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圣母院

更新时间:2023-12-09 11:57: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学号 00959017

西方文论

浅析雨果的美与丑 —以《巴黎圣母院为例》

所 在 系 中文系 专业名称 汉语言文学 年 级 2009级 学生姓名 邵欣欣 指导教师 范英梅

2011年 7 月 2 日

浅析雨果的美与丑 —以《巴黎圣母院为例》

内容摘要:法国大文豪雨果提出的丑与美值得我们去研究思考,以下就以

他的作品《巴黎圣母院》为例,简要分析一下这个观点,探究文章的美与丑。把文章的思路和线条展现出来,剖析丑与美在文章中的完美表现。

Content abstract: France the maisonde Victor Hugo's beauty and ugliness

forward thinking, well worth our research with his works under \Dame DE Paris\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viewpoint, explore the beauty and ugliness. The article shows the ideas and lines, analyzes the beauty and ugliness in perfect performance.

关键词:丑与美、巴黎圣母院、浪漫主义、悲剧、命运

绪论:雨果曾在《克伦威尔序言》中提出了著名的“美丑对照原则”他的《巴

黎圣母院》就是运用这一原则的典范作品。美丑对照拉大、扩张了美与丑之间的距离,它使美的更美,丑的更丑。本文以《巴黎圣母院》这部作品为例,浅析这一原则的运用,解剖该作品蕴含的美与丑。

本论:雨果一生追随时代步伐前进,是法国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作家,也是

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贯穿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他的创作期长达60年以上,作品包括26卷诗歌、20卷小说、12卷剧本、21卷哲理论著,合计79卷之多,给法国文学和人类文化宝库增添了一份十分辉煌的文化遗产。雨果几乎经历了19世纪法国的一切重大事变。他从小崇拜法国早期浪漫主义作家夏多布里昂。1827年发表韵文剧本《克伦威尔》和“序言”(1827),被称为法国浪漫主义戏剧运动的宣言,是雨果极为重要的文艺论著。正如序言中的那句名言:“近代的诗艺,会感觉到万物中的一切并非都是合乎人情的美,感觉到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粗俗藏在崇高的背后,恶与善并存,黑暗与光明相共。”这与其说是浪漫主义文学的宣言,不如说是对客观真实的正确反映,也是符合现实主义文学要求的理论观点\

在分析这部作品之前,我们不妨来了解一下巴黎圣母院:巴黎圣母院(NOTRE-Dame)座落于巴黎市中心塞纳河中的西岱岛上,始建于1163年,是巴黎大主教莫里斯?德?苏利决定兴建的,整座教堂在1345年才全部建成,历时180多年。

巴黎圣母院是一座典型的“歌特式”教堂,之所以闻名于世,主要因为它是欧洲建筑史上一个划时代的标志。圣母院的正外立面风格独特,结构严谨,看上去十分雄伟庄严。它被壁柱纵向分隔为三大块;三条装饰带又将它横向划分为三部分,其中,最下面有三个内凹的门洞。门洞上方是所谓的“国王廊”,上有分别代表以色列和犹太国历代国王的二十八尊雕塑。1793年,大革命中的巴黎人民将其误认作他们痛恨的法国国王的形象而将它们捣毁。但是后来,雕像又重新

被复原并放回原位。“长廊”上面为中央部分,两侧为两个巨大的石质中棂窗子,中间一个玫瑰花形的大圆窗,其直径约10米,建于1220—1225年。中央供奉着圣母圣婴,两边立着天使的塑像。两侧立的是亚当和夏娃的塑像。

教堂内部极为朴素,几乎没有什么装饰。大厅可容纳9000人,其中1500人可坐在讲台上。厅内的大管风琴也很有名,共有6000根音管,音色浑厚响亮,特别适合奏圣歌和悲壮的乐曲。曾经有许多重大的典礼在这里举行,例如宣读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赞美诗,又如1970年法国总统戴高乐将军的葬礼等。

河水永恒的呜咽,清风无休止的叹息,悲剧曾留的记录,来到巴黎圣母院前似乎在不经意中还能看见--爱斯梅拉达、卡西莫多、克罗德·浮罗洛、弗比斯等人,他们不正是雨果《巴黎圣母院》的主要人物吗? 美与丑的光芒在他们身上互相呼应,照亮了巴黎圣母院的夜空。

1842年,巴黎,愚人节。吉卜赛少女爱斯梅拉达和山羊佳丽在街头卖艺,吸引了一个虔诚于宗教,回避世俗与享受,以禁欲制约自己生活,有着学者风度的教会头面人物克罗德·浮罗洛,他怀着“不是占有她,就是杀死她”的邪念,指使畸形养儿卡西莫多从街头劫持爱斯梅拉达,她被弓箭队队长弗比斯救出。从此爱斯梅拉达爱上了弗比斯。后来爱斯梅拉达又以妻子的身份救出彼埃尔·格兰古瓦,在卡西莫多当众受刑,乞求喝水的时候,爱斯梅拉达不计仇恨把水送到卡西莫多的嘴边,卡西莫多生来第一次被感动的流下了泪。克罗德对于可怜又可爱的爱斯美拉达,想着不能占有,就只好杀死她得念头,于是克罗德刺杀弗比斯,把此事嫁祸给爱斯梅拉达,而爱斯梅拉达没有办法只好屈打成招,被判死刑。但是在绞架“边沿”是卡西莫多不顾一切把爱斯梅拉达救出,放置在圣母院的顶楼,并且防范一切对她有害的事物和行为,并发现自己已经爱上了她(虽然他无貌,但他有心)。在一次救他与捉她的混乱中,克罗德利用格兰古瓦将她劫出圣母院,在她拒绝克罗德的淫欲之后,克罗德便把她交给了官兵,最后爱斯梅拉达死了。卡西莫多把厌恶的养父推下楼顶,克罗德被活活摔死,而卡西莫多自己找到爱斯梅拉达的尸体自尽在她的身边。

诚然,伟大的维克多·雨果先生在剧中赋予了不同人物不同的特色,人物的外表美,内心美纵横交错,复杂的交织成一幅人生的图画。那么下面让我们来分析一下剧中的人物吧。

爱斯梅拉达:“这是怎样的一个美人啊,她身材不高,可苗条的身段挺拔,显得修长,所以仿佛个儿很高。她肤色棕褐,但可以猜想到,白天里看上去,大概像安达卢西亚姑娘和罗马姑娘那样有着美丽的金色光泽。她那纤秀的小脚,也是安达卢西亚人的样子,穿在优雅的鞋子里整个显得贴紧而又自如。她在一张随便垫在她脚下的旧波斯地毯上翩翩舞着,旋转着,涡旋着;每次一旋转,她那张容光焕发的脸蛋儿从您面前闪过,那双乌亮的大眼睛就向您投过来闪电般的目光。她周围的人个个目光定定的,嘴巴张得大大的。果然不假,她就这样飞舞着,两只滚圆净洁的手臂高举过头上,把一只巴斯克手鼓敲得嗡嗡作响;只见她的头部纤细,柔弱,转动起来如胡蜂似那样敏捷;身著金色胸衣,平整无褶,袍子色彩斑烂,蓬松鼓胀;双肩裸露,裙子不时掀开,露出一对优美的细腿;秀发乌黑,目光似焰;这真是一个巧夺天工的尤物 ”。(出自雨果作品《巴黎圣母院》中作者对爱斯梅拉达的描述)

克罗德-弗罗洛:他出身于中产家族,早在儿时就由父母决定献身于神。小时候就被送到大学城托尔希学院,在那里长大,最后博学成才,精通各个领域的

知识,成为若扎的副主教,蒙列里和夏托福两个教区的教长。他外表深沉严肃,光秃秃的脑门四周花白的头发,眼光犀利,让人看了不寒而栗,甚至不敢靠近他。 卡西莫多:“那个四面体的鼻子,那张马蹄形的嘴巴,那只被茅草似的棕色眉毛所堵塞的细小左眼,那只完全被一个大瘤所遮盖的右眼,那上下两排残缺不全、宛如城堡垛子似的乱七八糟的牙齿,那沾满浆渣、上面露着一颗象牙般大门牙的嘴唇,那像开叉似的下巴,特别是笼罩着这一切的那种表情,狡黠、惊愕、忧伤具备。”“他整个人就是一副怪相。一个大脑袋,红棕色的头发竖起;两个肩膀之间耸着一个偌大的驼背,与其相对应的是前面鸡胸隆凸;大腿与小腿,七扭八歪,不成个架势,两腿之间只有膝盖才能并拢,从正面看去,活像两把月牙形的大镰刀,只有刀把接合在一起;宽大的脚板,巨大无比的手掌;而且,这样一个畸形的身躯,却有着一种难以描状2的可怕体态:精力充沛,矫健敏捷,勇气非凡。”

弗比斯:神采飞扬,一身戎装,长得英俊潇洒,仪表堂堂,身为卫队长

皮埃尔·格兰古瓦:“此人高挑个儿,消瘦干瘪,脸色苍白,头发金黄,额头和腮帮上都有了皱纹,却还很年轻,目光炯炯,满脸笑容,身上穿的黑哔叽衣服旧得都磨破了,磨光了。”(出自作品《巴黎圣母院》中对格兰古瓦的描述)

剧中作者以爱斯梅拉达为主线,带动整体事件的进展,而又运用其丰富的语言把剧中的人物错综复杂的连接在一起,其中美与丑产生了强烈的对比碰撞,是该小说的一大特色。

现在让我们试图分析一下小说中的美丑对比吧。

1)爱斯梅拉达VS卡西莫多:从爱斯梅拉达不计前“仇”上台给受刑的卡西莫多水喝时,卡西莫多流出了一滴眼泪。正是这个举动让卡西莫多爱上了这个天使般的女孩,到卡西莫多不顾个人安危在爱斯梅拉达面临死刑时高喊“圣地”救出了她,我们可以看出两个人都是心地善良的人,当爱斯梅拉达的美貌遇见卡西莫多的丑态时,一个显得格外美丽,而另一个却显得格外丑陋,这时美就是美丑就是丑。但是两个人的内心确是一样的善良,一样的高尚,此时两人都那么美。

2)克罗德、弗比斯VS爱斯梅拉达、卡西莫多VS格兰古瓦:克罗德道貌岸然,内心确是丑陋不堪,当他遇见爱斯梅拉达的时候,便决定“要么占有她,要么消灭她”他不会容忍爱斯梅拉达跟别人好,心中燃烧着嫉妒的火焰,烧掉了他的良知。堂堂的主教连自己的爱都表达不了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在遭到爱斯梅拉达的拒绝时,他把她推向了深渊。弗比斯相貌堂堂,但却生性花心。他是一个专会寻花问柳,喜新厌旧的花花公子,他本来已有未婚妻,如今遇见活泼多情、窈窕俊俏的吉普赛女郎,自然想逢场作戏,加以玩弄。爱斯梅达出生微贱,他不可能娶她为妻,而他的表妹佛勒斯小姐却出于名门,又有一笔诱人的嫁妆,这才是他追求的对象。为了骗取爱斯梅达的爱情,他把在许多相似的情景下许过许多遍的“我爱你,我除了你没有爱过别人”的情话一字不差地背诵出来,但他得知爱斯梅达因为自己被刺才被判死刑时,却根本不愿出庭证明她无罪。在小说中弗比斯的无情无义,卑鄙无耻昭然若揭。弗比斯和克罗德这两个人都有一副伪善的外表,空有一幅外壳,内心都自私自利全然不顾他人的利益。两人在剧中遥相呼应,显出世人的丑陋与贪婪。两个人跟爱斯梅拉达和卡西莫多一对比,彰显出爱斯梅拉达内外都美的特点,使其成为美的化身。而卡西莫多丑陋的外表映出两个人的内心,但是卡西莫多却是心地善良。这才是真正的美!而诗人格兰古瓦貌似是小说之中唯一与爱斯梅拉达有着“合法关系”的人,是爱斯梅拉达救了他,但是他却是胆小怕事,敢爱却不敢争取。我们从中可以看出克罗德、弗比斯、卡西

莫多以及格兰古瓦这四个男人同时爱着爱斯梅拉达,但是这四个男人有的外表美内心丑,有的外表丑内心美,他们相互对照,在文中美丑自然见出,使美更美,丑更丑。

或许大家可以发现全文的一个亮点,即卡西莫多是唯一一个真心爱爱斯梅拉达的男人。爱斯梅拉达集美貌与才艺于一身,使很多巴黎城的男人爱上了他,然而并没有理想中的“白马王子”出现,完成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却是出现了一个“黑马王子”,他就是卡西莫多,他以一个小丑的身份上台,单眼、驼背、坡脚外表一无是处。但就是这样的一个男人表现出了忠心、爱心、诚心以及勇敢的心。面对爱斯梅拉达,面对克罗德他敢爱敢恨,不知不觉中成了男人中的典范。就是这样的一个男人。面对情敌弗比斯、格兰古瓦、克罗德,彰显出他自己的善良与无私,是他的善良淡化了他的丑升华了他内心的美丽,是他避过了所有人,使人恍惚看到爱斯梅拉达和他才是真正的情侣。试探作者—维克多-雨果的本意,也许作者是看重卡西莫多的,也许卡西莫多才是他认为的白马王子。于是我们发现在鹰山地穴里他俩紧紧拥抱在一起,分也分不开。是卡西莫多用生命付出的爱使他俩最终在一起,也正是这男人最后的力量用爱诠释出美与丑的界限,美与丑相互依存,不再互分彼此。

结论:大作家维克多-雨果所提出的美与丑对照原则,揭示了他对于美丑的理解。美与丑是相互对立的,丑在美的面前更丑,美在丑的面前更美。我们不妨这样理解美与丑是同时存在的并列的两种事物,同时又是对立的,美因为有丑作对比才越发显得美,没有了丑那么美就没有了存在的意义。丑因为有美作对比更显得丑,没有了美丑同样没有了存在的意义。他在《巴黎圣母院》中构造了错综复杂,情节曲折的故事。雨果巧妙的把丑与美安插在小说中的人物身上,在此同时又分成内在的和外在的美,内在的丑和外在的丑。强烈的对比,极具特色的突出了美与丑的界限以及关系。雨果阐述的美丑对照原则以及作品《巴黎圣母院》形象的展示了客观世界的两面性:美与丑既共生又对立;鲜明的表达了作者主观认识的倾向性:美战胜丑,丑转化为美的良好愿望。 参考文献:1 小说《巴黎圣母院》

2《克伦威尔序言》

3 论文《雨果笔下的美与丑》 4电影《巴黎圣母院》

5百度百科关于“雨果的介绍”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i3y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