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案

更新时间:2024-03-06 14:2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八组

导读课:感受伟人风采

主备教师 刘春青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走近毛泽东”为专题,安排了四篇课文。其中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两篇。《长征》,一首中国革命的不朽史诗,革命乐观主义的不朽之作,深刻表现了毛泽东的艺术风格和高昂气概。《开国大典》,通过对1949年10月1日开国盛况的描写,展现了人民领袖、一代伟人的风貌。《青山处处埋忠骨》,情感细腻、真挚,毛泽东的那种常人的情感和不同常人的宽阔胸怀跃然纸上。《毛主席在花山》,记叙了毛泽东在花山村的几件事,体现的是毛泽东既是伟人,也是普通群众。总之,这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毛泽东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

二、教学目标:

1、学习本单元生字新词。认识27个生字,会写17个生字,正确读写“远征、典礼”等词语。

2、背诵《长征》和《开国大典》第七自然段,积累语言。 3、走进毛泽东,让学生感受毛泽东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 4、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毛泽东是杰出的诗人,是伟大的领袖,是慈爱的父亲,他和普通的群众在一起。

5、学习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的一些基本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帮助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学习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

的一些基本方法。

难点:感受毛泽东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 四、教学措施及手段:

1、组织学生搜集与课文相关的材料,以帮助学生读懂课文; 2、注重学生已有语文能力的综合运用,尽可能地帮助学生运用已获得的知识和方法自读课文;

3、要注意把握理解的要求,不盲目求深求透。如,对《长征》一诗的理解,学生有所感悟、大体读懂即可。 教学过程:

一、利用插图,借助资料,了解长征和毛泽东。 1.网络情境音画视频:让学生了解长征、毛泽东的生平 二、朗读课文,小组合作学习字词。

1.小组利用查字典或交流的方式,读准字音,掌握字义,并把生字写在练习本上。

2.小组利用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小组成员分别承担不同的任务。 3.学生对课文中的字、词、句提出不理解的地方,师生合作加以解决。 三、快速默读课文并列提纲,把握故事和人物,汇报自己读书所得 1.读《七律》,小组汇报收获。

说说《七律》中主要有哪些地名?说说自己的感受,自由表达。 汇报:长征困难重重,毛主席把他们看做什么?这个写给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2.读《开国大典》,小组交流汇报。

读《开国大典》,简单说说你对典礼的过程有了哪些了解?

文中的什么场面给你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3.读《毛主席在花山》,全班交流。

汇报:毛主席与群众交谈时都说了些什么?你对这些话感兴趣吗? 4.读《青山处处埋忠骨》,小组交流。 这个故事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四、引领合作探究 1 、学习的具体要求:

⑴用简短的话概括出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⑵通过读文了解毛主席是一个怎样的人? 2.小组合作交流 师巡视指导 3.交流汇报

⑴先交流四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小组长指派发言人,有不同意见的其它同学可积极补充,共同完善。)

⑵再交流汇报四篇课文展现的毛主席的光辉形象。 4.理解人物的光辉的形象

在文中找出相关文字,说一说,毛主席为什么给你留下了这样的印象。选出自己找到的文字读给大家听。

25、七律·长征 主备教师 刘春青

一、学习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征”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

勇豪迈的气概。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的意思并体会蕴含的思想感情。

三、课前准备

1、课前利用各种途径搜集有关红军长征和毛泽东主席的相关资料。

2、准备有关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巧渡泸定桥的视频资料。 3、准备“长征组歌”中的歌曲《七律·长征》。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音乐《七律·长征》,导入新课。

2、交流搜集到的有关红军长征和毛泽东主席的相关资料。教师相机介绍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情喜悦的战斗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

3、文体介绍: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一首八句,每句七个字。格律较严,二、四、六、八句要押韵,三四两句、五六两句要对偶,字的平仄有规定。“长征”是这首诗的题目。

(二)、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2、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三)、指导朗读:

1、指导朗读:要求:从节奏、韵律的角度读出诗的韵味: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2、学生齐读课文。

3、播放长征歌曲,以唱配诵,以唱带诵。 (四)、整体感知:

1、结合书下注释及个人理解,自主质疑,合作释疑,理解诗歌大意。

2、讨论交流,说说诗歌大意。 (五)、合作探究:

1、首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中你了解到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过程应该用什么字来概括?面对这样艰苦的环境,红军有没有退却,从哪里可以断定?体现出了红军战士怎样的精神和意志?

2、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你最欣赏其中的哪一幅图?说说理由。

3、面对这长征途中的的困难,红军的态度如何?通过哪些字词反应出来?

4、从最初的“不怕”“只等闲”到最后的“更喜”“尽开颜”我们可以体会到全诗表达诗人怎样的感情?

一、学习目标

1、认识“拟、勋”等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情怀。

3、进一步了解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毛泽东丧子后极度悲伤的心情和常人难有的博大胸怀。

三、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抗美援朝的相关资料。

2、搜集毛泽东一家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而牺牲的六位烈士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出示资料,导入新课

1、师生一起阅读课前收集到的有关抗美援朝的相关资料。 2、导入:我们怎么能忘记抗美援朝中为了保家卫国浴血奋战而牺牲了的几十万中华儿女?这些中华儿女中有普通劳动人民的子女,也有毛泽东同志深爱的长子——毛岸英。

(二)、自主阅读,读通全文

1、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拼音,遇到生词查查字典、词典。

2、反馈自学情况。

检查生字词和课文朗读情况。

3、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个性阅读,自主感知

1、默读课文,把自己深受感动的部分划下来多读几遍,可以把自己的感受在文中做批注。

2、学生交流读后感受,教师引导学生重点感知毛主席内心的情感波澜。

(1)毛主席在得知毛岸英牺牲的消息后,是什么心情?从哪里看出的?

(2)当“彭老总请求将遗体运回国”、“金日成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时,毛主席是什么心情?从哪里看出的?

(3)当毛主席要在电报记录稿上签字时,毛主席是什么心情?从哪里看出的?

(4)当毛主席在记录稿上签字时,他是什么心情?从哪里看出的?

(四)、感情朗读,深化感悟

1、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再一次去体会毛主席他那凡人情感中的伟人风范吧!

2、找出本文中人物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侧面描写,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并将其中自己喜欢的语句摘抄下来。

板书设计

27*、青山处处埋忠骨

彭德怀总司令 朝鲜首相金日成

破格运回遗体 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葬在

朝鲜)

毛泽东 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28* 毛主席在花山 主备教师 刘春青

一、学习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

2、朗读课文,感受毛泽东普通群众的情怀。

3、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抓住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抓住细节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2、通过了解毛泽东在花山的三件事,体会毛泽东关心、热爱人民群众的高尚品质,激发学生对毛泽东的敬仰之情。

三、课前准备

搜集有关毛泽东同志在花山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资料交流

1、板书课题:“花山”是什么地方?毛主席什么时候去过花山? 2、学生结合课外收集的相关资料简单汇报已有知识。 (二)、初读课文,自学质疑

1、自由读课文,认清生字生词,自主提出不懂的问题。 比如:

(1)毛主席为什么要请群众回来碾米?还给群众沏茶喝? (2)毛主席说服警卫员的那段话怎么理解? (3)怎样理解课文结尾的那一句话?

(4)这篇课文表现了毛主席怎样的优良作风?

2、交流提出问题,能解决的马上解决,还不能解决的暂时存疑。 (三)、再读课文,感知内容

1、读一读,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结合学生的发言,教师板书:碾米、沏茶、推碾。 (四)、三读课文,深入感悟

1、画出自己感受比较深刻的句子,读一读,在旁边做批注。 2、进一步自学课文,并根据刚才提出的、还未解决的问题,挑选课文中的某一部分来练习朗读,解决问题。

3、在四人小组中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 4、全班交流。

从毛主席让警卫员请群众回来碾米和给群众沏茶、替母女俩推碾子这三件事上可以看出来,他不愿为自己一个人的工作而耽误全村群众吃饭,还给群众沏茶喝,帮他们推碾子,充分表现出毛主席关心群众,把自己视为群众中的普通一员的好作风。

从毛主席教育警卫员的那一段中也可以看出来。这段话讲了三层意思:一是革命需要老百姓的支持,二是革命也正是为了全国的老百姓,三是教育警卫员不要把他摆在特殊位置上。这也说明毛主席充分认识到人民群众在革命中的重要作用,他更愿意和群众打成一片。

理解最后一句话: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说说老人为什么会说出这样的话。

(五)、课堂小结,课外延伸

让学生拿出自己搜集的小故事,讲给大家听,可也谈谈自己的感受。

板书设计

28、毛主席在花山

碾米 关心群众 送茶 依靠群众 推碾 同甘共苦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i4aa.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