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经典诵读与语文课堂融合结题报告

更新时间:2023-12-25 01:33: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小学语文个人小课题研究

“农村小学高年级国学经典诵读与语文课堂教学融汇的实践策略研

究”研究结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诵读国学经典已不是新鲜事,自从由著名国学大师南怀瑾发起,由全球经典诵读推广第一人王财贵博士倡导,已十几年了,十几年的经历,成果数不胜数,经验已经很丰富了。近几年,国学教育又被社会各界人士推广,如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推出的“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儿童中国文化导读”工程、中华孔子学会成立的 “国学启蒙馆”等。从国内外领域的研究趋势看,古诗文诵读在国内外华人圈已逐渐达成共识,各地实验区的研究都已初见成效,有的经验已经在更大的范围内推广,也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在我们的课堂里似乎有几种现象总是在彼此消长的更迭着,要么单一背《弟子规》《三字经》,要么是试卷一套一套的练习,以训练代替阅读与感悟,虽然阅读了古代诗词以及季羡林,余秋雨等名家的文章,但注意力集中到如何机械背诵,如何得分了,文中的景不见了,作者的情没有了……如何把传统文化中的精华继承下来并有所创造和发展,如何与语文课堂结合起来,在语文课程中如何传承中华文化传统,让我们这个古老的民族始终保持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文化品格,更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师的责任。

基于以上认识,我尝试以语文阅读内容的选择与方法的指导为出发点,开发学生阅读潜能,引导学生阅读经典的美文,欣赏有价值的作品,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真正把经典诵读与小学语文教学结合起来,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我提出“农村小学高年级国学经典诵读与语文课堂教学融汇的实践策略研究”这一课题进行研究。

二、课题关键词的界定及课题名称解读

- 10 -

小学语文个人小课题研究

(一)关键词之一:“国学经典”:指浓缩了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等多方面智慧结晶的古书。像古代蒙学读物《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笠翁对韵》、《幼学琼林》以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庄子》、《诗经》等。

小学是一个人记忆的黄金时期,语言学习和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是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启蒙时期。在此阶段,选择经典古诗文中的精华篇目,开展有效国学经典诵读对孩子的一生都会产生影响。我们这所小学隶属于农村,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带领高年级学生走近国学,诵读国学经典。拓宽他们阅读的范围,提高他们的国学文化功底,用国学去影响他们人生。

(二)关键词之三:“策略研究”: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问题中,选择研究范围比较微观,研究内容比较具体,容易操作,有能力完成的课题研究方式。

(三)课题名称解读“农村小学高年级国学经典诵读与语文课堂教学融汇的实践策略研究”是指研究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在一段时间内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来组织和实施学生课内外阅读、写作教学,切实把经典诵读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融合起来的实践方法及其效果。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对象和方法 (一)课题研究的内容

五年级、六年级学《弟子规》《论语》老庄、史传、散文,侧重培养诵读的能力和习惯,激发对国学经典的兴趣;了解传统文化知识,提升国学素养;认识国学经典的价值,形成共同的良好的价值取向。 灵活运用“三步六正教学法”:第一步:正读、正音;第二步:正字、正义;第三步:正心、正行。既是教学步骤,又是教学策略。理解六个教学环节的内涵:1.正音、正字——识字2.正读——诵读3.

- 11 -

小学语文个人小课题研究

正义——文义理解4.正心——文化感悟5.正行——联系实际6.知识积累

(二)课题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根据本校实际情况选取五六年级学生在语文学科进行实验。 (三)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是:文献研究法、案例研究法、实践反思法和经验总结法等。文献研究法。搜集和查阅有关课堂教学的文献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资料和研究方法,对相关资料进行挖掘、分析和归类。

1.案例研究法。用好每一个课例,将语言学习紧紧融合于课例教学情境之中。

2.实践反思法。针对课题研究不断提出改进意见或方案,并付之于行动。

3.经验总结法。对在实践中搜集的材料全面完整地进行归纳、提炼,进行分析,研究扩展阅读(包括课外)的要求、指导方法、评价方法、阅读量等。

五、课题研究的基本过程

(一)申报阶段(2014年4月-5月):认真选题,制定研究方案,申报课题。

(二)准备阶段(2014年6月—8月):搜集与课题相关的各种文献、资料,确定理论假说,进行前期研究。收集整理研究文献和实践材料,制定研究方案及计划。进行相关第一次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召开座谈研讨会。

1.制定研究计划,设计课题研究方案。

自2014年6月份承担课题后,本人认真学习了市教科所下发的专门文件精神,学习相关理论,真正做到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从源头上

- 12 -

小学语文个人小课题研究

积极抓起,从氛围上积极渲染,从行动上积极引领。查阅、收集国内外有关国学经典诵读与语文课堂教学融汇的研究文献及实践资料。制定研究计划,设计课题研究方案,做好实验前各项准备工作。 2.完成国学经典诵读与语文课堂教学融汇的研究第一次问卷调查。2014年的7月,由于课题研究的需要,我对当前学经典诵读与语文课堂教学融汇的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

通过初步调查,结果显示,93%学生读过国学经典,17%学生课外阅读经典,97%的学生喜欢读国学经典,3%的学生诵读国学经典持无所谓的态度.学生每天都能读到经典,但读的内容太过单一,总以《弟子规》贯穿为主,大部分学生对经典诵读与语文课堂教学融合的概念还不太理解,对老师所开展的课题研究而进行的学科实验不能够接受。 3.进行了经典诵读的第一次学生访谈、做好访谈记录。 通过对实验学生的访谈交流,我发现:学生从内心讲是愿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贯穿国学经典诵读的,

(三)实施阶段:(2014年9月-2015年3月):

1.深入学习领悟新课标的精髓2.根据研究方案开展研究工作。3.收集与本课题研究有关的各种资料,进行经验总结。4.整理各种研究资料,对阶段性成果进行总结。按计划实施各项活动,进行相关第二次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召开座谈研讨会。深入实践,分析原因,体系,同时撰写与研究相关的论文。2014年的11月,急于课题研究的迫切需要,我对学生经典诵读情况进行了第二次问卷调查。 第二次问卷调查显示:学生们觉得近来老师国学经典诵读内容丰富了,形式多样了,对老师更敬佩了。可见,国学经典诵读与语文课堂教学融汇的研究也落到实处了,课题研究颇有收获。通过对实验学生的访谈交流,我发现:教师由教学的主角转向学生的合作伙伴与发展的促进者,和知识的引领者,教师与学生互为沟通、互为影响。互相

- 13 -

小学语文个人小课题研究

评价,彼此勉励,课堂上,师生、生生间的互动大大增加,形成了一种开放、民主、平等、轻松的课堂学习氛围,大家相互启发,集思广益,相互评价,共同进步,使课堂成为一个真正的沟通、交流、学习的场所。

为了使课题研究顺利进行,在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安排下,每周一到周五由教师个人自主尝试国学经典诵读与语文课堂教学融汇的教学,总结经验,归纳书写业务学习笔记。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相关研讨,通过研讨交流,加深了教师对评价概念与方法国学经典诵读与语文课堂教学融汇的教学的理解,拓宽教师的视野,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课题研究期间,本人参加了学校多次举行的课题研究培训,参加了县教育局举办的小课题培训交流,通过培训强化了课题研究的目的,方法和意义。同时参加了许多外出学习、交流活动。另外,还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本乡范围内与一些学校“结对子”,频繁的交流活动,通过这些校际交流,有效地提高了研究者的研究能力和水平。

(四)总结阶段2015年4月-5月):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过程性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提炼、总结,撰写研究报告,申请成果鉴定。 1.做好课题验收的准备工作,整理实验过程中的有关过程性资料,收集整理有价值的实验论文、反思。2.进行分析、归纳、总结,撰写实验结题报告。3.推出实验成果,申报结题验收。通过一年来的研究、探索,该课题已逐渐形成了有效教学模式,灵活运用“三步六正教学法”:第一步:正读、正音;第二步:正字、正义;第三步:正心、正行。既是教学步骤,又是教学策略。理解六个教学环节的内涵:正音、正字——识字。正读——诵读。正义——文义理解。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结合校本《弟子规》的教学和《小学生古诗文诵读》和《论语》《古今贤文》等国学经典,在课堂实践中不断反思总结再指导于课堂

- 14 -

小学语文个人小课题研究

教学实践,达到了传统语文教学与现代语文教学的有机整合。 六、研究成果分析

国学经典诵读很重要,但不是孤独的,也不是唯一的。经典课堂处处在,贵在持久巧安排。在日常的教学中,我初步实践了经典诵读与语文课堂有机结合。可以概括为八个字:多维并举,内外结合。 多维并举,即强调“诵读经典”不只在阅读中,而是与阅读、表达相伴而行的,在阅读中,读古诗名著;在表达中,引用名句。内外结合,主要是指经典积累的不同路径,即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 1.建设班级国乐背景音乐与诵读并举。

中国文化的整体确实有种“一以贯之”的特性,文学、哲学、艺术、武术……虽不同行,而都有同“道”可循,中国音乐同样如此。她的内容博大精深,内容深邃悠远。音乐是心灵之声,在人类文明的漫漫长河中,记录传递着不尽的喜怒哀乐、兴败衰荣;不论它源自何方——远古还是太空,作为一种极其久远古老的生命信息,它蕴涵着人生的妙谛、智慧的境界,体现着文化的精神、民族的灵魂,有着不同于文字语言的独立思维和独特魅力。

我在指导孩子们诵读经典的同时,以中国古典音乐创造清新高雅氛围的班级背景音乐环境,用国乐美化孩子的学习环境。以《春晓吟》、《出水莲》、《渔歌》 《春江花月夜》、《高山流水》、《渔舟唱晚》等主要风格明朗、愉快的国乐,作为学生开始晨读和午读的引导音乐,能够很快的营造出平和、安宁、幽远、古朴而又充满书香氛围。将其巧妙的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稀释喧嚣、淡化浮躁,使孩子在轻松、愉快,甚至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熏陶感染,从而培植健康身心、良好性情、完整人格,为日后学会变生存压力为生活智慧,化琐屑生活为和谐人生奠定一生受用的基础。 2.教师推荐与引导阅读并举。

- 15 -

小学语文个人小课题研究

我每天坚持练粉笔字,将诗歌推荐与之相结合,每天根据天气,心情,季节等板书相关的诗带着学生背诵,桃花开了,就写《惠崇春江晚景》等与桃花相关的诗;下雨天就积累一首写雨的诗如《春夜喜雨》,刮风了就推荐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以此让学生感受到古诗的魅力,激发他们诵读的兴趣。

3.学生自读与诵读展示并举。

让学生回家阅读古诗将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背会,利用每天语文课前三分钟进行展示,让学生从展示中收获自信,收获成功,收获古诗背诵的快乐。经过近一年坚持不断的积累,我们可喜地发现,许多学生不仅能将老师推荐的诗背会,甚至还背会了一些初高中才接触到的长诗、文言文,如:白居易的《琵琶行》《长恨歌》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周敦颐的《爱莲说》刘禹锡的《陋室铭》等等。

4.开设经典诵读课与诵读并举。

为了引导和激励学生进行国学经典诵读,我每周开设一节国学经典诵读课。诵读课的设计做到两点:

一是接受传统教育中的诵读原则:“素读”为主。所谓“素读”,就是不追求理解的深度,不作精细讲解,只在乎背诵的熟练。这种做法成年人很难做到,但小学生却毫不费力。南怀谨先生说:人类原始的教育方法只有一个,就是背诵。尤其是中国书,更要高声朗诵,读得多了,自然懂得语言和文字的音韵。

二是优化课堂教学环节,寓教于乐。运用多媒体和现代记忆方法,优化课堂教学。比如,诵读《论语》时,我们应用了陈琴老师的经验,采用“经典课堂六幕剧”:第一幕:声音先于义理——放声读;第二幕:学而不思则罔——读而悟;第三幕:古文今说洗耳听——明大意;第四幕:熟读成诵过目不忘——我乐背;第五幕:引经据典古为今用——格言美;第六幕:相关连接:故事屋——我爱听。整个教学环节,

- 16 -

小学语文个人小课题研究

没有过多的深挖文义。每节课的时间控制在30分钟左右,诵读的文本控制在300字以内,化整为零。几个重要环节都体现出重在积累和传授记诵方法。

5.经典诵读与表达并举

在学生背诵经典的基础上,我们组织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扩充意境,补充感受,续编情节,把流传千古的诗词佳话、美文华章,或歌或舞或吟,进行诗情画意,美仑美奂的再现和演绎,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开展了“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 “迎中秋,庆国庆”经典诵读活动。我们还开展了年级经典背诵擂台赛、音诗画表演等,每个学生都有备而来,比赛异常激烈。

6.开展活动与体验诵读乐趣并举

为激发学生国学经典诵读的热情,引导学生持之以恒,坚持进行国学经典诵读。我们把“诵读”和“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用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让诵读经典更富吸引力。为努力让书香浸润校园,让经典滋润童年,让阅读伴随学生成长,开展了学生们喜欢的读书活动。“师生共读一本书”读书交流会、 “童年不同样”校园故事创作大赛、“轻叩诗歌的大门” “毕业诗汇”等诗歌朗诵会、 “腹有诗书气自华”辩论比赛、“快乐就从书中来”课本剧自编自导比赛等活动不断丰富着学生的精神生活,让学生获得了更多享受成功的机会。此外我们还举行了全校性的“我读书,我快乐”的大型读书系列活动。实验进行到第二阶段的后期,在以上活动开展的基础上,学校还通过开展“大手牵小手,文明礼仪伴我行”、活动,有力地推动了国学诵读活动的开展。通过这些国学诵读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了国学诵读的乐趣,国学诵读兴趣、国学诵读热情空前高涨。在书香的滋养下,我们的孩子也都变得彬彬有礼,淳朴童真,大气阳光了。整

- 17 -

小学语文个人小课题研究

个校园营造了一种弘扬传统文化的氛围,形成赏国学,学国学,树国风,展国资的良好风气。

7.激励评价与获取诵读成就并举

为了引导学生逐渐提升国学诵读层次,激发诵读兴趣,养成正确的诵读习惯,着眼于通过发挥激励评价功能,坚持“多奖励,不强求”、“多表扬,少批评”的原则,用“看谁读得准,背得熟,记得牢”为标准,给自己画星,同伴互评,老师评价等,激发学生诵读、熟读、直到背诵的浓浓兴致。此外在学生达到某项要求的时候给以相应的等级称号, 各项表现突出的, 授予“书香好少年”称号。让学生在没有压力的前提下,自然诵读,从中获得背诵的乐趣和成就感。

8.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

许多学生有了经典诵读兴趣,但如何诵读,学生却心中无底。为了更好地将经典诵读落到实处,使经典诵读成为有效的诵读。我们采取了三管齐下的办法,一是每班每周开设一节经典诵读指导课。这节课可以是经典诵读欣赏课、诗文韵律课、诵读游戏课、古诗词游园课等,通过这些不同类型的课,引导学生学会诵读;二是高年级每月举办一次诵读交流会,进行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师生赛读等方式,让学生从中领悟到好的诵读方法;三是课内带动课外,在课堂上,教师利用教材中已有的国学经典内容,采取年级段不同,经典诵读方法的指导各有侧重的办法。高年级则采用“诵读——交流——评析”的方法诵读国学经典,让学生在交流中诵读经典。品析经典中所蕴含的哲理和文化内涵。。

学生在老师的组织下了解不同朝代的诗歌,诗歌风格形成的背景,著名的诗人,有趣的故事,诗歌的流派等,引导学生真正开始深入的了解中国古典文化,潜移默化的受到传统文化的浸润。我们可喜地发现,许多学生不仅能将老师推荐的诗背会,甚至还背会了一些初高中

- 18 -

小学语文个人小课题研究

才接触到的长诗、文言文,如:白居易的《琵琶行》《长恨歌》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周敦颐的《爱莲说》刘禹锡的《陋室铭》等等。

9.激励评价与获取诵读成就并举

为了引导学生逐渐提升国学诵读层次,激发诵读兴趣,养成正确的诵读习惯,着眼于通过发挥激励评价功能,坚持“多奖励,不强求”、“多表扬,少批评”的原则,用“看谁读得准,背得熟,记得牢”为标准,给自己画星,同伴互评,老师评价等,激发学生诵读、熟读、直到背诵的浓浓兴致。此外在学生达到某项要求的时候给以相应的等级称号, 各项表现突出的, 授予“书香好少年”称号。让学生在没有压力的前提下,自然诵读,从中获得背诵的乐趣和成就感。

10.加强了自身修养与教学并举

我认为国学经典的导读,最重要的不是教师的讲解如何精辟,不是教师有多么高超的教学技巧,而是教师自身对国学经典的热爱,是教师自身的国学功底和文化修养,这才是根本中的根本。只有教师自己先成为读书人,才可能引领着学生走进经典阅读的大世界,正如先圣孔子所说的“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

11.探索了国学经典诵读与其他课程并举。

在抓好经典诗文诵读的基础上,组还重视做好经典诵读与其他课程、活动的结合渗透。

数学课上,学校数学教研组的老师适度引进了经典古诗如“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认识1到10的数字的灵活运用;引入古算诗题,如“巍巍古寺在山林,不知寺内几多僧。三百六十四只碗,看看用尽不差争。三人共食一碗饭,四人共吃一碗羹。请问先生明算者,算来寺内几多僧”等。

- 19 -

小学语文个人小课题研究

《弟子规》以《论语》《学而篇》中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的最佳读物。它三个字一句,节奏感强,读起来朗朗上口。我编排了《弟子规操》,在大课间做。学生每天口诵之,体操之,心想之,行践之,如此耳濡目染,逐渐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融经典学习、道德教育、锻炼身体为一体,一举多得,提升综合素质。音乐老师还创编了《论语》歌曲《有朋自远方来》,编排了大型的歌舞节目《有朋自远方来》。

在学生背诵经典的基础上,我们组织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扩充意境,补充感受,续编情节,把流传千古的诗词佳话、美文华章,或歌或舞或吟,进行诗情画意,美仑美奂的再现和演绎,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开展了“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庆“六一”读书活动。我们还开展了年级经典背诵擂台赛、讲《论语》故事比赛等,每次学生个个有备而来,比赛异常激烈。

七、课题研究的反思(讨论和建议)

经过国学经典诵读与语文课堂教学融汇的实验,老师和家长欣喜的发现,孩子们从文化素养到精神气质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家里,孩子们的语言变得丰富灵动了。常常妙语连珠,出口成章;写作文也常常引经据典,信手拈来。老师和家长也为此惊喜不已,更让家长高兴的是,孩子们懂得了孝敬;懂得了感恩,懂得了一衣一食来之不易。经典诗文开阔了学生的视野,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净化了学生的品格,全面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经过国学经典诵读与语文课堂教学融汇的实验,教师对国学经典的认识得到了大大的丰富和拓展,自身的国学素养得以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进一步丰富了学校的文化内涵。课题研究成效明显。

- 20 -

小学语文个人小课题研究

在课题实验的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常常碰到一些问题,影响了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经典诵读不能奢望孩子们能够现学现用,对于小学生而言,经典熏陶是不可能即时显奇效的。因此部分家长对经典诵读的活动不够理解,支持的力度不够,由于种种原因,诵读的时间有时不能保证;诵读促使学生的变化不能进行量化。尽管如此,我仍旧会研究经典诵读。我相信,通过开展小学生国学经典诵读的实践与研究,那些博大精深、睿智宏伟的国学经典,必将随着岁月的流逝和学生阅历的增加而慢慢释放出浓醇的芬芳。

参考文献

1.李振村《与经典同行—陈琴和她的经典诵读课》 ——《小学韵文教师》2007年第3期

2.钱梦龙《民族的 科学的 现代的——评洪镇涛先生语文教学本体改革》——2001年7月26日在全国语文教学本体改革第四届研讨会上的报告

3.王宁《让国学经典教育进入中学课堂》 ——《人民教育》2007年5期

4.李振村《让经典的诗文润泽学生的生命》——《小学语文教师》2010年第12期

5.北京四海儿童经典导读教育中心《儿童经典诵读教育手册》 6.金春峰《国学现代化与中国哲学史》——《孔子研究》2013年第7期

- 21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i3u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