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J5型混合动力动车组司机室窗技术条件A

更新时间:2023-12-19 20:43: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CJ5型混合动力动车组项目 司机室侧窗采购技术条件

文档编号: 版 本:

编 制 审 核 主 管 设计经理 职 能 签 字 日 期 工 艺 技术经理 批 准 职 能 签 字 日 期 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文件更改记录

标 记 A 第一版发布 更改原因 签 名 刘忠梅 日 期 2016.7.18 备 注

第2页共50页

会签表

姓 名 专业 振动模态控制 重量控制 检修主管 日 期 章 节 4.5.2振动模态 5.重量管理 8.3 LCC要求 18.附件之7、8、9、11、12 气密性

4.5.1气密性

第3页共50页

目 录

1 本文件的目的 ............................................................................................................. 7 1.1 参与各方 .............................................................................................................. 7 1.2 附件和附录 .......................................................................................................... 7 1.3 标准 ...................................................................................................................... 7 1.4 坐标系 .................................................................................................................. 8 1.5 与其它系统的接口.............................................................................................. 9 2 概述 ............................................................................................................................. 9 2.1车辆定义 ............................................................................................................... 9 2.2主要技术参数..................................................................................................... 10 2.2.1 车辆概述 ............................................................................................ 10 2.2.2 总体运行条件 ..................................................................................... 10 2.2.3 主要技术参数 ..................................................................................... 10 3 术语、符号、代号................................................................................................... 10 4 技术要求 ................................................................................................................... 10 4.1 性能指标或功能要求........................................................................................ 10 4.1.1光学功能 ............................................................................................. 10 4.1.2舒适性要求 ......................................................................................... 11 4.1.3粘接要求 ............................................................................................. 11 4.2 机械要求 ............................................................................................................ 11 4.3 电气要求 ............................................................................................................ 14 4.4 软件要求 ............................................................................................................ 14 4.5材料与工艺要求................................................................................................. 14 4.6 其他要求 ............................................................................................................ 15 4.6.1 气密性 ................................................................................................ 15 4.6.2 振动模态 ............................................................................................ 16 4.6.3 产品零部件序列号管理要求 ............................................................... 16 5 重量管理 ................................................................................................................... 17 6 声学 ........................................................................................................................... 18

第4页共50页

7 防火要求 ................................................................................................................. 18 7.1 通用要求 .......................................................................................................... 18 7.2 部件和材料的防火性能要求 ......................................................................... 18 7.3 检验要求 .......................................................................................................... 18 8 RAMS/LCC要求 .................................................................................................. 19 8.1 RAMS要求 ........................................................................................................ 19 8.2可靠性要求 ......................................................................................................... 22 8.3 LCC要求 ........................................................................................................... 38 9 运用要求 ................................................................................................................... 38 10工程设计过程控制与设计联络 ............................................................................. 38 11 检验和验收程序 .................................................................................................. 39 11.1 型式试验和例行试验 ..................................................................................... 39 11.2 检验和试验方法 ............................................................................................. 41 11.3 首件检验 ......................................................................................................... 41 11.4 批量检验 ....................................................................................................... 41 11.5 批准 ................................................................................................................. 42 12 文件和培训 ............................................................................................................ 42 12.1 文件 ................................................................................................................. 42 12.2 培训 ................................................................................................................. 42 13 文件指南和CAX数据交换 .................................................................................. 42 14质量保证 ................................................................................................................. 43 15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 43 15.1 包装 ................................................................................................................. 43 15.2标志 .................................................................................................................. 44 15.3存储 .................................................................................................................. 44 15.4运输 .................................................................................................................. 44 15.5 其他要求 ......................................................................................................... 44 16 缩略语和参考文件 ................................................................................................ 44 16.1 缩写 ................................................................................................................. 44 16.2 参考 ................................................................................................................. 44

第5页共50页

17开口项 ..................................................................................................................... 44 18附件 ......................................................................................................................... 44

第6页共50页

1 本文件的目的

本技术条件规定了CJ5型混合动力动车组项目司机室侧窗设计、生产和供货的总体要求,其目的是为了确定所供应部件或组件的总体技术框架。

本技术条件作为商务合同的组成部分,与商务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1.1 参与各方

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买方”。 供应商,以下简称“卖方”。

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和供应商,以下简称“各方”。

1.2 附件和附录

引用文件和附录中所列的文件均为本条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除非在其它技术条件中有特殊声明,本文件及其附件中规定的所有规则始终有效。如其它条件中的规则与本条件产生偏差,则必须在该条件中明确说明并检查其可行性。

此外,关于列车的技术、运营和维护,必须遵守中国的法律和法规,并执行最新有效版本。

1.3 标准

必须执行中国铁路规程和标准及相关国际标准,如包括GB、TB、DIN、UIC、EN等规章和标准。

供方必须使用最新版本的标准以及最新发行的标准。

序号 1 代号 UIC 564-2 名称 国际联运、旅客运输或等类运输铁路车辆的防火、 灭火细则 备注

第7页共50页

2 3 4 5 6 UIC 566-90 DIN EN ISO 9001 DIN 6701 客车车体及其零部件的载荷 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 铁道车辆和零件的粘接 DVS 3310 BS EN ISO 9142 粘接技术中的质量要求 胶粘剂-胶粘件试验用标准实验室老化条件的选择指南 7 DIN5510-2 轨道车辆防火措施–第2部分:材料和构件的燃烧特性和燃烧并发现象 –分类、要求和测试方法 8 EN 12373-1 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第1部分:铝上装饰和保护用阳极氧化覆层的规定方法 9 10 GB 18045-2000 铁路车辆用安全玻璃 铁道客车单元式组合车窗 TB/T 3107-2010 11 TB/T 3413-2016 铁道客车及动车组用安全玻璃 1.4 坐标系

要求所有部件的重量重心都要以车体中心(两个转向架中心)为坐标原点,x轴:为沿车体纵向方向,从坐标原点指向二位端为正方向;y轴:为沿车体横向方向,从坐标原点指向一位侧为正方向;z轴:以轨面为坐标原点垂直向上。如图1.1所示:

一位端二位端

图1.1:车辆坐标系

车辆方位、重心计算的坐标原点及正方向如图1.2所示:

第8页共50页

图1.2:坐标原点及正方向 1.5 与其它系统的接口 与车头结构,内装内墙板。

2 概述 2.1车辆定义

CJ5型混合动力动车组(见图2.1) 为2动2拖4辆编组,包括MC、TP、T、共3种车型, 编组顺序为MC01、TP02、T03、MC04。车辆定义如下:

图2.1 动车组的编组

第9页共50页

2.2主要技术参数 2.2.1 车辆概述

2.2.1.1 CJ5型混合动力动车组为动力分散交流传动电动车组。

2.2.1.2 CJ5型混合动力动车组能与干线铁路互联互通,既能在城际线路上运营,又能在客运专线上运营,持续运营速度160km/h。

2.2.2 总体运行条件

2.2.2.1自然条件

? 气温条件:-40℃~+40℃ ? 相对湿度:95%(最高温度为25℃) ? 海拔高度:≤1500 m

? 最大风速:一般年份15m/s,偶有33m/s

? 有风、沙、雨、雪天气,偶有盐雾、酸雨、沙尘暴等现象

2.2.3 主要技术参数

2.2.3.1 最高运营速度 160km/h 2.2.3.2 动力电池组和混合动力 120km/h 2.2.3.3 试验速度 176km/h

3 术语、符号、代号

不适用

4 技术要求

4.1 性能指标或功能要求

4.1.1光学功能

可见光透射比应大于25%,应控制日间及夜间的内部反射比。使用红外反射的车窗玻璃,应该控制太阳光可见部分的反射数值,这样从列车的外表面通过镜效效应就不会产生让人眼花缭乱的感觉。

第10页共50页

5)有气密性要求的系统级外购部件指标分配:

部位 车窗 测试箱体积m3 8.5 压降及时间 6000Pa1000Pa1200s 其他

是否有安装界面 有 降至时间 4.6.2 振动模态

避免车体承载结构、车体局部结构模态频率与转向架系统发生共振,避免车体承载结构、车体局部结构及其各子系统的模态频率与吊挂设备及悬挂激励频率发生共振。产品在技术设计阶段须向设计部门提供0~80Hz频率范围的结构模态分析报告,并在产品供货前或在型式试验报告中提供其有源设备的工作频率以及各设备的模态测试报告。一般情况下,要求设备固有频率应大于30Hz,当设备固有频率与整车模态规划频率发生冲突时,零部件供应商须与主机厂进行充分协调合作,确定采购部件合理的NVH性能指标。

4.6.3 产品零部件序列号管理要求

(1)序列号定义

在产品上标识的用于识别单件产品唯一永久性的编码。 (2)序列号编号规则

序列号编码由产品标识代码和辅助代码两部分组成。其中产品标识代码由企业识别代码(6位)、产品顺序号(5位)和校验码(1位)组成共计12位数字组成。辅助代码由生产年份(后2位,01至99)、生产月份(2位,01至12)及当月该产品生产顺序号(4位,0001至9999)共计8位数字组成。

×××××××××××××××××××× 产品生产顺序号

第16页共50页

月份 年份 校验码 产品顺序号 企业识别代码

(3)序列号编号说明

产品标识代码(包括企业识别代码、产品顺序号和校验码)由乙方按照《TB/T3137铁路产品标识代码编制规则》通过向铁科院标准所申请获得,辅助代码由乙方按照规则要求自行填写。

(4)序列号标识位置

(注:带包装发运的产品,乙方包装方案应便于产品序列号查看) (5)序列号标识表现形式 (6)序列号标识材质 (7)序列号标识规格尺寸 (8)序列号信息管理要求

乙方在供货时需填写《供应商零部件序列号记录》(附件10),并随产品交付时将纸质及电子版文件给甲方采购部。如果乙方对该部件的子零部件有序列号记录要求的(包括甲方提供的三方物流件),应在与甲方设计师交流时共同予以确认,并将信息填写到《供应商零部件序列号记录》中。

5 重量管理

重量目标值: 40Kg

第17页共50页

重量控制:卖方在设计关闭时允许修订重量目标值,修订后重量为最终重量值,并书面通知买方;首件鉴定时现场称重,重量按最终重量值执行,公差范围为(-3%,+1%),若超出此范围,视为产品不合格。

在卖方技术设计的最后阶段,向设计部门提供单个零件或组件的重心。

6 声学

执行《CJ5型混合动力动车组动车组声学技术规范》。

7 防火要求 7.1 通用要求

7.1.1 动车组设计应具有良好的防火性能,结构设计和各种零部件的设计及制造按有关防火规定执行,最大限度地防止火灾发生,应遵守中国消防法规。 7.1.2 当火灾发生时,动车组的设计应能满足乘客迅速疏散的要求。

7.2 部件和材料的防火性能要求

7.2.1 各车所采用材料必须为阻燃、低烟、无毒(低毒)、无卤的非延燃性材料或防火材料。

7.2.2 内装材料的阻燃性能应满足TB/T 3237《动车组用内装材料阻燃技术条件》的各项要求。

7.2.3 内装使用材料应符合TB/T 3139《机车车辆内装材料及室内空气有害物质限量》等环境保护标准的要求。

7.2.4 除内装材料以外的其他非金属材料的阻燃性能应满足TB/T 3138《机车车辆阻燃材料技术条件》或DIN 5510-2:2009《铁路车辆的防火保护第2部分-材料、部件的燃烧特性和伴生现象-等级划分、要求和测试方法》(车辆防火等级属于DIN 5510 标准的2级)的要求。

7.3 检验要求

7.3.1 在首件鉴定或首件装车前,车辆所使用的部件或材料应送国家认可并授权的检验机构进行检验,以确定其是否满足本项目车辆防火性能要求。

第18页共50页

7.3.2 若部件或材料的结构、组成发生重大变化,或者超过报告的有效期限时,应重新送国家认可并授权的检验机构进行检验,以确定其是否继续满足防火性能要求。

7.3.3 在单个材料符合防火性能要求的情况下,应检查组件及安装方式是否与车辆安装图纸一致。

7.3.4 部件或材料供应商应在首件鉴定或首件装车前4周内向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提交符合本项目要求的中文版的防火性能证明文件,包括非金属材料清单(见表1)、防火检验报告或合格证书。若防火性能证明文件不符合要求,首件鉴定将一律不能通过,并且不允许批量生产及装车,由此产生附加的费用由供应商承担。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将在首件鉴定、过程审核等环节进行现场取样,送检验机构复验。

表1 非金属材料清单

序设备部件或材号 名称 料名称 部件或材料特性 防火检验报告或合格证书 材质/制造商/文件文件测试检验供应商 时间 型号 分供商 名称 编号 标准 机构 8 RAMS/LCC要求 8.1 RAMS要求

8.1.1 卖方应在整个系统全寿命周期内,严格按照RAMS要求执行系统保证工作,使RAMS要求能够在设计中得到充分的考虑和落实。

卖方应该委派一名合格的系统保证经理执行并且管理本条件规定的各项RAMS工作。 卖方应证明其所供应的子系统能够满足RAMS要求,并向买方正式提交中文版的系统保证文件,以供审查和批准。

运用条件:

年运用里程:40万公里;年运用天数:330天;每天运用时间:15小时。 8.1.2相关标准

卖方在执行系统保证工作时,应遵守表1中的标准要求。

表1系统保证标准

第19页共50页

标准代号 标准名称 EN 50126-1:1999 铁路应用.可靠型,可用性,可维修性和安全性(RAMS)的演示和规范 EN 50128:2001 EN 50129:2003 IEC 61078:2006 IEC 60812:1985 铁路设施.通信、信号和处理系统.铁路控制和防护系统用软件 铁路应用—通信、信号和处理系统—信号的安全相关电子处理系统 可靠性分析技术.可靠性方框图法 系统可靠性分析技术-故障模式与故障模式与效果分析程序(FMEA) GB/T 21562-2008 轨道交通可靠性、可用性、可维修性和安全性规范及示例 8.1.3术语与缩写 术语及缩写如表2所示。

表2 术语与缩写

术语 ALARP SA SAP SHA SIL FBD FMECA Hazard IHA LRU 降低到合理可行 系统保证 系统保证计划 系统危害分析 系统安全等级 功能框图 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 危害,可以导致出现事故的情况 接口危害分析 在线可更换单元,是指可由一个维修人员直接从列车上拆卸并更换的可修或耗损单元,其重量不超过15公斤(如接触器等)。除该单元本身的安装部件和/或特别设计的盖板外,其维修过程不须拆卸其它任何单元。一个LRU可以是一个最小可更换单元。 MRU 主更换单元:特征与LRU相同,是指大型单元,其单元重量超过定义

第20页共50页

术语 定义 15公斤(如车下设备箱,转向架),其更换或恢复工作要求一人以上进行,并要求采用提升设备。一个MRU可包含多个LRU和SRU。 MTBF MTTR O&SHA RAMS RBD 平均故障间隔时间 平均修复时间 运行与支持危害分析 可靠性、可用性、可维修性与安全性 可靠性框图 Reliability Critical Item(可可靠性关键项目定义为:其故障可以导致车辆A、B、C类故障发靠性关键项目) 生的项目 Risk(风险) 由危害而导致的事故与事件的发生率(由一项危害而引起)以及上述危害的严重程度。它可以通过以下数学方法表示: 风险=(事故)发生率×(危害)严重程度 Safety Critical Item (安全性关键项目) 安全性关键项目定义为一项“安全性相关的项目”(SCI),采用下列规则: a) b) c) d) 目 SDU 最小可诊断单元:是指可通过列车诊断系统诊断其功能和/或记录故障数据的最小单元。 SRU 二级可更换单元:是指在拆卸其它单元或一个LRU或MRU后拆卸并更换的可修或耗损单元(如牵引电机轴,车门驱动电机等)。一个SRU可以是一个最小可更换单元。 最小可更换单元 是指在车辆段检修区域不能拆卸或不能维修的一个部件或系统的该项目具有SIL 3 或SIL 4的SIL水平。 该项目发生故障可以导致产生的危险严重等级为1-5级 该项目为一件新的设备,与安全性方面相关 根据技术规范,该项目被预先定义为与安全性相关的项

第21页共50页

术语 一个单元,如印刷电路板。 定义 8.2可靠性要求

8.2.1可靠性一般要求

1)可靠性应满足 GB/T 21562《轨道交通可靠性、可用性、可维修性和安全性规范 及示例》中有关要求。

2)动力、控制、信息传输等需有冗余。

3)应通过采取相应的结构与措施确保动车组及其零部件的可靠性。 4)各种接插件应有良好的定位结构,不应存在插错的可能。

5)在考虑可靠性时应将预防性维修和与动车组相适应的维修计划等包括在内,满 足动车组运规及高级修规程相关要求。 8.2.2各零部件的可靠性

? 整车及其零部件具有高可靠性;

? 应充分考虑和谐号城际动车组的预防性维修和相适应的维修周期计划; ? 列车检修维修类别、预防性维修数据等相关内容充分借鉴和谐号动车组; ? 应保证在设备和装置发生故障时,能作出妥善的处理。 8.2.3故障定义

CJ5型混合动力动车组项目的故障可分为以下四类: A类故障:

在规定运用环境和条件下,由于车辆设备故障导致动车组救援、清客、未发车、换车等故障,以及动车组途中非正常停车时间或晚点大于20min的故障。 B 类故障:

在规定运用环境和条件下,由于车辆设备故障导致动车组途中非正常停车或晚点大于1min、少于 20min的故障。

第22页共50页

C类故障:

在规定运用环境和条件下,由于车辆设备故障导致动车组在功能受限模式下运行,但未造成晚点的故障。

功能受限模式运行的故障包含但不限于: — 主断不自动闭合 — 牵引丢失 — 辅助丢失

— 轮对轴箱温度升高 — ...... D 类故障:

不影响动车组正常运行的其他各类故障。 8.2.4可靠性定量要求

表3中给出了客室侧窗系统的可靠性定量要求:

表3 可靠性定量要求 A类故障率(个/列公里) 0 故障率按下式计算:

本批次列车考核周期内该系统(设备)发生的故障数

本批次列车考核周期内的总运行公里数

B类故障率(个/列公里) 0 C类故障率(个/列公里) 0 D类故障率(个/列公里) 1 故障率= 8.2.5可用性要求

1)可用性应满足 GB/T 21562《轨道交通可靠性、可用性、可维修性和安全性规范及示例》中有关要求。

2)动车组上的所有标识、说明与显示均用中文或图码表示,符合相关标准规定。

第23页共50页

其中提供旅客使用的标识应采用中英文两种文字。 8.2.6可维修性要求 8.2.6.1可维修性一般要求 8.2.6.1.1可接近性

应满足以下可接近性要求:

? 接近测试点、连接点和接线柱无需先拆卸其它部件; ? 方便获得计算机监控系统内的信息; ? 进行监控测量时便于接近参考点; ? 方便接近润滑点、灌注孔和液位控制点;

? 凡是乘客可以接触到的车辆内外设备箱、电气柜、门上方盖板等都将避免任意开启,除非使用经买方认可的专用钥匙开锁。

8.2.6.1.2互换性

要尽可能的采用符合设计要求的体积小与重量轻的可互换单元,方便对车辆故障的处理,使列车尽快恢复运营使用。包括: ? 车辆部件在不同车厢内的互换使用; ? 库内备件与车辆上使用部件的互换使用;

? 除制动与车门系统基于安全方面的原因需进行有关调整试验外,其它部件在互换时无须作任何调整(软件调整除外)。

8.2.6.1.3模块化

应通过功能分析使相关功能部件模块化,以提高部件的可诊断性,有利于开展车辆部件换件修,以提高车辆检修效率。

8.2.6.1.4安装和拆卸性能

尽可能减少部件安装、拆卸的耗时,并降低误装的几率,以提高车辆的检修效率。以便减少拆卸LRU件时事先准备的工作量、拆卸时间和需用的专用工具。为此: ? 车辆上任何最小可更换单元都不得采用黏结方式;

? 安装、拆卸工具采用通用工具,对于针对本车结构需专制工具,应告知买方,并由买方审定;

第24页共50页

? 所有部件均设计有防误装措施,以保证设备的正确连接;

? 在拆卸或更换采用连接器连线的模块时,应不必移动或重新安装线扎,只允许拆除连接器。

8.2.6.1.5连接和固定方便性

? 所有LRU和SRU件都要采用防误装措施,以保证设备的正确连接; ? 电气连接器接口都要采用防误装措施。 8.2.6.1.6打标记

? 要根据LRU清单对每个LRU作出标记;

? 所有备品备件都应按规定的要求打标记,标记由卖方提出方案由买方确定; ? 部件标记牌应固定在相应部件上,不但方便维修人员查看,并且能耐受本技术规范中规定的技术性清洁作业要求;

? 风、油、水的连接(无论是固定的还是移动的)要按其功能标示清楚,并标示正确的流向或转向,如电动设备转动方向等;

? 各种阀门装置、开关、转换器、绝缘控制部件和选择器的位置将作出明确标示。 8.2.6.1.7可修复性

? 所有的LRU和SRU件(除易损易耗件,如:过滤器、制动闸瓦等)都要设计成可以修复型;

? LRU和SRU件都应按照卖方提供的维修手册要求进行技术修复; ? 车轮镟修时无需拆卸任何部件。 8.2.6.1.8快速诊断特性

车辆的检测诊断要求准确、迅速、简便,通过合理的选择硬件设计诊断软件,以利于车辆状态维修的开展。

? 车辆设计时应建立一个可靠的、利用计算机网络实现的诊断系统;

? 通过PTU在列车诊断系统和本地安装的控制单元下载的故障数据结合地面分析软件可以找到故障部件,并能查找部件可能损坏的原因;

? 诊断系统适用于列车的主要系统。为了能尽快恢复列车性能,列车将配备一个车载维修帮助系统;

第25页共50页

表6 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 (FMECA)工作表模板

CJ5型混合动力动车组项目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表

编制: 系统:车辆 审核: 子系统: 批准: 故障检测方法 日期: 日期: 日期: 危害性分析 故障影响/后果 后果等级 故障率预计 故障表故编名功障号 称 能 模故障原操作员检维修人员检内置测试系现((老化, 偶发,磨损,威布尔) 子系统(局部) 系统(整车) 安全C类 性 D类 F:其他(描述) 服务/运行 A类 延可靠B类 误关键时项目 间 (Y/N) 严重性 (1-7) 安全关键项目 (Y/N) 每故障列故模车障式数率 频量 数比 各种故利障用模系式数 的故障率 数据平均D-运行 (可靠性) 修复时间MTTR(小数S-安全性 据来源 E-环境 影响类别 设计安全措施或危害减轻措施 运行中应急措施 后续修复措施 备注 恢复系统所采取的措施 式 因 人源 时) 查 查 统

第31页共50页

8.2.8.4 RAM分析报告

卖方应按照IEC 61078,采用可靠性框图(RBD)的方法,建立相关子系统或设备的可靠性模型,至最小可更换单元级别。

卖方应该开展可靠性与可维修性预计工作,对相关子系统的可靠性与可维修性进行定量评价,并且将其与本条件所规定的可靠性、可维修性定量要求比较。预计工作应依据FMECA中所提供的相关数据和可靠性模型进行。

卖方应该向买方提交RAM分析报告,以供审查和批准。 8.2.8.5故障报告及纠正措施系统(FRACAS)

卖方须在试验阶段建立故障报告及纠正措施系统,确立并有效执行故障记录、分析和纠正程序,及时发现并报告相关子系统或设备的故障,分析故障原因,制定和实施有效的纠正措施,对故障进行闭环控制,以防止故障重复出现,从而使设备的可靠性水平得到增长。

FRACAS记录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故障认:

a) 由于制造工艺、材质或安装出现的缺陷而引起的故障。

b) 由于过度摩耗而引起的故障(不包括未根据预防性维修程序进行维修所引起的

故障) c) 由于设计不合理而引起的故障 d) 软件故障

e) 由于人机工程设计不合理而引起的故障 f) 试验失败

8.2.8.6 RAM验证

卖方须编制RAM验证计划,包括与卖方所提供产品的RAM 相关的试验和论证。RAM验证计划应详细说明在质保期 (Defect Liability Period) 开始后实现 RAM 目标的证明方法及程序。

RAM验证计划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

进行及监管证明工作的组织架构和主要人员;

第32页共50页

? ? ?

角色和职责;

须证明符合的可靠性、可用性及可维护性目标; 证明方法及相关报告。

卖方应确保在质保期的最后6个月内,可靠性指标平均值达标。若未能达到规定的RAM指标,则延长质保期,卖方自行承担费用采取必要的措施,直至达到RAM要求。

在RAM验证期间将成立RAM验证工作组,卖方应委派具备资质的工程师,对买方反馈给卖方的故障及时分析,并定期参加RAM验证工作会议,以保证RAM验证工作的执行。

卖方须在验证完成后一个月内提交RAM验证报告。该报告须提供依据,证明已达到了各项RAM目标,还须包括有关资料和计算。 8.2.8.7危害识别与风险分析 8.2.8.7.1危害识别

卖方应使用HAZOP方法,开展危害识别与风险分析,包括PHA,SHA,IHA与O&SHA等,以识别出与相关子系统、设备、接口及其操作、维修相关的任何危害。

卖方应委派项目专家或有资质的人员,参加由买方组织的PHA,SHA, IHA、O&SHA危害识别与风险分析研讨会,并提供完成分析研讨会所要求的任何信息。 8.2.8.7.2风险分析

卖方应按照表7中所规定的风险矩阵作为标准,来评估所识别出危害的发生频率、危害的后果严重程度、初始以及剩余风险等级等。风险评估是根据危害导致事故的可能性和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来判定其总体的风险水平,判断是否需要采取减轻措施以便消除危害或降低其风险。

第33页共50页

表7 风险矩阵

根据表7 风险矩阵的定义,风险分为以下4个等级:

表8 风险等级及定义

风险等级 R1 R2 R3 R4

可接受风险应该基于ALARP原则。所有识别的风险应该减少至ALARP。R1等级的危害是不可接受的。对于剩余风险为R2等级的危害,如没有合理的减轻措施把风险降至R3或R4等级时,危害管控单位须连同有关理由/证明,向买方申请批准特许,并须获得买方审核批准。初始风险为R3等级的危害一般可以接受。若实际可行并合乎成本效益,仍须寻求机会进行减轻措施,把该类危害的风险降至R4等级。初始风险为R4等级的危害均在可接受范围内,在正常情况下,不需要采取额外的减轻措施。 8.2.8.7.3危害登记册

定义 不可容忍,除特殊情况外,必须消除该类风险 不希望的,必须将风险减至最低实际可行的水平 容忍的,可容忍的风险,但仍须按成本效益尽量减低风险 可忽略的,可接受的风险,不需要采取进一步的缓解措施

第34页共50页

危害登记册是危害管理闭环过程的记录载体。通过危害登记册对所识别的危害进行审查和跟踪,对危害减轻措施的实施进行监控。

在开展PHA之前,首先建立危害登记册。随着相关危害管理工作的持续开展,对危害登记册持续地进行更新和维护。危害登记册模板见表9。

危害登记册中记录的每一条危害都要经历从开口到关闭两种状态。必须使所有危害达到关闭状态以完成危害管理过程。

卖方应使用的危害登记册模板,记录所有识别的危害及其风险等级、减轻措施等,以EXCEL版本的形式提交给买方审批。

第35页共50页

11.2 检验和试验方法

产品生产完成后,应严格按检验文件所规定的要求,产品图纸及技术标准所规定的各项要求及尺寸逐项检验,填写质量记录,实施有效的质量控制。

产品制造厂家应具有IRIS(优先)或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资质。

11.3 首件检验

为进行首件鉴定,要在首件鉴定日期前至少2周向买方提供一整套图纸、文件和配件清单。买方需在一周内对图纸和文件进行确认,卖方必须按照确认过的图纸和文件进行生产。如产品是按未经审核的图纸和文件生产的,由此造成的改动费用将由卖方承担。首件鉴定前卖方须提供技术规范12.1条所述文件,待买方技术部门确认后,方可进行首件鉴定。如未提供或提供文件与要求文件不符,买方有权拒绝首件检验。买方有权安排相关人员参加首件鉴定。

帯焊接的产品需要在焊接完成之后进行焊接首检。

带粘接的产品特别是A1、A2级要求的,需要相应的资质人员对粘接过程进行审核。 首件鉴定时需对所有件进行称重,并将称重记录提交买方技术部门。 首件鉴定合格后方可在样车上组装,待装车检验合格后方可批量投产。 买方人员对首件鉴定的签字,并不代表免除卖方的责任。

11.4 批量检验

卖方在同买方协商后制定出整个产品功能检验及接口的相应检验说明。

必要时,卖方须提供用于交货前的批量检验的检验样板。卖方供货前应检验与车辆的安装接口。

第41页共50页

11.5 批准

卖方须按照首件检验的意见对产品进行整改,经买方质量部门确认后方可进行批量生产。卖方须在发货前完成产品例行试验,合格产品需粘贴合格证交付。同时卖方须提交各种试验报告、计算书及相关资料等。

12 文件和培训 12.1 文件

提交的文件可包含技术或系统描述,计算和分析,模型、图纸及明细表,部件重量清单、振动模态测试报告、防火保护概念,试验和检验(例行试验大纲和试验报告,型式试验大纲和报告等),配件可追溯性列表,部件操作、维护和维修用户文件,用户文件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系统、部件介绍,包括部件二维接口图纸、爆炸图及零部件标号,整机寿命、关键零部件寿命。

2、系统、部件操作使用说明。

3、系统、部件检修维护计划(见附件9)。 4、零部件拆卸、安装操作文件,包括扭矩清单。

5、备品备件、易损易耗件清单、最小可维护单元(包括零部件制造或材质标准、型号及供应商物料代码或订货号、长客物料号,见附件7)。

6、明确产品维护辅料,如清洗剂、润滑剂、导电膏、绝缘脂以及其他化工类产品的名称、品牌、型号、最小包装量和质保期(见附件8)。

7、有害物质列表。

12.2 培训

13 文件指南和CAX数据交换

卖方提供的三维设计数据,二维图纸和相应BOM,保证满足以下要求:

第42页共50页

(1)卖方在买方地进行设计,卖方使用设计软件须符合买方要求,包括配置环境,文档、物料、BOM模板、系统编号,参数填写等。卖方在其本地进行设计的零部件,要求提供step格式或igs格式的模型,并且卖方需要为买方提供二维的pdf或dxf格式图纸。

(2)卖方提供的图纸数据包括:

a 对于不需要卖方提供详细信息的零部件图纸,如:一级安装图,则要求卖方提供step和igs格式的三维模型文件和相应的二维图即可(注意:卖方提供的step、igs格式的图纸必须保证买方能够打开,并且能生成ProductView)。

b对于需要卖方提供详细信息的零部件图纸,如:二级、三级组成图或零件图,则要求卖方提供step格式、igs格式或者PRO/E的模型文件以及PDF格式、dxf格式和工程生产用图并且要求图纸遵守三维几何信息、工程图信息要与实物一致。

(3) 明细表和物料规定:

对于外购件由卖方提供设计的零部件,卖方要提供相应零部件excel格式的明细表(模板由买方提供)。卖方提前提出物料号的申请,由买方创建物料号提供给卖方。

14质量保证

所有技术条件条款买方应完全识别但并不仅限于技术条款的要求。 卖方要经过符合IRIS(优先)或ISO 9001 标准的资格认证。

卖方必须用自己的质量保证措施确保和证明在整个生产和供货期间能够生产和提供质量始终如一的产品。监控和保证始终如一的质量文件资料应按要求交给买方。

质保期:3年或240万公里先到为准。

15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15.1 包装

包装箱内采取必要的减振措施(如泡沫塑料等材料),保证产品运输不得损坏的要求。产品运输到买方之前所发生的损坏由卖方负责。

第43页共50页

15.2标志

每个产品的包装内应附有产品标号、名称、规格、质检合格标签和生产厂家的标志。

15.3存储

不论存储在室内还是室外,产品的存储应保证产品的性能不受影响。

15.4运输

产品在搬运时应轻装轻放,产品运输时应采取适当方式装载和固定,以免磕碰损坏和变形,买方有关部门有权利根据损坏的程度提出整改要求(不影响产品性能)并直至拒绝接受产品(影响产品性能)。

15.5 其他要求

卖方应向买方采购和物流部门提供产品包装、存储、运输以及拆卸的文件,文件经买方采购和物流部门审批后,方可发货。

16 缩略语和参考文件 16.1 缩写

在 “缩略语”(参考1 )中列出了所有使用的缩写,并集中更新。

16.2 参考

序号 1 2 油漆技术条件 CJ5型混合动力动车组声学技术规范 题目 文件号 CCD00000283414 CCD00000286225 17开口项

正文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内容调整,但格式按模板要求执行。

18附件

附件1:详细供货范围列表 附件2:易损易耗件清单

第44页共50页

附件3:质保期内备品备件清单(免费提供)

附件4:三年备品备件清单(需经最终用户确认后方可采购) 附件5:技术条件响应表(要求做逐条响应)

附件6:联合设计接口图纸(如果需要在文中生根引用)?? 附件7:最小可维护单元 附件8:产品维护辅料清单 附件9:系统、部件检修维护计划 附件10:供应商零部件序列号记录 附件11:预防性维修表格 附件12 修复性维修表格

第45页共50页

附件1:详细供货范围列表 序号 1 2 零部件名称 代号 638390 638389 MC01 TP02 T03 MC04 总计/列 2 2 名称 司机室侧窗 组成右 司机室侧窗 组成左 1 1 1 1 附件2:易损易耗件清单

序号 1 2

所属系统 代号 名称 数量 单价 备注 附件3:质保期内备品备件清单(免费提供)

序号 1 2 所属系统 代号 名称 数量 备注 附件4: 三年备品备件清单(需经最终用户确认后方可采购)

序号 1 2 所属系统 代号 名称 数量 单价 备注 附件5:技术条件响应表(要求做逐条响应)

序号 1 2 技术协议条款 本文件的目的 ?? 响应 响应或者偏离

第46页共50页

附件6:联合设计接口文件 序号 1 2

附件7:最小可维护单元

文件号 文件名 生效时间 备注 序号 1 2 名称 制造或材质标准 型号 供方物料代码 长客物料号 安装部位 备注 附件8:产品维护辅料清单

序号 名称 品牌 1 2

型号 供方物料代码 长客物料号 最小包装量 安装部位 质保期 附件9:系统、部件检修维护计划

(1,200,000公里/3年) (100,000公里/1.5月) (800,000公里/1年) (400,000公里/0.5年) (2,400,000/6年) (20,000公里/1.5周 (5,000 公里/2天) (4,800,000公里/12年 序号 名称 维护工作 M1 M2 M3 R1 R2 R3 I1 I2 备注 1 车窗 2 客室车窗 3 4 司机室侧窗

第47页共50页

附件10:供应商零部件序列号记录

供应商零部件序列号记录

供应商代号: 供应商名称:

批次号 主件代号 主件名称 主件主件 主件子件名称 子件子件 设备识别符号 子件版本 子件 子件生主件 主件生型号 序列号 版本 型号 序列号 物料号 产日期 物料号 产日期

第48页共50页

附件11 预防性维修表格

厂商 设备 型号 项目 版本 日期 部件 预 防 性 维 修 维修间隔 供方建议的维修间隔 工距作离 时日历时概480每个部件维修费用 车上 车间 供识 列车平均每年运行距离 km 列车平均每年运行时间 h 部件每年工作时间 h 专用工具 交货识备 备件,辅助设备 部批量批量件/内的后的材料代码 子系统 预防性维修工作 1级 2级 3级 4级 5级 3个120240月或万公万公万公20万里或里或里或公里 2年 4年 8年 km 数48h或量 5000公里 别平均别注 资方 备备件备件时明 用 工时平均工量(最均维修号 费用 号 率 质 MMH 时 多) 工时 间 间 件 价格 价格 间 h 天 % h h h ¥ ¥ 周 平均检查的人员数车间平说费

第49页共50页

附件12 修复性维修表格

厂商 设备 型号 项目 版本 日期 部代码 子系统 件部故件障数式 维修种维修地MTBF MDBF 故障 修 复 性 维 修 故障率 维修或维修后 车间 备件 列车平均每年运行距离 列车平均每年运行时间 部件每年工作时间 维修 km h h 车上维修 部材料 批量批量交库维维专用工具 识模量 类 点 h km 说费备MTTR 人员资平均均维供件/内的后的货存修修别诊明 用 注 别换包装订货材料最多更确号 方 备备件备件时期因时质 维修修工断 号 率 建议 数量 费用 数量 换 认 件 价格 价格 间 限 数 间 工时 时 识更备件最小平均h h h h % ¥ ¥ 周 年 % 周 车上内平

第50页共50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i4o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