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716行政管理学考研强化模拟题
更新时间:2023-08-25 09:48: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目录
2017年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716行政管理学考研强化模拟题(一) ........................ 2
2017年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716行政管理学考研强化模拟题(二) ...................... 16
2017年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716行政管理学考研强化模拟题(三) ...................... 28
2017年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716行政管理学考研强化模拟题(四) ...................... 39
2017年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716行政管理学考研强化模拟题(五) ...................... 51
2017年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716行政管理学考研强化模拟题(一)
说明:①本资料为VIP学员内部使用,严格按照2017考研专业课大纲及历年常考题型出题。 ————————————————————————————————————————
一、概念题
1. 立法权
【答案】立法权时立法主体依法行使的制定、认可、解释、补充、修改或废止规范性文件的权力,表现为调整各类社会关系的综合性权力体系。关于立法权限,现行宪法确立我国立法机制的框架;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制定法律;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省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制定地力一性法规;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大有权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分别报上级人大常委会批准:国务院部委可以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制定规章。
2. 职能分类
【答案】国家公务员制度建立后,国家行政机关实行职位分类制度。一方面,按照工作性质、责任大小、难易程度和任职资格条件等因素确定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的职位系列,同时又根据所任职务及所在职位的责任大小、工作难易程度以及国家公务员的德才表现、工作实绩和工作经历确定等级系列。在职位分类的基础上又确定公务员的级别,这是我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一大特色。
3. 非正式组织
【答案】非正式组织是指在正式组织中,由于个人之间的相互接触、相互影响而形成的自由结合体,其小具有特定的目的,而是具有偶发性或自然形成的。其积极功能表现在:可以调节、弥补正式组织的不足,加强组织内部的意见沟通,增强成员内部的凝聚力,使组织成员遵从团体的文化价值规范,进而增进团结,影响和规范人的行为,改善组织气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其消极功能表现在:当非正式组织和正式组织的利益不一致时,其成员往往为了在非正式组织中寻求满足,而忽视组织目标,造成目标冲突,不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同时,非正式组织成员沟通频繁,容易传播、散布谣言,对正式组织及其成员危害极大。
4. 行政组织的纵向结构
【答案】行政组织的纵向结构即直线式结构,是纵向分工形成的行政组织的层级制。其特点是上级直接领导下级,行政指挥和命令按垂直方向自上而下地传达和贯彻。它具有事权集中、权责明确、指挥统一、便于控制等优点。其缺点是组织内没有专业化的管理分工,各级行政首长管理过多,责重事繁,容易顾此失彼。
5. 行政决策
【答案】行政决策是决策的一种,它是行政机关为履行行政职能所作的行为设计和抉择过程。
它具有不同于其他决策的特点。主要是:
(1)行政决策主体的特定性。与其他决策不同,只有具有行政权的组织和个人才能成为行政决策的主体。对此,我国宪法和有关法律作了明确规定,行政权由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机关之外的某些国家机关和社会组织,依照宪法、法律规定或授权,具有一定的行政权后,亦可成为行政决策的主体。
(2)行政决策客体的广泛性。由于行政管理的范围和内容极其广泛,行政决策的内容也非常广泛。它包括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以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重大事务,即除国家法律另有规定之外的一切社会公共事务,都需要通过行政决策加以解决。而其他决策,如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决策等,其内容主要限于各自的内部事务,一般不涉及整个国家和社会范围的事务。
(3)既定行政决策的权威性。行政决策体现的是国家的意志和国家的利益,它以国家权力为后盾,依据党的路钱、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而制定。因此,既定的行政决策不仅对行政组织的内部成员,而且对各级行政组织管辖范围内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都具有约束力,表现出行政决策的一定权威性。
6. 行政环境
【答案】行政环境是指影响行政系统生存与发展的要素的总和,它包括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条件)。外部环境是指行政系统界线之外的、直接或间接影响行政系统生存与发展的因素或条件的总称。内部环境是指行政系统界线之内的、影响其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因素或条件的总称。行政环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按不同的标准,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
(1)从内容上划分,可分为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2)从社会结构上分,可分为物质经济环境、政治法律环境和精神文化环境。物质经济环境包括社会的物质技术和社会经济制度。政治法律环境包括社会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的法律制度。精神文化环境包括社会公众的思想道德状况和社会的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状况。
(3)从行政环境具体作用过程划分,可分为行政外部环境和行政内部环境。
(4)从地域上划分,可分为国际环境和国内环境。
(5)从行政环境对行政主体的影响范围上划分,可分为宏观行政环境、微观行政环境和中观行政环境。
二、简答题
7. 简述集体领导与个人负责制的涵义及其辨证关系。
【答案】(1)集体领导与个人负责制的涵义
①集体领导是集体决策、共同负责的制度,即对重大问题,由领导集团全体成员讨论,做出决策和决定,一经决定,必须共同遵守。实行集体领导,对重大问题表决时,应坚持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不能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不同意见可以保留,但必须服从多数人的意见和集体决定。在集体领导中,行政首长必须正确地使用最终的决定权和否定权,应当在集体意见的基础上决定
或否定,而不是以个人意志为转移。行政领导集团内各个成员要分清职责,根据各自职责和工作任务,分工合作,不能互相推诿。
②个人分工负责制就是行政领导集团内各成员为执行集体领导的意志而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各尽其责。这是保证集体领导实现的一个重要措施。个人分工负责的工作,是集体领导工作的组成部分,分工不分家,既要分工,又要配合,实行权责统一。
(2)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制的关系
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是辩证的统一,是不可偏废或分割的。集体领导是个人分工负责的前提,个人分工负责是集体领导的基础。集体领导的决策是个人分工负责的方向、目标,个人分工负责是集体领导意志实现的途径。离开集体领导的个人分工负责就是无政府主义和自由主义;离开个人分工负责的集体领导,只能是“清谈馆”。坚持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就要反对个人说了算和不敢负责的官僚主义倾向。
8. 行政信息管理的要求是什么?
【答案】行政信息管理是集成性和综合性管理活动,是政府部门为实现行政目标,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对行政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存储、交换共享、开发利用和服务,对信息活动各要素(信息、组织机构、人员、设施、资金、技术等)进行规划、预算、组织、协调、指导、培训和控制,以实现行政信息的合理配置、有效地满足政府部门和社会信息需求的活动过程。行政信息管理的要求有以下几个方面:
(1)真实和全面。行政信息对所涉对象的活动、特征的反映必须真实,信息失真,其传递越快、越广,可能造成的失误和损失就越大、越严重。信息工作稍有大意,便会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信息的准确要以全面为主,个别信息虽真,但如整个信息的收集零乱离散,挂一漏万,则仍无法为行政领导在错综复杂、瞬息万变的环境中,及时准确地提供决策及反应的客观依据。
(2)及时和适用。信息贵在及时,这是由其时效特性决定的。行政事务、对象和环境不断变化,对能反映其变化的信息,若收集或处理迟缓,一旦时过境迁,其原有价值再大,也只得用其一二,甚至一无所取。信息及时与否,除有时间量度外,还有质的因素,即是否适用或具针对性。毫无日的与不分轻重缓急的捕捉信息,必然加重收集与加工的负荷,结果是欲速而不达。
(3)连续和反馈。为行政活动提供源源不绝的信息,是信息管理的基本任务。信息的连续,就是要保证其与外部环境交流的持续性和自身各环节相互衔接的连贯性,为此,必须通过反馈来控制,根据行政活动的新需要,环境的变动及内容衔接中出现的新情况,不断调整信息流动方向与衔接方式。山此使信息的提供既不间断,又非简单的循环反复。
(4)充分和经济。充分是针对信息手段与条件而言,它有两点含义:一是种类全,二是质量高,能适应现代社会对信息工作的要求。充分与否同实际需要和可能直接相关,其中有经济原则的作用。追求手段、条件的充分性,不能超出需要与可能,盲目地增添人员或物资。根据我国现状,信息管理者既要努力增加新手段,又要因地制宜,优化现有手段与条件之间的组合,充分发挥其作用。
总之,行政管理要实现现代化,就应充分开发信息,向信息要动力、要效率、要质量、要人
才。同时,还应努力完善信息管理,提高信息工作水平。
9. 简述行政协调的地位和作用。
【答案】行政协调指行政管理过程中的协调,是行政主体为达到一定行政目的而引导行政组织、部门、人员间建立良好协作与配合关系。行政协调能够保证行政过程的稳定,正常发挥行政功能,提高行政效益。行政协调的作用具体表现为;
(1)有利于增强行政凝聚力
一个组织是否具有生命力,取决于其集体向心力和聚合力的程度。在行政过程中,行政协调使行政领导与有关各方在强调根本利益和总体目标的基础上,达成共识,以求得行动上的协同一致,有利于增强行政凝聚力,具体表现为:
①调整行政组织中的群体关系和人际关系,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变阻力为助力,有利于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
②使全体工作人员了解目标计划、进度、仃务的意义,有利于相互增进理解和信任;
③有关各方在参与行政协调的过程中,也会感到被重视和尊重,从而强化主人翁意识,在以后的工作中自觉从整体利益出发,思想和行动上更加与上级行政组织保持一致。
(2)有利于合理利用资源
有效的行政协调,可以节省金钱,减少浪费,使人、财、物等资源的利用得以适当调节,特别在防止和处理不正常竞争中对资源的开发纠纷和无序开发的现象,乃至急功近利破坏资源的现象,行政协调都有特殊的作用。
(3)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行政效率是行政产出与行政投入之比。但在实践中,大量行政投入都耗费在冲破障碍阻隔的无效过程中,因此,降低内耗是提高行政效率的一个重要途径。具体表现为:
①行政协调使有关规章制度相互配套,各项政策、计划、法规,使其互不抵触,使行政组织对重要的事情处理都有合法程序;
②通过对行政系统内外多重要素的综合调控,遏制或减少了系统内部上行、下行、平行各组织单元之间的摩擦、冲突等损耗因素,这本身就是一个减少内耗的过程。
③行政协调沟通内外,融洽环境,使行政过程更多的为外界群众所了解、关心,这对行政实施成本的降低也有很重要的作用。
10.简述现代公务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
【答案】每一个时代和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不同的管理理念、制度和方法,管理和管理环境之间是共生和依存的关系。现代公务人力资源管理呈现出了新的特点和新的趋势,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工作者的兴起以及政府职业化
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来临,政府复杂性的增加及信息化、技术化、专门化导致了政府管理对专门性人才需求强烈,这一切均导致了知识工作者的兴起。知识和信息工作者在政府公务
领域内将占主导地位,在未来的公共组织中,知识和专家的权威将会凸现。
(2)从消极的控制转为积极的管理
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是一种以控制为导向的消极管理,山于强调效率价值的有限性、公务员的工具角色、严格的规划和程序、集中管理等,使公务人力制度僵化、缺乏活力。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趋势是在己有的公务人事制度基础上,创造一个公务人员潜能发挥的良好环境,促使公务人员具有使命感,从而促使组织目标的达成和效能的实现,即新的公务人力资源管理更具积极性。
(3)公务人力资源发展的重视和强调
面对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到来,应对新知识新技术的挑战,越来越多的组织认识到通过持续的学习以改变公务人员和公共管理者的态度、行为和技能的重要性。更为重要的是,今天的公共组织管理者和公务人员面临的是一个快速变迁的社会,过去的被动式学习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要求,具备新的学习能力是公务人力资源发展的核心,未来的组织人力资源发展将强调如何学习、学习如何思考、学习如何创造,并向终身学习发展。
(4)人力资源管理与新兴组织的整合
在信息技术的冲击下,传统的金字塔形的组织机构正在让位于信息社会更合乎需要的组织结构。新型的组织结构将具有以下特点:①对环境具有开放性;②组织结构的弹性化;③组织结构趋于扁平化;④强调通过对话建立权威,权力的均等化;⑤信息的共享与决策的开放等。新型组织结构强调激发公务人员的能力和潜能,激发组织的活力与创新性。
(5)公务人力资源管理的电子化
信息和网络技术在公务人员管理中的应用已成为一个显著的特征,人力资源管理的电子化和网络化的优点有:①可以增加效率,节约成本;②有利于人力资源战略和政策制定;③有利于加强人员之间的沟通与联系;④有利于实现参与管理。
未来公务人力资源管理电子化的发展趋势包括:①建立电子人事政策法规和电子人力资源资料库;②电子招聘;③电子福利支付;④电子动态管理。
(6)政府人力精简与小而能的政府
政府组织规模的庞大是各国政府的一个普遍现象,究其原因在于政府功能的扩张、社会发达、政务的增繁以及政府自身的内在扩张。而政府之扩张即导致政府财政赤字、效率低下、成本扩张。因此,从1990年以后,各国的文官改革,莫不把人力精简和紧缩管理作为主要措施。随着“小政府”观念的深入人心,人力精简将继续成为公务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一个基本趋势。
(7)绩效管理的强调与重视
绩效管理意味着组织管理者为公务人员规划责任与目标,以使他们的能力获得最大的发挥;并通过绩效考评,以此作为公务人员奖惩的依据。一个有效的绩效管理系统应该包括以下几个部分:①对每一项仃务与价值作清楚的陈述:②规划一套用以建立个人行为表现契约的程序;③建立一套流程,作为公务人员能力改善计划的基础;④订立绩效指标;⑤建立绩效评鉴机制。
(8)公务伦理责仟的强调与重视
近十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公职人员的不道德行为导致了政府威信的下降,导致了公民对政府
官员的“信任赤字”,严重者甚至影响到政府的合法性问题,在此背景下,通过强调公务人员的伦理责任而重振政府的威信,就成为公务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显著特征和趋势。许多国家纷纷致力于公务道德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从道德、法律等方面规范公务人员的伦理行为。如何维持公务人员伦理与行为,也是公务人力资源发展的最大挑战之一。
11.简述行政领导的特点和作用。
【答案】行政领导是指在行政组织中,经选举或任命拥有法定权威的领导者依法行使权力,为实现行政管理目标所进行的组织、决策、指挥、控制等活动的总称。具有具有一般领导的共同特点,又有自身的特定属性,在行政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1)行政领导的特点
行政领导是政府公共管理活动中的领导活动,它具有一般领导的共同特点,又有自身的特定属性。主要表现为:
①行政领导发生在行政管理活动中
在特定的行政环境约束下,为实现行政目标,行政领导者依据法律,对纳入行政活动的被领导者进行指挥与统御,从而保证国家政策目标得以顺利实现。
②执行性是行政领导的重要特征
我国行政机关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构,行政机关必须对权力机关负责。行政机关与权力机关的关系是:按权力机关的合法指不,依法行政;据权力机关的合法要求,迅速组织人力与物力资源,提高工作效率,高效地实现权力机关的决策意志。
③从行政领导活动的社会属性来看,行政领导具有鲜明的政治性
政府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为实现其阶级使命而建立的组织,政府机关依体现统治阶级意志和利益的法律规定来行使行政权力,实行国家的统治职能。行政机关的使命是执行国家权力机关的意志。国家机构具有强烈的阶级性,行政机关也不例外。
(2)行政领导在行政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①行政领导是行政管理协调、统‘的保证
行政管理本身是复杂的社会系统。为保证系统内行政活动的协调和统一,需要行政领导的统一意志和统一指挥。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行政机构日益庞大,涉及领域越来越广,、日常事务日益复杂,行政人员不断增加,统一意志和统一指挥的行政领导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尤为突出。行政管理既有纵向层次的区别,又有横向领域的划分。形成统一的意志,实施统一指挥,是对所有行政管理的共同要求。
②行政领导是行政管理过程的战略核心
一般而言,行政领导的过程是推动他人去做、借助他人智慧和力量来表现的,符合管理的特征。因此,行政领导是有管理性质的社会活动,行政管理过程与行政领导过程是交叉的。从具体过程看,行政管理是通过建立行政组织、选才用人、收集信息、确立目标、制定计划、组织实施、检查监督、调节完善等各环节连接起来的链条,即其实质上是不断制定和执行政策的过程。决策即“出主意”,“出主意”、“用干部”是行政领导的根本职责。正是这两种领导职责构成有效的行
政管理活动,并贯穿于行政管理活动过程的始终。
③行政领导是行政管理成败的关键
行政管理是由诸多因素构成的大系统,每个因素都对行政管理产生影响。由于行政领导有“统领”、“引导”的整体管理功能,尤其是行政决策规定了目标及达到目标的途径和措施,因而成为行政行为的指南和准则。行政效能由行政决策的效率决定。要保证行政决策的高效能,不仅要提高效率,更要保证行政决策的正确导向。否则,方向错了,效率愈高,损失愈大。正是这样的决定作用,规定了担负行政决策责任的行政领导,是整个行政管理活动成败的关键。因此,正确认识行政领导的职、权、责,建立和完善科学的行政领导制度,掌握并运用科学的行政领导方法、方式和艺术,优化行政领导者的素质结构,这些无不对行政管理效能产生决定性影响。
12.请简述中国公务员制度的特点。
【答案】中国公务员制度的特点主要有:
(1)不搞政治中立党管干部是中国人事管理的基本原则,公务员制度是我国干部人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组织路线的体现。因此,我国公务员法体现为按党的千部选拔和仟用原则,对国家公职人员按公务员制度进行管理,不是为了摆脱、削弱或淡化党的领导,而是为了改善和加强党对政府人事管理的领导。
(2)分类管理与统一领导相结合
我国公务员不搞政务官与事务官“两官分途”制度,而是根据实际实施分类管理。实行公务员制度是我国干部队伍分类管理的结果,而公务员法又对公务员进行分类,把公务员分为领导成员与非领导成员两部分,分为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三个类别,分选任制、委任制和聘任制三种不同的任用方式。同时又实行统一的领导。
所有公务员,不管职务高低,在哪个部门工作,其工作性质都一样,都是人民公仆,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接受人民的监督;无论哪一类公务员,都是国家干部队伍的组成部分,都必须接受党的领导,按党制定的干部管理原则和方法进行管理;各类公务员间可以通过调任和转任等方式实现有序流动。
(3)公务员法的适用范围
我国的公务员不仅包括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而且还包括中国共产党机关、人大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和民主党派机关的工作人员,这一范围界定体现我国现行政制度的基本特点。因为,在这些机关工作的人员都履行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的职能,把这些人员统一纳入公务员管理体系有利于保持机关工作人员的整体性和干部人事政策的统一性。
(4)宗旨是为人民服务
在我国,公务员的根本宗旨是为人民服务。人民赋予公务员执行公务的权力,公务员只有运用这种权力为人民谋利益,而不允许以权谋私。我国公务员没有、国家也不允许其为了自身利益形成所谓的“利益集团”。
三、论述题
13.论政府绩效评估理论对我国当下政府改革的意义和基本思路。
【答案】绩效评估是指组织定期对个人或群体的工作行为及业绩进行考察、评估和测度的一种正式制度。用过去制定的标准来比较员工的下作绩效记录并及时将绩效评估结果反馈给员下,可以起到有效的检测及控制作用。
政府改革包括组织结构的调整、行政职能的转变及人事制度、领导制度、行为方式和运行机制等方面的改革。它有渐进式和突变式两种基本方式。进行行政改革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民主政治建设的需要,是实现行政管理科学化和现代化的需要。政府绩效评估是当代行政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做好这一工作,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客观要求,对当前的行政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1)政府绩效评估的内涵及其体系构建的意义
政府绩效在西方国家又称为“公共生产力”、“国家生产力”、“公共组织绩效”、“政府业绩”、“政府作为”等,它是指政府在社会管理中的业绩、效果、效益及其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效能,是政府在行使其功能、实施其意志的过程中体现出的管理能力。而政府绩效评估就是运用科学的方法、标准和程序,对政府的工作效率、能力、服务质量、公共责任和社会公众满意度等方面的判断和评价,对其管理过程中投入、产出、中期成果和最终成果所反映的绩效进行评定和划分等级。它是国家在现存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内,在政府部分职能和公共服务输出市场化以后所采取的政府治理方式,也是公众表达利益和参与政府管理的重要途径和方法。政府绩效评估是由收集资料、确定评估目标、划分评估项目、绩效测定及其评估结果使用等组成的行为体系。政府绩效评估体系是关系到政府治理水平和运作效率的核心制度安排。政府所掌握的政治权力是人民授予的,必须对人民负责,政府行为的结果与人民的利益息息相关,所以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对政府绩效进行较为全面的评价是十分必要的。
①建立科学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是提高政府绩效的有效机制。现代政府管理的核心问题是提高绩效。要改进绩效,首先必须了解目前的绩效水平怎样。绩效评估有助于提高资源投入的效益,而评估结果有利于政府确定问题所在。绩效评估中的绩效指标有助于管理目标的分化,更为重要的是,某一阶段的绩效评估结果有助于确定下一阶段的指标,并依此合理配置资源。政府绩效评估有助于在政府内部形成浓厚的绩效意识,从而把提高绩效的努力贯穿于行政管理的各个环节。同时,由于绩效评估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在政府运作和管理上加上了成本一效益的考虑,改变了政府公共部门的浪费现象,在推动政府职能转变,促进管理机制创新,提高政府公共服务供给的质量和效率等方面具有实质性的应用价值。
②构建科学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有助于政府信誉的提高。绩效评估实际上是一种信息活动,其特点是评估过程透明和信息公开,对政府在各方面的表现作出全面、科学的描述并公之于众,无疑有助于广大群众了解、监督和参与政府的工作。一方面,绩效评估不但可以用以证明政府开支的合理性,而且通过评估可向公众展示政府业绩和政府部门为提高绩效所作的不懈努力,有助于政府合法合理性的巩固和强化。另一方面,具有影响力的绩效评估结果对政府部门起着重大的监督作用,能够为政策制定者、政府部门及其全体员工改进绩效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反馈,也为
社会公众对不同的政府部门及其所提供的服务进行选择提供了依据和参考系数。
③构建科学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是行政体制与国际接轨的需要。在我国传统的行政管理评价模式中,政治利益、阶级利益的分量过重,而经济利益、民众利益的内容不足,这是明显不能适应国际化需要的。西方多数国家将增长、公平、民主、秩序作为政府绩效评估体系的价值核心,具有普遍意义,可以作为建立我国政府绩效评估体系的借鉴。
④构建科学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是推进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目前政府职能正在进行重大调整,对于许多社会经济事务,政府将由直接管理变为间接管理,小政府、大社会的格局正在逐渐形成,政府绩效评估体系的构建为这种变革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和技术上的帮助,对于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具有重大意义。
(2)政府绩效评估体系的发展及在我国的实践
在西方国家,美国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的建设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早在20世纪40年代美国政府就着手构建政府绩效评估体系;到了60年代,美国会计总署率先把政府工作的审计重心从经济性审计转向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并重的审计,俗称“3E审计”;为了避免“3E审计”的片面性,美国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由硬性指标和软性指标共同构成,硬性指标是山美国会计总署承担的对政府的绩效审计,软性指标是山社会大众对政府进行评价,定期发布政府支持率,以增强政府执政地位的合法性和政策的权威性。80年代,为迎接全球化、信息化、国际竞争加剧的挑战以及摆脱财政困难和提高政府效率,西方国家相继掀起了一场被称为“政府再造运动”的热潮,把追求绩效作为政府首要的目标,普遍采取了以公共责任和顾客至上为理念的政府绩效评估措施。其侧重点是经济和效率,追求投入产出比的最大化。进入90年代,政府绩效评估在西方开始走向规范化、系统化,侧重点是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益。绩效评估在西方各国被普遍接受,在其指标的确定和分析方法的选择上,逐步呈现由定性转向定性与定量相结合,采取科学的数学分析方法等趋势。至今,国外政府绩效评估方法发展最具代表性的评估方法主要有三种:"3E”评价法、标杆管理法和平衡记分卡法,他们分别代表了政府绩效评估的三个不同发展阶段。
近年来,随着岗位责任制的推行和公务员制度的实施,公务员考绩己趋向普遍化、经常化、规范化。但相比之下更为重要的组织绩效评估,尚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解决。如以政府组织为对象的绩效评估没有形成制度,处于自发、半自发状态;绩效评估具有单向性特征——重视政府部门对社会(如公有企事业单位)的评估与控制,忽视政府部门的自我评估,更缺乏社会对政府部门的评估与控制;评估从内容到程序没有规范化;不是把评估作为提高管理水平的正面措施,而是作为消极防御的手段——当某一方面问题成堆、社会反应强烈时,才采取诸如大检查、专项调查、大评比等方式谋求改正,因而总是陷于被动等。
(3)构建我国政府绩效评估体系的路径选择
①建立多重政府绩效评估体制。在政府绩效评估方面应建立多重评估体制,包括政府机关(部门)自我评估、上级评估、党的组织部门和权力机关(人大)主持的评估以及行政管理和服务对象的评估,社会(含舆论)评估,专家评估。a.要把外部评价、群众参与度、服务满意度作为评估依据之一。群众和服务对象评议政府绩效,可以弥补过去自上而下的评议制度的局限,起到相
互补充的作用。同时,通过调查研究,可以知道人民的需求,通过群众和服务对象评议政府绩效,更可以知道现在政府提供的服务是否符合人民的需要,有利于调整施政策略,使稀缺的人力物力资源配置在最重要的方面。b.要建立专门的政治上独立的绩效评估机构,配备专业的评估人员。如成立专门的绩效评估委员会,评估成员可吸引一定比例的人大代表、政府代表、专家学者、普通公民等各界人士参加。
②加强评估立法,把评估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立法保障是开展政府绩效评估的前提和基础。当务之急是通过完善政策和立法使我国政府绩效评估走上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的道路。a.要从立法上确立绩效评估的地位,保证绩效评估成为政府公共管理的基本环节,促使政府管理部门开展评估工作。
b.从法律上树立绩效评估的权威性,绩效评估机构在政府部门中应具有相应的地位,享有调查、评估有关公共部门活动的权力,不受任何行政、公共组织或个人的干扰。
c.颁布绩效评估工作的制度和规范,对公共管理过程哪些项目应该进行评估、开展什么形式的评估、评估应注意的事项等问题作出详细规定,使评估工作有法可依、有规可循。
③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政府绩效评估的核心是要有一套科学的指标体系,以便科学地确定政府绩效考评的内容和范围,形成正确的导向和有效的激励。现阶段我国各级政府的绩效指标设计要做到四个体现:
a.要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既要有经济指标,也要有社会发展和环境建设的指标;既要考核已经表现出来的业绩,也要考核潜力绩效;既要考虑当前,也要考虑未来。
b.要体现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绩效评估主要评政府该做的事,评政府履行法定职责的程度,政府越位、错位的工作不能纳入绩效范畴。
c.评估的指标要体现既包括“硬指标”,又包括“软指标”。所谓“硬指标”就是指可量化的指标,其中以经济审计为主要内容和评估的主要途径;“软指标”是指难以具体量化的公众的满意度,其中以社会评价为主要内容,评估的主要途径应是中介组织进行的社会调查。当然,这里的“软指标”有此也是可以转化为“硬指标”的,如公众对政府的支持率、政府决策的实现程度、社会治安状况等。
d.要体现我国的国情。我国正处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阶段,政府的职能定位问题尚未完全解决,大政府的模式难以在短时间内根本改变。比如目前还不可能像有些西力一国家那样,评价地方政府的绩效可以不设经济发展指标。另外我国地区差别很大,不同层级、不同地区的政府绩效指标的设计也要体现其特点。
④要使用科学和合理的评估技术和方法。应建立评估模型,合理确定指标体系和指标的权重,体现其实际操作性。不同性质的部门应设计不同的绩效指标。在评估方法上,一要坚持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单纯地进行定性分析,容易以价值判断代替事实分析而有失偏颇;二要定期检查和修改评估方法。没有一种评估方法完美无缺,常常修改和完善评估成绩的方法是有意义的,尤其是在实践中暴露出评估方法有缺点的时候。同时应定期对评估进行独立的审计,了解是否真正起到评估的作用。
⑤完善政府绩效评估的信息交流与沟通机制。没有完善的信息交流与沟通机制也就没有政府绩效评估。为使政府绩效评估有准确、完整的评估材料以及有效的反馈、扩散机制,建立高效的评估信息系统是很有必要的。西方国家在推行绩效评估措施的同时,提出丁构筑以顾客为导向的电子政府和政府在线服务的发展目标,以提高政府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对公众的回应力。因此,我们可以将政府绩效评估与发展电子政务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建立电子化的政府绩效评估标准系统和自动监督系统。除法律规定应予保密的信息之外,其他一切有关政府绩效评估的情况应通过网络等媒介及时向社会传播,增强政府绩效评估过程的透明度,杜绝绩效评估过程中的暗箱操作。
⑥将评估结果和奖惩制度联系起来。传统的官僚主义政府注重的是投入而不是结果,在很多情况下,结果越坏,得到的投入反而越多,如当学校、福利机构和治安部门工作不力,儿童表现不佳、福利费用膨胀、犯罪率上升时,它们通常会得到更多的钱。因此,政府组织应该试着去制定更科学的预算和管理制度,建立围绕评估结果的奖励制度,把投入和效果联系起来,按效果拨款。评估结果出来后,应对绩效低劣者进行处罚,同时组织媒体播发评估结果。
对政府绩效进行科学评估,有助于准确评价政府,强化政府及行政人员自律,提高政府绩效,推进行政体制改革。我国政府绩效评估还处于初始阶段,我们应该在增长、公平、民主、稳定、自由、进步等价值标准上构建科学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
14.试论述公共危机管理的机制内容。
【答案】面对现代社会中日益复杂与频繁的公共危机,政府需要在分析公共危机的类型、分级、分期等基本特征的基础上,依托危机领导体制,建立一套科学、高效的公共危机管理机制,包括预警机制、决策机制、应对机制、新闻发布机制与善后机制。
(1)公共危机的预警机制
危机前的潜伏期是处置危机的最佳时期,能否识别危机发生的警示信号井采取预防措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有一个行之有效的预警系统。
公共危机的预警是指公共危机管理的主体一一主要是以政府为主的公共部门,根据本国或本地区有关危机现象过去和现在的数据、情报和资料,运用逻辑推理和科学预测的方法技术,对某些危机现象出现的约束性条件、未来发展趋势和演变规律等做出科学的估计与推断,并发出确切的警示信息,使政府和民众提前了解事件发展的状态,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策略,防止或消除不利后果的活动。
①公共危机预警机制的研究取向
总体而言,危机预警包括议题管理、风险管理和关系管理三个主要研究取向。
a.议题管理。指政府通过议题管理来做好公共危机的应对工作,重点在危机前的预防。以政府为主的公共危机应对主体,通过监测公共舆论,分析环境中的哪些议题可能发展为公共危机,进而制定预防措施,如制订公共危机预案,或调整某项公共政策以限制议题的危害性影响。
b.风险管理。指运用系统的方式,确认、分析、评价、处理、监控风险的过程。公共危机管理的风险管理是把风险的管理与政府政策管理、计划和项目管理、资源的管理,即与政府日常的
公共管理的方方面面有机整合在一起。
c.关系管理。对政府机构而言,危机前良好的关系管理对公共危机应对有不容忽视的重要意义。关系管理讲求的是组织与公众、尤其是与利益关系人间建构并维持良好的关系,这种良好关系状态相信对危机预防与危机应对有积极影响。
②公共危机预警机制的基本内容
具体而言,建立、完善公共危机预警机制包括以下内容:a.制定、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b.制定、健全预案体系;c.进行信息监测与分析;d.完善各项基本资源储备;e.加强公共危机应对的培训。
(2)公共危机的决策机制
危机决策是指当组织遇到某种紧急事件或处于某种紧急态势时,为限制危机所带来的危害,在有限的时间、信息、人力资源等约束条件下,打破常规,以尽快的速度做出反应。
①公共危机决策的原则
公共危机决策需要遵循的原则有以下几条:权力集中原则、结果优先原则、短期目标优先原则、强制原则和勇于承担风险原则。
②公共危机决策机制的基本内容
a.公共危机决策的三要素是:问题确认、目标排序和方案评估与选择。
b.公共危机决策机制主要由危机决策主体和危机决策制度这两方面构成。
公共危机决策主体是为避免和应对公共危机而履行决策职责、参与决策过程的特定个人(如总统、总理)和组织机构。公共危机决策主体不限于几位行政首脑,还包括提供咨询意见的专家顾问和组织机构。
公共危机诀策制度是指导和规范这些主体的危机决策行为的一系列法律制度。在法制建设较完善的国家,这些制度都应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出现,并非要求要制定一部专门的法规,而是可包含在多个不同的法律法规中。
(3)公共危机的应对机制
公共危机的应急处理是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核心部分。由于公共危机具有突发性、紧急性和破坏性的特点,危机应对的关键是要迅速反应,尽最大努力控制局势,迅速查明原因,积极采取措施,防止损失扩大和事态升级。政府实施公共危机应对的目的,是为了及时有效地化解危急状态,尽快恢复正常的生活秩序。
①公共危机应对的工作流程
根据《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规定,在突发公共事件爆发后,各级政府须会同相关部门,整合各方面资源,建立快速反应系统以及分级分类处置的应急平台。无论哪一种类型的公共危机,其基本应对流程是类似的,主要包括:a建立应急处理小组,作为突发公共事件处理的领导和协调机构;b.迅速调查情况和收集信息,作为应对决策的基础;c.综合分析、果断决策、有序应对、控制和隔离。
②公共危机应对机制的基本内容
公共危机应急运作机制是指以担任应急管理职能的机构为核心,各部门相互协作、密切配合、
快速反应,对公共危机事件进行预警、应对和恢复的组织体系。应急运作机制的总体要求是,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的组织体系。
由上可知,公共危机应对机制的基本内容如下:
a.信息报告。报告内容主要包括时间、地点、信息来源、事件性质、影响范围、事件发展趋势和已采取措施等。同时,相关部门要依据有关法律和规定,以及应急预案的内容,做好新闻发布工作,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将真相及时告诉公众,消除公众的恐慌心理,凝聚民心,让公众与政府一起同舟共济,化解危机。
b.先期处置。公共危机发生后,事发地人民政府和有关单位要迅速采取应急措施,控制事态的发展,组织开始应急救援工作,在向上级部门报告的同时,根据职责和规定的权限启动相关的应急预案,并及时有效地进行先期处置。
c.应急响应。当发生、或可能发生公共危机时,应根据预案启动相关应急响应措施。应急响应一般以事发地的省级人民政府为主,成立应急指挥机构。
d.指挥与协调。在公共危机发生后,各级政府的应急管理机构应协同防汛抗早、减灾、抗震救灾等相关应急指挥机构,按相关预案开展处置工作,这就是公共危机的应急联动机制。
e.应急结束。当公共危机的应急救援解除或相关的危机因素消除后,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关闭,应急结束。
(4)公共危机的新闻发布机制
信息交流是指突发公共事件管理应对各方协调行动的基础,政府在公共危机管理中要及时、有效地与各有关部门交流信息,向社会公众公布信息,为全面协调和有效应对奠定基础,防止危机因信息不对称而激化升级。这正是建立、完善公共危机新闻发布机制的重要意义。
①公共危机新闻发布机制的重要性
在资讯发达的现代社会,没有任何一个组织能回避传播而存在,包括政府组织。可见,新闻发布在公共危机应对中的重要性,具体而言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信息化社会的必然要求;
b.妥善处理公共危机的必然要求;
c.公众知情权的满足。
②公共危机新闻发布的方式
在传播方式日趋多元化的今天,政府可根据公共危机的类型及发展情况选择各种媒体组合模式来进行新闻发布,以获得传播效果和收益的最大化。常见的新闻发布方式有以下几种:
a.新闻通稿。指在危机现场,或是通过传真、电子邮件等形式向媒体记者发新闻通稿,主动设置媒体议题。
b.新闻发布会。政府新闻发布会一般有三种类型:日常定期发布、不定期专题发布和高频度的危机发布。公共危机新闻发布机制运用的是第份种新闻发布会形式。发c.电视、电话、网络连线采访。利用电视、电话、网络等传播方式安排不同地区媒体的联合采访,这种方式有较强的互动性,记者可获得相对多的提问机会。d.官方网站。政府还可利用既有的官方网站或新建的专门网
站向媒体与公众发布公共危机信息。e.电话回复。如设立24小时咨询电话等。这是原始的人际传播方式,通常可有效地建立政府部门新闻官员(或公共信息官员)与媒体的关系。
③公共危机新闻发布机制的基本内容
公共危机的新闻发布机制可分三个阶段:即危机潜伏期、危机爆发期与延缓期、危机善后期。 a.在危机预警期,最重要的内容在于完善新闻发布制度,一方面设专业新闻发布机构,如新闻处、新闻发言人办公室等,并逐步加入公共关系职能;另一方面培养专业新闻发言人,较理想的是具有在政府与媒体长期工作的双重经验的人员。
b.在危机爆发期与延缓期,启动危机传播预案,选择合适的媒体组合方式,争取第一时间向媒体与公众发布公共危机的相关信息。
c.在危机善后期,邀请专家调查研究,多侧面多层次分析事件的原因、过程与后果,发布公共危机管理调查与评估报告,向公众宣传此次危机管理的经验教训,并引导公众舆论,重塑政府良好形象。
⑤公共危机的善后机制
公共危机的爆发期结束,并不意味着危机管理过程己完结,善后管理是整个公共危机管理机制中的重要环节。公共危机的善后管理是指公共危机的紧急情况被控制后,作为危机应对者,以政府为主体的公共部门致力于危机后的恢复工作,尽快消饵危机带来的损害,将社会财产、基础设施、社会秩序和社会心理恢复正常状态。公共危机的善后机制包括以下基本内容:恢复与重建、调查与评估和学习与改进。
a.公共危机平息后,须采取措施消洱其造成的危害,做好恢复重建工作。公共危机发生后的恢复与重建不仅包括事后的物资重建,提供财政修复受损的公共设施和社会财产,还应包括对相关利益损失方的救济和心理安抚等工作,其目的在于尽快恢复社会秩序,并使公众重新树立信心。
b.调查与评估不仅可帮助了解掌握重建成本,而且是吸取经验教训的重要环节。在公共危机善后管理中,较理想的情况是由第三方独立调查机构来对危机管理的效果进行调查评估,并将结果公诸于众。不过,日前我国尚未设立此类型的独立调查制度和机构,而且在公布公共危机处理的调查评估结果方面也有待改善。
c.对公共危机应对主体,即以政府为主的公共机构而言,每次公共危机都是一次学习总结的机会。公共危机善后管理中的学习机制,是通过总结危机处理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对现有制度缺陷加以完善,发现政策失误及时改进,建立危机预案,或是修订、完善原有危机预案,甚至可把事件作为组织变革的重要契机。
2017年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716行政管理学考研强化模拟题(二)
说明:①本资料为VIP学员内部使用,严格按照2017考研专业课大纲及历年常考题型出题。 ————————————————————————————————————————
一、概念题
1. 政策合法化
【答案】政策合法化包含两个层次:政治正当性和政策合法化程序。
(1)政治正当性。公共政策制定与执行若缺乏正当性,必难以执行。政治正当性包含:实质层面与心理层面。实质层面即合法性问题,是指必须在宪法架构下运作;在民主法治的国家,合法化是政策必经的历程,经立法机关合法化过程的政策,才能为广大的民众所接受,付诸施行时,才会比较顺利。心理层面则是指被统治者愿意接受统治者以及其政策的统治与约束,统治的正当性愈高,则民众的服从度愈高,愈能得到高的政策绩效,反之则否。因此,在我国港澳特别行政区,合法性被称为“认受性”,即接受与认同的程度。
(2)政策合法化程序,是指政策备选方案必须得到有权责的机关或个人之认可批准,才能取得合法地位。政策合法化程序也包含两个层面:一是行政机关的政策合法化;二是立法机关的政策合法化。
(3)政策合法化的内容具体包括:决策者及权力的合法化;政策程序的合法化;政策内容的合法化;政策内容法律化。
2. 正式评估与非正式评估
【答案】正式与非正式评估是从评估组织的活动形式上划分的。
(1)正式评估
正式评估是指采用描述性的方式来获取关于政策运行结果方面可靠而有效的信息的一种评估方式。它对运行结果的评估是建立在政策计划目标已经被政策制定者和计划管理人员正式宣布的基础上的。它的主要假设是:正式宣布的日的或目标是这些政策或计划价值的恰当测度。正式评估主要针对评估者、评估形式和评估内容而定,它要求有正式的评估人员、经费和设施方面的保证,能够掌握较为充分的评估程序,采取科学严谨的评估手段进行评估。正式评估中需要按照事先制订的完整的评估方一案,并严格按规定的程序和内容执行。
正式评估的主要形式包括“总体评估”和“形成评估”两种。
①总体评估适用于原本就结构良好的政策问题,其目的在于检测政策方案实行一段时间之后的结果;
②形成评估则是对政策方案作持续的监控。
总体评估是建立于实证主义的基础上的,而形成评估则是以建构主义为基础,它着重于世界的社会性建构和历史习俗上的可能性知识。
(2)非正式评估
非正式评估是指对评估者、评估形式和内容不做严格规定,对评估的结论也没有必须的要求,
团体和个人可根据本身所掌握的情况和信息,对政策的各力一面加以分析和评价。非正式评估一般不占主导地位,但它可视为是对正式评估的必要准备,也是对正式评估的重要补充。
3. 行政信息开发
【答案】狭义行政信息开发与狭义行政信息概念相联系,仅指对行政信息内容资源的开发,主要包括信息的生产、表示、搜集、整序、组织、存储、检索、重组、转化、传播、评价、应用等。通过这些环节来提升信息的质量、完善信息服务、方便信息利用、有效挖掘行政信息的潜在和显在价值。
广义行政信息开发与广义行政信息概念相联系,不仅包括狭义信息开发的相关内容和含义,还包括信息技术研究、信息系统建设、信息设备制造及信息机构和管理体制的建立、信息规则设定、信息环境维护、信息人员培养等活动。广义行政信息开发含义,系统考虑了与以信息为核心的开发活动及其联系紧密的其他社会行为,能揭示行政信息开发过程的系统性、复杂性和交叉性。
4. 行政信息分级
【答案】行政信息分级,指根据信息的不同性质来确定信息公开与保密的级别。明确哪些信息可以向社会公众公开、哪些信息只可以在政府部门间共享、哪些信息仅局限于部门内部自用,这是行政信息分级的重要内容。分级是实现行政信息公开和交换共享的基础。具体分为:①社会公开类行政信息;②部门共享类行政信息;③依法专用类行政信息。
5. 行政人员伦理
【答案】行政人员伦理是指国家公务员的行政道德意识、行政道德活动以及行政道德规范现象的总和。行政人员的伦理是公务员的行为规范伦理,它是行政伦理的关键组成部分。其本质特征由:①主观与客观统一;②美德与公德统一:③自律与他律的统一。
6. 管理审计
【答案】管理审计是现代审计的一种新的审计类别,它是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经济管理行为进行监督、检查及评价并深入剖析的一种活动。它的目的是使被审计单位的资源配置更加富有效率。管理审计利用公开记录的信息,从反映企业管理绩效及其影响因素的若干方一面将企业与同行其他企业或其他行业的著名企业进行比较,以判断企业经营与管理的水平。管理审计通过对整个组织的管理绩效进行评价,为指导企业在未来改进管理系统的结构、工作程序和结果提供了依据。管理审计的内容包括管理过程审计和管理部门审计。
二、简答题
7. 简述新古典组织理论的基本内容。
【答案】新古典组织理论义称为行为科学组织理论,兴起于20世纪30年代。主要有以梅奥为代表的人际关系组织理论、以巴纳德为代表的组织平衡理论和以西蒙为代表的决策过程组织理论。其中,人际关系组织理论主张,建立一个“和谐有效率”的组织,必须注重组织成员行为、
动机的研究,用民主方式进行管理,激励成员的积极性;组织平衡理论则重视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个体与群体的平衡,认为组织是人群间互相影响关系所组成的系统,组织只有在确保成员贡献与满足平衡的前提下,才能抵消成员对组织的离心力,从而提高组织效率;而决策过程组织理论则认为,管理就是决策,决策贯穿于管理的全过程,组织的功能在于提供一个有利于做出合理决策的组织结构。
新古典组织理论的特点是以组织中人的问题为中心,从动态的角度研究人的行为对于组织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但是局限于人和组织行为的研究,忽视了组织结构、法规及环境的作用等。它们都是从被管理者的内在思想、感情因素出发去研究提高效率的方法。其包括的主要研究内容可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1)关于人性的理论。这种理论主要是研究对不同的人性怎样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其中较有影响的是一些学者提出的关于人性的几种假设:经济人、社会人、管理人、自我实现人和复杂人。
(2)激励理论。这种理论主要研究怎样从人的各种需要和动机来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的问题。
(3)群体行为理论。这种理论主要满足研究群体的思想和心理因素,群体之间的关系、群体内部的人际关系对个人行为的影响,这种影响自然进一步影响到效率的提高。
(4)领导行为理论。这种理论主要是研究各种领导方式对效率的影响,如管理方格理论。
8. 从行政领导的工作侧重点可以将行政领导方式划分为哪几类?
【答案】行政领导是指在行政组织中,经选举或任命而享有法定权威的领导者,依法行使行政权力,为实现一定的行政目标所进行的组织、管理、决策、指挥等的社会活动。
行政领导方式是领导方法的一种表现,是在领导过程中领导者、被领导者及其作用对象相结合的形式。
从行政领导的下作侧重点的角度进行划分,行政领导方式可划分为以事为中心式、以人为中心式、人事并重式。
(1)重人式致力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宽松的工作环境,以人为中心进行行政领导活动。
(2)重事式注重行政组织的目标、任务的完成和效率的提高,以事为中心进行行政领导活动。
(3)人事并重式则既关心人,也注重工作,做到关心人与关心事的辩证统一。关心人,才能调动人的积极性;关心工作,才能使每个人都有明确的责任和奋斗目标。显然,应该提倡人事并重式的领导方式。
重人式、重事式与人事并重式的行政领导方式的划分并非绝对的,其运用并非单一、不变的。行政领导者应根据其素质、能力以及客观环境、工作性质、领导对象等条件,确定以某种方式为主,并辅以其他方式。
9. 政府绩效管理具有什么样的功能与意义?
【答案】政府绩效指政府在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提供公共服务过程取得的成绩和效益。政府绩效管理是一个包含绩效计划与实施、绩效考核、绩效反馈与改进等环节的系统过程,强调通过持续开放的沟通形成组织日标,并推动团队和个人达成目标。
(1)政府绩效管理的功能
绩效管理社会在设定公共服务绩效目标的基础上,对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全过程进行追踪检测,并做出系统的绩效评估。它一般有三个最基本的功能活动。
①绩效计划与实施
绩效计划是一个将个人目标、部门目标或团队目标与组织目标结合起来的目标确定过程,是绩效管理的起点。制定绩效计划后,员工就开始按计划工作,即绩效实施。在工作的过程中,管理者要对员工的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对发现的问题予以解决,并随时根据实际情况对绩效计划进行调整。
②绩效考核
是根据事先确定的绩效指标,对政府管理过程中投入、产出、中期、成果和最终成果所反映的绩效进行评定和划分等级。政府部门中个人绩效考核结果,同企业一样也作为个人工资调整、奖惩和晋升的依据。
③绩效反馈与改进
考核结果只有通过反馈,让被考核者了解绩效状况,才能将管理者的期望传达给员工,然后针对存在问题制定合理的改进方案并付诸实施,在绩效改进过程中,可通过培训使管理者和员下提高自身能力。对组织而言,绩效反馈能更清楚地反映某部门或某要素出现的问题,并进行改进。
(2)政府绩效管理的意义
政府绩效管理既是一种通过持续开放的沟通形成组织所预期的利益和产出,并推动团队和个人达成日标的管理行为,又是一个包含绩效计划与实施、绩效考核、绩效反馈与改进等功能活动的系统过程。从实践的角度看,政府绩效管理具有如下意义:
①绩效管理为公共管理新模式提供了支撑
作为组织绩效的系统测定和展示,绩效管理为上级提供了充分的信息和控制绩效的手段,从而为分权化改革提供了保障和基础。
②绩效管理有利于政府部门形成竞争机制
a.通过测评政府部门绩效并公布结果,引导公民在公共服务机构的选择上“用脚投票”,从而对政府部门形成压力,促使政府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b.在政府部门内,绩效考核和在此基础上的绩效改进有助于营造竞争氛围,形成诱因机制,将绩效与奖惩联系,以激发人的工作热情和动力。
③绩效管理为公共行政提供了一种管理工具
绩效管理作为一种管理工具,其最重要的意义在于为政府运作和管理加入了成本一效益的考虑,有助于政府组织科学地设定目标并根据效果来配置资源,减少政府部门的浪费。
10.分析怀特关于“现代国家的行政作用也深受时代的、一般政治与文化环境的影响”的观点。
【答案】怀特是美国著名的行政学家,1926年著《行政学导论》一书,主张从管理功能的角度来分析和释义行政。他这句话的意思是在强调行政环境对行政管理的作用。
(1)行政环境即政府管理的环境,是指围绕行政活动和行政现象这一主体的外部境况;是各
正在阅读:
2017年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716行政管理学考研强化模拟题08-25
如何在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11-16
加强基层环境执法能力建设10-05
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04-06
在全镇备春耕生产动员会议上的主持词09-19
译林版小学英语4A Unit 5 Storytime08-31
《好雨时节》02-07
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山水联盟”返校考试高三数学试题附答案04-27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练习题07-07
编译原理词法分析器11-26
- exercise2
- 铅锌矿详查地质设计 - 图文
- 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堆肥系统设计方案
- 陈明珠开题报告
- 化工原理精选例题
- 政府形象宣传册营销案例
- 小学一至三年级语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 2014.民诉 期末考试 复习题
- 巅峰智业 - 做好顶层设计对建设城市的重要意义
- (三起)冀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4 Lesson24练习题及答案
- 2017年实心轮胎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目录)
- 基于GIS的农用地定级技术研究定稿
- 2017-2022年中国医疗保健市场调查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目录) - 图文
- 作业
- OFDM技术仿真(MATLAB代码) - 图文
- Android工程师笔试题及答案
- 生命密码联合密码
- 空间地上权若干法律问题探究
-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机械基础》模拟试题
- 选课走班实施方案
- 东北农业大学
- 行政管理学
- 模拟题
- 强化
- 考研
- 环境
- 学院
- 资源
- 2017
- 716
- 教师入党志愿书-含十八大嫦娥三号
- 城市总体规划原理第8章 城市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规划
- 【教育资料】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 《an en in un ün》教学设计之二
- 电子商务毕业论文
- 现浇板钢筋成品保护措施
- 2019年中国互联网金融产业园区行业分析报告-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前景预测(目录)
- 作文指导计划
- word模板:时尚复古报纸报刊风格排版设计word模板
- 拙政园景区详细分析
- 从_西域_到_东海_一个新历史世界的形成_方法及问题_葛兆光
- 中国大米市场深度调查研究与发展趋势分析报告(2016版)
- 刘顺达董事长在集团公司2012年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陈进行总经理所作的工作报告和总结讲话
- 国培计划网络研修未解决的疑惑
-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编制范例
- 浅谈玉米青贮饲料的制作及利用技术
- 酒店前台接待英语用语
- 佛学经典语录
- 当代美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资本主义失业不足的研究毕业论文范文
- 巴马长寿村景点
- 走近万科物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