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3

更新时间:2023-06-05 15:55: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国对外贸易

第三讲 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

教学要求

通过本讲学习,使学生着重从经济机理出发,从深层次上把握对外贸易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内

在联系,揭示进出口贸易的发展与技术进步、工业化演进及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从而进一步认识对外贸易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教学内容

一、对外贸易与技术进步

二、对外贸易与工业化

三、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

第一节 对外贸易与技术进步

一、技术进步的重要性及其方式

(一)技术进步的重要性

无论是20世纪50年代以索洛(Solow)为代表的新古典增长理论,还是到了20世纪80年代出

现的新一代经济增长理论,以及 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技术内生化经济增长理论,虽然在这些理论分析中建立的模型不尽相同,但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都认为技术进步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1.在产业结构方面

技术进步使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革,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从而使宏观结构效益和资源配置

效率得到提高。

2.在经济增长方面

技术进步对于人类历史发展各个阶段经济的增长和经济效益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索洛、肯德里克、丹尼森等曾经对一些发达国家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了定量计算,

其计算结果见表3—1。

资料来源:黄晓玲《中国对外贸易概论》,83页。

3.在国际分工方面

技术进步的速度不同,导致各国的相对优势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国际分工格局的改变。一国的高科技产品出口占其全部工业产品出口的比重反映了其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二)技术进步的方式

促进技术进步可以通过以下三种途径来实现:

1.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就是以新技术(全新的或改进的)为手段并用以创造新的经济价值的一种商业活动,

是新技术的首次商业化应用。

2.技术贸易

技术贸易可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在一国境内的不同企业之间进行,称之为“国内技术贸

易”,一种是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企业之间进行,称之为“国际技术贸易”。国际技术贸易是国际技术转让的主要形式之一。

3.技术外溢

中国对外贸易

(1)技术外溢的含义

技术外溢是指作为先进技术的拥有者,有时并非有意转让或传播自己的技术,而是在贸易或

其他经济行为中不自觉地输出了技术。

(2)技术外溢的分类

①国际技术外溢,指的是技术通过直接或间接(如通过商品贸易)的途径传播到了别的国家,

从而使别国的生产者也逐渐掌握了这些技术。

②国内技术外溢,指的是技术在本国范围内的传播。

③技术外溢也可以发生在不同的行业之间和同行业之内,许多行业虽然产品不同,但所用的

资源有许多是相同的,提高要素生产率对各行业都是有促进作用的。

二、对外贸易与技术进步的关系

(一)对外贸易对于技术进步的作用

1、对外贸易对技术创新的作用

(1)通过国际市场的竞争,迫使各国企业努力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通过技术优势的培育

来树立企业竞争优势。

(2)通过国际技术的外溢,给各个国家和企业相互启发的机会,吸收信息,引发创新的点

子,明确创新的趋势,确定创新的方式。

(3)国际贸易和技术的流动可以促使技术创新,形成“规模经济”而降低各国的科研成本。

2、对外贸易对技术贸易的作用

(1)对外贸易是技术贸易的主要渠道。相对于国内技术贸易而言,国际技术贸易对

于技术进步就显得更为重要。

(2)新技术的拥有者通过贸易渠道,将技术转让出去,也可获得经济利益,并为进一步的

新技术研究和开发积累资金。

3、对外贸易对技术外溢的作用

对外贸易是技术外溢的重要渠道。对外贸易对技术外溢的作用主要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效

应体现出来的:

(1)传染效用

(2)“干中学”效应

(3)演示和培训效应

(4)竞争效应

(二)技术进步对对外贸易的作用

1.技术进步有利于贸易条件的改善

(1)利用先进科技水平生产出来的商品在市场上有一定时期居于垄断地位,价格竞争能力

和非价格竞争能力都比较强,贸易条件相对有利。

(2)以生产和出口初级产品为主的国家若想改善贸易条件、扭转对自己不利的局势,必须

提高技术水平,逐步增加对出口产品的技术投入,改善贸易条件。

2.技术进步可以促进对外贸易规模的扩大和商品结构的优化

(1)技术进步可增加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从而增加出口需求。

(2)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对技术含量多的制成品的需求相对扩大,因而技术进步有

助于改善贸易结构。

3.技术进步有利于提高外贸经济效益

技术进步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扩大企业利润空间。

(1)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往往具有单位产品资源消耗低,技术附加值高等特点,因而存在着

中国对外贸易

生产成本方面的比较优势。

(1)高技术含量产品往往还具有规模效益特征,以规模生产满足不断扩大的需求,使成本

不断下降。

4.技术进步可以提高国际竞争力

(1)一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主要由它与贸易伙伴国间的相对价格和产品优势等因素

决定。

(2)决定一国出口竞争能力的相对价格和产品优势都在不同程度上与技术进步相联系,这

种联系主要通过要素使用效率的改善、经营成本的节约、产品的品质的改善和新产品的开发等传导机制来实现。

三、中国对外贸易与技术进步

(一)中国技术进步的主要途径

1、技术贸易

世界经济发展史表明,后进国家积极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能够实现经济跳跃式发展。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必须以对外贸易为手段,充分利用技术引进与技术外溢来促进技术进步。

2、技术外溢

除了直接引进技术外,技术外溢也是我国技术进步的重要渠道。

(二)对外贸易对中国技术进步的作用

1、在改革开放前,我国的技术引进方式主要以成套设备为主,奠定了我国工业化的基础,

填补了机械、电力、钢铁、汽车、能源、电讯等部门的技术空白。

2、20世纪80年代,我国通过大规模地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和生产线,利用劳动力成

本较低的比较优势,促进了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等家电行业的迅速成长。

3、90年代以后,我国进一步加大高新技术如计算机软件、新能源、先进医疗技术、现代环

保技术、空间技术、复合材料的引进,使得这一领域中我国科技水平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得以缩小。

(三)技术进步对中国对外贸易的促进作用

高新技术贸易规模、流向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国家技术水平的进步程度,因此从我国高

新技术贸易水平的迅速提升,可反映技术进步对我国对外贸易的作用。

表3—2: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在外贸出口中的比重

2003年) 单位:%

资料来源:商务部统计。

四、我国在发展对外贸易促进技术进步的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扩大技术引进,充分利用技术外溢

由于我国目前资金还很缺乏,不可能投入太多的研究与开发经费。因此,技术的发明与创新

不是我国目前的优势。我国应该充分利用国际技术转让和技术外溢来促进技术进步。

(二)加强技术引进后的消化、吸收、推广和创新

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国际交流,实现跳跃式发展,在经济技术各个方面

赶超发达国家。因此,我国在发展对外贸易促进技术进步过程中,必须建立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推广和创新机制,促进引进技术融入国内技术进步进程。

(三)大力发展人力资本

中国对外贸易

国际技术外溢的程度与一国人力资本的发展状况密切相关,只有一国的人力资本达到一定程度,才能有效地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因此,要加快我国的技术进步、提高生产力,必须注重发展教育,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加强国际人才交流,提高劳动力素质和技能。

(四)变贸易保护为竞争扶持

我国长期利用贸易保护对高技术幼稚产业进行保护,结果并不理想,因此,应变贸易保护为

竞争扶持。国家对重点行业应进行策略性扶持,可以较快地形成自己的高技术产业。

第二节 对外贸易与工业化

一、工业化概述

(一)工业化过程

工业化过程,简而言之即经济重心从农业生产转向以制造业为主的生产过程,从不发达经济

向发达经济转变的过程。

(二)工业化的核心

工业化的核心在于制造业的发展。在对经济结构转型过程的考察中,制造业被一致认为是工

业部门中最活跃、对工业化进程最具战略作用的部分。

(三)衡量工业化的指标

1、苏特克里弗(Sutcliffe,1971年,1984年)提出衡量工业化的三个指标。

2、霍夫曼(Hoffimann,1958年)提出的霍夫曼系数,被广泛用来测算不同国家和地区工业

化发展的阶段。

二、对外贸易与工业化的相互关系

(一) 对外贸易是推进工业化的主要动力之一

对外贸易从供给、需求两方面,通过强化资本积累、加速技术进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等渠

道,作用于工业化进程的。

1、对外贸易与资本积累

扩大出口,换取资本品的进口,抑制消费品进口,从而提高资源向资本品的转换率。

2.对外贸易与技术进步

推动工业化进程的根本力量归根结底是生产力的发展、技术的进步。而对外贸易可以通过技

术创新、技术贸易、技术外溢等途径来促进技术进步,加速技术发展;同时技术进步又为对外贸易提供有利的贸易条件,促进贸易结构优化,对外贸易规模的扩大,从而提高外贸经济效益。

3.对外贸易与产业结构

工业化的重心是产业结构的演替。因此,阐明对外贸易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是揭示对外

贸易对工业化进程影响的关键。

(1) 产业结构从根本上决定了对外贸易结构

(2) 对外贸易对产业结构有巨大的反作用力

中国对外贸易

对外贸易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影响产业结构的优化:

①国际市场的需求变动为国内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压力和动力。

②对外贸易可以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信息和方向。

③对外贸易可以解决因结构调整而带来的产品结构性短缺和结构性过剩问题。

(二)工业化对对外贸易的影响

1、工业化对对外贸易的促进作用

(1)工业化扩大了对外贸易的市场范围。

(2)工业化为对外贸易的稳定增长创造了技术条件。

2、 工业化阶段制约着对外贸易的规模和结构

对外贸易的发展难以超越工业化进程对对外贸易在规模、结构、国际分工中的地位等方面的

制约。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程度和工业化阶段对对外贸易的制约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工业化程度制约着其利用国际资源的能力。

(2)工业化程度制约着出口带动效应的发挥。

(3)工业化所处的阶段制约了多元化出口产品结构的形成。

(4)工业化所处的阶段制约着出口市场多元化的实现。

三、世界范围内对外贸易与工业化关系的典型实例

(一)英国的对外贸易与工业化

纵观英国工业化的发展史,在工业化的不同阶段,对外贸易起着不同的作用。

1、在17、18世纪,殖民地贸易对英国的工业化有着十分重大的作用。

从奴隶贸易中获得利润是英国资本积累的主要渠道之一,为英国的工业革命提供了资金。

(1)对外贸易的开展推动了海运和船舶制造的巨大发展。

(2)对外贸易导致了一些大港口城市的兴起,同时也刺激了这些城市制造业的发展。

(3)对外贸易大大促进了英国工业的发展。

(4)对外贸易取得的巨大利润,为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资金,从此,银行业、重工业、

保险业都应运而生。

(5)对外贸易的发展还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刺激了技术进步,而技术进步又是导致工业

革命的最重要因素。

2、在1800年前的工业化阶段,对外贸易起着增长“发动机”的作用。

(1)对外贸易产生的巨大利润提供了工业革命所需要的资本积累。

(2)国外需求的扩大直接导致了技术革新。

中国对外贸易

(3)对外贸易活动的开展培养了一大批有创新才能的商人,而这些商人随后又成为精明强

干的工业资本家。

(4)国外市场的扩大也直接间接促进了新兴工业行业的产生和发展,刺激了经济的转型。 上述因素同有利的国内制度条件结合在一起,启动了英国的工业化。

3、从1800年到1880年间,对外贸易主要起着“侍女”或促进增长的作用。

(1)在这一时期大工业的发展,本身要求寻找更广阔的产品市场和更廉价

的原料来源。反过来,对外贸易提供的市场和原料,又使大工业更快地膨胀。

(2)到1880年,英国已确立了“世界工厂”的地位,这时,“英国经济已严重地依赖世界

市场,而英国经济的增长率及其格局也大部分是以世界市场上供需条件的变化为转移的。”

(二)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的工业化与外贸战略的选择

1、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概述

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NIES)是发展中国家较早进入工业化阶段并步入传统工业化后期的

少数经济体。

1978年经合组织在发表的一份报告—《新兴工业国的冲击》中,首次将新加坡、台湾、香港、

韩国等九个国家和地区列为“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

2、亚洲“四小龙”的工业化

“四小龙”的经济发展和工业化所走过的历程各有特点,但重要的共同点之一是对外贸易无

一例外地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新加坡

(2)香港

(3)韩国

(4)台湾省

四、中国对外贸易与工业化关系的实证分析

(一)改革开放前我国的对外贸易与工业发展

1、发展概况

(1)20世纪50年代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经过了三年国民经济的恢复时期,启动工业化进程成为经济发展

的中心。

中国工业化的启动主要依赖与苏联、东欧国家对外经济贸易的开展。在这一阶段从

苏联和东欧国家引进技术和成套设备,共计450个项目。这批项目的建成投产,中国奠定了

工业的初步基础。

中国对外贸易

(2)20世纪60年代

中苏关系破裂,我国转向从日本和西欧国家引进石油、化工、冶金、矿山、电子、精密机械、

纺织机械等关键性技术和设备。这一时期的技术引进与50年代的奠基性质的引进不可同日而语,只对工业发展主要起了拾遗补漏、填平补齐的作用。

(3)20世纪70年代

经历了两次从西方国家引进技术的浪潮,对中国某些重要工业部门生产规模的扩大、技术更

新提供了硬件设备及少数软件技术,使钢铁、石化、化纤、化肥等行业骨干企业的技术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迅速缩小。

2、对外贸易对工业化的作用评估

从建国到文革结束的近30年间,虽然中国工业化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中国主要是在近似封

闭的状态下搞建设的,对外贸易在我国经济中的作用远未起到“增长发动机”的作用。这种情况可以从对外贸易的发展得到印证。

表3—3:1953~1965年间世界几个主要国家进出口增长率的情况(%)

资料来源:刘国平:《中国与世界经济发展的比较》,第118页。

1966年到1978年,中国出口贸易额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0.3%,低于世界总的增长速度(14.9%),

比日本几乎低1倍,比苏联低48.5%,比发展速度最慢的印度还低8.7%。同时,中国进口贸易的年平均增长率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与美国、日本、巴西等国相差更大。

如果从贸易的相对地位看,我国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显然呈下降趋势。1952年进出

口总额占社会总产值的比重为6.3%。到1977年是下降到4.5%。

(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与工业发展

1、工业化的主要成就

(1)工业总量已具相当规模

钢铁等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有色金属等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二位;原油产量居世界第四位;

汽车产量也进入世界前十位。

(1)整体技术水平明显提高

主要工业部门技术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显著缩小,众多行业拥有一批当代世界先进水

平的装备。

中国对外贸易

(3)形成了一批优势行业及产品

我国纺织、煤炭、建材、有色金属等行业在国际上具有相对优势,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纺

织品、服装、一般机电产品、鞋类、旅行用品及箱包、玩具、塑料制品等成为出口主导产品。

2、对外贸易对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贡献

(1)通过对外贸易,先后引进了一大批先进技术和设备,兴建和改造了大量骨干企业。

(1)通过对外贸易,进口了大量关键性的工业原料和中间投入品,弥补了我国资源的不足

和供给的短缺,缓解了经济发展的“瓶颈”。

(3)通过对外贸易,学到了西方国家大量的管理经验和技术知识,提高了我国经理人员的

管理水平和经营素质,为我国管理现代化打下了基础。

(4)通过对外贸易,扩大了产品的出口。

(5)通过对外贸易,优化了出口结构,带动了我国的产业结构的调整并使之逐步走向高级

化。

第三节 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

一、经济增长的含义

(一)经济增长的含义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经济体所生产的物质产品和劳务在一个相当长时期内的持续增长。

在现代经济学中,经济增长就意味着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

(二)经济增长的源泉

为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做出重要贡献的经济学家库兹涅茨(S.Kuznents)强调经济增长的最主

要的源泉: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

二、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相互关系的理论分析

(一)贸易的静态利益与经济增长

1、基本观点

传统的国际分工理论认为,对外贸易的发生是由于存在成本的差异。通过贸易,一方面,各

国的资源将发生重新配置,每个国家具有比较成本优势的产品产量都将增加。另一方面,通过交换,每个国家都能得到比它自己直接生产的数量更多的产量,使消费水平超过它们各自的生产可能性曲线。这种利益就是贸易的静态利益,每个国家所得到的贸易利益的多寡取决于贸易条件。

2、例说明

假定:

贸易只在两个国家A、B间发生。

两个国家都只生产X、Y两种产品。

只使用一种生产要素,且要素在两国之间不能进行流通。

贸易过程中不计运输成本。

如图3-1所示。

图3-1:A、B两国发生贸易前后的均衡状态

根据图3-1所表明的情况,A、B两国贸易前与贸易后相比发生了两个方面的显著变化:

(1)从供给方面,经济的增长往往与专业化分工程度成正比,越来越精细的专业化分工必

中国对外贸易

然会带来规模经济利益,也就意味着生产成本的降低。在资源总量不变的前提下,将使生产可能性曲线外移,而且经济的增长又往往伴随着资源开发技术的进步,常常使得一国的可用资源增加,所以企业会有更多的产品供给。

(2)从消费方面考虑,经济增长意味着更高的社会福利水平,因此人们的消费数量和种类

都会增加,消费质量也将提高。而更高的专业化分工程度将使得对外贸易成为满足消费需求必不可少的一种途径,且贸易的种类和数量也会大幅上升。随着经济的增长,产业内贸易越来越多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二)贸易的动态利益与经济增长

1、基本观点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认为,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贸易各方

从国际贸易中得到的直接贸易利益,对外贸易的更重要和更实质的影响表现在它对经济增长潜力的影响,即通过影响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调整及制度创新等一系列经济结构中的深层次因素来促进经济增长的可持续发展,而经济增长又会反过来促进对外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相互促进的机制可分解为几个方面,如图3-2所示:

图3-2: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相互作用

2、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1)对外贸易通过技术创新技术贸易技术外溢等途径,可有效促进一国技术进步进程。

(2)对外贸易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对外贸易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

面:

世界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动促使国内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

对外贸易可以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指路标;

对外贸易可以解决因结构调整而带来的供求结构失衡;

对外贸易可通过改变一国的需求状况来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

(3)对外贸易对制度创新的影响

对外贸易对制度创新的作用重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对外贸易是引入、引起制度创新的动力和源泉;

发展中国家在对外贸易中还可获得发达国家维持、巩固新制度的现成经验,节省创新与维持

的费用;

对外贸易加强了国内外信息交流,开阔了人们的视野,转变了人们的观念,有助于形成制度创

新所需的意识形态基础。

3、经济增长对地位贸易的反作用

如图3-2所示,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非单方向的,经济增长反过来也会促进对外贸

易的发展。

(1)经济增长为技术进步提供了必要的经济基础和物质前提。

(2)经济增长的过程同时也是产业演进的过程。

(3)经济增长到一定阶段也往往会带来制度的创新。

中国对外贸易

二、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相互关系的实证分析

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仅仅体现在贸易规模的扩大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上,更体现在贸

易结构的优化对经济增长总量的扩张以及质量和效益的提高上。

(一)从总量上来看,对外贸易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以高于国内生产总值的速度增长,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主

要因素之一。

表3-4:中国经济增长与对外贸易发展情况

单位:亿元

中国对外贸易

资料来源:根据外经贸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网站统计数据计算而得。网址:

从上表可以得出两个基本的结论:

1、对外贸易发展与经济运行轨迹相一致

从下图可以清晰地看出;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运行轨迹的趋势基本一

致,即当经济发生波动时,对外贸易也随之发生波动。

2、外贸易依存度逐年提高

外贸依存度是指一国进出口贸易额与其国内生产总值之比,即外贸依存度=进出口额 /国内生产总值。

出口依存度就是一国出口额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

进口依存度是一国进口额与其国内生产总值之比。

依存度指标揭示一国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对外贸易与国内经济的相互关系。

(二)从结构上来看,对外贸易结构变化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经济增长总量的扩张和质量的提高

1、出口商品结构变化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工业制成品在出口商品中所占的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发展程度和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表3—5:我国出口商品构成表(%)

资料来源:根据商务部网站统计数据计算而得。

由上表可知,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的出口商品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出口结构升级通过作用于生产结构,以及作用于出口总量两方面,而实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2、进口商品结构变化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后,进口商品结构中工业制成品进口比重不断提高,其中机械及运输设备进口比重得到了明显的提高,资本品的进口已经占有较大的比重。

表 3—6:我国进口商品构成表(%)

中国对外贸易

(1)资本品的进口极大地改善了我国国内的生产条件,使得生产效率大幅提高。

(2)非食用进口原料在我们进口产品中的比重保持了一个比较平稳的态势,有效填补了我国经济建设中某些稀缺的自然资源的不足,保证国内生产所需原材料的供应,缓解了自然资源对我国经济发展形成的制约。

(3)高新技术产品进口在外贸进口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对于改变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讲重要概念

技术进步 技术创新 技术外溢 工业化过程

经济增长 贸易静态利益 贸易动态利用 对外贸易依存度

本讲复习思考题

1、技术进步的重要性何在?

2、技术进步是通过何种途径实现的?

3、说明对外贸易与技术进步的互动关系。

4、中国在发展对外贸易促进技术进步的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5、阐明对外贸易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揭示对外贸易对工业化进程的影响。

6、改革开放后,对外贸易为中国的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7、区别贸易静态利益与贸易动态利益的不同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8、以中国为例分析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

主要参考资料

1、黄晓玲,《外贸、外资与工业化——理论分析与中国实证研究》,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年。

2、周泽喜,《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对外贸易》,中国物价出版社,1992年。

3、陈国宏,《经济全球化与我国的技术发展战略》,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

中国对外贸易

4、陈春宝,《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与外贸竞争力》,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年。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i3e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