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333教育综合之简明中国教育

更新时间:2023-04-11 20:54: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专注考研专业课13年,提供海量考研优质文档!

第 1 页,共 68 页

目录

2018年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简明中国教育史考研冲刺五套模拟题

(一) ..................................................................................................................................... 2 2018年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简明中国教育史考研冲刺五套模拟题

(二) ................................................................................................................................... 14 2018年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简明中国教育史考研冲刺五套模拟题

(三) ................................................................................................................................... 28 2018年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简明中国教育史考研冲刺五套模拟题

(四) ................................................................................................................................... 42 2018年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简明中国教育史考研冲刺五套模拟题

(五) (55)

专注考研专业课13年,提供海量考研优质文档!

第 2 页,共 68 页 2018年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简明中国教育史考研冲刺五套

模拟题(一)

说明:根据本校该考试科目历年考研命题规律,结合考试侧重点和难度,精心整理编写。考研冲刺模考使用。共五套冲刺预模拟预测题,均有详细答案解析,考研冲刺必备资料。

——————————————————————————————————————————

一、名词解释

1. 庠序

【答案】庠序是中国古代地方所设的学校,后来用为一般学校的通称,痒相传起源于虞舜时代,一称“米廪”,庠就是养育教育的意思。序起源于夏,有东序、西序之分,是当时贵族子弟习射的地方。《孟子》指出:“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库;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开办库序的目的在于“明人伦”,对学生进行伦理道德教育。

2. 八股文

【答案】所谓八股文,((明史·选举志二》解释说“其文略仿宋经义,然代古人语气为之,体用排偶,谓之八股,通谓之制义。”八股文还称时艺、时文、八比文、四书文,它是在宋朝经义的基础上演变而成的,是一种命题作文,有固定的结构。一般而言,每篇八股文的结构由破题、承题、起讲、人手(又称出题、领题等)、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个部分组成。其中起股、中股、后股和束股四个部分,是文章的主体。这四个部分中各有两股,两股的文字繁简、声调缓急,都要对仗,合称八股,八股文之名即是由此而来。

作为一种考试文体,八股文形成于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在产生之初,它对于考试文体的标准化,促进人才选拔的客观公正,应该说是有其积极意义的。然而,八股文的负面影响也同样明显。它禁锢了士人的思想,严重败坏了士风、学风和社会风气。它对于学校教育的影响,危害尤甚。因此,八股文遭到许多有识之士的猛烈抨击。

3. 《三经新义》

【答案】《三经新义》是经学教材,为宋代王安石撰《周官新义》,王雾、吕惠卿撰《毛诗义》《尚书义》之合称,是熙宁变法的重要理论依据。王安石在《周官新义序》中说明,它训释《周礼》,意在“立政造事”。熙宁八年即1075年颁于学校,成为法定教材,并用以取士,统一经义,以“一道德”。《四库全书总目》说:“新经《毛诗义》凡二十卷,《尚书义》凡十三卷,今并佚,《周礼新义》即《周官新义》本二十二卷。明万历中,重编内阁书目,尚载其名”,今本《周官新义》辑自《永乐大典》,共十六卷,附《考工记解》二卷。

4. 京师同文馆

【答案】京师同文馆是清末第一所新式学堂。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为了适应日益频繁的中

专注考研专业课13年,提供海量考研优质文档!

第 3 页,共 68 页 外交涉以及开展洋务运动的需要,先后在全国的一些地方开办了一批学习“西文”和学习“西艺”的新式学堂。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同文馆,这是中国政府自行创建的第一所近代新式学堂,标志着中国近代新式学堂的诞生,京师同文馆是我国最早的官办新式学校。

京师同文馆以学习外国语为主,主要培养翻译人员。同文馆创立之初,是专修外国语的学校,学生都是从满族亲贵中选取的十三、四岁的少年。初创时只有英文馆,后又增添了法文馆、俄文馆、东文馆和德文馆,又在1866年增加天文算学馆,讲习天文、算学。自增设算学馆开始,同文馆变为综合性学校,学生仍从满族贵族中挑选,但条件有所提高。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时停

办,1902年并入京师大学堂。京师同文馆的主要特点有:①课程中外语居于首位,后课程有所增加,又开设了算学、化学、万国公法、生理、天文、物理等科目,此外,汉文经学贯穿始终;②特别重视对学生封建道德习惯的培养,此外还向学生灌输殖民主义思想;③在学校管理上,受外国列强的控制,学校的经费、校长教员的聘请以及管理大权都由外国人控制。

京师同文馆既有封建性,又有殖民地性,是清朝政府和外国资本主义在教育上相互结合的产物,同文馆和它以后出现的一批洋务学堂是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的开端。它不仅具有了新的办学形式,而且在由外国语学校演进为综合性学校以后,增设了一系列自然科学课程,使科学教育正式列入中国教育制度之中,教育向前迈进了重要的一步。京师同文馆和其他的洋务学堂在教育的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5. 民办公助

【答案】民办公助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发展小学教育的一项基本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普及教育过程中沿用此政策。《社会力量办学条例》于1997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条例》最核心的精种实质是“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十六字方针,也即确立了“民办公助”的合法性和可行性。所谓“民办公助”,就是利用公众和政府资金适度地支持民办学校的发展,公助又可分为显性资助和隐性资助。显性资助就是通过对民办学校办学方向及其社会效果等实施检查、评估后,以注册的学生数为基本依据,给予民办学校直接的拨款资助,而隐性资助则指对民办学佼于合法范围之内的经营所得、学校房产、社会捐物捐款等方面给予减免税收。

6. 思孟学派

【答案】思孟学派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一个学派,“思孟”指子思(孔子之孙孔伋)和孟柯,孟柯曾受业于子思之门人。荀子评先秦诸子有“子思倡之,孟柯和之”之说。《礼记》中的《中庸》篇为子思遗著,阐发孔子的中庸之道。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倡天赋人性论,主张教育应循天性之自然,“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步骤,认为依此步骤坚持不懈,任何人都可以获得修养的“成功”。孟柯明确提出“性善”说,谓“仁义礼智”乃人心所固有,教育的作用即在存心养性,使处于萌芽状态的仁义礼智“四端”得到充分发展。相信教育有方,则“人皆可以为尧舜”。宋代

专注考研专业课13年,提供海量考研优质文档!

第 4 页,共 68 页 朱熹取《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编著《四书集注》,为从元代开始科举考试之主要根据。明代更尊子思为“述圣”,孟子为“亚圣”,思孟学派因此被奉为儒学正宗,影响深远。

7. 辟雍

【答案】辟雍亦作“璧雍”,西周大学,设于王城。西周鼎盛时期,形成了“礼”、“乐”、“射”、“御”、“书”、“数”文武兼备的六艺教育体系。与此相应,辟雍的建筑也有变化,发展为整齐对称的四合院式课堂。按方位和教学内容的不同,各有专名,东面称为东序,又叫东胶或东学;西面称警宗,又叫西雍或西学;南面称成均,又叫南学;北面称上库,又叫北学;中间称太学,又叫中学。总名为辟雍,“春秋教以礼乐,冬夏教以诗书”。学生按季节轮流到瞥宗学礼,到上库读书,到成均、东序学习乐舞和射艺。东汉以后,历代皆设辟雍以存占制,但除北宋末年为太学之预备学校(亦称“外学”)外,仅为祭祀之所。

8. 苏湖教法

【答案】苏湖教法是比宋著名教育家胡缓在苏州、湖州两地讲学时采用的教学管理制度。他提倡经世致用的实学,设立经义斋和治事斋,创行分斋教学制度。经义斋学习六经经义,以培养高级统治人才;治事斋学习一些应用学科,属“达用”之学,培养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学生可主治一科,兼治他科。苏湖教法是世界教育史上最早创立的分科教学和学科的必修、选修制度,在北宋庆历兴学中得到推广,对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简答题

9. 简述梁启超关于教育作用和宗旨的观点。

【答案】(1)梁启超关于教育作用的观点

梁启超与康有为一样,都持有“教育救国论”的观点,故非常重视教育作用,认为国家强弱以教育为转移。他阐述了“民智”与“民权”的关系。他说:“今日欲伸民权,必以广民智为第一义”,“有一分之智,即有一分之权;有六七分之智,即有六七分之权;有十分之智,即有十分之权。”他的意思是说,只有首先提高了人民的文教素质,然后才能在中国实现民权政治。梁启超就是从这一角度论述教育作用的,他的这种认识是卓越而深刻的,然而在当时的中国,仅靠教育去“救亡图存”显然是行不通的。

(2)梁启超关于教育宗旨的观点

梁启超强调了教育应有明确的“宗旨”,即指出教育应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梁启超认为,教育是人类一项极其复杂的活动,更不能没有宗旨,他曾说:“他事无宗旨犹可以苟且迁就,教育无宗旨,则寸毫不能有成。”他认为教育目的正确与否,至关重大,封建教育之所以腐朽,洋务教育之所以收效甚微,主要在于教育目的上的错误,他批评中国传统教育最大的缺点,是培养出来的人缺乏国家观念、公共观念和自治观念,只求个人完善,或者就想升官发财,奴性、作伪、自私、怯懦、麻木是人们的通病。“可以为一个人的资格”,“而独无可以为一国国民之资格”,所以他提出教育要培养“特色的国民”(“新民”),他要求培养的新式国民,应具有独立的人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i1gl.html

Top