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3套新高考模拟卷)2019-2020学年高三化学第一次阶段性过关考试试题

更新时间:2023-05-08 18:16: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甘肃省武威市2020届高三化学第一次阶段性过关考试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S-32 Cl-35.5 Ca-40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物质不属于电解质的是()

A. NaOH

B. H2SO4

C. 蔗糖

D. NaCl

2.实验室制备下列气体时,只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是()

A. H2

B. NO

C. NO2

D. CO2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标准状况下,22.4L H2和O2的混合物所含分子数为N A

B. 标准状况下,18g H2O的体积是22.4L

C. 在常温常压下,11.2L N2含有的分子数为0.5 N A

D. 1 mol Cl2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转移的电子数为2N A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溶液中的溶质粒子能透过滤纸,而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不能透过滤纸,所以可以用滤纸来分离溶液和胶体

B. 有化学键断裂或化学键形成的过程都是化学变化

C. 焰色反应属于吸热反应

D. 食盐溶液能导电,但食盐溶液不是电解质

5.等温等压下,有质子数相等的CO、N2、C2H2三种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质量之比为1:1:1

B. 体积之比为4:14:13

C. 密度之比为13:13:14

D. 原子个数之比为1:1:2

6.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将SO2通入溴水中,溴水褪色证明SO2具有漂白性

B. 将含有少量HCl的Cl2通入水中以除去HCl杂质

C. 将乙烯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溶液褪色证明乙烯具有还原性

D. 将蔗糖溶液和少量稀H2SO4混合加热后,加入新制的Cu(OH)2检验蔗糖是否水解

7.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 pH=1的溶液中:Fe2+、NO3-、SO42-、Na+

B. 由水电离的c(H+)=1×10-14mol·L-1的溶液中:Ca2+、K+、Cl-、HCO3-

C. c(H+)/c(OH-)=1012的溶液中:NH4+、Al3+、NO3-、Cl-

1

2

D. c(Fe 3+)=0.1 mol·L -1的溶液中:K +、ClO -、SO 42-、SCN -

8.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表达正确的是( )

A. FeCl 3溶液中加入KSCN 溶液:Fe 3+

+ 3SCN -

= Fe(SCN)3↓

B. Ca(HCO 3)2溶液中加入少量NaOH 溶液:Ca 2+

+2HCO 3-

+ 2OH -

= CaCO 3↓+ CO 32-

+ H 2O C. 向NaClO 溶液中通入少量SO 2: 2ClO -

+SO 2+H 2O =SO 32-

+2HClO D. 过量的CO 2通入水玻璃中:SiO 32-

+2CO 2+2H 2O =H 2SiO 3↓ + 2HCO 3

9.按以下实验方案可以从海洋动物柄海鞘中提取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天然产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步骤(1)需要过滤装置

B .步骤(2)需要用到分液漏斗

C .步骤(3)需要用到坩埚

D .步骤(4)需要蒸馏装置

10.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稀HNO 3中加入过量铁粉,再滴入少量KSCN

溶液

溶液变红 稀HNO 3将Fe 氧化为Fe 3+

B 向AgNO 3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 溶液澄清 Ag +

与NH 3?H 2O 能大量共存 C

将可调高度的铜丝伸入到稀HNO 3中 溶液变蓝 Cu 与稀HNO 3发生置换反应

D

将KI 和FeCl 3溶液在试管中混合后,加入

CCl 4,振荡,静置

下层溶液显

紫红色

氧化性:Fe 3+

>I 2

11.已知在热的碱性溶液中,NaClO 发生如下反应:3NaClO

2NaCl +NaClO 3。在相同条件下NaClO 2也

能发生类似的反应,其最终产物是( )

A .NaCl 、NaClO

B .NaCl 、NaClO 3

C .NaClO 、NaClO 3

D .NaClO 3、NaClO 4

12.向盛有H 2O 2溶液的试管中滴入少量浓盐酸,经检验生成的混合气体中只含有O 2、Cl 2、HCl 和水蒸气.将

气体通入X 溶液(如图),依据观察到的现象,能判断气体中含有Cl 2的是( ) 选项 X 溶液

现象

A

稀HNO 3酸化的AgNO 3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样品粉末

甲苯+甲醇

滤渣

不溶性物质

NaNO 3溶液

水层溶液 有机层溶液

⑶ ⑷

析出固体(粗产品) 甲苯

13.在a L Al2(SO4)3和(NH4)2SO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b mol BaCl2,恰好使溶液中的SO42-完全沉淀;如加入足量强碱并加热可得到cmolNH3,则原溶液中Al3+的浓度(mol/L)为()

A. 2b c

2a

-

B.

2b c

a

-

C.

2b c

3a

-

D.

2b c

6a

-

14.已知离子方程式:As2S3+H2O+NO3—→AsO43—+SO42—+NO↑+______ (未配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配平后水的化学计量数为4

B.反应后溶液呈酸性

C.配平后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8

D.氧化产物为AsO43—和SO42—

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共58分)

15.(16分)某兴趣小组探究SO2气体还原Fe3+、I2,他们使用的药品和装置如下图所示:

(1)下列实验方案适用于在实验室制取所需SO2的是_______。

A. Na2SO3溶液与HNO3

B. Na2SO3固体与浓硫酸

C. 硫化氢在空气中燃烧

D. 高温煅烧硫铁矿

(2)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要从A中所得溶液提取晶体,必须进行的实验操作步骤:蒸发、冷却结晶、________、自然干燥,在这一系列操作中没有用到的仪器有________(填序号)。

3

A.蒸发皿B.石棉网C.漏斗 D.烧杯E.玻璃棒F.坩埚

(4)①写出SO2与FeCl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请设计实验方案检验反应后A中Fe2+生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本实验中能表明SO2的还原性比I-的还原性强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

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______。

16. (14分)I.(1)已知食盐常加入KIO3来补充碘元素,检验食盐中是否加碘,可利用如下反应: KIO3+ KI+ H2SO4= K2SO4+ I2+ H2O(配平反应方程式)

①利用上述反应检验食盐中是否加碘,所需试剂是(填下列选项的序号)

A、碘水

B、KI溶液

C、淀粉溶液

D、稀硫酸

E、AgNO3溶液

②如果反应中转移0.2mol电子,则生成I2的物质的量为

(2)Cl2是一种有毒气体,如果泄漏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化工厂可用浓氨水来检验Cl2是否泄漏,有

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l2(气)+8NH3(气)=6NH4Cl(固)+N2(气)

若反应中消耗Cl21.5mol则被氧化的NH3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L.

II.用98%的浓硫酸(其密度为1.84g/cm3)配制100mL 1.0mol.L-1稀硫酸,

实验步骤如下:①计算所用浓硫酸的体积②量取一定体积的浓硫酸③溶解④检漏、转移、洗涤⑤定容、摇匀。若实验仪器有:A.100mL量筒B.托盘天平C.玻璃棒

D.50mL容量瓶 E.10mL量筒F.胶头滴管G.50mL烧杯H.100mL容量瓶

回答下列问题:

(1)需量取浓硫酸的体积为 mL.

(2)实验时选用的仪器有(填序号)

(3)配制过程中,下列情况会使配制结果偏高的是(填序号)

①定容时俯视刻度线观察液面

②容量瓶使用时未干燥

③定容后经振荡、摇匀、静置,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蒸馏水补至刻度线

④所用的浓硫酸长时间放置在密封不好的容器中⑤用量筒量取浓硫酸时仰视读数

17. (14分)氯气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

Ⅰ.实验室可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Ⅱ.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查阅资料得知,漂白粉与硫酸反应可制取氯气,化学方程式为:

Ca(ClO)2+CaCl2+2H2SO42CaSO4+2Cl2↑+2H2O他们利用该反应设计如下制取氯气并验证其性质的实验。

4

5

(1)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中A

部分的装置是 (填标号) 。

(2)请你帮助他们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洗气瓶C 中的Na 2SO 3已被氧化(简述实验步

骤): 。

(3)写出D 装置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4)该实验存在明显的缺陷,请你提出改进的方法 写出反应离子方程式 。

(5)该小组又进行了如下实验:称取漂白粉2.0 g ,研磨后溶解,配制成250 mL 溶液,取出25 mL 加入到锥形瓶中,再加入过量的KI 溶液和过量的H 2SO 4溶液,静置。待完全反应后,用0.1 mol.L ?1

的Na 2S 2O 3溶液作标准液滴定反应生成的碘,已知反应方程式为:2Na 2S 2O 3+I 2===Na 2S 4O 6+2NaI ,共用去Na 2S 2O 3溶液20.0 mL 。则该漂白粉中Ca(ClO)2的质量分数为 。

18.(14分)某工厂排出的废水中含有大量的Fe 2+、Cu 2+和SO 42-.

Ⅰ.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如图流程以回收铜和硫酸亚铁.请回答:

(1)反应①的离子方程式为 。

(2)操作①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是______ (填序号...

)。 a .烧杯 b .漏斗 c .玻璃棒 d .酒精灯

(3)固体成份是 (填名称)。

(4)原料②的名称为 。

Ⅱ.已知测定锰的一种方法是:锰离子转化为高锰酸根离子,反应体系中有H +、Mn 2+、H 2O 、IO 3—、MnO 4—、IO 4—离子,有关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用双线桥标出上述反应的电子得失

在锰离子转化为高锰酸根离子的反应中,如果把反应后的溶液稀释到1升,测得溶液的

pH = 2,则在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mol。

6

化学答案

1-5C B A D D 6-10 C C D C D 11-14 B D C C

15每空2分共16分

(1)B

(2)除去尾气中的SO2

(3)过滤;BF

(4) ①SO2+ 2Fe3++2H20=SO42-+2Fe2++4H+

②取C中反应后的溶液,向其中滴入KSCN溶液,不变红,再加入新制的氯水,溶液变红;

③B中溶液的蓝色褪去;SO2+I2+2H2O=SO42-+2I-+4H+

16每空2分共14分

Ⅰ(1)1 5 3 3 3 3 BCD 0.12mol

(2)22.4

Ⅱ(1)5.4 (2)CEFGH (3)①⑤

17每空2分共14分

I.MnO2+4HCl(浓)=MnCl2+Cl2↑+2H2O,

Ⅱ(1)b ;

(2)取少量溶液置于洁净的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体,再向其中滴入氯化钡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证明亚硫酸钠被氧化

(3)Cl2+H2O═H++Cl-+HClO;H++HCO3-═CO2↑+H2O

(4)应将尾气通入NaOH溶液中;Cl2+2OH-=ClO-+Cl-+H2O

(5)35.75%

18. 每空2分共14分

(1)Cu2++Fe═Cu+Fe2+

(2)abc

(3)Cu和Fe ;

(4) 稀硫酸

II. 2Mn2++ 5 IO4—+ 3 H2O → 2 MnO4—+ 5 IO3—+ 6 H+略 1/60(或0.01

2021届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25 ℃时,pH=1的1.0 L H2SO4溶液中含有的H+的数目为0.2N A

B.标准状况下,2.24 L Cl2与水反应,转移的电子总数小于0.1N A

C.室温下,14.0 g乙烯和环己烷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目一定为N A

D.在0.5 L 0.2 mol·L-1的CuCl2溶液中,n(Cl-)=0.2N A

【答案】A

【解析】

【详解】

A.pH=1,c(H+)=0.1 mol·L-1,n(H+)=0.1N A,选项A不正确;

B.氯气和水的反应是可逆反应,可逆反应是有限度的,转移的电子总数小于0.1N A,选项B正确;

C. 乙烯和环己烷的最简式都是CH2,所以14.0 g乙烯和环己烷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CH2为1mol,碳原子数目一定为N A,选项C正确;

D.n(Cl-)=0.5 L×0.2 mol·L-1×2=0.2 mol,即0.2N A,选项D正确。

答案选A。

2.根据热化学方程式:S(s)+O2(g)→SO2(g)+297.23kJ,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molSO2(g)的能量总和大于1molS(s)和1molO2(g)的能量总和

B.加入合适的催化剂,可增加单位质量的硫燃烧放出的热量

C.S(g)+O2(g)→SO2(g)+Q1 kJ;Q1的值大于297.23

D.足量的硫粉与标况下1升氧气反应生成1升二氧化硫气体时放出297.23 kJ热量

【答案】C

【解析】

【详解】

A.放热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所以1molSO2(g)的能量总和小于1molS(s)和1molO2(g)的能量总和,故A错误;

B.加入合适的催化剂不会影响反应焓变,即单位质量的硫燃烧放出的热量不变,故B错误;

C.因物质由固态转变成气态也要吸收热量,所以S(g)+O2(g)→SO2(g)的反应热的数值大于297.23kJ?mol?1,故C正确;

D.热化学方程式的系数只表示物质的量,标准状况下1L氧气的物质的量小于1mol,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3.下列关于原子结构、元素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只含共价键

B.ⅠA族金属元素是同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

C.同种元素的原子均有相同的质子数和中子数

D.ⅦA族元素的阴离子还原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

【答案】B

【解析】

【详解】

A.NH4Cl全部由非金属元素组成,但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A项错误;

B.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各周期中ⅠA族金属元素的金属性最强,B项正确;

C.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不同,C项错误;

D.Ⅶ族元素的阴离子还原性越强,则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弱,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弱,D项错误;

答案选B。

4.下列反应中,与乙醇生成乙醛属于同一种反应类型的是

A.CH3CHO → CH3COOH B.CH2=CHCl→

C .D.CH3COOH→CH3COOCH2CH3

【答案】A

【解析】

【分析】

乙醇生成乙醛为氧化反应,据此解答。

【详解】

A.CH3CHO → CH3COOH,为氧化反应,与乙醇生成乙醛属于同一种反应类型,故A选;

B.CH2=CHCl→为碳碳双键的加聚反应,与乙醇生成乙醛的反应类型不同,故B不选;

C .为苯环上H的取代反应,与乙醇生成乙醛的反应类型不同,故C不选;D.CH3COOH→CH3COOCH2CH3为乙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与乙醇生成乙醛的反应类型不同,故D不选;

故答案选A。

5.实验室分离苯和水,可选用下列()

A .

B .

C .

D .

【答案】C

【解析】

【分析】

苯和水分层,可选分液法分离,以此来解答。

【详解】

A中为层析法;B为蒸发;D为过滤;苯和水分层,可选分液法分离,选项C符合;

答案选C。

【点睛】

本题考查混合物分离提纯,把握物质的性质、混合物分离方法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层析法为解答的难点。

6.在盛有稀H2SO4的烧杯中放入用导线连接的电极X、Y,外电路中电子流向如图所示。关于该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外电路中电流方向为:X→→Y

B.若两电极分别为铁棒和碳棒,则X为碳棒,Y为铁棒

C.X极上发生的是还原反应,Y极上发生的是氧化反应

D.若两电极都是金属单质,则它们的活动性顺序为X>Y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图片知,该装置是原电池,根据电子的流向判断X为负极,Y为正极,电流的流向正好与电子的流向相反;在原电池中,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不活泼的金属或导电的非金属作正极;负极上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上发生还原反应。

【详解】

A. 根据图片知该装置是原电池,外电路中电子从X电极流向Y电极,电流的流向与此相反,即Y→→X,

A 项错误;

B. 原电池中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较不活泼的金属或导电的非金属作正极,若两电极分别为Fe 和碳棒,则Y 为碳棒,X 为Fe ,B 项错误;

C. X 是负极,负极上发生氧化反应;Y 是正极,正极上发生还原反应,C 项错误;

D. X 为负极,Y 为正极,若两电极都是金属单质,则它们的活动性顺序为 X >Y ,D 项正确。 答案选D 。

【点睛】

原电池工作原理的口诀可概括为“两极一液一连线,活泼金属最优先,负失氧正得还,离子电极同性恋”,可加深学生对原电池的理解与记忆。电子从负极沿导线流向正极,而不通过溶液,溶液中是阴、阳离子移动导电,俗称“电子不下水,离子不上岸”。

7.设 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2.4 L 乙烷中所含的极性共价键数目为 7N A

B .某温度下,将 1molCl 2 通入足量水中转移电子数为 N A

C .常温常压下,3.0 g 含葡萄糖的冰醋酸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 0.4N A

D .室温下,1LpH 为 13 的 NaOH 溶液和 Ba(OH)2 混合溶液中含 OH -个数为 0.01N A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 没有说明是否为标准状态,所以无法由体积计算气体的物质的量,即无法确定所含化学键数目,故A 错误;

B. Cl 2 和水反应为可逆反应,所有转移电子数小于N A ,故B 错误;

C. 葡萄糖和冰醋酸的最简式都为CH 2O ,则3.0 g 含葡萄糖的冰醋酸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

A 3.0g ×4N 30g/mol

?=0.4N A ,故C 正确; D. pH=13,c(OH -)=-14

W +-13K 10=0.1mol/L c(H )10=,则1L 溶液中OH -个数为 0.1N A ,故D 错误; 故选C 。

8.关于P 、S 、Cl 三种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原子半径 P>S>Cl

B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 H 3PO 4

C .氢化物的稳定性 PH 3

D.元素的非金属性P>S>Cl

【答案】D

【解析】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半径减小,原子半径P>S>Cl,故A正确;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非金属性增强,所以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增强,酸性H3PO4

点睛: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非金属性增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增强、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增强、越易与氢气化合。

9.已知氯气、溴蒸气分别跟氢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Q1、Q2均为正值):

H2(g)+Cl2(g)→2HCl(g)+Q1

H2(g)+Br2(g)→2HBr(g)+Q2

根据上述反应做出的判断正确的是( )

A.Q1>Q2

B.生成物总能量均高于反应物总能量

C.生成1mol HCl(g)放出Q1热量

D.等物质的量时,Br2(g)具有的能量低于Br2(l)

【答案】A

【解析】

【详解】

A.非金属性Cl>Br,HCl比HBr稳定,则反应①中放出的热量多,即Q l>Q2,故A正确;

B.燃烧反应为放热反应,则反应物总能量均高于生成物总能量,故B错误;

C.由反应①可知,Q1为生成2mol HCl的能量变化,则生成molHCl(g)时放出热量小于Q1,故C错误;D.同种物质气体比液体能量高,则1molHBr(g)具有的能量大于1molHBr(l)具有的能量,故D错误;

故选A。

10.钾长石(KAlSi3O8)是一种钾的铝硅酸盐,可用于制备Al2O3、K2CO3等物质,制备流程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上述流程中可以重复利用的物质只有Na2CO3

B.钾长石用氧化物的形式可表示为K2O·Al2O3·3SiO2

C.煅烧过程中Si、K和Al元素转化为CaSiO3、KAlO2和NaAlO2

D.沉淀过程中的离子方程式为CO2+2AlO2-+3H2O=CO32-+2Al(OH)3↓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 CO2、Na2CO3既是反应的产物,也是反应过程中需要加入的物质,因此上述流程中可以重复利用的物质有Na2CO3、CO2,A错误;

B. 根据元素守恒可知钾长石用氧化物的形式可表示为K2O·Al2O3·6SiO2,B错误;

C. 煅烧过程中钾长石中的Si元素与CaCO3转化为CaSiO3,K和Al元素与Na2CO3反应转化为KAlO2和NaAlO2,C正确;

D. 向KAlO2和NaAlO2溶液中通入过量CO2气体,会产生HCO3-,发生反应

CO2+AlO2-+2H2O=HCO3-+Al(OH)3↓,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C。

11.SBP电解法能大幅度提高电解槽的生产能力,如图为SBP电解法制备MoO3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B.电路中转移4mol电子,则石墨电极上产生标准状况下22.4LO2

C.钛基钛锰合金电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3H2O+Mo4+-2e-=MoO3+6H+

D.电路中电子流向为:a极导线

?????→石墨,钛基钛锰电极导线

?????→b极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图像电流方向,可知a为负极,b为正极,石墨为阴极,钛基钛锰合金为阳极。

【详解】

A选项,根据上面分析得出a极为电源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故A正确;

B选项,石墨是氢离子得到电子生成氢气,因此电路中转移4mol电子,则石墨电极上产生标准状况下44.8L 氢气,故B错误;

C选项,钛基钛锰合金电极是阳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为:3H2O+Mo4+-2e-=MoO3+6H+,故C正

确;

D选项,电路中电子流向为:负极a极导线

?????→正极b

?????→阴极石墨,阳极钛基钛锰电极导线

极,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B。

【点睛】

电解质中电子移动方向:电源负极导线

?????→电源正极;电解

?????→电解质阴极,电解质阳极导线

质中离子移动方向:阳离子移向阴极,阳离子移向阳极。

12.X、Y、Z、M、W为五种短周期元素。X、Y、Z是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同周期元素,X与Z可形成常见的XZ或XZ2型分子,Y与M形成的气态化合物质量是相同条件下同体积氢气的8.5倍,W是原子半径最大的短周期元素。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最高价含氧酸酸性:X

C.W可形成双原子分子D.M与W形成的化合物含极性共价键

【答案】A

【解析】

【分析】

X、Y、Z、M、W为五种短周期元素,X与Z可形成常见的XZ或XZ2型分子,则X为C元素、Z为O 元素;Y与M形成的气态化合物质量是相同条件下同体积氢气的8.5倍,该气体相对分子质量为8.5×2=17,该气体为NH3,而X、Y、Z是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同周期元素,只能处于第二周期,Y为N元素、M为H元素;W是原子半径最大的短周期元素,则W为Na元素,据此解答。

【详解】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X为C元素、Y为N元素、Z为O元素、M为H元素、W为Na元素。

A. 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就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X(C)

B. X、Y、Z分别是C、N、O元素,它们可形成共价化合物,不能形成离子化合物,B错误;

C. W为Na,属于金属元素,不能形成双原子分子,C错误;

D. M为H元素、W为Na元素,M与W形成的化合物NaH为离子化合物,物质中含有离子键,D错误;故合理选项是A。

【点睛】

本题考查“位、构、性”关系综合应用,依据原子结构或物质性质推断元素是解题关键,注意D选项中金属氢化物是易错点。

13.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过程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锂电池使用过程中,锂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故不选A;

B.。铝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四羟基合铝酸钠,铝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故不选B;

C.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采用液氢液氧作为推进剂,发射过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放热,故不选C;

D.用“天眼”接收宇宙中的射电信号,没有生成新物质,不属于化学变化,故D选;

故选D。

14.下列物质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能实现的是

①NaAlO2(aq)AlCl 3Al

② NH 3NO HNO3

③NaCl(饱和)NaHCO 3Na2CO3

④FeS 2SO 3H2SO4

A.②③B.①④C.②④D.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

①AlCl3为共价化合物,其在熔融状态下不能导电,应电解熔融的氧化铝制备铝,①不可实现;

②中各步转化为工业上制硝酸,在给定的条件下均可实现;

③该系列转化实为侯氏制碱法,可实现;

④煅烧FeS2只能生成二氧化硫,不可实现。

综上所述,物质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能实现的是②③,故选A。

15.科学家最近采用碳基电极材料设计了一种新的工艺方案消除甲醇对水质造成的污染,主要包括电化学

过程和化学过程,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M为电源的正极,N为电源负极

B.电解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向溶液中补充Co2+

C.CH3OH在溶液中发生6Co3++CH3OH+H2O===6Co2++CO2↑+6H+

D.若外电路中转移1mol电子,则产生的H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1.2L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连接N的电极上H+得电子产生H2,则为阴极,N为电源的负极,M为电源的正极。

A. M为电源的正极,N为电源负极,选项A正确;

B. 电解过程中,阳极上Co2+失电子产生Co3+,Co3+与乙醇反应产生Co2+,Co2+可循环使用,不需要向溶液中补充Co2+,选项B错误;

C. CH3OH在溶液中被Co3+氧化生成CO2,发生反应6Co3++CH3OH+H2O===6Co2++CO2↑+6H+,选项C正确;

D. 若外电路中转移1mol电子,根据电极反应2H++2e-=H2↑,则产生的H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1.2L,选项D正确。

答案选B。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某校探究性学习小组用已部分生锈的废铁屑制作印刷电路板的腐蚀剂,并回收铜。探究过程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中先加入热的Na2CO3溶液除油污,操作甲的名称是_____。

(2)步骤②中,除发生反应Fe+2HCl=FeCl2+H2↑外,其他可能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2O3+6H+=2Fe3++3H2O和____。

(3)溶液C的颜色是____,溶液D中可能含有的金属阳离子有___。

(4)可以验证溶液B中是否含有Fe2+的一种试剂是____(填选项序号)。

a.稀硫酸b.铁c.硫氰化钾d.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5)操作乙的名称是___,步骤⑤产生金属铜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答案】过滤Fe+2Fe3+=3Fe 2+棕黄色Fe2+、Cu2+、 Fe3+ d 电解CuCl 2Cu+Cl2↑。【解析】

【分析】

废铁屑经①加入热的Na2CO3溶液除油污,经过过滤操作可得到固体A,加入盐酸,发生

Fe2O3+6H+ =2Fe3++3H2O,Fe+2Fe3+=3Fe 2+然后通入适量的氯气,发生2Fe2++Cl2=2Fe3++2Cl-,溶液C为FeCl3,用于腐蚀印刷电路,发生Cu+2Fe3+= 2Fe2++Cu2+通过电解操作乙可得到氯气、铜和E,所以阳极生成氯气,阴极生成铜,最后得到氯化亚铁溶液。

【详解】

(1)废铁屑经①加入热的Na2CO3溶液除油污,可得到固体A,应经过过滤操作,故答案为:过滤;

(2)经过上述分析可知:固体A为Fe2O3和Fe的混合物, 加入盐酸发生Fe2O3+6H+ =2Fe3++3H2O,

Fe+2Fe3+=3Fe 2+;故答案为:Fe+2Fe3+=3Fe 2+;

(3) 经过上述分析可知:溶液B 为FeCl2和FeCl3的混合物,通入适量的氯气,发生2Fe2++Cl2=2Fe3++2Cl-,所以溶液C为FeCl3,呈棕黄色,用于腐蚀印刷电路,发生的发应为:Cu+2Fe3+= 2Fe2++Cu2+,则溶液D中可能含有的金属阳离子有Fe2+ 、Cu2+、Fe3+,故答案为:棕黄色; Fe2+、Cu2+、 Fe3+;

(4)因为 Fe2+具有还原性,可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所以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检验,故答案为: d;

(5) 经过上述分析可知:溶液D中含有的离子为Fe2+ 、Cu2+、Fe3+、Cl-。步骤⑤产生金属铜和氯气,其电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uCl 2Cu+Cl2↑,故答案为:电解;CuCl 2Cu+Cl2↑。

三、推断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7.乙炔为原料在不同条件下可以合成多种有机物.

已知:①CH2=CH?OH(不稳定)自动

???→CH3CHO

一定条件RCOOR”+R’OH

②一定条件下,醇与酯会发生交换反应:RCOOR’+R”OH????→

完成下列填空:

(1)写反应类型:③__反应;④__反应.反应⑤的反应条件__.

(2)写出反应方程式.B 生成C__;反应②__.

(3)R 是M 的同系物,其化学式为,则R 有__种.

(4)写出含碳碳双键、能发生银镜反应且属于酯的D 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

【答案】取代反应 加成反应 铁粉作催化剂 2CH 3CHO+O 2???→催化剂

加热2CH 3COOH nCH 3COOCH=CH 2???→催化剂 4 HCOOCH 2CH=CH 2、HCOOCH=CHCH 3、HCOOC

(CH 3)C=CH 2

【解析】

【分析】

与乙烯水化法得到乙醇类似,乙炔与水反应得到乙烯醇,乙烯醇不稳定会自动变成乙醛,因此B 为乙醛,C 为乙醛催化氧化后得到的乙酸,乙酸和乙炔在一定条件下加成,得到32CH COOCH=CH ,即物质D ,而D 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可以发生加聚反应得到E ,E 与甲醇发生酯交换反应,这个反应在题干信息中已经给出。再来看下面,66C H 为苯,苯和丙烯发生反应得到异丙苯,即物质F ,异丙苯和2Cl 发生取代得到M ,注意反应⑤取代的是苯环上的氢,因此要在铁粉的催化下而不是光照下。

【详解】

(1)反应③是酯交换反应,实际上符合取代反应的特征,反应④是一个加成反应,这也可以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分子式来看出,而反应⑤是在铁粉的催化下进行的;

(2)B 生成C 即乙醛的催化氧化,方程式为2CH 3CHO+O 2???→催化剂

加热2CH 3COOH ,而反应②为加聚反应,方程式为nCH 3COOCH=CH 2???→催化剂;

(3)说白了就是在问我们丁基有几种,丁基一共有4种,因此R 也有4种;

(4)能发生银镜反应说明有醛基,但是462C H O 中只有2个氧原子,除酯基外不可能再有额外的醛基,因此只能是甲酸酯,符合条件的结构有HCOOCH 2CH=CH 2、HCOOCH=CHCH 3、HCOOC (CH 3)C=CH 2。

【点睛】

一般来说,光照条件下发生的是自由基反应,会取代苯环侧链上的氢、烷基上的氢,例如乙烯和氯气若在光照下不会发生加成,而会发生取代,同学们之后看到光照这个条件一定要注意。

四、综合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20分)

18.下图中A为278g/mol。B、D、E、F、G是氧化物且B为红棕色固体,F、K是氢化物,C、H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金属单质,J是黄绿色气体。O是白色沉淀(图中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没有列出)。

(1)写出A、G、L的化学式A______________:G:_______________,L:______________。

(2)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反应M→L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将O敞口久置,变质过程中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向M溶液中投入与M等物质的量的Na2O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

【答案】FeSO4·7H2O Al2O3FeCl3SO2+Cl2+2H2O=4H2SO4+2HCl2Fe2++Cl2=2Fe3++2Cl-白色变灰绿色变红褐色4Fe(OH)2+O2+2H2O=4 Fe(OH)34Na2O2 + 4Fe2+ + 6H2O = 8Na+ + O2↑ + 4 Fe(OH)3↓【解析】

【分析】

【详解】

抓住B、D、E、F、G是氧化物,F、K是氢化物,C、H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金属单质,B + C→G + H 反应条件又是高温,很容易想到是铝热反应,C是铝G是氧化铝,K + H →M且K是氢化物,O是白色沉淀且B、H、L、M、N、O中含有同种元素,以及J+H→L、M+J→L、L→N、M→O、O→N、N→B根据关系可以断定B、H、L、M、N、O中含有同种元素是Fe 所以D为二氧化硫、E为三氧化硫、F为水、H为铁、I为硫酸、J为氯气、K为盐酸、L为氯化铁、M为氯化亚铁、O为氢氧化亚铁、N为氢氧化铁、B为红棕色固体则为氧化铁,A为278g/mol综合分析知道A是七水合硫酸亚铁,所以⑴A、G、L的化学式A:FeSO4·7H2O,G:Al2O3,L:FeCl3;⑵反应②是二氧化硫与氯气及水反应生成硫酸和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 O2+Cl2+2H2O=4H2SO4+2HCl;⑶反应M→L是氯化亚铁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Cl2=2Fe3++2Cl-;⑷O为氢氧化亚铁,敞口久置,亚铁会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三价铁,最终生成氢氧化铁,故变质过程中的现象为白色变灰绿色变红褐色;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4Fe(OH)2+O2+2H2O=4 Fe(OH)3;(5)M为氯化亚铁,向M溶液中投入与M等物质的量的Na2O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4Na2O2+ 4Fe2+ + 6H2O = 8Na+ + O2↑ + 4 Fe(OH)3↓。

【点睛】

本题考查无机物的推断,无机化合物之间的转化试题综合考查了学生对无机化合物之间反应的掌握。解答此类题目主要是要主抓突破口,前后联系题中的信息即可解决问题。

19.工业和生活中产生的废气CO x 、NO x 、SO x 对环境有害,若能合理的利用吸收,可以减少污染,变废为宝。

(1)已知甲烷的燃烧热为890kJ mol ;1mol 水蒸气变成液态水放热44kJ :()()()22N g O g 2NO g +=

ΔH=183kJ mol +,则

()()()()()4222CH g 4NO g 2N g CO g 2H O g +=++ ΔH=____________。

(2)汽车尾气中含有CO 和NO ,某研究小组利用反应:2CO(g)+2NO(g)

N 2(g)+2CO 2(g)实现气体的无

害化排放。T ℃时,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CO 和NO ,能自发进行上述反应,测得不同时间的CO 和NO 的浓度如表: 时间/s

1

2

3

4

5

()31NO 10mol L c --?

1.00

0.45 0.25 0.15 0.10 0.10 ()31CO 10mol L c --?

3.60

3.05

2.85

2.75

2.70

2.70

①0到2s 内用2N 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______,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 1=______。

②若该反应在恒容绝热条件下进行,再次达到平衡后的平衡常数为K 2,则K 1______ K 2(填“>”、“<”'或“=”)。

(3)一定条件下,通过下列反应可实现燃煤烟气中硫的回收2CO(g)+SO 2(g)

S(s)+2CO 2(g) △H<0

若向2L 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2mol CO 和21mol SO ,反应在不同条件下进行上述反应,反应体系总压强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与实验a 相比,b 组、c 组分别改变的实验条件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常温下,用NaOH 溶液作2CO 捕捉剂可以降低碳排放。若某次捕捉后得到pH=10的溶液,则溶液中

()()2--33c CO :c HCO =____________。

(常温下()7123K H CO 4.410-=?、()11223K H CO 510-=?) 【答案】-1168kJ/mol 1.875×

10-4mol/(L·s) 5000L/mol > 使用适当的催化剂 升高温度

2:1

【解析】

【分析】

(1)根据图2写出热化学方程式,利用甲烷燃烧热写出热化学方程式,根据1mol水蒸气变成液态水放热44kJ,写出热化学方程式,再利用盖斯定律,由已知热化学方程式乘以适当的系数进行加减,得到目标热化学方程式;

(2)①根据图表,0~2s内,NO的浓度变化为△c(NO)=(1-0.25)×10-3=0.75×10-3mol/L,反应经历的时间为

△t=2s,则NO的化学反应平均速率为v(NO)=

c

t

V

V

计算,根据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计算N2的化学

反应平均速率,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为K=

()()

()()

2

22

22

c CO c N

c NO c CO

n

n

,根据反应方程式计算各组分的平衡浓度

并代入;

②反应为2CO+2NO N2+2CO2,为气体数减少的反应,熵变△S <0,由于反应能自发进行,则焓变△H <0,反应为放热反应,若该反应在绝热恒容条件下进行,随着反应的进行,容器内温度升高,升温使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来分析K1、K2的大小;

(3)b与a比较,反应速率快,平衡总压强不变,说明平衡不移动;c与a比较,平衡时总压强大,根据物质的量与气体压强的关系,通过温度变化分析判断;

(4)由题意pH=10,可计算c(OH-)=10-4mol/L,由CO32-+H2O HCO3-+OH-可得:

Kb=

()()

()3

2

3

c OH c HCO

c CO

--

-

n

=()

223

w

K

K H CO据此进行计算。

【详解】

(1)根据图2,旧键断裂吸收能量为:945+498=1443kJ/mol,放出能量为:2×630=1260kJ/mol,则热化学方程式为2NO(g)=O2(g)+N2(g) △H=-1260kJ/mol+1443kJ/mol=183kJ/mol ①;

甲烷燃烧热为890kJ/mol,可写出热化学方程式为CH4(g)+2O2(g)=CO2(g)+2H2O(l) △H=-890kJ/mol ②;

H2O(g)=H2O(l) △H=-44kJ/mol③;

由盖斯定律可知②+①×2-③×2,可得目标热化学方程式,则

△H=-810.1kJ/mol+183/mol×2-(44kJ/mol)×2=-1168kJ/mol;

(2)①根据图表,0~2s内,NO的浓度变化为△c(NO)=(1-0.25)×10-3 mol/L =0.75×10-3mol/L,反应经历的时

间为△t=2s,则NO的化学反应平均速率为v(NO)=

3

0.7510/

2

mol L

s

-

?

=3.75×10-4mol/(L·s),根据速率之比

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0~2s内用N2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v(N2)=1

2

v(NO)= 1.875×10-4mol/(L?s);据

表中数据,平衡时,c(NO)=0.1×10-3mol/(L?s),c(CO)=2.70×10-3mol/(L?s),根据反应方程式: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i2v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