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课程论文格式要求
更新时间:2023-08-14 04:51:01 阅读量: IT计算机 文档下载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名称:
论文题目:
学 院:
专 业: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
成 绩:课程论文 《徽州古村落规划》 人居环境建设研究 建筑工程学院 11城市规划 王祥顺 学号: 21111031055 毕忠松 2014 年 6 月 21 日
黄山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目 录
摘要 1
关键字 X
英文摘要 X
英文关键字 X
1 引言 X
2 概念介绍 X
3 发展历程 X
3.1 城市化 X
4 研究探索 X
参考文献 XX
人居环境建设研究
摘要:人居环境的形成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引起人类的生存方式不断变化的结果。随着
人们的居住环境在人口迅速增长所造成的压力下不断恶化,人居问题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关键字:居住环境; 居住形式; 形成发展; 可持续发展;
Research on the residential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Abstract:The formation of the living environment is a result of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productive forces cause the human way of life changing. With people's living environment is deteriorating in the rapid growth of population pressure, habitat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Keywords: living environment; living form; developmen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1 引言
人居环境的形成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引起人类的生存方式不断变化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
人类从被动地依赖自然到逐步地利用自然,再到主动地改造自然。
在漫长的原始社会,人类最初以采集和渔猎等简单劳动为谋生手段。为了不断获得天然食
物,人类只能“逐水草而居”,居住地点既不固定,也不集中。为了利于迁徙,人类或栖身于可随时抛弃的天然洞穴,或栖身于地上陋室、树上窠巢,这些极简单的居处散布在一起,就组成了最原始的居民点。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在相对固定的土地上获取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农耕与饲养,
而且形成了从事不同专门劳动的人群:农民、牧人、猎人和渔夫。农业的出现和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劳动分工向人类提出了定居的要求,从而形成了各种各样的乡村人居环境。
这种真正的人居环境最早出现于新石器中期,如我国仰韶文化的村庄遗址。随着生产工具、
劳动技能的不断改进,劳动产品有了剩余,产生了私有制,推动了又一次大规模的劳动分工——手工业、商业与农牧业的分离。手工匠人和商人寻求适当的地点集中居住,以专门从事手工业生产和商品交换,于是,距今大约5500年前,以担负非农业经济活动为主的城镇应运而生。尼罗河下游的底比斯、孟菲斯,两河流域的伊立、巴比伦,印度河流域的哈拉帕、莫哼卓达罗,黄河流域的亳、殷、镐京等,就是世界上最早形成的城镇。
随着人们的居住环境在人口迅速增长所造成的压力下不断恶化,人居问题便越来越受到人
们的关注。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在人居领域都面临着一些同样的问题:拥挤、提供基本服务的经费不足、缺少适当的住房、基础设施每况愈下等等;全世界有40%至50%的城市居民居住在贫民窟中;整个人类住区(城镇和乡村)有十多亿人缺少住房或居住条件十分恶劣,至少有1亿人无家可归,有6亿人生活在各种危害健康和生命的环境中——— 历年世界人居日主题 为了唤起各国政府和全社会对解决人居问题的重视,号召全世界为人居发展作出努力,一九八五年十二月十七日,第四十届联大一致通过决议,确定每年十月的第一个星期一为世界人居日︵世界住房日︶,并每年确定一个主题。
2 概念介绍
人居环境是人类工作劳动、生活居住、休息游乐和社会交往的空间场所。人居环境科学是以
包括乡村、城镇、城市等在内的所有人类聚居形式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它着重研究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强调把人类聚居作为一个整体,从政治、社会、文化、技术等各个方面,全面地、系统地、综合地加以研究,其目的是要了解、掌握人类聚居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而更好地建设符合于人类理想的聚居环境。
3 发展历程
作为人类栖息地,人居环境经历了从自然环境向人工环境、从次一级人工环境向高一级人工
环境的发展演化过程,并仍将持续进行下去。就人居环境体系的层次结构而言,这个过程表现为:散居、村、镇、城市、城市带和城市群等。
人口规模的变化显示了人居环境规模演化的基本特征。这个演化过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在工业革命以前的漫长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缓慢发展,不要求人口的大规模聚集,各种人居环境的规模基本上处于缓慢增长状态。工业革命以后一直到上世纪60年代,世界各国先后进入城镇化时期,城镇规模急剧扩大,而乡村规模相对稳定(某些地区甚至有所缩小),形成人口从乡村®小城镇®中等城市®大城市的向心移动模式。另外,随之兴起的第三产业以生产服务、科技服务、文化服务和生活服务功能等从多方面支持了城镇化,并进一步扩大了就业门路,赋予城镇新的吸引力。上世纪60年代以后,人居环境规模的演化进入第三个阶段。在发展中国家,工业化主导城镇化的进程正处于上升时期,城镇人口,尤其是大城市人口一直处于持续增长状态。1952年我国有大城市19个,1985年增加到52个,增加了1.74倍,大城市人口从3231万人增长到6941万人,增长了114.8%。在发达国家,这一阶段却出现了新趋向。由于人口的高度密集,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用地紧张的矛盾不断加剧,城镇化的速度已大大减缓,甚至出现了大城市人口减少、小城镇人口增加,市中心区人口减少、郊区人口增加的逆城市化现象。
伴随着人居环境的演化,其地域形态也处于不断地发展变化之中。乡村地域形态的演化较
简单,从零散分布的农舍到以中心建筑物或主要街道为线索布置的各类用地,就基本上完成了地域形态的演化过程。城镇地域形态的演化比较复杂。我国古代城镇基本上是以权力机构为中心的对称棋盘格形式,这与欧洲以教堂、宫殿或广场为中心展开布局的城镇同属原生城镇。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城市不断成长扩大,东西方城市殊途同归,都趋于树木年轮一样的单核同心圆式城市。资本主义早期,产业的迅猛发展使城市恶性膨胀,但城市仍固守原来的中心,地域的扩展从摊大饼式的漫溢发展转为沿交通线的蔓延,城市地域形态逐渐演化为单核多心放射环状。在近现代,为了克服城市病,人们设想以大城市郊区的“飞地”为新的成长核来分散中心城市的压力,从而出现了多核城市和星座式城镇群。人们在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实践中逐渐认识到,城市沿既定方向作极轴形扩展有很大优越性,于是产生了定向卫星城、带状城市和锁链状
城镇群等。
城市化
城市化(或称城镇化)是世界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社会现象。简单说来,当代世界城市化有以
下四个特点:
城市化进程大大加速1950年世界城市化水平为29.2%,1980年上升到39.6%,增加10.4
个百分点。预计2010年将达到51.8%,即在世界范围内,居住在城市中的人口超过居住在乡村中的人口。同时,从70年代起,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数开始超过发达国家,到2020年两者之比将为3.5 : 1。这表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已构成当今世界城市化的主体。
大城市化趋势明显、大都市带出现当代城市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大城市化趋势明显,其后
果不仅使人口和财富进一步向大城市集中,大城市数量急剧增加,而且出现了超级城市(Supercity)、巨城市(Megacity)、城市集聚区(City Agglomeration)和大都市带(Megalopolis)等新的城市空间组织形式。
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 战后,若干发达国家从乡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逐渐退居
次要地位,一个全新的规模庞大的城乡人口流动的逆过程开始出现,这就是所谓的郊区城市化。50年代后,由于特大城市人口激增,市区地价不断上涨,加上生活水平改善,人们追求低密度的独立住宅,以及汽车的广泛使用,交通网络设施的现代化等原因,郊区城市化进程加速。同时以住宅郊区化为先导,引发了市区各类职能部门纷纷郊区化的连锁反应。
70年代以来,一些大都市区人口外迁出现了新的动向,不仅中心市区人口继续外迁,郊区
人口也向外迁移,人们迁向离城市更远的农村和小城镇,整个大都市区出现了人口负增长,国外学者将这一过程称为逆城市化。逆城市化首先出现在英国,美国出现逆城市化的时间稍晚。
面对经济结构老化,人口减少,美国东北部一些城市在80年代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
科技产业和第三产业,积极开发市中心衰落区,以吸引年轻的专业人员回城居住,加上国内外移民的影响,1980—1984年间,就有纽约、波士顿、费城、芝加哥等7个城市在市域内实现人口增长,出现了所谓的再城市化。
4研究探索
良好的自然条件及其利用。包括美丽的河流、湖泊,大公园(群),一般树丛,富有魅力的
自然景观,洁净的空气,非常适宜的气温条件等
良好的人工环境的建设。包括杰出的建筑物,清晰的城市平面,宽广的林荫大道(系统),
美丽的广场(群)、街道的艺术、喷泉群、富有魅力的人工景观等。
丰富的文化传统及设施。包括杰出的博物馆、富有盛名的学府、重要的可见的历史遗迹、众
多的图书馆、剧院、美好的音乐厅、琳琅满目的商店橱窗、可口的佳肴、大的游乐场、多种参与游憩的机会、多样化的邻里等。
参与评比的城市在前两方面比分接近,可以说大部分城市均具备条件。评比结果,巴黎、伦
敦、罗马名列前茅,它们评分在第三方面,即城市喷泉、剧场、街道艺术、私人画廊、可见的历史遗迹和参与游憩的机会等项多于其他城市。
城市人居环境作为一个大系统,是个拥有多种功能的有机综合体,上述指标体系的纷繁复杂
性反映了这一点;同时城市人居环境系统本身又是统一的,这表现在从总体来看,指标体系的相似性。从环境舒适度的角度讲,可对从不同角度制定的指标体系作如下归纳:
各指标体系中有四个因素基本上取得了一致性:住宅条件(室内和室外)、生态环境质量(包
括绿化和大气、水等环境质量)、基础设施(道路)、服务设施(服务网点等)。
不同角度出发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着差异,对于人居环境舒适度评价的研究也有着不同
的借鉴作用。从居住环境角度出发的重点在居住小区,侧重小区内部居民生活的完善;从人居环境角度出发的指标体系考虑了整个城市对居民居住环境的影响,这种逐步扩大研究范围的方法很值得借鉴,能生动反映居民生活特点;而侧重在生态城市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的指标重点则是城市进一步发展的能力和潜力,对环境舒适度而讲,具有间接的支撑作用。而城市的人文环境和社会环境仅在部分指标中有所体现,没有一致的见解。
总的来说,环境舒适贴近人的生活,上述指标只能反映城市的整体状况,对环境舒适也有一
定的借鉴作用。但作为环境舒适的指标必须进一步细化。其细化的内容是多方面的,例如对园林的指标不能仅限于人均公共绿地和绿化覆盖率,应该包括居民的可达性指标,诸如到不同公园、应用不同的交通工具所需的时间,居住区内部小游园的面积控制等。另外,对城市人文环境或者说城市软环境的评价也需要作进一步的研究
基于B/S模式的信息技术考试系统
****专业
指导老师:姓名
于网络test system; 客户器(12 参考文献
[1] 惠晓实,王凯航,陆舟等.一种基于Web究,2000,17(1):84-86. [2] GregBuczek,MCSD.230-243.
[3] 徐晓东.Web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0:133-142. .................
正在阅读:
期末课程论文格式要求08-14
部编一年级下册复习资料(字词句运用全练习) - 图文09-15
党员干部在2023年巡察城管局工作动员会上的讲话范文03-23
包米粿小学四年级日记10-29
卫夫人《笔阵图》译文04-05
新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试卷(44)(2018新版教材)06-25
我喜欢的小狗作文700字06-21
全国各地业余无线电频率表01-30
工程伦理课后习题答案05-21
浅谈小学德育创新02-03
- 供应商绩效评价考核程序
- 美国加州水资源开发管理历史与现状的启示
- 供应商主数据最终用户培训教材
- 交通安全科普体验教室施工方案
- 井架安装顺序
- 会员积分制度
- 互联网对美容连锁企业的推动作用
- 互联网发展先驱聚首香港
- 公司文档管理规则
-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基础作业、、、参考答案
- 如何选择BI可视化工具
- 互联网产品经理必备文档技巧
- 居家装修风水的布置_家庭风水布局详解
- 全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与发展情况调查问卷
- 中国石油--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第三阶段在线作业
- 【知识管理专题系列之五十八】知识管理中如何实现“场景化协同”
- 网络推广方案
- 中国石油--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第二阶段在线作业
-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 详解胎儿颈透明层
- 课程论文
- 期末
- 要求
- 格式
- CAN总线与RS422A通信适配器的设计与实现及抗干扰分析
- 国建精材别墅地下室防水补漏整体施工方案
- 2010年度江苏省建筑业最佳企业(1)
- 结构力学九套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 北航15年春《建筑设备》在线作业二100分答案
- 论中学语文课堂作文教学
- 红新月图形可以作为注册商标使用吗?
- (全国120套)2013年中考数学试卷分类汇编 三角形与多边形的内角和、外角
- “红领巾相约中国梦”少先队基本知识学习实践活动方案1
- 四川省成都石室中学2012届高三二诊模拟试题(数学文)2012成都二诊模拟
- 电梯日常检查记录表
- 狂犬疫苗免疫效果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论文
- 广西桂林市第十八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物理上学期开学考(10月)试题
- 小学六年级科学老师教学工作总结
- 样板房灯具供货合同
- 《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
- 垃圾中转站设立数学建模参赛作品(附程序)
- 高职院校IT类专业“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建设
- 五心教育试题二单元
- Smart3DCapture用户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