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建构游戏中教师的指导策略资料

更新时间:2023-05-08 07:32:02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学习-----好资料

更多精品文档幼儿建构游戏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对于游戏大家都非常的熟悉,在《规程》中就明确提出:“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在《纲要》总则的第五条也谈到“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显然,游戏是幼儿在幼儿园的活动之一,而“建构游戏”在众多的游戏类型中脱颖而出,深受广大幼儿的喜欢。他们在堆、叠、拆、搭的过程中不断的发现、实验、体会许多空间和数理概念,他们会利用各种不同的建构材料,通过思维和创作来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将操作性、艺术性、创造性融于一体。通过建构游戏,不仅能丰富幼儿感知和主观体验,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建构技能,还能使幼儿在协商、谦让、交换的游戏氛围中,学会分享与合作,尝试开拓与创新,体验成功与挫折,从而实现幼儿个性的和谐全面发展。但是,许多的建构游戏它在幼儿园中只是起到了消磨孩子离园时间或者便于老师管理的作用,而且众多教师认为:建构游戏是一种愉悦的游戏活动,孩子们在游戏的过程中满足自己的活动要求,产生愉悦的游戏体验,不需要老师的“教”他们也能游戏。综上所述,我们不得不反思:在幼儿建构游戏时教师可以为他们做些什么?

再次研读《纲要》,发现第三部分的“组织与实施”第十条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有心的教师在幼儿一日建构游戏中时时处处都会发现他们遇到的种种困题:有的看到漂亮的积木不会玩,有的辛辛苦苦建造的高楼总是站不稳,有的在利用一些建构材料时发现外形符合自己的需要但是总是不能很好的粘合,有的发现自己需要的积木却被同伴拿走了,还有的当整个搭建工程竣工时却发现还没有搭出符合主题的代表建筑······此时,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怎么做呢?目前,在幼儿建构游戏中还存在着怎样的问题呢?

问题一:投放建构积木时忽略了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各种积木的建构功能,教师对孩子掌握建构技能的程度缺乏了解。

学习-----好资料

随着人们对幼儿教育的日趋重视,幼儿园建构游戏材料资金的投入上也是越来越大,各式各样的建构材料琳琅满目,在分配建构积木时小、中、大年龄投放的种类千篇一律,没有充分的考虑各个年龄段幼儿的搭建水平,也不考虑这个积木原本的教育价值,玩法功能,只是没有目的的投放,幼儿也在没有掌握建构技能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接、拆。而大部分的教师只看表面现象“孩子们玩得很开心,他们在玩中体验着快乐”。熟不知,他们在没有目的、没有方法的建构中除了快乐体验还得到了什么?提升了什么?领悟了什么?探索了什么?创造了什么?

问题二:教师缺乏对自身在幼儿建构游戏中角色意识的认识。

建构游戏是幼儿自主自由的建构活动,教师对幼儿的这种自主自由的活动要不要施加影响,进行干预或指导?有的教师往往会“迫不及待”地告诉幼儿答案,甚至包办建构,或是放任幼儿完全地“自由活动”,正是由于教师缺乏正确的角色意识,往往会让幼儿的建构游戏失去了原本其应有的教育意义。其实,在幼儿建构游戏中教师仍然起者主导的作用,要根据幼儿建构的兴趣、产生的问题和困难,支持、帮助、引导、鼓励他们去建构,这其实是师幼互动和相互应答的过程。当看见教室中展示的建构作品时,诚实、可爱的孩子们会自豪地介绍:“瞧,这是我和XX小朋友一起合作的,这是我们遇到困难时老师一起帮助我们的,这里是我的想法,怎么样,酷吧!”相信,此时的老师会由衷的感到欣慰,因为教师自身的价值在孩子发展过程中得到了体现。

问题三:教师缺乏有效的、有针对性的指导策略。

在幼儿的建构游戏过程中教师的指导是一个隐性的教育过程,对教师的潜能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对教师的素质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这种素质不仅仅是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而且还包括其他的许多方面。在幼儿园的建构游戏中经常发现,教师能观察到孩子的建构兴趣,发现孩子的一些困惑,也意识到要进行相应的指导和引导,但是可能由于对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知识储备的不够,或者由于教育观念转化教育行为的顺节不当,也可能缺乏有效的指导策略,比如幼儿建构规则意识薄弱、建构主题性、目的性不明确、干预不够适宜等,而使幼儿的建构游戏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功能。

更多精品文档

学习-----好资料

因此,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几点策略:

策略一:以创设适宜的建构游戏环境为主,激发幼儿参与建构游戏的兴趣。

教师在观察、研究幼儿的基础上精心为幼儿创设、服务于幼儿发展的作为幼儿活动对象的环境。由此出发,首先要提供一定的空间区域,提供幼儿建构的场地;然后在幼儿一日作息时间中也要有建构游戏的时间体现;同时教师还应该创设能充分激发幼儿畅想的宽松心理环境。

1、以材料的投放为基础。

作为隐性课程的一部分,建构材料的投放往往影响着幼儿游戏的进程。

首先,要明确什么型号的积木适合在班中建构?不同年龄班提供什么样的材料才是适宜的。在我们幼儿园提供了一中特大型的积木,在建造“跨海大桥”时就显得成果壮观,幼儿也非常有成功感,但是缺点也不容忽视:一是由于积木很长,当竖起来搭建斜拉索时就很容易倒,也可能会砸到幼儿,十分危险,二是由于客观原因,幼儿园的教室面积不大,幼儿搭不了几块就显得地方被占满了,从而影响幼儿的建构。这种类型的大型积木不适合放在狭小班级的建构区。

其次,要符合幼儿年龄特点投放。小班幼儿的小肌肉发展较弱,为了培养幼儿搭建的兴趣,满足成功感,为幼儿提供大中型积木,并配有少量的小型积木,或者专门适合幼儿练习接、堆、插等技能的颜色鲜艳的建构材料为主。中班时为了满足幼儿细致建构的需要,应为幼儿投放小型积木,增添一物多玩积木,加大建构难度。同时,提供一些更适合于建构立体建筑物的积塑,发展幼儿空间想象思维。

再者,要走出建构游戏只用现成积木、积塑的局限,将废旧材料走进幼儿建构游戏,比如:大小不同的盒子、瓶子、罐子、树枝、树叶等组成一个建构游戏的“百宝箱”。

2、以主题的确立为开端

确定建构游戏的主题即是玩什么,是孩子自己商量的,也可以有老师与幼儿

更多精品文档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i22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