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粤教版必修1-5全部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更新时间:2024-07-07 17:4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高中语文人教版粤教版必修1-5全部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南海区九江中学 梁朝康 编辑整理

【篇目】《赤壁赋》《孔雀东南飞》《离骚》 《蜀道难》《阿房宫赋》《过秦论》《师说》《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张衡传》《归去来兮辞》《滕王阁序》《逍遥游》《陈情表》《诗经》两首 (《静女》《氓》)《鸿门宴》《段太尉轶事状》《郑伯克段于鄢》《报任安书》《荆轲刺秦王》《烛之武退秦师》

《赤壁赋》

(一) 通假字

1.举酒属客 举匏尊以相属(属,通“嘱”劝酒 ) 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冯,通“凭”乘) 3.山川相缪 (缪,通“缭”连结、盘绕) 4.杯盘狼籍 (籍,通“藉”,凌乱) 5.举匏尊以相属(尊,通“樽”,酒杯) (二)词类活用

1.歌窈窕之章 扣舷而歌之(歌,名作动 唱)

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舞,使……起舞;泣,使……哭泣) 3.正襟危坐(正,形作动 整理)

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南,名作状 向南)

5.西望夏口,东望武昌(西、东,名作状,向西、向东)

6.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下、东:名作动,攻占,向东进军、东下) 7.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渔樵,名作动,打鱼砍柴)

8.侣鱼虾而友麋鹿 (侣、友:意动用法 以……为伴、以……为友) (三)古今异义

1.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 2.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浩荡渺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四)一词多义 1.望:

七月之望(名词,阴历的每月十五日) 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 眺望,向远处看) 2.歌:

扣舷而歌(唱) 歌曰(歌词)

倚歌而和之(歌声) 3.如:

纵一苇之所如(往)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像)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像) 4.然:

其声呜呜然(……的样子,像声词词尾) 何为其然也(这样) 5.长:

抱明月而长终(永远) 而卒莫消长也(增长)(五)特殊句式

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宾短语后置)

1

2.徘徊于斗牛之间(介宾短语后置) 3.何为其然也(宾语前置) 4.而今安在哉(宾语前置)

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动句) 6.而又何羡乎(宾语前置) 7.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 8.是造物之无尽藏也。(判断句) 9.渺渺兮予怀(主谓倒装)

(二)

七月既望 (农历每月十六) 白露横江(笼罩)

纵一苇之所如(纵:任,如:往) 凌万顷之茫然(越过)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浩浩:广阔,辽远;冯虚:凌空、凭空) 渺渺兮予怀(悠远的样子)

倚歌而和之(倚:循,依;和:唱和)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袅袅:形容声音婉转悠长,缕:细丝) 正襟危坐(端正) 方其破荆州(方,当)

固一世之雄也(本来) 哀吾生之须臾(片刻)

知不可乎骤得(骤:突然;骤得轻易得到)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曾:竟,连……都……;一瞬:一眨眼,比喻时间短暂) 而吾与子之所共食(共同享用,也作“适”)

《孔雀东南飞》(《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一、通假字

1. 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取”同“娶”,娶妻) .

2. 槌床便大怒(“槌”通“捶”,捶打、敲打) .3. 吾今且报府(“报”同“赴”,赶赴) .4. 箱帘六七十(“帘”同“奁”,古代盛梳妆用品的器具) .5. 蒲苇纫如丝(“纫”同“韧”,坚韧,柔软而又坚固) .

6. 十七遣汝嫁,谓言无誓违(“誓”同“愆”,过失、过错) .7. 府吏见丁宁(“丁宁”同“叮咛”,嘱咐) ..8. 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要”同“邀”,相约、约定) .

(附:便要还家 “要”同“邀”,邀请) .

9. 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藏”同“脏”,脏腑) .10. 奄奄黄昏后(“奄奄”同“晻晻”,暗沉沉的) ..11. 合葬华山傍(“傍”同“旁”,旁边) .

2

二、古今异义

1. 可怜体无比(古义:可爱。 今义:同情,怜悯。) ..

2. 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古义:坐具,比板凳稍宽。 今义:卧具。) .

3. 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古义:没有什么惧怕的事。 今义:说不上,不在乎、没有什么关系) ...4. 再拜还入户/府吏再拜还(古义:两次。 今义:又一次。) ..5. 涕落百余行(古义:眼泪。 今义:鼻涕) .

6. 感君区区怀(古义:忠诚相爱,真挚。 今义:数量少,事物不重要。) ..

7. 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古义:信使,这里指媒人。 今义:书信,信件。) .8. 处分适兄意 ,那得任自专(古义:处置、安排。 今义:对犯罪或犯错误的人做出处罚决定。) ..9. 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古义:活着的人。 今义:陌生人。) ..

10. 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古义:无论如何。 今义:再三叮嘱) ..

11.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古义:彼此相通,连接。 今义: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12.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古义:劝告。 今义:感谢。) .三、一词多义 1.适

①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出嫁) ②中道还兄门,处分适兄意(适合、按照) ③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刚才、方才) ④少无适俗韵/削足适履(适合) ⑤从上观之,适与地平(正、恰好) ⑥逝将去女,适彼乐土(到、往) 2.谢

①谢家来贵门/上堂谢阿母/谢家事夫婿(辞别) ②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辞谢) ③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劝告) 3.令

①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美好)

②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对对方亲属的尊称) ③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让,使) 4.举

①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开口) ②举手长劳劳/举手拍马鞍(举起,抬起) ③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成功) ④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投入)

3

5.为

①为诗云尔(做、写,动词) ②非为织作迟(是,动词) ③始尔未为久(算,动词) ④阿母为汝求(替,介词) ⑤时时为安慰(作为,动词) ⑥自名为鸳鸯(叫作,动词) 6.相 ①相见常日稀(互相,副词) .

②及时相谴归(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我) .③儿已薄禄相(xiàng,相貌,名词) .④会不相从许(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你) .⑤还必相迎取(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你) .⑥久久莫相忘(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我) .⑦好自相扶将(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她) .

⑧嬉戏莫相忘(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我) .⑨誓不相搁卿(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你,与“卿”复指) .⑩誓天不相负(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你) .⑾登即相许和(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他) .⑿六合正相应(副词,互相) ⒀蹑履相逢迎(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他) .⒁怅然遥相望(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他) .⒂黄泉下相见(互相,副词) .⒃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互相,副词;互相,副词) ..⒄仰头相向鸣(互相,副词) .7.自

①自可断来信(即,马上,副词)

②自名秦罗敷/自命为鸳鸯(其,代词) ③我自不驱卿(本来,副词) ④葳蕤自生光(还、且,副词)

⑤物物各自异(相当于“有”,助词) ⑥本自无教训(已,已经,副词) ⑦好自相扶将(亲自,副词) ⑧不图子自归(自己,介词) ⑨自君别我后(自从,从,介词) 8.见

4

①相见常日稀/黄泉下相见(见面,动词)

②君既若见录/府吏见丁宁(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译为“我”) ③渐见愁煎迫(被,介词) 9.且

①吾今且报府(将要,副词) ②且暂还家去(暂且,副词) ③四体康且直(又,副词) 10.何

①何乃太区区(怎么,疑问代词) ②隐隐何甸甸(何等,副词) ③何意致不厚(哪里,疑问代词) ④言何复来还(什么,疑问代词) 11.若

①今若谴此妇(如果,连词) ②腰若流纨素(像,动词) ③君既若见录(如此,代词) 12.区区

①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小,此指见识少)②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忠诚专一、诚挚)13.遣

①为仲卿母所遣(被休回娘家,动词) ②十七遣汝嫁(送,动词) ③县令遣媒来(派,动词) 14.意

①何意出此言(料想,动词) ②恐不任我意(心意,名词) 15.迎

①还必相迎取(迎接,动词) ②不足迎后人(送给,动词) 16.结

①结发同枕席(系,动词) ②既欲结大义(结交,动词) ③严霜结庭兰(凝聚,动词) 17.会

①会不相从许(当然,副词) ②于今无会因(会见,动词) ③县令遣媒来(派,动词)

18.故

①大人故嫌迟(还是、仍然,副词)

5

②故遣来贵门(所以,连词) ③故作不良计(故意,副词) ④知是故人来(旧、老,副词) 19.望

①怅然遥相望(看,动词) ②君还何所望(希望,动词) 20.幸

①幸复得此妇(幸亏,副词) ②幸可广问讯(希望,动词) 21.复

①幸复得此妇(还,副词) ②终老不复取(再,副词) ③红罗复斗帐(双层,数词) 22.尔

①始而未为久(无义,助词) ②君尔妾亦然(这样,指示代词) 23.行

①女行无偏斜(品行,名词) ②行人驻足听(行路,动词) 24.作

①非为织作迟(做,动词) ②纤纤作细步(迈动,动词) ③便可作婚姻(结成,动词)

④作计乃尔立(造,引申为“定”,动词)⑤君当作磐石(当作,动词) 25.既

①君既为府吏(已经,副词) ②既欲结大义(既然,连词) 26.得

①汝岂得自由(能,副词) ②幸复得此妇(得到,动词) 27.乃

①何乃太区区(竟然,副词) ②作计乃尔立(就,连词) 28.摧

①寒风摧树木(摧毁,动词)

②阿母大悲摧(伤心、悲痛,动词) 29.因

①于今无会因(机会,名词)

6

②因求假暂归(于是,副词) 四、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状语 1.孔雀东南飞(东南,朝东南、向东南) ..2.鸡鸣入机织(鸡鸣,在鸡鸣时) ..3.昼夜勤作息(昼夜,从早到晚) ..4.理实如兄言(理,按道理) .5.明日来迎汝(明日,在明天) ..6.手巾掩口啼(手巾,用手巾) ..7.卿当日胜贵(日,一天天地) .

8.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朝,在早上;晚,在晚上) ..(二)名词作动词 1.五里一徘徊(五里,飞五里) ..2.头上玳瑁光(光,发光) .3.仕宦于台阁(仕,任官) .

(三)动词作名词 1.留待作遗施(遗施之物,赠送的东西、纪念品) ..(四)形容词作动词 1.千万不复全(全,保全) .(五)使动用法 1.及时相遣归(归,使??回去) .2.足以荣汝身(荣,使??荣耀) .3.以此下心意(下,使??委屈) .(六)意动用法

1.戒之慎勿忘(戒,以??为警戒) .五、偏义复词

指由两个近义词或反义词作词素构成一个词,其中的一个词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词素只作陪衬,不表示意义,这样的词称为偏义复词。

1.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公姥”偏指“姥”,婆婆) ..2. 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父兄”偏指“兄”,哥哥) ..

3. 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父母”偏指“母”,母亲;“弟兄”偏指“兄”,哥哥) ....4. 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辛苦(“作息”偏指“作”,工作) ..

7

5. 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牛马”偏指“马”) ..六、特殊句式

1. 为仲卿母所遣(被动句) ..

2. 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状语后置) 3.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 (用“非为”表示否定判断) ..4. 何言复来还(宾语前置) 5. 渠会永无缘(宾语前置) 6. 汝是大家子(判断句) .

7. 仕宦于台阁(状语后置) 8. 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被动句) .

9. 今日被驱谴/仍更被驱遣/同是被逼迫(被动句) ...10. 蒲苇纫如丝(状语后置) 11. 性情暴如雷(状语后置) 七、互文见义

1.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 2.视历复开书

3.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 4.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八、文学文化常识

1.《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长篇叙事诗,最早见于南朝陈代徐陵的《玉台新咏》,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宋代郭茂倩《乐府诗集》将它收入《杂曲歌辞》,题为《焦仲卿妻》。《孔雀东南飞》的创作时间大致是东汉献帝建安年间,作者不详,全诗(除小序外)共357句,1785字,是中国汉乐府民歌中最长的一首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民间文学中的光辉诗篇之一。《孔雀东南飞》与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及“叙事诗双璧”。后又把《孔雀东南飞》、《木兰诗》与唐代韦庄的《秦妇吟》并称为“乐府三绝”。选自南朝陈代徐陵所编《玉台新咏》。

《孔雀东南飞》主要写刘兰芝嫁到焦家为焦母不容而被遣回娘家,兄逼其改嫁。新婚之夜,兰芝投水自尽。从汉末到南朝,此诗在民间广为流传并不断被加工,终成为汉代乐府民歌中最杰出的长篇叙事诗。

故事发生在“汉末建安中”。当时的背景是: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的那套伦理纲常,逐渐占据了统治地位,并发展到了相当完备严密的程度。在婚姻制度方面就规定有“七出”、“天下无不是之父母”等清规戒律。“天下无不是之父母”,这正是焦刘悲剧的根本原因。在这一时代氛围里,在焦母的淫威下,焦仲卿敢于站在兰芝一边,表明与兰芝“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的坚决态度实在是难能可贵的。

8

2.乐府

“乐府”本来是汉武帝刘彻设立的一个官署,即掌管音乐的官府。它的任务是制定乐谱、采集歌词和训练乐工。后来,把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歌词也称“乐府”或“乐府诗”,就成了一种音乐性的诗体名称了。其中属于汉代的叫“汉乐府”,属于南北朝的叫“南北朝乐府”。汉乐府的代表性作品有《古诗十九首》、《上邪》、《陌上桑》、《孔雀东南飞》等。南北朝乐府的代表性作品有《敕勒歌》、《木兰诗》。

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

(1)叙事性强,出现了第三者叙述的故事,出现了有性格的人物和比较完整的情节。 (2)能调动各种艺术手段来描写人物,如个性化的对话,人物行动和细节描写等

(3)形式多样,有四言、五言、杂言。少数继承四言,大多采用杂言。杂言体句式自由,长短不拘;五言则更是乐府民歌的创新。

(4)不少作品有丰富的幻想,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汉乐府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极高,一方面它反应了广大人民的生活和爱憎,是从民间产生或受民间文化影响而产生的艺术硕果,以它灿烂的花朵和浓郁的芬芳装点了荒芜的汉朝诗坛。与《诗经》、《楚辞》可鼎足而三。另一方面,它在中国诗歌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它既继承、发扬了《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也继承、发扬了《楚辞》的浪漫主义精神。

3.“鸡鸣”古代纪时法。

“鸡鸣入机织”;“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文中“鸡鸣”、“黄昏”、“人定”等是古代用来表示时辰称谓的方式之一种,分别相当于现代时段的凌晨1-3点、19-21点、21-23点。

一昼夜为一日。我国很早就有把一昼夜分为若干段来纪时的记载。如殷武丁时候把昼夜分为八段,祖甲时候分为十段,周代分为十二段,每段都有名称。从名称来看,分段是以天色和日常活动为根据的,如日出时叫旦、早、朝、晨,日入时叫夕、暮、昏、晚;太阳正中时叫中日或日中,将近日中时叫隅中,太阳西斜叫昃,等等。古人一日两餐,朝食在日出之后,隅中之前,这段时间叫食时或蚤食;夕食在日昃之后,日入之前,这段时间叫晡(餔)时。日入之后是黄昏,黄昏以后是人定;人定以后是夜半,夜半以后是鸡鸣和昧旦(又称昧爽或平旦或平明)。我们了解了这些,对古书中的“女曰鸡鸣,士曰昧旦”(《诗经·郑风·女曰鸡鸣》),“寂寂人定初”(古诗《孔雀东南飞》)等就会明白了。

汉太初以后,古人有了等分一昼夜时辰的办法,是用十二地支(子、丑、寅、卯等)作为十二时辰的名称。这种分法一直沿用到清初。清初引用西法,把一昼夜十二时辰分为24小时(即一时辰等于两小时),并把每一时辰细分为初和正,如23点为子初,夜半24点为子正,晨一点为丑初,两点为丑正,等等。

有个问题连带说一下,就是日始为何时。最早当以日出为日始,如夏以平旦为日始,殷以鸡鸣为日始。到周代改以夜半为日始。此后就一直以夜半为日始,沿用至今。

我国从古至今昼夜时段、时辰纪法对照表: 时代 周 汉 五更 昼 日出 食时 隅中 中日 卯时 辰时 巳时 午时 日昃 未时 晡时 申时 日入 酉时 黄昏 戌时 一更 夜 人定 夜半 鸡鸣 平旦 亥时 子时 丑时 寅时 二更 三更 四更 五更 3-5 现代时间 5-7

7-9 9-11 11-13 13-15 15-17 17-19 19-21 21-23 23-1 1-3 9

《离骚》

一、重点词语

1.掩涕:长太息以掩涕兮(掩面拭泪) 2.谇:謇(jiǎn)朝谇(suì)而夕替(谏争) 3.替:謇朝谇而夕替(废弃,贬斥) 4.虽:虽九死而未悔(纵然,即使)

5.众女:众女嫉余之蛾眉兮(喻指许多小人) 6.蛾眉:众女嫉余之蛾眉兮(喻指高尚德行) 7.遥诼:谣诼(zhuó)谓余以善淫(造谣,诽谤) 8.偭:偭(miǎn)规矩而改错(背向,引申为违背) 9.度:竞周容以为度(法度,准则) 10.溘:宁溘(kè)死以流亡兮(突然,忽然) 11.异道:夫熟异道而相安(不同道) 12.尤:忍尤而攘诟(罪过)

13.伏:伏清白以死直兮(守,保持)

14.相道:悔相道之不察兮(观察,选择道路) 15.及:及行迷之未远(趁着)

16.止息:驰椒丘且焉止息(停下来休息)

17.初服:退将复修吾初服(当初的衣服,比喻原先的志向) 18.岌岌:高余冠之岌岌兮(高耸的样子) 19.游目:忽反顾以游目兮(放眼观看) 20.缤纷:佩缤纷其繁饰兮(繁多)

21.未变:虽体解吾犹未变兮(不会改变) 二、通假字

1.错:偭(miǎn)规矩而改错(通“措”,措施) 2.邑:忳(tún)郁邑余侘(chà)傺(chì)兮(通“悒”,忧愁苦闷) 3.圜:何方圜之能周兮(通“圆”)

4.离:进不入以离尤兮(通“罹”,遭受) 5.章:芳菲菲其弥章(通“彰”,明显,显著) 6.反:延伫乎吾将反(通“返”,返回) 三、一词多义

1.长: ①长太息以掩涕兮(副词,长久) ②长余佩之陆离(使……加长) 2.善: ①亦余心之所善兮(以为是好的) ②谣诼(zhuó)谓余以善淫(擅长) 3.以为: ①制芰(jì)荷以为衣兮(用……做) ②余独好修以为常(认为)

4.修: ①余虽好修姱(kuā)以鞿(jī)羁兮(美好)②退将复修吾初服(整理) ③余独好修姱以为常(美,美好)

5.虽:①余虽好修姱(kuā)以鞿(jī)羁兮(惟,只是) ②虽九死其犹未悔(即使,纵然) 四、词类活用

1.鞿羁:余虽好修姱(kuā)以鞿(jī)羁兮(名作动,约束) 2.淫:谣诼谓余以善淫(动作名,淫荡的事) 3.群:鸷鸟之不群兮(名作动,合群)

4.死:伏清白以死直兮(为动用法,为……而死)

5.屈、抑:屈心而抑志兮(使动,使……受委屈,使……受压抑) 6.步:步余马于兰皋兮(使动,使……步行) 7.高:高余冠之岌岌兮(使动,使……加高)

10

8.长:长余佩之陆离 (使动,使……加长)

五、古今异义的词

1.浩荡:怨灵修之浩荡(①古义:荒唐。②今义:形容水势广阔而壮大) 2.工巧:固时俗之工巧兮(①古义:善于投机取巧。②今义:技艺巧妙) 3.改错:偭(miǎn)规矩而改错(①古义:改变措施。②今义:改正错误) 4.穷困:吾独穷困乎此时也(①古义:处境困窘。②今义:经济困难) 5.流亡:宁溘(kè)死以流亡兮(①古义:随流水而消逝。②今义:因灾害或政治原因被迫离开家乡或祖国) 六、句式

1.不吾知其亦已兮(宾语前置) 2.唯昭质其犹未兮(固定句式)

3.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定语后置) 4.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被动句) 5.虽体解吾犹未变亏(被动句)

《蜀道难》知识点梳理 一、实词归纳 尚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尚且 尚贤使能 崇尚,尊重

赵王使使视廉颇尚能饭否 还 危

危乎高哉 高 危如累卵 危险 正襟危坐 正,端正 去

去门十里以为界 距,距离 阳虎去齐走赵 离开 除残去秽 除掉,去掉

有敢去柳下季垄而采樵者,死不赦 前往,到?去 绝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横渡 可以横绝蛾眉巅 越过 佛印绝类弥勒 非常

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陡峭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与世隔绝 二、解释加点的字

1.猿猱欲度愁攀援 为?发愁,为动用法 2.使人听此凋朱颜 使?凋谢,使动用法 3.砯崖转石万壑雷 使?滚动,使动用法 4.侧身西望长咨嗟 向西,名作状 5.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比 6.西当太白有鸟道 面对

11

7.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 沟通相连

8.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使动用法,使??回转;回旋 9.猿猱欲度愁攀援 越过 10.青泥何盘盘 多么 11.但见悲鸟号古木 只 12.雄飞雌从绕林间 跟随

13.连峰去天不盈尺 离 满 14.枯松倒挂倚绝壁 靠 15.飞湍瀑流争喧豗 急流

16.砯崖转石万壑雷 拟声词用如动词 ,冲击 17.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人 挡 18.所守或匪亲 同“非” 19.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互文见义 20.锦城虽云乐 虽然 21.侧身西望长咨嗟 深深

《琵琶行》知识点梳理

〔1〕浔阳江:即流经浔阳境内的长江。索索:形容枫树、 芦荻被秋风吹动的声音。 〔2〕回灯:移灯。重:再。

〔3〕转轴拔弦:将琵琶上缠绕丝弦的轴,拧动以调音定调 。 〔4〕掩抑:掩蔽,遏抑。思:读去声。

〔5〕拢:左手手指按弦向里(琵琶的中部)推。 抹:向左拔弦,也称为“弹”。霓裳:即《霓裳羽衣曲》。六幺:大曲名,又叫《乐世》、《绿腰》、《录要》,为歌舞曲。

〔6〕大弦:指最粗的弦。小弦:指最细的弦。嘈嘈:沉重 舒长。切切:细促轻幽。

〔7〕间关:莺语流滑叫“间关”。幽咽:遏塞不畅状。冰下难,泉流冰下阻塞难通,形容乐声由流畅变为冷涩。

〔8〕迸:溅射。

〔9〕曲终:乐曲结束。拔:奏弹弦乐时所用的拔子。当心 画:用拔子在琵琶的中部划过四弦,是一曲结束时经常用到的右手手法。 〔10〕舫:船。

〔11〕敛容:严肃矜持而有礼貌的态度。

〔12〕虾蟆陵:在长安城东南,曲江附近,是当时有名的游乐地区。 〔13〕教坊:唐代官办管领音乐杂技、教练歌舞的机关。

〔14〕秋娘:唐时歌舞妓常用的名字。五陵:在长安城外,汉代王个皇帝的陵墓。缠头:用锦帛之类的财物送给歌舞妓女。

〔15〕绡:精细轻美的丝织品。

〔16〕钿头银篦:镶嵌着花钿的发篦(栉发具)。击节:打拍子。 〔17〕颜色故:容貌衰老。

〔18〕浮梁:古县名,唐属饶州。在今江西省景德镇市。 〔19〕来去:走了以后。

〔20〕梦啼妆泪:梦中啼哭,匀过脂粉的脸上带着泪痕。阑干:形容流泪。 〔21〕重(读平声):重新,重又之意。唧唧:叹声。 〔22〕呕(音欧)哑(音呀)嘲(音招)哳(音扎):形容声音噪杂。 〔23〕琵琶语,琵琶声,琵琶所弹奏的乐曲。 〔24〕却坐:退回到原处。促弦:把弦拧得更紧。

12

〔25〕向前声:刚才奏过的单调。

〔26〕青衫:唐朝八品、九口文官的服色。

一、实词 言:

感斯人言 话,名词 凡六百一十六言 字,名词 自言本是京城女 说,动词 数:

使快弹数曲 几,表不确定的数目,数词 一曲红绡不知数 数量,名词 语:

琵琶声停欲语迟 说话,回答,动词 今夜闻君琵琶语 曲,名词 为:

因为长句 写,创作,动词w?i 初为《霓裳》后《六幺》 弹奏,动词w?i 为君翻作《琵琶行》 替、给,介词wai 轻:

轻拢慢捻 轻轻,形容词 商人重利轻别离 轻视,动词 泣:

满座重闻皆掩泣 哭泣,动词 座中泣下谁最多 眼泪,名词 二、古今异义词

因为:古:两个词,于是创作。 今:表原因的连词。

阑干:古:参差错杂,纵横散乱。 今:用木、石、钢材制成的拦挡物。 向前:古:从前、刚才。 今:介词和方位名词构成的两个词。 老大:古:年龄大。 今:兄弟排行第一。 颜色:古:神态、脸色。 今:色彩 三、文言句式

歌以赠之 宾语前置

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介宾短语后置;于,向 转徙于江湖间 介宾短语后置;于,在 本(是)长安倡女 省略句,省略谓语 使(之)快弹数曲 省略句,之,琵琶女 送客(于)湓浦口 省略句,于,在

《阿房宫赋》

一. 古今异义: 1、 阿房出:建成 .2、 四海一:被统一 .

3、 韩魏之经营:指金玉珠宝等物 ..

13

4、 齐楚之精英:指金玉珠宝等物 ..5、 可怜焦土:可惜 ..6、 隔离天日:遮断,遮蔽 ..7、 直走咸阳:通(到),趋(向) .8、 明星荧荧:明亮的星光 ..9、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同样 .10、几千万落:座 .

11、燕赵之收藏:指金玉珠宝等物 ..

12、钩心斗角:(有的屋角如)钩子,(归向)屋心,(有的)檐角(相向),(又像兵戈)相斗 ....13、复道行空:横跨 .

14、王子皇孙:(六国王侯的)女儿 ..

15、王子皇孙:(六国王侯的)孙女 ...16、奈何取之尽锱铢:搜刮 .17、用之如泥沙:挥霍 .18、戍卒叫:发动起义 .19、各抱地势:随 .20、烟斜雾横:弥漫 .21、输来其间:这阿房宫中 ..

二. 一词多义: 1、 一:六王毕,四海一 (被统一)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数词,一(把)) 一肌一容 (每一(处),每一(种))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 (同一(天),同一(座)) 2、 爱: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喜欢) 使六国各爱其人,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爱护) 3、 族: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灭族) 谁得而族灭也 (合族地) 4、 缦:廊腰缦回 (如绸带般) 缦立远视 (长久地) 5、 尽:一肌一容,尽态极妍 (都) 奈何取之尽锱铢 (使……完) 6、 使:使天下之人 (致使)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让) 14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假使) 7、 为:为秦宫人 (成为)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做) 8、 焉:盘盘焉,囷囷焉 (……的样子)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兼词,于之) 9、 而:骊山北构而西折 (表递进,又)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表承接,可不译)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表修饰,地)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10、其:杳不知其所之也 几世几年,摞掠其人,倚叠如山 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使六国各爱其人 11、于: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12、之: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奈何取之尽锱铢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13、有:有不得见者 一旦不能有 三. 词类活用: (一) 名词活用作动词: 1、 未云何龙. 2、 不霁何虹. 3、 歌.台暖响 4、 舞.殿冷袖 5、 朝歌.夜弦. 6、 鼎铛.玉石. 7、 金块.珠砾. 8、 楚人一炬. 9、 可怜焦土.. 10、族.秦者秦也

(二) 名词活用作状语:

(表因果,因而) (表转折,但、却) (代词,代宫车) (代词,代六国) (代词,代秦国阿房宫)(自己的) (到) (比) (往,去) (的) (代六国百姓的财物) (代秦人) (有的(宫女)) (保全) 15

(有蛟龙)(有彩虹)(唱歌)(跳舞)(歌唱,弹琴)(当作饭锅,看作石头)(视作泥块,看成石子)(放火)(化成焦土)(灭族)

1、 骊山北构而西折 (向北,向西) ..2、 廊腰缦回 (如人腰般,如绸带般) ..3、 蜂房水涡 (像蜂房,像水涡) ....4、 辇来于秦 (乘辇车) .

5、 朝歌夜弦 (在白天,在晚上,日日夜夜) ..6、 梳晓鬟也 (在早上) .7、 缦立远视 (长久地) .8、 鼎铛玉石 (把宝鼎,把美玉) ..9、 金.块珠.砾 10、谁得而族.灭也 11、日.益骄固

(三) 使动用法: 1、 奈何取之尽.锱铢

(四)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1、 蜀山兀. 2、 歌台暖.响 3、 舞殿冷.袖 4、 烟斜.雾横.

(五) 形容词活用作状语: 1、 檐牙高.啄 2、 缦立远.视

(六) 为动用法: 1、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2、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七) 意动用法: 1、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八)数词活用作动词:

四海一

(把黄金,把珍珠) (合族地) (每天) (使??完) (显得光秃) (充满暖意) (带来寒气) (弥漫) (向上) (朝远处) (为??哀叹) (为??哀叹) (以??为鉴) (统一) 16

(九)动词活用作名词: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指金玉珠宝等物) ....四. 文言特殊句式: (一) 判断句

1、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译:(秦宫里光如)明星闪亮,(那)是(宫女们正纷纷)打开了梳妆的镜子。 2、 绿云扰扰,梳晓鬟也;

译:(一头头)纷乱浓黑的长发,(那)是(宫女们)在早晨梳理发髻。 3、 渭流涨腻,弃脂水也;

译:渭水(水面上)涨起了(一层)脂膏,(那)是(宫女们)泼掉的(漂满)粉脂的(洗脸)水。 4、 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译:烟雾弥漫,(那)是(宫女们正)点燃椒、兰(这两种)香料。 5、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译:疾雷忽然震响,(那)是宫车驶过。 6、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译:灭族秦国的是秦国统治者(本身),不是天下的百姓。 7、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译:灭亡六国的是六国(自己),不是秦国。 8、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译:一人的心思,(同)千万人的心思是(一样的)呀。 (二) 被动句

1、 六王毕,四海一。

译:六国被灭亡了,天下被统一了。 2、 而望幸焉。 译:盼望着被皇上宠幸。 3、 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译:一旦(国家灭亡),(他们)不能保全(这些珍宝),(只能全部)被运进这阿房宫中。 4、 函谷举。

译:函谷关(就)被攻破。 (三) 省略句

1、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省略谓语、介词) 译:长桥横卧(在)水上,(可是)却不(见)云彩怎么(会)有蛟龙(腾空)?复道横跨天空,(可)

不(是)雨后初晴怎(会)有彩虹(凌空)? 2、 各抱地势。(省略主语) 译:(这些楼阁)各随地形(而建)。 3、 一旦不能有。(省略动宾) 译:一旦(国家灭亡),(他们)不能保全(这些珍宝)。 4、 谁得而族灭也!(省略状语)

17

译:谁(又)能(将秦)合族灭掉呢? 5、 钩心斗角。(省略主语、谓语、定语、状语) 译:(有的屋角如)钩子,(归向)屋心,(有的)檐角(相向),(又像兵戈)相斗。 (四) 介词结构后置

1、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于南亩之农夫多,于机上之工女多,于在庾之粟粒多,于周身之帛缕多,于九土之城郭多,于市人之言语多)

译:致使(阿房宫中)支承屋梁的柱子,比农田里的农民(还)多;架(在)屋梁上的椽子,比织布

机上的纺织女工(还)多;(柱梁上颗颗)突出的钉头,比露天谷仓里的粮食(还)多;(屋檐上)参差不齐的瓦缝,比身上丝绸衣的丝缕(还)多;直栏横杆,比全国城市的围墙(还)多;嘈杂的笛声、琴声,比闹市的老百姓的话语(还)多。 (五) 宾语前置 1、 秦人不暇自哀。(哀自) .....译:秦国统治者来不及为自己哀叹。 (六) 定语后置

1、 绿云扰扰。(扰扰绿云) 译:(一头头)纷乱浓黑的长发。 2、 钉头磷磷。(磷磷钉头) 译:(柱梁上颗颗)突出的钉头。 3、 瓦缝参差。(参差瓦缝) 译:(屋檐上)参差不齐的瓦缝。 4、 管弦呕哑。(呕哑管弦) 译:嘈杂的笛声、琴声。 5、 二川溶溶。(溶溶二川) 译:水势浩荡的渭水(与)樊川河水。 (七) 固定句式 1、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

译:(秦皇)怎么能(将)六国百姓的财物搜刮得毫厘(都)不剩,(自己)挥霍起来(却)像泥沙一

样?

《过秦论》

一、通假字

①外连衡而斗诸侯 / 约从离衡(衡,通“横” ) ②孝公既没(没,通“殁”,死亡)

③合从缔交/约从离衡 / 于是从散约败(从,通“纵”,指战国时期六国联合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称为“合纵” )

④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弊,通“敝”,疲惫) ⑤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通“呵”,喝问)

18

⑥倔起阡陌之中(倔,通“崛”,崛起) ⑦赢粮而景从(景,通“影”,像影子一样) ⑧百有余年矣(有,通“又” ) ⑩威振四海(振,通“震”,震动) 二、古今异义

①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于是,在这种情况下;西河:黄河以西。) ②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在这时) ③山东豪俊遂并起(山东: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今指山东省。) 三、一词多义 1.固

①据崤函之固(险固,坚固,特指地势险要,城郭坚固,形容词用作名词) ②君臣固守以窥周室(牢固,顽强,形容词)

③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固守的据点,屏障,名词) 2.因

①因遗策(沿袭,动词) ②因利乘便(趁着,介词)

③因河为池(凭借,依据,介词) 3.亡

①秦无亡矢遗镞之费(丢失,损失,动词)

②追亡逐北(逃亡,动词;此用作名词,指逃亡的军队)

③吞二周而亡诸侯(灭亡,动词;这里是使动用法,使??灭亡) 4.制

①吴起??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动词) 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服,动词) ③履至尊而制六合(统治、控制,动词) 5.兵

①??赵奢之伦制其兵 / 行军用兵之道(军队,名词)

②收天下之兵 / 信臣信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 斩木为兵(兵器,名词) 6.策

①蒙故业,因遗策(策略、计策,名词) ②振长策而御宇内(马鞭子,名词) 7.致

①以致天下之士(招引、招纳,动词) ②致万乘之势(达到、获得,动词) 8.之

①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的,结构助词) ②??赵奢之伦制其兵(这,指示代词) ③商君佐之(他,指秦孝公,代词) ④聚之咸阳(代“天下之兵”,代词) 9.及

19

①非及向时之士(比得上,动词) ②及至秦始皇(到,等到,介词) 10.北

①乃使蒙恬非筑长城而守藩篱(在北方,方位名词作状语) ②追亡逐北(败北的军队,动词作名词) 11.度

①内立法度(制度,名词)

②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量长短) 12.遗

①因遗策(遗留下来,动词)

②秦无亡矢遗镞之费(遗失,丢失,动词) 13.爱

①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吝惜,动词) ②宽厚而爱人(爱护,尊重,动词。) 四、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席,像席子一样;包,像布包一样;囊,像口袋一样) ②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内,在国内,对内;外,对外)

③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南,向南;西,向西;东,向东;北,向北)

④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瓮,用破瓮;绳,用绳子) ⑤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南,向南) ⑥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北,在北方)

⑦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云,像云一样;响,像回声一样;景,通“影”,像影子一样) ⑧深谋远虑(远,从长远) 2.名词作动词

①履至尊而制六合(履,登上)

②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帝王,称帝称王)

③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牖,作窗户;枢,系户枢) ④执敲扑而鞭笞天下(鞭,用鞭子抽;笞,用竹杖打) ⑤《过秦论》(过,指摘过失) 3.形容词作动词

①且夫天下非小弱也(小弱,变小变弱) 4.形容词作名词

①据崤函之固(固,险要的地势。) ②自以为关中之固(固,坚固的屏障。) ③尊贤而重士(贤,贤者,贤能的人。)

④因利趁便(利,便利的条件;便,便利的条件。) 5.动词作名词

①追亡逐北(亡,逃跑的人;北,溃败的军队)

20

6.使动用法

①外连衡而斗诸侯(斗,使??争斗)

②会盟而谋弱秦 / 以弱天下之民(弱,使??弱,削弱) ③约从离衡(离,使??离散)

④伏尸百万,流血漂橹(漂,使??漂浮)

⑤吞二周而亡诸侯 /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亡,使??灭亡) ⑥却匈奴七百余里(却,使??退却) ⑦以愚黔首(愚,使??愚蠢)

⑧序八州而朝同列(朝,使??朝拜) 7.意动用法

①尊贤而重士(重,以??为重,看重) 五、特殊句式 1.判断句

①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②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③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2.被动句

①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②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③谪戍之众

④天下诸侯已困矣 3.省略句

①尝以十倍(于秦)之地。

②南取百越之地,以(之)为桂林、象郡。 ③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于)下吏。 ④聚之(于)咸阳。

⑤铸以(之)为金人十二。 ⑥临不测之渊,以(之)为固。

⑦蹑足(于)行伍之间,而倔起(于)阡陌之中。 ⑧身死(于)人手。 4.宾语前置

①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②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③崤函之固,自若也 5.定语后置 ①伏尸百万

②铸以为金人十二 ③金城千里

6.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

①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

21

②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③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六、名言名句

1.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2.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七、文学文化常识 1.贾谊

西汉政论家、文学家。代表作有: 政论文:《论积贮疏》、《过秦论》、《陈政事疏》; 辞赋:《吊屈原赋》、《鵩鸟赋》。 2.战国四公子

齐国的孟尝君(田文),赵国的平原君(赵胜),楚国的春申君(黄歇),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四人均以“善养士”闻名,都是当时仅次于国君的当政者。又称“战国四君子”。 3.天下的别称

宇内、四海、八荒,都是“天下”的意思。 4.九州

古时天下分九州,关于九州的说法不一,一般认为包括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荆州、扬州、雍州、梁州。九州常用来代指“中国”。 5.山东、关中、河

山东:指崤山以东。

关中:指函谷关以西的地区。

河:特指黄河。如“河南”指黄河以南,“河北”指黄河以北。 6.五岳

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7.合纵、连横

合纵:是联合六国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亦作“合从”。

连横:是一种离间六国,使他们各自同秦国联合,从而各个击破的策略。亦作“连衡”。

《师说》

一、【通假字】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教授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读:通“逗” 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 二、【词类活用】 1、意动用法

(1)名词的意动用法

吾从而师之;孔子师郯子。师,以……为师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而耻学于师 意动用法,以……为耻 位卑则足羞 意动用法,以……为羞 2、形容词作名词

22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惑-形容词作名词:疑惑的问题、糊涂的问题 (2)小学而大遗。小、大-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3、名词作形容词

(1)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愚(带中括号的那个)-形容词作名词:圣人、愚人 (2)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下,方位名词作动词,低于 4、名词作动词

吾师道也 师,名词作动词,学习 三、【一词多义】 1、师

古之学者必有师 名词,老师 吾师道也 动词,学习 吾从而师之 意动用法,以……为师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动词,从师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名词,有专门技艺的人 十年春,齐师伐我 名词,军队 3、传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动词,传授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名词,古代解释经书的书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动词,流传 四、【特殊句式】

1、宾语前置,“之”为宾语提前的标志。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2、被动句式:不拘于时,学于余。

3、判断句:①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②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4、介宾短语后置句:① 而耻学于师。 ② 不拘于时,学于余。 ③ 师不必贤于弟子。 5、【省略句】

①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之)。 ② (人)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③ (人)问之,(士大夫)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 ④ (士大夫)则群居而笑之。 五、【固定格式】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庸……乎”,表示反问,意思是“难道……吗?”)

《廉颇蔺相如列传》

一、通假字 ①可与不。“不”通“否”,表疑问语气。 ②臣愿奉璧西入秦。“奉”通“捧”,用手托。 ③拜送书于庭。“庭”通“廷”,朝廷。 ④如有司案图。“案”通“按”,察看。 ⑤设九宾礼于廷。“宾”通“傧”,古代指接引宾客的人,也指赞礼的人。 ⑥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缪”通“穆”。 ⑦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 ⑧请奉盆缶。“奉”通“捧”,托、举。 二、一词多义 负

①秦贪,负其强(依仗,凭借)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

23

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 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 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 使

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派) 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 ③乃使其从者衣褐(让)

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 引

①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见,延请) ②左右欲引相如去(拉)

③相如引车避匿(牵,拉;这里引申为调转) 徒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白白地) ②而蔺相如使以口舌为劳(只,只不过) 幸

①大王亦幸赦臣(幸好,侥幸) ②而君幸于赵王(宠幸) 以

①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用以,用来)

②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因为) 三、古今异义(在此只列出古义) ①拜为上卿(授予官职)

②欲勿与,即患秦兵之来(忧虑,担心) ③请以咸阳为赵王寿(向人敬酒或献礼) ④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离开)(近亲及姻亲) ⑤请指示王(指给??看) ⑥于是相如前进缶(上前进献)

⑦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扬言,到处说) ⑧布衣之交(平民) 四、词类活用 a.名词作动词:

①舍相如广成传舍(安置住宿) ②左右欲刃相如(用刀杀) ③乃使从者衣褐(穿) b.名词作状语:

①而相如庭斥之(通“廷”,在朝廷上) ②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从小路) c.使动用法:

①完璧归赵(使??完整)

②秦王恐其破璧(使??破碎) ③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 ④毕礼而归之(使??回去) d.意动用法:

①且庸人尚羞之(以??为羞耻)

24

②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以??为先;以??为后) e.形容词作动词:

①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尊重) ②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宽待) 五、特殊句式 a.判断句:

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②和氏璧,天下共传宝也 ③我为赵将 b.被动句:

①而君幸于赵王

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c.倒装句:

①宾语前置:何以知之

②定语后置:求人可使报秦者 ③介宾短语后置:拜送书于廷

《苏武传》

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 女:通“汝”,你。 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畔:通“叛”,背叛。 与旃毛并咽之 旃:通“毡”,毛织品。 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去:通“()”,收藏。 空自苦亡人之地 亡:通“无”,没有。 信义安所见乎 见:通“现”,显现。 孺卿从祠河东后土 祠:通“祀”,祭祀。 法令亡常 亡:通“无”,没有。 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亡:通“无”,没有。 武父子亡功德 亡:通“无”,没有。 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衿:通“襟”,衣襟。 决:通“诀”,诀别。 始以疆壮出 疆:通“强”,强壮。 二、古今异义

汉亦留之以相当 古义:相抵偿。 今义:副词,表程度。 皆为陛下所成就 古义:提拔。 今义:业绩。

位列将 古义:位;官位。 今义:位置、地位。 列:一般的,普通的。 今义:排列。

兄弟亲近 古义:亲近的侍臣。 今义:动词,靠近。 我丈人行也。 古义:老人,长辈。 今义:岳父。 欲因此时降武。 古义:趁这时。 今义:相当于所以。 独有女弟二人 古义:妹妹。 今义:姐姐(妹妹)和弟弟。

且陛下春秋高 古义:年纪。 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 武等实在 古义:确实存在。 今义:诚实、老实。 三、词类活用 1.意动用法

单于壮其节 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壮。 2.使动用法

25

(1)欲因此时降武 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2)空以身膏草野 膏:使动用法,使??肥沃。 (3)反欲斗两主 斗:使动用法,使??争斗。 (4)单于愈益欲降之 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5)何久自苦如此! 若:使动用法,使??受苦。 (6)王必欲降武 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3.名词活用

(1)天雨雪 雨:名词做动词,下,$ (2)羝乳乃得归 乳:名词做动词,生子 (3)杖汉节牧羊 杖:名词做动词,拄着 (4)孺卿从祠河东后土 祠:名词做动词,祭祀 (5)惠等哭,舆归营 舆:名词做动词,抬。 (6)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上:名词做状语,向上 四、特殊句式 1.倒置句

(1)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送留在者汉匈奴使”。 (2)为降虏于蛮夷

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于蛮夷为降虏”。 (3)何以女为见

宾语前置句和介宾倒置句,正常语序“以何见女为” (4)子卿尚复谁为乎

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子卿尚复为谁乎” (5)何以复加

介宾倒置句,正常语序“以何复加” 2.判断句

(1)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2)非汉所望也

(3)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3.被动句

(1)见犯乃死,重负国 (2)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3)皆为陛下所成就

《张衡传》

一、文化常识

1 . 官职专名及相关用语。

(1)孝廉:被举荐的品行端正的人。

(2)公府:官署。指三公的官署。东汉以太尉(掌管军事)、司徒(掌管政事)、司空(掌管工程)为三公,是当时最高的官。

(3)大将军:位比三公。邓骘位在三公之上。 (4)公车:官署,总领天下征召事务。设公车令。 (5)郎中:官名。

(6)太史令:兼管天文和国史。

(7)河间王(刘政)的相,类似太守。

26

(8)国王:指河间王。国,诸候国。 (9)尚书: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官员。 (10)举:推荐。(被)举荐任官。(“举孝廉不行”) (11)行:去应荐。

(12)辟:征召,召来授官。(被)召。(“连辟公府不就”) (13)就:就职,任职。 (14)召:召请来授官。(“累召不应”) (15)应:应职,接受官职。 (16)拜:任命,授给官职。(“拜为上卿”) (17)迁:调动官职。(“再迁为太史令”)左迁,降职贬官。 (18)转:调动官职。(“再转复为太史令”) (19)徙:调动官职。(“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20)出:离京去外地为官。(“出为河间相”) (21)下车:指官吏初到任。(“下国伊始”、“衡下车”) (22)视事:指官员到职工作。(“视事三年”) (23)除:拜官。除去旧职任新职。(“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24)乞骸骨:请求辞职,告老还乡。(“上书乞骸骨”) 3. 其他

(1)年号纪年。

①永元中 ②阳嘉元年③永和初 ④元丰七年 ⑤元和十年⑥德二年 (2)地名。

①南阳西鄂人也 ②三辅(京城附近的三个地区) ③河间相 ④京师(京城) (3)学校。

①太学(最高学俯)(“今诸生学于太学”) ②观、游(指游学,考察学习) ③庠、序(学校)(“俾人邑痒”)

④国子监(明清最高学府,入监读书称监生)(“老监生”) ⑤教授、博士、直讲、助教(教学人员)(“有司业、博士为之师”) (4)姓名。(“名”和“字”有对应关系) ①张衡字平子 ②屈原名平 ③韩愈字退之 ④苏轼字子瞻 ⑤苏辙字子由 ⑥诸葛亮字孔明 ⑦刘备字玄德 ⑧关羽字云长 ⑨张飞字翼德 ⑩赵云字子龙 辛弃疾字幼安 班固字孟坚 三、通假字

员径八尺 通“圆” 形似酒尊 通“樽” 四、古今异义

寻其方面 “方向” 现指相近的几个人物事情之一。 衡下车 “初到任” 现为从车上下来。 五、词类活用

大将军奇其才 (意动用法) 六、文言句式

27

未之有也 (宾语前置) 连辟公府不就 (被动句) 果地震陇西 (状语后置)

讽议(于)左右 (状语后置、省略句) 视事三年 (省略主语)

《归去来兮辞》

一、字词语言 1、古今异义词

悦亲戚之情话 亲戚 古:指包括父母兄弟在内的内外亲属 今: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成员 情话 古:指知心话 今:指男女间谈情说爱的话

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有事 古:指农事 今:泛指 既窈窕以寻壑 窈窕 古:幽深曲折的样子 今:指女子文静而美好 觉今是而昨非 是 古:正确 今:判断词 非 古:过错、错误 今:不 恨晨光之熹微 恨 古:埋怨、遗憾 今:仇恨、怨恨 2、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园日涉以成趣 日:每天 时矫首以遐观 时:有时 (2)形容词作名词

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幼:儿童、小孩子 (3)名词作动词

乐琴书以消忧 琴书:抚琴、读书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棹:划船 策扶老以流憩 策:拄着 (4)使动

眄庭柯以怡颜 怡:使。。。。。。愉快 (5)意动

乐琴书以消忧 乐:以。。。。。。为乐 悦亲戚之情话 悦:以。。。。。。为愉快 善万物之得时 善:以。。。。。。为善 羡慕 3、一词多义

引 引以为流觞曲水 疏导、引来 引壶觞以自酌 端起 引而不发,跃如也 拉弓 相如引车避匿 掉转 引兵欲攻燕 率领、引导 秦军引而去 避开、退却

乘 聊乘化以归去,乐夫天命复奚疑 顺应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趁着

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shang 量词,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 牛十二,乘韦先 四的代称

28

策 策扶老以流憩 拄着

振长策而御宇内 马鞭子,引申为暴政 夸父弃其策 拐杖

策之不以其道 鞭打,引申为驯养

行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将要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行为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辈分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行走 4、虚词把握

以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连词 相当于“而”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介词 把、拿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动词 用,采取 日以尽矣,荆轲岂无意哉 副词 通“已”,已经 相当于“何”的疑问代词: 田园将芜胡不归 胡

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奚 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焉 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 曷 三、理解分析 1、结构层次

(一)申述“归去来兮”的缘由 (1)“心为形役”——为衣食所迫而做官 (2)“觉今是而昨非”——认为以前所为是错的 (二)归家之后的情状

(1) 心情愉快——小舟轻飏,和风吹衣

(2) 归心似箭——“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3) 家人欢迎——“童仆迎接,稚子候门” (4) 修身养性——饮酒、游园、观景 (三)回归田园的愉快生活 (1) 远离官场,享受天伦 (2) 读书抚琴,颐养天年 (3) 驾车乘舟,寻幽探胜 (四)抒发诗人乐天安命的情怀 (1) 人生苦短,淡薄名利 (2) 乐天安命,顺其自然 2、写作特点

(1)骈散结合,音韵和谐

行文注意对仗骈偶,且又灵活多有变化。既讲用韵辞采,又简洁清新,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 (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感情充沛强烈

作者的感慨、追求、心志等借助于景物描写而自然流露,全辞情真意切,沁人心脾。 (3)结构谨严,不蔓不枝

首段直接抒情,照应序文;二、三段借物抒情,表达情怀;末段属总结,卒章显志。

《滕王阁序》

29

一、 一词多义梳理

①事、事故、变故、原因、缘故:公问其故 ②旧、往昔、过去的、原来的:豫章故郡

③故交、老朋友: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 故 ④衰老:暮去朝来颜色故(《琵琶行》)

⑤故意、特地:故久立与其客语(《信陵君窃符救赵》) ⑥依然、依旧:大人故嫌迟(《孔雀东南飞》) ③因果连词,所以:故幸来告良(《鸿门宴》

①完:担中肉尽(《狼》)

②全部用出或极力完成: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游褒禅山记》) 尽 ③全、都:宾主尽东南之美《滕王阁序》 ④所有的:尽人皆知 ⑤极:尽善尽美

属 (以下读shǔ) ①统属、隶属、届寸::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②类、辈: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以下读zhǔ ③连接: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信陵君窃符救赵》) ④撰写:屈平属草稿未定(《屈原列传》)

⑤嘱托,通“嘱”: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①走近、靠近、接近:以缚即炉火烧绝之 ②立即、就: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即 ③就是:此即风景之尤胜者也 ④假如:即有如不称。妾得无随坐乎 ⑤当、当前:成功在即

⑥通“则”,就:且壮士不死即已 ⑦如同: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①却、可是: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且 ② 将近: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③姑且、暂且: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梦游天姥吟留别》) ④边……边,又……又: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 ⑤况且、再说: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⑥尚且:臣死且不避(《鸿门宴》)

胜 中秋尤胜——盛大

予观夫巴陵胜状——优美山水 日出江花红胜火——超过 数不胜数——尽,能承受

错 纷错如织——交错

它山之石,可以为错——磨刀石

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通“措”,处置

30

状 雷锟电霍,无得而状——描述

以筒水灌之始出,状极俊健——形态 予观夫巴陵胜状——景色、景观 状河伯留客之久——估计

寻 而病寻作,余既岂归——不久 未果,寻病终——不久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寻找 八尺为寻——量词,一寻

二、词类活用 名作动:

襟三江而带五湖——襟:以……为禁, 带:以……为带;名词意动用法 无得而状——形状,描摹形状 缓板而歌——板:敲撞板,歌:唱歌 最可觞客——觞:请饮酒 面北为平远堂——面:面对着 祠韦苏州——祠:筑祠堂 吏吴两载——吏:做官 名作状: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雾:像雾一样;星:像星辰一样 栉比如鳞——像梳子齿密密麻麻

檀板丘积——像小山/樽壘云泻——像云彩 形容词作动词。

独以近城故——近:靠近 迟月生(于)公石上——迟:等待 形容词作名词:宾主尽东南之美 数量词作动词。

才三四辈——三四辈:有三四人。 动词作名词

台隍枕夷夏之——交:交际处

《逍遥游》

一、文言实词 1.通假字

(1)北冥有鱼(通“溟”,大海) (2)小知不及大知(通“智”,智慧) (3)此小大之辩也(通“辨”,区别) (4)旬有五日而后反(通“又”;通“返”,往返) (5)而徵一国(通“耐”,能) (6)御六气之辩(通“变”,变化) 2.古今异义 (1) 腹犹果然

古义:食饱之状 今义: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2)众人匹之

31

古义:一般人 今义:多数人,大家 (3) 虽然,犹有未树也。

古义:虽然这样 今义:转折连词 (4)穷发之北

古义:毛,草木 今义:头发 (5)小年不及大年

古义:寿命长的 今义:丰收年;春节 3.一词多义

(1辩 此小大之辩也(通“辨”,区别) 而御六气之不辩(通“变”,变化) (2)知 之二虫又何知(动词,知道) 小知不及大知(名词,智慧)

(3)名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名词,名称) 圣人无名(名词,声名)

(4)息 去以六月息者也(名词,气息,这里指风)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名词,气息) 4.词类活用

(1) 名词用作动词。 而后乃今将图南(往南飞)/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往南飞)

(2) 使动用法。 德合一君(使??满意) /彼于致福者(使??到来)/ 而徵一国者(使??信任) 三、文言句式 1.判断句

(1)此小大之辩也(“也”表示判断语气)

(2)《齐谐》者,志怪者也(“者??也”表示判断语气)

(3)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者??也”表示判断语气) 2.省略句

(1)翱翔(于)蓬蒿之间(省略介词“于”)

(2)且举世誉之而(宋荣子)不加劝(省略主语“宋荣子”) (3)众人匹(于)之(省略介词“于”)

(4)众人匹之,(众人)不亦悲乎(省略主语“众人”) 3.疑问句

(1)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奚以为,表示疑问语气) (2)奚以知其然也(“奚以”,表示疑问语气) (3)彼且奚适也(“奚”,表示疑问语气) 4.倒装句

(1)而莫之天阏者(夭阏之,宾语前置) (2)彼且奚适也(适奚,宾语前置) (3)奚以知其然也(以奚,宾语前置)

(4)覆杯水于坳堂之上(于坳堂之上覆杯水,介宾短语后置) (5)翱翔蓬蒿之间(于蓬蒿之间翱翔,介宾短语后置)

《陈情表》

一、通假字

1、夙遭闵凶。闵,通“悯”,所忧愁的事 2、零丁孤苦。零丁,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3、臣密今年四十有六有,通“又”,多

32

二、词类活用

1、非臣陨首所能上报。上:名词作状语,向上。

2、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犬马:名词作状语,像犬马。 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外:名词作状语,在家外。 4、内无应门五尺之僮。内,名词作状语,在家内。

5、则刘病日笃。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笃:形容词用作动词,加重。 6、夙遭闵凶。闵凶:形容词用作名词,忧患不幸的事。 7、猥以微贱。微贱:形容词用作名词,卑微低贱的人。 8、臣少多疾病。疾病:名词用作动词,生病。

9、①具以表闻。②拜表以闻闻:使动用法,使……闻,使……知道。 三、一词多义

(三)文中重点掌握实词 1、当

(1)当侍东宫。任,充当,动词。

(2)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一定,副词。 2、命

(1)辞不赴命。任命,名词。

(2)人命危浅。生命、性命,名词。 (3)更相为命。生活、生存,名词。 3、终

(1)既无叔伯,终鲜兄弟。与“既”配合,起并列联合作用,相当干“又”,连词。 (2)无以终余年。结束,度完,动词。 (3)愿乞终养。终了,动词。 (四)表示官职变动的实词

1、除,任命、授职,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2、赏,是由皇帝特旨颁布,赐予官职、官衔或爵位。

3、擢,既由选拔而提升。超擢则是越级破格提升的意思。4、迁,改官。

5、拜,授予官职,任命,多指帝王授臣下官职。6、徙,改任官职,多指一般的调职。 7、谪,官吏降级,相当于贬。8、出,指出京受任。 9、去,卸职。《张衡传》:“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10、黜,废免,革职免官。《屈原列传》:“屈原既黜,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 11、放,放逐。有时也指京官调任外地,如《谭嗣同》“即放宁夏知府,旋升为宁夏道” 12、陟,升迁,指官吏的提升和进用。如诸葛亮《出师表》:“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13、夺,罢官免职。如《书博鸡者事》“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 14、罢,革除官职。《书博鸡者事》“又投间蔑污使君,使罢。” 15、复,恢复旧职。《书博鸡者事》中“为复守官而黜臧使者” 四、重点句式 (一)固定句式

1、既无叔伯,终鲜兄弟。“既??终??”,是连词“既”和连词“终”的搭配,表示不止一个方面,可译作“既??又??”,或“既??也”。

2、有所希冀。“有所??”,与“无所??”是相对的格式。意思是“有??的人(的东西、的事情)”。“所”字后面一定是动词。“所”与后面的动词组成名词性的“所”字结构,充当“有”的宾语。 3、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元臣,无以终余年。“无以”,是动词“无”与介词“以”的结合,又写作“亡以”,表示“没有办法”,“没有什么用来”。

33

4、是以区区不敢废远。“是以”,连词性的介宾词组,即“以是”的倒装,表示结果或结论,用在分句或句子的开头(有时置于主语后),上承说明原因的分句或句子,可译为“因此”“所以”。 5、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非独”,连词,表示除所说的意思之外,还有更进一层的意思,用在复句的上一分句里,可译为“不单”“不仅”“不只”之类。 (二)被动句

1、而刘夙婴疾病。婴,被……缠着。 2、戍卒叫,函谷举函谷关被攻克 2、若属皆且为所虏“为所”表示被动 3、吾属今为之虏矣“为”表示被动

4、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为”表示被动 5、不拘于时“于”表示被动 6、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见”表示被动

《诗经》两首 《静女》《氓》

(一) 通假字

1.氓之蚩蚩,抱布贸丝(“蚩蚩”通“嗤嗤”,笑嘻嘻的样子) 2.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匪”通“非”,不是) 3.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无”通“毋”,不要) 4.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通“吁”,表感叹) 5.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解脱) 6.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泮”通“畔”,边岸) (二)古今异义词

1.泣涕涟涟(泣涕,古义:为眼泪|今义:鼻涕)

2.总角之宴,言笑宴宴(宴,古义:为欢聚|今义:为酒席)

3.不遑启居(启,古义:是跪|今义:指开启。居,古义:指安坐|今义:指居住。)

4.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君子,古义:文中指主帅|今义:指有品德的人。小人,古义:文中指士卒|今义:指品行差的人。) (三)一词多义 1.言:

①句首助词。如:言既遂矣。 ②相当于“而”。如:静言思之。 2.以:

①把,介词。如:秋以为期。 ②而,连词。如:以望复关。 3.作:

①本义是起来起身,引申为兴起,产生。如:薇亦作止。 ②开始。如:天 下之难比作于易。

③创作,撰写:自是指物做诗立就,又引申为著述,制造。 如: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

④劳动,劳作。如: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⑤为,成为,引申为充当,充作。如: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4.曰:

①动词词头,无实意。如曰归曰归。

②叫做,称作。如: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34

③说。如: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5.止:

①语尾助词。如:岁亦莫止。

②脚,足。如:当斩左止者,笞五百。

③停止,停留,又引申为使动用法。如:止子路宿。 ④制止,阻止。如:残贼公行,莫或止之。 ⑤容止,礼貌。如:人而无止,不死何候。 6.载:

①记录,记载。如:史载田横事。 ②年。如:自去舟职,五载复还。

③装载。如:有好事者船载以入。引申为承担,承受。 如:载舟载舟,所宜深思。

④乘坐,乘车。如:直上载公子车。

⑤祝词,起加强语气作用,多用于动词或形容词词头,可译为“且”“又”。如:“载欣载奔”。 ⑥副词,开始。如:春日载阳,有名仓庚。 7.靡:

①浪费。如: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

②无,没有。如: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引申为不。 如:天高地迥,号呼靡穷。 ③倒下,后退。如:左右皆靡。 8.烈:

①火势猛。如:夫火烈,民望而畏之。引申为放火烧,如:益烈山泽而焚之。又引申为猛烈。如:穷冬烈风。

②光明,显赫。如:君有烈名。 ③事业,功业。如:奋六世之余烈。

④厉害,严重。如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9.阳:

①山的南面,水的北面。

②阳光,太阳。如: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③温暖。如:春日载阳。

④表面上,假装。如:则阳收其身,而实疏之。 10.孔:

①小洞,窟窿,又引申为渠道。如:利出一孔者,其国无敌。 ②很,甚。如:孔武有力。

③大。如:孔道之夷,何不遵乎。 11.华:

①同“花”。如:桃之夭夭,烁烁其华。 ②开花。如:始雨水,桃李华。 ③美丽有光彩。如:华服丽人。 ④繁华。如:其街市之繁华。 ⑤精华。如:物华天宝。 ⑥敬辞。如:华诞,华居。 12.思:

①思考。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思念,挂念。如:已行,弗不思也。

35

③心情,情思。如: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④助词,无实义。如: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13.戒:

①防备,警戒。如:既和既戒,既备万事。 ②告诫,警告。如:观往事以自戒。 14.雨:

①众多。如:齐子归止,其从如雨。 ②离散。如:一别如雨。

③动词。下雨或雨一样的落下来。如:是岁之春,雨麦岐山之阳。 ④灌溉。如:水能自雨田。

⑤润泽。如: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

《鸿门宴》

一、通假字:

1.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 2.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具”通“俱”,全部) 良乃入,具告沛公(“具”通“俱”,全部) — 3.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4.不敢倍德(“倍”通“背”,背叛) 5.不可不蚤来(“蚤”通“早”) 6.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 7.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 8.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否则) 二、古今异义

1.范增说项王曰(说:古义:劝说,劝告;今义:说话。) 2.沛公居山东时(山东:古义:崤山以东;今义:指山东省。) 3.亡去不义(去:古义:离开;今义:往,到。) 4.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固:古义:本来;今义:坚固。)

5.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游:古义:交往;今义:游玩,游览。)

6.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寿:古义:敬酒并祝人长寿;今义:祝寿。

婚姻:古义: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今义: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7.所以遣将守关者(所以:古义:??的原因;今义:表因果的连词。) 8.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副词,很。) 9.公敢入乎(敢:古义:能够;今义:有勇气、有胆量做某事。)

10.旦日不可不蚤来谢项王(谢:古义:谢罪,道歉;今义:感谢。)

11.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今人:古义:现在别人;今义:现在的人,与古人相对。) 12.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河北:古义:黄河以北;今义:指河北省。

河南:古义:黄河以南;今义:指河南省。)

13.而听细说(细说:古义:小人的谗言;今义:详细说来。)

14.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鱼肉:古义:鱼和肉;今义:鱼的肉。)

36

15.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走:古义:逃跑;今义:步行。) 16.再拜献大王足下(再:古义:两次;今义:又一次。) 三、词类活用

1.沛公军霸上(军: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2.沛公欲王关中(王:名词用作动词,统治,称王。) 秦地可尽王也(王:名词用作动词,统治,称王。) 3.此其志不在小(小:形容词用作名词,小的方面。) 4.素善留侯张良(善:形容词用作动词,与??交好。) 5.项伯乃夜驰之公军(夜:名词作状语,连夜。)

6.沛公今事有急(急:形容词用作名词,危急之事。) 7.亡去不义(义:名词用作动词,合于义。)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义:名词用作动词,合于义。) 8.君安与项伯有故(故:形容词用作名词,老交情。) 9.项伯杀人,臣活之(活:动词使动用法,使??活。) 10.吾得兄事之(兄: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 11.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近:形容词用作动词,接触,沾染。) 12.籍吏民,封府库(籍:名词用作动词,登记造册。)

13.日夜望将军至(日夜:名词作状语,每日每夜。) 14.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动词使动用法,使??跟从,率领。) 15.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言:名词用作动词,告诉。) 16.范曾数目项王(目:名词用作动词,用眼示意。) 17.若入前为寿(前:名词用作动词,上前。) 18.寿毕,请以剑舞(寿:名词用作动词,敬酒并祝人长寿。) 19.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名词作状语,像翅膀一样。) 20.交戟之士欲止不内(止:动词使动用法,使??停止,阻止。) 21.樊哙侧其盾以撞(侧:名词使动用法,使??偏向一边。) 22.头发上指(上:名词作状语,向上。) 23.刑人如恐不胜(刑:名词用作动词,处罚。) 24.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名词使动用法,使??为王。) 25.此亡秦之续耳(续:形容词用作名词,后续者。)

26.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细谨:形容词用作名词,细小的事情;让:动词用作名词,谦让。)

27.道芷阳间行(道:名词用作动词,取道。间:名词作状语,从小路。) 28.拔剑撞而破之(破:形容词用作动词,击碎、击破。) 四、句式 1、判断句

(1)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也) (2)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也) (3)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也) (4)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者,??也)

37

(5)亚父者,范增也(??者,??也) (6)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者,??也) (7)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此)

(8)此亡秦之续耳(此) (9)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者也) (10)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为”表判断) 2、倒装句 (1)状语后置

①贪于财货(应“于财货贪”) ②具告以事(应“以事具告”) ③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应“以沛公言具”)

④长于臣(应“于臣长”) ⑤得复见将军于此(应“于此得复见将军”) (2)宾词前置

①籍何以至此(应“以何”)

②大王来何操(应“操何”) ③沛公安在(应“在安”) ④客何为者(应“为何”) 3、被动句

①若属皆且为所虏(“为所”表示被动) ②吾属今为之虏矣(“为”表示被动) 4、省略句

①为(吾)击破沛公军

②欲呼张良与(之)俱去。 ③毋从(之)俱死也 ④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之)饮 ⑤则与(之)一生彘肩 ⑥竖子不足与(之)谋!

⑦交戟之卫士欲止(之)不内 ⑧加彘肩(于盾)上 ⑨沛公军(于)霸上 ⑩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

⑾卫士仆(于)地 ⑿项王则受璧,置之(于)坐上 ⒀毋从(其)俱死也

⒁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其)饮 ——《鸿门宴》 ⒂杀人如(恐)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鸿门宴》 五、固定结构

①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 (“??无所??,??无所??”,“即??没有被??,??没有被??”其中“无所”还可

38

以换作“有所”。)

②孰与君少长(“??孰与??”,表选择问的句式,可译作“??比较??哪一个??”) ③何辞为(“何??为”,表反问的句式,可译作“为什么??呢”,“为”是语气词。)

④ 军中无以为乐(无以:没有用来??的) 六、一词多义 如

①闻妻言,如被冰雪(如同) ——《促织》 ②天时不如地利(比、及) ——《得道多助》 ③如扬州,过瓜州扬子桥(到、往、去) ——《〈指南录〉后序》 ④万事如意(顺、随) ——成语

⑤如其离违,宜别图之(如果、假如) ——《赤壁之战》 ⑥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动词,好像) ——《鸿门宴》 ⑦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或、或者)——《子路、曾??侍坐》 ⑧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至于) ——同上

⑨空空如也(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成语 ⑩沛公起如厕(往,到??去) ——《鸿门宴》 ⑾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比得上) ——《鸿门宴》 意

①帘内掷一纸出,即道人意中事(意图、意愿) ——《促织》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意图、意愿)——《鸿门宴》 ②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意思) ——《伤仲永》 ③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意态、神情) ——《口技》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神情,神态) ——《狼》 ④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意料) ——《〈指南录〉后序》 卒起不意(意料) ——《荆轲刺秦王》

⑤已而楚相亡璧,门下意张仪(怀疑、猜疑)——《史记 张仪列传》 ⑥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料想) ——《鸿门宴》 举

①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举起、抬起) ——《静夜思》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举起) ——《鸿门宴》

②举其一不计其十,究竟旧不图其新(提出、举出) ——《屈原》 ③举兵伐徐,逐灭之(发起、发动)——《韩非子?五蠧》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发动) ——《陈涉世家》 ④戌卒叫,函谷举(攻下、占领)——《阿房宫赋》 ⑤举贤任能(推荐) ——成语

孙叔敖举于海(推举)——《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⑥有儒生柳意者,应举下第(科举考试) ——《柳毅传》 ⑦杀人如不能举(全、尽) ——《鸿门宴》 ⑧举世无双(全部、整个) ——成语

⑨南取汉中,西举巴蜀(攻下,占领) ——《过秦论》

39

①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道歉,动词)——《廉颇蔺相如列传》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道歉,动词) ——《鸿门宴》 ②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推辞、谢绝) ——《孔雀东南飞》 ③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辞别) ——《孔雀东南飞》 ④尝有所荐,其人来谢(感谢)——《汉书?张安世传》 哙拜谢(感谢) ——《鸿门宴》

⑤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告诉、劝告)——《孔雀东南飞》 ⑥乃花既谢,亦可无罪于主人矣(凋落、衰亡) ——《芙蕖》 ⑦乃令张良留谢(兼道歉和告辞义) ——《鸿门宴》 ⑧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告诉) ——《陌上桑》 军

①沛公军霸上(驻军,动词)——《鸿门宴》 ②从此道至吾军(军营,名词) ——《鸿门宴》 ③为击破沛公军(军队,名词) ——《鸿门宴》 言

①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说,动词)——《鸿门宴》 ②具以沛公言报项王(话,名词) ——《鸿门宴》 幸

①妇女无所幸(封建君主对妻妾的宠爱叫“幸”) ——《鸿门宴》 ②故幸来告良(幸亏,副词) ——《鸿门宴》 去

①亡去不义(离开,动词)——《鸿门宴》

②相去四十里(距离,动词) ——《鸿门宴》 当

①当是时(正当??时候,介词) ——《鸿门宴》

②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对等,比得上)——《鸿门宴》 故

①君安与项伯有故(交情,形容词作名词)——《鸿门宴》 ②故遣将守关者(特意,副词) ——《鸿门宴》

①项王、项伯东向坐(坐下,动词)——《鸿门宴》 ②因击沛公于坐(座位,名词)——《鸿门宴》

③秦王坐章台见相如(动词,古人盘膝坐)——《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口技人坐屏障中(动词,坐在椅子上) ——《口技》 ⑤王曰:“何坐?”曰:“坐盗。”(动词,犯??罪)

⑥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介词,由于,因为) ——《陌上桑》 从

①张良是时从沛公(跟随,动词) ——《鸿门宴》

②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带领,使??跟着,动词) ——《鸿门宴》

4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i1i.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