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校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更新时间:2024-04-28 06:1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目 录

1 总论 ..............................................................................................................1 1.1 项目概况 ................................................................................................1 1.2 编制依据 ................................................................................................3 1.3 编制范围及内容 ....................................................................................4 1.4 主要研究结论 ........................................................................................4 1.5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5 2 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 ..........................................................................7 2.1 项目建设的背景 ....................................................................................7 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 17 2.3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 21 3 实践基地发展特点及建设模式 ............................................................... 22 3.1 实践基地发展特点 ............................................................................. 22 3.2 实践基地建设模式 ............................................................................. 25 4 项目定位及建设规模 ............................................................................... 29 4.1 项目定位 ............................................................................................. 29 4.2 需求规模 ............................................................................................. 29 4.3 实际建设规模 ..................................................................................... 35

1

5 建设地址及建设条件 ............................................................................... 38 5.1 建设地址 ............................................................................................. 38 5.2 建设条件 ............................................................................................. 40 6 建设方案 ................................................................................................... 46 6.1 设计原则 ............................................................................................. 46 6.2 总平面设计 ......................................................................................... 46 6.3 建筑设计 ............................................................................................. 49 6.4 结构设计 ............................................................................................. 53 7 公用工程方案 ........................................................................................... 57 7.1 给排水工程 ......................................................................................... 57 7.2 电气设计 ............................................................................................. 60 8 消防设计 ................................................................................................... 68 8.1 建筑消防 ............................................................................................. 68 8.2 给排水消防 ......................................................................................... 69 8.3 电气消防 ............................................................................................. 70 9 节能设计 ................................................................................................... 72 9.1 设计依据 ............................................................................................. 72 9.2 节能设计 ............................................................................................. 72 10 环境影响分析及保护措施 .................................................................... 75

2

10.1 施工过程中的环境影响及对策 ......................................................... 75 10.2 实践实训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及对策 ................................................. 77 11

组织架构及人力资源配置 .................................................................... 79

11.1 组织架构 ............................................................................................. 79 11.2 人力资源配置 ..................................................................................... 81 11.3 实践基地管理办法 ............................................................................. 83 12 建设进度及招标方案 ............................................................................ 86 12.1 建设进度 ............................................................................................. 86 12.2 招标方案 ............................................................................................. 86 13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 89 13.1 投资估算 ............................................................................................. 89 13.2 资金筹措 ............................................................................................. 93 14 效益分析 ................................................................................................ 94 14.1 运营经费分析 ..................................................................................... 94 14.2 社会效益 ............................................................................................. 96 15 结论及建议 .......................................................................................... 100 15.1 结论 ................................................................................................... 100 15.2 建议 ................................................................................................... 101

3

1 总论

1.1 项目概况

1.1.1 项目名称:X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建设项目 1.1.2 项目业主:X教委 1.1.3 建设性质:改扩建

1.1.4 建设地址:XXX镇螃蟹寺126号(原XXX初级中学内) 1.1.5 用地面积:91亩(一期26亩,二期租用土地65亩) 1.1.6 建设规模

1、容纳规模:1000人(一期800人) 2、建设内容

包括实践基地实践综合楼、学生宿舍和其他配套用房等主体建筑、室内外装修、设备购置安装,以及用地范围内的场地平整、室外综合管线、道路、广场、围墙、环境绿化等其他附属工程的建设。

3、建筑规模

实践基地总建筑面积为20977.8平方米,其中新建校舍16940.8平方米(包括实践综合楼7513.5平方米,3#宿舍楼1880.7平方米,门房11.1平方米,教学楼7535.5平方米),改造校舍面积4057.0平方米(包括1#、2#学生宿舍2701.0平方米,食堂1356.0平方米)。

拟建一期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新建实践综合楼、3#宿舍楼、门房,

1 X

以及1#、2#学生宿舍和食堂的改造工程,总建筑面积约13462.3平方米。

1.1.7 项目投资

X市X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工程总投资估算为5642.9万元,包括工程费用4818.0万元,工程建设其它费用556.2万元,预备费用268.7万元。

其中,一期工程投资估算约为3966.1万元,包括工程费用3235.6万元,工程建设其它费用541.7万元,预备费用188.8万元。

1.1.8 资金来源

本项目已争取到中央支持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项目专项彩票公益金3000万元(其中,基本建设资金2400万元,设备配置资金600万元),余下资金由X财政及项目业主自行筹措。

1.1.9 收支预测

实践基地具有公益性,不以赢利为目的,运行经费将由X财政承担。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需要开支,如交通费、住宿费、伙食费等,均需由学生自行支付。

经初步测算,预计本项目正常运转后,人均收费为250元/5天(包括交通、住宿、餐饮、耗材等成本费用),年收取费约1000万元,可基本满足实践基地正常运转所需。除去教职员工工资外,不会过多增加政府财政负担。

2 X

1.1.10 建设期

12个月(不含前期工作时间),即从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

1.2 编制依据

1、《三峡库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4〕8号);

5、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6〕4号);

6、《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项目管理办法》(财综〔2011〕45号);

7、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组织实施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项目并下达2011年工作任务的通知》(教基一厅函〔2011〕35号);

8、X市委、X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把XX建成X第二大城市的决定》(渝委发〔2010〕16号);

9、X市教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社会实践教育的意见》

3 X

(渝教基〔2011〕68号);

10、《X市X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11、《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2012年2月17日在X市X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12、项目业主提供的相关资料。

1.3 编制范围及内容

主要对项目建设的背景、必要性和可行性、建设规模和主要建设内容、项目建设方案、投资估算、效益分析等方面进行分析论述,并得出结论性意见。

1.4 主要研究结论

综合实践基地是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按照教育规律、教育法规以及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要求,有计划、有组织地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加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活动场所,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资源,是促进素质教育深入实施的有力举措和有益补充,它在我国基础教育德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已成为我国广大中小学校校外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

本次X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建设项目符合国家及地区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符合新时期党和国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项目的实施不仅有利于提高X广大中小学生综合素质,于带动三峡库区基础教育改革,缩小

4 X

区域教育发展差距,推动公共教育协调发展,促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拟建实践基地由闲置的XX初中改造而成。建成后,实践基地总建筑面积为20977.8平方米,总投资估算约5642.9万元。其中一期工程包括新建实践综合楼、3#宿舍楼、门房,以及1#、2#学生宿舍和食堂的改造工程,建筑面积约13462.3平方米,涉及工程投资3966.1万元。

经技术经济分析论证,拟建实践基地充分利用了X闲置教育资源,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项目规划布局、功能设置及建设规模上是适宜的,项目建设条件成熟,建设方案可行,社会效益显著。

综上所述,本项目的建设是必要且可行的。

1.5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序号 一 二 1 2 容纳规模 用地规模 建设地址 用地面积 指标数值 指标名称 单位 一期 人 — 平方米 亩 m2 m2 m2 800 总体 1000 备注 XXX镇螃蟹寺126号 17178 26 60404 91 三 1 建设规模 新建建筑 9405.3 16940.8 7513.5 1880.7 7513.5 1880.7 实践综合楼 3#宿舍楼 5 X

序号 门房 教学楼 2 改造建筑 指标数值 指标名称 单位 一期 m2 m2 m2 m2 m2 m2 — % % 万元 万元 万元 万元 万元 万元 3000.0 966.1 3235.6 541.7 188.8 3966.1 4057.0 2701.0 1356.0 11.1 总体 11.1 7535.5 二期建设 4057.0 2701.0 1356.0 备注 1#、2#学生宿舍 食堂 3 四 1 2 3 五 1 2 3 4 六 1 2 建成后总建设规模 主要技术指标 容积率 建筑密度 绿化率 项目投资 工程费用 工程建设其它费用 预备费用 项目总投资 资金来源 中央支持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项目专项彩票公益金 区财政及业主自筹 13462.3 20997.8 - - - 0.3 7.7% 52.4% 4818.0 556.2 268.7 5642.9 3000.0 2642.9 6 X

2 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

2.1 项目建设的背景

2.1.1 宏观背景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这对于培养和造就我国二十一世纪的一代新人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我国正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实现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但面对新的形势,由于主观和客观等方面的原因,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结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相对滞后,影响了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不能适应提高国民素质的需要。

党中央、国务院长期以来一致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重视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重视青少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在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首次明确地提出了新时期素质教育的重点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还指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各级各类学校要从实际出发,加强和改进对学生的生产劳动和实践教育,使其接触自然、了解社会,培养热爱劳动的习惯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提出“中小学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形式多样的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动手能力”;要

7 X

求“社会各方面要为学校开展生产劳动、科技活动和其他社会实践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同时要加强学生校外劳动和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

2000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切实加强社会实践活动。把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与校外教育活动作为加强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要把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必修内容,列入教育教学计划,切实予以保证。大中城市要统筹规划,通过多种形式建立中小学社会实践活动基地。”这为素质教育基地的建立和发展进一步明确了方向和目标。

2001年6月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从小学至高中开设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这又为实践基地进行综合实践课程的实施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要求。

2004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4]8号)和2006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6]4号),以及《教育部、农业部、国土资源部关

8 X

于加强农村学校劳动实践场所建设的意见》等文件的下发,都说明党和国家对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工作的高度重视,同时也对加强中小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建设校外综合实践活动基地提出了比较明确建设标准和规范。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逐步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深入,我国出现了一种新的素质教育实施阵地——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即综合实践基地)。综合实践基地是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按照教育规律、教育法规以及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要求,有计划、有组织地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加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活动场所,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资源,是促进素质教育深入实施的有力举措和有益补充,它在我国基础教育德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已成为我国广大中小学校校外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

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和探索,我国综合实践基地建设已形成了相当的规模,产生了一些积极影响。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共有各种类型的实践基地1万多所,其中由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直接管理的学生校外综合实践基地有300多所。应该看到,综合实践课程的全面开展有力地推动了综合实践基地的建设与发展,同时基地的建设有效的解决了课程实施中的一系列难点问题,保障了课程改革的实效与深入开展。

9 X

2.1.2 综合实践活动特点及意义 1、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具有自己独特的功能和价值。与其他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如下特性:

(1)实践性

综合实践活动均以唇动为非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傲\、\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创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开放性

综合实践活动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其课程目标具有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其课程内容具有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富有个性的学习活动过程,关注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其学习活动方式与活动过程、评价与结果均具有开放性。

(3)自主性

综合实践活动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学生

10 X

自己选择学习的目标、内容、方式及指导教师,自己决定活动结果呈现的形式,指导教师只对其进行必要的指导,不包揽学生的工作。

(4)生成性

综合实践活动是由师生双方在其活动展开过程中逐步建构生成的课程,而非根据预定目标预先设计的课程。随着实践活动的不断展开,学生的认识和体验不断深化,创造性的火花不断迸发,新的活动目标和活动主题将不断生成,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形态随之不断完善。

2、开展中小学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教育事业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入了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内涵发展的新阶段。利用社会资源开展社会实践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内涵发展的重要内容。

(1)开展社会实践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要求。党的教育方针明确要求,要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开展社会实践,对于让学生深入了解国情、民情,了解经济社会的发展,使从书本中、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体验中得到印证、得到升华,增进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切身感受,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真挚情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2)开展社会实践是贯彻落实中央8号文件的重要举措。中央8号

11 X

文件明确提出要积极探索实践教学和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的有效机制,指出思想道德建设是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明确了社会实践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开展社会实践,按照实践育人的要求,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对于把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要求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把知与行统一起来,具有重要意义。

(3)开展社会实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实施素质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不仅掌握知识,还要学会动手、学会动脑、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与别人共同生活,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开展社会实践,对于引导中小学生把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统一起来,把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统一起来,把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统一起来,把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统一起来,具有重要意义。

(4)开展社会实践是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许多知识不可能都在课堂上得到,许多能力不可能仅在学校中培养,需要通过多种途径,特别是实践体验的途径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开展社会实践,对于更新教育观念,丰富教育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12 X

2.1.3 X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1、区域概况

XX地处X东北部、三峡库区腹心,因“万川毕汇”而得名,因“万商云集”而闻名。全区幅员3457平方公里,辖52个镇乡街道,总人口175万人,建成区面积55平方公里、城区人口80万人,累计搬迁安置移民26.3万人,是全市人口最多、移民任务最重、城市体量最大、管理单元最多的区县,为X第二大城市。

2011年末,全区户籍人口174.5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77.11万人。常住人口为157.2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91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8235人,人口出生率为10.48‰;死亡人口8658人,人口死亡率4.9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50‰。

2011年,X实现生产总值622.59亿元,经济总量列全市第4位;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0.1%,比全国、全市分别高10.9和3.7个百分点,增速列全市第4位。

2、发展目标

2010年5月17日,X市委、市政府正式发出了《关于加快把XX建成X第二大城市的决定》的重要文件,明确了XX发展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要求XX紧紧抓住全市贯彻落实“314”总体部署和国发〔2009〕3号文件的重大战略机遇,以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为主线,

13 X

以提升辐射带动能力为重点,以深化改革开放为动力,努力把XX建成全市城乡统筹发展的特大城市和加快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渝东北地区及三峡库区的经济中心和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和谐稳定新库区的示范区和库区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并把XX打造成为渝东北及三峡库区教育高地。

到2012年,努力建成特大中心城市框架,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60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达到85万人,地区生产总值超过70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一小时经济圈”平均水平。

到2015年,基本建成特大中心城市,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80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达到100万人以上,地区生产总值迈上千亿元级台阶,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接近主城区平均水平。到2020年,力争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120平方公里以上,城区人口达到150万人左右,综合经济实力再上新台阶。

2.1.4 X教育事业发展现状及规划 1、教育事业发展现状

2013年,X共有学校445所,成功创建X安全技术职业学院,普通高等学校从4所增加到5所,普通中等职业学校14所,普通中学60所,小学185所。全年在校生30.99万人,其中普通高等院校4.44万人,普通中等职业学校3.88万人,普通中学10.34万人,小学8.8万人。全区有幼儿园179所,在园幼儿3.5万人。全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高中

14 X

阶段入学率稳定在95%以上,职业教育在校学生人数居全市第一。全面实现城乡免费义务教育,被评为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地区和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

2、X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1)总体目标

建成X教育强区,三峡库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基地,构建与X第二大城市相匹配的、功能完善的教育体系。

(2)阶段目标

到2013年,初步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75%。城乡义务教育实现基本均衡发展,入学率保持在100%,年巩固率达到99%。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学校的比例达到96%。中小学校标准化率达70%,“五个校园”完成率达80%。创建3所高等院校,力争高等院校数量达到7所。继续教育体系进一步完善,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8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3.2年。

到2015年,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学前三年入园率达85%。小学入学率保持100%,年巩固率达99.8%。初中入学率达100%,年巩固率达99%。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学校的比例达到98%。中小学校标准化率达80%,“五个校园”完成率达95%,努力发展高等教育,力争高等院校达到

15 X

10所。继续教育体系进一步完善,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2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3.8年。

(3)“十二五”期间素质教育发展任务

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增强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坚持德育为先,加强理想信念、民族精神、荣辱观、公民意识和传统教育,改进德育课程,增强德育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践有机衔接,强化德育队伍建设,把德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和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

突出教学中心,深入实施课程改革,变革教育教学方法,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加强教育质量监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思考问题、探究创新的兴趣和能力,教育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乐观向上,成长成才。加强体育、美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落实体育课程,提高音、体、美教学质量,确保每天锻炼1小时,加强学生艺术社团建设,开展经常性校园文艺活动。

加强实践教学,引导学生深入农村、企业、社区,开展社会调查,参与社区服务和公益活动。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规范办学行为,严格考试管理,严格控制作业量,保障孩子休息时间。进一步贯彻《国防教育条例》,重视安全、科普、环保、民族、国防等专项教育,提高学生

16 X

综合素质。建立促进“学校、家庭、社会”推进素质教育工作机制度。

2.1.5 项目提出背景

2010年8月,《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组织实施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项目并下达2011年工作任务的通知》(教基一厅函〔2011〕35号)指出,2011年,中央财政将安排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计划支持建设20个项目,每个项目投入3000万元(基建投资2400万元,设备投资600万元)。今年每个省市申报1个项目,按照“优中选优”的原则,确定20个项目予以支持。

XX既是人口大区,也是教育大区,虽然学生人数和学习数量较多,但实践教育非常薄弱,几乎是空白,加之XX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对三峡库区各区县示范辐射作用较强。为此,X市市委、市政府结合教基一厅函〔2011〕35号有关要求,确定将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建于XX,在弥补X基础教育设施不足的同时,也希望充分发挥X区域影响优势,带动三峡库区素质教育水平整体提高。

目前,X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项目已通过专家评审并经教育部和财政部批准,相关资金也已拨付到位,工程建设亟待启动。

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 是贯彻落实中央文件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 综合实践基地是指能满足青少年学生社会化发展需要,并为其提供综

17 X

合实践教育服务的综合性教育机构。它以中小学生为主要服务对象,既与校内教育密不可分,又在学习内容、教育方式、组织形式等方面与课堂教学有区别,能够有效的弥补学校和家庭教育的缺陷和不足,广泛拓展学校教育空间,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和有益补充。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以及课程改革的大力推进,综合实践活动以课程的身份第一次正式地进入学校课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根据X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规定,从2010年秋季开始,学生必须完成23个学分的综合实践才能毕业。作为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必不可少的重要载体,实践基地具有其它教育资源不可代替的作用。

此次,X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的建设,正是X市及X为贯彻落实中央文件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现课内外有效衔接,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

2.2.2 是顺应时代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

长期以来,中小学生由于受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闭门读书的时间多,走出课堂了解社会、认识社会的实践活动少,又加上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同时承载了两家两代人所有的希望,总是被家人宠着、惯着,肩不能挑,手不能提,很少经历劳动实践的锻炼,因而存在着鄙视劳动,不尊重劳动成果,生活自理能力差的一些不好的生活习惯。由于这些问题的存

18 X

在,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了严重影响。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引导学生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发现问题,开展多样化的实践学习,注重知识和技能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它把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利用自然、社会、人文等各种课程资源,鼓励学生观察自然和社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陶行知提出“社会即学校”,主张把学校里的一切伸张到大自然里去。X现有各级各类学校及办学校点574所,在校学生348777人。通过建设综合实验基地,能够使学生走出课堂,到大自然和社会中去获得更多的知识,增长才干,激发他们的兴趣、美感,发展他们的创造力,逐步克服身上和学习中诸多弊端,逐步成长为有自主性、主动性、善思考、会学习、能动手、会创造的全面发展的、学有特长的人。

2.2.3 是落实教育方针,推进学生综合实践教育的需要

传统的学校教育以系统的知识讲授和训练为主,致使学生过分注重书本知识的记忆,动手能力差,实践经验少,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学以致用的能力,这是学校教育的一大缺憾。通过综合实践基地综合教育,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自主走进现实生活,让每一位学生感受一段经历、尝试一次创新、解决一个问题、体验一次成功、积累一些经验、掌握一种方法、培养一种意识,张扬个性,塑造创新品质。基地课程的常态开展将有助于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拓展学生视野,深化教育改革,促进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

19 X

目前,XX未成年青少年总人数达25万人(其中:普通高中36975人、初中61410人、小学80826人、幼儿园26427人),但校外综合实践基地尚属空白。在XX建设综合实践基地既能满足中小学生综合实践修习学分的需要,也是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教育规划纲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具体要求的体现。

2.2.4 是体现统筹原则,促进素质教育均衡发展的需要

XX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地带,是X市第一人口大区、移民大区。X市委、市政府专门做出了《关于加快把XX建成X第二大城市的决定》,明确了XX发展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要努力把XX建成全市城乡统筹发展的特大城市和加快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渝东北地区及三峡库区的经济中心和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和谐稳定新库区的示范区和库区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并把XX打造成为渝东北及三峡库区教育高地。在XX建设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有利于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布局,推动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有利于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作用,辐射带动渝东北和三峡库区综合实践活动,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有利于移民子女的素质教育,促进移民安稳致富。项目的建设对于缩小城乡、区域教育发展差距,推动公共教育协调发展,促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20 X

2.3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2.3.1 政府高度重视

X市教委、财政局高度重视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申报工作,决定将该项目落户XX,并派出专家实地考察落实项目建设地址,拟规划选址在XX九池新区高教园区。X政府在XX九池新区高教园区无偿划拨150亩土地用于项目建设,可同时容纳1000人开展实践活动,落实配套建设资金剩余资金和项目建成后的运行费用。成立专门领导小组推进项目建设。

2.3.2 建设条件成熟

本项目拟建于XX北部XX镇凤凰村原XX初中校址内。该校区因地区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而闲置,场区内现有建筑状况良好,周边配套设施齐全,适宜综合实践基地的建设。

目前项目各项建设相关工作进展迅速,项目准备、申报手续等相关工作进展顺利,资金来源有保障,建设条件成熟。

2.3.3 群众支持拥护

在移民大区XX建设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可以使X青少年就近享受优质教育,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是造福百姓的德政工程,必将得到广大居民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拥护和支持,为项目顺利实施创造了良好条件

21 X

3 实践基地发展特点及建设模式

3.1 实践基地发展特点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以及课程改革的大力推进,各地为贯彻落实中央文件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继建设了一大批学生校外实践基地。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共有各种类型的实践基地1万多所,其中由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直接管理的学生校外综合实践基地有300多所。应该看到,随着综合实践课程的全面开展有力地推动了综合实践基地的建设与发展,同时基地的建设有效的解决了课程实施中的一系列难点问题,保障了课程改革的实效与深入开展。

综合实践基地在建设与发展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逐渐形成了以下特点:

3.1.1 实践基地已成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

大部分实践基地根据中央有关文件精神和课改要求,开设了生存与拓展训练、军训、家政、法制教育、环境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性学习、劳动与技术教育、参观考察、社会调查等活动项目,这些参与性强、具有直接体验和感悟的实践活动,使基础教育尤其是思想道德教育更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贴近社会需要,体现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受到了学生、学生家长和广大教师的欢迎;另外,实践

22 X

基地还逐步形成了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型课程研发中心、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培训中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指导中心、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素质考核评价中心、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资源开发中心等多功能、集约型、稳定型、辐射型的实践基地。实践基地在实现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教育中起着纽带和平台的作用。

3.1.2 紧密围绕实践活动要求建设和发展基地

综合实践活动总目标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综合实践基地的一切工作都是紧密围绕着实现这一目标而开展的,充分体现了综合实践的核心理念。

首先,综合实践基地的建设打破了教材、课堂与学校的局限性,使综合实践活动在空间和时间上向着更加自然、开放的方向发展,加深了学生与自然、社会及生活的联系。

其次,综合实践基地在课程设置上超越了学科界限,以学生的经验及社会实际需要为重点,整合了更多的课程资源,能够更加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第三,综合实践基地通过更新或改进仪器、设施及设备的配备,不断提升课程的教育质量,使综合实践活动开展得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可操作性和实效性,在改进学习方式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23 X

3.1.3 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构建基地的活动内容

综合实践课程是由国家统一制定课程标准和指导纲要,地方教育管理部门加以指导,学校进行校本开发和实施的三级管理课程。透过总目标可以看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在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综合实践基地在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学生生活,通过开发丰富多彩的活动项目来满足每一个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坚持学生自主选择及主动参与,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积极实践,重视对学生集体主义观念和团队精神的打造。

3.1.4 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形成了灵活多样的建设与发展模式 综合实践基地在充分理解和把握“课改”核心理念的基础上,密切结合各地实际,形成了灵活多样的建设与发展模式。

综合实践基地的建设打破了完全由政府包办的单一方式,以教育部门为主,同时吸引其它部门、多种社会力量联合建设。多种方式办基地更加合理地分配与利用了现有资源,更能符合地区特点与实际,且充分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相互借鉴经验,取长补短,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

综合实践基地在发展中不等、不靠,探索和尝试引入市场运作机制,在坚持公益性的原则基础上,积极争取财政补助一点,社会各界赞助一点,同时加大自主经营收入,使基地建设的投入有了保证,有力地推动了基地的良性运转。

24 X

3.2 实践基地建设模式

3.2.1 主要建设模式

从建设基础、建设方式上看,目前我国中小学实践活动基地建设一般有三种模式。

1、学校自建模式

即以各中小学校内学生为对象,依托于学校自身教学资源,独自建设小规模的实践场地。该模式所需投入少,实施效率高,短时间内即可形成一定规模,但由于各学校实践场所相对独立,缺乏有效联系,难以形成全面、完善的综合实践体系,同时也面临重复投资问题。

而另一方面,有调查显示,作为课程改革“亮点”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空间形式上,95%以上的活动主题和活动过程仍然集中在教室里完成,且给予性活动主题占学生活动主题的 87%以上,真正由学生自主设计并实施的活动主题所占的比例过低。究其原因,现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由于场地、设施、师资、人员等方面的原因,已经完全不能满足深化课程改革对教育资源的要求。

2、依托社会资源建设模式

教育部在《关于联合相关部委利用社会资源开展中小学社会实践的通知》明确提出,要将教育教学的实践环节与可利用的社会资源衔接起来,联合各方力量,开发社会资源,探索建立开展社会实践的工作机制。要充

25 X

分利用各级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烈士陵园、青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等德育资源以及其它文化、游览资源,建设中华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法制教育、科学技术教育、文化艺术教育、国防教育、保护环境和节约能源资源教育、安全健康教育以及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等多方面专题教育的社会实践基地。

该模式尽管能够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减少建设投入,但由于此类资源强调专业性、展演性,很难与学生课堂和知识进行系统紧密联系,所起的教育作用也比较有限。而且近年来,这种短期性没有长远系统规划和没有安全保障的参观式社会实践活动也受到了学校和家长的限制,这就从客观上要求有一种综合规划、与学校课程密切配合,具有开放性、实践性、活动性等综合办学资源的教育模式的出现。

3、区域性综合实践基地模式

即在当地市或者区县教育行政部门的整体规划下,以所属区域为整体单位,选择合适场地集中建设区域性综合性实践基地,并辐射到周边和农村地区。

从功能上看,该模式通过统一进行规划设计,使得基地建设更具针对性,有利于建立健全各项活动设施,完善相关配套,有利于学生深度体验和探究。

从教学上看,集中式综合实践基地可以多次重复利用,既增加老师的

26 X

组织管理经验,有利于项目的完善,增强老师研究水平,又有利于指导学生生成性的问题,提高活动的实效性;学生参加活动任务明确、教师指导到位,保证了活动的实施效果。

从投入上看,尽管该模式单项投入较大,但总体投入小,资源利用高、实现综合实践活动集约化,适合国情和地方特点。

从发展方向看,打造多功能、集约型、稳定型、辐射型的实践基地,更有利于实现在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教育中起到桥梁和纽带的作用,提供课程研究与课程相结合的实践平台,有利于课程的价值实现,以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

3.2.2 建设模式比较

经初步比较可以看出,中小学实践基地建设应以功能需求、教学资源现状、管理条件、财力等因素为主要考虑因素,根据地方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量力而行,规划到位,分步推进,在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的基础上,合理选择建设方式。

建设模式 比较项目 功能设置 学校自建 资源有限,功能简单 依托社会资源 功能单一,专业性强 集中建设 功能完善,类型多样 可提供室内、室外;单人、集体等多类型实践活动 针对性强,有利于学生深度体验和探究 实践形式 以课堂实践为主 难以形成全面、完善的综合实践体系 以展览演示为主 难与学生课堂和知识进行系统紧密联系 教学效果 27 X

由学校专设科室进行管理 单所学校投资较低,但总体投资高,且存在重复建设问题 管理方式 由相关机构自行管理 需成立专门机构 单项投入较大,但总体投入适中,资源利用高

投入 依托现有资源,投入低 3.2.3 X中小学实践基地建设

就X而言,目前全区共有普通中学60所,小学185所。若各学校均采用自建方式建设实践场所,所需投入资金总量过大(按每校20万元计,总投资也将近5000万元),且各校各自为阵,也不利于区域性实践教学工作开展。另一方面,由于XX是三峡库区最大的移民城市,区内可用于承担实践基地功能的社会机构(如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等)极为有限,难以满足全区中小学生社会实践需要,也无法形成区域综合性实践体系。

因此,从实际情况出发,X宜采用集中建设方式,通过建设一座集规模较大、富有特色、功能完备的示范性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在全区范围基本形成布局合理、安全方便、资源共享,满足不同类型学校、不同层次学生需求的社会实践活动基地育人体系。

28 X

4 项目定位及建设规模

4.1 项目定位

按照全面落实素质教育,面向现代化的要求,以X小学、初中在校学生为对象,打造一座集德育、体验与实践、探索与创新、个性发展与特长发挥于一体,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凝聚学生体验生活、理论教学与实际结合的开放性、示范性教育平台。

主要功能:

1、对X中小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实行课程化管理;

2、面向全区中小学生集中开展主题教育、学工、学农、学军、生命安全教育、体能拓展、生活(产)体验等实践活动;

3、组织开展夏、冬令营活动。

4.2 需求规模

4.2.1 基本原则

1、量力而行、因地制宜原则:充分利用基地现有校舍、操场、办公及生活设备,因地制宜进行利用和改造;租用基地周边流转农地进行学农学军实践,降低基地初始投资。

2、弱化展馆教育原则:强调活动的实践性、参与性、动手性,弱化展馆教育,合理控制展厅数量。

29 X

3、吸纳社会资源共建原则:各职能部门(如科委、武装部、公安、法院、消防队、人防办公室)均肩负宣传、教育、普及和培训职责。但场地的缺乏和如何有效扩大宣传教育效果是其面临的困境。基地宜与其共建,由基地提供展厅,保障参观人数;由部门负责规划设计,提供展品并进行布展,展陈设施投资由布展单位投入。

4.2.2 测算标准及依据 1、参考标准

(1)《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建标〔2002〕102号); (2)《X市规划局关于印发X市城乡规划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导则(试行)的通知》(渝规发〔2008〕14号)。

2、测算依据

(1)《X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教委等关于X市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执行相关标准的意见的通知》(渝办发[2008]354);

(2)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组织实施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项目并下达2011年工作任务的通知》(教基一厅函〔2011〕35号);

(3)业主提供的其它资料。 4.2.3 容纳规模 1、服务范围及学生总数

30 X

本项目以X小学、初中在校学生为对象。依照X政府网页数据,2011年全区共有普通中学60所,在校初中生61410人;小学185所,在校生80826人。

2、容纳规模

根据区教委初步安排,未来X中小在校学生在小学、初中就读期间需保证一次,每次为5天的基地集中实践实训活动。则依照该计划,X综合实践基地平均每年须安排实践活动40期(与学时对应),每期安排学生人数约933人。

表4-1 X综合实践基地容纳规模测算表

初中 小学 合计 在校生人数 (人) 61410 80826 142236 学制 3年 6年 — 年培训人数 (人) 22517 14818 37335 年培训期数 (期) 40 40 — 每期人数 (人) 563 370 933 由于每期学生数量存在差异,建议X综合实践基地同期容纳规模按1000人计。

4.2.4 建设规模测算 1、建筑类型及用途

参照《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建标〔2002〕102号),结合相关文件及实际需求,拟建X综合实践基地房屋建筑主要包括室内实践用房、办公管理用房、学生宿舍、生活服务用房以及展览用房五大类。

31 X

其中,室内实践用房主要室内实践活动开展,具体包括自然教室、实验室、地理教室、计算机教室、科技活动室、劳动技术教室等专用教室和辅助用房。

办公管理用房,包括基地教学办公室、行政办公室、社团办公室及广播室,会议接待室、德育展览室、卫生保健室等管理用房。

生活服务用房,包括教职工宿舍、教职工与学生食堂、开水房、汽车库、配电室、教职工与学生厕所等用房 。

学生宿舍,实践基地采用5天地集中实践实训活动方式,需考虑参与活动学生住宿安排。

展览用房,用于开展爱国主义、国防教育、环境教育、安全教育等各类主题教学活动。

2、室内实践用房

本项目面向小学、初中在校学生,所提供的实践教学内容偏向于学生自行动手操作,需使用的教学用品和设备也较多,对于实践用房的使用面积要求也高于一般教学用房。参照《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建标〔2002〕102号)相关指标, 按使用面积5.0平方米/生计(使用系数0.6),则X综合实践基地室内实践用房面积为8333.3平方米。

3、办公用房

同样参照普通九年制学校相关用房指标,X综合实践基地办公用房面

32 X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i59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