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安徽省中考数学试卷答案与分析

更新时间:2024-05-22 05:1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新世纪教育网 www.xsjjyw.com 精品资料 版权所有@新世纪教育网

2011年安徽中考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0分) 1、(2010?安徽)在﹣1,0,1,2这四个数中,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是( ) A、﹣1 B、0 C、1 D、2 考点:有理数。

分析:正数是大于0的数,负数是小于0的数,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是0. 解答:解:A、﹣1<0,是负数,故A错误; B、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是0,正确; C、1>0,是正数,故C错误; D、2>0,是正数,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理解正数和负数的概念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2010?安徽)计算(2x)÷x的结果正确的是( )

22

A、8x B、6x

33

C、8x D、6x

考点:整式的除法;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同底数幂的除法。

分析:根据积的乘方等于各因式乘方的积和单项式的除法法则解答.

332

解答:解:(2x)÷x=8x÷x=8x.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积的乘方的性质,单项式的除法,熟练掌握运算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3、(2010?安徽)如图,直线l1∥l2,∠1=55°,∠2=65°,则∠3为( )

3

A、50° B、55° C、60° D、65°

考点:平行线的性质;对顶角、邻补角;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专题:计算题。

分析:先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及对顶角相等求出∠3所在三角形其余两角的度数,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出∠3的度数.

解答:解:如图所示:∵l1∥l2,∠2=65°, ∴∠6=65°, ∵∠1=55°,

∴∠1=∠4=55°,

新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新世纪教育网

新世纪教育网 www.xsjjyw.com 精品资料 版权所有@新世纪教育网

在△ABC中,∠6=65°,∠4=55°, ∴∠3=180°﹣65°﹣55°=60°. 故选C.

点评:本题重点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对顶角相等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是一道较为简单的题目.

4、(2010?安徽)2010年一季度,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为289万人,用科学记数法表示289万正确的是( )

76

A、2.89×10 B、2.89×10

54

C、2.89×10 D、2.89×10 考点: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的数。 专题:应用题。

n

分析:应先把289万整理为用个表示的数,科学记数法的一般形式为:a×10,在本题中a为2.89,10的指数为整数数位减1.

6

解答:解:289万=2 890 000=2.89×10.故选B.

n

点评:将一个绝对值较大的数写成科学记数法a×10的形式时,其中1≤|a|<10,n为比整数位数少1的数. 5、(2010?安徽)如图,下列四个几何体中,其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中只有两个相同的是( )

A、 B、

C、 D、

考点: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

分析:如图,图中有正方体、球体、三棱柱以及圆柱体,根据三视图易得出答案. 解答:解:正方体和球体的主视图、左视图以及俯视图都是相同的,排除A、B.

三棱柱的正视图是一个矩形,左视图是一个三角形,俯视图也是一个矩形,但与正视图的矩形不相同,排除C.

圆柱的正视图以及俯视图是相同的,因为直径相同, 故选D.

点评:本题只要了解清楚各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即可得解.难度一般.

新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新世纪教育网

新世纪教育网 www.xsjjyw.com 精品资料 版权所有@新世纪教育网

6、(2010?安徽)某企业1~5月分利润的变化情况图所示,以下说法与图中反映的信息相符的是( )

A、1~2月分利润的增长快于2~3月分利润的增长 B、1~4月分利润的极差于1~5月分利润的极差不同 C、1~5月分利润的众数是130万元 D、1~5月分利润的中位数为120万元 考点:极差;折线统计图;中位数;众数。

分析:解决本题需要从统计图获取信息,再对选项一一分析,选择正确结果.

解答:解:A、1~2月分利润的增长为10万元,2~3月分利润的增长为15万元,慢于2~3月,故选项错误;

B、1~4月分利润的极差为130﹣100=30万元,1~5月分利润的极差为130﹣100=30万元,极差相同,故选项错误;

C、1~5月分利润,数据130出现2次,次数最多,所以众数是130万元,故选项正确; D、1~5月分利润,数据按从小到大排列为100,110,115,130,130,中位数为115万元,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折线统计图的运用,折线统计图表示的是事物的变化情况.

7、(2010?安徽)若二次函数y=x+bx+5配方后为y=(x﹣2)+k,则b、k的值分别为( ) A、0,5 B、0,1 C、﹣4,5 D、﹣4,1 考点:二次函数的三种形式。

22

分析:可将y=(x﹣2)+k的右边运用完全平方公式展开,再与y=x+bx+5比较,即可得出b、k的值.

222

解答:解:∵y=(x﹣2)+k=x﹣4x+4+k=x﹣4x+(4+k),

2

又∵y=x+bx+5, 22

∴x﹣4x+(4+k)=x+bx+5, ∴b=﹣4,k=1. 故选D.

点评:本题实际上考查了两个多项式相等的条件:它们同类项的系数对应相等. 8、(2010?安徽)如图,⊙O过点B、C.圆心O在等腰直角△ABC的内部,∠BAC=90°,OA=1,BC=6,则⊙O的半径为( )

2

2

新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新世纪教育网

新世纪教育网 www.xsjjyw.com 精品资料 版权所有@新世纪教育网

A、C、3

B、2D、

考点:垂径定理;勾股定理。

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知:若过A作BC的垂线,设垂足为D,则AD必垂直平分BC;由垂径定理可知,AD必过圆心O;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易求出BD、AD的长,进而可求出OD的值;连接OB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出⊙O的半径. 解答:解:过A作AD⊥BC,由题意可知AD必过点O,连接OB; ∵△BAC是等腰Rt△,AD⊥BC, ∴BD=CD=AD=3; ∴OD=AD﹣OA=2;

Rt△OBD中,根据勾股定理,得:

OB=故选D.

=.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垂径定理、勾股定理的应用. 9、(2010?安徽)下面两个多位数1248624…、6248624…,都是按照如下方法得到的:将第一位数字乘以2,若积为一位数,将其写在第2位上,若积为两位数,则将其个位数字写在第2位.对第2位数字再进行如上操作得到第3位数字…,后面的每一位数字都是由前一位数字进行如上操作得到的.当第1位数字是3时,仍按如上操作得到一个多位数,则这个多位数前100位的所有数字之和是( ) A、495 B、497 C、501 D、503

考点:规律型:数字的变化类。 专题:规律型。

分析:多位数1248624…是怎么来的?当第1个数字是1时,将第1位数字乘以2得2,将2

新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新世纪教育网

新世纪教育网 www.xsjjyw.com 精品资料 版权所有@新世纪教育网

写在第2位上,再将第2位数字2乘以2得4,将其写在第3位上,将第3位数字4乘以2的8,将8写在第4位上,将第4位数字8乘以2得16,将16的个位数字6写在第5位上,将第5位数字6乘以2得12,将12的个位数字2写在第6位上,再将第6位数字2乘以2得4,将其写在第7位上,以此类推.根据此方法可得到第一位是3的多位数后再求和. 解答:解:当第1位数字是3时,按如上操作得到一个多位数36 2486 2486 2486 2486 … . 仔细观察36 2486 2486 2486 2486 …中的规律,这个多位数前100位中前两个为36,接着出现2486 2486 2486…,所以36 2486 2486 2486 2486 …的前100位是36 2486 2486 2486…2486 1486 1486 24(因为98÷4=24余2,所以,这个多位数开头两个36中间有24个2486,最后两个24),因此,这个多位数前100位的所有数字之和=(3+6)+(2+4+8+6)×24+(2+4)=9+480+6=495 . 故选A. 点评:本题,一个“数字游戏”而已,主要考查考生的阅读能力和观察能力,其解题的关键是:读懂题目,理解题意.这是安徽省2010年中考数学第9题,在本卷中的10道选择题中属于难度偏大.而产生“难”的原因就是没有“读懂”题目.

10、(2010?安徽)甲、乙两个准备在一段长为1200米的笔直公路上进行跑步,甲、乙跑步的速度分别为4m/s和6m/s,起跑前乙在起点,甲在乙前面100米处,若同时起跑,则两人从起跑至其中一人先到达终点的过程中,甲、乙两之间的距离y(m)与时间t(s)的函数图象是( )

A、 B、

C、 D、

考点:函数的图象。

分析:甲在乙前面,而乙的速度大于甲,则此过程为乙先追上甲后再超过甲,全程时间以乙跑的时间计算,算出相遇时间判断图象.

解答:解:此过程可看作追击过程,由相遇到越来越远,按照等量关系“甲在相遇前跑的路程+100=乙在相遇前跑的路程”列出等式

v乙t=v甲t+100,t=50全程乙跑完后计时结束t总=

=200

则计时结束后甲乙的距离△s=(v乙﹣v甲)×(t总﹣t)=300m 由上述分析可看出,C选项函数图象符合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函数图象与实际结合的问题,需注意相遇的时间、全程时间以及最后甲

新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新世纪教育网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i32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