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初中语文鲁教版《八年级下》《21.隆中对》同步练习试卷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更新时间:2023-09-15 18:37:01 阅读量: 资格考试认证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8-2019年初中语文鲁教版《八年级下》《21.隆中对》同

步练习试卷【5】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四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评卷人 五 六 总分 得 分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3分)

A.《石榴》是郭沫若写的一篇优美的状物抒情散文。本文抓住石榴的外在特征进行描写,同时还赋予石榴内在的特征,如质朴俊逸的风度、不畏炎阳的品质、充满活力的精神等。 B.俄国文学家契诃夫所写的《变色龙》是一篇揭露沙皇专制黑暗统治的短篇小说,“变色龙”已经成为政治上善于变化和伪装的人的代名词。

C.《口技》选自清代人林嗣环编辑的笔记体小说《虞初新志》,这篇文章采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表现了我国民间艺人的精湛构思和高超技艺。

D.《敬业与乐业》是一篇议论文,中心论点是“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文章结构是总-分-总。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名著常识关键在平时积累,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本题抓住文字信息根据知识积累判断,C错,“林嗣环”为“涨潮”。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2.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我的叔叔于勒》是法国作家莫泊桑写的一篇短篇小说,小说中刻画了菲利普夫妇冷酷自私、唯利是图的形象,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B.《陈涉世家》选自《史记》,作者司马迁,是西汉时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本篇文章记叙了陈胜起义的原因、经过和起义后的浩大声势。

C.《岳阳楼记》的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范仲淹,文章借描写岳阳楼的周围景物,通过对“迁客骚人”览物之情的分析议论,深刻地表达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宏大政治抱负。

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周代诗歌305篇,《蒹葭》和《关雎》这两首诗均出自《诗经》,诗中歌颂了纯洁的爱情。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C中“范仲淹”不属于“唐宋八大家”。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3.下列文学常识的叙述中,有错的一项是( )(2分)

A.《战国策》是东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历史写作而成的一部国别体史书,而《唐雎不辱使命》就是出自于其中的《魏策》。

B.《三国志》记载的是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的历史,其作者陈寿是晋朝的史学家。 C.《出师表》的作者是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而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D.词又称“长短句”,句式长短不一。兴盛于宋,当时的苏轼和辛弃疾是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而李清照可以说是婉约派的代表。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刘向,西汉时期的人。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因使唐雎使于秦受任于败兵之际 B.渔人甚异之辍耕之垄上

C.屠惧,投以骨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D.其间千二百里安陵君其许寡人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考查文言虚词一词多义的题型。A项中两个“于”分别为“到”“在”的意思;B项中两个“之”分别为“代指桃花林的奇异景象”“动词,到”的意思;C项中的两个“以”都是介词“把”的意思;D项中两个“其”分别为“白帝城与江陵之间的距离”“ 语气副词,起加强语气的作用,一定”对此类型考题,平实备考时应注意总结积累,将常见的文言虚词归类整理,并有实际例句,记得多了也就不难了。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①持节云中, ? ,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② ,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③马作的卢飞快, 。了却君王天下事, 。(《破阵子》辛弃疾)

④ ,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⑤ 后值倾覆, ,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诸葛亮《出师表》)

【答案】①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 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③弓如霹雳弦惊。赢得生前身后名。 ④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⑤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每小题1分) 【解析】

试题分析:名句名篇默写是近几年中考的常考题,考查方式多为填空。从内容上看,这些名句名篇,或是揭示了人生哲理,或是反映了生活的真谛,或是描绘了人物的情貌,或是表现了事物的真相,具有思想性、哲理性、艺术性。这里错写和漏写均不得分。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6.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香菱学诗》选自清代文学家曹雪芹的长篇小说《红楼梦》,小说通过神态、语言等描写塑造了一个“苦学”和“乐学”作诗的香菱形象。

B.《伤仲永》的作者是我国北宋文学家、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

C.《隆中对》中诸葛亮为刘备勾画了一幅战略蓝图,《出师表》中又为后主刘禅提出了以“亲贤远佞”为核心的三条建议。

D.吴敬梓的《范进中举》与鲁迅先生的《孔乙己》同是抨击罪恶的封建科举制度的佳作,揭露封建科举制度对人心灵的荼毒。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B中应是“《伤仲永》的作者王安石”。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评卷人 得 分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系列文字。(8分)

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唯一的秘诀就是忠实,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的便是敬。《庄子》记痀瘘丈人承蜩的故事,说道:“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做的事来和他交换。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同一价值;我信得过我当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你们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同一价值。大家同是替社会做事,你不必羡慕我,我不必羡慕你。怕的是我这件事做得不妥当,便对不起这一天里头所吃的饭。所以我做这事的时候,丝毫不肯分心到事外。曾文正说:“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我从前看见一位法国学者著的书,比较英法的两国国民性质,他说:“到英国人公事房里头,只看见他们埋头执笔做他们的事;到法国人公事房里头,只看见他们衔着烟卷像在那里出神。英国人走路,眼注地下,像用全副精神注在走路上;法国人走路,总是东张西望,像不把走路当一回事。”这些话比较得是否确切,姑且不论;但很可以为“敬业”两个字下注脚。若果如他所说,英国人便是敬,法国人便是不敬。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是亵渎职业之神圣;从事实方面说,一定把事情做糟了,结果自己害自己。所以,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 (摘自《敬业与乐业》,有改动)

7.这段文字的论点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8.作者用“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同一价值;我信得过我当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你们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同一价值”这句话来论证什么道理?(2分)

9.文中划线部分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运用这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答案】

7.忠实或敬业才能把劳作做好。(2分) 8.事情无论大小专心忠实去做都有价值。(2分)

9.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2分)。对比英国人和法国人做事走路的不同,论证了英国人和法国人国民性质的不同(1分),证明英国人敬业法国人不敬业的结论(1分)。 【解析】 7.

试题分析:议论文中,论点是作者发表的主要观点。论点通常在标题或文首或文尾的位置,联系全文找到作者概括性(提领或总结)的表达主要观点的“议论句”,即是论点。本题要求自己概括论点,可抓住文章第一句“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唯一的秘诀就是忠实”和最后一句“所以,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来理解。 考点: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8.

试题分析:根据上一题的解答了解本文作者的观点,从“忠实敬业”与“做事”的关系这个意义理解此句话的含义。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9.

试题分析:首先要了解议论文有哪些论证方法及它们的特征,论证方法除了举例论证外,在讲道理方面还有比喻证论、引用证论、类比论证以及正反论证等,根据具体内容判断。论证方法的作用联系全文的中心论点和本论证方法所在文段中的分论点来说明论证方法的作用,即说明了什么问题,论证了什么观点。根据不同的论证方法用评价语,如“有力地证明”“形象生动地说明”等。

考点:分析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评卷人 得 分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 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 ,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i1t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