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州常氏移民考

更新时间:2023-12-04 20:13: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林州常氏移民考(2013-02-21 11:16:34) 标签: 林州常氏族源考常什一

林州常氏,分布在约30多个村庄,相互之间宗亲关系,结合他人考察结果及本人询问、走访情况,整理如下: 1,姚村镇寨底村常氏,始祖常什一。据老辈人讲,常什一从大槐树先迁到壶关县常家池,夫人徐氏,临村徐家后人。后迁寨底(当时称牛良村,见乾隆年间《林县志》洹源图及寨底残碑)。族谱清晰连续,但第十辈以前辈份字不知,第十辈至二十三辈辈份字为:扳金怀法立万增,兴作振奇永世成。常什一育有一子常英,常英五子:能、干、成、敖、元,第五子常元迁南牛良村,其他四子后人形成村里的四门,每门上持有本门的详细家谱,家谱中其他门上的则基本只记载到分门的三世。

2,横水镇下台村常氏,奉常什一为始祖,在该村祖坟有七、八世,故应为自寨底村迁出。但本村始祖不知,如确认后,当可与寨底常氏族谱相续。

3,采桑镇下川村常氏,从山西省壶关县(原平顺县)晋庄镇常家池村迁至安阳县南平村(南平村族谱记载),后迁到龙山,又迁到现在的林州市采桑镇下川村。南平村族谱记载,元末明初,始祖常济先携文、乜【niè】二氏及宗道、宗义、宗礼三子由常家池迁黄口村后转迁南平村。从以上情况看,常济先一妻一妾,家庭条件应当不错,其妻妾姓氏皆罕有,

是常家池周边人吗?三子说明其迁来时年纪已经四十许。二0一二年立碑,碑称迁来时间为洪武六年。南平常氏现在当地繁衍多少世代有待了解。

4,桂林镇张家庄村常氏,迁自山西潞安府平顺邑(今之壶关县)晋庄镇常家池,时间约为永乐年间,其始祖为常文通、文安、文聪三兄弟。在当地繁衍至今约有十七世左右。按世代倒推,张家庄常氏迁入林县时间应在1600年前后,此时已是明朝万历年间。

本人多次反复询问相关人员,不清楚张家庄村常氏迁自常家池是口碑,还是族谱记载,说法的依据待考证。

5,东岗镇北木井常氏,奉常小二为始祖,有族谱称迁自洪洞县石氏村,但今在地图上搜不到该村。虽然今天不存在了不代表以前没有,但综合常小二配石氏来看,有可能是把迁入地与妻子姓氏搞混了。未见碑照片。

6,姚村镇井湾村常氏,距寨底村较近,二者可能有较近的宗亲关系,但两村常氏的关系素无口碑传说。井湾村南祠堂碑文记载其始祖为常小二,洪武十二年迁入。井湾村常氏相传从木井村迁来,该碑为在木井村发现,后移至井湾村。也有井湾常氏村民讲,其始祖常什二,从壶关常家池迁来。 6,姚村镇安阜村(自然村)常氏,在当地传至15世以上,推测始祖常清至本村应在公元1600年左右,族谱记载自任村北木井迁至当地。后又有人从该村迁至洪梯关等地。安阜

村常氏认为,依据其民国整理的族谱,始祖常小二与常什一无关,迁自洪洞县石氏村,而不是壶关县常家池村。 综上,寨底、下台村等两村常氏有共同始祖常什一,迁自壶关县常家池。南平、张家庄常氏迁自常家池。木井、井湾、安阜等三村常氏有共同的始祖常小二。

经询常明林(见后附)、常家池常聚宽(常家池族谱编者),晋庄镇常家池常氏口碑称始祖元朝时从山东滕州迁入。滕州乃平原,肥沃之地,常氏为什么要移居常家池这个山大沟深、土薄石厚的地方?合理的解释应该是为避难。但避什么难呢?据常家池族人口传为避罪(杀人?)而逃至山西。

据井湾村碑,常聚宽推断,常家池始祖为常什一、常什二,1250年左右从滕州东南微山湖迁至常家池。这一说法有多处可疑:首先,井湾碑称常小二“世居行山之麓”,而常家池世代相传始祖来自山东滕州,那常小二怎么可能是常家池的始祖之一呢?其次,常小二就是常什二吗?这个推断具有相当大的不确定性,因为没有任何直接证据可以得出这个结论。唯一的依据是“始祖讳小二者,世居行山之麓”。山西整个属于太行山区,行山之麓可以是山西移民的任何一个地方。从地图上搜,至少可以搜到晋东南的长子县常庄村、泽州县东常村、翼城县南常村、襄垣县常家坡村等,而且都有常姓。就目前所知,南阳、洛阳都有从山西迁出的常氏,他

们的先祖也是“世居行山之麓”呀。在这么多可能迁出地里,仅仅因为其“世居行山之麓”就将其迁出地定为常家池,实在是有些武断,而且,该村的常氏族谱记载是迁自洪洞县呢!再次,常小二后人的名字表明其后人不是元朝人。井湾村碑上没有立碑时间,而常聚宽推测立碑时间为1621年前后,而碑上共有十六代,故倒推其始祖常小二应为1250年来晋。假设此时间正确的话,那么自始祖入晋至1367年元灭,蒙古(元朝)治下100多年,常小二及其后人均为平民,为什么没有任何人按照元朝规定起名呢?这是与推测的朝代不符的,这也反过来否定了立碑时间为1621年前后的推测。从常小二后人的名字来看,应该都是明朝人,常小二可能是元末明初人。碑文称“曾考之我常氏始祖讳小二者世居行山之麓,自我朝洪武开国以来十有二年,东迁于林邑北四十里许名曰木井者,乃卜居于此,而遂为林县人”,从“我朝”这个词来看,立碑时间似乎应在明朝,但若确定东迁于洪武十二年(1379年),结合世代推测,立碑的时间可能在应在始祖迁林后的375(15*25)年左右,即1754年左右,时间却应在清朝。如立碑时在清朝,则“我朝”这个词用词是不准确的,但结合立碑者自称“予虽不能文”,自己书撰,儿子刻碑来看,可能粗通文墨,家境一般,出现用词不准确,是有可能的,也是可以理解的。以上三条基本上可以排除常小二与常家池的关联。关于常什一,可关注本人博文《寻根

问祖常什一》。

常家池家谱中关于文献记载与口碑是否相符。1983年再版的《壶关县志》附录的《重修灵泽王庙》有“并甲首平忠,常显----”语,常聚宽推测常显为常氏三世祖。这个推测相当地可疑。本人没有看到《重修灵泽王庙》全文,但灵泽王庙在襄垣县夏店镇太平村,距常家池约150华里,襄垣县也有常姓,如常家坡,显然离灵泽王庙更近,何以知常显不是襄垣县常姓呢?口碑称晋庄村大池系常家池先祖领事所先,但晋庄村大池是什么年代修的都不确定,能确定领事的先祖就是元大德三年的甲首常显吗?

若常家池始祖确是1250年由滕州入晋,到2000年共750年,按25年一代计算,约为30代,这与常聚宽推断常明林为第24代相差甚远。按24世反推,始祖入晋时间应距今600(24*25=600)年左右,即在公元1400年前后,洪武、永乐年间,绝非按井湾碑推测的1250年前后。用事实来验证推理的基础时发生了矛盾,该否认事实呢?还是否认推理?

以上可疑之处、张家庄常姓世代与年代不相符之处,表明按井湾碑推测的常家池的始祖和入晋年代是错误的。当推理与实际不符时,不能否认客观实际,而只能再检查推理的基础,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i2b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