表示(每次呼吸的最大体积)以毫升计算男:3800ml---4400ml 女2700ml—3100ml(平均值)。

(3)增加呼吸深度,提高呼吸效率。一般人的呼吸肌力量弱,常

呈现浅而快的呼吸形式。安静时一般人呼吸频率为12~18次/分,常锻炼者呼吸深而慢,安静时呼吸频率为10~14次/分。据统计,在通气量一样的情况下,采用深而慢呼吸形式所获得的换气效率比浅而快的呼吸形要高10%~20%。无疑这是运动造成机能节省的又一表现。运动时由于肌肉活动需要更多地氧气因而呼吸次数增多。

5、消化系统

人体维持生命,保持身体健康必须不断地从外界摄取必要的营养。而摄取营养的重要任务,就是由消化系统来完成的。消化系统由消化管道和消化腺组成,消化管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等。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肝、胰腺等。人体的健康状况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受消化系统功能的影响。体弱多病的脑力劳动者一般都同时患有消化系统疾病。保持消化系统旺盛的机能对人体健康有重要意义。

运动时能量消耗大,需要更多的营养补充。长此以往消化系统为满足摄取大量营养物质的需要而发生适应性变化。表现为食欲增强、消化能力改善。运动运动的趣味性,使人心情舒畅,具有增加消化酶活性的作用。运动时膈肌和腹肌的舒缩活动对胃肠有良好的按摩作用。可以加强消化道中食物的搅拌和排空。

6、内分泌系统

内分泌系统是具有神奇力量的人体机能调节系统。它通过内分泌腺所分泌的各种激素以无线通讯的方式控制着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重要的生理过程。激素在体内含量甚微,但效能却非常大。激素分泌量过多或过少时都会造成人体体生量机能紊乱,甲状腺素分泌过多时,会造成消瘦和粗脖病以及酸中毒症。生长素分泌不足会使人体生长发育进程减慢,严重时会造成侏儒症。运动不仅能保证激素分泌适量,还是提高激素对人本机能的调节能力,增强人体机能潜力。

7、免疫机能

免疫能力是健康的又一重要标志。健康的人能很好的抵御外来病菌的侵袭,而体弱者则容易得传染病。运动对于增强人体免疫力有明显作用。运动可使肾上腺皮质机能提高。皮质激素可促进抗体生成,增强免疫机能。在量实验证明:太极拳、长跑等中小强度运动可使白血球数量和活性增加,免疫球蛋白的含量增加。

(四)健康的评价

1、体质:是指人的有机体的质量,由遗传及变异造成形 态、生理

变化上相对稳定的特征,体质和健康概念不完全相同,同样是健康的人就有不同的体质,体质强弱要从形态、机能、身体素质,对环境、气候适应能力和抗病能力等多方向进行综合评价,体质的综合评价:

(1)身体形态发育水平:体格、体型、姿势、营养等。 (2)生理生化功能水平:身体各系统各器官工作效率。 (3)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运动中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及跑、跳、投等运动能山东科技大学运动规律与运动处方教案

(4)心理状态:感知觉、意志、判断等。

(5)适应能力:与外界环境的抗寒、热、病抵抗力。影响体质强弱主要是遗传,环境、营养、运动。有目的科学锻炼,是增强体质最积极手段。

2、体质测定内容与指标 介绍几个比较简易而实用的指标

(1)形态:身高(1.74cm、1.59)、体重(59.5、51.5)、胸围、皮脂。 克托莱指数=体重/身高ⅹ1000 是反映人体形态发育水平和匀称度的有效指标。338.5±15 317.8±10

(2)功能指标:心率(75.6、77.3)、血压(116/60.2mmHg 105.8/57.8mmHg ) 肺活量(3800ml---4400ml 女2700ml—3100ml)、心功指数。 肺活量指数=(肺活量ml/体重kg)是反映机能能力的有效指标73.65±8.5 58.8±8

(3)身体素质:力量、爆发力、协调、灵敏、耐力。 运动指标:跑的能力,50米疾跑;跳的能力,跳高、 远 。 思考题:

1、试述人体在运动负荷的作用过程及其产生的效果? 2、简述动作的概念、结构与分类。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i5f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